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南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高三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2024屆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高三三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帝問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不知。又問:“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惶愧,汗出浹背。上問左丞相陳平,平曰:“有主者。陛下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谷,責治粟內史。”上曰:“君所主者何事?”平曰:“宰相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親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钡鄯Q善。絳侯(勃封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乃謝病請歸相印。上許之,平專為丞相。笠翁曰:陳平不對決獄、錢谷之問,其事與周勃同情,總由平日未嘗經(jīng)理,卒然問及,不能即舉其數(shù)。但平有飾非之智,勃無口給之能,故覺彼善于此,掩過一時之耳目,非勃才果出平下,當以相任獨歸之也。夫庶吏董天下之事,宰相總庶吏之成。文帝問曰:“一歲決獄幾何?錢谷出入幾何?不問節(jié)目而問大綱,正所謂總其成也。知而舉之,不過兩言而盡,有何難對與不屑對之有哉?若問某郡決獄幾何、錢谷出入幾何,欲其條分而縷析之,則如此冗屑之事,誠非宰相所宜知。今以總目叩大臣,猶之覓鎖鑰于家督,訪繩墨于工師,未有不隨取隨應,隨問隨答者。豈得曰“大匠恥親繩墨之事,紀綱不任鎖鑰之繁,君其問諸若輩”乎?惜蕭何已死,備顧問者無人,設此時猶居相位而躬承是問,吾知其必能應對如流,不爽毫發(fā)。何以知之?因其西入咸陽時,早已收藏圖籍,留心經(jīng)世之務,不似諸君爭取財物,置天下大計于不問,至此時一詰而茫然也。文帝不察,卒為所欺,不可謂非至明之一累也。噫!后世論此者皆謂陳平能識大體可謂相臣之法是千古讀書人盡墮術中而不之覺。受其欺者,豈獨一漢文帝而已哉?。ü?jié)選自李漁《笠翁別集》)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后世論A此者B皆謂陳平能識C大體D可謂相臣E之法F是千古讀書人G盡墮術中H而不之覺。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卒,通“猝”,其含義與《屈原列傳》“懷王卒行”,《過秦論>“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中的“卒”不同。B.董,意為監(jiān)督管理,《諫太宗十思疏)“雖董之以嚴刑”句及現(xiàn)代漢語“董事”一詞中的“董”字均作此解。C.恥,意為感到恥辱,其詞類活用方式與《師說>“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成語“不恥下問”中“恥”均不同。D.爽,意為過錯,其含義與《促織》“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fā)爽”、《氓》“女也不爽”中的“爽”均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首段為作者引述的史料,根據(jù)史書的記史范疇推斷,以上史料引自《史記》《漢書》《資治通鑒》三書均有可能。B.因不能答復漢文帝的詢問而陷入尷尬的周勃,得到陳平的同情,但周勃最終還是辭去丞相一職,陳平得以專任丞相。C.對漢文帝的詢問,周勃、陳平、蕭何的答復不同,不同的答復顯示了三人不同的個性。作者對三人做出了不同評價。D.漢文帝被陳平的話術欺騙,贊賞陳平的回答。雖然受騙者不止?jié)h文帝一人,但李漁由此認為漢文帝并非真正的明君。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不知。(2)今以總目叩大臣,猶之覓鎖鑰于家督。14.本文認為陳平“不對決獄、錢谷之問”實際是在掩飾其不了解情況的疏失。作者這樣推斷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024屆海南省高三學業(yè)水平診斷(三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成公十六年九月,晉人執(zhí)季文子①于苕丘。公還,待于鄆,使子叔聲伯②請季孫于晉。欲③曰:“茍去仲孫蔑而止季孫行父,吾與子國,親于公室。”對曰:“若去蔑與行父,是大棄魯國而罪寡君也。若猶不棄,而惠微周公之福,使寡君得事晉君。則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若朝亡之,魯必夕亡。以魯之密邇仇讎,亡而為讎,治之何及?”欲曰:“吾為子請邑?!睂υ唬骸皨臊R,魯之常隸也,敢介大國以求厚焉!承寡君之命以請若得所請吾子之賜多矣又何求?”范文子謂欒武子曰:“季孫于魯,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可不謂忠乎?信讒而棄忠良,若諸侯何?子叔嬰齊奉君命無私,謀國家不貳,圖其身不忘其君。若虛其請,是棄善人也。子其圖之!”乃許魯平,赦季孫。(節(jié)選自《左傳·成公》)材料二:子叔聲伯如晉謝季文子,欲欲予之邑,弗受也。歸,鮑國謂之曰:“子何辭苦成叔之邑,欲信讓耶?抑知其不可乎?”對曰:“吾聞之,不厚其棟,不能任重。重莫如國,棟莫如德。夫苦成叔家欲任兩國而無大德,其不存也,亡無日矣。譬之如疾,余恐易焉。苦成氏有三亡,少德而多寵,位下而欲上政,無大功而欲大祿,皆怨府也。其君驕而多私,勝敵而歸,必立新家④。立新家,不因民不能去舊;因民,非多怨民無所始。為怨三府,可謂多矣。其身之不能定,焉能予人之邑!”鮑國曰:“我信不若子,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今子圖遠以讓邑,必常立矣。”(節(jié)選自《國語·魯語》)【注】①季文子:季孫行父,與后文的仲孫蔑,均為魯國重臣。②子叔聲伯:魯國大夫,又稱仲嬰齊。③欲:又稱苦成叔,春秋中期晉國卿大夫。后文出現(xiàn)的范文子與欒武子,均為晉國重臣。④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這里指卿大夫。新家,即封新大夫。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承寡君之命A以請B若得C所D請E吾子F之賜G多矣H又何求?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與,文中指給予,與《六國論》“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中的“與”意思相同。B.相,文中指輔助,與《答司馬諫議書》中“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中的“相”意思不同。C.謝,文中指謝罪,與《鴻門宴》“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的“謝”意思相同。D.釁,文中指征兆、事端,與《齊桓晉文之事》“將以釁鐘”的“釁”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叔聲伯認為仲孫蔑和季孫行父都是關乎魯國興亡的重臣,失去二人魯國勢必滅亡,一旦魯國滅亡,對于晉國而言就增加了外部仇敵的力量。B.范文子認為應該釋放季孫行父,是因為季孫行父是魯國重臣,對于這樣地位尊貴的人,應該放他走,以維護晉國“重義”的名聲。C.子叔聲伯認為郤很快就會敗亡,其原因有:缺少德行卻多受晉君寵愛,地位不高卻想干預國政,沒有大功卻要豐厚的俸祿。D.鮑國反思自身,為聲伯的見識所折服,他表示自己不能像聲伯一樣見微知著,深謀遠慮,也相信聲伯可以保持住尊貴的地位。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子叔嬰齊奉君命無私,謀國家不貳,圖其身不忘其君。(2)鮑國謂之曰:“子何辭苦成叔之邑,欲信讓耶?抑知其不可乎?”14.季文子最后能夠重新回到魯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2024屆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高三學業(yè)水平診斷三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僖公二十七年,冬,楚子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軫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焙仍唬骸俺嫉貌芏禄栌谛l(wèi),若伐曹、衛(wèi),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庇谑呛跎L①于被廬,作三軍,謀元帥。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僖公二十八年,宋人使門尹般如晉師告急。晉文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則絕。告楚②不許,我欲戰(zhàn)矣,齊、秦未可,若之何?”先軫曰:“使宋舍我而賂齊、秦,藉之告楚。我執(zhí)曹君而分曹、衛(wèi)之田以賜宋人。楚愛曹、衛(wèi),必不許也。齊、秦喜賂怒頑,能無戰(zhàn)乎?”公說,執(zhí)曹伯,分曹、衛(wèi)之田以畀宋人。僖公三十三年,先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睓柚υ唬骸拔磮笄厥┒テ鋷?,其為死君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fā)命,遽興姜戎。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崤,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帥以歸。文嬴③請三帥,曰:“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晉襄公許之。先軫朝,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毕容F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不顧而唾。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钡曳x,及箕。八月戊子,晉襄公敗狄于箕。郤缺獲白狄子。先軫曰:“匹夫逞志于君而無討,敢不自討乎?”免胄入狄?guī)?,死焉。(?jié)選自《左傳》)【注】①蒐:檢閱,閱兵。②告楚:請楚國撤兵。③文嬴:晉文公夫人,晉襄公的嫡母,秦穆公的女兒。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不以累臣A釁鼓B使歸C就戮D于秦E寡君F之以為G戮H死且不朽。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楚始得曹而新昏于衛(wèi)”與“日過午已昏”(《項脊軒志》)中的“昏”含義不同。B.“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與“陳勝佐之”(《陳涉世家》)中的“佐”含義相同。C.“遂發(fā)命,遽興姜戎”與“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赤壁賦》)中的“興”含義相同。D.“墮軍實而長寇仇”與“長太息以掩涕兮”(《離騷》)中的“長”含義不同。12.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楚國和其他諸侯國圍困宋國,宋公孫固到晉國告急,狐偃認為晉國攻打曹國、衛(wèi)國,楚國會救他們,這就解除了宋國被圍困的處境。B.先軫認為秦因為貪心讓百姓勞苦的現(xiàn)狀是上天賞賜給晉的機會,不能輕易放走敵人,否則會產(chǎn)生禍患,所以要向秦國發(fā)動攻擊。C.文贏通過三軍元帥向晉襄公請求釋放被晉擒獲的秦將,晉襄公答應了她,后來遭到先軫的怒斥,晉襄公命令陽處父去追趕釋放的秦將。D.狄人攻打晉國時,先軫認為自己之前在君王面前逞志而沒有受到處罰,就自己處罰自己,脫下頭盔沖入狄人的軍隊,最終死亡。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2)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14.宋國向晉國求救時,先軫對解救宋國有什么看法和具體的方法?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2024屆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學高三三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功名大立,天也。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堯,天也。舜耕于歷山,陶于河濱,天下說之,秀士從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于天下,以求賢者,事利黔首,禹盡為之,人也。舜之耕漁,其賢不肖與為天子同。其未遇時也,以其徒屬堀地財,取水利,編蒲葦,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凍餒之患。其遇時也,登為天子,賢士歸之,萬民譽之。盡有之,賢非加也;盡無之,賢非損也。百里奚之未遇時也,亡虢而虜晉,飯牛于秦,傳鬻以五羊之皮。公孫枝得而說之獻諸繆公三日請屬事焉。繆公曰:“買之五羊之皮而屬事焉,無乃天下笑乎?”公孫枝對曰:“信賢而任之,君之明也;讓賢而下之,臣之忠也。君為明君,臣為忠臣。彼信賢,境內將服,敵國且畏,夫誰暇笑哉?”繆公遂用之。謀無不當,舉必有功,非加賢也。使百里奚雖賢,無得繆公,必無此名矣??鬃痈F于陳、蔡之間,七日不嘗食,藜羹不糝。孔子弦歌于室,顏回擇菜于外。子路與子貢相與而言曰:“夫子逐于魯,伐樹于宋,窮于陳、蔡。夫子弦歌鼓舞,未嘗絕音。蓋君子之無所丑也若此乎?”顏回無以對,入以告孔子??鬃余叭欢鴩@曰:“由與賜小人也。召,吾語之。”子路與子貢入,子貢曰:“如此者,可謂窮矣!”孔子曰:“君子達于道之謂達,窮于道之謂窮。今丘也拘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悲,其所也,何窮之謂?故內省而不疚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執(zhí)干而舞。子貢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惫胖玫勒撸F亦樂,達亦樂,所樂非窮達也。道得于此,則窮達一也。(摘編自《呂氏春秋》)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涂對一處得1分,超過三處不得分。()(3分)公孫枝A得B而C說D之E獻F諸G繆公H三日①請①屬客事L焉。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秀士從之”與“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兩句中的“從”字含義相同。B.“手足胼胝不居”與“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論語》)兩句中的“居”字含義相同。C.“其遇時也,登為天子”與“不拘于時”(《師說》)兩句中的“時”字含義不同。D.“由與賜小人也”與“親賢臣,遠小人”(《出師表》)兩句中的“小人”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舜遇見堯,禹遇見舜,源于天意;舜、禹為民服務、贏得民心,則體現(xiàn)本人的努力。成就大功名不能忽略天意,也不能輕視個人努力。B.舜耕地捕魚時,帶著部屬辛勤勞作,得以免去凍餓之苦;成為天子后,得到百姓的愛戴。無論處境如何改變,舜的賢德始終不變。C.公孫枝大力舉薦百里奚,在繆公擔心重用賤民會被人恥笑時,據(jù)理力爭以打消繆公的顧慮。作者認為他是謀劃得當、舉薦有功的賢臣。D.孔子告訴弟子,霜雪能彰顯松柏的氣節(jié),陳、蔡之厄也能彰顯自己對道義的堅守,應該算是幸事;聽罷,子貢為先前不理解老師而慚愧。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百里奚之未遇時也,亡虢而虜晉,飯牛于秦,傳鬻以五羊之皮。(4分)(2)夫子弦歌鼓舞,未嘗絕音。蓋君子之無所丑也若此乎?(4分)14.對“窮”的理解,孔子與子路、子貢兩弟子明顯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2024屆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學高三仿真模擬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鐘子期夜聞?chuàng)繇嗾叨?,使人召而問之曰:“子何擊磬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殺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為公家為酒;臣之身得生,而為公家擊磬。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為舍氏①睹臣之母量所以贖之則無有而身固公家之財也是故悲也?!辩娮悠趪@嗟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應之,故君子誠乎此而諭乎彼,感乎己而發(fā)乎人,豈必強說乎哉?”周有申喜者,亡其母,聞乞人歌于門下而悲之,動于顏色,謂門者內乞人之歌者,自覺而問焉,曰:“何故而乞?”與之語,蓋其母也。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若草莽之有華實也,若樹木之有根心也,雖異處而相通,隱志相及,痛疾相救,憂思相感,生則相歡,死則相哀,此之謂骨肉之親。(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精通》)[注]:①舍氏:一作“舍市”,街市。材料二:孔子行游,中路聞哭者聲,其音甚悲??鬃釉唬骸膀屩◎屩?!前有異人音?!鄙龠M,見之,丘吾子也,擁鐮帶索而哭。孔子辟車而下,問曰:“夫子非有喪也?何哭之悲也?!鼻鹞嶙訉υ唬骸拔嵊腥А!笨鬃釉唬骸霸嘎勅А!鼻鹞嶙釉唬骸拔嵘俸脤W問,周遍天下,還后吾親亡,一失也。事君奢驕,諫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絕,三失也。樹欲靜乎風不定,子欲養(yǎng)乎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得再見者,親也。請從此辭。”則自而死。孔子曰:“弟子記之,此足以為戒也。”于是弟子歸養(yǎng)親者十三人。(節(jié)選自《說苑·敬慎》)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昔為舍氏睹臣A之母B量所以贖之則C無有D而身固E公家之財也F是G故悲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誠,心志專一,感情真摯。與《陳情表》中“愿陛下矜愍愚誠”的“誠”意思相同。B.內,同“納”,接納。與《鴻門宴》中“毋內諸侯”的“內”意思相同。C.志,心意。與《屈原列傳》中“博聞強志,明于治亂”的“志”意思不同。D.辟,離開。與《答司馬諫議書》中“辟邪說,難壬人”的“辟”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擊磬者悲傷的原因是父親去世,自己和母親淪為官府的奴隸,三年不曾相見,想贖買母親自己又沒有能力。B.鐘子期聽出擊磬者磬聲中的悲哀,申喜能感受行乞者歌聲里的哀傷,是因為他們的心中本來就存有悲傷。C.骨肉之親雖身處異地卻能彼此感應,感受到對方的歡心與憂思,是因他們彼此之間同氣一體,精誠相通。D.孔子聽聞丘吾子哭聲就催促趕緊前往探視,是因為他從哭聲里聽出這個人的內心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自覺而問焉,曰:“何故而乞?”與之語,蓋其母也。(2)吾少好學問,周遍天下,還后吾親亡,一失也。14.從材料一、二可以得出哪些相同的觀點?請簡要概括出兩點。(3分)答案2024屆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高三三模語文試題【答案】10.BDF11.C12.A13.(1)“天下一年判決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謝罪,說自己不了解。(2)現(xiàn)在拿總綱要點詢問大臣,猶如向管家索要鑰匙。14.陳平認為丞相只負責大政,不問具體事務,所以未答復漢文帝的詢問。但李漁認為漢文帝所問正是國家大政,陳平的不答正是因不了解而無法答復?!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后世評論這件事的人,都說陳平能夠識大體,可以說是宰相的典范,這是千百年來的讀書人都陷入了這種看法而沒有意識到?!昂笫勒摯苏摺弊鳌爸^”的主語,“者”后停頓,B處斷開;“陳平能識大體”作“謂”的賓語,構成動賓短語,D處斷開;“謂相臣之法”,“謂”與“相臣之法”構成動賓短語,F(xiàn)處斷開;故選BDF?!?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及用法的能力。A.正確。通“猝”,突然;最終;士卒。句意:突然問到。/懷王最終還是去了。/可靠的官員和精銳的步兵,手持鋒利的武器,詢問路人。B.正確。句意:一般官吏負責管理天下的事務。/雖然可以用嚴刑來監(jiān)督他們。/管理事務。C.錯誤。三個“恥”字均為意動用法,解釋為“以……為恥”。句意:大工匠以親自處理繩墨之事為恥。/對于自身,卻以從師學習為恥。/不把向學問、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成可恥的事。D.正確。句意:沒有絲毫差錯。/那上面就寫著求神的人心中所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我做妻子沒差錯。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B.“得到陳平的同情”錯誤,原文中“同情”意為“事情實質相同”。C.“周勃、陳平、蕭何的答復不同”錯誤,蕭何已死,并未回答漢文帝的詢問,文中表述為作者假設。D.“李漁由此認為漢文帝并非真正的明君”錯誤,文中認為,漢文帝受騙為“至明之一累”,并未否定文帝為明君。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決獄”,判決的案件;“幾何”,多少;“謝”,謝罪。(2)“總目”,總綱要點;“叩”,詢問;“覓鎖鑰于家督”,狀語后置,“于家督覓鎖鑰”。【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jù)“ 平曰:‘宰相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親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笨芍?,陳平認為丞相只負責大政,不問具體事務,所以未答復漢文帝的詢問。根據(jù)“夫庶吏董天下之事,宰相總庶吏之成”可知,般官吏負責管理天下的事務,而宰相則負責總結官吏們的成績。再根據(jù)“不問節(jié)目而問大綱,正所謂總其成也”可知,作者認為皇帝問的不是具體細節(jié),而是總體情況,這正是所謂的“總結成績”,這是宰相應該清楚明白的,陳平卻回答不上來是因不了解。所以他的回答是在掩飾其不了解情況的疏失。參考譯文:孝文皇帝問右丞相周勃說:“全國一年中判決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謝罪說不知道。孝文皇帝又問:“全國一年中錢糧的開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謝罪說不知道,慚愧自己不能回答,急得汗流浹背。于是皇上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有主管的人。陛下若問判決案件的情況,可詢問廷尉;問錢糧收支的情況,可詢問治粟內史。”皇上說:“你所主管的是些什么事呢?”陳平說:“宰相一職,對上輔佐天子調理陰陽,順應四時,對下養(yǎng)育萬物適時生長,對外鎮(zhèn)撫四夷和諸侯,對內愛護團結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夠勝任他們的職責?!毙⑽牡鄯Q贊他回答得好。絳侯周勃自知才能比不上陳平,就托病請求辭去右丞相的職務。孝文帝答應他,陳平獨自擔任整個丞相的職務。笠翁說:陳平?jīng)]有回答關于案件審理和錢糧收支的問題,他的情況與周勃相同,都是因為平日不曾親自管理這些事務,突然問到,不能立即說出具體數(shù)字。只不過陳平有掩蓋錯誤的智慧,而周勃沒有應對的口才,所以讓人覺得陳平在這方面更優(yōu)秀,這只是暫時蒙蔽了人們的耳目,并不是周勃的才能真的比陳平差,不應該把重任只交給陳平。一般官吏負責管理天下的事務,而宰相則負責總結官吏們的成績。文帝問的是:一年審理的案件有多少?錢糧的收支有多少?他沒有問具體的細節(jié)而是問總體情況,這正是所謂的總結成績。如果知道這些數(shù)字,回答起來不過一兩句話就能說完,有什么難處或者是不值得回答的呢?如果問的是某個郡審理的案件有多少、錢糧的收支有多少,想要詳細地分條解釋,那么這些瑣碎的事情確實不適合宰相去了解。現(xiàn)在用總體的目標來詢問大臣,就像是到家宰那里找鑰匙,或是向工匠詢問繩墨,沒有不隨時拿取、隨時回答的。怎么能說“大工匠以親自處理繩墨之事為恥,管家不愿意承擔鑰匙的繁瑣,君主應該去問那些人”呢?可惜蕭何已經(jīng)去世,沒有人能夠作為顧問,如果他在位還能親自回答這些問題,我知道他一定能夠對答如流,沒有絲毫差錯。怎么知道的呢?因為他在西入咸陽時,就已經(jīng)收集了圖書,留心于治理國家的事務,不像其他人只顧爭奪財物,把天下大計放在一邊不聞不問,到了關鍵時刻一問三不知。文帝沒有察覺到這一點,最終被欺騙,這不能不說是因為他的至明之累。唉!后世評論這件事的人都說陳平能夠識大體,可以說是宰相的典范,這是千百年來的讀書人都陷入了這種看法而沒有意識到。受到欺騙的,難道只有漢文帝一個人嗎?2024屆海南省高三學業(yè)水平診斷(三模)語文試題【答案】10.BEH11.A12.B13.(1)子叔嬰齊接受國君的命令沒有私心,為國家謀劃也沒有二心,為自己打算而不忘國君。(2)鮑國問他說:“你為什么辭讓苦成叔為你請封的城邑,是真的要辭讓呢?還是知道他辦不到?”14.①子叔聲伯忠君愛國、忠于職守,為解救季文子據(jù)理力爭。②季文子為人節(jié)儉、品行高潔,有較高的威望。【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我奉了寡君的命令前來請求,如果得到所請求的,您的恩賜就很多了,還有什么請求?“承寡君之命”作狀語,修飾謂語“以請”,故應在B處斷開;“得”作謂語,“所請”作賓語,應在E處斷開;“吾子之賜”作主語,“多”作謂語,“矣”句末語氣詞,應在H處斷開;故應在BEH處斷開?!?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A.錯誤?!芭c”,給予;/結交、親附。句意:我給您魯國的政權。/齊國親附秦國卻不結交其它五國。B.正確。“相”,輔助;/偏指動作一方,你。句意:輔助過兩個國君。/我私下認為與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C.正確。句意:子叔聲伯去晉國謝罪并請求放回季文子。/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D.正確?!搬叀保髡?、事端;/殺牲取血涂于新制的鐘上,以此來祭祀和祈福。句意:倘若我的家族中有什么禍兆。/準備用它(的血)來涂在鐘上行祭。故選A。【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B.“是因為季孫行父是魯國重臣”錯,以偏概全;“維護晉國‘重義’的名聲”無中生有。原文是“季孫于魯,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可不謂忠乎?信讒而棄忠良,若諸侯何?子叔嬰齊奉君命無私,謀國家不貳,圖其身不忘其君。若虛其請,是棄善人也”,可見,范文子認為應該釋放季孫行父,是因為季孫行父對國君忠誠、沒有私心。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貳”,二心;“圖”,為……打算;“謀”,為……謀劃。(2)“辭”,辭讓;“信”,真的、果真;“抑”,還是?!?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內容的能力。(1)根據(jù)“若去蔑與行父,是大棄魯國而罪寡君也。若猶不棄,而惠微周公之福,使寡君得事晉君。則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若朝亡之,魯必夕亡。以魯之密邇仇讎,亡而為讎,治之何及”“嬰齊,魯之常隸也,敢介大國以求厚焉!承寡君之命以請若得所請吾子之賜多矣又何求”概括為:子叔聲伯忠君愛國、忠于職守,為解救季文子據(jù)理力爭。(2)根據(jù)“季孫于魯,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可不謂忠乎?信讒而棄忠良,若諸侯何?子叔嬰齊奉君命無私,謀國家不貳,圖其身不忘其君”概括為:季文子為人節(jié)儉、品行高潔,有較高的威望。參考譯文:材料一:成公十六年九月,晉國人在苕丘拘捕了季孫行父。魯成公回來,在鄆地等待,派子叔聲伯向晉國請求放回季孫。欲說:“如果除掉仲孫蔑而留下季孫行父,我給您魯國的政權,對待您比對公室還親?!甭暡卮鹫f:“如果除掉仲孫蔑和季孫行父,這是徹底丟棄魯國而懲罰寡君。如果還不丟棄魯國,而承蒙您向周公求福,讓寡君能夠侍奉晉國國君。這兩個人,是魯國的社稷之臣。如果早晨除掉他們,魯國必然晚上滅亡。魯國是靠近晉國的仇敵,滅亡了以后就會變成仇敵,還來得及補救嗎?”欲說:“我為您請求封邑。”聲伯回答說:“嬰齊,是魯國的小臣,豈敢依仗大國以求取高官厚祿?我奉了寡君的命令前來請求,如果得到所請求的,您的恩賜就很多了,還有什么請求?”范文子對欒武子說:“季孫在魯國,輔助過兩個國君。妾不穿絲綢,馬不吃糧食,能不認為他是忠誠嗎?相信奸邪而丟棄忠良,怎么對待諸侯?子叔嬰齊接受國君的命令沒有私心,為國家謀劃也沒有二心,為自己打算而不忘國君。如果拒絕他的請求,這是丟棄善人啊!您還是考慮一下吧!”于是允許魯國講和,赦免了季孫行父。材料二:子叔聲伯去晉國謝罪并請求放回季文子,欲想請晉君封給他城邑以示籠絡,子叔聲伯不接受。子叔聲伯回國后,鮑國問他說:“你為什么辭讓苦成叔為你請封的城邑,是真的要辭讓呢?還是知道他辦不到?”回答說:“我聽說,不是粗大的棟梁,不能承擔重壓。最重的壓力莫過于國家,最好的棟梁莫過于有德行了。欲想插手晉、魯兩個國家的事務卻又沒有很高的德行,他的地位不會長久,敗亡就在眼前。好比得了疫病,我擔心他很快就會垮臺的。有三個敗亡的原因:缺少德行卻受到太多寵信,地位不高卻想干預國政,沒有立過大功卻要豐厚的俸祿,這些都會招來對他的怨恨。他的君主為人驕矜,身邊有許多奸佞之臣,現(xiàn)在他剛剛戰(zhàn)勝楚國回來,一定會論功行賞立新大夫。立了新大夫,不順應民眾的意愿,不能除去他們所厭惡的舊官員;按照民眾的意愿,不是招怨多的官員,民眾不會首先攻擊他。欲在三個方面招來怨恨,可以說是夠多了。他自身尚且不能保全,怎么還能請求封給別人城邑!”鮑國說:“我的見識確實不及你,倘若我的家族中有什么禍兆,我是不能預料到的?,F(xiàn)在你考慮深遠而辭讓了城邑,你一定會長久保持住穩(wěn)固的地位?!?024屆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高三學業(yè)水平診斷三語文試題【答案】10.BEH11.C12.C13.(1)秦國不哀悼我國的喪事卻攻打我們的同姓國,秦國這是無禮,還講什么恩施呢?
(2))他們確實挑撥了我們兩國的國君,秦君如果得到他們就是吃了他們的肉,也不會滿足。14.①救助宋國是報恩解難、取得威望、穩(wěn)定霸業(yè)的機會。②讓宋國去賄賂齊、秦兩國,使兩國去請求楚國撤兵。③抓住曹君,分割曹國、衛(wèi)國的土地給宋國?!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沒有把我們這些伴虜殺了用血涂鼓,而讓我們回到秦國去接受刑戮,如果我們的國君殺了我們,我們將死而不朽?!搬吂摹笔莿淤e結構,其后B處斷開;“就戮于秦”是狀語后置句,其后E處斷開;“寡君之以為戮”主語是“寡君”,“死且不朽”是省略主語“我們”,兩句主語不一,分屬兩句,中間H處斷開。故選BEH【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同“婚”,通婚;黃昏。句意:楚國剛剛得到曹國的歸附,又與衛(wèi)國通婚。/過了中午,已經(jīng)要到黃昏了。B.正確。都是“輔佐”的意思。句意:晉文公任命欒枝統(tǒng)帥下軍,先軫輔佐他。/陳勝輔佐他。C.錯誤。動詞,發(fā)動;動詞,興起、起來。句意:于是發(fā)布命令,緊急發(fā)動姜戎的軍隊。/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D.正確。增長;長長地。句意:毀棄戰(zhàn)爭的成果而增長敵人的力量。/我長長地嘆息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能力。C.“文嬴通過三軍元帥向晉襄公請求”錯誤。原文有“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崤,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帥以歸”“文嬴請三帥……晉襄公許之”,這里的“三帥”指被晉國擒獲的三位秦國將軍,不是晉國的三軍元帥。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伐”,攻打;“同姓”,同姓國;“何……為”,為什么……呢。(2)“構”,挑撥;“得”,得到;“厭”,滿足?!?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①由原文“報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可知,救助宋國是報恩解難、取得威望、穩(wěn)定霸業(yè)的機會。②由原文“使宋舍我而賂齊、秦,藉之告楚”可知,讓宋國去賄賂齊、秦兩國,使兩國去請求楚國撤兵。③由原文“我執(zhí)曹君而分曹、衛(wèi)之田以賜宋人”可知,抓住曹君,分割曹國、衛(wèi)國的土地給宋國。參考譯文:僖公二十七年冬,楚成王與諸侯軍隊包圍宋國,宋國大司馬孫固到晉國告急求救。先軫說:“報答恩施,解救患難,在諸侯中取得威望,穩(wěn)定霸業(yè),都在這次行動了?!焙日f:“楚國剛剛得到曹國的歸附,又與衛(wèi)國通婚,如果攻打曹國、衛(wèi)國,楚國一定會去救援,那么齊國、宋國可以解除威脅了。”晉國于是在被廬檢閱軍隊,建立三軍,商議元帥的人選。晉文公任命欒枝統(tǒng)帥下軍,先軫輔佐他。僖公二十八年,宋國人派門尹般到晉國報告情況緊急。晉文公說:“宋國人來報告情況緊急,不去救他,兩國就會斷絕關系。如果請楚國撤兵,楚國一定不會同意,我國只好與楚國交戰(zhàn),齊國、秦國又不同意參戰(zhàn),怎么辦?”先軫說:“設法讓宋國不向我們求教而去給齊國、秦國送財禮賄賂,利用這兩國去請求楚國退兵。我們把曹兵公抓起來,分割曹國、衛(wèi)國的部分田地來賜給宋國人。楚國愛惜曹、衛(wèi)兩個盟友,一定不會答應齊、秦兩國的要求。齊、秦喜愛宋國的財禮,怒恨楚國的頑固,能不參加對楚國的戰(zhàn)爭嗎?”晉文公聽了很高興,便拘扣押了曹共公,分割曹國、衛(wèi)國的部分田地給宋國。僖公三十三年,先軫說:“秦國不聽蹇叔的話,而因為貪心使人民勞苦,這是上天送給我們的機會。上天送的良機不可錯過,對敵人不能輕易放走。放走敵人便會產(chǎn)生禍患,違反天意會導致不吉利。一定要攻擊秦國軍隊?!睓柚φf:“還沒有報答秦國所給的恩惠卻攻擊他們的軍隊,難道國君去世就忘記舊交嗎?”先軫說:“秦國不哀悼我國的喪事卻攻打我們的同姓國,秦國這是無禮,還講什么恩施呢?我聽說:一天放縱敵人,會導致好幾代人的禍息。為子孫后代打算,能說是違背先君嗎?”于是發(fā)布命令,緊急發(fā)動姜戎的軍隊。夏四月辛巳日,在崤山打敗秦軍,擒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名將領而回兵。文贏請求釋放秦國三位將領,她說:“他們確實挑撥了我們兩國的國君,秦君如果得到他們就是吃了他們的肉,也不會滿足。您何必勞駕懲辦他們呢?讓他們回到秦國去受殺戮,用以滿足秦君的愿望,你看怎么樣?”晉襄公同意了。先軫朝見,問起秦國的囚徒。晉襄公說:“夫人請求釋放他們,我就把他們放了?!毕容F發(fā)怒說:“戰(zhàn)士們費盡力氣從戰(zhàn)場上把他們捉住,婦人卻輕易就把他們放走了。毀棄戰(zhàn)爭的成果而增長敵人的力量,滅亡沒幾天了?!彪S后不顧禮貌,當面對著襄公吐唾沫。晉襄公派陽處父去追回三人,追他們到黃河邊上,三人已坐在船上了。陽處父解下戰(zhàn)車左邊的驂馬,以晉襄公的名義贈送給孟明。孟明下拜說:“蒙君王的思惠,沒有把我們這些伴虜殺了用血涂鼓,而讓我們回到秦國去接受刑戮,如果我們的國君殺了我們,我們將死而不朽。如果托君王的福能得到赦免,年后我們會來拜謝君王的恩賜。”狄人攻打晉國,到達箕地。八月戊子,晉襄公在箕地打敗狄人。郤缺擒獲了白狄首頓。先軫說:“一個普通人在君王面前逞志而沒有受到懲罰,豈敢不自己懲罰自己?”脫下頭盔沖入狄陣,死在軍中。2024屆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學高三三模語文試題10.E、H、I【解析】斷句:公孫枝得而說之,獻諸繆公。三日,請屬事焉。翻譯:公孫枝得到百里奚之后很喜歡他,把他推薦給秦穆公,過了三天,請求委任他官職。11.B【解析】A.兩句中的“從”都是“跟從、追隨”的意思。B.“手足胼胝不居”中的“居”是“停止”的意思,“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中的“居”是“居住”的意思.C“其遇時也,登為天子”中的“時”是“時機”的意思,“不拘于時”中的“時”是“時俗”的意思。D.“由與賜小人也”中的“小人”意思是“見識淺陋的人”,“親賢臣,遠小人”中的“小人”意思是“人格卑下、德行敗壞的人”。12.C【解析】解析:“謀無不當,舉必有功,非加賢也”不是作者評價公孫枝的,原意是說:百里奚出謀劃策無不得當,做事情必定成功,但這并不說明他的賢德增加了。13.(8分)(1)百里奚沒有得志的時候,從虢國逃出,被晉國俘虜,后在秦國喂牛,以五張羊皮的價格被轉賣。(關鍵詞:遇、鬻,飯各1分。遇:得志,鬻:賣,飯:喂。被動句1分。)(2)老師撫琴唱歌擊鼓跳舞,未曾停止。難道君子不知羞恥到這般地步了嗎?(4分)(關鍵詞:絕、丑各1分,“弦歌鼓舞”活用為動詞1分,句意1分。)分析:“弦歌鼓舞”名詞作動詞,四個字均翻譯為動詞。“弦”譯為“彈琴”“撥弦”,“歌”譯為“唱歌”“歌唱”,“鼓”譯為“擊鼓”“敲鼓”,“舞”譯為“跳舞”“起舞”。“絕”翻譯為“停止”“中斷”?!吧w…乎”翻譯為“難道…嗎”,“大概吧”,“丑”譯為“羞恥”,“無所丑”可譯為“不知羞恥”。14.(3分)參考答案:子貢等弟子認為被困陳、蔡,處境困窘為“窮”。(1分)而孔子認為遭遇亂世、處境困窘不是“窮”,失于仁義之道才是“窮”。(2分)解析:題干中“孔子與子路、子貢兩弟子明顯不同”,提示考生應從孔子及子路、子貢兩弟子的角度作答,并分別指出“窮”的具體內涵,著意其內涵的不同點上。孔子所理解的“窮”指的是失于仁義之道(類似表述皆可),子路、子貢所理解的“窮”,指的是處境國窘(直接或間接表述均可得分,如“生活勞苦”、“生存困難”、“身處亂世”等類似表述)【參考譯文】能建立大的功名,要靠天意。因為這個緣故,就不慎重對待人的主觀努力,是不行的。舜遇到堯那樣的明君,是天意;舜在歷山種地,在黃河邊制作陶器,天下人很喜歡他,杰出的人士都跟隨著他,這是人為努力的結果。禹遇到舜那樣的明君,是天意;禹周游天下尋求賢德之人,對百姓有利的事情,禹都做了,這些就是個人的努力。舜種地捕魚的時候,他的賢與不肖的情況同當天子時是一樣的。在沒有遇到有利時機的時候,他帶領下屬開墾耕種,依水打魚,編蒲葦,手和腳磨出繭子都不休息,然后才免于凍餓之苦。當遇到有利的時機,他當了天子,賢德的人全歸附他,所有的人都贊譽他。擁有整個天下,舜的賢德并沒有增加;未有寸土之地,他的賢德也不因此減損。百里奚沒有遇到有利時機的時候,從虢國逃出,被晉國俘虜,后在秦國喂牛,以五張羊皮的價格被轉賣。公孫枝得到百里奚之后很喜歡他,把他推薦給秦穆公,過了三天,請求委任他官職。穆公說:“只用五張羊皮買下他卻委任他官職,恐怕要被天下恥笑吧!”公孫枝回答說:“信任賢才而任用他,這是君主英明,讓位給賢人而自己甘居賢人之下,這是臣子的忠誠。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誠的臣子。他如果確實賢德,國內的臣民都會服從,敵國都將畏懼,誰還會有閑暇恥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百里奚出謀劃無不得當,做事情必定成功,這并不說明他的賢德增加了。百里奚雖然賢能,假如沒有得到繆公的重用,必定不會留下這樣的美名??鬃颖焕в陉惒讨g,七日吃不到糧食,野菜里一粒米都沒有。孔子在室內撫琴唱歌,顏回在外面擇菜,子路與子貢說:“夫子在魯國被放逐,在宋國砍樹,在陳、蔡被困,竟然還撫琴唱歌,擊鼓跳舞,不曾停止。難道君子就不知恥到這般地步嗎?”顏回無話可答,進門告訴孔子??鬃痈锌卣f:“子路和子貢是見識淺陋的人。叫進來,我有話對他們說。”子路和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8 數(shù)學廣角-數(shù)與形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
- 12 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Module 4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上冊
- 聘用人員 合同范本
- 英文合同范本甲方全稱
- 門店住宅改造合同范本
- Module 6 Unit 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上冊
- 12 家鄉(xiāng)的喜與憂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同步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
- 2024年九年級數(shù)學中考專題-相似系列之一線三等角 教學設計
- 4 選舉產(chǎn)生班委會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馬工程教材《公共財政概論》PPT-第十四章 國際財政
- 獅子王1中英文臺詞
- 《大學俄語》教學大綱
- 清淤工程施工記錄表
- TCITSA 24-2022 基于ETC的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費技術規(guī)范
- 2022年涉農(nóng)領域涉嫌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工作總結
- 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國家職業(yè)技能標準(2018年版)
- 叉車裝卸區(qū)域安全風險告知牌
- 五年級下冊美術課件-第2課 新街古韻丨贛美版
- 秦荻輝科技英語寫作教程練習答案(共42頁)
- GB∕T 41168-2021 食品包裝用塑料與鋁箔蒸煮復合膜、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