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時、分、秒
單元分析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會進行一些時間的簡單計算。
3.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培養(yǎng)(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二、教材說明:
本單元是繼一年級認識整時、半時,二年級讀寫幾時幾分,時分的進率學習后的第三階
段:主要教學時間單位“秒。以及有關(guān)時間的簡單計算。
具體編排:
1、在具體情境中感悟時間單位“秒”2、觀察鐘表,得出1分=60秒
3、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4、計算簡單的經(jīng)過時間
由于幾次學習時間跨度較大,而且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每階段都讓教師比較頭疼。教
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A、教學時注意串聯(lián)前后知識,既復習鞏固前知,又有利于新知學習。
B、注重直觀,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樂學,易懂。
C、在教室里掛一面鐘,隨時的讓學生接觸時間的應用,在不斷的生活應用中提高學生的
能力。
D、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guān)時間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教材中提到的地球1秒
鐘運行的路程、自行車1秒行進的路程、1分鐘脈搏跳多少下等,以及教材中沒有提到
的:關(guān)于時間的格言“時間就是知識、浪費時間就等于浪費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詩句“一歲一枯榮”等)
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
時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難
點。因此,從教學材料的選擇、呈現(xiàn)到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加強與生活的聯(lián)系。教材
的主題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倒計時數(shù)秒”、商場的營業(yè)時間、電視節(jié)目的播出時間等這些學
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件來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
東西。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逐步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
好習慣和意識。
2、重視學生經(jīng)歷活動,建立時間觀念。
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zhì)量單位一樣能用具體的物體表現(xiàn)出來,比較抽象。所以教學時,
通過對鐘表實物的觀察、看鐘表讀秒、在腦子里數(shù)秒、一分鐘能做些什么、估計日常事
件需要多長時間等活動積累豐富的表象,讓抽象的時間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讓
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逐步培養(yǎng)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和
意識。
第一課時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
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
的時間觀念。
3.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i牛、時鐘
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生成問題(播放新年聯(lián)歡晚會的片段)
師: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
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剛才,象我們進行倒計時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
更小的單位一一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認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
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自主探索,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取方法進
一步類推。
3、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
所經(jīng)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④小結(jié):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shù)一
個數(shù)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
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
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4、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shù)字12走到數(shù)字6,這表示經(jīng)過幾秒?從數(shù)字6走到8,
表示經(jīng)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5、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guān)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jīng)過多長時間,分針
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學生反饋。
小結(jié):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
秒。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
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4、做練習十四:1補充:
①我們上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5、跑步比賽: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jié)束,你能
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一一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
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時間的計算
教學目的: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zhuǎn)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生成問題: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
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
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jīng)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
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a、60+60=120分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X2=120
分
(4)教師小結(jié)。
2、讓學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題目1和補充題:3時=()分2分=
()秒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shù)是多少?是怎樣想出
來的?然后教師小結(jié)出時間轉(zhuǎn)換的方法。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
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題,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jié)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3時至3時45分,經(jīng)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表現(xiàn)如何?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時間的簡單計算
教學目的: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
實際意義。
;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教學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zhuǎn)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回顧再現(xiàn)(略)
二、分層聯(lián)系、強化提高
(-)基本練習
1.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
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2.第3題,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收集類似的信息。
3.第4、5題,學生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
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shù)膸椭?/p>
(-)綜合練習、
1.第6題,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shù)據(jù)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
完成。
2.第7題,事先讓學生找?guī)讉€自己感興趣的節(jié)目,想辦法把它們開始和結(jié)束的時刻
都記錄下來。
三、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1分=()秒4時=()分9分09秒36分02時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時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至50結(jié)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3、你會提問題讓同學們算經(jīng)過的時間嗎?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一)
單元分析
本單元學習內(nèi)容的前后聯(lián)系:
己學過相關(guān)知識本單元主要內(nèi)容后繼學習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1、100內(nèi)的加減法。1、口算100內(nèi)的加減法。1、學習多位數(shù)的加、減法。
2、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2、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2、除法的試商中判斷余數(shù)
3、解決問題百幾十以及加、減法估算。大小和商是否合適。
三、與本單元相關(guān)知識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本單元是在上學期學習了數(shù)的組成、口算整十數(shù)加減和筆算兩位數(shù)加減基礎(chǔ)上學習。
根據(jù)學習前測和上學期學生平時的測評情況,本班學生基本掌握口算和筆算的計算方法,
但少部分學困生口算的速度和準備率還要提高.
四、本單元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和在100以內(nèi)),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
幾百幾十。
2.使學生能夠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
多樣性。
五、本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會用數(shù)的組成口算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
幾百幾十的筆算并能結(jié)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
教學難點:理解整百、整千數(shù)回減法的口算方法判斷計算結(jié)果的對錯,并對結(jié)果的
合理估算。
六、本單元評價要點
1.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和在100以內(nèi))。
2.會正確計算凡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3.能夠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
4.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第1課時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shù)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鉀Q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用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或一位數(shù)。
26+3048+2049-2056+328-9
24+935-2046-798-9078+9二、探究新知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口算方法。
(1)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
學生匯報。(一至五年級參加“世博會”的各班人數(shù))
(2)出示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3)提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求一共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級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
計算,列式:35+34。
(4)這個算是如何計算?互相交流算法。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通過觀察我們知道35+34中的兩個
加數(shù)沒有一個是整十數(shù)或一位數(shù),但是我們是否可以把它們轉(zhuǎn)化成我們學習過的加法然
后進行計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計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拆分成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
35+30=65,再算65+4=69.
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1:還可以拆分另一個加數(shù)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時把這兩個加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然后進行計算也很簡便,34
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口算方法。
(1)出示問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列式計算:39+44
(3)學生嘗試計算39+44,并說說算法。
經(jīng)學生自由討論,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較算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師:對比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不同點:前者個位數(shù)相加不進位,后者個位數(shù)相加進位。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4+21=15+55=61+39=35+66=23+28=
32+46=
53+36=37+54=15+65=18+26=41+56=
13+29=
2、春節(jié)小明用壓歲錢買一個玩具汽車39元,買一個天線寶寶75元,問他一共用去多少
錢?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并在小組內(nèi)互檢。
四、課堂小結(jié)
1、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以及它們的計算方法,我們要利用這個
計算方法,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你還有哪些疑問的地方?
教學反思:
第2課時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口算百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增強學生講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75+11=75+21=
67+21=72+15=45+24=58+42二57+17=48+37=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35-20=35-2=36-8=
二、探究新知
1、獲取信息,理解題意。談話: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頁的例2內(nèi)容,說一說從圖文
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專線大巴票價:48元,普通快客票價:65元,動車票價:54元)
提問: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
(2)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
(1)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呢?
生:用減法計算,列式65-34.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這道題中的減數(shù)既不是整十數(shù),
又不是一位數(shù),應該怎么計算呢?
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然后匯報。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減數(shù)54分成50和4兩部分,然后從被減數(shù)
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時,可以把它們轉(zhuǎn)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shù)
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
(2)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
師:怎么解決第二個問題呢?
生:列式65-48.
師:請根據(jù)剛剛的口算經(jīng)驗,嘗試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然后嘗
試填寫下列():先算65-()=()再算()0()=()
生:把48拆分成40和8兩部分,從65里分別去掉40和8??梢韵人?5-40=25,然后
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學生根據(jù)討論填空。
(3)比較算式。
師:觀察上邊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shù)減去兩位數(shù)。
不同點:前者不退位,計算時直接個位數(shù)減個位數(shù),十位數(shù)減十位數(shù);后者退位,計算
時不能直接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6題。
以開火車的方式完成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完成“練習二”第7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接力騫。
老師給每一組的第一個同學一個數(shù)字,后面的同學每人給一個運算符號和一個數(shù)字,第
一個同學把數(shù)字告訴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根據(jù)第一個同學的數(shù)進行計算,然后告訴
下一個同學結(jié)果,以此類推完成接力賽。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主要講了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一般把減數(shù)看成一個整十數(shù)和一個一位數(shù),
再從被減數(shù)里依次減去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
教學反思:
第3課時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教學目標:
1、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正確進行計算,掌握筆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遷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及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口算卡。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53+6=85-5=67+9=72-6=
20+40+3000=900-700+80=300+20+60=
80-60+200=100+400+50=900-300-200=
2、口答。
(1)6個百和7個十組成的數(shù)是多少?
67個十組成的數(shù)是多少?
(2)540是由幾個百和幾個十組成的?
540是由多少個十組成的?
3、拆數(shù)游戲。
(1)把下列各數(shù)拆成整百和整十數(shù)。
360480520790210
(2)把下列各數(shù)拆成整百和一百幾十的數(shù)。
720270450840910
二、探究新知
1、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的筆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問題。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2)列式計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80+50=130800+100+30=930
算法3:因為38個十加55個十等于93個十,所以380+550=930。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計算方法,很厲害,實際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計算之外,還有
一種筆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簡便地計算出結(jié)果,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板書筆算豎式:
百十個
380
550
930
在豎式計算加法時各數(shù)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一位進一。
提問:A、豎式中的十位為什么寫3呢?
B、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還要加上從十位進上來的1,所
以是9)
注意:為了不遺漏加上滿十進上來的一,通常情況下會在相應的數(shù)位上標上一個小一點
的“1”,如十位相加為13,十位上寫3,向百位進一,在百位上寫一個小一點的1,百
位相加為8,再加上進上來的1,百位寫9。
2、幾百幾十減幾百幾十的筆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問題,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Wyi9.*小土浦個+笑干17個+
師:同樣的,這樣的問題除了口算外還方以列豎式進行計算。
師板書筆算豎式:
80
70
師介紹,豎式計算減法,從個位減起,遇到不夠減的從上一位退一當十繼續(xù)減。如
550-380,個位相減為0,十位不夠減,從百位上借1,則十位上多了10個十,加上原來
的5個十,是15個十,減去8個十,十位上為7,同時百位上退1后剩下4,減3,為1。
追問: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為了不遺漏從某數(shù)位上推掉的1,通常會在此數(shù)位上寫上一個退位點。
3、總結(jié)算法。
小結(jié):用豎式計算加法時,需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必須對齊,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算到這
位時,不要忘了加上進上來的“1”。豎式計算減法時,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上不夠減,
就向上一位借一當十,合起來再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1題。
請學生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三”第2題。
(1)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教師指名回答,說說怎么想的。
3、完成“練習三”第3題。
小組內(nèi)以開火車的方式說答案,看誰說的又快又準。
4、完成“練習三”第4題。
先說說解題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哪些知識?在筆算加減法時需要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第4課時估算
教學目標:
1、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估算的意識及能力,并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2、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應用數(shù)學
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識,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初步形成獨
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加:減法估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Q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填空。
(1)實驗小學今年有學生1021人,約是()人。
(2)小明家到學生有492米,約是()米。
(3)一臺電視機售價是1095元,約是()元。
(4)學校圖書館又買來新書702本,約是()本。
小結(jié):這種猜測大約數(shù)量的過程叫估計。
2、結(jié)合生活實際,了解估算。
(1)小紅想買一支5元的鋼筆,一個4元的筆記本,你能快速說一說小紅大約要帶多少
錢嗎?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約幾十朵花?(多媒體出示圖片)
總結(jié):剛才的過程不僅估計了價錢和數(shù)量還進行了計算,就是一種估算。(板書: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閱讀與理解。
提問:觀察教材第15頁圖文,題中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個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組織學
生讀題,并思考。
(1)六個年級的學生共約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電影院里坐得下六個年級的學生?
2、分析與解答。
師:怎么解決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的問題呢?
生:先求出六個年級的總數(shù),然后將總?cè)藬?shù)與電影院的座位數(shù)進行比較,小于座位數(shù)時
能坐得下。
師:六個年級的總?cè)藬?shù)是221+239,這是我們沒有學過的運算,它等于多少呢?
師明確要向知道總?cè)藬?shù)是否小于座位數(shù),除了計算出221+239的準確值外,還可以進行
估算,然后比較大小。
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還是不確定是否大于441。
生2:這樣的估算差距有點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
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估算時,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結(jié)果也不同。這兩種方法都
是估算,但是第二種方法更加合理,如果電影院的座位數(shù)時390個,那么剛剛提到的估
算哪個更好呢?(學生1的方法)所以,我們在進行估算時,要多觀察,然后選擇合理
的估算策略。
3、回顧與反思。
(1)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嗎?
(2)如果兩個旅行團分別有196名和226名團員,這兩個旅行團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
嗎?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估算出寫在魚身上的得數(shù),再填一填將魚分別寫在相應的框里,然后在小組中
交流。
2、完成“練習三”第8題。
要求學生觀察題目,弄清楚題目要求,再按要求進行估算,把結(jié)果寫在教材上,然后相
互交流。、
3、完成“練習三”第13題。
根據(jù)條件想一想能夠提出哪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教學反思:
第5課時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梳理知識點一級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
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
2、通過創(chuàng)設(shè)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方法和意義,能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合
適的估算策略。
3、培養(yǎng)學生總結(jié)、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教學難點:
能夠進行合理的估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1)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小結(jié):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可以把其中一個加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然后與另一個加數(shù)
依次相加,這樣口算更加快捷。
(2)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小結(jié):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可以把減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然后從被減數(shù)中依次減去,
這樣口算比較便捷。
2、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
提問: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結(jié):列豎式時,數(shù)位對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減,從個位加(減)起,哪一位
上滿十向前進一(哪一位上不夠減向前一位退一當十),主要不要漏加進來的一(不要漏
減走的一)。
3、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可以用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進行口算。如650+340其實就是
65個十減34個十,等于31個十。
(2)方式雖然不同,一個口算,一個筆算,但是運算的算理一樣,都是滿十進一,退一
當十。
(給學生自由發(fā)言,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二、基本練習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說說口算思路。
提問:口算時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錯?
2、計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組活動,看哪一組最快最準做完?然后各組委派一人匯報結(jié)果。可以選擇口算的方法,
也可以選擇列豎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頁第2題課件,組織學生讀題,從中獲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計
算?
(2)學生交流后板書:632-441.
(3)提問:這個和我們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樣?如何進行估算呢?
(4)學生討論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約是600,441大約是400,600-400=200,大約多200個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約多180個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種,只要學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給予肯定。并比較這些估算的
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更合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兩人一組,輪流出題計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準,互相之間評一評。
2、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比較每一題的大小。此題不能直接進行比較,需先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得出結(jié)果后才
能把左右兩邊進行比較。
3、完成“練習四”的第3題。
仔細觀察圖文,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然后根據(jù)具體情況合
理地進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
四、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梳理了哪些知識?本單元的知識中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評,解疑答惑。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測量
單元分析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和千米,建立長度概念,會用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會用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認識長度單位,會用度量物體長度。
課時安排:6課時
學情分析: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及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在
這一單元中,將要學習毫米、分米、千米及噸,通過學習讓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有完整的
認識。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
毫米的認識(教材第2—3頁的內(nèi)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
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
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jié)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
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o
估計實際測量
數(shù)學書的長
數(shù)學書的寬
數(shù)學書的厚
(2)對估計的結(jié)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
充。將學生估計的結(jié)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jié)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
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jié)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
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jié)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jié)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
小結(jié):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
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jié)1厘米里面有多
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01厘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fā)現(xiàn)毫米與厘米的關(guān)系,1厘米=10毫米。
4、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xiàn)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學生匯報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這些東西的厚度
大約都是1毫米?!?/p>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完成數(shù)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lǐng)?
教學反思:
第2課時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體驗1分米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間的關(guān)系。
3.通過估、量的活動,發(fā)展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體驗1分米的長度。
2.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3.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測量記錄單、1分米長的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生成問題
讓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L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
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師:看樣子,米和厘米用在這里都不合適,怎么辦呢?這時就需要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來幫忙。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小棒)這根小棒有多長呢?你能試著估一估它大約有多長嗎?(學生匯報)
2、—*~
(1)看來同學們的估測結(jié)果各不相同,那么這根小棒究竟有多長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
的辦法知道它的長度嗎?(用尺子量)
(2)動手實踐。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師一樣長的小棒,趕快行動量一量吧。
(3)學生匯報測量結(jié)果
4、讓學生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shù)一數(shù)
幾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
5、.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6.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7.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8、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教具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9、用分米量
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后再測量)
量完后學生匯報交流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練習一的相關(guān)習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第3課時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千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
算。
2、利用遷移的規(guī)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3、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
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生成問題
課前老師帶你們?nèi)ゲ賵隽私庀嚓P(guān)的信息,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信息后教師板書:
1、走100米的路大約需要200步。
2、沿學校200米的操場走一圈大約需要3分鐘。
剛才同學們匯報的時候用到了一個長度單位一一米,如果我們想要測量從臨泳到石門
到的距離,該用什么單位來計量呢?(引出千米)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引導: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
多長?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guān)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里,你認為1千
米有多長?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2、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聯(lián)系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可以結(jié)合
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guān)系。
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學生能說
幾種就幾種)
3、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引導: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1千米究竟有多長?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張學校周圍的交通圖,你們的桌上也有一張,請你畫一畫,從學
校出發(fā)走1千米,還可以到哪些地方?
學生獨立操作后交流匯報:(學生能匯報幾種就幾種)
6、了解用途、體會價值
(1)引導學生舉例
師:千米也稱公里,用字母Km來表示。(板書: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
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千米?(公路上、摩托車表盤上等)
(2)欣賞生活中的“千米”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細心人,老師也從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們一起來
看一看:
1、(電腦出示珠穆朗瑪峰山峰圖)珠穆朗瑪峰,高度約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師問: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你能說說你思考的過程嗎?(板書:9
千米=9000米)
2、(電腦出示《汽車速度表》)汽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80千米。
3、(電腦出示自行車行駛圖)自行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15千米.
4、(電腦出示溫州至杭州高速圖)溫州到杭州高速公路連線全長約410千米。
5、(電腦出示萬里長城圖)我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之一,大約長6700
千米。
小結(jié):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還
可以表示比較長的物體長度。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一題和第四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知識,感覺如何?
教學反思:
第4課時米與千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內(nèi)容:
米與千米之間的換算(教材第八頁的例五及練習二的第三題、第五題、第六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千米與米、米與千米的進率及換算。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米與千米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課本第10頁練習二第4、5題的多媒體課件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生成問題
今天我們一起去數(shù)學王國旅游好嗎?
回憶: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1千米=()米3米=()分米7分米=()厘米60毫米=()厘米
300厘米=()米1000米=()千米
并讓學生說說7分米=70厘米,60毫米=6厘米是怎么想的。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題目:3千米=()米
(1)教師問:
3千米等于多少米?。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小組協(xié)作共同完成)
(2)■,匯報討論結(jié)果。:
3千米=3000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個1000米,就是3000米。
教師在這里可以多讓幾名同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只要說對了,其它方法也可
以。接著,教師可以出示下列練習題,以便學生鞏固新學的知識。
①9千米=()米③4千米=()米
②2千米=()米④5千米=()米
訂正:①9000②2000③4000@5000
以上這些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2、出示題目:5000米=()千米
(1)、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2)、引導觀察:兩個小題中等號二邊的長度單位起了什么變化?數(shù)字是怎么樣變
化的?
3、反饋練習:完成課本第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完成練習二第3題:提醒學生看清單位名稱
2、完成練習二第4題,先讓學生認真看圖,然后小組討論,對學生提出的出行方
式及所需的時間的不同答案,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3、作業(yè):練習二第5題,這題可以有不同的路線,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課后交流。
4、第6題為完成作業(yè)的同學準備,提示學生早上8時出發(fā)到中午12點一共有幾
個小時,汽車就行駛了兒個小時(共行駛了4個小時)汽車一小時行80千米,四個80千
米是320千米,所以中午12點可以到達。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教學反思:
第5課時噸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P11、12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和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質(zhì)量
觀念,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
3.學生能在數(shù)學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同學合作交流,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并通過學習滲透節(jié)約用水
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噸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對噸和千克進行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若干只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扇菁{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課前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重,并組織每個學生提一提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生成問題
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fā)現(xiàn)一塊
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這是什么意思?它們能過橋嗎?該怎樣過?,今天這節(jié)
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出示課題,板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直觀感受一噸水的重量
(I)估計:剛才每個同學都提了這樣的一桶水,你估計這桶水有多重?為什么?(10千
克)
(2)經(jīng)歷:現(xiàn)在我把這樣的4桶水倒入這只桶內(nèi),這只桶中的水大約有多少千克?誰認
為自己能提起這40千克的水?
(3)學生排隊嘗試
(4)這樣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這樣的水是40千克,100桶這樣的水是1000千克,
也就是1噸。
(5)誰聽清楚了1噸就是()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裝了1噸的一桶水讓你提,你能提得起來嗎?
2.直觀感受學生體重,加深對1噸的印象。
(1)找個喜歡的同學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戲,了解對方有多重。
(2)匯報:你背的是誰?有多重?
(3)如果按每個同學25千克計算,4個同學有()千克,()個同學
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噸。
(4)讓40個學生站立,相互觀望,感受40名學生的群體。
3.聯(lián)系生活,強化對“噸”的認識
(1)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重量用“噸”作單位。下面這些物體的重量都是1噸,你能用
噸來說一句話嗎?
一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噸。
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噸來作單位?
(3)老師也搜集了一些用噸作單位的東西。課件出示:
藍鯨大象大型機床
萬噸貨輪一車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一般用噸來作單位名稱。
4、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1).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匯報交流
(3).總結(jié)單位名稱的換算方法。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讓學生說一說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獨立完成練習三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3.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題和練習三中的第三題和第四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說說這節(jié)課你認為自己表現(xiàn)得如何,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第6課時生活中的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千米和質(zhì)量單位噸,牢記單位之間的進率。
2、能聯(lián)系生活,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這些數(shù)學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能聯(lián)系生活,說出生活中的數(shù)學。
教學準備:課件
教與學教學內(nèi)容思維電教
一、復習長度單位和質(zhì)量單位
激1、復習長度單位:
(1)讓學生說一說你認識了哪幾個長
度單位。課
(2)舉例子說一說1毫米、1厘米、件
1分米、1米,1千米的長度。
2、復習質(zhì)量單位
動(1)讓學生說一說你認識了哪幾個質(zhì)
量單位。
(2)舉例子說一說1克、1千克、1
噸有多重?
二、聯(lián)系生活,了解生活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標準農(nóng)田建設(shè)項目全面推進方案
- 打造工業(yè)數(shù)字化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的戰(zhàn)略與實踐路徑
- 冰雪旅游行業(yè)發(fā)展趨勢與市場前景深度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國耳鼻喉科用夾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網(wǎng)絡時間服務器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純天然涂料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Metal-GrF復合結(jié)構(gòu)的可控制備與高精度柔性應變傳感器
- 太陽能界面蒸發(fā)器的設(shè)計及其在木質(zhì)素模擬廢水中的應用
- 針灸針電化學傳感器的構(gòu)建及其在NADH檢測中的應用
- 2025至2030年中國精制長峰狼毫筆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GB/T 4706.1-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 2022年6月英語四級真題 第一套
- 《事故汽車常用零部件修復與更換判別規(guī)范》
-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qū)八年級(下)期末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 家族辦公室公司章程
- 敲墻搬運合同范本
- (高清版)JTGT 5190-2019 農(nóng)村公路養(yǎng)護技術(shù)規(guī)范
- 質(zhì)量通病防治指引(二次結(jié)構(gòu))
- 2024年輔警招聘考試試題庫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題)
- 《工程建設(shè)標準強制性條文電力工程部分2023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