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頜骨骨折診療指南
(2022年版)
一、概述
上頜骨位于面中部,對功能與美觀均有重要意義,面中
部構成一系列力學支柱。垂直方向上,主要包括鼻上頜、顴
上頜和翼上頜支柱,水平方向上加以眶上緣、眶下緣-顴弓
和上頜牙槽突等水平支柱支持,支柱之間為鼻腔和鼻旁竇等
腔隙。當面中部受到正面或側面外力時,這些較為薄弱的支
柱將難以承受。這些支柱后方有內(nèi)外翼板,上方有顱底,這
樣的骨骼結構形成了一些解剖薄弱點,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
了骨折發(fā)生的類型。
二、適用范圍
上頜骨骨折。
三、診斷
(一)骨折分類
1.LeFort分類
ReneLeFort(1890,1901)提出了三型分類。
LeFortⅠ型:即牙槽嵴根部水平骨折,骨折線經(jīng)梨狀
孔下緣、牙槽突基部,繞顴牙槽嵴和上頜結節(jié)向后至翼板下
1/3;
LeFortⅡ型,即上頜中央三角區(qū)骨折,骨折線從鼻根
1
部向兩側,經(jīng)淚骨、眶下緣、顴上頜縫,繞上頜骨外側壁向
后至翼板上2/3;
LeFortⅢ型:呈顱面分離狀骨折,骨折線經(jīng)鼻額縫,
橫跨眼眶,再經(jīng)顴額縫向后下至翼板根部,形成顱面分離。
2.改良分類
Manson(1986)在LeFort分類的基礎上增加了牙槽
突骨折和矢狀骨折,提出新的分類。但其亞類列項稍顯繁
瑣,可以簡化為以下4型:①低位(水平)骨折:上頜骨
呈水平斷裂,骨折線在LeFortⅠ型水平,但不涉及顴骨、
眼眶、鼻篩區(qū)。臨床主要表現(xiàn)咬合關系紊亂,骨折塊下垂或
偏移,骨折有明顯的異常動度。治療原則是恢復咬合關系;
②高位(水平)骨折:上頜骨呈水平斷裂,骨折線在LeFort
Ⅱ型和(或)Ⅲ型水平,骨折塊呈錐形或粉碎,涉及顴骨、
眼眶、鼻篩區(qū)。臨床表現(xiàn)咬合關系紊亂,伴發(fā)顴面、眶周、
鼻篩區(qū)畸形。治療原則是恢復咬合關系,同時矯治面部畸形;
③矢狀骨折:上頜骨呈垂直斷裂,骨折線位于正中或正中旁,
垂直或斜行向上,將上頜骨分裂為兩半,可以形成“創(chuàng)傷性
腭裂”。臨床表現(xiàn)為牙弓增寬,有時一側骨折塊下垂使牙齒
發(fā)生早接觸而另一側,骨折可能傷及顱底。治療原則以恢復
咬合關系為主,關閉“創(chuàng)傷性腭裂”。
(二)臨床表現(xiàn)與??茩z查
低位水平骨折多因前方外力所致,骨折塊因致傷力、骨
重力及翼肌牽拉向后下移位,造成面中1/3變長,前部塌陷,
2
后牙早接觸、前牙開合。如骨折系側前方外力所致,骨折塊
可能向一側移位,出現(xiàn)偏合??谇粰z查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上頜骨異
常動度,鼻腔檢查可見鼻出血和鼻中隔撕脫;如果骨折發(fā)生
在一側或區(qū)段,骨折線縱向斷裂牙槽突,可發(fā)現(xiàn)牙齦撕裂、
骨臺階和區(qū)段骨折塊活動。
高位水平骨折常波及鼻、眶、顴、額等周圍結構,出現(xiàn)
面部腫脹、眶周淤斑、結膜下出血、眼球下陷和復視、鼻底
黏膜撕裂和鼻出血、腦脊液鼻漏;損傷眶下神經(jīng),造成眶下
區(qū)及上唇麻木。骨折移位多呈嵌頓性,骨異常動度不明顯。
骨折塊向后下移位造成面中部塌陷,呈“盤狀臉”。向一側
移位,造成面中部扭曲畸形。連帶牙槽突移位,造成錯合,
表現(xiàn)類似于低位水平骨折。
矢狀骨折約占上頜骨骨折的15%左右,多發(fā)生在中線或
中線旁,前部裂隙一般通過中切牙或側切牙。如果骨折移位
不大或只是輕度的上下移位,腭部黏膜通常是完整的;如果
骨折呈前后向錯位或向外側移位,腭部黏膜裂開,即可形成
“創(chuàng)傷性腭裂”。矢狀骨折常伴有鼻中隔和鼻旁竇損傷。骨
折線側向上行,斷裂梨狀孔或上頜骨額突、鼻骨至眼眶,可
引起各種眼科癥狀。骨折線垂直上行至顱底,可引起腦脊液
鼻漏和嗅覺障礙。單獨矢狀骨折發(fā)生頻率并不高,多與高位
或低位水平骨折同時發(fā)生。
(三)影像學檢查
CT是目前使用的主要上頜骨骨折影像學檢查,通過軸
3
位、冠狀位、矢狀位和三維重建可以清晰地觀察骨折位置、
移位程度,從而制定治療計劃。CT掃描還能顯示軟組織血腫
或皮下組織、肌肉和脂肪的水腫。對嚴重的面中部創(chuàng)傷或上
頜骨移位,三維CT對于明確診斷很有價值。
四、治療
(一)治療原則
1.低位水平骨折的治療
上頜牙槽突骨折或區(qū)段骨折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復位,然
后用牙弓夾板做單頜固定4~6周。單純下垂移位的骨折可
采用頭帽頦兜托起頜骨使之向上復位,并制動4~6周。偏
斜移位的橫斷骨折手法復位困難時,可行頜間牽引復位,然
后頜間固定3~4周,并輔以頭帽頦兜托起頜骨向上制動。
后移位或向一側旋轉移位造成錯合時,需切開復位,恢復咬
合關系,并在顴牙槽嵴和梨狀孔側緣用接骨板做堅固內(nèi)固
定。當顴牙槽嵴粉碎或骨缺損大于5mm時,須植骨。
2.高位水平骨折的治療
高位骨折一旦發(fā)生骨折移位,通常需切開復位。手術應
盡早進行。經(jīng)冠狀切口、口內(nèi)切口和面部小切口聯(lián)合入路暴
露骨折。傷后7~10天之內(nèi)的新鮮骨折,可以直接復位。如
果骨折后超過兩周,骨折已發(fā)生纖維性愈合,或者骨折塊嵌
頓,則需截斷翼上頜連接,再行復位,骨折復位后行堅固內(nèi)
固定。高位上頜骨骨折多伴發(fā)眶底骨折,如術前CT提示有
眶底破裂、眶內(nèi)容物疝時,需通過瞼緣下或瞼結膜切口,復
4
位眶內(nèi)容物,修補眶底。
3.矢狀骨折的治療
矢狀骨折的復位要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是垂直骨折線與
上頜骨低位水平骨折線連通,實際上這屬于單側水平骨折。
這種骨折單純采用頜間牽引即可獲得良好的復位效果;另一
種是骨折線垂直向上,延伸至顱底或眶底,采用頜間牽引難
以復位,必須通過手術解決。單純上頜骨骨折時,首先要復
位腭中份,恢復上頜骨牙弓的寬度,然后再復位垂直力柱。
矢狀骨折的固定一般設在前鼻嵴區(qū)。
4.陳舊性骨折的治療
上頜骨呈框架結構,骨折斷面常有嵌頓或重疊,錯位愈
合后很難像下頜骨那樣,能準確地找到骨折線并沿骨折線重
新鑿開復位。通常需根據(jù)模型外科設計和合板進行LeFort
分型截骨復位。LeFortⅠ型截骨適用于低位陳舊性骨折繼
發(fā)錯合。矢狀骨折并有移位時,需在LeFortⅠ型截骨的
基礎上,進一步分塊截骨。高位陳舊性骨折單純以解決錯合
為治療目的時,也可以采用LeFortⅠ型截骨。LeFortⅡ
型和Ⅲ型水平的截骨適用于高位陳舊性骨折。
五、主要并發(fā)癥及處理
上頜骨骨折的并發(fā)癥包括眶下神經(jīng)感覺異常、眼球內(nèi)
陷、感染、鈦板暴露、鼻中隔偏曲、鼻腔堵塞、視力改變、
骨不連、錯位愈合和錯合畸形、溢淚、異物反應和鼻竇炎等。
其中一些并發(fā)癥在傷后數(shù)周甚至數(shù)月才會出現(xiàn),應注意這類
5
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可能性。
對于單純上頜骨骨折的病例,術前、術后發(fā)生呼吸道梗
阻的情況很少見,但是,在病人術后蘇醒拔管時,如果存在
鼻中隔血腫或鼻腔填塞,以及軟組織極度水腫,使病人不能
通過鼻腔進行呼吸,就可能出現(xiàn)呼吸道梗阻,牙列完整并行
頜間結扎的病人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出現(xiàn)呼吸困難,重新插
管、置入鼻咽通氣道或打開頜間固定均是有效的治療措施。
未經(jīng)處理的鼻中隔骨折可導致術后氣道梗阻,并持續(xù)至軟組
織腫脹完全消退。延長經(jīng)鼻氣管插管時間可導致急性鼻竇
炎。骨折可致鼻旁竇引流管或開口阻塞,篩竇、蝶竇、額竇
和上頜竇均可能出現(xiàn)急性或慢性炎癥。
縫合裂傷時未結扎小血管,骨折固定不理想,骨縫持續(xù)
滲血,局部存在動脈瘤,或者動脈局部破裂,上述因素均可
導致術后出血。出現(xiàn)這種情況應及時手術探查進行止血,并
清除血腫。如果固定后的骨斷端之間滲血,應重新固定或使
用骨蠟止血。較大的動脈出血需要緊急止血。如果出血來源
不明,應行動脈造影和動脈栓塞。動脈瘤和假性動脈瘤是頜
面創(chuàng)傷的并發(fā)癥之一,但在單純上頜骨骨折的情況下很少發(fā)
生。動脈瘤和假性動脈瘤也能導致術后出血,也是血管造影
和栓塞的適應證。
由于上頜骨和眼眶相鄰,骨折后可出現(xiàn)與視力相關的并
發(fā)癥。面中部骨折很少出現(xiàn)失明的情況,失明多發(fā)生在骨折
累及眼眶、損傷嚴重的情況下。術后即刻失明作為高位Le
6
Fort類型骨折(LeFortⅢ型或累及眼眶的骨折)的并發(fā)癥,
其原因包括眶內(nèi)出血或壓力增大、視網(wǎng)膜動脈痙攣、球后出
血或骨折片損傷視神經(jīng)。未及時發(fā)現(xiàn)眶底骨折(單純性或合
并顴骨骨折)或治療不當可導致眼球內(nèi)陷和復視。
術后最明顯的并發(fā)癥是骨折段或固定裝置錯位。臨床檢
查(例如錯合畸形)結合術后影像學檢查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類并
發(fā)癥,需要二次手術加以矯治。其他和堅固內(nèi)固定相關的并
發(fā)癥包括鈦板暴露、鈦板移位、應力遮擋、骨皮質吸收和骨
不連。骨折斷端之間不連接的原因包括:局部血運不佳、骨
折對位不準確、骨段松動、感染或全身營養(yǎng)缺乏。軟組織裂
傷遭受污染或存在異物、血腫、原有疾病引起的牙源性感染、
牙折斷等情況均可造成感染。
錯位愈合的上頜骨骨折可造成鼻淚管阻塞,導致溢淚,
還可能引起淚囊炎。骨折或錯誤復位的上頜骨骨折塊還可損
傷眶下神經(jīng),造成三叉神經(jīng)第二支分布區(qū)域感覺麻木。
六、隨訪及預后評估
術后短期內(nèi)密切隨訪,觀察口內(nèi)外傷口初期愈合情況,
咬合關系恢復情況,有必要的行術后暫時性頜間牽引,之后
開始張口訓練。
遠期使用影像學檢查評價骨折愈合情況和功能情況,如
存在骨不愈合、骨不連及相應功能障礙,可能需要再次手術
治療。
7
附
上頜骨骨折診療指南(2022年版)
編寫審定專家組
(按姓氏筆畫為序)
組長:張益
成員:安金剛、朱洪平、劉樹銘、何偉、蘇家增、單小峰、
郭玉興、賀洋、彭歆、蔡志剛
8
上頜骨骨折診療指南
(2022年版)
一、概述
上頜骨位于面中部,對功能與美觀均有重要意義,面中
部構成一系列力學支柱。垂直方向上,主要包括鼻上頜、顴
上頜和翼上頜支柱,水平方向上加以眶上緣、眶下緣-顴弓
和上頜牙槽突等水平支柱支持,支柱之間為鼻腔和鼻旁竇等
腔隙。當面中部受到正面或側面外力時,這些較為薄弱的支
柱將難以承受。這些支柱后方有內(nèi)外翼板,上方有顱底,這
樣的骨骼結構形成了一些解剖薄弱點,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
了骨折發(fā)生的類型。
二、適用范圍
上頜骨骨折。
三、診斷
(一)骨折分類
1.LeFort分類
ReneLeFort(1890,1901)提出了三型分類。
LeFortⅠ型:即牙槽嵴根部水平骨折,骨折線經(jīng)梨狀
孔下緣、牙槽突基部,繞顴牙槽嵴和上頜結節(jié)向后至翼板下
1/3;
LeFortⅡ型,即上頜中央三角區(qū)骨折,骨折線從鼻根
1
部向兩側,經(jīng)淚骨、眶下緣、顴上頜縫,繞上頜骨外側壁向
后至翼板上2/3;
LeFortⅢ型:呈顱面分離狀骨折,骨折線經(jīng)鼻額縫,
橫跨眼眶,再經(jīng)顴額縫向后下至翼板根部,形成顱面分離。
2.改良分類
Manson(1986)在LeFort分類的基礎上增加了牙槽
突骨折和矢狀骨折,提出新的分類。但其亞類列項稍顯繁
瑣,可以簡化為以下4型:①低位(水平)骨折:上頜骨
呈水平斷裂,骨折線在LeFortⅠ型水平,但不涉及顴骨、
眼眶、鼻篩區(qū)。臨床主要表現(xiàn)咬合關系紊亂,骨折塊下垂或
偏移,骨折有明顯的異常動度。治療原則是恢復咬合關系;
②高位(水平)骨折:上頜骨呈水平斷裂,骨折線在LeFort
Ⅱ型和(或)Ⅲ型水平,骨折塊呈錐形或粉碎,涉及顴骨、
眼眶、鼻篩區(qū)。臨床表現(xiàn)咬合關系紊亂,伴發(fā)顴面、眶周、
鼻篩區(qū)畸形。治療原則是恢復咬合關系,同時矯治面部畸形;
③矢狀骨折:上頜骨呈垂直斷裂,骨折線位于正中或正中旁,
垂直或斜行向上,將上頜骨分裂為兩半,可以形成“創(chuàng)傷性
腭裂”。臨床表現(xiàn)為牙弓增寬,有時一側骨折塊下垂使牙齒
發(fā)生早接觸而另一側,骨折可能傷及顱底。治療原則以恢復
咬合關系為主,關閉“創(chuàng)傷性腭裂”。
(二)臨床表現(xiàn)與??茩z查
低位水平骨折多因前方外力所致,骨折塊因致傷力、骨
重力及翼肌牽拉向后下移位,造成面中1/3變長,前部塌陷,
2
后牙早接觸、前牙開合。如骨折系側前方外力所致,骨折塊
可能向一側移位,出現(xiàn)偏合??谇粰z查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上頜骨異
常動度,鼻腔檢查可見鼻出血和鼻中隔撕脫;如果骨折發(fā)生
在一側或區(qū)段,骨折線縱向斷裂牙槽突,可發(fā)現(xiàn)牙齦撕裂、
骨臺階和區(qū)段骨折塊活動。
高位水平骨折常波及鼻、眶、顴、額等周圍結構,出現(xiàn)
面部腫脹、眶周淤斑、結膜下出血、眼球下陷和復視、鼻底
黏膜撕裂和鼻出血、腦脊液鼻漏;損傷眶下神經(jīng),造成眶下
區(qū)及上唇麻木。骨折移位多呈嵌頓性,骨異常動度不明顯。
骨折塊向后下移位造成面中部塌陷,呈“盤狀臉”。向一側
移位,造成面中部扭曲畸形。連帶牙槽突移位,造成錯合,
表現(xiàn)類似于低位水平骨折。
矢狀骨折約占上頜骨骨折的15%左右,多發(fā)生在中線或
中線旁,前部裂隙一般通過中切牙或側切牙。如果骨折移位
不大或只是輕度的上下移位,腭部黏膜通常是完整的;如果
骨折呈前后向錯位或向外側移位,腭部黏膜裂開,即可形成
“創(chuàng)傷性腭裂”。矢狀骨折常伴有鼻中隔和鼻旁竇損傷。骨
折線側向上行,斷裂梨狀孔或上頜骨額突、鼻骨至眼眶,可
引起各種眼科癥狀。骨折線垂直上行至顱底,可引起腦脊液
鼻漏和嗅覺障礙。單獨矢狀骨折發(fā)生頻率并不高,多與高位
或低位水平骨折同時發(fā)生。
(三)影像學檢查
CT是目前使用的主要上頜骨骨折影像學檢查,通過軸
3
位、冠狀位、矢狀位和三維重建可以清晰地觀察骨折位置、
移位程度,從而制定治療計劃。CT掃描還能顯示軟組織血腫
或皮下組織、肌肉和脂肪的水腫。對嚴重的面中部創(chuàng)傷或上
頜骨移位,三維CT對于明確診斷很有價值。
四、治療
(一)治療原則
1.低位水平骨折的治療
上頜牙槽突骨折或區(qū)段骨折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復位,然
后用牙弓夾板做單頜固定4~6周。單純下垂移位的骨折可
采用頭帽頦兜托起頜骨使之向上復位,并制動4~6周。偏
斜移位的橫斷骨折手法復位困難時,可行頜間牽引復位,然
后頜間固定3~4周,并輔以頭帽頦兜托起頜骨向上制動。
后移位或向一側旋轉移位造成錯合時,需切開復位,恢復咬
合關系,并在顴牙槽嵴和梨狀孔側緣用接骨板做堅固內(nèi)固
定。當顴牙槽嵴粉碎或骨缺損大于5mm時,須植骨。
2.高位水平骨折的治療
高位骨折一旦發(fā)生骨折移位,通常需切開復位。手術應
盡早進行。經(jīng)冠狀切口、口內(nèi)切口和面部小切口聯(lián)合入路暴
露骨折。傷后7~10天之內(nèi)的新鮮骨折,可以直接復位。如
果骨折后超過兩周,骨折已發(fā)生纖維性愈合,或者骨折塊嵌
頓,則需截斷翼上頜連接,再行復位,骨折復位后行堅固內(nèi)
固定。高位上頜骨骨折多伴發(fā)眶底骨折,如術前CT提示有
眶底破裂、眶內(nèi)容物疝時,需通過瞼緣下或瞼結膜切口,復
4
位眶內(nèi)容物,修補眶底。
3.矢狀骨折的治療
矢狀骨折的復位要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是垂直骨折線與
上頜骨低位水平骨折線連通,實際上這屬于單側水平骨折。
這種骨折單純采用頜間牽引即可獲得良好的復位效果;另一
種是骨折線垂直向上,延伸至顱底或眶底,采用頜間牽引難
以復位,必須通過手術解決。單純上頜骨骨折時,首先要復
位腭中份,恢復上頜骨牙弓的寬度,然后再復位垂直力柱。
矢狀骨折的固定一般設在前鼻嵴區(qū)。
4.陳舊性骨折的治療
上頜骨呈框架結構,骨折斷面常有嵌頓或重疊,錯位愈
合后很難像下頜骨那樣,能準確地找到骨折線并沿骨折線重
新鑿開復位。通常需根據(jù)模型外科設計和合板進行LeFort
分型截骨復位。LeFortⅠ型截骨適用于低位陳舊性骨折繼
發(fā)錯合。矢狀骨折并有移位時,需在LeFortⅠ型截骨的
基礎上,進一步分塊截骨。高位陳舊性骨折單純以解決錯合
為治療目的時,也可以采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建筑材料采購合同樣本
- 2025短期雇傭勞務合同
- 2025實習生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版)
- 2025重慶房屋裝修合同
- 布草洗滌承包合同范本
- 汽車裝潢服務合同范本
- 小區(qū)車庫私家車位租賃合同
- 2025標準版購房合同范本
- 2025年上海員工勞動合同樣本
- 房屋續(xù)租議價協(xié)議書
- 河南農(nóng)商銀行系統(tǒng)招聘真題2024
- 精神科安全健康教育
- 《螺桿泵培訓資料》課件
- 2025版臨建設施施工安全防護設施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上海楊浦環(huán)境發(fā)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生字拼音 偏旁 結構 組詞 造句
- 制藥廠設備安全培訓
- 糧食工程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版無人機消防偵察與救援服務合同3篇
- 《環(huán)境會計信息披露對企業(yè)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實證研究》7600字(論文)
- 天津醫(yī)科大學眼科醫(yī)院招聘筆試真題202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