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終極押題密卷2(新高考Ⅱ)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D/35/wKhkFmZcE5WAJOyfAAMKcYi1APU157.jpg)
![2024年高考語文終極押題密卷2(新高考Ⅱ)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D/35/wKhkFmZcE5WAJOyfAAMKcYi1APU1572.jpg)
![2024年高考語文終極押題密卷2(新高考Ⅱ)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D/35/wKhkFmZcE5WAJOyfAAMKcYi1APU1573.jpg)
![2024年高考語文終極押題密卷2(新高考Ⅱ)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D/35/wKhkFmZcE5WAJOyfAAMKcYi1APU1574.jpg)
![2024年高考語文終極押題密卷2(新高考Ⅱ)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D/35/wKhkFmZcE5WAJOyfAAMKcYi1APU15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終極押題密卷2(新高考Ⅱ)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19分,每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圣人之德”,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一表述被世人認為是倫理學“金律”的標準表達。其次,是比“金律”次一等的“君子之德”,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銀律”?!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是從肯定的層面推己及人的過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從否定的層面推己及人的過程。二者相比,肯定性“金律”要求人們積極、主動、自覺地做好事。“銀律”只是要求人們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這相對而言是被動的、消極的,比較容易做到。圣人、君子層面的道德律,并不適用所有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diào),所以孔子并沒有教條式地要求人們據(jù)此去做,他認識到金律與銀律有時不太具備現(xiàn)實可行性和現(xiàn)實價值。子貢贖了奴隸而不取金,孔子卻批評他“賜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救了溺水者,被救者用一頭牛來酬謝他,子路接受了,孔子卻稱贊了他,因為“魯人必多拯溺者矣”,這就引出了孔子道德思想的第三個層次——“凡人之德”?!耙灾眻笤?,以德報德”被認為是孔子道德思想的第三個層次,即道德“銅律”。銅律的行為原則雖然是非道德的,然而這個非道德律也有積極作用,因為這一原則是對反道德行為的抵制。這句話的原文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從這段話的上下文來解讀,孔子針對“以德報怨”而提出了“以直報怨”,表明了他對“報德”與“報怨”的不同態(tài)度,說明他對于突破道德底線損人利己的行為是嚴厲譴責的。因為“以德報怨”固然是值得稱贊的道德修養(yǎng),但它一旦付諸行動危害就甚大,小人做起壞事就可能變得肆無忌憚,法律懲惡的理由就不充足了,所以孔子堅決反對。(摘編自關多義、張民省《論孔子“直”性思想的法學意蘊》)材料二:“以直報怨”的“直”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這也是兩千年來很多學者至今爭論不休的話題。首先,歷史上的權威學者一直把“直”作為“正直”或“大公”來解釋的。如宋代理學家朱熹對“以直報怨”的注釋是:“于其所怨者,愛憎取舍,以至公而無私,所謂直也”但是,如果把“直”理解為“正直”,這前后句的意思就會發(fā)生沖突。從語法結構上看,“以德報德”中兩個“德”都是名詞,而且意思都是“恩惠”?!耙灾眻笤埂钡摹爸薄眲t是形容詞,“怨”卻是名詞。一個句子中的兩個詞語的詞性前后如此不一致,顯然不符合作為語言學家孔子的表述。而且,如果把“直”理解為正直之“德”,又把“直”的意思看高了一層,就會使這句話變成了以“德”報怨,豈不是自相矛盾;后來,還有學者把“直”理解為“值得”“對等”“同值”,這樣以來,“以直報怨”的意思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血還血,以命抵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行動準則,這等于說“直”是“怨”的替代,即孔子主張“以怨報怨”。這種理解恐怕也不恰當。這種理解要求自己針對他人行為采取對等的反應,以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決定自己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豈不使自古流傳的“怨怨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等一些儒家寬厚溫和的做人教誨,也變成了無稽之談!因此,“以直報怨”的“直”,首先肯定不是“德”,其次也不是“怨”。既不是“正直”的意思,也不是“對等”的意思,而是人天生的“直性”?!墩撜Z》中出現(xiàn)的“直”字還有兩處,一處是“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指的是一個人性格直爽卻不懂禮儀會因說話刻薄而傷人;另一處是孔子給子路講“六言六蔽”的問題,孔子的第四條是“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以歷代注家的解釋,“絞”的意思是語言尖刻,容易得罪人。這是孔子針對子路不加約束的性格說的,要求他做事情不能任著性子來,而應該加強學習,否則“直”的美德也會變成“絞”的弊病,與人相處顯得太尖刻。“以直報怨”的“直”與這兩處的直的意思是一致的,只不過在特定的別人加“怨”于我時,孔子認為不能再退縮,而應以“直”的態(tài)度,“絞”(尖刻)的言語進行反擊。表現(xiàn)為此時可以不受禮法約束而大聲指斥、譴責,據(jù)理力爭,反映出一個人對不公平境遇的不屈服、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最低層次的道德價值律是反道德的鐵律。套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句式,鐵律表現(xiàn)為“己所不欲,先施于人”。在孔子的道德思想中沒有明確講到這樣的話,是后人根據(jù)“銀律”的邏輯推出在現(xiàn)實社會中實際存在的現(xiàn)象。“鐵律”是與“金律”和“銀律”背道而馳的反道德準則,也試圖擺脫“銅律”必然訴諸理性報復的規(guī)則,以“先施于人”的預設,做出損人利己甚至不利己的勾當?!跋仁┯谌恕钡牟邉澁斎灰彩且环N利益的博弈,只不過與“銅律”所要求的原則不同,它完全是賭徒式的非理性博弈。“鐵律”對于任何社會的安定和有序都是威脅,中國古代思想家也認識到了“鐵律”對社會的危害,所以,不斷制定、修訂法律把制止“鐵律”作為懲惡揚善的重要內(nèi)容。(摘編自關多義、張民省《論孔子“直”性思想的法學意蘊》)(1)下列對材料一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推己及人”的金律與銀律,區(qū)別在于“主動”還是“被動”。B.舉子貢事例是為了論證孔子不會教條式地要求人們效法金、銀律。C.孔子稱贊子路“受?!?,是因為他的行為吻合“凡人之德”。D.孔子堅決反對“以德報怨”,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2)下列對材料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直而無禮則絞”句中的“直”,指的是“人天生的直性”。B.孔子認為面對別人的“怨”時,不能再退縮,而應“以怨報怨”。C.“己所不欲,先施于人”的鐵律,是最低層次的道德價值規(guī)律。D.鐵律完全是非理性博弈,不利于一切社會的安定和有序。(3)下列對道德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金律較銀律而言,境界更高,在于其要求人們積極主動地自覺地做好事。B.銀律是從否定的層面只要求人們不做傷害他人的事,具有被動性、消極性。C.非道德的銅律行為有積極作用,這緣于它對反道德行為的抵制。D.鐵律是后人根據(jù)“銀律”的邏輯推理出來的,并與之如出一轍的反道德律。(4)為了分析出“以直報怨”之“直”的內(nèi)涵,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加以論述的?(5)請試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二.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16分,每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各題。誰偷了曹操同學的手機魏金樹劉備同學偷了曹操同學的手機。這件事在校園里掀起了軒然大波。在班主任劉老師的辦公室里。劉備“嗚嗚”地哭了,哭得很傷心。幾天前的一個早晨,班長曹操同學的手機在宿舍里被盜了。曹操與劉備、孫權住在一個宿舍,當時只有劉備因病在宿舍里睡覺。大家做完早操回來,曹操的手機便不見了。一開始劉備也不肯承認,后來劉老師發(fā)了怒,說你們?nèi)羧怀姓J,就統(tǒng)統(tǒng)停課反思,查不出來誰也別想上課。劉老師說到做到,課,真的就停了。同學們情緒很大,對劉備也“另眼相看”了。不到兩天,劉備就挺不住了,向劉老師承認自己偷了手機??勺肪口E物時,劉備卻說又弄丟了。劉老師強抑怒火,心平氣和地對劉備說,念你平時表現(xiàn)還不錯,你只要將手機交出來就沒事了。如若繼續(xù)頑固不化,哼!——你先回去想想吧。劉備剛走,劉備的朋友諸葛亮敲門進來,劉老師,我看這事可疑,我剛才看見劉備同學很委屈的樣子,料定其中必有冤情?!薄澳阌惺裁匆罁?jù)嗎?”“當然有!”諸葛亮不緊不慢地說,“據(jù)我分析,案發(fā)現(xiàn)場只有他一個人,按說最易成為懷疑對象,劉備若行竊豈不是太蠢了嗎?何況劉備同學平時仗義疏財,怎會做這種事呢?”“可他已經(jīng)承認了呀。”劉老師說?!安诲e,但我想他可能另有苦衷。現(xiàn)在高考臨近,寸陰足惜,為追查手機,你給大伙兒停了課,劉備同學肯定是為了讓大伙兒盡快復課,才選擇了犧牲自己的下策?!薄澳钦l偷了曹操同學的手機呢?”“我也不敢肯定,只是,我懷疑孫權。記得那天早操期間他去了一趟廁所。操場離宿舍很近啊?!薄鞍?,我想起來了?!眲⒗蠋熞桓被腥淮笪虻臉幼?,“他請假說拉肚子去廁所,而且時間很長。對,肯定是孫權偷的?!薄安唬豢赡苁菍O權偷的!”門一響,孫權的朋友周瑜推門進來。“周瑜同學有何高見呢?”劉老師問?!皩O權家中非常有錢,為人也很豪爽,他不可能去偷別人的東西。倒是劉備最為可疑,劉備雖不愛財,但可能由于賭博、談戀愛等原因急需用錢,而他家中很窮,便只有去偷?!薄安唬 敝T葛亮打斷周瑜的話,“誰不知道劉備膽小怕事,而曹操身強體壯,性情暴戾,咱班上哪個同學不畏他三分。不怕他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副班長孫權?!薄昂昧耍銈儎e爭了。”劉老師站起來說,“周瑜同學去調(diào)查劉備,諸葛亮同學去調(diào)查孫權。就這樣吧!”二人走后,劉老師將曹操叫來,說了剛才的事情,然后問:“你說誰有可能偷了你的手機呢?”①曹操很大度地擺擺手,說:“無論是誰偷的,都應以大局為重,我看這事就算了吧。同學之間,別傷了和氣?!薄安恍?!難得你如此寬宏大量,別人要都像你這樣就好了,此事雖小,但關系到咱們?nèi)龂袑W的聲譽,曹操同學你就別管了?!辈懿龠€想分辯,劉老師揮揮手,曹操只好退了出去。周瑜和諸葛亮受命后,分別對劉備和孫權展開調(diào)查,雖無進展,卻搞得劉、孫二人聲名狼藉。后來學校推薦唯一一名重點大學保送生時,劉老師理所當然地提名曹操,②曹操一再推辭,并力薦與他同樣成績優(yōu)秀的孫權和劉備。此舉再次獲得同學們的由衷贊嘆,唯曹操的朋友楊修在一邊冷笑。畢業(yè)了,大家收拾東西各奔前程前時,楊修忽然站了出來,大聲說:“你們想知道到底誰偷了曹操同學的手機嗎?”嗯,是誰呢?人群一陣騷動。楊修掏出自己的手機,只摁了一遍曹操手機的號碼,就聽曹操身上“嘀嘀嘀”地響了起來——大家都怔住了。隨后有人問楊修:“你怎么知道曹操自己藏了手機呢?”楊修哈哈大笑:“諸葛亮,是劉備的朋友;周瑜,是孫權的朋友;我,是曹操的朋友啊!”言罷,揚長而去。(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A.劉備因為“仗義疏財”、公而忘私,所以有真心朋友諸葛亮同學鼎力支持,最后不被冤枉。B.孫權因為“為人也很豪爽”,所以沒有被人懷疑,而且還有真心朋友周瑜同學的積極維護。C.曹操因為狡猾奸詐,所以他不會有真正的朋友,即使有朝夕相處的朋友,也難保不被朋友出賣。D.老師推薦曹操當保送生,曹操一再推辭,并力薦劉備、孫權,同學們贊嘆,唯楊修在一旁冷笑,可見楊修的嫉妒與陰險。E.楊修在揭露了真相后說“我,是曹操的朋友啊”,以不言之言的弦外之音,一語道破了真相的緣由,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解釋畫線句子中“另眼相看”一詞的含義。(3)結合全文內(nèi)容,談一談你對①②處畫線句子中曹操這些行為的理解。(4)本文是一則移植經(jīng)典名著人物的故事新編,既再現(xiàn)生活,也符合“歷史的邏輯”,有趣又可信。請舉例說明這篇小說人物塑造上的特點。三.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20分,每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文本一: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朋黨論》,有刪改)文本二:程頤在經(jīng)筵,多用古禮,蘇軾謂其不近人情,深嫉之,每加玩侮。方司馬光之卒也,石官方有慶禮,事畢欲往吊。頤不可,曰:“子于是日哭則不歌?!陛Y曰:“此枉死市叔孫通【注】制此禮也?!倍怂斐上酉?。軾嘗發(fā)策試館職,有曰:“今朝廷隨欲師仁宗之忠厚,懼百官有司不舉其職而或至于偷。欲法神宗之勵精,恐監(jiān)司守令不識其意而流入于刻?!庇谑穷U門人右司諫賈易、左正言朱光庭等劾軾策問謗訕,軾因乞補郡。殿中侍御史呂陶言:“臺諫當徇至公,不可假借事權以報私隙。”右司諫王覿言:“軾命辭不過失輕重之體,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歧遂分,黨論滋熾。夫學士命辭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太后然之,臨朝,宣諭曰:“詳覽軾文意,是指今日百官、有司、監(jiān)司、守令言之,非是譏諷祖宗?!彼熘貌粏枴r,呂公著獨當國,群賢咸在朝,不能不以類相從,遂有洛黨、蜀黨之語。洛黨以頤為首,而朱光庭、賈易為輔。蜀黨以蘇軾為首,而呂陶等為輔。諸賢不悟,各為黨比,以相訾議。既而帝聞之,以問胡宗愈,宗愈對曰:“君子指小人為奸,則小人指君子為黨。陛下能擇中立之士而用之,則黨禍熄矣?!币蚓摺毒訜o黨論》以進。(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洛蜀黨議》有刪改)【注】叔孫通:秦末漢初大儒,輔佐劉邦制定漢朝禮儀。(1)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3處)夫學士命辭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賊,意為殘害,與《禮記?大道之行也》“盜竊亂賊而不作”中的“賊”字意思相同。B.經(jīng)筵,指帝王為講論經(jīng)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由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講官。C.“深嫉之”中的“嫉”字意為厭惡,與《屈原列傳》“屈平既嫉之”中的“嫉”字意思不同。D.臺諫,唐宋時以專司糾彈的御史為臺官,以職掌建言的給事中、諫議大夫等為諫官。(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程頤做事多遵循古禮,蘇軾認為他不近人情,因此蘇軾時常怠慢、不恭敬程頤,最終兩人因意見多有不合而產(chǎn)生嫌隙。B.洛黨摘取蘇軾在館職考試中發(fā)表的策論的言論彈劾蘇軾誹謗朝廷,蘇軾因此自請外放地方郡縣補任官職,但朝廷沒有同意。C.面對賈易、朱光庭等人對蘇軾的彈劾,蜀黨呂陶、王覿以其人之舉是借助職權打擊報復有私怨的人為突破口進行反擊。D.呂公著獨攬大權,官員不得不抱團,由此出現(xiàn)洛黨和蜀黨,兩黨因蘇軾和程頤的矛盾互相攻訐,事情最終傳到皇帝耳中。(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方司馬光之卒也,百官方有慶禮,事畢欲往吊。②今朝廷欲師仁宗之忠厚,懼百官有司不舉其職而或至于偷。(5)請結合兩則文本分析歐陽修與胡宗愈關于“朋黨論”的看法的不同。四.詩歌閱讀(共1小題,滿分9分,每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鷓鴣韋莊南禽無侶似相依,錦翅雙雙傍馬飛。孤竹廟前啼暮雨,汨羅祠畔吊殘暉。秦人只解歌為曲,越女空能畫作衣。懊惱澤家非有恨,年年長憶鳳城歸。(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首聯(lián)以“南禽”點題,描寫鷓鴣鳥孤獨地揮動錦翅傍馬而飛的場景,渲染了凄清的氣氛。B.頷聯(lián)既寫聲又寫形,形象地寫出了眼前鷓鴣鳥哀鳴于孤竹廟前和飛翔于汨羅祠畔的場景。C.“空能畫作衣”是指將鷓鴣描繡作為衣飾,與“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的描述類似。D.尾聯(lián)出句摹聲,詩人將鷓鴣的叫聲擬作“懊惱澤家”,以鷓鴣音破題,引出對句的主旨。(2)本詩是如何抒情的?請結合詩句進行賞析。五.默寫(共1小題,滿分6分,每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陶淵明在《歸園田居(其一)》中用鳥和魚來表達自己對田園和自由的向往的兩句詩是:,。(2)杜甫在《登高》中,從空間、時間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的感情融入詩句中的兩句是:,。(3)蘇軾在《赤壁賦》中通過想象從側面烘托簫聲悲涼的兩句是:,。六.語言文字應用(共1小題,滿分7分,每小題7分)6.(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以前就聽朋友們說過,草原上最好的季節(jié)是七八月。但①,我總趕不上這個季節(jié)。今年終于有機會上草原時,已是八月之末了。翻過山,穿過茫茫林海,過一界河,剛才在山下溝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轉和在林海里感覺到的綠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個世界上,天地頓時開闊得好像連自己的五臟六腑也不復存在。草色已經(jīng)轉黃了,在陽光下泛著金光。由于地形的變換和車子的移動,那金色的光帶在草面上掠來飄去,像水面閃閃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綢緞上的反光。看著這些,你突然會感到自己身體的四壁已豁然散開,所有的煩惱連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②。你已經(jīng)被融化在這透明的天地間。車子在緩緩地滑行,除了車輪與草的摩擦聲,便什么也聽不到了。草一絲不動,因此你也無法聯(lián)想到風的運動。牛羊在緩緩地移動,它們不時抬起頭看我們幾眼,或甩一下尾,像是無聲電影里的物。仿佛連空氣也沒有了,周圍的世界竟是這樣空明。這偌大的草原又難得的干凈,干凈得連雜色都沒有。這草本是一色的翠綠,說黃就一色的黃,像是冥冥中有誰在統(tǒng)一③。樹是成片的林子,卻整齊得像一塊剛切割過的蛋糕,擺成或方或長的幾何圖形。一色樺木,雪白的樹干,上面覆著黛綠的樹冠。嗚呼!草原八月末,大矣!靜矣!凈矣!真矣!山水原來也和人一樣會一見鐘情,如詩一樣耐人尋味。(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文章最后一段中畫線的句子若修改為“草原八月末,大、靜、凈、真”,基本意義與原句相近,但表達效果不及原句。請結合文本內(nèi)容簡要說明。七.語言文字應用(共1小題,滿分13分,每小題13分)7.(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年來,有一些科學研究表示,有氧運動尤其是體育鍛煉會改善人的記憶功能。人的記憶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jù)是否具備有意識活動的參與,記憶①。外顯記憶是人的意識主動控制的記憶,是過去的經(jīng)驗對當前情景下的行為和反應有意識的影響;內(nèi)隱記憶則是無意識時發(fā)生的記憶,是在人完全無意識的情況下對行為造成影響的記憶。有氧運動不僅會給外顯記憶帶來益處,也②。加拿大特尼威教授就曾做過一項短期有氧運動對記憶影響的研究實驗。他邀請了一些持續(xù)久坐、不愛好運動的人參與了長達6周的有氧運動鍛煉。在鍛煉前和鍛煉后,久坐人群分別完成外顯記憶和內(nèi)隱記憶的任務測試,任務需要排除記憶干擾項。結果發(fā)現(xiàn),與鍛煉前相比,鍛煉后的久坐人群在外顯記憶和內(nèi)隱記憶能力上都有明顯提高。有氧運動改善記憶力的腦機制到底是什么呢?研究者把實驗小鼠分為兩組,在其中一組的籠舍里裝上轉輪跑步機,另一組則沒有。經(jīng)測算,“跑步組”小鼠的記憶力③通過化驗它們的腦組織,研究者發(fā)現(xiàn),“跑步組”小鼠的海馬體齒狀回的大腦灰質(zhì)在實驗期間發(fā)生增長,而這可能與運動中產(chǎn)生的某種激素有關。(1)下列句子中的“和”與文中加點處的“和”,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B.說完就背著干糧,拿起雨傘和大家一起出發(fā)了。C.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D.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成為一副梁架。(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稍鰟h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八.作文(共1小題,滿分60分,每小題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清代學者張潮曾以“看月亮”為喻闡述人生境界。第一種是“隙中窺月”:許多人受一定的時間、空間等多方面的限制,只能從縫隙中看月亮。第二種是“庭中望月”:從屋里走出來,到了庭院中。庭中望月,天地如此開闊,世界如此廣大。第三種是“臺上玩月”:站在高臺與月嬉戲。這是一種何等快樂的境界!張潮所闡述的人生三種境界對當今的莘莘學子有眾多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菁優(yōu)高考語文終極押題密卷2(新高考Ⅱ)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19分,每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圣人之德”,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一表述被世人認為是倫理學“金律”的標準表達。其次,是比“金律”次一等的“君子之德”,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銀律”?!凹河⒍⑷耍河_而達人”是從肯定的層面推己及人的過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從否定的層面推己及人的過程。二者相比,肯定性“金律”要求人們積極、主動、自覺地做好事?!般y律”只是要求人們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這相對而言是被動的、消極的,比較容易做到。圣人、君子層面的道德律,并不適用所有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diào),所以孔子并沒有教條式地要求人們據(jù)此去做,他認識到金律與銀律有時不太具備現(xiàn)實可行性和現(xiàn)實價值。子貢贖了奴隸而不取金,孔子卻批評他“賜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救了溺水者,被救者用一頭牛來酬謝他,子路接受了,孔子卻稱贊了他,因為“魯人必多拯溺者矣”,這就引出了孔子道德思想的第三個層次——“凡人之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被認為是孔子道德思想的第三個層次,即道德“銅律”。銅律的行為原則雖然是非道德的,然而這個非道德律也有積極作用,因為這一原則是對反道德行為的抵制。這句話的原文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睆倪@段話的上下文來解讀,孔子針對“以德報怨”而提出了“以直報怨”,表明了他對“報德”與“報怨”的不同態(tài)度,說明他對于突破道德底線損人利己的行為是嚴厲譴責的。因為“以德報怨”固然是值得稱贊的道德修養(yǎng),但它一旦付諸行動危害就甚大,小人做起壞事就可能變得肆無忌憚,法律懲惡的理由就不充足了,所以孔子堅決反對。(摘編自關多義、張民省《論孔子“直”性思想的法學意蘊》)材料二:“以直報怨”的“直”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這也是兩千年來很多學者至今爭論不休的話題。首先,歷史上的權威學者一直把“直”作為“正直”或“大公”來解釋的。如宋代理學家朱熹對“以直報怨”的注釋是:“于其所怨者,愛憎取舍,以至公而無私,所謂直也”但是,如果把“直”理解為“正直”,這前后句的意思就會發(fā)生沖突。從語法結構上看,“以德報德”中兩個“德”都是名詞,而且意思都是“恩惠”?!耙灾眻笤埂钡摹爸薄眲t是形容詞,“怨”卻是名詞。一個句子中的兩個詞語的詞性前后如此不一致,顯然不符合作為語言學家孔子的表述。而且,如果把“直”理解為正直之“德”,又把“直”的意思看高了一層,就會使這句話變成了以“德”報怨,豈不是自相矛盾;后來,還有學者把“直”理解為“值得”“對等”“同值”,這樣以來,“以直報怨”的意思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血還血,以命抵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行動準則,這等于說“直”是“怨”的替代,即孔子主張“以怨報怨”。這種理解恐怕也不恰當。這種理解要求自己針對他人行為采取對等的反應,以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決定自己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豈不使自古流傳的“怨怨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等一些儒家寬厚溫和的做人教誨,也變成了無稽之談!因此,“以直報怨”的“直”,首先肯定不是“德”,其次也不是“怨”。既不是“正直”的意思,也不是“對等”的意思,而是人天生的“直性”?!墩撜Z》中出現(xiàn)的“直”字還有兩處,一處是“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指的是一個人性格直爽卻不懂禮儀會因說話刻薄而傷人;另一處是孔子給子路講“六言六蔽”的問題,孔子的第四條是“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以歷代注家的解釋,“絞”的意思是語言尖刻,容易得罪人。這是孔子針對子路不加約束的性格說的,要求他做事情不能任著性子來,而應該加強學習,否則“直”的美德也會變成“絞”的弊病,與人相處顯得太尖刻?!耙灾眻笤埂钡摹爸薄迸c這兩處的直的意思是一致的,只不過在特定的別人加“怨”于我時,孔子認為不能再退縮,而應以“直”的態(tài)度,“絞”(尖刻)的言語進行反擊。表現(xiàn)為此時可以不受禮法約束而大聲指斥、譴責,據(jù)理力爭,反映出一個人對不公平境遇的不屈服、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最低層次的道德價值律是反道德的鐵律。套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句式,鐵律表現(xiàn)為“己所不欲,先施于人”。在孔子的道德思想中沒有明確講到這樣的話,是后人根據(jù)“銀律”的邏輯推出在現(xiàn)實社會中實際存在的現(xiàn)象?!拌F律”是與“金律”和“銀律”背道而馳的反道德準則,也試圖擺脫“銅律”必然訴諸理性報復的規(guī)則,以“先施于人”的預設,做出損人利己甚至不利己的勾當?!跋仁┯谌恕钡牟邉澁斎灰彩且环N利益的博弈,只不過與“銅律”所要求的原則不同,它完全是賭徒式的非理性博弈?!拌F律”對于任何社會的安定和有序都是威脅,中國古代思想家也認識到了“鐵律”對社會的危害,所以,不斷制定、修訂法律把制止“鐵律”作為懲惡揚善的重要內(nèi)容。(摘編自關多義、張民省《論孔子“直”性思想的法學意蘊》)(1)下列對材料一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推己及人”的金律與銀律,區(qū)別在于“主動”還是“被動”。B.舉子貢事例是為了論證孔子不會教條式地要求人們效法金、銀律。C.孔子稱贊子路“受?!?,是因為他的行為吻合“凡人之德”。D.孔子堅決反對“以德報怨”,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2)下列對材料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直而無禮則絞”句中的“直”,指的是“人天生的直性”。B.孔子認為面對別人的“怨”時,不能再退縮,而應“以怨報怨”。C.“己所不欲,先施于人”的鐵律,是最低層次的道德價值規(guī)律。D.鐵律完全是非理性博弈,不利于一切社會的安定和有序。(3)下列對道德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金律較銀律而言,境界更高,在于其要求人們積極主動地自覺地做好事。B.銀律是從否定的層面只要求人們不做傷害他人的事,具有被動性、消極性。C.非道德的銅律行為有積極作用,這緣于它對反道德行為的抵制。D.鐵律是后人根據(jù)“銀律”的邏輯推理出來的,并與之如出一轍的反道德律。(4)為了分析出“以直報怨”之“直”的內(nèi)涵,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加以論述的?(5)請試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考點】非連續(xù)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篩選信息,歸納要點;分析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答案】(1)B(2)B(3)D(4)①先駁論。文章先羅列歷史上一些權威學者的論斷,譬如“正值”“值得”“德”“怨”等內(nèi)涵,然后從語法詞性、邏輯矛盾、儒家仁學等方面予以駁斥,否定“直”不是“德”“怨”“正直”“對等”等內(nèi)涵。②后立論。而后作者在駁論的基礎上亮明“直”的內(nèi)涵——人天生的直性,再用《論語》中的語句“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進行舉例論證。(5)①中心一致。兩則材料都是圍繞“道德律”展開論述的,材料一重在論述金律、銀律、銅律;材料二重在論述銅律、鐵律。它們構成了道德律四個完整的層次。②前后相承。材料二對“直”內(nèi)涵的論述,就是由材料一的銅律直接延伸開來。【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一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nèi)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相關闡述,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4)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詞語內(nèi)涵及論述過程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部分,結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兩則材料,結合具體內(nèi)容多角度地進行分析?!窘獯稹浚?)B.“為了論證孔子不會教條式地要求人們效法金、銀律”錯誤。舉子貢事例是為了論證“金律和銀律有時不太具備現(xiàn)實可行性和現(xiàn)實價值”。故選B。(2)B.“應‘以怨報怨’”錯誤。由“孔子針對‘以德報怨’而提出了‘以直報怨’”可知,孔子提出“以直報怨”。故選B。(3)D.“并與之如出一轍的反道德律”錯誤。由“‘鐵律’是與‘金律’和‘銀律’背道而馳的反道德準則”可知,“鐵律”與“銀律”背道而馳。故選D。(4)結合“‘以直報怨’的‘直’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這也是兩千年來很多學者至今爭論不休的話題。首先,歷史上的權威學者一直把‘直’作為‘正直’或‘大公’來解釋的”分析可知,文章先羅列歷史上一些權威學者的論斷,譬如“正值”“值得”“德”“怨”等內(nèi)涵;結合“從語法結構上看……一個句子中的兩個詞語的詞性前后如此不一致,顯然不符合作為語言學家孔子的表述……這種理解要求自己針對他人行為采取對等的反應,以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決定自己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豈不使自古流傳的‘怨怨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等一些儒家寬厚溫和的做人教誨,也變成了無稽之談!”分析可知,然后從語法詞性、邏輯矛盾、儒家仁學等方面予以駁斥,否定“直”不是“德”“怨”“正直”“對等”等內(nèi)涵。綜上可知,文章在分析“以直報怨”之“直”的內(nèi)涵時,首先采用了駁論。結合“因此,‘以直報怨’的‘直’,首先肯定不是‘德’,其次也不是‘怨’。既不是‘正直’的意思,也不是‘對等’的意思,而是人天生的‘直性’”分析可知,作者在駁論的基礎上亮明“直”的內(nèi)涵——人天生的直性;結合“《論語》中出現(xiàn)的‘直’字還有兩處,一處是‘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指的是一個人性格直爽卻不懂禮儀會因說話刻薄而傷人;另一處是孔子給子路講‘六言六蔽’的問題,孔子的第四條是‘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分析可知,再用《論語》中的語句“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進行舉例論證。(5)材料一共有三段,第一段論述了金律、銀律的概念和內(nèi)涵以及它們的區(qū)別;第二段指出金律與銀律有時不太具備現(xiàn)實可行性和現(xiàn)實價值,從而引出孔子道德思想的第三個層次——“凡人之德”,即道德“銅律”。材料二共有三段,第一段緊承材料一的最后一段中“直”的論題展開,即由材料一的銅律直接延伸,否定“直”不是“德”“怨”“正直”“對等”等內(nèi)涵;第二段,亮明“直”的內(nèi)涵——人天生的直性;第三段,論述“最低層次的道德價值律是反道德的鐵律”。據(jù)此可知,兩則材料的中心一致,都是圍繞“道德律”展開論述,材料一重在論述金律、銀律、銅律;材料二重在論述銅律、鐵律。它們構成了道德律四個完整的層次。且前后相承。材料二對“直”內(nèi)涵的論述,就是由材料一的銅律直接延伸開來。答案:(1)B(2)B(3)D(4)①先駁論。文章先羅列歷史上一些權威學者的論斷,譬如“正值”“值得”“德”“怨”等內(nèi)涵,然后從語法詞性、邏輯矛盾、儒家仁學等方面予以駁斥,否定“直”不是“德”“怨”“正直”“對等”等內(nèi)涵。②后立論。而后作者在駁論的基礎上亮明“直”的內(nèi)涵——人天生的直性,再用《論語》中的語句“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進行舉例論證。(5)①中心一致。兩則材料都是圍繞“道德律”展開論述的,材料一重在論述金律、銀律、銅律;材料二重在論述銅律、鐵律。它們構成了道德律四個完整的層次。②前后相承。材料二對“直”內(nèi)涵的論述,就是由材料一的銅律直接延伸開來。【點評】選擇題干擾項設置常見錯誤類型:1.擴大范圍。2.偷換概念。3.無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為一談。5.強加因果。6.答非所問。7.相互矛盾。8.張冠李戴。9.過于絕對。10.斷章取義。二.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16分,每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各題。誰偷了曹操同學的手機魏金樹劉備同學偷了曹操同學的手機。這件事在校園里掀起了軒然大波。在班主任劉老師的辦公室里。劉備“嗚嗚”地哭了,哭得很傷心。幾天前的一個早晨,班長曹操同學的手機在宿舍里被盜了。曹操與劉備、孫權住在一個宿舍,當時只有劉備因病在宿舍里睡覺。大家做完早操回來,曹操的手機便不見了。一開始劉備也不肯承認,后來劉老師發(fā)了怒,說你們?nèi)羧怀姓J,就統(tǒng)統(tǒng)停課反思,查不出來誰也別想上課。劉老師說到做到,課,真的就停了。同學們情緒很大,對劉備也“另眼相看”了。不到兩天,劉備就挺不住了,向劉老師承認自己偷了手機??勺肪口E物時,劉備卻說又弄丟了。劉老師強抑怒火,心平氣和地對劉備說,念你平時表現(xiàn)還不錯,你只要將手機交出來就沒事了。如若繼續(xù)頑固不化,哼!——你先回去想想吧。劉備剛走,劉備的朋友諸葛亮敲門進來,劉老師,我看這事可疑,我剛才看見劉備同學很委屈的樣子,料定其中必有冤情。”“你有什么依據(jù)嗎?”“當然有!”諸葛亮不緊不慢地說,“據(jù)我分析,案發(fā)現(xiàn)場只有他一個人,按說最易成為懷疑對象,劉備若行竊豈不是太蠢了嗎?何況劉備同學平時仗義疏財,怎會做這種事呢?”“可他已經(jīng)承認了呀。”劉老師說。“不錯,但我想他可能另有苦衷?,F(xiàn)在高考臨近,寸陰足惜,為追查手機,你給大伙兒停了課,劉備同學肯定是為了讓大伙兒盡快復課,才選擇了犧牲自己的下策?!薄澳钦l偷了曹操同學的手機呢?”“我也不敢肯定,只是,我懷疑孫權。記得那天早操期間他去了一趟廁所。操場離宿舍很近啊?!薄鞍?,我想起來了?!眲⒗蠋熞桓被腥淮笪虻臉幼?,“他請假說拉肚子去廁所,而且時間很長。對,肯定是孫權偷的?!薄安?,不可能是孫權偷的!”門一響,孫權的朋友周瑜推門進來。“周瑜同學有何高見呢?”劉老師問。“孫權家中非常有錢,為人也很豪爽,他不可能去偷別人的東西。倒是劉備最為可疑,劉備雖不愛財,但可能由于賭博、談戀愛等原因急需用錢,而他家中很窮,便只有去偷?!薄安?!”諸葛亮打斷周瑜的話,“誰不知道劉備膽小怕事,而曹操身強體壯,性情暴戾,咱班上哪個同學不畏他三分。不怕他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副班長孫權?!薄昂昧?,你們別爭了?!眲⒗蠋熣酒饋碚f,“周瑜同學去調(diào)查劉備,諸葛亮同學去調(diào)查孫權。就這樣吧!”二人走后,劉老師將曹操叫來,說了剛才的事情,然后問:“你說誰有可能偷了你的手機呢?”①曹操很大度地擺擺手,說:“無論是誰偷的,都應以大局為重,我看這事就算了吧。同學之間,別傷了和氣。”“不行!難得你如此寬宏大量,別人要都像你這樣就好了,此事雖小,但關系到咱們?nèi)龂袑W的聲譽,曹操同學你就別管了?!辈懿龠€想分辯,劉老師揮揮手,曹操只好退了出去。周瑜和諸葛亮受命后,分別對劉備和孫權展開調(diào)查,雖無進展,卻搞得劉、孫二人聲名狼藉。后來學校推薦唯一一名重點大學保送生時,劉老師理所當然地提名曹操,②曹操一再推辭,并力薦與他同樣成績優(yōu)秀的孫權和劉備。此舉再次獲得同學們的由衷贊嘆,唯曹操的朋友楊修在一邊冷笑。畢業(yè)了,大家收拾東西各奔前程前時,楊修忽然站了出來,大聲說:“你們想知道到底誰偷了曹操同學的手機嗎?”嗯,是誰呢?人群一陣騷動。楊修掏出自己的手機,只摁了一遍曹操手機的號碼,就聽曹操身上“嘀嘀嘀”地響了起來——大家都怔住了。隨后有人問楊修:“你怎么知道曹操自己藏了手機呢?”楊修哈哈大笑:“諸葛亮,是劉備的朋友;周瑜,是孫權的朋友;我,是曹操的朋友啊!”言罷,揚長而去。(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BDA.劉備因為“仗義疏財”、公而忘私,所以有真心朋友諸葛亮同學鼎力支持,最后不被冤枉。B.孫權因為“為人也很豪爽”,所以沒有被人懷疑,而且還有真心朋友周瑜同學的積極維護。C.曹操因為狡猾奸詐,所以他不會有真正的朋友,即使有朝夕相處的朋友,也難保不被朋友出賣。D.老師推薦曹操當保送生,曹操一再推辭,并力薦劉備、孫權,同學們贊嘆,唯楊修在一旁冷笑,可見楊修的嫉妒與陰險。E.楊修在揭露了真相后說“我,是曹操的朋友啊”,以不言之言的弦外之音,一語道破了真相的緣由,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解釋畫線句子中“另眼相看”一詞的含義。(3)結合全文內(nèi)容,談一談你對①②處畫線句子中曹操這些行為的理解。(4)本文是一則移植經(jīng)典名著人物的故事新編,既再現(xiàn)生活,也符合“歷史的邏輯”,有趣又可信。請舉例說明這篇小說人物塑造上的特點。【考點】小說;理解重要詞語含義;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答案】(1)BD(2)有輕視、看不起,埋怨的意思。寫出了同學們對劉備的不滿情緒。(3)①處是曹操明明知道劉備和孫權都沒有偷自己的手機,而故意裝作大度,以博得老師的好感。②處是曹操明明知道劉備和孫權都因手機事件的影響,已經(jīng)不具備和自己競爭的資格,而故作高姿態(tài),以此獲得同學們的贊揚。③這兩處描寫突出了曹操陰險奸猾的性格特征。(4)小說中的人物之間的關系以及人物個性特點如:①劉備膽小怕事、孫權為人豪爽、曹操性情暴虐等都符合三國故事的“真實”。②這三國故事的現(xiàn)代版,主要從人物的語言、行為來塑造人物形象,如對劉備的描寫,既有正面的語言動作描寫,也通過諸葛亮的話語來側面反映?!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本文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答題時要對小說整體通讀后,針對每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結合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具體分析語境中詞語含義。(3)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言行描寫的分析理解能力。答題時要結合全文把握人物形象,再結合具體情節(jié)分析人物性格特點。(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藝術特色評價的鑒賞能力,答題時要抓準評價點,結合文本賞析。【解答】(1)B.依據(jù)原文“我也不敢肯定,只是,我懷疑孫權。記得那天早操期間他去了一趟廁所。操場離宿舍很近啊”,“‘啊,我想起來了。’劉老師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他請假說拉肚子去廁所,而且時間很長。對,肯定是孫權偷的’”,可知“所以沒有被人懷疑”錯誤。D.“可見楊修的嫉妒與陰險”錯誤。楊修的評價是合乎事實的,是對曹操其人的深刻認識,不是嫉妒,更不存在“陰險”了。故選:BD。(2)原文情節(jié)看,都不清楚事實的情況下,劉備“主動”承認錯誤,讓大家誤以為劉備是偷人手機的人,所有大家對他“另眼相看”,包含著輕視、看不起,埋怨的意思,對劉備的不滿。(3)①處描寫“曹操很大度地擺擺手,說:‘無論是誰偷的,都應以大局為重,我看這事就算了吧。同學之間,別傷了和氣’”,曹操明明知道劉備和孫權都沒有偷自己的手機,而故意裝作大度,以博得老師的好感,可見陰險狡詐。②處描寫“曹操一再推辭,并力薦與他同樣成績優(yōu)秀的孫權和劉備”,這是曹操明明知道劉備和孫權都因手機事件的影響,已經(jīng)不具備和自己競爭的資格,而故作高姿態(tài),以此獲得同學們的贊揚。這樣同樣表現(xiàn)曹操的陰險狡詐的性格特點。(4)本文是一則移植經(jīng)典名著人物的故事新編,既再現(xiàn)生活,也符合“歷史的邏輯”,有趣又可信。本題考查小說形象塑造上的特點,一是符合“歷史的邏輯”,一是“再現(xiàn)生活”,即小說中人物形象特點和新編中人物形象特點高度相似。經(jīng)典小說中的劉備和新編中的劉備都是膽小怕事的人,為別人想得多,愿意犧牲自我的人。經(jīng)典中劉備不愿拋下百姓,一定要帶著百姓一起轉移的情節(jié),和新編里劉備不想讓大家都被停課,自己主動“背鍋”的行為相似。新編中的孫權為人豪爽,和經(jīng)典中的孫權一樣,都是不計錢財,仗依行事。新編中的曹操和經(jīng)典中的曹操都是奸詐狡猾,不惜犧牲別人的人。這點上使小說具有趣味性。另外在這些人物形象塑造上,和經(jīng)典一樣都是通過矛盾沖突中人物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正面描寫人物的語言、行為來塑造人物形象,如對劉備的描寫,既有正面的語言動作描寫,也通過諸葛亮的話語來側面反映。答案:(1)BD(2)有輕視、看不起,埋怨的意思。寫出了同學們對劉備的不滿情緒。(3)①處是曹操明明知道劉備和孫權都沒有偷自己的手機,而故意裝作大度,以博得老師的好感。②處是曹操明明知道劉備和孫權都因手機事件的影響,已經(jīng)不具備和自己競爭的資格,而故作高姿態(tài),以此獲得同學們的贊揚。③這兩處描寫突出了曹操陰險奸猾的性格特征。(4)小說中的人物之間的關系以及人物個性特點如:①劉備膽小怕事、孫權為人豪爽、曹操性情暴虐等都符合三國故事的“真實”。②這三國故事的現(xiàn)代版,主要從人物的語言、行為來塑造人物形象,如對劉備的描寫,既有正面的語言動作描寫,也通過諸葛亮的話語來側面反映?!军c評】欣賞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般從兩個方面著手:1.分析人物形象:①關注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jīng)歷、教養(yǎng)、氣質(zhì)等。②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2.刻畫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寫,如肖像、神態(tài)、語言、行動、心理、細節(jié)描寫等。②對比、襯托或烘托。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通過環(huán)境描寫來襯托或烘托。三.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20分,每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文本一: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朋黨論》,有刪改)文本二:程頤在經(jīng)筵,多用古禮,蘇軾謂其不近人情,深嫉之,每加玩侮。方司馬光之卒也,石官方有慶禮,事畢欲往吊。頤不可,曰:“子于是日哭則不歌?!陛Y曰:“此枉死市叔孫通【注】制此禮也。”二人遂成嫌隙。軾嘗發(fā)策試館職,有曰:“今朝廷隨欲師仁宗之忠厚,懼百官有司不舉其職而或至于偷。欲法神宗之勵精,恐監(jiān)司守令不識其意而流入于刻?!庇谑穷U門人右司諫賈易、左正言朱光庭等劾軾策問謗訕,軾因乞補郡。殿中侍御史呂陶言:“臺諫當徇至公,不可假借事權以報私隙?!庇宜局G王覿言:“軾命辭不過失輕重之體,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歧遂分,黨論滋熾。夫學士命辭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太后然之,臨朝,宣諭曰:“詳覽軾文意,是指今日百官、有司、監(jiān)司、守令言之,非是譏諷祖宗?!彼熘貌粏?。時,呂公著獨當國,群賢咸在朝,不能不以類相從,遂有洛黨、蜀黨之語。洛黨以頤為首,而朱光庭、賈易為輔。蜀黨以蘇軾為首,而呂陶等為輔。諸賢不悟,各為黨比,以相訾議。既而帝聞之,以問胡宗愈,宗愈對曰:“君子指小人為奸,則小人指君子為黨。陛下能擇中立之士而用之,則黨禍熄矣?!币蚓摺毒訜o黨論》以進。(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洛蜀黨議》有刪改)【注】叔孫通:秦末漢初大儒,輔佐劉邦制定漢朝禮儀。(1)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3處)夫學士命辭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A.賊,意為殘害,與《禮記?大道之行也》“盜竊亂賊而不作”中的“賊”字意思相同。B.經(jīng)筵,指帝王為講論經(jīng)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由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講官。C.“深嫉之”中的“嫉”字意為厭惡,與《屈原列傳》“屈平既嫉之”中的“嫉”字意思不同。D.臺諫,唐宋時以專司糾彈的御史為臺官,以職掌建言的給事中、諫議大夫等為諫官。(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程頤做事多遵循古禮,蘇軾認為他不近人情,因此蘇軾時常怠慢、不恭敬程頤,最終兩人因意見多有不合而產(chǎn)生嫌隙。B.洛黨摘取蘇軾在館職考試中發(fā)表的策論的言論彈劾蘇軾誹謗朝廷,蘇軾因此自請外放地方郡縣補任官職,但朝廷沒有同意。C.面對賈易、朱光庭等人對蘇軾的彈劾,蜀黨呂陶、王覿以其人之舉是借助職權打擊報復有私怨的人為突破口進行反擊。D.呂公著獨攬大權,官員不得不抱團,由此出現(xiàn)洛黨和蜀黨,兩黨因蘇軾和程頤的矛盾互相攻訐,事情最終傳到皇帝耳中。(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方司馬光之卒也,百官方有慶禮,事畢欲往吊。②今朝廷欲師仁宗之忠厚,懼百官有司不舉其職而或至于偷。(5)請結合兩則文本分析歐陽修與胡宗愈關于“朋黨論”的看法的不同。【考點】散文;一詞多義;文言斷句;文言翻譯;內(nèi)容理解;古代文化常識;歷史事件.【答案】(1)夫學士命辭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2)C(3)C(4)①當時司馬光去世,眾官員正在參加吉慶之禮,事情結束后想要前往吊唁。②如今朝廷想要效法仁宗的忠誠寬厚,害怕眾官員不盡職責甚至怠惰。(5)歐陽修認為君子才有真正的朋黨,并且認為結為朋黨是有益的;胡宗愈則認為君子無朋黨,所謂君子結朋黨是小人對君子的構陷?!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2)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解答此題,關鍵在于平時的識記與積累,有時也需要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判斷。(3)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題,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此題,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中思想觀點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在文中找到相關內(nèi)容,在仔細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信息加以概括?!窘獯稹浚?)句意:學士言辭不符合帝王的旨意,這樣的事情尚且算是小事,讓士大夫有了結朋黨的名聲,是大禍?!皩W士命辭失指”,“學士”是定語,“命辭”是主語,“失”是謂語,“指”是賓語,后面斷開;“其事”是主語,“尚”是狀語,“小”是謂語,后面斷開;“使……有……”這個結構做“大患”的主語,此句為判斷句,可“大患”前應斷開。(2)A.正確。都是“殘害”。句意:就會反過來互相殘害。/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B.正確。C.錯誤,都是“恨”。句意:非常憎恨他。/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D.正確。故選C。(3)C.“蜀黨呂陶……進行反擊”錯誤,根據(jù)文中的“殿中侍御史呂陶言:‘臺諫當徇至公,不可假借事權以報私隙?!宜局G王覿言:‘軾命辭不過失輕重之體,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歧遂分,黨論滋熾。夫學士命辭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可知主張賈易、朱光庭等人“借助職權打擊報復有私怨的人”的是呂陶,王覿只是不贊成嚴查蘇軾,且根據(jù)原文也無法確定王覿是蜀黨。故選C。(4)①第二個“方”,正在;“慶禮”,吉慶之禮;“吊”,吊唁。譯文:當時司馬光去世,眾官員正在參加吉慶之禮,事情結束后想要前往吊唁。②“師”,效法;“不舉……職”,不盡職責;“偷”,怠惰。譯文:如今朝廷想要效法仁宗的忠誠寬厚,害怕眾官員不盡職責甚至怠惰。(5)由“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可知,歐陽修認為君子才有真正的朋黨,并且認為結為朋黨是有益的;由“君子指小人為奸,則小人指君子為黨”可知,胡宗愈則認為君子無朋黨,所謂君子結朋黨是小人對君子的構陷。答案:(1)夫學士命辭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黨之名/大患也(2)C(3)C(4)①當時司馬光去世,眾官員正在參加吉慶之禮,事情結束后想要前往吊唁。②如今朝廷想要效法仁宗的忠誠寬厚,害怕眾官員不盡職責甚至怠惰。(5)歐陽修認為君子才有真正的朋黨,并且認為結為朋黨是有益的;胡宗愈則認為君子無朋黨,所謂君子結朋黨是小人對君子的構陷。參考譯文:文本一:臣認為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朋黨。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喜愛的,是財利榮祿;所貪圖的,是貨物錢財。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暫時互相勾結成為朋黨,這種朋黨是虛假的。等到他們見到利益而爭先恐后,或者利益消失而交情疏淺之時,就會反過來互相殘害,即使是他們的兄弟親屬,也不會互相保全。所以臣認為小人沒有朋黨,他們暫時結為朋黨,也是虛假的。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所奉行的是道德義理,所施行的是忠誠信實,所珍惜的是名譽節(jié)操。用這些來修養(yǎng)身心,那么志趣相同就能相互補益;用這些來效力國家,那么思想相同就能共同成事。自始至終都一樣,這就是君子的朋黨。文本二:程頤在為帝王講論經(jīng)史時,大多沿用古時的禮制,蘇軾認為他不近人情,非常憎恨他,經(jīng)常對他輕慢不恭。當時司馬光去世,眾官員正在參加吉慶之禮,事情結束后想要前往吊唁。程頤認為不可以去,說:“你們在這一天哭過就不能再作歌?!碧K軾說:“這是枉死于街市的叔孫通制定的禮儀?!倍擞谑墙Y下仇怨。蘇軾曾在館職考試中發(fā)表策論,(策論中)有這樣的話:“如今朝廷想要效法仁宗的忠誠寬厚,害怕眾官員不盡職責甚至怠惰。想要效法神宗的勵精圖治,害怕監(jiān)察官員不能理解用意反而執(zhí)行得過于苛刻?!庇谑浅填U的門生右司諫賈易、左正言朱光庭等人彈劾蘇軾在策問中誹謗朝廷,蘇軾因此請求到地方郡縣任職。殿中侍御史呂陶說:“言官應該依從最公正之理,不能借助自己處理事情的職權來報復私人恩怨?!庇宜局G王覿說:“蘇軾的言辭只不過有失輕重之體,如果全部考察異常之處,深入追究嫌疑之處,就會分裂出兩種意見,朋黨的言論更加激烈。學士言辭不符合帝王的旨意,這樣的事情尚且算是小事,讓士大夫有了結朋黨的名聲,是大禍?!碧笳J可這種說法,親臨朝廷,宣布命令說:“仔細閱覽蘇軾文中的意圖,是針對現(xiàn)在的百官、有司、監(jiān)司、守令而言的,并不是在嘲笑諷刺先祖。”于是擱置此事不再過問。當時,呂公著獨自主持國事,眾賢臣都在朝堂,不能不按照相同政治主張相交往,于是有洛黨、蜀黨的說法。洛黨以程頤為首,而朱光庭、賈易為輔助。蜀黨以蘇軾為首,而呂陶等人為輔助。眾多賢才執(zhí)迷不悟,各自結黨朋比,互相詆毀議論。不久皇帝聽說這件事,拿這件事詢問胡宗愈,胡宗愈回答說:“君子指責小人互相勾結,小人指責君子結為朋黨。如果陛下能選擇中立之士并任用他們,那么因黨爭引起的禍難就會平息了?!庇谑菧蕚淞恕毒訜o黨論》來進獻給皇帝?!军c評】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xiàn)象,對這些文言現(xiàn)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籠統(tǒng)翻譯的辦法去逃避,而應該前后推導,認真理解。④要善于調(diào)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四.詩歌閱讀(共1小題,滿分9分,每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鷓鴣韋莊南禽無侶似相依,錦翅雙雙傍馬飛。孤竹廟前啼暮雨,汨羅祠畔吊殘暉。秦人只解歌為曲,越女空能畫作衣。懊惱澤家非有恨,年年長憶鳳城歸。(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荁A.首聯(lián)以“南禽”點題,描寫鷓鴣鳥孤獨地揮動錦翅傍馬而飛的場景,渲染了凄清的氣氛。B.頷聯(lián)既寫聲又寫形,形象地寫出了眼前鷓鴣鳥哀鳴于孤竹廟前和飛翔于汨羅祠畔的場景。C.“空能畫作衣”是指將鷓鴣描繡作為衣飾,與“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的描述類似。D.尾聯(lián)出句摹聲,詩人將鷓鴣的叫聲擬作“懊惱澤家”,以鷓鴣音破題,引出對句的主旨。(2)本詩是如何抒情的?請結合詩句進行賞析?!究键c】寫景詠物;理解詩詞詞句;理解詩詞內(nèi)容;鑒賞詩詞意境;鑒賞詩詞技巧.【答案】(1)B(2)此詩名為“鷓鴣”,實際是托物言志,表面寫鷓鴣,其實是寫自己,借物抒懷。首聯(lián)寫鷓鴣無依,故來傍馬;暗寫自己無依,故欲鷓鴣來傍。三、四句,“暮雨”“殘暉”,已極幽怨,又著“孤竹廟”“汨羅祠”,詩人感受更為凄清悲苦。五、六句,言“秦人”“越女”,不解我心。七、八句,間接寫詩人于世更有何恨,只無故國得歸耳。臨了襯一“鳳”字,頗為鷓鴣增色,反是倍增了思念的哀情?!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觥T诶斫饷恳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抒情特色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nèi)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nèi)心感受?!窘獯稹浚?)B.“眼前”錯,應該是詩人聯(lián)想想象的畫面、場景,并非眼前實寫的內(nèi)容。故選B。(2)首聯(lián)“南禽無侶似相依,錦翅雙雙傍馬飛”以無伴侶孤獨而飛的“南禽”,照應題目“鷓鴣”,描寫鷓鴣鳥孤獨地揮動錦翅傍馬而飛的場景,渲染了凄清的氣氛,令讀者情不自禁的想象詩人此時此刻該是孤獨一人,羈旅在外,無親朋好友相伴。頷聯(lián)聯(lián)想想象,“孤竹廟前啼暮雨”寫聲,生動地寫出了鷓鴣鳥哀鳴于孤竹廟前,“汨羅祠畔吊殘暉”寫形,形象地表現(xiàn)飛翔于汨羅祠畔的場景。鷓鴣鳥的哀鳴和孤寂表現(xiàn)出彼時彼地的詩人的孤苦無依。頸聯(lián)“秦人只解歌為曲”,歌曲聲聲反襯了詩人的悲傷凄苦;“空能畫作衣”是指將鷓鴣描繡作為衣飾,與“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的描述類似,美好幸福的畫面不能寬慰羈旅漂泊孤獨寂寞的人心。以樂寫哀。尾聯(lián)出句“懊惱澤家”摹聲,寫鷓鴣鳥的悲鳴,詩人將鷓鴣的叫聲擬作“懊惱澤家”,以鷓鴣音破題,引出對句“年年長憶鳳城歸”的主旨,詩人借鷓鴣鳥的無恨寫自己歸家不得的悵惘遺憾??梢姳驹妼儆陂g接抒情,借助物象委婉含蓄地抒發(fā)孤獨寂寞思鄉(xiāng)念親的悲傷之情。答案:(1)B(2)此詩名為“鷓鴣”,實際是托物言志,表面寫鷓鴣,其實是寫自己,借物抒懷。首聯(lián)寫鷓鴣無依,故來傍馬;暗寫自己無依,故欲鷓鴣來傍。三、四句,“暮雨”“殘暉”,已極幽怨,又著“孤竹廟”“汨羅祠”,詩人感受更為凄清悲苦。五、六句,言“秦人”“越女”,不解我心。七、八句,間接寫詩人于世更有何恨,只無故國得歸耳。臨了襯一“鳳”字,頗為鷓鴣增色,反是倍增了思念的哀情。【點評】理解詩歌的方法:(一)關注標題,明確內(nèi)容和情感標題是解讀詩歌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nèi)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結構及表現(xiàn)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二)關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聯(lián)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內(nèi)容、作品風格特點等。(三)關注注釋隱含意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四)關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象傳達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關注關鍵詞句情感意關鍵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通常體現(xiàn)詩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五.默寫(共1小題,滿分6分,每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陶淵明在《歸園田居(其一)》中用鳥和魚來表達自己對田園和自由的向往的兩句詩是: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2)杜甫在《登高》中,從空間、時間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的感情融入詩句中的兩句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3)蘇軾在《赤壁賦》中通過想象從側面烘托簫聲悲涼的兩句是: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究键c】名篇名句默寫.【答案】(1)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2)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3)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的識記。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重點字:羈、淵)(2)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重點字:作、登)(3)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重點字:壑、嫠)【點評】《赤壁賦》名句輯錄:(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3)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4)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5)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六.語言文字應用(共1小題,滿分7分,每小題7分)6.(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以前就聽朋友們說過,草原上最好的季節(jié)是七八月。但①,我總趕不上這個季節(jié)。今年終于有機會上草原時,已是八月之末了。翻過山,穿過茫茫林海,過一界河,剛才在山下溝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轉和在林海里感覺到的綠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個世界上,天地頓時開闊得好像連自己的五臟六腑也不復存在。草色已經(jīng)轉黃了,在陽光下泛著金光。由于地形的變換和車子的移動,那金色的光帶在草面上掠來飄去,像水面閃閃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綢緞上的反光??粗@些,你突然會感到自己身體的四壁已豁然散開,所有的煩惱連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②。你已經(jīng)被融化在這透明的天地間。車子在緩緩地滑行,除了車輪與草的摩擦聲,便什么也聽不到了。草一絲不動,因此你也無法聯(lián)想到風的運動。牛羊在緩緩地移動,它們不時抬起頭看我們幾眼,或甩一下尾,像是無聲電影里的物。仿佛連空氣也沒有了,周圍的世界竟是這樣空明。這偌大的草原又難得的干凈,干凈得連雜色都沒有。這草本是一色的翠綠,說黃就一色的黃,像是冥冥中有誰在統(tǒng)一③。樹是成片的林子,卻整齊得像一塊剛切割過的蛋糕,擺成或方或長的幾何圖形。一色樺木,雪白的樹干,上面覆著黛綠的樹冠。嗚呼!草原八月末,大矣!靜矣!凈矣!真矣!山水原來也和人一樣會一見鐘情,如詩一樣耐人尋味。(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文章最后一段中畫線的句子若修改為“草原八月末,大、靜、凈、真”,基本意義與原句相近,但表達效果不及原句。請結合文本內(nèi)容簡要說明?!究键c】成語運用;句段的表達效果.【答案】(1)①陰差陽錯(事與愿違)②無影無蹤③發(fā)號施令(2)①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原句中“大矣!”等四個獨立的兩字短句構成了排比,表達簡練有力;同時,語助詞“矣”的使用,又使語氣舒緩;修改后的句子沒有這種效果。②從句式選用上看,原句將“草原八月末”這個名詞短語獨立成句,強調(diào)了陳述對象;“大矣!”等四個感嘆句,感情豐沛;修改后的為一般陳述句,亦無此效果?!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成語的運用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語段的內(nèi)容,結合語境正確填寫。(2)本題考查學生對語段中相關語句表達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相關語句,根據(jù)題干的提示,與題干中所給句子進行比較分析?!窘獯稹浚?)第一處,語境“總趕不上這個季節(jié)”強調(diào)偶然因素,或不如所愿,可填“陰差陽錯(事與愿違)”。陰差陽錯: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事與愿違:指事情的發(fā)展與愿望相反。第二處,根據(jù)前面所描述的景物及其給人帶來的“所有的煩惱連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體驗,可填“無影無蹤”。無影無蹤:沒有一點蹤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第三處,“這草本是一色的翠綠,說黃就一色的黃”似乎冥冥之中有人統(tǒng)一指揮,故可填“發(fā)號施令”。發(fā)號施令:發(fā)命令,下指示。(2)本題可從表現(xiàn)手法、句式選用兩個角度加以思考。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大矣!靜矣!凈矣!真矣!”四個獨詞句構成排比,語句簡短有力;語助詞“矣”用在句尾,起舒緩語氣的作用。改句“大、靜、凈、真”是四個并列的形容詞,缺少情感,也沒有表現(xiàn)出語氣,沒有表現(xiàn)力。從句式看,“草原八月末”是陳述對象,“大矣!靜矣!凈矣!真矣!”是對“草原八月末”的描寫,角度多樣內(nèi)涵豐富;感嘆句加強了語氣。改句為一般陳述句,語氣平淡,沒有原句的表達效果。答案:(1)①陰差陽錯(事與愿違)②無影無蹤③發(fā)號施令(2)①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原句中“大矣!”等四個獨立的兩字短句構成了排比,表達簡練有力;同時,語助詞“矣”的使用,又使語氣舒緩;修改后的句子沒有這種效果。②從句式選用上看,原句將“草原八月末”這個名詞短語獨立成句,強調(diào)了陳述對象;“大矣!”等四個感嘆句,感情豐沛;修改后的為一般陳述句,亦無此效果。【點評】原句與該句表達效果比較解題思路:第一步:找不同。對比分析,改句與原句在表達方式、表達內(nèi)容上有什么不同?第二步:定范圍。在第一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體味原句的表達方式有什么特點,表達內(nèi)容有什么內(nèi)涵;確定從哪幾個方面來回答,也就是踩準得分點。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對原句的表達方式、表達內(nèi)容的效果分別進行分析。七.語言文字應用(共1小題,滿分13分,每小題13分)7.(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年來,有一些科學研究表示,有氧運動尤其是體育鍛煉會改善人的記憶功能。人的記憶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jù)是否具備有意識活動的參與,記憶①。外顯記憶是人的意識主動控制的記憶,是過去的經(jīng)驗對當前情景下的行為和反應有意識的影響;內(nèi)隱記憶則是無意識時發(fā)生的記憶,是在人完全無意識的情況下對行為造成影響的記憶。有氧運動不僅會給外顯記憶帶來益處,也②。加拿大特尼威教授就曾做過一項短期有氧運動對記憶影響的研究實驗。他邀請了一些持續(xù)久坐、不愛好運動的人參與了長達6周的有氧運動鍛煉。在鍛煉前和鍛煉后,久坐人群分別完成外顯記憶和內(nèi)隱記憶的任務測試,任務需要排除記憶干擾項。結果發(fā)現(xiàn),與鍛煉前相比,鍛煉后的久坐人群在外顯記憶和內(nèi)隱記憶能力上都有明顯提高。有氧運動改善記憶力的腦機制到底是什么呢?研究者把實驗小鼠分為兩組,在其中一組的籠舍里裝上轉輪跑步機,另一組則沒有。經(jīng)測算,“跑步組”小鼠的記憶力③通過化驗它們的腦組織,研究者發(fā)現(xiàn),“跑步組”小鼠的海馬體齒狀回的大腦灰質(zhì)在實驗期間發(fā)生增長,而這可能與運動中產(chǎn)生的某種激素有關。(1)下列句子中的“和”與文中加點處的“和”,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A.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B.說完就背著干糧,拿起雨傘和大家一起出發(fā)了。C.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D.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成為一副梁架。(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稍鰟h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究键c】詞義;病句辨析;情境補寫.【答案】(1)D(2)①可分為外顯記憶和內(nèi)隱記憶;②會促進內(nèi)隱記憶的發(fā)展;③明顯高于“非跑步組”。(3)近年來,有一些科學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尤其是有氧運動會改善人的記憶功能。【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結合語境進行分析,正確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給文段補寫恰當語句的能力,答題時要通讀語段,結合語境進行補寫,要做到語言簡明、連貫、得體,并注意字數(shù)限制。(3)本題考查學生對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題時要讀懂畫線的句子,找出有語病的地方,正確修改?!窘獯稹浚?)加點處的“和”為連詞,表示并列關系。A.形容詞,平和、和緩;B.介詞,引進相關或比較的對象;C.動詞,應和。D.“和”為連詞,表示并列關系。故選D。(2)①語境在說記憶的分類,下文有“外顯記憶”和“內(nèi)隱記憶”兩種,應填:可分為外顯記憶和內(nèi)隱記憶。②語境在說有氧運動對記憶的影響,前句針對會外顯記憶,后句應針對內(nèi)隱記憶?!安粌H……也”呼應,應填:促進內(nèi)隱記憶的發(fā)展。③語段主要在說有氧運動改善記憶力,實驗的結論應該符合這一論述,應填:明顯高于“非跑步組”。(3)“科學研究表示”搭配不當,應改為“科學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尤其是體育鍛煉”不合邏輯,“有氧運動”是體育鍛煉中強調(diào)的內(nèi)容,改為“體育鍛煉尤其是有氧運動”。答案:(1)D(2)①可分為外顯記憶和內(nèi)隱記憶;②會促進內(nèi)隱記憶的發(fā)展;③明顯高于“非跑步組”。(3)近年來,有一些科學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尤其是有氧運動會改善人的記憶功能?!军c評】補寫語句題答題技巧:①閱讀語段,把握語段大意。首先要瀏覽語段,把握句子主要內(nèi)容,弄清補寫句子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它和前后文句的聯(lián)系,這樣可以讓補寫的句子不偏離語境。這是準確補寫句子的基礎。②分析語段的特征。有得語段是記敘語段,有的語段是議論段落,有的語段是說明語段,有的是描寫語段,有的是抒情語段,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語段特點,抓住相應的相應要素。然后我們要抓住語段內(nèi)部的結構特征,看語段內(nèi)部是什么關系??凑Z段內(nèi)部的結構是總分、并列還是對照等,找出語句在語段內(nèi)部的位置。最后我們要分析文中的關聯(lián)詞、代詞、體現(xiàn)層次的語句、修辭句意上下文的銜接和句子前后的照應補寫出句子。③檢查句子是否符合要求,將擬寫句子寫在語段的相應位置??词欠袂昂筮B貫,是否有語病,是否簡潔。如有問題進行修改,如滿意無問題,寫到答題卡上。八.作文(共1小題,滿分60分,每小題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清代學者張潮曾以“看月亮”為喻闡述人生境界。第一種是“隙中窺月”:許多人受一定的時間、空間等多方面的限制,只能從縫隙中看月亮。第二種是“庭中望月”:從屋里走出來,到了庭院中。庭中望月,天地如此開闊,世界如此廣大。第三種是“臺上玩月”:站在高臺與月嬉戲。這是一種何等快樂的境界!張潮所闡述的人生三種境界對當今的莘莘學子有眾多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究键c】材料作文.【答案】成功三境界——樹目標,肯奮斗,成偉業(yè)學者張潮以“看月亮”為喻闡述人生境界,給我們指明了人生路上必經(jīng)的三種境界,細品來,我們不禁為他深刻的人生思考而折服。是的,沒有人會是從頭到尾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要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8.1 《生命可以永恒嗎》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3.2 等式的性質(zhì)》聽評課記錄
- 新北師大版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誰的紅果多》聽評課記錄
- 獨立住宅買賣協(xié)議書(2篇)
- 【2022年新課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7.3 讓家更美好 聽課評課記錄
- 魯教版地理六年級下冊8.3《撒哈拉以南非洲》聽課評課記錄1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2.1.4多項式的乘法(2)》聽評課記錄2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2.3中心對稱》聽評課記錄
- 商務星球版地理八年級下冊活動課《區(qū)際聯(lián)系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聽課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11.3《用反比例函數(shù)解決問題》聽評課記錄2
- 手術安全管理之手術部位標識安全
- 2022年版煤礦安全規(guī)程
- 高質(zhì)量社區(qū)建設的路徑與探索
- 數(shù)字化時代的酒店員工培訓:技能升級
- 足球守門員撲救技巧:撲救結合守護球門安全
- 《學術規(guī)范和論文寫作》課件全套 第1-10章 知:認識研究與論文寫作 - 引文規(guī)范
- 帶式輸送機滾筒出廠檢驗規(guī)范
- 起重機更換卷筒施工方案
- 《信息檢索基礎知識》課件
-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須的設備和專業(yè)技術能力的承諾函-設備和專業(yè)技術能力承諾
- 01智慧物流信息技術概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