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擬測試
語文2024.4.18
本試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答題時,請將答案直接寫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上。
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廣5題。
文學地理學以文學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關系為研究對象。|傳統(tǒng)的文學研究,重視時代背景的分
析而忽視地理環(huán)境的考察,因此對文學的認識就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許多精彩的內容、形式和
特點都被忽略或者遮蔽了。文學地理學借鑒地理學的“人地關系”理論,研究文學家的地理分布、
遷徒與組合,描述文學作品地域特點與地域差異,揭示文學現(xiàn)象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關系,
為文學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論、視角和方法。
在古今中外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著作中,不乏文學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的言論,卻鮮有論及文
學與氣候關系的。劉勰和鐘噪最早提到“氣候影響文學第《文心雕龍?物色》說:“春秋代序,陰陽慘
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瓪q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彼^“物色';就是指
“自然景色,;準確地說是物候學所講的“物候,:《詩品?序》則述“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
形諸舞詠,郭紹虞解釋“氣,氣候。這四句說:氣候使景物發(fā)生變化,景物又感動著人,所以被激
動的感情,便表現(xiàn)在舞詠之中。這是講詩歌產生的原因?!拔锷笔请S著氣候的變化而變化的,氣候
的變化引起物候的變遷,物候的變遷引起感情的激動,感情的激動導致文辭(文學)的產生,這是文
學作品產生的一種機制。在20世紀的自然科學領域,地理學家竺可楨在《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
中引用杜甫的《杜鵑》、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詩,談文學對氣候、
物候的反映,借以證明物候學的相關問題。
文學是一種生命體驗,氣候影響文學家生命和生命意識,從而影響文學。生命意識內涵豐富,
它包括人對生命本身的感悟和認識,如對生命的起源、歷程、形式的探尋,對時序的感覺,對死
亡的看法,對命運的思索;也包括對生命價值的判斷和把握,例如對人生的目的、意義、質量、
價值的不同看法。前者屬于“生命本體論;后者屬于“生命價值論之生命意識如此豐富的內容,自
然氣候可以觸發(fā)它,但不能全部培育它,尤其是“生命價值論”方面的內容,能夠擔當培育之責的,
主要是人文氣候。
自然氣候能夠觸發(fā)文學家的生命意識。人們能夠意識到時間的流逝,產生時間緊迫感或危機感,
多是受到某些生命現(xiàn)象的啟示或警惕,如人的生老病死或動植物的生長榮枯和推移變遷的物候現(xiàn)象。
一般人對動植物的生長榮枯和推移變遷的反應不夠敏感,相關領域的專家(包括農民)對于物候的反
應,通常是一種知性的或理性的反應,而文學家的反應則多是一種感性的或情緒的反應。文學家不
僅能夠對動植物的生長榮枯和推移變遷等物候現(xiàn)象有著更敏銳、更細膩、更強烈的體驗,他們看到
楊柳綠、桃花開、燕始來等物候現(xiàn)象,會想到時間的流逝,并由此想到個體生命的流程、狀態(tài)、質
量、價值和意義,而且能夠用一種詩化的形式,驗和感知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從而喚起或強化更
多的人對于生命的感受、思考和體認,物候
之所以會觸發(fā)文學家的生命意識,是因為它有“一年一度的循環(huán)7而這循環(huán)是隨氣候為轉移的。
氣候的周期性,導致物候現(xiàn)象的發(fā)生;氣候的地域性,導致不同的地區(qū)具有不同的物候現(xiàn)象。就其與
文學的關系而言,地貌、水文和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都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常見題材,能激發(fā)文學家的創(chuàng)
作靈感,但這種激發(fā)的原動力是氣候。農民根據相關物候的出現(xiàn)來判斷季節(jié)的遲早,從而適時地安排
農事,文學家則由相關物候的變化,感知時序的更替,從而引發(fā)種種關于生命的情緒體驗和理性思考。
生命意識并不是先天的存在,它是后天培育的。通常來講,生命意識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長期積
淀,它是已然存在的,潛伏在人的腦海深處,只有人世間的生老病死,尤其是近距離的生老病死,以
及自然界的動植物的生長榮枯和推移變遷才能喚醒它,讓它浮現(xiàn)出來。需要強調的是,人文氣候(風俗、
風氣、民風、民俗)的形成,與自然氣候也有關系,雖然不那么直接。一個地方的自然氣候,影響到
一個地方的土壤、水文、生物或物產:一個地方的土壤、水文、生物或物產,影響到一個地方的生產
方式或經濟活動;一個地方的生產方式或經濟活動,影響到一個地方的生活方式與風俗(風氣、民風、
風俗),即人文氣候。因此,我們講人文氣候對文學家的生命意識具有培育作用,并不意味著自然氣候
沒有加入到這種培育,只是不那么直接而已。同理,我們講自然氣候鄧文學家的生命意識具有觸發(fā)作
用,也并不意味著人文氣候就不能觸發(fā)文學家的生命意識;
總之,氣候通過物候影響文學家生命意識,而文學家生命意識又影響到文學家對生活與寫作環(huán)境
的選擇影響到文學家的氣質與風格形成,影響到文學家的靈感觸發(fā)機制,從而影響到文學名品的主
題、人物、內部景觀等。
(摘編自曾大興《氣候、物候與文學一一以文學家生命意識為路徑)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學地理學研究文學家的地理分布、遷徙與組合,描述文學作品的地域特點及差異,既是
作品學,也是作家學。
B.劉勰和鐘嫌在其論著中最早提及氣候對文學的影響,他們筆下的“物色”和“氣”,指的就
是物候和氣候。
C.竺可楨寫過《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最早從文學地理學的角度,論及氣候、物候與詩人
寫作的互動關系。
D.文學家不僅對物候變化有細膩敏銳的感知體驗,而且能夠用詩化形式將其表現(xiàn)出來,影響更
多人的生命體認。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傳統(tǒng)的文學研究,重視時代背景的分析而忽視地理環(huán)境的考察,換言之,就是只重視人文氣
候,而忽視自然氣候。
B.生命意識內涵豐富。其中,對死亡的看法,對命運的思索,對人生意義的探究,都屬于“生
命價值論”的內容。
C.生命意識來自人類文化的長期積淀,常處于潛伏狀態(tài),需要人世生老病死或自然物候現(xiàn)象的
觸發(fā),才會將其喚醒。
D.氣候及物候不僅影響文學家對環(huán)境的選擇,還直接影響文學家的氣質與風格形成,進而影響
文學作品的內部景觀。
一高三語文第2頁(共8頁)一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中作者關于“氣候觸發(fā)文學家的生命意識一項是(3分)
A.“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保ā对娊?采薇》)B.“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X遲暮。"(屈原《離騷》)
C.“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陸機《文賦》)D.“人間
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4.材料第四段(見畫線句)指出,氣候是激發(fā)文學家創(chuàng)作靈感的“原動力”。請依據原文,簡要概括作者
作出這一論斷的理由。(4分)
5.杜甫的《登高》流傳古今。試運用本文觀點,簡要說明詩人生命意識被激發(fā)的過程。(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過冬
紅柯
一群群雪片靜悄悄傘兵似的,拖著脹鼓鼓的白降落傘來到老頭身邊。①屋上屋下全是雪,,整
個冬天就這樣被大雪白凈的翅膀馱到地上。
車子搖搖晃晃開到老頭家門口,兒子從駕駛室跳下來,進大門。
“爸,大雪天你跑哪去了?”
“我在路上轉轉?!?/p>
“我怎么沒看見你?”
“我跟雪待一起你當然看不見?!?/p>
吃飯時兒子叮嚀爸爸不要出去亂跑,不要待雪地,那會把人凍僵的:“你就在屋做飯,看電視,
吃的用的全給你安頓好了?!睅滋烨?,兒子把前邊廚房搬進來,院子的菜窖里儲備了整整一個冬天的
果子和菜。兒子說:“過幾天我拉兩只羊,爸你好好享福吧,等我分到房子,就把你接到奎屯去,咱
們跟這里拜拜了。”老頭說:“我喜歡這里,跑奎屯去干什么?!眱鹤诱f:“那里建起了城市,你兒子在那
里工作,你肯定要在那里安度晚年。”兒子又大談一氣宏偉藍圖,嘴里咯兒咯兒響像青蛙在叫。
兒子把行李搬到車上,讓老頭不要送,老頭就站在門口,看著車子消失在白雪中。
老頭感到有些冷,他來到前邊的土房子里,門后邊有一個輪陷制作的皮桶,老頭用它裝煤,裝滿
滿一桶。
爐子里的火焰撲轟撲轟,跟健康人的心臟一樣。等火的轟轟聲衰弱下去,老頭揭掉爐蓋,火燼滲
出巖熔狀的紅光,爐子有個結實的鐵殼,跟堤壩一樣把波濤滾滾的洪流壓向遠方。老頭用火鉗試一下,
火鉗跟電爐絲一樣一會兒就紅透了,火燼很竟實,像牝馬胸前的筋肉。是時候了,老頭夾一塊煤,像
給一個壯漢遞一塊烤羊腿,他的動作豪邁大方。煤塊剛遞進爐膛,就像魚餌在深水里似的,猛然一抖。
火撲上來,煤塊沒有立即燃燒,而是焊接在火燼上,焊得很緊。
高三語文第3頁(共8頁)
火焰如同少女的紅暈一下子涌到煤塊中央,在一片爆裂聲中煤塊噴出大火。
爐子有個好胃口,跟吃果子似的把一桶煤咔嚓光了?;鹧嬉卉S而起,老頭絕不讓它們沖
出來,他把他的大鐵壺擱在上邊,火焰被壓進火墻,沿著遠程火炮的膛線射向屋頂射向寒
冷蔓延的各個角落。寒冷覆蓋整個冬天,卻對房子無能為力,房子里有他這樣的老頭和爐
子。
老頭喜歡這個爐子,喜歡火焰的轟轟聲,老頭忍不住把腳擱在爐子上,就像把腳擱到牲
口身上一樣。一個燒得很旺的爐子就跟一頭黃緞般的牛犢一樣,就跟渾身雪白的兒馬一樣,
牲畜身上那種暖烘烘的感覺很誘人。
老頭睡覺前關了燈,爐子一下子到了暗處。夢里,聽見爐子在地上騰騰走動,老頭猛地
坐起來,揉揉眼睛,天空泛出青光,天快要亮了。密
老頭摸下床,撥開爐子,火焰又困又乏,老頭只給它幾塊煤,就像對待一個餓漢,不能
給它太多,那會撐壞它的胃。很快有一股藍色火苗躥上來,像春天泥土里躥出來的嫩芽。大
清早就要這種火苗,嫩而不嬌,一臉淳樸的藍色,像個新鮮的嬰兒。老頭真想抱一抱,就把
手伸進爐膛,讓藍色火苗吮他的手。他的手又干又黑,傷痕累累,可藍色火苗不嫌棄,熱烈
地吮著他丑陋的手。老頭壓根兒不管火燒火燎的疼痛,他只瞅著藍汪汪的火苗從手指爬到手
背,火苗和他同時看到了手背上唯一鮮嫩的東西——血管。血管還是新鮮的,身上的其彳堆都
件都壞了,不能用了,唯有血液能流到生命的盡頭。②老頭哽咽起來。
半月以后,兒子拉回栗一只羊,宰好的,連骨頭都剔了。兒子把鮮嫩的整羊埋在院子的雪
堆里,交給他一把利斧:“爸你用這只羊過冬吧,想吃就砍?!崩项^說:“我有爐子,有一車煤,
它們可以陪我過冬?!?/p>
老頭叫兒子聽爐子里的火焰,兒子說:“這又不是收錄機,你要解悶看電視嘛?!皟鹤哟蜷_電
視,發(fā)現(xiàn)父親對電視沒什么感覺。父親蹲爐子跟前,像獸醫(yī)給奶牛會診。父親很滿足,兒子
放心地走了。線
老頭從雪堆里扒出羊肉,用斧子嚓地砍一方塊,他只要一塊。他把肉剁成拳頭那么大,放
鐵鍋里煮。他在湯里只放姜和大鹽。這樣煮出的羊肉味道很純,肉也鮮嫩。
老頭開膳之前,先給爐子添上煤,他要爐子跟他一起用餐。他聽到煤塊碎裂的聲音才動筷
子。一盆羊肉全吃下去了,身上熱烘烘的。
下雪的日子,羊肉的香味就顯得特別鮮美。老頭喜歡白雪的清香。他走出院子,走到白茫茫
的雪原上;嘴巴和喉嚨一下子清爽了,,舌頭也薄了靈巧了。老頭差不多一禮拜燉一次羊肉,吃
飽喝足總是忘不了白雪的氣息,總是走好遠,在雪地里呼吸那種清爽而真切的芳香。③積雪的
氣息真厲害,一直透到腸子里,五臟六腑像灑了清水,潮潤潤的。
老頭迷戀這個冬天,他從來沒有過過這么好的冬天。爐子加了煤,老頭張著嘴巴支棱著耳朵
聽爐膛里的轟響,沉醉在煤塊激昂的燃燒里。
積雪不怎么白了,開始變暗,有些地方雪成了干粉。兒子這時候來接爸爸,兒子在奎屯有了
房子,三室一廳,有暖氣有煤氣,其中一間是給老頭的。兒子一把大鎖鎖上大門,什么東西也
不帶,只接他的父親。
“沒有爐子沒有煤,日子怎么過呀?'‘老頭問兒子,“暖氣能不能接到爐子上。''兒子說:
一高三語文第4頁(共8頁)一
“能。”老頭說:“接上暖氣我還要燒煤。”兒子說:“你燒什么都行。“我只燒煤,煤燒起來聽
了?!?/p>
到了奎屯,新房子用不著爐子,老頭聽了很久也聽不到煤塊燃燒時那種雄溝前聲音煽
放在樓道里,老頭蹲在它跟前一蹲就是大半天,兒子只好把它搬到老頭床前。④兒子還
給兒裝上四個滑輪,老頭出去的時候,爐子轟隆隆跟在后邊,像兇猛的獵狗。
(摘編自《人民文學》1997年第4期,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兒子把整羊埋在院子的雪堆里,讓老人想吃就砍上一塊,表現(xiàn)了冬天的季候特點和當?shù)厝?/p>
粗樸自然的生活習俗。
B.老頭對電視沒有感覺,也不喜歡城里的生活,唯有那只爐子給他的單調生活帶來了滿足感,
所以對它鐘愛有加。
C.號L子用一把大鎖鎖上大門,不帶東西,只接上父親,意味著父子兩人從此與老家告別,與傳
統(tǒng)的生活方式告別。
D.潔白的冬雪,紅色的爐火,賦予作品童話般的意境,詩化的語言更是盡顯文中普通人過冬生
活的溫暖美好。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地子①用“白凈的翅膀”“馱到地上”來描繪無聲厚積的白雪,將雪花的輕盈、綿柔形象化,
營造了冬日的寧靜氛圍。
B.句子②中老頭的哽咽,是因為在爐火映照下,他清晰地看到了手背上的血管,這就讓他為自
己生命依然充滿活力面興奮
C.句子③中“五臟六腑像灑了清水,潮潤潤的”這一表達,超越了傳統(tǒng)美學中的視聽描摹的限
亶,創(chuàng)造一種新穎的感官體驗。
D:句子④中“兇猛的獵狗”這一比喻,突顯了爐子對老人情感的安慰,也揭示了老人在新環(huán)境中
感到的孤獨與不適應。
8.“老頭迷戀這個冬天,他從來沒有過過這么好的冬天。”請結合原文,簡要概括老頭“迷戀”這
個冬天的原因。(4分)
9.請結合原文簡要賞析“爐火”這一物象。(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董仲舒)以為:“義動君子,利動貧人。如匈奴者,非可以仁義說也,獨可說以厚利,結之于天
耳?!辈熘偈嬷?,考諸行事,乃知其未合于當時,而有鬧于后世也。當孝武時,雖征伐克獲,而土
馬物故亦略相當;雖開河南之野,建朔方之郡,亦棄造陽之北九百余里。匈奴人民每條降漢,單于
亦輒拘留漢使以相報復,其桀鷲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此不合當時之
言也。.若丕量質室約和親建孝文跪彳主之悔而類匈奴無己之詐也。夫邊城不選守境武略之臣,修
障隧備塞之具,厲長戟勁弩之域,恃吾所以待邊寇而務賦斂于民,遠行貨賂,割剝百姓,以奉寇蹄。
信甘言,守空約,而幾胡馬之不窺,不已過乎!
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奮擊之威,直匈奴百年之運,因其壞亂幾亡之厄,權時施宜,覆以威德,
然后單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稱藩,賓于漢庭。
(節(jié)選自《漢書?匈奴傳下》)
材料二
(溫彥博)“臣聞圣人之道,無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歸我,收居內地,教以禮法,選其酋首、
遣居宿衛(wèi),畏戚懷德,何患之有?且光武居河南單于于內郡,以為漢藩翰,終于一代,不有叛逆。''
又日:“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后孤恩失信,圍煬帝于雁門。今陛下仁厚,
從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長,不相統(tǒng)屬,力散勢分,安能為害?”給事中杜楚客進
日:“北狄人面獸心,難以德懷,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處河南,逼近中華,久必為患。至如雁門
之役,雖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無道。中國以之喪亂,豈得云興包亡國以致此禍?夷不亂華,前哲
明訓,存亡繼絕,列圣通規(guī)。臣恐事不師古,難以長久?!疤诩纹溲?,方務懷柔,未之從也。卒用
彥博策,自幽州至靈州,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以處之,其人居長安者近且萬家。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安邊》)
10.材料一種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字母標號,每答對一處給I分、
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若不A置質B空約和親C是襲D孝文既往之E悔F而長匈奴G無已之H詐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相當,數(shù)量上差不多,相匹配。與《蘇武傳》中“漢亦留之以相當”的“相當”不同。
B.所以,用來……。與《答司馬諫議書》中“故今具道所以”的“所以”意思不同。
C.致,招致,招引。與《過秦論》中“以致天下之士”的“致”意思相同。
D.師,效法,學習。與《師說》中“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的“師”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董仲舒認為匈奴只能用豐厚的利益迎合,班固認為此觀點不符合當時的情況,也不利于后世。
B.孝宣帝時,漢朝廷利用匈奴內部之亂,恩威并施,使單于入朝請服,三代人做了漢朝外藩之臣。
C溫彥博認為突厥前來投奔,可傳授其禮教法令,挑選酋長為禁軍宿衛(wèi),讓他們既畏懼又感恩。
D.對于隋帝被困雁門,杜楚客雖與溫彥博持不同看法,但也認為唐太宗應學習先哲,以保國家長治久
安。
13.把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信甘言,守空約,而幾胡馬之不窺,不已過乎!
(2)至如雁門之役,雖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無道。
14.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漢唐兩朝對待少數(shù)民族的策略及由此帶來的效果。(3分)
一高三語文第6頁(共8頁)一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春日即事
呂本中
病起多情白日遲,強來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館初春后,人倚欄桿欲暮時。
亂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麥①自無知。
池邊垂柳腰支活,折盡長條為寄誰?
【注】①兩種植物名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寫出了詩人對春光的留戀,“強來”流露出詩人因擔心花期將逝而急切賞春的心情。
B.頷聯(lián)上句正面描述初春冰雪消融的景象,下句則借詩人的依戀來側面烘托庭院的景致之美。
C.頸聯(lián)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借自然界事物的“有意”和“無知”寫出了詩人賞春的感受。
D.詩歌前兩聯(lián)敘事,即應標題“即事”;后兩聯(lián)寫賞春所見所感,情由焉出,情景交融。
16.請簡要分析尾聯(lián)是如何圍繞“垂柳”來表現(xiàn)詩人心緒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顏回位列“孔門十哲”之首,孔子曾用“,”兩句,將其與他人比較來稱贊他安
貧樂道的精神品質。
(2)《念奴嬌?過洞庭》中詩人設想自己為主人,",”邀請?zhí)斓厝f物作賓客,縱情
豪飲,盡顯曠達灑脫。
(3)端午將至,學校計劃開展“涵養(yǎng)家國情懷,麋續(xù)屈子之風”征文活動,小明想引用帶有香草意象的詩文,
彰顯屈原的志潔行廉。他可以寫的詩句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洛南和丹鳳相接的地方,橫亙著無盡的山嶺,蜿蜿蜒蜒,成幾百里地。①大凡群山有勢,眾水有脈,四
面八方的客山便一起向莽嶺奔趨了?;乇幘鸵娝?,走二十里,三十里,水邊才有了一戶兩戶人家。人
家門前屋后,綠樹細而高長,向著頭頂上的天空擁擠,那極白凈的炊煙也被拉直成一條細線。而在懸崖險峻
處,樹皆怪木,枝葉錯綜,密蜜匝匝,使其溝壑隱而不見;白云又忽聚忽散,時遠時近,幽幽冥冥,如有了
神差鬼使。山崖之間常會夾出流水,轟隆隆瀉一道瀑布。潭下卻寂寂寞寞,水草根泛出的水泡,浮起,破滅,
全然A。而路呢,忽而爬上崖頭,忽而陷落溝底。常常要走投無路了,又常常一步過去,卻B,別一
個境界。②
莽嶺山脈將兩個縣截然分開,使得兩縣靠得如此近,來往又如此遠!出奇地是就在莽嶺主
高三語文第7頁(共8頁)一
峰左四十里的地方,竟有一條溝接通了兩縣的隔閡。③溝里十六家分兩縣戶口,但丹鳳人
住的有洛南的地,洛南人耕的有丹鳳的田。十六戶人家,幾乎不知他們都是住在哪里,偶
爾轉過山嘴,一個黑石崖縫里就長出一摟粗的老松來,老松之后,那突出而空懸的巖石下,
突然就有了人家,房頂卻是有前半邊,沒后半邊,那半邊就是石巖,屋地也一半是土,-
半是鑿入的石洞,凡到此者,無不C。④隨著過往行人多了起來,十六戶人家又共同籌
資修起山路,他們說:“這條溝說不定還要修火車呢!”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
19.“古書上講:山深如海;真是越走越深不可測?!边@句話出現(xiàn)的位置,最恰當?shù)氖牵?分)
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
20.請簡要分析文中劃線句子的語言特點及表達效果。(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廠22題。
在眾多關于心臟的疑難雜癥中,有一種讓人聽起來匪夷所思,自帶有“浪漫”氣息的疾病,
叫作“心碎綜合征:然而這種病卻沒有它的名字那么浪漫,更多的是危險與遺憾。
心碎是一種情緒問題,是一種極其悲傷抑郁的感受,在心理學領域,心碎可以說是一種
持久的焦慮情緒,受大腦所控制,①?眾所周知.大腦是情緒的中心,情緒產生和處理
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由大腦的不同部分負責。但這不代表情緒只會對大腦產生影響。我們常
說的“我的心都要碎了''不單是對難過情緒的夸張表述,而是確有其事——人在難過時,確實
會感覺到心痛。避免患上“心碎綜合征”的最佳辦法就是做好情緒管理,②,可以選擇
合適的方式釋放壓力,讓自己盡快走出來,從而提高對應激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經常給自
己營造積極的心理暗示,③,還能提高辦事效率,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心碎綜合征”雖然是可逆的,但也可能會復發(fā),復發(fā)率低于15%o科學合理地進行情緒管
理,可以幫助我們擺脫負面情緒,讓心臟不再“易碎,!
21.請分析兩處畫線詞語中雙引號用法的不同。(4分)
2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
不超過12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荷蘭畫家梵高對植物情有獨鐘。他曾說:“我從植物的默默生長中學會耐心o”
這句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iWi三語文第8頁(共8頁)一
2024年JJK第二次模擬測試
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1.(3分)C(說竺可楨“最早從文學地理學的角度,論及氣候、物候與詩人寫作的互動關系”屬無中生有。原
文第二段段末說,竺可楨“談文學對氣候、物候的反映,借以證明物候學的相關問題”,可見他研究的是物候
學,而非文學地理學。)
2.(3分)C(A、B、D項均為錯項。A項“時代背景的分析”與“人文氣候”,“地理環(huán)境的考察”與“自然
氣候”,彼此之間都不能畫等號;B項,“對死亡的看法,對命運的思索”屬于“生命本體論”而非“生命價值
論”;D項的“直接影響”是對原文最后一段的曲解,原文中反復強調了“文學家生命意識”的作用,不可忽
略。)
3.(3分)D(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的四月間大林寺桃花仍在綻放的景象,可用以證明氣候、物候具有地域性,但
它不適合用來支撐“氣候觸發(fā)文學家的生命意識”的觀點。)
4.(4分)①文學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于其生命意識;②生命意識最初由物候觸發(fā);③氣候周期性和地域性帶來了不
同的物候現(xiàn)象;④文學家由物候的循環(huán)變化引發(fā)種種生命體驗。(每點1分)
5.(6分)①詩人登高遠望,觀察到深秋猿嘯鳥飛和落木蕭蕭的物候現(xiàn)象,引發(fā)他對時間易逝的感嘆。②詩人由
此聯(lián)想到自己孤獨漂泊、貧病交加的生命狀態(tài),并喚起了他對人生之秋與家國之秋的深沉思考。(每點3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6.(3分)C(文中沒有寫老人與傳統(tǒng)生活方式告別,老人進城以后依然用爐子。)
7.(3分)B(句子②中,老頭的哽咽流露出生命步入晚年的復雜情緒。)
8.(4分)①在雪地里轉悠,讓老人感到喉嚨清爽,舌頭靈活。②圍爐觀火、“聽”火的感覺很誘人。③羊肉鮮
嫩、味道很純,讓老人身上熱烘烘的。④兒子的孝順、懂事和成就讓老人感到溫暖。(每點1分)
9.(6分)①爐火,是老頭抵御寒冬的重要物質,也是他的精神寄托。(2分)②作者運用比喻,通過視覺、聽覺、
觸覺描寫爐火,如寫火苗“像春天泥土里躥出來的嫩芽”“像個新鮮的嬰兒”,寫火焰“撲轟撲轟”像“健康
人的心臟”,寫火燼“像牝馬胸前的筋肉”等等,表現(xiàn)了爐火帶給人的溫暖與歡喜,喻示著生命的熱情和活力。
(4分)(意思接近或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BCF(若不置質,空約和親,是襲孝文既往之悔,而長匈奴無己之詐也。)(每處1分)
11.(3分)D(二者不同,“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中的“師”意為尊師學習)
12.(3分)B(“單于入朝請服”錯誤,根據原文“單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可知,單于叩頭稱臣,單于的
兒子入朝侍奉。)
13.(1)相信虛假的好話,信守空無一用的盟約,卻期望匈奴人不來入侵,這不也太過分
一高三語文第1頁(共3頁)一
了嗎?。ǜ恃?動聽的話,虛假的好話;而:卻;幾:希望;不……乎:反問語氣)(4分)
(2)至于隋煬帝在雁門關被困一事,雖是因為突厥背信棄義所致,隋煬帝昏庸無道也是重要的原因。(至如:至
于;雖:雖然;背:背叛、背棄;由:在于、由于)(4分)
14.(3分)策略:漢朝以防備征戰(zhàn)為主,唐朝以懷柔安撫為主。(2分)效果:邊境安定,和諧共處。(1分)(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董仲舒)認為“仁義能夠感動君子,利益能夠鼓動貪婪的小人,像匈奴人那樣的,是不能用宣教仁義來使
他們明白的,只能用厚利金錢使他們高興,和他們向天發(fā)誓,結下盟約。然而考察一下董仲舒的言論,與當
時的事實情勢比較一下,就會知道他說的在當時是不合時宜的,對后世來說也有不正確的地方。在孝武帝的
時候,雖然攻打匈奴,所獲甚多,然而士兵、戰(zhàn)馬死去的數(shù)目與獲得的也大致差不多;雖然開辟了河套以南
的原野,建筑了朔方郡,可是也拋棄了造陽以北九百多里的地方。匈奴的百姓時時來投降漢朝,單于也總是
扣留漢朝使者來報復,他們桀鷲不馴的性格還是原來那樣,又怎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校燒鍋爐勞務合同
- 共享單車投放與運營維護合同
- 音響設備租賃合同
- 借款分期付款合同
- 廢輪胎購銷合同范本
- 綠網覆蓋合同范本
- 2025年直播違約合同模板
- (7)-小學文言文閱讀詳解50篇
- 租房返利合同范本
- 路邊車位維修合同范本
- 2025年教師資格師德師風建設試題及答案
- 期中測試卷(1-5單元)(試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青島版
- 2025屆北京市順義區(qū)高三下學期一模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人工智能技術與知識產權保護
- 2025-2030便利店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屆高三湖北省十一校第二次聯(lián)考英語試卷(含答案詳解)
- 信息技術與小學教育教學融合
- 產品設計研發(fā)費用統(tǒng)計表
- 提高教學管理質量校長講話:“2574”工作實施思路!即兩大抓手五項重點任務七個落實環(huán)節(jié)四個質量目標
- 2025屆廣東省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
- 清理報廢漁船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