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498-2018 婺源綠茶 有機茶加工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36-T 498-2018 婺源綠茶 有機茶加工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36-T 498-2018 婺源綠茶 有機茶加工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36-T 498-2018 婺源綠茶 有機茶加工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36-T 498-2018 婺源綠茶 有機茶加工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7.140.10

B30

備案號:60324-2019DB36

江西省地方標準

DB36/T498—2018

代替DB36/T498-2006

婺源綠茶有機茶加工技術規(guī)程

Wuyuangreentea—Technologicalregulationsfororganicteaprocessing

2018-09-07發(fā)布2019-02-01實施

江西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DB36/T498—2018

前言

本標準根據(jù)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DB36/T498-2006《有機食品婺源綠茶加工技術規(guī)程》,本標準與DB36/T498-2006

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修改了標準名稱;

——增加了“前言”;

——修改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標準的總體結構,分為通則、鮮葉要求、加工廠、加工過程管理、婺綠名茶加工、婺綠

初制茶加工、婺綠精制茶加工等9章節(jié);

——增加了“通則”,將06版中的3.1.1的內容劃入本章中,增加3.2條款;

——增加了“鮮葉要求”,將“鮮葉標準”指標修改后調整到本節(jié)4.2“芽葉指標”,并增加了“基

本要求”、“鮮葉處理”和“盛裝、運輸、貯存”等要求;

——增加了“加工廠”的相關規(guī)定,規(guī)定了加工廠的基本要求、廠房和設施、污染控制等要求;將

06版“要求”加工設備的內容修改后調整到本節(jié)“加工設備及用具”;

——增加了“加工過程管理”,將“加工人員”的相關要求,調整到本節(jié)6.4“機構和人員”,將

“包裝”、“貯藏”和“運輸”要求納入本章中,增加了標志、標簽的規(guī)定;

——將06版3.7將“加工工藝流程”內容分別調整到第7章和第8章;

——修改了“婺源茗眉加工技術”,將“婺源茗眉加工技術”調整到第7章“婺綠名茶加工”,

并重新梳理了婺綠名茶六大茶類的的工藝流程和技術要求;

——將“婺源綠茶加工技術”更名為“婺綠初制茶加工”,并修改了工藝流程、精簡了加工技術要

求;

——修改了“精制”部分,將“精制”部分單獨作為一章“婺綠精制茶加工”,增加加工定級和半

成品(婺綠初制茶)原料拼合的要求,并對主要工藝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分路取料、車色、緊

門和拼配等工藝的技術要點;

——刪除了3.3“輔料”和3.4“加工廠環(huán)境”中的條款。

本標準由上饒市市場和質量監(jiān)督管理局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婺源縣茶業(yè)協(xié)會、婺源縣茶業(yè)局、婺源縣市場和質量監(jiān)

督管理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楊普香、李文金、余新祖、程根明、程國新、朱永健、蔡海蘭、汪學群、裘金

印、李琛、李延升、陳麗珍、王鷹、江建國、王文鳳。

本標準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DB36/T498-2006。

II

DB36/T498—2018

婺源綠茶有機茶加工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婺源綠茶有機茶加工的通則、鮮葉要求、加工廠、加工過程管理、婺綠名茶有機

茶加工、婺綠初制茶有機茶加工、婺綠精制茶有機茶加工。

本標準適用于婺源縣行政區(qū)域內婺源綠茶有機茶的加工全過程。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276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GB4806.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4806.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制品

GB5749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GB77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1488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wèi)生規(guī)范

GB/T19630.1-4有機產品第1-4部分

GB/T30375茶葉貯存

GB/T31748茶鮮葉處理要求

GB/T32744茶葉加工良好規(guī)范

DB36/T497婺源綠茶有機茶種植技術規(guī)程

3通則

3.1應當對本部分涉及的加工及其后期過程進行有效控制,以保持加工后產品的有機完整性,具體表

現(xiàn)在以下方面:

a)鮮葉原料來自GB/T19630.1和DB36/T497所描述的生產體系,并通過有機產品認證,獲得有效

有機認證證書;

b)加工過程盡可能地保持產品的營養(yǎng)成分和原有屬性;

c)有機茶加工及其后續(xù)過程與非有機茶加工及后續(xù)過程完全分開。

3.2有機茶加工應考慮不對環(huán)境產生負面影響或將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

4鮮葉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鮮葉采摘、盛葉工具應符合GB/T19630.1和GB/T31748的規(guī)定。

1

DB36/T498—2018

4.1.2芽葉完整,新鮮,勻凈,無非茶類雜夾物。

4.2芽葉指標

婺綠名茶及初制茶的鮮葉芽葉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表1鮮葉芽葉要求

品名花色、級別鮮葉芽葉指標

眉形名茶特級單芽80%以上

(以婺源茗眉為代表)一級單芽及一芽一葉80%以上

針形名茶特級單芽80%以上,

(以婺源仙枝為代表)一級單芽及一芽一葉80%以上

顆粒形名茶特級單芽和一芽一葉80%以上

(以星江龍珠為代表)一級一芽一葉80%以上

婺綠名茶

螺旋形名茶特級一芽一葉80%以上

(以文公銀毫為代表)一級一芽一、二葉80%以上

扁形名茶單芽80%以上

(以靈巖劍峰為代表)

花朵形名茶一芽二葉和一芽三葉

(以婺源墨菊為代表)

一級一芽二、三葉為主,其中一芽二葉占30%以上

二級一芽二、三葉為主,其中一芽二葉占20%以上

三級一芽二、三葉為主,其中一芽二葉占10%以上

婺綠初制茶

四級一芽三葉為主

五級一芽三、四葉為主

六級芽葉及同等嫩度的對夾葉、單片葉

4.3鮮葉處理

4.3.1應符合GB/T19630.1和GB/T31748的規(guī)定。

4.3.2攤青場地、設施和設備應采用物理、生物的方法處理,不應使用GB/T19630.2規(guī)定以外的化學

物質進行處理。

4.3.3用于處理非有機鮮葉原料的設備應在處理有機鮮葉前清理干凈。對不易清理和處理的設備可采

取沖頂措施。

4.3.4鮮葉進廠及時攤放,攤放應有專用的攤青設備,且保持攤放設施的清潔。攤放過程中不得對鮮

葉造成污染。

4.3.5鮮葉原料處理過程中的有害生物防治,應符合GB/T19630.2的規(guī)定。

4.3.6雨水葉進廠應及時進行脫水處理,并及時加工。

4.3.7鮮葉中發(fā)現(xiàn)葉色紅變應剔除。

4.4盛裝、運輸、貯存

4.4.1鮮葉采摘和運輸,必須用清潔、透氣良好的專用工具盛裝,不得緊壓。

4.4.2鮮葉采摘后要及時送到加工廠,運輸工具的清潔應符合GB/T19630.2的規(guī)定。運輸時避免日曬

雨淋。

2

DB36/T498—2018

4.4.3鮮葉盛裝、運輸、貯存過程中,應輕放、輕翻、禁壓,以減少機械損傷。

5加工廠

5.1基本要求

婺源綠茶有機茶加工廠應符合GB/T19630.2、GB/T32774和GB14881的規(guī)定,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

的規(guī)定。

5.2廠房和設施

5.2.1室內應通風,清潔,無異味,無外來粉塵,層高3m以上。場所清潔應符合GB/T19630.2的規(guī)

定。

5.2.2初制廠一般由貯青車間、加工車間、包裝車間、倉庫等組成。各車間面積應與加工產品種類、

數(shù)量相適應。貯青車間面積按鮮葉堆放厚度不宜超過30cm,或按每100kg鮮葉需6m2~8m2標準確定,

設備貯青時按設備作業(yè)效率確定;其他車間面積(不含輔助用房)應不少于設備占地面積的8倍。

5.2.3精制廠一般由毛茶倉庫、加工車間、包裝車間、產品倉庫等組成。各車間面積應與加工產品種

類、數(shù)量相適應,不少于設備占地面積的10倍(不含輔助用房)。

5.2.4應有專門的區(qū)域貯存設備備件;并保持備件貯存區(qū)域清潔干燥,廠房和設施清潔應遵守GB/T

19630.2的規(guī)定。

5.2.5車間內不得存放其他非加工過程使用的物品。

5.3加工設備及用具

5.3.1不應使用鉛及鉛銻合金、鉛青銅、鉛黃銅、鑄鋁及鋁合金材料制造接觸茶葉的加工零部件。

5.3.2加工設備的爐灶、供熱設備應布置在生產車間墻外;需在生產車間內添加燃料,應設搬運燃料

的隔離通道,并備有燃料貯藏箱和灰渣貯藏箱。宜用電、天然氣、柴(重)油、煤、生物顆粒作燃料,

少用或不用木材作燃料。

5.3.3加工設備的油箱、供氣鋼瓶以及鍋爐等設施與加工車間應留安全距離。

5.3.4允許使用無異味、無毒的竹、木等天然材料以及不銹鋼、食品級塑料制成的器具和工具。

5.3.5應制定加工設備衛(wèi)生管理制度,定期進行清洗,清洗應符合GB/T19630.2的規(guī)定。

5.4污染控制

5.4.1清洗加工場所、設備設施、工器具等用水應符合GB5749的規(guī)定。

5.4.2可使用機械類、信息素類的捕害工具、物理障礙、聲光電器具等,作為防治有害生物的設施。

5.4.3在加工或儲藏場所遭受有害生物嚴重侵襲的緊急情況下,提倡使用中草藥進行噴霧和熏蒸處理;

不得使用硫磺熏蒸。

6加工過程管理

6.1原料管理

鮮葉、毛茶等原料應來源明確、可溯源;質量應符合驗收標準要求;不合格原料應分開存放;防止

原料受機械損傷。

6.2加工過程安全控制

3

DB36/T498—2018

6.2.1原料、在制品不應與地面直接接觸;加工過程不使用易污染茶葉的物品;加工廢棄物應及時清

理出現(xiàn)場。

6.2.2加工過程不添加任何非茶鮮葉原料以外的物質。

6.3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管理

6.3.1婺綠初制茶有機茶應有標簽,標簽內容至少包括產地、加工日期、等級、數(shù)量等。

6.3.2婺綠名茶和婺綠精制茶有機茶的標志應符合GB/T191的規(guī)定,標簽應符合GB7718的規(guī)定。

6.3.3應選擇無異味、無毒無害材料制成的專用包裝袋或箱,包裝材料應符合GB4806.7、GB4806.8

的規(guī)定。

6.3.4包裝應簡單、實用,避免過度包裝,并應考慮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

6.3.5禁止使用含有合成殺菌劑、防腐劑和熏蒸劑的包裝材料。禁止使用接觸過禁用物質的包裝袋或

容器盛裝有機產品。

6.3.6運輸工具應干凈、干燥、無污染、無異味;運輸過程中應防雨、防潮、防暴曬;不得與有毒、

有害等物質混裝。

6.3.7運輸工具在裝載有機茶前應清洗干凈。有機茶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與常規(guī)茶混雜或受到污染。

6.3.8在運輸和裝卸過程中,外包裝上的有機認證標志及有關說明不得被玷污或損毀。

6.3.9運輸和裝卸過程必須有完整的檔案記錄,并保留相應的單據(jù)。

6.3.10婺綠初制茶有機茶、半成品、婺綠精制茶有機茶(成品茶)應分別存放,倉庫必須干凈、無蟲

害,無有害物質殘留。貯存條件應符合GB/T30375的規(guī)定。

6.3.11有機茶應單獨存放,在貯存過程中不得受到其它物質的污染。如果不得不與常規(guī)茶共同存放,

必須在倉庫內劃出特定區(qū)域,采取必要的包裝、標簽等措施確保有機茶不與常規(guī)茶混放。

6.3.12除常溫貯藏外,允許使用低溫冷藏等無污染的貯存方法。

6.4產品追溯和召回

6.4.1應建立產品追溯制度,確保對產品從原料采購到產品銷售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可進行有效追溯。

6.4.2應建立合理的批號,便于產品追溯。

6.4.3應根據(jù)國家有關規(guī)定建立產品召回制度,對召回茶葉,按規(guī)定處理,并做好相關記錄。

6.5機構和人員

6.5.1應按GB/T19630.2和GB/T32744的相關規(guī)定設立相關機構、進行人員管理。

6.5.2加工人員應持有健康合格證;進入加工場所應換鞋、穿戴工作衣、帽,并保持工作服的清潔。

包裝、精制車間工作人員需戴口罩上崗。不得在加工和包裝場所抽煙、用餐和進食食品。

6.6記錄和文件管理

6.6.1應按GB/T19630.2和GB/T32744的規(guī)定建立和保存相關記錄,記錄至少應包括原料采購、加工、

貯存、檢驗、銷售、客戶投訴處理、產品召回等。

6.6.2茶葉加工過程、半成品和成品茶出入庫和庫存量必須有完整的檔案記錄,并保留相應的單據(jù)。

6.6.3應建立文件的管理制度,并保持使用文件的有效性。

7婺綠名茶有機茶加工

7.1工藝流程

4

DB36/T498—2018

7.1.1眉形名茶工藝流程(以“婺源茗眉”為代表)

鮮葉攤青殺青散熱揉捻理條(炒坯)攤涼理條(整形)攤涼烘干提香

7.1.2針形名茶工藝流程(以“婺源仙枝”為代表)

散熱攤涼攤涼

鮮葉攤青殺青揉捻理條(做形)初干再干

7.1.3顆粒形名茶工藝流程(以“星江龍珠”為代表)

鮮葉攤青殺青散熱揉捻炒坯攤涼初烘攤涼做形攤涼烘干

7.1.4螺旋形名茶工藝流程(以“文公銀毫”為代表)

鮮葉攤青殺青散熱揉捻炒坯攤涼做形攤涼烘干

7.1.5扁形名茶工藝流程(以“靈巖劍峰”為代表)

鮮葉攤青殺青散熱做形(壓條、整形)攤涼烘干

7.1.6花朵形名茶工藝流程(以“婺源墨菊”為代表)

鮮葉攤青殺青散熱揉捻炒坯攤涼理條做形(扎花、壓花)攤涼初烘

攤涼提香

7.2技術要求

7.2.1攤青

鮮葉攤放厚度1cm~3cm,攤放時間根據(jù)天氣情況而定,一般3h~8h,待鮮葉散發(fā)出清香,含水率

降至60%~65%為適度。采回的鮮葉必須分級驗收、分級攤放、分級制作,當天的鮮葉應當天加工完。

7.2.2殺青原則

高溫殺青,先高后低;老葉嫩殺,嫩葉老殺。殺青程度:鮮葉色澤轉變?yōu)榘稻G,手握柔軟松散,折

梗不斷,青氣消失,茶香散出,殺青葉含水率在50%~55%為適度。

7.2.3揉捻原則

老葉熱揉,嫩葉冷揉。揉捻加壓按照“輕、重、輕”順序依次加壓的原則操作,以揉捻葉卷曲成條、

少量茶汁溢出為揉捻適度。

7.2.4初烘

使用名優(yōu)茶烘干機,溫度90℃~120℃,先高后低,揉捻葉直接初烘至含水量45%左右即可出烘,炒

坯后初烘烘至含水量40%左右出烘,出烘后及時攤涼。

5

DB36/T498—2018

7.2.5炒坯

溫度掌握“高、中、低”的原則;在理條過程中,要堅持吹風散熱;在制品含水率40%~50%即可出

槽;出槽后要及時攤涼。

7.2.6理條(做形)

根據(jù)不同形狀名茶,選擇相應機械及做形工藝;溫度不宜過高,以免產生爆點,但也不能太低,影

響香氣;適度吹風散熱;在制品茶條緊結、含水率20%左右即可出槽;出槽后及時攤涼。

7.2.7烘干

要掌握低溫長烘,溫度60℃~90℃,先高后低,至手捏茶條成粉末,含水率達到6.5%~7.0%左右即

可出烘。

7.2.8提香

溫度70℃~80℃,時間1h~1.5h,出烘前,適時提高烘溫10℃~15℃烘5min-10min,至手捏茶條成

粉末,含水量6.5%以下即可取出,取出攤涼后包裝存放。

8婺綠初制茶有機茶加工

8.1工藝流程

散熱攤涼攤涼

鮮葉攤青殺青揉捻滾(烘)坯初干再干(足干)

8.2技術要求

8.2.1攤青

鮮葉攤放厚度在30cm以下,攤青過程中要適當翻葉散熱,要求輕翻、翻勻;攤青時間在4h~12h,

最高不超過20h,待鮮葉散發(fā)出清香,含水率降至65%左右為適度;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的鮮葉要分別攤

放,有表面水的鮮葉單獨攤放,分別付制。

8.2.2殺青

溫度、時間視鮮葉原料和設備而定,原則是嫩葉老殺,老葉嫩殺;殺青程度以葉色變深、柔軟而富

有粘性、不焦、不黃、散發(fā)清香,殺青葉含水率在55%左右為宜。

8.2.3揉捻

用45型揉捻機為宜。壓力掌握“輕、重、輕”的原則,時間為20min以上,視鮮葉老嫩增加或減少

揉捻時間。

8.2.4滾(烘)坯

采用110瓶式炒干機或120型炒干機或鏈板式烘干機。以手捏茶葉略有刺手感覺為適度,含水量約

25%~30%為宜,及時攤涼,促進水分重新分布。

8.2.5初干

6

DB36/T498—2018

采用110瓶式炒干機或120型炒干機。投葉量按說明要求,炒至茶條干硬,能聽到沙沙的響聲,含水

量15%左右起鍋攤涼后用細篩篩去碎末,然后實施分段足干。

8.2.6足干

采用120型炒干機,溫度100℃左右,投葉量20kg~25kg,當基本足干后,適當降低溫度,炒至含水

率6.5%以下,即可出鍋攤涼存放。

9婺綠精制茶有機茶加工

9.1加工定級

根據(jù)婺綠初制茶質量確定在精制可取成品的最高級,則定為該初制茶的加工級。一般以本級初制

茶原料所取的骨干成品為主級,順次制訂各級制率。

9.2半成品(婺綠初制茶)原料拼和

根據(jù)生產任務需要,選擇相應等級的婺綠初制茶進行拼和;付制時采用由高到低順序的階梯式付

制方式,產品也由高到低逐級收回拼配出廠。

9.3主要工藝

9.3.1精制工藝流程

毛茶→復火(可視原料茶選擇是否需要)→篩選定級取坯(分篩、抖篩、撩篩、前緊門)→凈撩→

揀?!L選→色選→補火車色→清風割末→勻堆等。

9.3.2分路取料

分本身路、圓身路和筋梗路三路取料,眉茶三級以下可不分路。

9.3.3車色

炒車根據(jù)投入量、水分,合理調節(jié)溫度、時間,出機的茶葉含水率應在5%左右,并無焦灼老火。

9.3.4緊門

茶葉精制過程中篩號茶的最后一次抖篩。

9.3.5拼配

根據(jù)出廠標準樣或客戶需求樣的品級要求,拼配小樣,比對實物標準樣,將多種不同的篩號茶,按

一定比例拼配勻堆組成某一確定規(guī)格等級的成品茶,最后進行勻堆裝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DB36/T498—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通則..............................................................................1

4鮮葉要求..........................................................................1

5加工廠............................................................................3

6加工過程管理......................................................................3

7婺綠名茶有機茶加工................................................................4

8婺綠初制茶有機茶加工..............................................................6

9婺綠精制茶有機茶加工..............................................................7

I

DB36/T498—2018

婺源綠茶有機茶加工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婺源綠茶有機茶加工的通則、鮮葉要求、加工廠、加工過程管理、婺綠名茶有機

茶加工、婺綠初制茶有機茶加工、婺綠精制茶有機茶加工。

本標準適用于婺源縣行政區(qū)域內婺源綠茶有機茶的加工全過程。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276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GB4806.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4806.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制品

GB5749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GB77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1488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wèi)生規(guī)范

GB/T19630.1-4有機產品第1-4部分

GB/T30375茶葉貯存

GB/T31748茶鮮葉處理要求

GB/T32744茶葉加工良好規(guī)范

DB36/T497婺源綠茶有機茶種植技術規(guī)程

3通則

3.1應當對本部分涉及的加工及其后期過程進行有效控制,以保持加工后產品的有機完整性,具體表

現(xiàn)在以下方面:

a)鮮葉原料來自GB/T19630.1和DB36/T497所描述的生產體系,并通過有機產品認證,獲得有效

有機認證證書;

b)加工過程盡可能地保持產品的營養(yǎng)成分和原有屬性;

c)有機茶加工及其后續(xù)過程與非有機茶加工及后續(xù)過程完全分開。

3.2有機茶加工應考慮不對環(huán)境產生負面影響或將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

4鮮葉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鮮葉采摘、盛葉工具應符合GB/T19630.1和GB/T31748的規(guī)定。

1

DB36/T498—2018

4.1.2芽葉完整,新鮮,勻凈,無非茶類雜夾物。

4.2芽葉指標

婺綠名茶及初制茶的鮮葉芽葉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表1鮮葉芽葉要求

品名花色、級別鮮葉芽葉指標

眉形名茶特級單芽80%以上

(以婺源茗眉為代表)一級單芽及一芽一葉80%以上

針形名茶特級單芽80%以上,

(以婺源仙枝為代表)一級單芽及一芽一葉80%以上

顆粒形名茶特級單芽和一芽一葉80%以上

(以星江龍珠為代表)一級一芽一葉80%以上

婺綠名茶

螺旋形名茶特級一芽一葉80%以上

(以文公銀毫為代表)一級一芽一、二葉80%以上

扁形名茶單芽80%以上

(以靈巖劍峰為代表)

花朵形名茶一芽二葉和一芽三葉

(以婺源墨菊為代表)

一級一芽二、三葉為主,其中一芽二葉占30%以上

二級一芽二、三葉為主,其中一芽二葉占20%以上

三級一芽二、三葉為主,其中一芽二葉占10%以上

婺綠初制茶

四級一芽三葉為主

五級一芽三、四葉為主

六級芽葉及同等嫩度的對夾葉、單片葉

4.3鮮葉處理

4.3.1應符合GB/T19630.1和GB/T31748的規(guī)定。

4.3.2攤青場地、設施和設備應采用物理、生物的方法處理,不應使用GB/T19630.2規(guī)定以外的化學

物質進行處理。

4.3.3用于處理非有機鮮葉原料的設備應在處理有機鮮葉前清理干凈。對不易清理和處理的設備可采

取沖頂措施。

4.3.4鮮葉進廠及時攤放,攤放應有專用的攤青設備,且保持攤放設施的清潔。攤放過程中不得對鮮

葉造成污染。

4.3.5鮮葉原料處理過程中的有害生物防治,應符合GB/T19630.2的規(guī)定。

4.3.6雨水葉進廠應及時進行脫水處理,并及時加工。

4.3.7鮮葉中發(fā)現(xiàn)葉色紅變應剔除。

4.4盛裝、運輸、貯存

4.4.1鮮葉采摘和運輸,必須用清潔、透氣良好的專用工具盛裝,不得緊壓。

4.4.2鮮葉采摘后要及時送到加工廠,運輸工具的清潔應符合GB/T19630.2的規(guī)定。運輸時避免日曬

雨淋。

2

DB36/T498—2018

4.4.3鮮葉盛裝、運輸、貯存過程中,應輕放、輕翻、禁壓,以減少機械損傷。

5加工廠

5.1基本要求

婺源綠茶有機茶加工廠應符合GB/T19630.2、GB/T32774和GB14881的規(guī)定,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

的規(guī)定。

5.2廠房和設施

5.2.1室內應通風,清潔,無異味,無外來粉塵,層高3m以上。場所清潔應符合GB/T19630.2的規(guī)

定。

5.2.2初制廠一般由貯青車間、加工車間、包裝車間、倉庫等組成。各車間面積應與加工產品種類、

數(shù)量相適應。貯青車間面積按鮮葉堆放厚度不宜超過30cm,或按每100kg鮮葉需6m2~8m2標準確定,

設備貯青時按設備作業(yè)效率確定;其他車間面積(不含輔助用房)應不少于設備占地面積的8倍。

5.2.3精制廠一般由毛茶倉庫、加工車間、包裝車間、產品倉庫等組成。各車間面積應與加工產品種

類、數(shù)量相適應,不少于設備占地面積的10倍(不含輔助用房)。

5.2.4應有專門的區(qū)域貯存設備備件;并保持備件貯存區(qū)域清潔干燥,廠房和設施清潔應遵守GB/T

19630.2的規(guī)定。

5.2.5車間內不得存放其他非加工過程使用的物品。

5.3加工設備及用具

5.3.1不應使用鉛及鉛銻合金、鉛青銅、鉛黃銅、鑄鋁及鋁合金材料制造接觸茶葉的加工零部件。

5.3.2加工設備的爐灶、供熱設備應布置在生產車間墻外;需在生產車間內添加燃料,應設搬運燃料

的隔離通道,并備有燃料貯藏箱和灰渣貯藏箱。宜用電、天然氣、柴(重)油、煤、生物顆粒作燃料,

少用或不用木材作燃料。

5.3.3加工設備的油箱、供氣鋼瓶以及鍋爐等設施與加工車間應留安全距離。

5.3.4允許使用無異味、無毒的竹、木等天然材料以及不銹鋼、食品級塑料制成的器具和工具。

5.3.5應制定加工設備衛(wèi)生管理制度,定期進行清洗,清洗應符合GB/T19630.2的規(guī)定。

5.4污染控制

5.4.1清洗加工場所、設備設施、工器具等用水應符合GB5749的規(guī)定。

5.4.2可使用機械類、信息素類的捕害工具、物理障礙、聲光電器具等,作為防治有害生物的設施。

5.4.3在加工或儲藏場所遭受有害生物嚴重侵襲的緊急情況下,提倡使用中草藥進行噴霧和熏蒸處理;

不得使用硫磺熏蒸。

6加工過程管理

6.1原料管理

鮮葉、毛茶等原料應來源明確、可溯源;質量應符合驗收標準要求;不合格原料應分開存放;防止

原料受機械損傷。

6.2加工過程安全控制

3

DB36/T498—2018

6.2.1原料、在制品不應與地面直接接觸;加工過程不使用易污染茶葉的物品;加工廢棄物應及時清

理出現(xiàn)場。

6.2.2加工過程不添加任何非茶鮮葉原料以外的物質。

6.3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管理

6.3.1婺綠初制茶有機茶應有標簽,標簽內容至少包括產地、加工日期、等級、數(shù)量等。

6.3.2婺綠名茶和婺綠精制茶有機茶的標志應符合GB/T191的規(guī)定,標簽應符合GB7718的規(guī)定。

6.3.3應選擇無異味、無毒無害材料制成的專用包裝袋或箱,包裝材料應符合GB4806.7、GB4806.8

的規(guī)定。

6.3.4包裝應簡單、實用,避免過度包裝,并應考慮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

6.3.5禁止使用含有合成殺菌劑、防腐劑和熏蒸劑的包裝材料。禁止使用接觸過禁用物質的包裝袋或

容器盛裝有機產品。

6.3.6運輸工具應干凈、干燥、無污染、無異味;運輸過程中應防雨、防潮、防暴曬;不得與有毒、

有害等物質混裝。

6.3.7運輸工具在裝載有機茶前應清洗干凈。有機茶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與常規(guī)茶混雜或受到污染。

6.3.8在運輸和裝卸過程中,外包裝上的有機認證標志及有關說明不得被玷污或損毀。

6.3.9運輸和裝卸過程必須有完整的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