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新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
全冊教案及教學反思,成長系列
最新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設(shè)計
第一單元《時、分、秒》
第1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
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
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
物體表現(xiàn)出來。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
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lián)系生
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
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1.出小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
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guān)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jié)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shù)字、12個
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
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
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
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
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fā)現(xiàn)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guān)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f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
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zhuǎn)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
銀河系內(nèi)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fā)生爆炸結(jié)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在()里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大妁亳是塔9()屎紅領(lǐng)巾大的臂妾
20()
2.課本第6頁第1題。
圖出合適的察案。
密鵝灰模
白白依山盡.大河入海流
鐵窮?千里國.史上一層樓二
3.課本第6頁第3題。
記錄自己做下面的事情要用多長時間。
呂
6i呂
5
呂
4s呂
3
呂
2.呂
1
、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jié),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
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zhì)量單位那
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xiàn)出來。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
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shè)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
幾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
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
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
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
“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guān)系”等問題。讓學生真
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
數(shù)數(shù)、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
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
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guān)時間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
他事情時可借鑒作比較。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shù)
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第2課時《時間的換算及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zhuǎn)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
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
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jīng)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
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X2=120分
(4)教師小結(jié)。
2、完成第4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shù)是多少?是怎樣想
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jié)出時間轉(zhuǎn)換的方法。
方法(1)時、分、秒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2)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
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
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jié)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
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jié)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jīng)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
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jié),回歸評價:
教師: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xiàn)在經(jīng)過了幾分?
一節(jié)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笔前?,
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lǐng),長大更好地建
設(shè)祖國。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能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
用家到學生經(jīng)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jīng)驗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
方面教師也要細致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jié)和實際應(yīng)用鞏固所學。通過
不斷地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3課時《時、分、秒的鞏固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yīng)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zhuǎn)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shù)據(jù)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
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后,1分鐘內(nèi)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秒4時=()分9分09秒36分02時
5分=()秒150秒02分400分04時10分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jié)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jié)
你現(xiàn)在回算經(jīng)過的時間嗎?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應(yīng)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一”的第10、11題。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本節(jié)練習課,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
善于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可以學到的時間計算方法,體驗到將數(shù)
學知識應(yīng)用與生活的快樂。
第二單元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一)
第1課時《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shù)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鉀Q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用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或一位數(shù)。
26+3048+2049-2056+328-9
24+935-2046-798-9078+9
2、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32835
63
203()()()()0()
723175
29
()()()()
()()
二、探究新知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口算方法。
(1)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
學生匯報。(一至五年級參加“世博會”的各班人數(shù))
(2)出示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3)提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求一共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級一班35人,二班34人,
用加法計算,列式:35+34。
(4)這個算是如何計算?互相交流算法。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通過觀察我們知道35+34
中的兩個加數(shù)沒有一個是整十數(shù)或一位數(shù),但是我們是否可以把它們轉(zhuǎn)化成我們
學習過的加法然后進行計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計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拆分成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
算35+30=65,再算65+4=69.
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1:還可以拆分另一個加數(shù)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時把這兩個加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然后進行計算也很簡
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口算方法。
(1)出示問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列式計算:39+44
(3)學生嘗試計算39+44,并說說算法。
經(jīng)學生自由討論,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較算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師:對比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不同點:前者個位數(shù)相加不進位,后者個位數(shù)相加進位。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4+21=15+55=61+39=35+66=23+28
=32+46=
53+36=37+54=15+65=18+26=41+56
=13+29=
2、春節(jié)小明用壓歲錢買一個玩具汽車39元,買一個天線寶寶75元,問他一共
用去多少錢?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并在小組內(nèi)互檢。
四、課堂小結(jié)
1、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以及它們的計算方法,我們要
利用這個計算方法,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你還有哪些疑問的地方?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第2課時《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口算百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增強學生講所學知識應(yīng)用于生活的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選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75+11=75+21=
67+21=72+15=45+24=58+42=57+17=48+37=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35-20=35-2=36-8=
二、探究新知
1、獲取信息,理解題意。談話: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頁的例2內(nèi)容,說一說從
圖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專線大巴票價:48元,普通快客票價:65元,動車票價:54元)
提問: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
(2)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
(1)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呢?
生:用減法計算,列式65-34.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這道題中的減數(shù)既不是整十
數(shù),又不是一位數(shù),應(yīng)該怎么計算呢?
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然后匯報。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減數(shù)54分成50和4兩部分,然后從被
減數(shù)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時,可以把它們轉(zhuǎn)化成我們學
過的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
(2)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
師:怎么解決第二個問題呢?
生:列式65-48.
師:請根據(jù)剛剛的口算經(jīng)驗,嘗試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然后嘗試填寫下列():先算65-()=()再算()0()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兩部分,從65里分別去掉40和8??梢韵人?5-40=25,
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學生根據(jù)討論填空。
(3)比較算式。
師:觀察上邊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shù)減去兩位數(shù)。
不同點:前者不退位,計算時直接個位數(shù)減個位數(shù),十位數(shù)減十位數(shù);后者退位,
計算時不能直接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6題。
以開火車的方式完成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完成“練習二”第7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接力客°
老師給高二組的第一個同學一個數(shù)字,后面的同學每人給一個運算符號和一個數(shù)
字,第一個同學把數(shù)字告訴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根據(jù)第一個同學的數(shù)進行計算,
然后告訴下一個同學結(jié)果,以此類推完成接力賽。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主要講了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一般把減數(shù)看成一個整十數(shù)和一個一
位數(shù),再從被減數(shù)里依次減去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第3課時《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教學目標:
1、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正確進行計算,掌握筆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遷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及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
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53+6=72-6=
20+40+3000=900-700+80=300+20+60=
80-60+200=100+400+50=900-300-200=
2、口答。
(1)6個百和7個十組成的數(shù)是多少?
67個十組成的數(shù)是多少?
(2)540是由幾個百和幾個十組成的?
540是由多少個十組成的?
3、拆數(shù)游戲。
(1)把下列各數(shù)拆成整百和整十數(shù)。
360480520790210
(2)把下列各數(shù)拆成整百和一百幾十的數(shù)。
720270450840910
二、探究新知
1、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的筆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問題。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
么?
(2)列式計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80+50=130800+100+30=930
算法3:因為38個十加55個十等于93個十,所以380+550=930。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計算方法,很厲害,實際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計算之外,
還有一種筆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簡便地計算出結(jié)果,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板書筆算豎式:
百十個
380
+5150
930
在豎式計算加法時各數(shù)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一位進一。
提問:A、豎式中的十位為什么寫3呢?
B、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還要加上從十位進上來的
1>所以是9)
注意:為了不遺漏加上滿十進上來的一,通常情況下會在相應(yīng)的數(shù)位上標上一個
小一點的“1”,如十位相加為13,十位上寫3,向百位進一,在百位上寫一個小
一點的1,百位相加為8,再加上進上來的1,百位寫9。
2、幾百幾十減幾百幾十的筆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問題,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
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個十減38個十等于17個十。
師:同樣的,這樣的問題除了口算外還可以列豎式進行計算。
師板書筆算豎式:
百十個
*
550
-380
170
師介紹,豎式計算減法,從個位減起,遇到不夠減的從上一位退一當十繼續(xù)減。
如550-380,個位相減為0,十位不夠減,從百位上借1,則十位上多了10個十,
加上原來的5個十,是15個十,減去8個十,十位上為7,同時百位上退1后
剩下4,減3,為lo
追問: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為了不遺漏從某數(shù)位上推掉的1,通常會在此數(shù)位上寫上一個退位點。
3、總結(jié)算法。
小結(jié):用豎式計算加法時,需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必須對齊,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算到這位時,不要忘了加上進上來的“1”。豎式計算減法時,從個位減起,哪一
位上不夠減,就向上一位借一當十,合起來再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1題。
請學生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三”第2題。
(1)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教師指名回答,說說怎么想的。
3、完成“練習三”第3題。
小組內(nèi)以開火車的方式說答案,看誰說的又快又準。
4、完成“練習三”第4題。
先說說解題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哪些知識?在筆算加減法時需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第4課時《估算》
教學目標:
1、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增強估算的意識及能力,并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
進行估算。
2、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
應(yīng)用數(shù)學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識,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初
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加、減法估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填空。
(1)實驗小學今年有學生1021人,約是()人。
(2)小明家到學生有492米,約是()米。
(3)一臺電視機售價是1095元,約是()元。
(4)學校圖書館又買來新書702本,約是()本。
小結(jié):這種猜測大約數(shù)量的過程叫估計。
2、結(jié)合生活實際,了解估算。
(1)小紅想買一支5元的鋼筆,一個4元的筆記本,你能快速說一說小紅大約
要帶多少錢嗎?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約幾十朵花?(多媒體出示圖片)
總結(jié):剛才的過程不僅估計了價錢和數(shù)量還進行了計算,就是一種估算。(板書:
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閱讀與理解。
提問:觀察教材第15頁圖文,題中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個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組織學生讀題,并思考。
(1)六個年級的學生共約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電影院里坐得下六個年級的學生?
2、分析與解答。
師:怎么解決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的問題呢?
生:先求出六個年級的總數(shù),然后將總?cè)藬?shù)與電影院的座位數(shù)進行比較,小于座
位數(shù)時能坐得下。
師:六個年級的總?cè)藬?shù)是221+239,這是我們沒有學過的運算,它等于多少呢?
師明確要向知道總?cè)藬?shù)是否小于座位數(shù),除了計算出221+239的準確值外,還可
以進行估算,然后比較大小。
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還是不確定是否
大于441o
生2:這樣的估算差距有點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
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估算時,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結(jié)果也不同。這兩種
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種方法更加合理,如果電影院的座位數(shù)時390個,那么
剛剛提到的估算哪個更好呢?(學生1的方法)所以,我們在進行估算時,要多
觀察,然后選擇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顧與反思。
(1)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嗎?
(2)如果兩個旅行團分別有196名和226名團員,這兩個旅行團同時看巨幕電
影坐得下嗎?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估算出寫在魚身上的得數(shù),再填一填將魚分別寫在相應(yīng)的框里,然后在
小組中交流。
2、完成“練習三”第8題。
要求學生觀察題目,弄清楚題目要求,再按要求進行估算,把結(jié)果寫在教材上,
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練習三”第13題。
根據(jù)條件想一想能夠提出哪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第5課時《整理和復(fù)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梳理知識點一級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
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
2、通過創(chuàng)設(shè)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方法和意義,能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合
適的估算策略。
3、培養(yǎng)學生總結(jié)、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教學難點:
能夠進行合理的估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步驟:
一、復(fù)習導入
1、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1)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小結(jié):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可以把其中一個加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然后與另一個加數(shù)
依次相加,這樣口算更加快捷。
(2)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小結(jié):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可以把減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然后從被減數(shù)中依次減去,
這樣口算比較便捷。
2、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
提問: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結(jié):列豎式時,數(shù)位對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減,從個位加(減)起,哪一位
上滿十向前進一(哪一位上不夠減向前一位退一當十),主要不要漏加進來的一(不要漏
減走的一)。
3、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可以用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進行口算。如650+340其實就是
65個十減34個十,等于31個十。
(2)方式雖然不同,一個口算,一個筆算,但是運算的算理一樣,都是滿十進一,退一
當十。
(給學生自由發(fā)言,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二、基本練習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說說口算思路。
提問:口算時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錯?
2、計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組活動,看哪一組最快最準做完?然后各組委派一人匯報結(jié)果。可以選擇口算的方法,
也可以選擇列豎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頁第2題課件,組織學生讀題,從中獲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計
算?
(2)學生交流后板書:632-441.
(3)提問:這個和我們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樣?如何進行估算呢?
(4)學生討論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約是600,441大約是400,600-400=200,大約多200個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約多180個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種,只要學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給予肯定。并比較這些估算的
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更合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兩人一組,輪流出題計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準,互相之間評一評。
2、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比較每一題的大小。此題不能直接進行比較,需先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得出結(jié)果后才
能把左右兩邊進行比較。
3、完成“練習四”的第3題。
仔細觀察圖文,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然后根據(jù)具體情況合
理地進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
四、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梳理了哪些知識?本單元的知識中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評,解疑答惑。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測量》教案教學設(shè)計
第1課時《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使他
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guān)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
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shù)學的
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
小棒等。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揭示課題。
1、復(fù)習米和厘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shù)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3、組織交流測量結(jié)果,引出毫米產(chǎn)生的意義。
4、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設(shè)疑:關(guān)于毫米,你已經(jīng)知道了哪些知識?(學
生思考^、交流^)
應(yīng)在學生交流的基礎(chǔ)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
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匯報、交流。
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I厘米平均分成10份,
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
然后,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③思考:現(xiàn)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1厘米=10毫米
④請學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
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⑤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并談?wù)勛约旱母惺堋?/p>
⑥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
些資料)
⑦學生填寫數(shù)學書的厚和寬并反饋。
2、畫線段。(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畫出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畫法:
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厘米的線段,再接著畫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畫線段。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引導,注意線段從“0”刻度開始畫和不從“0”刻度開始畫
的畫法區(qū)別。
三、實踐應(yīng)用,鞏固新知
1、學生根據(jù)本課的新內(nèi)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根據(jù)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厘米1厘米地鼠,
不滿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shù),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shù),再
指名匯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理由。
2、完成“練習五”第2題。
以毫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課外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
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
們到書中或網(wǎng)上查查看。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第2課時《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測量不同長度的物體要用合適的長度單位,認識長度單位
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并學會用其量物體的長度。知道1分米=10
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發(fā)展測量技能。
3、讓學生在學習中能主動求知,在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加強與同學的交流,培養(yǎng)
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并在學習中獲得自信。
教學重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學難點:
后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米尺、紙條。
教學步驟:
一、復(fù)習導入
師:誰來說說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
練習:請?zhí)钌线m當?shù)拈L度單位。(課件出示)
一只螞蟻長約5(毫米)一只長頸鹿高約2(米)
一只小花貓高約40(厘米)一頭大灰狼長約8(
質(zhì)疑:一頭大灰狼長約8(),學過的長度單位都不能用。8米太長,8厘
米太短了。
師:當長度一個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單位來計量最好呢?為了解
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分米。
談話: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為什么叫分米嗎?
講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長,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們創(chuàng)造了長度單位“分米”。
人們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請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這一段長度就是
1分米。
1分米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分米長的紙條)
提問:分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書)
2、尋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問: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3、認識幾分米。
談話:拿出1米長的線,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線段
與直尺比一比,相差遠的再調(diào)整一下。
交流:用線表示出2分米、5分米。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進率。
以分米為單位測測長為1米的木條,數(shù)一數(shù)1米中有幾個1分米,猜想米與分米
之間的進率。
質(zhì)疑:米與分米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書)
小結(jié):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四種長度單位,你知道它們之間各有什么關(guān)系
嗎?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實踐活動。
(1)現(xiàn)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測量我們課桌的長、寬、高,比一比誰測量
得準確。
(2)指名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5題。
讓學生先估計再測量,最后集體反饋訂正。
2、完成“練習五”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時說說是怎么畫的,畫線段時要注意什么。
3、完成“練習五”第7題。
填上合適的單位或數(shù)。
組織交流。
四、課堂總結(jié)
在這節(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家也做個小小測量員,任選幾樣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長度,
再實際測量一下。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第3課時《長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理解已學過的長
度單位中相鄰單位之間的換算方法。
2、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學
生簡單推理的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點:
叁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能說出換算時的思考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步驟:
一、復(fù)習舊知
1、復(fù)習長度單位。
(1)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
(2)提問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關(guān)系是什么。把這些長度單位按照從小到達的
順序進行排列。
2、學生口答下列問題。
1厘米=()毫米10毫米=()厘米
1分米=()厘米10厘米=()分米
1米=()分米10分米=()米
3、思考后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2個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
(2)5個10厘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4、談話:剛才我們復(fù)習了前面學習的知識,接著就來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
內(nèi)容。(板書課題:單位之間的換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間的換算。
出示教材5角硬幣的圖片。
提問:從圖中我們知道一個5角硬幣的直徑長度是多少?(板書:2厘米)
如果換成用毫米作單位又是多少呢?(板書:2厘米=()毫米)
我們可以怎樣想?根據(jù)提示討論。
(1)1厘米是()毫米?
(2)2厘米是()個10毫米?
(3)就是()毫米?
讓學生討論,并指名回答。(讓同學連起來說一說。)
(4)學生回答2厘米就是2個10毫米,即20毫米厚,組織學生動手量一量,
驗證2厘米與20毫米的長度關(guān)系。
小結(jié):當我們要把以厘米為單位的長度換算成以毫米微單位的長度時,我們根據(jù)
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幾厘米就是幾個十毫米,也就是幾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與分米之間的換算。
出示教材課桌圖片。
談話:從圖中我們知道了課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為單位,這樣的長度
如果以分米為單位,是幾分米?你們能按照剛才換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驟來說一說
80厘米=()分米嗎?
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交流,教師提問: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個10厘米?
(2)()個10厘米就是()分米?
(3)80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學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個10厘米,即8分米后,組織學生動手量
一量,驗證80厘米與8分米之間的長度關(guān)系。
小結(jié):當我們要把以厘米為單位的長度換算成以分米為單位的長度時,我們根據(jù)
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幾十厘米里面有幾個10厘米,也就是幾分米。
思考:把分米換算成米,該怎么想呢?
3、組織練習。
50毫米=()厘米2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300厘米=()米
20厘米3毫米=()毫米80厘米+8分米=()分米
(同桌交流,選一題說說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評價,全班交流)。
4、歸納總結(jié)。
提問:比較剛剛學習的厘米換算成毫米與厘米換算成分米的情況,它們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它們之間的進率都是10o
(2)厘米換算成毫米,是將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計量,換算時乘以單位間
的進率。
(3)厘米換算成分米,是將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計量,換算時除以單位間
的進率。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4題。
先說一說這些題目與教材中的例3有什么不同?應(yīng)該怎么想?請同學分2人小組
討論,把結(jié)果填在書本上。然后指名學生回答。
2、完成“練習五”第8題。
請同學之間互相說一說以不同長度單位計量的長度應(yīng)該怎么比較大小,教師提示
應(yīng)該先統(tǒng)一長度單位。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學認真聽。
3、完成“練習五”第10題。
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1)繩子對折再對折,將繩子平均分成了幾份?(4份)
(2)求每段繩子多長,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4分米+4=1分米)
(3)如果這根繩子長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嗎?
四、課堂小結(jié)
1、剛才我們學習的是長度單位的簡單換算,在進行長度單位換算時,要先想換
算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再根據(jù)進率來推算結(jié)果。
2、你還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第4課時?千米的認識、換算和估測〉〉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經(jīng)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chǔ)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
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yīng)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知道1
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換算方法。
3、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
測能力。
4、滲透教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
教學難點:
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
教學準備:課前領(lǐng)學生到操場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計下所需的時間及步數(shù)。
教學步驟:
一、導入,初步感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歡
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度。
(4)測量教室的長。
(5)測量佛山到廣州的路程。
師:如果要測量佛山到廣州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佛山到廣州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
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一一千米。(邊說邊板
書)
二、學習新知
(一)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教學例4)如:
(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說標記的意思。
圖1:火車已經(jīng)行駛了180千米。
圖2: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
圖3;離南京還有98千米。
圖4:地圖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別表示實際長度16千米、32千米、48
千米。
(2)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3)小結(jié):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
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書:(公里km))
(二)新課展開:
1、聯(lián)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
1千米有多長呢?昨天老師帶領(lǐng)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
少個100米?(10個)對,就是像我們昨天那樣走10次,5個來回。
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
來區(qū)分)
追問:2千米=()米(讓學生說想法,如:2千米里有2個1千米,就是
2000米)
4千米=()米3000米=()千米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長?
(1)出示學校操場:這是我們小學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著它跑幾圈是1
千米?
(2)星期天,老師進行了一次實地測量,從我們熟悉的學校出發(fā)一直往東走,
到工商銀行大約是1千米。
從學校出發(fā)一直往西走到天橋底大約是1千米。
現(xiàn)在你腦子里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3)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三、實際運用
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jīng)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師帶大家到智慧宮去闖一
闖,愿意嗎?
1、第一關(guān)(練習六第4題)
(1)讓學生獨立嘗試,通過畫一畫,算一算,加深對千米的認識。(把算式寫在
本子上)
(2)交流反饋,鼓勵學生在圖中找出不同的路線表示出1千米。
2、第二關(guān)(練習六第8題)
一圈400米,5圈幾千米?如何列式計算,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相互討論,
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關(guān)(練習六第14題)
(1)學生先讀題,然后理清思路,他們選擇什么方式去比較合適,關(guān)鍵是看出
發(fā)地點與目的地點的距離,根據(jù)距離的長短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2)再了解一下,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別是多少,根據(jù)距離,估測一下大概
需要多長時間長能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
4、第四關(guān):改一改:
(課件出示)小明的日記
2012年9月29
B
星期六
今天早晨7點鐘,我從2厘米的床上起來。用了3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
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后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
來到公共汽車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
丁丁,丁丁問:“小明,上哪兒去?"我說:“去七一廣場放風箏?!倍《≌f:
“七一廣場離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課堂總結(jié):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里的一個新成員:千米。你們有什么
收獲嗎?(了解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并了解了
它的實際用途。)
五、課后延伸:
1、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第5課時《噸的認識和換算》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zhì)量概念。知道1噸=1000
千克,并能進行質(zhì)量單位的簡單換算。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液相糕點油爐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摩托車保險絲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乙型肝炎病毒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PET透明瓶子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礦用噴頭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陜西民營企業(yè)勞動合同標準模板6篇
- 2025年個人黑色奔馳出租車廣告投放合同2篇
- 2025版社保漏繳賠償與追償標準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消防設(shè)施改造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出租車運營服務(wù)合作協(xié)議4篇
- 2024年高純氮化鋁粉體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安檢人員培訓
- 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 英語試題
- 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及施工現(xiàn)場易發(fā)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環(huán)節(jié)的預(yù)防監(jiān)控措施
- 《榜樣9》觀后感心得體會四
- 2023事業(yè)單位筆試《公共基礎(chǔ)知識》備考題庫(含答案)
- 化學-廣東省廣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檢測卷(一)試題和答案
- 2025四川中煙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EHS工程師招聘筆試題與參考答案(某大型央企)2024年
- 現(xiàn)代機械強度理論及應(yīng)用課件匯總?cè)譸pt完整版課件最全教學教程整套課件全書電子教案
- 《土地寶懺》2019版定稿
聯(lián)系客服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wù)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人人文庫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 川公網(wǎng)安備: 51019002004831號 | 備案號:蜀ICP備2022000484號-2 | 經(jīng)營許可證: 川B2-20220663
-
Copyright ?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庫版權(quán)所有 違法與不良信息舉報電話:400-852-1180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