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垃圾處理廠建設項目周圍地區(qū)環(huán)境概括_第1頁
旅游景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垃圾處理廠建設項目周圍地區(qū)環(huán)境概括_第2頁
旅游景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垃圾處理廠建設項目周圍地區(qū)環(huán)境概括_第3頁
旅游景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垃圾處理廠建設項目周圍地區(qū)環(huán)境概括_第4頁
旅游景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垃圾處理廠建設項目周圍地區(qū)環(huán)境概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旅游景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垃圾處理廠建設項目周圍地區(qū)環(huán)境概括1.1地理位置九華山位于安徽省青陽縣西南部,北俯長江,南毗黃山,東臨太平湖,西接貴池,風景區(qū)面積120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座標為東經117°48′、北緯30°29′,具體位置見圖2-1地理位置圖。最北部景區(qū)是柯村新區(qū),南距九華山7km,地理座標為117°47′、北緯30°33′。擬建的垃圾處理廠南距柯村5km,位于廟前鎮(zhèn)汪村境內,北距五溪鎮(zhèn)2km,西臨五九公路150~400m(最近處150m)。1.2自然環(huán)境概括1.2.1氣候、氣象九華山區(qū)氣候既有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總體特征,又有受海拔高度、地形地勢影響而形成的陰、涼、濕的小區(qū)氣候特點。九華山氣候涼爽,九華山從山腳到山頂全年平均氣溫漸低,山下青陽縣城全年平均氣溫16.1℃,山頂十王峰為9.9℃。冬溫夏涼,年溫差不大,宜于人們生活和旅游。柯村區(qū)域全年氣候溫和,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氣候主要呈現北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5~16℃,最高氣溫40.6℃,最低氣溫-16℃,年均無霜期240天,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6%。四季降水量分布是春多陰雨,夏雨集中(6-7月份),秋少于冬,由于受季風影響,年際間降雨變幅大,年平均降水總量約為1900mm,年平均蒸發(fā)量1600mm低于降水量(以7月份最大,一月份最?。?。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偏東風,年平均風速3.1m/s。1.2.2水文擬建項目區(qū)域內最大的地表水體為九華河,是長江一級支流。九華河全長45km,起源于九華山脈(上游即為龍溪),由南向北出境,為常年性河流,區(qū)域水系見圖2-1。九華河河谷縱剖面呈階梯狀,多飛瀑。中下游河床寬30~60m,流域面積650km2(至五溪)。廟前至五溪一般流量為1.5~2.5m3/s,最大流量312m3/s。灌溉面積2.5萬畝,支流上建有小型水庫和水電站。在柯村區(qū)域,有流沖河、蛇沖河和趙家河等支流向西排入九華河,常年有水,流量可達300~1000m3/d。1.2.3地形地貌(1)九華山區(qū)域地形地貌九華山為皖南斜列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九華山區(qū)的褶皺和斷裂構造都十分發(fā)育,巖漿活動也很頻繁。九華山主體是由花崗巖體組成強烈斷隆帶,它的邊緣地區(qū)除部分為沉積巖外,大部分由花崗閃長巖組成的褶皺斷塊輕度隆起帶。九華山的隆起幅度,從核心部位向邊緣逐級下降,外圍山地易被沖刷蝕低。故整個山體由眾多高度參差、錯落有致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組成。山體腹地多為中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境內最高峰十王峰位于九華山天臺景區(qū),海拔1342米。東部、北部和西南部為低山,海拔500~1000米,組成物質多變,形態(tài)也顯著不同。丘陵則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北部,海拔小于500米,起伏不大,單薄。(2)廠址周圍地形地貌擬建工程場地位于青陽縣廟前鎮(zhèn)汪村境內、省道“五溪-九華山”公路東側150m處、廟前敬老院附近。場地東面的云觀山主峰海拔565m,無名山主峰海拔103m。主場區(qū)地形復雜,地勢北、東高,南、西低,高差近10.00m,調節(jié)池及攔水壩處孔口標高分別為33.60m、38.05m(黃海高程系),見圖2-2。場地所處地貌類型為山麓堆積地貌。1.2.4地下水擬建廠址地下水主要為裂隙潛水,主要由大氣降水滲透補給和周邊山體依據地形匯水而成,廠區(qū)內含碎石粉質粘土及砂巖風化層中均為含水層,勘探期間(2002年12月)測得孔內靜水埋深為0.6~1.2m,地下水pH7,對砼無腐蝕性,具體勘察鉆孔位置見圖4-1。1.2.5地質據汪村廠址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將該廠區(qū)工程地質條件介紹如下:(1)地層結構本場區(qū)勘察深度范圍內,地基土自上而下分為如下5層。第①層耕土:褐色、褐灰色,松散,濕。含植物根莖。主要成份為含礫石粉質粘土。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為0.40~0.80m,層低標高為37.45~49.25m。第②層雜填土:雜色,松散,濕。主要成份為粘性土混碎石。碎石的成份以泥巖、泥質砂巖為主,粒徑5~8cm居多。分布于調節(jié)池附近,主要為修路公路時換土堆填。厚度為6.20m,層底標高為27.40m。第③層卵石:灰黃色、深灰色,中密,飽和。磨園度好,夾粗砂。分布于調節(jié)池附近。厚度為3.30m,層低標高為21.10m,層低埋深為9.50m。第④層含碎石粉質粘土:棕黃、褐黃色,可塑~硬塑狀態(tài),含鐵錳結核、次生氧化物。含碎石的粒徑一般為3~5cm,個別為塊石,粒徑達30cm以上。碎石母巖成份主要為泥質砂巖或粉砂質泥巖。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為3.20~8.90m,層底標高為32.80~40.35m,層低埋深為3.80~9.40m。第⑤層粉(細)砂巖強~中風化:棕紅、棕黃色,上部風化成砂土狀,局部含碎石,下部呈碎塊狀。該層未穿透。本次勘察最大厚度為6.90m。(2)地層透水性此次勘探未做現場滲透試驗,土工實驗室從野外取的少量土樣進行室內滲透試驗,經對滲透結果分析,第4層含碎石粉質粘土滲透系數平均為2.5×10-5cm/s,第5層砂層強-中風化層滲透系數平均為3.5×10-3cm/s,因此,主場區(qū)內上覆蓋層及風化層的透水性初步判定為中等偏弱透水。(3)地基承載力根據重型動探測試統計結果,提出場地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及壓縮模量如下:第②層雜填土fak=140kPaEs=3.0MPa第③層卵石fak=240kPaEs=10.0MPa第④層含碎石粉質粘土fak=270kPaEs=16.0MPa第⑤層粉(細)砂巖強~中風化層fak=330kPaEs=25.0MPa(4)場地土地震效應場地土依據其工程特征判定屬中硬場地土,建筑場地類別屬Ⅱ類。場區(qū)無軟弱下臥層及液化土層分布,為對建筑抗震有利地段。(5)場地穩(wěn)定性及適宜性本區(qū)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05g,覆蓋層厚度>10m,場地等效剪切波速Vse=280m/s,設計特征周期Ts=0.35s。該場區(qū)地貌類型單一,地層結構簡單,分布連續(xù),厚度穩(wěn)定,物理力學性質較均勻,地基承載力高,無不良地質現象分布,場區(qū)穩(wěn)定性良好,適宜該工程的建設。1.2.6生態(tài)環(huán)境(1)氣象景觀九華山地處北亞熱帶,氣候溫和。四季更疊,具有“多霧、多雨、多寒”的個性特征,日出、云海、佛光、霧松、雪霰等蔚為奇觀。(2)植物九華山地勢錯綜復雜,風化層較厚,雨水充沛,適宜各種林木和經濟林的生長,九華山及周邊林地總面積達62638.7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75%。九華山植被體系具備物種特異性和多樣性:擁有一些造型奇異的古樹名木,如鳳凰松、迎客送、黑虎松、古檀樹等;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植物)9種,國家三級保護樹種(植物)8種,藥用植物1000多種,觀賞花卉100多種,菌類有低等真菌類和高等真菌兩大類數十種。擬建項目廠址周圍臨近公路,山溝坡地上覆蓋林木,無野生保護動物出沒。(3)動物已知動物有253種,其中兩棲類13種,爬行類24種,鳥類168種,獸類48種,分屬28目69科。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梅花鹿、黑麂、白頸長尾雉、云豹、金錢豹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共二類8種,主要有獼猴、短尾猴、穿山甲、小靈貓、蘇門羚、大鯢等;國家三類保護動物共三類6種。(4)山石、河溪九華山境內有99峰,“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m。海拔1000m以上山峰30多座。山勢或雄渾攝魄,或挺拔峭立,或與寺廟建筑完美地結合,景觀特色顯著。九華山地流出的河流河谷縱剖面呈階梯狀,橫剖面多呈峽谷和谷中谷狀態(tài),兩岸奇峰夾峙,顯得分外險峻。每年雨季,山水迸瀉,形成飛瀑奔騰,沖激成潭,潭溢而又成溪泉。1.3社會環(huán)境1.3.1交通318國道是風景區(qū)與外部的主要通道,內部公路干線新五溪——九華山公路與318國道在景區(qū)北部的五溪鎮(zhèn)交會,加之景區(qū)內的交通網絡,給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旅游觀光和進出風景區(qū)的條件。1.3.2文化、景物、景觀九華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全國唯一的地市級示范區(qū)和《中國21世紀議程》地區(qū)試點(***地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自然風光秀麗,峰巒疊嶂、怪石林立、修竹虬松,在詩仙李白游秋浦河時遙望此山狀若九朵蓮花,揮筆寫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詩句而得名。唐開元年間,新羅國(今韓國)皇族近親金喬覺攜諦聽渡海來華求法,卓錫九華。巖棲沿汲,修行得道,佛教徒連奉其為地藏菩薩轉世,九華便辟為地藏菩薩道場,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并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香火旺盛,明清鼎盛時,有寺廟300余座,僧尼三、四千人,山上現有寺廟94座,僧尼600余人,佛像6800余樽,珍貴歷史文物2000余件,有極高的實用和觀賞價值。1979年九華山對外開放,是國家第一批批準的44個風景名勝區(qū)之一,以佛教為特色的山岳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隨著旅游和宗教事業(yè)的發(fā)展,佛事香火旺盛,佛教氣氛極濃,在國內乃至國際佛教界保持十分尊崇的地位,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1.3.3社會經濟現狀改革開放以來,九華山風景名勝區(qū)規(guī)劃內社會穩(wěn)定,人心安定,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社會各項事業(yè)都得到相應協調發(fā)展。1997年九華山風景名勝區(qū)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133.7萬人次。其中:國內游客130.59萬人次,境外游客13193人次。全區(qū)實現旅游收入2.26億元,其中:國內旅游收入1.8607億元。旅游創(chuàng)匯573.9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4800萬元,工農業(yè)總產值940.7萬元。2000年已基本完成九華山管理處第二步戰(zhàn)略目標:200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1995年翻兩番,全年經濟總收入達到4億元,旅游創(chuàng)匯565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600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總產值1.0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80萬元,風景區(qū)建設規(guī)模、管理水平、旅游接待人數、服務質量在全國風景名勝區(qū)中位居前列。旅游事業(yè),經濟目標和社會事業(yè)都得到了迅速發(fā)展,為實現“第十個五年計劃”奠定了更好的物質和經濟基礎。1.3.4城市生活垃圾現狀(1)生活垃圾收運目前生活垃圾分別通過上門收集、平板車清運到各個垃圾集中點,然后通過運輸車運到垃圾處理廠處理。(2)生活垃圾處理92年以前九華山的生活垃圾在肉身寶殿附近直接往山下傾倒,嚴重影響了山下河流的水質。92年在塔院建立了現有的垃圾處理站,對九華山生活垃圾采用3種處理方法處理,垃圾運至垃圾廠后,首先經人工分選,可回收利用物資全部回收出售,可燃物全部進入土制焚燒爐,可發(fā)酵的有機物進入發(fā)酵室發(fā)酵,剩下的無機物等順山坡填埋堆放,每2~3個月用黃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