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家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
(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一、工作簡況
1、任務來源
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于下達《光輻射安全技術規(guī)范》等22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
計劃及相關標準外文版計劃的通知”(國標委發(fā)[2020]49號)要求,下達了強制性國家標準《摩托
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的修訂任務,標準由公安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共同歸口,公安部為牽頭組
織起草部門,計劃編號為:20201944-Q-312。
2、主要工作過程
(1)標準立項階段
《摩托車乘員頭盔》(GB811-2010)從2011年5月1日起實施以來,對規(guī)范頭盔的生產和質量,
保障摩托車乘員行車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為充分適應安全頭盔的行業(yè)應用新需求,保障摩托車和電
動行車騎乘人員的安全,有必要開展標準制修訂工作。在摩托車乘員頭盔方面:2017年11月1日起,
摩托車乘員頭盔產品由生產許可證管理轉為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現(xiàn)行標準中有關許可證編號標
識、產品檢驗等內容需調整修改。另外,標準中部分要求已不能完全滿足多元化的頭盔使用需求,如
部分摩托車騎行愛好者使用的頭盔,其頭圍尺寸、重量等參數(shù)超出了標準的范圍,造成部分高性能頭
盔無標準可依現(xiàn)象。在電動自行車頭盔方面:為保障騎車人員安全,公安部組織開展“一盔一帶”安
全守護行動,江蘇、浙江、貴州等多地制定了《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等地方法規(guī),要求駕駛或乘坐
電動自行車人員佩戴安全頭盔。由于缺少全國統(tǒng)一的電動自行車頭盔技術標準,各地產品質量參差不
齊,部分劣質頭盔充斥市場,檢驗、監(jiān)管無據可依,難以有效保證產品質量??紤]到電動自行車和摩
托車乘員頭盔的道路使用環(huán)境、安全防護需求等總體相似,有必要將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納入標準范
圍,統(tǒng)一產品質量要求,保障廣大電動自行車乘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根據上述標準制修訂需求,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開展了《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
標準草案稿的研究和編制,2020年5月,經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同意,全國
道路交通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報制修訂強制性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
車乘員頭盔》(GB811)。
2019年6月24日,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xié)會根據行業(yè)和企業(yè)需求,立項了團體標準《電動自行車
乘員頭盔》,計劃編號2019-0051-XT。2020年5月,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xié)會通過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
向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申請行業(yè)標準《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立項。
2020年6月至7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對強制性國家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
立項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公示階段,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xié)會、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等單位提出電動自行
車乘員頭盔標準應由工業(yè)信息化部門歸口和制定等意見。2020年9月15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標準技術
司在北京組織《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立項協(xié)調會,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yè)司、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
究所、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等單位代表參加會議,就標準立項事宜聽取有關部門意見。9月21日,
市場監(jiān)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印發(fā)《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標準立項協(xié)調會會議紀要(標
技司函[2020]201號),明確《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由公安部和工業(yè)和信
息化部共同提出、共同起草、共同征求意見、共同審查、共同歸口,公安部為牽頭部門。2020年11
月19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了標準修訂任務。
(2)標準草案稿階段
2020年7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赴江蘇、浙江等地調研,了解安全頭盔生產行業(yè)、產
品應用需求等情況。同時,通過發(fā)放調查表,向有關自行車電動車協(xié)會、頭盔生產企業(yè)、頭盔行業(yè)協(xié)
會等多方收集對GB811標準修訂意見。2020年8月,在收集相關行業(yè)意見基礎上,工作組初步研究
1
提出標準修訂原則和主要修訂內容,在此基礎上修改完善了標準草案稿。
2020年10月至11月,根據標準立項協(xié)調會要求,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文教體育
用品協(xié)會等單位于11月21日在無錫召開了標準工作會議,會上就標準草案稿的技術框架、主要性能
指標等內容進行了研討,就標準主要內容初步達成了一致意見。根據會議要求,相關生產企業(yè)和檢測
機構對草案稿中部分技術指標開展細化研究和試驗,修改了固定裝置穩(wěn)定性、耐穿透性能等技術參數(shù),
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標準草案稿(修改版)。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經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同意,
通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安網網站征求全國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意見。
2021年4月8日,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組織召開標準啟動會,邀請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標準
技術管理司,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消費品工業(yè)司,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等部門有關領導、專家和相
關企業(yè)參會。會議通過了由公安部與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分別推薦的專家共同組成的標準起草組,涉及
14個單位,18位起草人,會議確定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為組長單位,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xié)會
為副組長單位,確定了標準編制工作方案,明確了相關要求。會議通報了標準前期工作情況,并對標
準主要技術內容進行了討論,交換了主要意見,明確了下階段工作計劃任務。會后,標準起草組根據
會議要求對草案(修改版)中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試驗方法、耐穿透性能試驗落高、頭盔種類標識顏色
和形狀尺寸等內容進行了進一步試驗驗證,并在起草組成員內部進行了多次溝通討論,達成共識,于
2021年5月修改形成了標準征求意見稿。
二、編制原則
根據《標準化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等文件要求,本標準起草的主要原則包括:
1、聚焦安全性。按照強制性國家標準內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tài)環(huán)
境安全以及滿足經濟社會管理的基本需要”范圍的要求,本標準緊緊定位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
盔作為“安全頭盔”的產品特性,構建頭盔的安全防護性能指標體系。
2、堅持適用性。針對摩托車乘員和電動自行車乘員不同的適用對象,不同的使用需求,標準通
過對種類、形狀的結構化分類方法,區(qū)分不同類型頭盔的技術差異,并設計簡明可辨識的產品標識,
提升標準的適用性。
3、體現(xiàn)協(xié)調性。標準工作過程充分考慮跨領域、跨部門的工作特點,廣泛聽取相關行業(yè)、用戶
和管理部門意見,充分體現(xiàn)專業(yè)性、技術性,堅持實地調研、專家研討、集體商定。
三、標準內容的起草
1、主要技術內容的確定和依據
本標準以GB811-2010《摩托車乘員頭盔》為基礎,在整體結構、技術內容上與原標準保持一致,
并根據將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納入本標準的要求,在對應條款中增加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的技術要求。
(1)第1章范圍
適用范圍修改為“本文件適用于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包括駕駛人及乘坐人員)佩戴的頭盔。
本文件不適用于自行車、滑板、輪滑運動者佩戴的頭盔,也不適用于職業(yè)用安全帽”。
(2)4.1種類、形狀
修改了頭盔的種類、形狀。為便于直觀區(qū)別,頭盔按適用對象分為A類盔、B類盔兩類,A類盔
為摩托車乘員頭盔,適用于摩托車乘員和電動自行車乘員;B類盔為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僅適用于
最高時速不大于25km/h的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按形狀可分為1類盔、2類盔、3類盔。1類盔形狀
為全盔,2類盔形狀為3/4半盔(春秋盔)、3類盔形狀為1/2半盔(夏盔)。詳見表1。
2
表1頭盔種類、形狀和適用對象
種類名稱頭盔分類形狀適用對象
A1類盔全盔
摩托車乘員、電動自行車乘員
摩托車乘員
A類盔A2類盔3/4半盔(春秋盔)
頭盔
總排氣量125mL以下摩托車及電動摩托車乘員、電動
A3類盔1/2半盔(夏盔)
自行車乘員
B1類盔全盔
電動自行車
B類盔B2類盔3/4半盔(春秋盔)電動自行車乘員
乘員頭盔
B3類盔1/2半盔(夏盔)
(3)4.2規(guī)格
修改了頭盔規(guī)格,為適應兒童等不同頭部尺寸乘員的佩戴需求,參照日本JIST8133、歐盟ECE
22-2002等標準,增加了“特小”和“特大”兩種頭盔規(guī)格,頭盔按照頭圍尺寸分為特小、小、中、
大、特大五種規(guī)格。
(4)5.1結構
修改了5.1.1結構組成,不同種類頭盔應具備的結構組成,頭盔結構包括殼體、緩沖層、舒適襯
墊、佩戴裝置、護目鏡等,對A3、B1、B2、B3類盔,護目鏡為選配結構,但是,為防止該類頭盔用
戶將遮陽鏡片作為護目鏡使用,影響頭盔在低光照條件下的可視性,標準規(guī)定“當頭盔配有遮陽鏡片
裝置時,護目鏡為應配結構”。
修改了5.1.2殼體,為提升頭盔在低照度環(huán)境下的視認性,并兼顧頭盔圖案、造型設計需求,提
出了“殼體外表面應有總面積不小于3200mm2、逆反射系數(shù)不低于70cd/lx·m2的反光材料,且在左、
右、后三個方向可見”的要求。
關于殼體突出物,增加了頭盔內表面“無任何朝里的尖銳棱邊”要求;對于外表面突出物,明確
為硬質突出物的限制,并增加了“所有硬質突出物應倒圓角,高度不大于2mm時,突出物的最小倒角
半徑為1mm;高度大于2mm時,突出物的最小倒角半徑為2mm?!薄?/p>
(5)5.2.2頭盔質量
修改了頭盔質量。在摩托車乘員頭盔方面,考慮到高性能摩托車乘員頭盔的使用需求,適當提高
了摩托車乘員頭盔質量的最大限值,規(guī)定A1、A2類盔不超過2.0kg,A3類盔不超過1.2kg;在電動
自行車乘員頭盔方面,增加了關于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質量最大限值的內容,規(guī)定B1、B2類盔不超
過1.6kg,B3類盔不超過1.0kg。
(6)5.2.4頭盔護目鏡
在GB811-2010要求基礎上,增加了頭盔護目鏡的霧度和耐磨性的要求:護目鏡的霧度應小于或
等于2.5%,在耐磨性測試后,護目鏡應無明顯的破損、凹陷等損壞,復測護目鏡的霧度應小于或等于
10%。其中,耐磨性試驗方法采用歐盟ECE22-2002試驗方法。
(7)5.2.5剛度性能
在GB811-2010要求基礎上,增加了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中B1、B2類盔剛度性能的要求,其技術
指標及試驗方法采用原標準要求。
(8)5.2.6固定裝置穩(wěn)定性
在GB811-2010要求基礎上,增加了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B1、B2、B3類盔)固定裝置穩(wěn)定性的
要求,其中對B3類盔,試驗高度h為175mm±10mm,對其他種類頭盔(A1、A2、A3、B1、B2類盔),采
用原標準要求。
(9)5.2.7頭盔佩戴裝置強度性能
3
在GB811-2010要求基礎上,增加了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B1、B2、B3類盔)佩戴裝置強度性能
的要求,其試驗初載荷、試驗載荷與A3類盔相同;對摩托車乘員頭盔(A1、A2、A3類盔),仍采用原
標準要求。
(10)5.2.8頭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
GB811-2010中摩托車乘員頭盔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與歐盟、日本等主要標準相比,性能要求處
于中等適中水平,總體上滿足吸收碰撞能量的安全防護需求。見表2。
表2GB811-2010與國外主要摩托車乘員頭盔標準的碰撞、耐穿透性能對比
美國DOT
項目中國GB811-2010歐盟ECE22-2002日本JIST8133-2015
NO.218-2006
A類:種類2
1)加速度峰值不超過1)加速度峰值不超過
300g;300g;
2)加速度超過150g的2)加速度超過150g的
1)加速度峰值不超過
作用時間應小于4ms。作用時間不超過6ms。
400g;
B類:2)加速度超過200g
吸收碰撞能量合成加速度不超過
1)加速度峰值不超過的作用時間應小于
性能(指標要275g,且頭部損傷標
400g;2ms;
求)準(HIC)不超過2400。種類1
2)加速度超過200g的
3)加速度超過150g1)加速度峰值不超過
作用時間應小于2ms(加
的作用時間應小于300g;
速度峰值均不超過
4ms。2)加速度超過150g的
300g時,此項不作要
作用時間不超過4ms。
求);
3)加速度超過150g的
作用時間應小于4ms。
A類:種類2:
沖擊速度:沖擊速度:
6.0m/s速度(1829mm落7.0m/s速度(2.5m落
高)沖擊平砧;沖擊速度:高)沖擊平砧;
5.2m/s速度(1384mm落7.5m/s速度(2.87m5.0m/s速度(1.28m落
高)沖擊半球砧。沖擊速度:落高)沖擊平砧/緣石高)沖擊半球砧。
每頂碰撞點:4個(平砧、6.0m/s速度(1829mm砧。每頂碰撞點:4個(平
半球砧各2個)。落高)沖擊平砧;每頂碰撞點:4個固定砧、半球砧各2個)。
吸收碰撞能量
每點碰撞:2次。5.2m/s速度(1384mm位置點。每點碰撞:2次。
性能(試驗要
落高)沖擊半球砧。每點碰撞:1次。種類1:
求)
每頂碰撞點:4個(平注:對于有下巴防護沖擊速度:
B類:
砧、半球砧各2個)。功能的頭盔,增加15.8m/s速度(1.72m落
沖擊速度:
每點碰撞:2次。個碰撞點S,沖擊速度高)沖擊平砧;
5.6m/s速度(1600mm落
5.5m/s(1.54m)(平4.8m/s速度(1.17m落
高)沖擊平砧。
砧)。高)沖擊半球砧。
碰撞點:3個。
每頂碰撞點:4個(平
每點碰撞1次。
砧、半球砧各2個)。
每點碰撞:1次。
A類:種類2:
鋼錐落高:3000mm鋼錐落高:2000mm
耐穿透性能鋼錐落高:3m不測試
B類:種類1:
鋼錐落高:1000mm鋼錐落高:1000mm
對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B1、B2、B3類盔),考慮安全性和輕便舒適性的需求,并參考部分已
發(fā)布實施的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團體標準,如深圳市電動自行車行業(yè)協(xié)會《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技術
要求及檢測規(guī)范》(T/SEIA003-2019)、江蘇省自行車電動車協(xié)會《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技術要求
及檢測規(guī)范》(T/JSEBA001-2020)、浙江省自行車電動車行業(yè)協(xié)會/浙江省頭盔行業(yè)協(xié)會《電動自
行車乘員頭盔技術要求及檢測規(guī)范》(T/ZJBE001-2020)等,在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技術指標和試驗
方法方面采用原標準GB811-2010中對摩托車B類半盔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要求,即加速度峰值不超
4
過400g、沖擊速度5.6m/s(落高1600mm)、每頂頭盔碰撞3個點、每點碰撞1次。在此基礎上,適
當提升了A3類盔(摩托車1/2半盔)的試驗要求,沖擊速度修改為6.0m/s(落高1835mm),使A3
類摩托車乘員頭盔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較以前有所提高。
另外,考慮目前頭盔殼體的主要制造材料(ABS工程塑料)的材料性能特點,在碰撞試驗后殼體
完全沒有裂縫存在難度,且從實際應用看,頭盔在經歷了一次嚴重碰撞后,應不能再重復使用,且國
外相關標準中并無對殼體開裂的相關要求?;诖?,修改了GB811-2010標準4.1.2c)“在檢驗中殼
體應保持完整無損,不得出現(xiàn)裂口”的規(guī)定,更改為:“試驗完成后,殼體不得有碎片脫落(容易脫
落的部件除外)”。
(11)5.2.9頭盔耐穿透性能
GB811-2010中摩托車乘員頭盔的耐穿透性能總體不低于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標準(見表2),
為防止交通事故時可能的尖銳物穿透性傷害,對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均提出頭盔耐穿透性能
的要求。其中,摩托車乘員頭盔(A1、A2、A3類盔)的試驗方法和判定采用GB811-2010的要求,
即:A1、A2類盔試驗落高為3000mm,A3類盔試驗落高為1000mm,試驗后鋼錐不得穿透頭盔與頭型產
生接觸。在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方面,標準參考了深圳、江蘇、浙江等地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團體標
準的技術要求,規(guī)定B1、B2類盔試驗落高為1000mm;考慮到B3類盔在夏季佩戴時具有較強的通風
透氣需求,一些頭盔在殼體上開有較多通風孔,為兼顧這類頭盔的結構特點,保證頭盔在輕便通風的
情況下仍有一定的耐穿刺能力,標準規(guī)定對B3類盔如果測試區(qū)內有通風孔的,通風孔及邊緣5mm范
圍內試驗落高為500mm,其他部位的試驗落高為1000mm,針對B3類盔通風孔結構耐穿透性能的試驗
情況見表4。另外,耐穿透性能試驗時,ABS材料的殼體也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裂縫,故在評判要求中
明確:試驗后“鋼錐不得穿透頭盔與頭型產生接觸”,刪除了原標準GB811-2010中4.1.2c)“在檢
驗中殼體應保持完整無損,不得出現(xiàn)裂口”的規(guī)定。
(12)6.9.1.1碰撞試驗臺a)頭型
根據4.2規(guī)格中提出的五種規(guī)格的頭盔的要求,分別提出對應的A、E、J、M、O五種試驗頭型型
號、尺寸、質量要求,并增加了每種規(guī)格頭型的尺寸參數(shù)表,參考平面以上頭型形狀及尺寸見附錄A,
參考平面以下頭型形狀及尺寸見附錄B。五種試驗頭型的型號代碼與歐盟、日本標準中的頭型代碼相
對應,為保證頭盔的適用性和通用性,頭型尺寸參數(shù)相對適合亞洲人的頭型數(shù)據,尺寸參數(shù)主要參照
了日本JIST8133-2015標準。
(13)8.1標志
為清晰辨識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防止摩托車乘員誤用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對B1、
B2、B3類盔,增加了摩托車乘員限制使用的圖形標識;增加了“每頂頭盔殼體外表面的后部應有用
于識別頭盔種類的標識”的要求,并在附錄C“頭盔種類標識”中提出標識式樣、圖形和相關性能等
要求,摩托車乘員頭盔標識為“黃色橢圓形圖案+字母A”,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標識為“天藍色菱
形圖案+字母B”,每種類型的標識各有大、小兩種尺寸規(guī)格,以適應不同規(guī)格、形狀、外觀設計的
頭盔。見圖1。
5
圖1頭盔種類標識式樣
四、主要試驗驗證結果及分析
1、B1、B2、B3類盔驗證試驗
為驗證標準中增加的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的主要性能指標,標準起草組選取了3種不同種類、形
狀的頭盔試制樣品(B1、B2、B3類盔)進行驗證試驗。從試驗結果看,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試樣的
剛度性能、佩戴裝置強度、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可達到標準提出的技術要求,詳見表3。
6
表3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性能驗證測試
1#2#3#
試驗樣品試驗結果
種類、形狀B1(全盔)B2(3/4半盔)B3(1/2半盔)——
質量1.40kg0.92kg0.57kg通過
護目鏡沖擊強度未破碎未破碎未破碎通過
護目鏡透過率89.52%-90.70%88.59%-89.22%90.78%-91.82%通過
縱向
26.6mm/630N22.7mm/630N—
(變形量/載荷)
剛度性能aB1、B2類盔通過
橫向
21.1mm/630N23mm/630N—
(變形量/載荷)
佩戴裝置強度-系帶伸長量
18mm22mm19mm通過
(試驗載荷為50kg)
加速度峰值131.33g119.56g153.06g
前通過
150g作用時間——0.12ms
碰
吸收碰撞
撞左加速度峰值155.97g148.32g168.58g
能量性能通過
部后150g作用時間0.10ms—0.89ms
(落高
位
加速度峰值152.85g151.38g155.70g
1.6m)右
通過
后150g作用時間0.09ms0.08ms0.12ms
殼體情況無裂縫無裂縫裂縫長度50mm通過
耐穿透未穿透,裂縫未穿透,裂縫未穿透,裂縫長
落高1m通過
性能12mm15mm度17mm
a標準對B3類盔的剛度性能不做要求。
2、B3類盔通風孔部位耐穿透性能試驗
為驗證B3類盔在有通風孔結構時耐穿透試驗的穿刺落高,標準起草組選取了典型開孔形狀尺寸、
緩沖層結構的頭盔,在500mm落高條件下對通風孔部位進行耐穿透性能試驗。從試驗結果看,采用適
合的通風孔結構設計和緩沖層設計的頭盔可通過測試。試驗結果見表4。
表4B3類盔通風孔部位耐穿透性能試驗
頭盔通風孔寬度通風孔長度緩沖層(EPS)厚度
圖片試驗結果
編號(mm)(mm)(mm)
1205520通過
2246517通過
7
表4B3類盔通風孔部位耐穿透性能試驗(續(xù))
頭盔通風孔寬度通風孔長度緩沖層(EPS)厚度
圖片試驗結果
編號(mm)(mm)(mm)
364622通過
4163425通過
53012020通過
6104520通過
7133720未通過
8176318未通過
9353820未通過
104310015未通過
8
五、標準水平分析
本標準系統(tǒng)提出了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的種類、形狀和規(guī)格、性能指標、試驗方法等要
求,標準的研究和起草過程中,充分調研美國DOT(運輸部)FMVSS(聯(lián)邦機動車安全標準)NO.218-2006
《摩托車頭盔實驗室測試程序》、歐盟ECE22-2002《摩托車防護頭盔》、日本JIST8133-2015《摩
托車使用者保護頭盔》等同類技術標準。標準技術水平方面,一是產品功能設計具有代表性,產品種
類、形狀、規(guī)格、結構組成、標識等設計充分考慮了我國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對頭盔使用的差異
化、實用性和舒適性的需求。二是產品安全性能具有適應性,標準中提出的頭盔護目鏡性能、剛度性
能、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等主要性能要求充分考慮了我國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安全防
護需求,適應產品行業(yè)技術現(xiàn)狀?;诖耍瑯藴士傮w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六、采標情況
無。
七、與我國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條規(guī)定“摩托車駕駛人及乘坐人員應當按規(guī)定戴安
全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7258-2017)第12.15.9條規(guī)定:“兩
輪普通摩托車應配備1個符合GB811的乘員頭盔”;《江蘇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浙江省電動自
行車管理條例》、《貴州省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等地方法規(guī)提出了電動自行車乘員應當按照規(guī)定佩
戴安全頭盔的有關要求,本標準為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的產品技術標準。
八、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過程和依據
無。
九、標準性質的建議
建議本標準為強制性國家標準。
十、貫徹標準的要求和建議
考慮標準部分技術參數(shù)修改,新產品設計、制造、測試等因素,建議標準的發(fā)布時間和實施時間
之間保留6個月的過渡時間。
十一、廢止、替代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建議
本標準發(fā)布實施后,替代現(xiàn)行《摩托車乘員頭盔》(GB811-2010)。
十二、其他應予說明的事項
無。
9
國家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
(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國家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
(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一、工作簡況
1、任務來源
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于下達《光輻射安全技術規(guī)范》等22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
計劃及相關標準外文版計劃的通知”(國標委發(fā)[2020]49號)要求,下達了強制性國家標準《摩托
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的修訂任務,標準由公安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共同歸口,公安部為牽頭組
織起草部門,計劃編號為:20201944-Q-312。
2、主要工作過程
(1)標準立項階段
《摩托車乘員頭盔》(GB811-2010)從2011年5月1日起實施以來,對規(guī)范頭盔的生產和質量,
保障摩托車乘員行車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為充分適應安全頭盔的行業(yè)應用新需求,保障摩托車和電
動行車騎乘人員的安全,有必要開展標準制修訂工作。在摩托車乘員頭盔方面:2017年11月1日起,
摩托車乘員頭盔產品由生產許可證管理轉為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現(xiàn)行標準中有關許可證編號標
識、產品檢驗等內容需調整修改。另外,標準中部分要求已不能完全滿足多元化的頭盔使用需求,如
部分摩托車騎行愛好者使用的頭盔,其頭圍尺寸、重量等參數(shù)超出了標準的范圍,造成部分高性能頭
盔無標準可依現(xiàn)象。在電動自行車頭盔方面:為保障騎車人員安全,公安部組織開展“一盔一帶”安
全守護行動,江蘇、浙江、貴州等多地制定了《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等地方法規(guī),要求駕駛或乘坐
電動自行車人員佩戴安全頭盔。由于缺少全國統(tǒng)一的電動自行車頭盔技術標準,各地產品質量參差不
齊,部分劣質頭盔充斥市場,檢驗、監(jiān)管無據可依,難以有效保證產品質量??紤]到電動自行車和摩
托車乘員頭盔的道路使用環(huán)境、安全防護需求等總體相似,有必要將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納入標準范
圍,統(tǒng)一產品質量要求,保障廣大電動自行車乘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根據上述標準制修訂需求,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開展了《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
標準草案稿的研究和編制,2020年5月,經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同意,全國
道路交通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報制修訂強制性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
車乘員頭盔》(GB811)。
2019年6月24日,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xié)會根據行業(yè)和企業(yè)需求,立項了團體標準《電動自行車
乘員頭盔》,計劃編號2019-0051-XT。2020年5月,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xié)會通過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
向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申請行業(yè)標準《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立項。
2020年6月至7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對強制性國家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
立項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公示階段,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xié)會、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等單位提出電動自行
車乘員頭盔標準應由工業(yè)信息化部門歸口和制定等意見。2020年9月15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標準技術
司在北京組織《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立項協(xié)調會,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yè)司、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
究所、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等單位代表參加會議,就標準立項事宜聽取有關部門意見。9月21日,
市場監(jiān)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印發(fā)《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標準立項協(xié)調會會議紀要(標
技司函[2020]201號),明確《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由公安部和工業(yè)和信
息化部共同提出、共同起草、共同征求意見、共同審查、共同歸口,公安部為牽頭部門。2020年11
月19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了標準修訂任務。
(2)標準草案稿階段
2020年7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赴江蘇、浙江等地調研,了解安全頭盔生產行業(yè)、產
品應用需求等情況。同時,通過發(fā)放調查表,向有關自行車電動車協(xié)會、頭盔生產企業(yè)、頭盔行業(yè)協(xié)
會等多方收集對GB811標準修訂意見。2020年8月,在收集相關行業(yè)意見基礎上,工作組初步研究
1
提出標準修訂原則和主要修訂內容,在此基礎上修改完善了標準草案稿。
2020年10月至11月,根據標準立項協(xié)調會要求,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文教體育
用品協(xié)會等單位于11月21日在無錫召開了標準工作會議,會上就標準草案稿的技術框架、主要性能
指標等內容進行了研討,就標準主要內容初步達成了一致意見。根據會議要求,相關生產企業(yè)和檢測
機構對草案稿中部分技術指標開展細化研究和試驗,修改了固定裝置穩(wěn)定性、耐穿透性能等技術參數(shù),
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標準草案稿(修改版)。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經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同意,
通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安網網站征求全國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意見。
2021年4月8日,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組織召開標準啟動會,邀請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標準
技術管理司,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消費品工業(yè)司,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等部門有關領導、專家和相
關企業(yè)參會。會議通過了由公安部與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分別推薦的專家共同組成的標準起草組,涉及
14個單位,18位起草人,會議確定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為組長單位,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xié)會
為副組長單位,確定了標準編制工作方案,明確了相關要求。會議通報了標準前期工作情況,并對標
準主要技術內容進行了討論,交換了主要意見,明確了下階段工作計劃任務。會后,標準起草組根據
會議要求對草案(修改版)中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試驗方法、耐穿透性能試驗落高、頭盔種類標識顏色
和形狀尺寸等內容進行了進一步試驗驗證,并在起草組成員內部進行了多次溝通討論,達成共識,于
2021年5月修改形成了標準征求意見稿。
二、編制原則
根據《標準化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等文件要求,本標準起草的主要原則包括:
1、聚焦安全性。按照強制性國家標準內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tài)環(huán)
境安全以及滿足經濟社會管理的基本需要”范圍的要求,本標準緊緊定位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
盔作為“安全頭盔”的產品特性,構建頭盔的安全防護性能指標體系。
2、堅持適用性。針對摩托車乘員和電動自行車乘員不同的適用對象,不同的使用需求,標準通
過對種類、形狀的結構化分類方法,區(qū)分不同類型頭盔的技術差異,并設計簡明可辨識的產品標識,
提升標準的適用性。
3、體現(xiàn)協(xié)調性。標準工作過程充分考慮跨領域、跨部門的工作特點,廣泛聽取相關行業(yè)、用戶
和管理部門意見,充分體現(xiàn)專業(yè)性、技術性,堅持實地調研、專家研討、集體商定。
三、標準內容的起草
1、主要技術內容的確定和依據
本標準以GB811-2010《摩托車乘員頭盔》為基礎,在整體結構、技術內容上與原標準保持一致,
并根據將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納入本標準的要求,在對應條款中增加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的技術要求。
(1)第1章范圍
適用范圍修改為“本文件適用于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包括駕駛人及乘坐人員)佩戴的頭盔。
本文件不適用于自行車、滑板、輪滑運動者佩戴的頭盔,也不適用于職業(yè)用安全帽”。
(2)4.1種類、形狀
修改了頭盔的種類、形狀。為便于直觀區(qū)別,頭盔按適用對象分為A類盔、B類盔兩類,A類盔
為摩托車乘員頭盔,適用于摩托車乘員和電動自行車乘員;B類盔為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僅適用于
最高時速不大于25km/h的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按形狀可分為1類盔、2類盔、3類盔。1類盔形狀
為全盔,2類盔形狀為3/4半盔(春秋盔)、3類盔形狀為1/2半盔(夏盔)。詳見表1。
2
表1頭盔種類、形狀和適用對象
種類名稱頭盔分類形狀適用對象
A1類盔全盔
摩托車乘員、電動自行車乘員
摩托車乘員
A類盔A2類盔3/4半盔(春秋盔)
頭盔
總排氣量125mL以下摩托車及電動摩托車乘員、電動
A3類盔1/2半盔(夏盔)
自行車乘員
B1類盔全盔
電動自行車
B類盔B2類盔3/4半盔(春秋盔)電動自行車乘員
乘員頭盔
B3類盔1/2半盔(夏盔)
(3)4.2規(guī)格
修改了頭盔規(guī)格,為適應兒童等不同頭部尺寸乘員的佩戴需求,參照日本JIST8133、歐盟ECE
22-2002等標準,增加了“特小”和“特大”兩種頭盔規(guī)格,頭盔按照頭圍尺寸分為特小、小、中、
大、特大五種規(guī)格。
(4)5.1結構
修改了5.1.1結構組成,不同種類頭盔應具備的結構組成,頭盔結構包括殼體、緩沖層、舒適襯
墊、佩戴裝置、護目鏡等,對A3、B1、B2、B3類盔,護目鏡為選配結構,但是,為防止該類頭盔用
戶將遮陽鏡片作為護目鏡使用,影響頭盔在低光照條件下的可視性,標準規(guī)定“當頭盔配有遮陽鏡片
裝置時,護目鏡為應配結構”。
修改了5.1.2殼體,為提升頭盔在低照度環(huán)境下的視認性,并兼顧頭盔圖案、造型設計需求,提
出了“殼體外表面應有總面積不小于3200mm2、逆反射系數(shù)不低于70cd/lx·m2的反光材料,且在左、
右、后三個方向可見”的要求。
關于殼體突出物,增加了頭盔內表面“無任何朝里的尖銳棱邊”要求;對于外表面突出物,明確
為硬質突出物的限制,并增加了“所有硬質突出物應倒圓角,高度不大于2mm時,突出物的最小倒角
半徑為1mm;高度大于2mm時,突出物的最小倒角半徑為2mm。”。
(5)5.2.2頭盔質量
修改了頭盔質量。在摩托車乘員頭盔方面,考慮到高性能摩托車乘員頭盔的使用需求,適當提高
了摩托車乘員頭盔質量的最大限值,規(guī)定A1、A2類盔不超過2.0kg,A3類盔不超過1.2kg;在電動
自行車乘員頭盔方面,增加了關于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質量最大限值的內容,規(guī)定B1、B2類盔不超
過1.6kg,B3類盔不超過1.0kg。
(6)5.2.4頭盔護目鏡
在GB811-2010要求基礎上,增加了頭盔護目鏡的霧度和耐磨性的要求:護目鏡的霧度應小于或
等于2.5%,在耐磨性測試后,護目鏡應無明顯的破損、凹陷等損壞,復測護目鏡的霧度應小于或等于
10%。其中,耐磨性試驗方法采用歐盟ECE22-2002試驗方法。
(7)5.2.5剛度性能
在GB811-2010要求基礎上,增加了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中B1、B2類盔剛度性能的要求,其技術
指標及試驗方法采用原標準要求。
(8)5.2.6固定裝置穩(wěn)定性
在GB811-2010要求基礎上,增加了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B1、B2、B3類盔)固定裝置穩(wěn)定性的
要求,其中對B3類盔,試驗高度h為175mm±10mm,對其他種類頭盔(A1、A2、A3、B1、B2類盔),采
用原標準要求。
(9)5.2.7頭盔佩戴裝置強度性能
3
在GB811-2010要求基礎上,增加了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B1、B2、B3類盔)佩戴裝置強度性能
的要求,其試驗初載荷、試驗載荷與A3類盔相同;對摩托車乘員頭盔(A1、A2、A3類盔),仍采用原
標準要求。
(10)5.2.8頭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
GB811-2010中摩托車乘員頭盔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與歐盟、日本等主要標準相比,性能要求處
于中等適中水平,總體上滿足吸收碰撞能量的安全防護需求。見表2。
表2GB811-2010與國外主要摩托車乘員頭盔標準的碰撞、耐穿透性能對比
美國DOT
項目中國GB811-2010歐盟ECE22-2002日本JIST8133-2015
NO.218-2006
A類:種類2
1)加速度峰值不超過1)加速度峰值不超過
300g;300g;
2)加速度超過150g的2)加速度超過150g的
1)加速度峰值不超過
作用時間應小于4ms。作用時間不超過6ms。
400g;
B類:2)加速度超過200g
吸收碰撞能量合成加速度不超過
1)加速度峰值不超過的作用時間應小于
性能(指標要275g,且頭部損傷標
400g;2ms;
求)準(HIC)不超過2400。種類1
2)加速度超過200g的
3)加速度超過150g1)加速度峰值不超過
作用時間應小于2ms(加
的作用時間應小于300g;
速度峰值均不超過
4ms。2)加速度超過150g的
300g時,此項不作要
作用時間不超過4ms。
求);
3)加速度超過150g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汽修廠員工績效考核與勞動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二手車行紀銷售與車輛美容合同3篇
- 鐵路施工安全責任合同
- 鋁礦建設延期協(xié)議
- 大型變壓器安裝吊車租賃協(xié)議
- 2024水量平衡測試與水資源保護技術服務合同3篇
- 音響設備租賃承包協(xié)議
- 水果店連鎖加盟合同
- 2025版鋼筋工綁扎及后期維護服務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重點班級班主任職務聘任合同3篇
- 2024版旅游景區(qū)旅游巴士租賃合同3篇
- LINUX網絡操作系統(tǒng)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湖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 河北省邯鄲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地理試題 附答案
- 醫(yī)療機構競業(yè)限制協(xié)議
- 2024年度物業(yè)管理公司員工獎懲制度3篇
- 交通疏導安全教育培訓
- 2025重癥醫(yī)學科護理工作計劃
- 團隊建設與執(zhí)行力課件
- 營銷課件教學課件
- 醫(yī)療廢物轉移實施方案
- 工程師個人年終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