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山東省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模擬試卷(8)?原卷版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
鉛筆將考生號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
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
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近年來,宋代文學研究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多集中于詩、文、筆記等以往關(guān)注較少的文體領(lǐng)域,而傳統(tǒng)的詞學研
究則相對較為沉寂。在此背景下,馬里揚《內(nèi)美的鑲邊——宋詞的文本形態(tài)與歷史考證》一書的出版,可謂為
宋詞研究的拓展與深化提供了珍貴的嘗試。作者對其研究有著非常自覺的反省,以“內(nèi)美的鑲邊'這一巧妙譬
喻為其工作定位。所謂“內(nèi)美”,蓋指詞之為詞的文體特性。深入闡明這一點固為詞學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
作者自謂本書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內(nèi)美”,而將先從“鑲邊”的工作做起。所謂“鑲邊”,作者借用高友工
《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一書中的“外緣研究”概念加以闡發(fā),謂其為對與宋詞文體特質(zhì)相關(guān)的外緣因素
之考察,但又與以文獻、歷史考證本身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側(cè)重于文獻的整理與作
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緣研究則是在文學本體研究之內(nèi)的,也可以說是文學的歷史與文化的批評,不
是單純的文獻與歷史的研究”,其意圖在于“借助文獻學或歷史學的方法,要來進入對文本的文學特性的研
交,,
O
雖以對宋詞“內(nèi)美”的關(guān)懷為底色,然而占據(jù)本書主體并最能體現(xiàn)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實、
細膩甚至趨于煩瑣的實證性考據(jù)工作。書中所呈現(xiàn)的判斷與觀點,皆建立在對諸如“犯曲”結(jié)構(gòu)與文辭格式、
王安石文集編撰、蘇軾與楊繪之交往、晏幾道歌詞“投贈”事件等具體問題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史
實面目不清的情況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間鉤沉爬梳,如農(nóng)民耕種般對一手文獻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
史料間的隱晦聯(lián)系逐漸顯影,模糊的歷史事件有了較為清晰的輪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雖以深厚的考證功力見長,作者呈現(xiàn)于書中的學術(shù)探索卻不止于此。在作者看來,實證
性的考據(jù)工作,應當通向?qū)ξ膶W本質(zhì)問題的揭示與闡明:“我們認為,古典文學研究當中的‘考證'本身,恐
1
怕不只是一種態(tài)度、方式與基礎(chǔ),或者應該本就是一種批評?!闭缱髡叻磸退缘?,“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就
此去理解文本特質(zhì)所具有的內(nèi)在境界——這應該是極其闊大深廣的”“文學作品的內(nèi)在境界,則是具備有無限
的可能,歷史的考證不過是通向它的一種進路”。這樣一種以歷史文化考證作為文學批評的研究方法,可用作
者后記中所言的“詞外求詞”予以概括:“研究宋詞,恐怕至少應該關(guān)注也算是‘詞外’的兩個傳統(tǒng):一個是
士大夫的文學傳統(tǒng),一個是詩樂的文化傳統(tǒng)。脫離了前者,'宋’就沒有著落;脫離了后者,'詞’就等同于
‘辭藻'之‘辭'?!北緯鶎嵺`的外緣研究,正是通過將“詞外”的文化傳統(tǒng)盡可能充分地納入對詞體本身
的觀照中,展示宋詞之“內(nèi)美”所具有的深邃曠遠的內(nèi)涵。
(摘編自《詞外求詞,展示宋詞的內(nèi)在之美》)
材料二:
詞是我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詞是曲子詞的簡稱,最初是配樂的歌詞。詞在發(fā)展的初期,普遍被視
為“小道”。不過,起源于民間的文體,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賦予更深的意義,因而幾乎在詞得到北宋文人
比較普遍喜愛的同時,詞壇就出現(xiàn)了尊體①之說。這一學說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兩個層面展開的。北宋前期,
《花間》、南唐詞風盛行,學之者多追求風格細膩柔婉,至柳永則趨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蘇軾對傳統(tǒng)詞風的改
革。蘇軾改革詞風的方式是“以詩為詞”,主要表現(xiàn)為對題材內(nèi)容的拓展,對格調(diào)意蘊的重視等。這在主要以
倚紅偎翠為基本內(nèi)容的傳統(tǒng)中,顯得非常另類,所以當時經(jīng)常得到諷刺性的評價。
值得提出的是,蘇軾的這一類創(chuàng)作有著非常鮮明的自覺意識。這表現(xiàn)在,首先,他要突破傳統(tǒng),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一貫具有爭勝心態(tài)。對詞壇上某些沖破《花間》、南唐詞風的努力,他應該是曾經(jīng)注意
的。以我們對蘇軾個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這方面繼續(xù)力爭超越前人。所以,蘇軾實際上是在幾個方面爭勝,
既有和傳統(tǒng)詞風的爭,也有和體現(xiàn)士大夫意識的新興詞風的爭,前者是破,后者則是進一步立。
就在蘇軾提出詞“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說法,同樣進行了“尊體”的探討。
不過,和蘇軾不同,李清照主要是從詞的體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詞論》中,這位女詞人對北宋詞壇作了全
面梳理,在對所謂“俗詞”大加聲討的同時,主要批評了忽視詞的音樂性的做法。因為詞自產(chǎn)生以來,本身就
是一種音樂文學,到了李清照的時代,仍然主要是音樂文學。偏離了這一傳統(tǒng),或者使得這一傳統(tǒng)變味,顯然
不能為詞壇的多數(shù)人接受。
盡管蘇軾和李清照的詞論彼此帶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認,二者都有尊體的動機。前者是從意義的層
面上,要把詞向傳統(tǒng)詩文的表達功能靠攏,從而否定“小道”之說;后者則從詞的本來意義上,強調(diào)藝術(shù)的加
工,從而保證這一文體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實則相成。蘇軾和李清照的尊體論,實際上從兩個方面劃出了中
國詞史的軌跡,因而不斷在后世得到回應。
【注】①尊體:指詞這種體裁被詞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視為“小道”。
1.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2
A.相對于傳統(tǒng)的詞學研究而言,近年來宋代文學研究在詩、文、筆記等領(lǐng)域成果更多。
B.雖然“內(nèi)美”是詞學研究的要旨,但是在宋詞研究中應借助外部因素間接探索它。
C.外部研究和外緣研究側(cè)重點不同,后者的研究意圖是要進入對文本的文學特性的研究。
D.古典文學研究當中的“考證”,是一種態(tài)度、方式與基礎(chǔ),也是一種批評。
2.依據(jù)材料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軾的幕僚調(diào)侃“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體現(xiàn)當時詞壇對蘇軾“另類”
詞風的諷刺性評價。
B.蘇、李的尊體論,不斷在后世得到回應,可以推想,它們會在拓展主題和遵守音律兩個方面不斷互補。
C.進人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國破家亡的慘痛經(jīng)歷,其詞作內(nèi)容轉(zhuǎn)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超越傳統(tǒng)詞風是“破”,超越新興詞風是“立”,由于創(chuàng)作上的爭強好勝,蘇軾“立”的成就遠遠大于
“破”。
3.下列對兩則材料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兩則材料雖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對于宋詞的探究,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肯定了宋詞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的
重要地位。
B.材料一通過論述告訴讀者,要了解宋詞,走進宋詞的世界,就要去做大量扎實、細膩的實證性的考據(jù)工作,
闡明文學本質(zhì)。
C.材料一論述了馬里揚所著書籍的學術(shù)價值、出版背景、意義、研究方法等,為宋詞研究的拓展與深化提供
了重要的依據(jù)。
D.材料二論述了詞的發(fā)展,詞最初是配樂的歌詞,主要以娛樂為目的,被視為“小道”,到北宋時期,詞壇
開始出現(xiàn)尊體之說。
4.材料二對于“尊體”是如何論述的?請簡要說明。(4分)
5.結(jié)合材料,談一談你對尊體“兩個層面”的理解。(6分)
(-)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9題。
給樹把脈的人
①大路小路連接著村莊,像一棵躺倒的樹。爺爺踩在各個分支上,來回轉(zhuǎn)悠。熟悉的老宅大多已經(jīng)荒蕪,
找不到可以說話的老人,他只好去察看村子里的樹。
②八十六歲的爺爺像只啄木鳥一樣,撫摸那些樹皮、樹干,不時敲擊著,為這些樹診脈,又像是在叫醒它
3
們。許多個上午,他腰間別一把斧頭就出了門。將那些斷定活不過來的樹木砍掉,再拖回家。爺爺會說,這棵
老梨樹已經(jīng)有五年沒發(fā)芽,肯定是活不過來了。一棵四季都光禿著腦袋挺立的樹木,不知道藏了多少村莊的故
事,那故事一定比一個人的記憶、感受更細密。這棵枯死的樹如果不被砍倒,風會將它的細枝一點點吹掉,蟲
蟻會將它的軀殼慢慢吞噬,像古老的傳說逐漸喪失了細節(jié)。這棵樹在偶然的一天停留在柴垛前,等著斧頭來分
離,樹干用來熬粥、做飯,樹梢用來引火。斧頭是無情的執(zhí)行官,它輕易就能辨別出樹木的年輪、種類。接著,
柴禾被整齊碼放在柴垛里,此后,在陽光里慢慢修行,讓身體里僅有的一絲濕氣借著光線攀升。
③在爺爺眼里,給樹把脈是門學問,拾柴也是。拾柴者碼放的柴垛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那些在山里用斧
頭大開殺戒,把一片樹木不中今洋地砍倒,等著曬干再拉回家當柴禾的人是無德的,他們依靠傷害大山來提高
效率。而那些把柴禾胡亂碼放的人過日子的心是潦草的,隨意的。我不知道這話是對還是錯,但爺爺堅信自己
的經(jīng)驗。
④從山林里拾取柴禾就像為一個人剪去長了的指甲,這是我們這些山民與大自然之間最簡單也最直接的一
種交流。農(nóng)閑的時候,總是有人一次次跑進深山老林,也像我爺爺那樣,為一棵棵灌木把脈,將枯枝帶回家。
勤快的人家,柴垛碼放得格外整齊,高高的,像是一面墻。柴垛是他們精神深處的地圖。
⑤我父親更愿意與果樹親近,他喜歡給果樹把脈,喜歡看它們開花、結(jié)果,接著在冬天里沉默。每年春天,
他都會帶一把剪刀,察看院子里、田地里那些果樹的花朵,開得過于稠密的,要幫忙疏花,像是告誡這棵樹,
莫要貪心。開得過稀的,父親就要在心里對自己說,要再等一等。他牢記上一年秋天許多果實的味道,要對樹
木施行“魔法”:進行嫁接,讓甜果子來救治苦果子。原有的樹木必須舍棄一段枝條,在斷截面上切出小口,
再把拿回來的樹枝插進去,用布條牢牢綁住,過不了多久,這截樹枝便像一個年幼時被領(lǐng)養(yǎng)的孩子,在新樹樁
上出一續(xù)即地長葉、開花、結(jié)果。一截優(yōu)質(zhì)的陌生枝杈就這樣被收養(yǎng)到了一棵果樹的身體里。甘甜的味道是有
魔力的,很容易就驅(qū)散了原來樹里的苦澀。大約是兩棵樹傷口形成的記憶,讓這樹有了某種頓悟,味道變得豐
富。那是甜和澀兩種基因的較量,而結(jié)果多是喜慶的大團圓。結(jié)過苦果子的樹枝總是被砍掉,當作柴禾,這一
棵樹苦澀的蔣秉就這樣被剔除了。
⑥當然,“魔法”也有失敗的時候,新結(jié)出來的果子復制了甜果子的外表,卻保留了酸澀的味道。對此,
父親是有耐心的,他說,還有來年。我記得有棵嫁接成功的蘋果樹,單個蘋果能達到七八兩重,味道甘甜,每
年,我們一看見這樹開花,它的味道便會泛上舌尖,饞得我們咽口水。但有一年,蘋果樹只開了一朵花,它被
擋在樹干的一側(cè),像這棵樹的小小心事。我是后來才知道:一棵果樹也是會變老的。果實仿佛是它們與這個世
界對談的語言。我看見那些衰老的樹冠這一年只開花,不結(jié)果,下一年,不開花了,再后來,連葉子都不長了。
這棵樹已經(jīng)悄悄地離去了,但它們還是習慣性地撐著一小片天。父親總是不忍心下斧頭將它砍掉。他感嘆柿子
樹是多么長壽,從山下去往城里的道路兩側(cè),那些柿子樹還像五十年前一樣茂盛,它們每年都信守承諾,準時
點起橙色的燈籠。父親說,要是把柿子樹長壽的基因嫁接到別的樹上就好了。但最后那些死去的果樹,還是進
4
了柴垛。當電視里說果木當柴禾做的飯更加香甜的時候,他總是一臉質(zhì)疑地看看我們家的爐子。
⑦爺爺有個習慣,兒孫們哪個做了飯請他吃,他便早早來到他們的院子,劈柴。斧頭與柴禾碰撞的聲音在
小院里一聲一聲響起,不急不躁,這特有的節(jié)奏,讓聽了的人心安。
⑧這一年的春天,我從遠方回來探望生病的父親,特地告訴爺爺,中午給他做飯吃。他在飯前,拖了一棵
干枯的榆樹回來。這讓我想到一只鳥銜來一截樹枝遞給它的幼鳥,想著想著,淚流滿面。爺爺卻像往常一樣,
把這棵樹分成一段段柴禾,碼放得整齊。
⑨父親從醫(yī)院回來,左半邊的身體癱瘓,爺爺卻表現(xiàn)得出乎意料地平靜,他依舊在陽光下劈柴,在某些夜
晚,也輕輕撫摸父親癱瘓的那一側(cè),那樣子,像是在給一棵樹把脈。之后的日子,爺爺每天來看父親的手、腳,
似乎在推斷這棵“樹”到底能否發(fā)茅。
⑩父親坐在輪椅上,有涼風的日子,忽然抬起頭看天,說,太陽太大了,它要是像果子一樣,每年都從不
同的樹上冒出來,人就能將它隨手摘下取暖了。他很長時間里都接受不了身體癱瘓的事實,他也總是望著那些
身體康健的人,臉上流露出復雜的神情。
?爺爺劈的那些柴禾最后喂養(yǎng)了爐子,爐火奔騰著,似乎在粉碎、吞噬一段不愿被人知曉的秘密。接著,
我看到煙囪向天空鋪設(shè)了一條淡藍色的路。它歪歪斜斜,似有似無,這大概就是靈魂的樣子吧。父親抬起頭看
著這些炊煙布滿院子的上空,始終想問什么,而煙只是上升,并不作答。他低下頭,看看柴垛,沒有斧頭的時
候,柴也是沉默的,只有在接連幾天的雨后,它們才顯現(xiàn)出自己的不幸今,長出一只只黑色的耳朵。
?院子里,父親前一年栽下的兩棵石榴樹還未發(fā)芽,我們都說已經(jīng)死了,只有他堅持說,它們還活著。
果真,幾天之后,兩棵樹的根部冒出了紅色的嫩芽。他還斷定結(jié)出來的石榴一定是甘甜的。我們也告訴自己,
耐心等著,等著那甜從未來某一天慢慢跑到舌頭上。
(取材于劉云芳的同名散文)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亞強的一項是()
A.把一片樹木不由分遍地砍倒不由分說:不加分辨
B.在新樹樁上澧:心、律師地長葉沒心沒肺:形容不認真
C.這一棵樹苦澀的檔塞檔案:指一段過往的證明
D.它們才顯現(xiàn)出自己的不家分不安分:不安于現(xiàn)狀
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頌的一項是()
A.文章第②段畫線句寫樹木見證了一個村莊的世事變遷,賦予了樹木獨特的生命意義。
B.爺爺認為拾柴是一門學問,從拾柴和碼放的柴垛中能看出人的品性和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C.文章第④段畫線句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了當?shù)厣矫駥Υ笞匀坏那楦小?/p>
5
D.對于父親的癱瘓,爺爺表現(xiàn)得比其他人都平靜,說明爺爺對父親的病早有心理準備。
8.文章最后一段寫父親對兩棵石榴樹的判斷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全文進行分析。
9.請分別概括爺爺和父親給樹把脈不同的方式和目的,并分析其中蘊含了他們各自怎樣的生命態(tài)度。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題。
可時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齊景公時,晉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景公患之。晏嬰乃薦田穰
苴日:“穰苴雖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愿君試之。”景公召穰苴,與語兵事,大說之,以為
將軍,將兵桿燕晉之師。穰苴曰:“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
權(quán)輕,愿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jiān)軍,乃可?!庇谑蔷肮S之,使莊賈往。穰苴既辭,與莊賈約日:“旦
日日中會于軍門?!别谙锐Y至軍,立表下漏待賈。賈素驕貴,以為將已之軍而已為監(jiān),不甚急;本成左右送
之,留飲。旦中而賈丕至則仆表決漏△行軍勒兵.申明約束既一定夕時莊賈及至。.穰苴日:“何后期為?“賈謝
日:“不佞大夫親戚送之,故留。"穰苴日:“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槍鼓之急則忘其身。
今敵國深侵,邦內(nèi)騷動,士卒暴露于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于君,何謂相送乎!”召軍正
問日:“軍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對目:“當斬?!鼻f賈懼,使人馳報景公,請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斬莊
賈以徇三軍。三軍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干赦賈,馳入軍中。穰苴日:”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p>
問軍正日:“馳三軍法何?”正日:“當斬?!笔拐叽髴?。穰苴日:“君之使不可殺之?!蹦藬仄淦?,車之左駙,
馬之左修,以徇三軍。遣使者還報,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飲食問疾醫(yī)藥,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享士
卒,身與士卒平分糧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爭奮出為之赴戰(zhàn)。晉師聞之,為罷去。
燕師聞之度水而解。于是追擊之,遂取所亡封內(nèi)故境而引兵歸。未至國,釋兵旅,解約束,誓盟而后入邑。景
公與諸大夫郊迎,尊為大司馬。已而大夫鮑氏、高、國之屬譜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發(fā)疾而死。
(選自《史記?司馬穰苴列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日中而賈不至/則仆表決漏/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既定/夕時莊賈乃至
B.日中而賈不至/則仆表決漏/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既定夕時/莊賈乃至
C.日中而賈不至/則仆表決漏/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既定夕時/莊賈乃至
D.日中而賈不至/則仆表決漏/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既定/夕時莊賈乃至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6
A.司馬,西周始置,掌管軍政和軍賦,“司馬穰苴”表示穰苴擔任司馬之職。
B.親戚,指不包括父母在內(nèi)的和自己有血親和姻親關(guān)系的所有內(nèi)外親屬。
C.三軍,自周代諸侯大國設(shè)置三軍,一軍為一萬兩千五百人,后泛指軍隊。
D.節(jié),指符節(jié),綴有耗牛尾的竹竿,古代國君的使者出使時以此作為憑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穰苴臨危受命,深受器重。晉、燕入侵齊國,齊軍潰敗。經(jīng)晏嬰推薦,景公任命穰苴做將軍抵御敵軍入侵。
B.穰苴不畏權(quán)貴,依法治軍。寵臣莊賈未按約定時間到達,使者驅(qū)使車馬在軍中疾馳,都被穰苴按軍法斬首。
C.穰苴體恤士卒,深得軍心。他對士卒關(guān)懷備至,拿出自己專用的資糧款待士兵,病弱的士卒都愿上陣殺敵。
D.穰苴征戰(zhàn)凱旋,遭讒去職。他勝利歸來,受到景公禮遇,被封為大司馬,后因讒言被解除官職,病發(fā)而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于君,何謂相送乎!
(2)燕師聞之,度水而解。于是追擊之,遂取所亡封內(nèi)故境而引兵歸。
14.穰苴做將軍后,為什么要求景公派寵臣監(jiān)軍?請簡要說明。(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石州慢?
賀鑄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東風銷盡龍
沙②雪。猶記出關(guān)來,恰如今時節(jié)。
將發(fā)。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厥捉?jīng)年,杳杳音塵多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
丁香結(jié)。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
【注】①《能改齋漫錄》記,賀鑄眷戀一女,久別后,女寄詩曰:“獨倚危闌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深恩
縱似丁香結(jié),難展芭蕉一寸心?!辟R鑄遂作此詞。②龍沙:塞外沙漠之地。
15.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片開篇寫關(guān)外的初春景色,“薄雨”“斜照”表現(xiàn)出初春的暖意融融,一個“收”字,精當巧妙地描繪
出日暮天晴之景。
B.上片“長亭”兩句寫長亭邊柳色微黃,詩人就先折柳一枝送給遠行之人,此處與“客舍青青柳色新”所傳
7
達的意蘊相似,都體現(xiàn)了古代折柳送別的習俗。
C.下片開始四句,緊承上闋,結(jié)尾回顧臨別情事,記憶猶新,“別”前著一“輕”字,寫出了詞人對當初分
別的不在意,也蘊含著如今的追悔莫及。
D.下闋詞人以“共有幾許新愁”設(shè)問,卻問而不答,轉(zhuǎn)寫芭蕉、丁香等眼前景物,寓情于景,意蘊悠長。
16.請賞析“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東風銷盡龍沙雪”三句的妙處。(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諫太宗十思疏》中","概括了歷代君王能創(chuàng)業(yè)不能守業(yè)的普遍現(xiàn)象。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兩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
象之中,含蓄凝練。
(3)《歸去來兮辭》中寫陶淵明回家后看到的庭院環(huán)境的句子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有時是在的街頭,有時是在擁擠而又落寞的公共汽車站。天氣晴朗,薄涼。我
決心要到山里去一起,一個人。路上,無邊的煙繚霧繞。太陽藹然地升起來。峰回路轉(zhuǎn),時而是左眼讀水,右
眼閱山,時而是左眼披覽一頁頁的山,時而是右眼圈點一行行的水——山水的巨帙是如此o活鮮鮮的青色
一劇劇地刷到人眼里來,山頭型山頭正手拉著手,圍成一個美麗的圈子。陽光更濃了,山景益發(fā)清晰,一切氣
味也都被蒸發(fā)出來□稍查丑人,哥有點醺然欲瞥的味兒。逑時佚,不恨自乏丕熊著二身寬袍,.好先西衲索馨蓬
去。路愛更有許多叫得出迷和叫丕出迷的身花,也都H西方了一身的露丕而抬起頭來了。_小魚越來越矜持,秋色
越耒越逡陰。車隹上升,太陽隹下?lián)?,金黃的夕峰在大為乜坡上徘很卻顧,丕知該留下耒依屬山,還晝追上去
殉落月2,.
我想起一首極喜歡的歌:“我的財產(chǎn)放置在一個地方,遠遠地在青天之上?!闭娴模钡侥翘煳也藕鋈活I(lǐng)
悟到,我有那樣多的美好產(chǎn)業(yè),像清風明月、像山松野草。我要把它們寄放在溪谷內(nèi),我要把它們珍藏在
云層上,我要把它們懷抱在內(nèi)心中。
18.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和文中加點的“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你走慢一點呀,快了,老太太跟不上。
B.多眼優(yōu)秀的人學習交流,你會變得優(yōu)秀。
C.一場雨后,小草眼大樹都喝飽了水。
8
D他熱情地招呼我:“你跟哪兒來呀?
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既典雅又生動,這樣的表達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2小題,io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題。
大白菜是冬季餐桌上的??停小岸瞻撞嗣廊绻S”之美譽,營養(yǎng)價值較高,含有90%以上的纖維素,還
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E等,①,多吃白菜可以起到補水護膚和滋補養(yǎng)顏效果。
大白菜要成為佳肴,在烹調(diào)時有一些講究:先洗后切;不宜用煮后擠汁的方法,以避免營養(yǎng)素的大量損失。
尤其是大白菜要豎著切,有研究表明這樣切對保存水分更好,②,水溶性營養(yǎng)素丟失也會減少。其次,
這樣切白菜容易熟,維生素的損失減少;再次,大白菜順絲切能夠保留更多粗纖維,更有利于刺激腸蠕動。
大白菜可以炒食,素炒白菜幫、醋塔白菜心都是很營養(yǎng)的吃法;大白菜還可制成酸菜、腌菜、醬菜、泡菜、
脫水菜、風干菜等,是“全才蔬菜”。③,最佳的時間為20—30秒,否則燙得太軟、太爛,會影響到
大白菜的味道,而且還會導致大白菜的營養(yǎng)價值變低。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木渥踊蚨陶Z,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
15個字。(5分)
22.請將第二段壓縮成一段含遞進關(guān)系復句的話。(不超過60字)(5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蹄疾步穩(wěn)”指馬跑得很快同時很平穩(wěn),可引申為速度快并且很穩(wěn)。蹄疾步穩(wěn)方能行遠。然而在實際生活
中,有的“蹄疾”卻“步不穩(wěn)”,為了盡早見成效,急于求成,結(jié)果事與愿違;有的“步雖穩(wěn)”但“跑得慢”,
亦步亦趨、拖沓滯后,最終錯失良機。
以上材料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
山東省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模擬試卷(8)?解析版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
鉛筆將考生號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
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
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近年來,宋代文學研究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多集中于詩、文、筆記等以往關(guān)注較少的文體領(lǐng)域,而傳統(tǒng)的詞學研
究則相對較為沉寂。在此背景下,馬里揚《內(nèi)美的鑲邊——宋詞的文本形態(tài)與歷史考證》一書的出版,可謂為
宋詞研究的拓展與深化提供了珍貴的嘗試。作者對其研究有著非常自覺的反省,以“內(nèi)美的鑲邊'這一巧妙譬
喻為其工作定位。所謂“內(nèi)美”,蓋指詞之為詞的文體特性。深入闡明這一點固為詞學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
作者自謂本書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內(nèi)美”,而將先從“鑲邊”的工作做起。所謂“鑲邊”,作者借用高友工
《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一書中的“外緣研究”概念加以闡發(fā),謂其為對與宋詞文體特質(zhì)相關(guān)的外緣因素
之考察,但又與以文獻、歷史考證本身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側(cè)重于文獻的整理與作
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緣研究則是在文學本體研究之內(nèi)的,也可以說是文學的歷史與文化的批評,不
是單純的文獻與歷史的研究”,其意圖在于“借助文獻學或歷史學的方法,要來進入對文本的文學特性的研
交,,
O
雖以對宋詞“內(nèi)美”的關(guān)懷為底色,然而占據(jù)本書主體并最能體現(xiàn)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實、
細膩甚至趨于煩瑣的實證性考據(jù)工作。書中所呈現(xiàn)的判斷與觀點,皆建立在對諸如“犯曲”結(jié)構(gòu)與文辭格式、
王安石文集編撰、蘇軾與楊繪之交往、晏幾道歌詞“投贈”事件等具體問題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史
實面目不清的情況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間鉤沉爬梳,如農(nóng)民耕種般對一手文獻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
史料間的隱晦聯(lián)系逐漸顯影,模糊的歷史事件有了較為清晰的輪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雖以深厚的考證功力見長,作者呈現(xiàn)于書中的學術(shù)探索卻不止于此。在作者看來,實證
性的考據(jù)工作,應當通向?qū)ξ膶W本質(zhì)問題的揭示與闡明:“我們認為,古典文學研究當中的‘考證'本身,恐
10
怕不只是一種態(tài)度、方式與基礎(chǔ),或者應該本就是一種批評。”正如作者反復所言的,“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就
此去理解文本特質(zhì)所具有的內(nèi)在境界——這應該是極其闊大深廣的”“文學作品的內(nèi)在境界,則是具備有無限
的可能,歷史的考證不過是通向它的一種進路”。這樣一種以歷史文化考證作為文學批評的研究方法,可用作
者后記中所言的“詞外求詞”予以概括:“研究宋詞,恐怕至少應該關(guān)注也算是‘詞外’的兩個傳統(tǒng):一個是
士大夫的文學傳統(tǒng),一個是詩樂的文化傳統(tǒng)。脫離了前者,'宋’就沒有著落;脫離了后者,'詞’就等同于
‘辭藻'之‘辭'?!北緯鶎嵺`的外緣研究,正是通過將“詞外”的文化傳統(tǒng)盡可能充分地納入對詞體本身
的觀照中,展示宋詞之“內(nèi)美”所具有的深邃曠遠的內(nèi)涵。
(摘編自《詞外求詞,展示宋詞的內(nèi)在之美》)
材料二:
詞是我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詞是曲子詞的簡稱,最初是配樂的歌詞。詞在發(fā)展的初期,普遍被視
為“小道”。不過,起源于民間的文體,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賦予更深的意義,因而幾乎在詞得到北宋文人
比較普遍喜愛的同時,詞壇就出現(xiàn)了尊體①之說。這一學說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兩個層面展開的。北宋前期,
《花間》、南唐詞風盛行,學之者多追求風格細膩柔婉,至柳永則趨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蘇軾對傳統(tǒng)詞風的改
革。蘇軾改革詞風的方式是“以詩為詞”,主要表現(xiàn)為對題材內(nèi)容的拓展,對格調(diào)意蘊的重視等。這在主要以
倚紅偎翠為基本內(nèi)容的傳統(tǒng)中,顯得非常另類,所以當時經(jīng)常得到諷刺性的評價。
值得提出的是,蘇軾的這一類創(chuàng)作有著非常鮮明的自覺意識。這表現(xiàn)在,首先,他要突破傳統(tǒng),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一貫具有爭勝心態(tài)。對詞壇上某些沖破《花間》、南唐詞風的努力,他應該是曾經(jīng)注意
的。以我們對蘇軾個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這方面繼續(xù)力爭超越前人。所以,蘇軾實際上是在幾個方面爭勝,
既有和傳統(tǒng)詞風的爭,也有和體現(xiàn)士大夫意識的新興詞風的爭,前者是破,后者則是進一步立。
就在蘇軾提出詞“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說法,同樣進行了“尊體”的探討。
不過,和蘇軾不同,李清照主要是從詞的體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詞論》中,這位女詞人對北宋詞壇作了全
面梳理,在對所謂“俗詞”大加聲討的同時,主要批評了忽視詞的音樂性的做法。因為詞自產(chǎn)生以來,本身就
是一種音樂文學,到了李清照的時代,仍然主要是音樂文學。偏離了這一傳統(tǒng),或者使得這一傳統(tǒng)變味,顯然
不能為詞壇的多數(shù)人接受。
盡管蘇軾和李清照的詞論彼此帶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認,二者都有尊體的動機。前者是從意義的層
面上,要把詞向傳統(tǒng)詩文的表達功能靠攏,從而否定“小道”之說;后者則從詞的本來意義上,強調(diào)藝術(shù)的加
工,從而保證這一文體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實則相成。蘇軾和李清照的尊體論,實際上從兩個方面劃出了中
國詞史的軌跡,因而不斷在后世得到回應。
【注】①尊體:指詞這種體裁被詞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視為“小道”。
1.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11
A.相對于傳統(tǒng)的詞學研究而言,近年來宋代文學研究在詩、文、筆記等領(lǐng)域成果更多。
B.雖然“內(nèi)美”是詞學研究的要旨,但是在宋詞研究中應借助外部因素間接探索它。
C.外部研究和外緣研究側(cè)重點不同,后者的研究意圖是要進入對文本的文學特性的研究。
D.古典文學研究當中的“考證”,是一種態(tài)度、方式與基礎(chǔ),也是一種批評。
2.依據(jù)材料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軾的幕僚調(diào)侃“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體現(xiàn)當時詞壇對蘇軾“另類”
詞風的諷刺性評價。
B.蘇、李的尊體論,不斷在后世得到回應,可以推想,它們會在拓展主題和遵守音律兩個方面不斷互補。
C.進人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國破家亡的慘痛經(jīng)歷,其詞作內(nèi)容轉(zhuǎn)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超越傳統(tǒng)詞風是“破”,超越新興詞風是“立”,由于創(chuàng)作上的爭強好勝,蘇軾“立”的成就遠遠大于
“破”。
3.下列對兩則材料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兩則材料雖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對于宋詞的探究,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肯定了宋詞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的
重要地位。
B.材料一通過論述告訴讀者,要了解宋詞,走進宋詞的世界,就要去做大量扎實、細膩的實證性的考據(jù)工作,
闡明文學本質(zhì)。
C.材料一論述了馬里揚所著書籍的學術(shù)價值、出版背景、意義、研究方法等,為宋詞研究的拓展與深化提供
了重要的依據(jù)。
D.材料二論述了詞的發(fā)展,詞最初是配樂的歌詞,主要以娛樂為目的,被視為“小道”,到北宋時期,詞壇
開始出現(xiàn)尊體之說。
4.材料二對于“尊體”是如何論述的?請簡要說明。(4分)
5.結(jié)合材料,談一談你對尊體“兩個層面”的理解。(6分)
【答案】
1.B2.D3,C
4.①采用總一一分一一總的結(jié)構(gòu)。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展開論述。(材料二第1段提出
“尊體”的概念,接下來兩段分別論述了“自是一家”和“別是一家”的不同特點,最后總結(jié)兩種尊體在兩種
層面相反相成,劃出了中國詞史的軌跡)
②采用對比論證的方法。既有北宋前期詞風與尊體詞風的對比,又有蘇、李尊體的對比。
5.①尊體的“兩個層面”指的是蘇軾的“自成一家”和李清照的“別是一家”的詞論,它們分別是意義層面的
尊體和藝術(shù)層面的尊體,二者相反相成;
12
②蘇軾突破詞的傳統(tǒng),拓展詞的題材內(nèi)容,重視詞的格調(diào)意蘊,自成一家;
③李清照主要從詞的體性入手,強調(diào)藝術(shù)的加工,維護詞的本來特征一一音樂性,別是一家。
【解析】
L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材料中信息,對材料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B.“但是在宋詞研究中應借助外部因素間接探索它”說法錯誤,范圍擴大,“內(nèi)美”為詞學研究的根本要
旨,文章中提到馬里揚自謂本書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內(nèi)美”,而不是宋詞研究中需要這樣做。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材料信息,對材料中觀點態(tài)度進行推斷辨析能力。
D."蘇軾'立’的成就遠遠大于‘破'”錯誤,根據(jù)材料二第二段中“蘇軾實際上是在幾個方面爭勝,既
有和傳統(tǒng)詞風的爭,也有和體現(xiàn)士大夫意識的新興詞風的爭,前者是破,后者則是進一步立”可知,原文中并
未提及蘇軾“立”的成就遠遠大于“破”的成就。
故選Do
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材料信息,對材料中相關(guān)內(nèi)容要點的理解辨析能力。
C.“為宋詞研究的拓展與深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錯誤,關(guān)于馬里揚的《內(nèi)美的鑲邊一一宋詞的文本形
態(tài)與歷史考證》一書,材料一中稱其“可謂為宋詞研究的拓展與深化提供了珍貴的嘗試”,而選項將“提供了
珍貴的嘗試”改為“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仔細閱讀材料二。材料二一共四段,第一段先總說,提出“尊體”的概念,接下來兩段,也就是第二三兩
段分別論述了“自是一家”和“別是一家”的不同特點,第四段總結(jié)兩種“尊體”在兩種層面相反相成,劃出
了中國詞史的軌跡。所以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jié)構(gòu)。
論證方法上主要運用對比論證法。對比論述了北宋前期《花間》、南唐詞風與蘇軾的詞風;還對比論述了蘇軾、
李清照的詞風。
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材料中信息,歸納概括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要點能力。
首先根據(jù)“尊體”,定位問題來源于材料二,材料二第一段提出了“尊體”的概念,后面三段主要從蘇軾
和李清照的角度對尊體的兩個層面進行了闡述,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加以整合即可。
比如根據(jù)“幾乎在詞得到北宋文人比較普遍喜愛的同時,詞壇就出現(xiàn)了尊體之說。這一學說大致是在相反相成
的兩個層面展開的”“就在蘇軾提出詞'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說法,同樣進行
T'尊體’的探討”分析得出“尊體的‘兩個層面'指的是蘇軾的‘自成一家’和李清照的‘別是一家’的詞
論,它們分別是意義層面的尊體和藝術(shù)層面的尊體,二者相反相成”;
13
根據(jù)“北宋前期,《花間》、南唐詞風盛行,學之者多追求風格細膩柔婉,至柳永則趨于平俗浮靡,于是有
蘇軾對傳統(tǒng)詞風的改革。蘇軾改革詞風的方式是'以詩為詞',主要表現(xiàn)為對題材內(nèi)容的拓展,對格調(diào)意蘊的
重視等。這在主要以倚紅偎翠為基本內(nèi)容的傳統(tǒng)中,顯得非常另類,所以當時經(jīng)常得到諷刺性的評價”“首先,
他要突破傳統(tǒng),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一貫具有爭勝心態(tài)”分析得出“蘇軾突破詞的傳統(tǒng),拓展詞
的題材內(nèi)容,重視詞的格調(diào)意蘊,自成一家”;
根據(jù)“就在蘇軾提出詞‘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說法,同樣進行了‘尊體'
的探討”“和蘇軾不同,李清照主要是從詞的體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詞論》中,這位女詞人對北宋詞壇作
了全面梳理,在對所謂‘俗詞’大加聲討的同時,主要批評了忽視詞的音樂性的做法。因為詞自產(chǎn)生以來,本
身就是一種音樂文學,到了李清照的時代,仍然主要是音樂文學。偏離了這一傳統(tǒng),或者使得這一傳統(tǒng)變味,
顯然不能為詞壇的多數(shù)人接受”分析得出“李清照主要從詞的體性入手,強調(diào)藝術(shù)的加工,維護詞的本來特征
——音樂性,別是一家”。
(二)現(xiàn)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9題。
給樹把脈的人
①大路小路連接著村莊,像一棵躺倒的樹。爺爺踩在各個分支上,來回轉(zhuǎn)悠。熟悉的老宅大多已經(jīng)荒蕪,
找不到可以說話的老人,他只好去察看村子里的樹。
②八十六歲的爺爺像只啄木鳥一樣,撫摸那些樹皮、樹干,不時敲擊著,為這些樹診脈,又像是在叫醒它
們。許多個上午,他腰間別一把斧頭就出了門。將那些斷定活不過來的樹木砍掉,再拖回家。爺爺會說,這棵
老梨樹已經(jīng)有五年沒發(fā)芽,肯定是活不過來了。一棵四季都光禿著腦袋挺立的樹木,不知道藏了多少村莊的故
事,那故事一定比一個人的記憶、感受更細密。這棵枯死的樹如果不被砍倒,風會將它的細枝一點點吹掉,蟲
蟻會將它的軀殼慢慢吞噬,像古老的傳說逐漸喪失了細節(jié)。這棵樹在偶然的一天停留在柴垛前,等著斧頭來分
離,樹干用來熬粥、做飯,樹梢用來引火。斧頭是無情的執(zhí)行官,它輕易就能辨別出樹木的年輪、種類。接著,
柴禾被整齊碼放在柴垛里,此后,在陽光里慢慢修行,讓身體里僅有的一絲濕氣借著光線攀升。
③在爺爺眼里,給樹把脈是門學問,拾柴也是。拾柴者碼放的柴垛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那些在山里用斧
頭大開殺戒,把一片樹木不中今生地砍倒,等著曬干再拉回家當柴禾的人是無德的,他們依靠傷害大山來提高
效率。而那些把柴禾胡亂碼放的人過日子的心是潦草的,隨意的。我不知道這話是對還是錯,但爺爺堅信自己
的經(jīng)驗。
④從山林里拾取柴禾就像為一個人剪去長了的指甲,這是我們這些山民與大自然之間最簡單也最直接的一
種交流。農(nóng)閑的時候,總是有人一次次跑進深山老林,也像我爺爺那樣,為一棵棵灌木把脈,將枯枝帶回家。
勤快的人家,柴垛碼放得格外整齊,高高的,像是一面墻。柴垛是他們精神深處的地圖。
14
⑤我父親更愿意與果樹親近,他喜歡給果樹把脈,喜歡看它們開花、結(jié)果,接著在冬天里沉默。每年春天,
他都會帶一把剪刀,察看院子里、田地里那些果樹的花朵,開得過于稠密的,要幫忙疏花,像是告誡這棵樹,
莫要貪心。開得過稀的,父親就要在心里對自己說,要再等一等。他牢記上一年秋天許多果實的味道,要對樹
木施行“魔法”:進行嫁接,讓甜果子來救治苦果子。原有的樹木必須舍棄一段枝條,在斷截面上切出小口,
再把拿回來的樹枝插進去,用布條牢牢綁住,過不了多久,這截樹枝便像一個年幼時被領(lǐng)養(yǎng)的孩子,在新樹樁
上咚牙咚呼地長葉、開花、結(jié)果。一截優(yōu)質(zhì)的陌生枝杈就這樣被收養(yǎng)到了一棵果樹的身體里。甘甜的味道是有
魔力的,很容易就驅(qū)散了原來樹里的苦澀。大約是兩棵樹傷口形成的記憶,讓這樹有了某種頓悟,味道變得豐
富。那是甜和澀兩種基因的較量,而結(jié)果多是喜慶的大團圓。結(jié)過苦果子的樹枝總是被砍掉,當作柴禾,這一
棵樹苦澀的蘋零就這樣被剔除了。
⑥當然,“魔法”也有失敗的時候,新結(jié)出來的果子復制了甜果子的外表,卻保留了酸澀的味道。對此,
父親是有耐心的,他說,還有來年。我記得有棵嫁接成功的蘋果樹,單個蘋果能達到七八兩重,味道甘甜,每
年,我們一看見這樹開花,它的味道便會泛上舌尖,饞得我們咽口水。但有一年,蘋果樹只開了一朵花,它被
擋在樹干的一側(cè),像這棵樹的小小心事。我是后來才知道:一棵果樹也是會變老的。果實仿佛是它們與這個世
界對談的語言。我看見那些衰老的樹冠這一年只開花,不結(jié)果,下一年,不開花了,再后來,連葉子都不長了。
這棵樹已經(jīng)悄悄地離去了,但它們還是習慣性地撐著一小片天。父親總是不忍心下斧頭將它砍掉。他感嘆柿子
樹是多么長壽,從山下去往城里的道路兩側(cè),那些柿子樹還像五十年前一樣茂盛,它們每年都信守承諾,準時
點起橙色的燈籠。父親說,要是把柿子樹長壽的基因嫁接到別的樹上就好了。但最后那些死去的果樹,還是進
了柴垛。當電視里說果木當柴禾做的飯更加香甜的時候,他總是一臉質(zhì)疑地看看我們家的爐子。
⑦爺爺有個習慣,兒孫們哪個做了飯請他吃,他便早早來到他們的院子,劈柴。斧頭與柴禾碰撞的聲音在
小院里一聲一聲響起,不急不躁,這特有的節(jié)奏,讓聽了的人心安。
⑧這一年的春天,我從遠方回來探望生病的父親,特地告訴爺爺,中午給他做飯吃。他在飯前,拖了一棵
干枯的榆樹回來。這讓我想到一只鳥銜來一截樹枝遞給它的幼鳥,想著想著,淚流滿面。爺爺卻像往常一樣,
把這棵樹分成一段段柴禾,碼放得整齊。
⑨父親從醫(yī)院回來,左半邊的身體癱瘓,爺爺卻表現(xiàn)得出乎意料地平靜,他依舊在陽光下劈柴,在某些夜
晚,也輕輕撫摸父親癱瘓的那一側(cè),那樣子,像是在給一棵樹把脈。之后的日子,爺爺每天來看父親的手、腳,
似乎在推斷這棵“樹”到底能否發(fā)芽。
⑩父親坐在輪椅上,有涼風的日子,忽然抬起頭看天,說,太陽太大了,它要是像果子一樣,每年都從不
同的樹上冒出來,人就能將它隨手摘下取暖了。他很長時間里都接受不了身體癱瘓的事實,他也總是望著那些
身體康健的人,臉上流露出復雜的神情。
?爺爺劈的那些柴禾最后喂養(yǎng)了爐子,爐火奔騰著,似乎在粉碎、吞噬一段不愿被人知曉的秘密。接著,
15
我看到煙囪向天空鋪設(shè)了一條淡藍色的路。它歪歪斜斜,似有似無,這大概就是靈魂的樣子吧。父親抬起頭看
著這些炊煙布滿院子的上空,始終想問什么,而煙只是上升,并不作答。他低下頭,看看柴垛,沒有斧頭的時
候,柴也是沉默的,只有在接連幾天的雨后,它們才顯現(xiàn)出自己的不幸今,長出一只只黑色的耳朵。
?院子里,父親前一年栽下的兩棵石榴樹還未發(fā)芽,我們都說已經(jīng)死了,只有他堅持說,它們還活著。
果真,幾天之后,兩棵樹的根部冒出了紅色的嫩芽。他還斷定結(jié)出來的石榴一定是甘甜的。我們也告訴自己,
耐心等著,等著那甜從未來某一天慢慢跑到舌頭上。
(取材于劉云芳的同名散文)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E頌的一項是()
A.把一片樹木不由分說地砍倒不由分說:不加分辨
B.在新樹樁上線心律師地長葉沒心沒肺:形容不認真
C.這一棵樹苦澀的檔塞檔案:指一段過往的證明
D.它們才顯現(xiàn)出自己的不家分不安分:不安于現(xiàn)狀
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②段畫線句寫樹木見證了一個村莊的世事變遷,賦予了樹木獨特的生命意義。
B.爺爺認為拾柴是一門學問,從拾柴和碼放的柴垛中能看出人的品性和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C.文章第④段畫線句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了當?shù)厣矫駥Υ笞匀坏那楦小?/p>
D.對于父親的癱瘓,爺爺表現(xiàn)得比其他人都平靜,說明爺爺對父親的病早有心理準備。
8.文章最后一段寫父親對兩棵石榴樹的判斷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全文進行分析。
9.請分別概括爺爺和父親給樹把脈不同的方式和目的,并分析其中蘊含了他們各自怎樣的生命態(tài)度。
【答案】
6.B
7.D
8.①父親堅持兩棵石榴樹還活著并斷定石榴一定是甘甜的,說明父親對果樹的特點非常了解,且對石榴樹終
將獲得美好的生命狀態(tài)充滿信心,與父親因癱瘓而痛苦又努力尋找精神支柱相照應,表明父親最終并沒有放棄
對生命中希望與美好的追求。
②這一結(jié)尾豐富了文章的意蘊,讓我們相信盡管經(jīng)歷磨難,美好終會到來。
9.①爺爺給樹把脈的方式是撫摸樹皮、樹干,敲擊樹木,目的是判斷樹的生命狀態(tài),給枯死的樹木更好的歸屬,
從中可以看出爺爺對待生命是嚴謹認真、順其自然的。
②父親把脈的方式是觀察果樹花朵的狀態(tài),牢記果實的味道,目的是調(diào)整疏密、嫁接,讓果樹長的更好,從中
16
可以看出父親對待生命是關(guān)切、憐愛的,他積極地改造生命中的不如意,執(zhí)著追求生命中的美好。
【解析】
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
B.“沒心沒肺:形容不認真”錯,結(jié)合“這截樹枝便像一個年幼時被領(lǐng)養(yǎng)的孩子,在新樹樁上沒心沒肺地
長葉、開花、結(jié)果”分析,“沒心沒肺”是說這截樹枝不顧忌自己在其它樹樁上生長,依舊認真地長葉、開花、
結(jié)果。
故選B?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重要內(nèi)容的理解與賞析的能力。
D.“說明爺爺對父親的病早有心理準備”錯,原文“父親從醫(yī)院回來,左半邊的身體癱瘓,爺爺卻表現(xiàn)
得出乎意料地平靜,他依舊在陽光下劈柴,在某些夜晚,也輕輕撫摸父親癱瘓的那一側(cè),那樣子,像是在給一
棵樹把脈。之后的日子,爺爺每天來看父親的手、腳,似乎在推斷這棵‘樹’到底能否發(fā)芽”分析,對于父親
的癱瘓,爺爺表現(xiàn)得比其他人都平靜,說明爺爺對生命的尊重和順其自然,也暗示了爺爺相信父親回好起來。
故選Do
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情節(jié)段落作用的能力。
(1)內(nèi)容上的作用
結(jié)合“他喜歡給果樹把脈,喜歡看它們開花、結(jié)果,接著在冬天里沉默。每年春天,他都會帶一把剪刀,
察看院子里、田地里那些果樹的花朵,開得過于稠密的,要幫忙疏花,像是告誡這棵樹,莫要貪心。開得過稀
的,父親就要在心里對自己說,要再等一等。他牢記上一年秋天許多果實的味道,要對樹木施行‘魔法魔
法’也有失敗的時候,新結(jié)出來的果子復制了甜果子的外表,卻保留了酸澀的味道。對此,父親是有耐心的,
他說,還有來年”分析,尾段中說我們都認為石榴樹已經(jīng)死了,只有父親堅持說兩棵石榴樹還活著,“果真,
幾天之后,兩棵樹的根部冒出了紅色的嫩芽”證明父親的判斷是正確的,這表明他對果樹的特點非常了解;
根據(jù)“他還斷定結(jié)出來的石榴一定是甘甜的”分析,父親不僅堅持說兩棵石榴樹還活著,并斷定石榴一定
是甘甜的,父親對石榴樹終將獲得美好的生命狀態(tài)充滿信心,表明父親最終并沒有放棄對生命中希望與美好的
追求;
根據(jù)“只有他堅持說,它們還活著。果真,幾天之后,兩棵樹的根部冒出了紅色的嫩芽。他還斷定結(jié)出來
的石榴一定是甘甜的。我們也告訴自己,耐心等著,等著那甜從未來某一天慢慢跑到舌頭上”分析,這一結(jié)尾
豐富了文章的意蘊,讓我們相信盡管經(jīng)歷磨難,美好終會到來;
(2)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
根據(jù)“父親從醫(yī)院回來,左半邊的身體癱瘓”“父親坐在輪椅上,有涼風的日子,忽然抬起頭看天,說,
太陽太大了,它要是像果子一樣,每年都從不同的樹上冒出來,人就能將它隨手摘下取暖了”“父親抬起頭看
17
著這些炊煙布滿院子的上空,始終想問什么,而煙只是上升,并不作答。他低下頭,看看柴垛,沒有斧頭的時
候,柴也是沉默的,只有在接連幾天的雨后,它們才顯現(xiàn)出自己的不安分,長出一只只黑色的耳朵”分析,結(jié)
尾段父親對兩棵石榴樹開花和結(jié)果的判斷,與父親因癱瘓而痛苦又努力尋找精神支柱相照應。
9.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中重要內(nèi)容和主旨的能力。
(1)分析爺爺給樹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每周安全教育大班
-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基本素質(zhì)(口算)測試題
- 古籍數(shù)字化與區(qū)域發(fā)展-全面剖析
- 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意識培養(yǎng)-全面剖析
- 云技術(shù)對在線教育平臺的影響-全面剖析
- 復雜網(wǎng)絡(luò)中的時間敏感鏈接預測-全面剖析
- 電商碳排放管理與優(yōu)化-全面剖析
- 大數(shù)據(jù)分析在故障預測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智能化技術(shù)驅(qū)動的產(chǎn)業(yè)政策創(chuàng)新-全面剖析
- 民族文化與旅游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開發(fā)-全面剖析
- 外研版五年級英語下冊期中測試卷及答案【完整】
- 中藥飲片處方點評表-副本(文檔良心出品)
- JJF1030-2023溫度校準用恒溫槽技術(shù)性能測試規(guī)范
- YYT 1849-2022 重組膠原蛋白
- 米什金貨幣金融學英文版習題答案chapter1英文習題
- 紅色資本家榮毅仁課件
- 酒店貸款報告
- 會計職業(yè)道德對職業(yè)發(fā)展的影響研究
- 體育賽事推廣方案
- 子宮肌瘤健康教育指導
- 手術(shù)室專案改善活動護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