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語文第八單元素養(yǎng)檢測部編版必修下冊_第1頁
新教材2023年高中語文第八單元素養(yǎng)檢測部編版必修下冊_第2頁
新教材2023年高中語文第八單元素養(yǎng)檢測部編版必修下冊_第3頁
新教材2023年高中語文第八單元素養(yǎng)檢測部編版必修下冊_第4頁
新教材2023年高中語文第八單元素養(yǎng)檢測部編版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素養(yǎng)檢測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體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現今,在互聯網引領的時代下,各種思想意識對人們的認識活動和行為方式產

生了很大的影響,單一或相對簡單的中華民族精神表現形式,已經不能滿足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

時代的發(fā)展??谑鰵v史就是通過收集和使用口頭史料來研究歷史的一種方式。進一步說,它

是由準備完善的訪談者,以筆錄、錄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傳記憶以及具有歷史意義

的觀點的一種研究歷史的方式。

就其基本的科學屬性而言,口述歷史是歷史學的一個分支;就其科學性質來講,口述歷

史首先是一種科學方法論。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因此

口述歷史是以普通人為主體的,不同以往的歷史學論著更多的是關于權力精英的聲音??谑?/p>

歷史不僅以真實的歷史方式再現了社會生活的豐富性,而且為歷史研究本身開辟了新的領域,

同時也使得有關歷史的“聲音”日趨多元和逼真。口述歷史的載體也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而日

益多樣化。20世紀40年代隨著電子音像技術的進步,在擱置了幾千年之后,口述歷史復興

于20世紀中期。此外,口述歷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實際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對民間、

社會資料的發(fā)掘。這也是各種研究最基本的需要,這說明了口述歷史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精神是歷史積淀的產物,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豐富。在過去的一百年中,

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fā)展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各族人民的斗爭,這反映在

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如

何運用新的表現形式,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主題。

口述歷史最為顯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將逝去的過去的聲音”。歷史上有許多事件,由

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們不能留下書面記錄,人們需要了解歷史真相,必須對當事人或知情

人進行口頭調查,并收集口頭憑證。比如在黨的早期的許多重要的會議、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

紅軍長征以及黨在白區(qū)的斗爭活動等,由于當時斗爭的嚴峻形勢,或出于安全原因,沒有留

下書面材料今天,那段歷史對我們的歷史研究和民族精神的塑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

此,當事人或知情者對那段歷史的口述回憶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客觀要

求下,就必須大力加強對口述歷史的研究。

(摘編自趙彬彬、張慧峰《以口述

歷史形式彰顯中華民族精神》)

材料二:許多人對“口述歷史是否值得相信”這一問題始終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這源于諸

多影響口述歷史可信度的因素不能被完全忽視或消除,因此研究者們應該盡力去完善和細化

口述歷史的研究過程。

對于那些歷史事件的親歷者,盡管他們親身參與到了事件的進程中,但也猶如盲人摸象

一般,容易將他們看到或經歷過的視為歷史事實的全部,事實上誰都沒有把握說自己可以掌

握歷史完整的真相。很多口述訪談的被訪者以普通平民居多,他們的文化知識有限。一個人

的知識儲備會影響他對一個事件的理解深度。因此,平民的身份導致了認知能力的受限,且

單從其所處的社會地位來看,他所能接觸到的信息也是單一而有限的。尤其是在交通閉塞、

通信初步發(fā)展的時期,普通民眾能夠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只有報紙、廣播或電報,更遑論那些

只能夠通過信件才可以勉強進行信息交換的古老年代。歷史是多元且復雜的,而當人們無法

獲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作為參考,只能基于自身的眼界去判斷某個事物的時候,他的位置就

決定了他的立場和角度,若只從其中一方的角度出發(fā)去看待歷史事實,就很有可能出現偏差,

并且降低歷史真相的可信度。

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谶@一點,口述者愿意并且可以陳述的回憶也是有限且具有選

擇性的。經歷過相同歷史事件的人,如果在這個事件中他們所記憶的片段是相同或相似的,

那么這段口述歷史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但是,如果他們在腦海中所提取的記憶有限,

忽略了某些細節(jié)之處,甚至是他們有意而為之,從而導致不同的口述者陳述相同事件時發(fā)生

偏差,那么這也會極大地影響到口述歷史的可信度。

訪談者在獲得口述歷史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訪談者的業(yè)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

也決定了一段口述歷史的成功與否。所以,對于訪談者來說,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是非

常必要的,以免在訪談過程中因為自身背景知識的缺乏而誤讀了口述者所表達的內容。

(摘編自黃心怡《借用新聞訪談技巧

提升口述歷史可信度的實踐探析》)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D)

A.口述歷史屬于歷史學的范疇,但它是通過收集和使用普通人口述的史料來研究歷史,

與那些歷史學論著有很大不同。

B.口述歷史這種形式能夠開辟歷史研究的新領域有多種原因,其中電子音像等科學技術

的進步,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

C.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有些歷史事件的文字資料因為形勢特殊而不能留下來,要了解真相

就應該對相關人員做口頭調查。

D.過去交通閉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這就決定了被訪者的認知是有限的,不能還原

歷史事實的全部真相。

【解析】曲解文意,表述過于絕對化。根據材料二第二段“平民的身份導致了認知能

力的受限”可知,導致被訪者的認知有限的原因是“平民的身份"而非''交通閉塞,接收信

息的渠道有限”;“不能還原歷史事實的全部真相”表述過于絕對化,根據原文“若只從其

中一方的角度出發(fā)去看待歷史事實,就很有可能出現偏差,并且降低歷史真相的可信度”可

知,不能還原歷史事實的全部真相的有限制條件的,即“若只從其中一方的角度出發(fā)去看待

歷史事實”。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口述歷史的問題,不過二者論述的側重點并不相同。

B.口述歷史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歷史形式,仍然存在很多環(huán)節(jié)需要努力加以完善。

C.口述歷史能不能做到真實可信,訪談者的業(yè)務能力高低也是其中關鍵的一環(huán)。

D.在訪談節(jié)目中,能否謹慎地選擇訪談對象,有時也會影響口述歷史的可信度。

【解析】“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歷史形式”錯誤,根據原文“在擱置了幾千年之后,口

述歷史復興于20世紀中期”可知,“口述歷史”并非是一種新的研究歷史形式。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二相關觀點的一項是(3分)(D)

A.雷蒙?阿隆《歷史哲學》:“歷史總是為生活服務的,它提供范例,評價過去?!?/p>

B.科林伍德《自傳》:“歷史著作有開始也有結束,但它們描寫的事件卻并不如此?!?/p>

C.胡也頻認為:“歷史永遠是陳舊的,新的生活不能把歷史作為根據?!?/p>

D.布羅代爾說:“歷史應該是一首能夠用多種聲部唱出的、聽得見的歌曲。”

【解析】材料二的中心論點是口述歷史值得相信,研究者們應該盡力完善和細化其研

究過程。A.雷蒙?阿隆《歷史哲學》重在說歷史的作用;B.科林伍德《自傳》重在說明歷史

著作的特點;C.胡也頻的觀點割裂了過去與現在的關系;I).布羅代爾認為“歷史應該是一首

能夠用多種聲部唱出的、聽得見的歌曲”強調“口述歷史”的重要性??梢宰鳛椴牧隙挠^

點。

4.在新的形勢下,口述歷史這種形式有何重要的現實意義?請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4

分)

答:①填補了歷史空白,豐富了治史的方法。②豐富和發(fā)展了中華民族精神的表現形式。

5.假設你是一位親歷某歷史事件的普通人,一個月后要參加某電視臺的訪談節(jié)目,為確

??谑鰵v史的真實性,請結合材料談談你應該如何去做。(4分)

答:①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不斷擴大知識儲備,盡量多了解與歷史事件真相相關的信息。

②口述歷史過程:努力克服有選擇性地回憶,更不會故意忽略關鍵的細節(jié),力爭做到客觀全

面。

(二)現代文閱讀11(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我遠來是為的這一湖水

①剛下過一場雨,蒙自的老街濕漉漉的。一線陽光就在這時劃過來,南湖上又是一片光

鮮。如果沒有穿梭往來的汽車,會讓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現在差不多的天氣,南湖邊

霎時出現了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男的衣衫整潔,女的裙裾飄搖。一下子涌來這么多文

化人,讓人有一種震驚和欣喜,來的是西南聯大的學生啊。一個享譽世界的文化講壇也在南

湖邊開啟。主講者有陳寅恪、馮友蘭、錢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

②1938年,在北中國已經放不下一張書桌的情況下,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南遷昆明,

組建了西南聯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邊城蒙自便暫時接納了聯大的文學院、法學院。政府

盡心,紳士盡力,把聯大師生安頓在風景秀麗的南湖邊,讓他們住進最好的房子。蒙自海關、

法國領事館、哥臚士洋行和周柏齋的“頤樓”,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領事館敞亮氣派,高

樹挺拔。哥臚士洋行是整個蒙自最豪華的西式建筑,海關大院則像一座花園。

③這樣,西南聯大師生的生活就與美麗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師生上下課經過南湖

東堤,課余在湖邊讀書、唱歌、誦詩,在湖里暢游,在亭上探討,青春的氣息彌漫水中。魚

翔淺底,鳥兒撲飛,田田蓮葉撥弄著微風。南湖,一時成了聯大師生感情的依托、詩情的沃

±0想起詩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這首詩感情淋漓,淋漓得讓人淚涌:

我遠來是為的這一園花。

你問我的家嗎?

我的家在遼遠的藍天下。

我遠來是為的這一湖水。

我走得有點累,

讓我枕著湖水睡一睡。

讓湖風吹散我的夢,

讓落花堆滿我的胸,

讓夢里聽一聲故國的鐘。

我在這小城里學著異鄉(xiāng)話,

你問我的家嗎?

我的家在遼遠的藍天下。

④蒙自武廟街的頤樓,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做了聯大女生的宿舍。樓高勢險,古榕成

蔭,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入夜,山風刮來,嗚嗚噓噓,如怨如訴,女生們總是長久不能成

眠。家鄉(xiāng)、親人、故都,無不隨風而來,于是,她們將頤樓叫成了聽風樓。聽風樓,聽的是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嗎?聽的是“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嗎?

⑤雖然美麗的南湖給了師生們暫時的寧靜,但是在那個烽火連三月的年代,寧靜中又奔

涌著激情。開學第一天,分校師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學禮堂集會。會上,北京大學

同學會發(fā)出《告全國同胞書》,呼吁喚醒國人,擔負起應盡的責任,爭取國家民族之生存。他

們還走上街頭,以各種形式宣傳抗戰(zhàn)。有的同學竟就參加了飛虎隊,奔向抗日的戰(zhàn)場。

⑥現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標識墻前駐足,上面鐫刻著西南聯大的校訓“剛毅堅卓我

不由想起馮友蘭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為清華第十級畢業(yè)生題詞中的話:“第十級諸同學由

北平而長沙衡山,由長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屢經艱苦,其所不能,增益蓋已多矣。”朱自清先

生的題詞中也說:''諸君又走了這么多的路,更多地認識了我們的內地,我們的農村,我們的

國家。諸君一定會不負所學,各盡所能,來報效我們的民族,以完成抗戰(zhàn)建國的大業(yè)的

⑦我慢慢進到樓內,走上樓梯,輕輕推開一扇門,竟然是聞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

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這里能夠靜心讀書,以至于除吃飯、上課外,長時間不下樓活動。

歷史教授鄭天挺見他如此“怒讀救國”,恐對身體不好,就勸他說:“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樓

呢?”于是聞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樓主人”的雅號?,F在這個樓門上方,就掛著“一下樓”

的匾牌。走進不大的臥室,一股書香仿佛立時灌了滿懷。先生,久仰了!屋內擺設依舊,只

是先生擎著他的《紅燭》下樓遠去了。

⑧漫步湖邊,前面走著的是陳寅恪教授嗎?他邊走邊感慨:“風物居然似舊京,荷花海子

憶升平。橋邊鬢影還明滅,樓外歌聲雜醉醍……”錢穆教授則每天都會來到湖上的茶亭中,

伴著一壺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這里同樣看到了荷塘月色,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

新作里說,“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剎?!?。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區(qū),火把節(jié)

期間,人們在家門口燃起一堆堆火載歌載舞,朱自清也融入這熱烈之中:“這火是光,是熱,

是力量,是青年。在這抗戰(zhàn)時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時期,它的意義更是深厚?!?/p>

⑨不少教授是帶著家眷來的,馮友蘭的女兒宗璞后來回憶說:“南湖的水頗豐滿,柳岸河

堤,可以一觀;有時父母攜我們到湖邊散步。那時父親是四十三歲,半部黑髯,一襲長衫,

飄然而行?!诳箲?zhàn)八年艱苦的日子里,蒙自數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靜溫柔的流水,想起來,

總覺得這小城親切又充滿詩意?!?/p>

⑩蒙自分校,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兒個月,卻是西南聯大這支現代樂曲中一段優(yōu)雅的樂章,

南湖的音符在其間跳蕩?!爱斝』疖嚲徛貜拿勺哉抉偝鰰r,我們對于這所謂‘邊陲小邑’大

有依依不舍的情緒?!边@是陳岱孫先生的心聲,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師生的心情。他們坐著窄窄

的小火車來,又乘著窄窄的小火車走了,留下長長的鐵軌長長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畢業(yè)

直接回來這里工作,有人情意綿綿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華、南開的后生們循著

先賢的腳步來,來看這一湖波光散湖的水。

我仍然沿著湖走,湖邊生長著一些茂盛的合歡樹,還有各種各樣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

延續(xù)了不知多少歲月。

(取材于王劍冰同名散文)

6.下列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1))

A.馮友蘭的題詞用“屢經艱苦”,簡潔地寫出了西南聯大學生所經受的“苦其心志,勞

其筋苦,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等種種磨礪。

B.“田田蓮葉撥弄著微風”的“田田”形容荷葉相連的樣子,漢樂府《江南曲》有“蓮

葉何田田”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用過這個詞。

C.文中引用的"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句,出自相傳為劉邦所作的《大

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廣為流傳。

D.文中的成語“世外桃源”,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聞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

源般與世隔絕、安居樂業(yè)的理想世界.

【解析】“聞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與世隔絕、安居樂業(yè)的理想世界”錯誤。

原文為“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個‘世外桃源',他在這里能夠靜心讀書,以至于除吃飯、上

課外,長時間不見下樓活動”,并不是安居樂業(yè);再聯系時代背景,是逃離北平避難于此,

國難當頭階段。

7.下列對作品的理解和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D)

A.作者借追懷抗戰(zhàn)時期西南聯大師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尋常的生活,展現了他們

“剛毅堅卓”的精神風貌。

B.“聽風樓”的“聽風”二字寓意豐富,既指傾聽自然山風,也指風聲喚起了家國之思,

激發(fā)了抵御外侮的豪情。

C.第⑦段結尾處,以虛擬之筆描寫聞一多先生手擎《紅燭》遠去的情形,飽含作者對聞

先生的崇敬與追思。

D.后生學子循著先賢的足跡造訪南湖,以欣賞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風土人情,尋找親

切而充滿詩意的生活。

【解析】“以欣賞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風土人情,尋找親切而充滿詩意的生活”錯

誤,依據第四段“蒙自分校,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幾個月,卻是西南聯大這支現代樂曲中一段

優(yōu)雅的樂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間跳蕩”“又多少年后北大、清華、南開的后生們循著先賢的

腳步而來,來看這一湖波光激潮的水”可知,“后生學子”造訪南湖,主要是因為南湖是西

南聯大曾經的校址,大師們曾經在此求學研究。

8.作者說《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讓人淚涌”,請根據文意,從藝術手法及情

感的角度對此詩的特點簡要賞析。(6分)

答:《南湖短歌》運用反復、排比、首尾呼應等手法,借對蒙自南湖風光的欣賞和贊美,

強烈抒發(fā)對南湖給予西南聯大師生學習環(huán)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也飽含了國難時期顛沛

流離的痛苦和對遙遠家鄉(xiāng)的濃烈思念。

9.蒙自南湖,見證了西南聯大一段特殊的歲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靜溫柔的流水”,

在“寧靜中又奔涌著激情”。結合全文,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6分)

答:在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硝煙中,聯大師生在蒙自南湖邊度過了一段寧靜的讀書生活;在

寧靜的讀書生活中,聯大師生滿懷喚醒國人、抵御外侮、收復河山的愛國激情,積極抗日救

國。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帝也常憤廣明以來中國日蹙,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會秦州民夷有詣大梁獻策請恢復

舊疆者,帝善之,納其言。帝以大梁城中迫隘,夏,四月,乙卯,詔展外城,先立標幟,俟

今冬農隙興板筑,卷華動則罷之,更俟次年,以漸成之。

上謂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寢食不忘又自唐晉以來吳蜀幽并皆阻聲教未能混

壹宜命近臣著論策各一篇朕將覽焉?!北炔坷芍型鯓惬I策,以為:“中國之失吳、蜀、幽、

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觀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術。夫進賢退不肖,所以收其才

也;恩蔭誠信,所以結其心也;賞功罰罪,所以盡其力也;去奢節(jié)用,所以豐其財也;時使

薄斂,所以阜其民也。俟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財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后舉而用之,功無

不成矣!”上欣然納之。時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對少有可取者,惟樸神峻氣勁,有謀能斷。

凡所規(guī)畫,皆稱上意,上山是重:其器識。

初,帝在渭州,美掌州之金谷隸三可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為供副。太祖聞之怒,恐

傷帝意,但徙美為濮州馬步都虞候。美治財精敏,當時鮮及,故帝以利權授之。帝征伐四方,

用度不乏,美之力也,然思其在渭州所為,終不以公忠待之。

帝以縣官久不鑄錢,而民間多銷錢為器皿及佛像,錢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監(jiān)采

銅鑄錢,自非縣官法物、軍器及寺觀鐘磐錢鐸之類聽留外,自余民間銅器、佛像,五十II內

悉令輸官,給其直;過期隱匿不輸,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論刑有差。上謂侍臣曰:“卿輩

勿以毀佛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尊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銅像豈所謂佛邪!且吾聞佛志在

利人,雖頭目猶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p>

臣光日: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

益。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后周紀》)

【注】帝,后周世宗柴榮。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D)

A.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寢食不忘/又自唐/晉以來/吳/蜀/幽/并皆阻/聲教未能混

壹/宜命近臣著論策各一篇/朕將覽焉

B.聯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寢食不忘/又自唐/晉以來/吳/蜀/幽/并皆阻/聲教未能混

壹/宜命近臣著論策各一篇/朕將覽焉

C.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寢食不忘/又自唐/晉以來/吳/蜀/幽/并皆阻聲教/未能混

壹/宜命近臣著論策各一篇/朕將覽焉

D.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寢食不忘/又自唐/晉以來/吳/蜀/幽/并皆阻聲教/未能混

壹/宜命近臣著論策各一篇/朕將覽焉

【解析】“致治之方”屬于偏正短語,作“思”的賓語,中間不應斷開,排除BC;“其

要”是“未得”的賓語,“未得其要”是動賓結構,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

A.中國,古代指我國中原地區(qū)或在中原地區(qū)華夏族建立的政權。

B.東作,古代指秋收生產,泛指農事。有時也用以指秋季作物。

C.三司,古代地位或職能相近的三個官署的合稱。文中指鹽鐵、戶部、度支。

D.“茍志于善”和“茍以天下之大”(《六國論》)中的“茍”含義相同。

【解析】“古代指秋收生產”“有時也用以指秋季作物”錯誤,應為“古代指春耕生

產”,“有時也用以指春季作物”。原文為“俟今冬農隙興板筑,東作動則罷之,更俟次

年……”,等待今年冬天農閑再興土木,(第二年)農事(春耕)開始就停止,所以應指冬季之

后的春季。古語有“歲起于東,而始就耕,謂之東作”。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

A.后周世宗有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所以在有人獻上恢復舊有疆域的建議時,他欣然采納。

B.王樸分析國家分裂是由于沒有正確的治理方法,他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收攬人才、

C.世宗對張美量才為用,但因張美在漫州的作為,終究不將他當作公正忠誠的人對待。

D.為推進官府鑄錢改革,后周世宗下令收繳民間的銅器、佛像,并制定了嚴厲的刑罰制

度。

【解析】“他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收攬人才”錯誤,王樸給出了“進賢退不肖”“恩

蔭誠信”“賞功罰罪”“去奢節(jié)用”“時使薄斂”等一系列建議,“收攬人才”只是其中之一,

并無關鍵一說。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凡所規(guī)畫,皆稱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識。(4分)

譯文:凡是有所規(guī)劃建議,都符合世宗的心意,世宗因此看重土樸的度量與見識。

(2)自余民間銅器、佛像,五十日內悉令輸官,給其直。(4分)

譯文:其余民間的銅器、佛像,五十天內全部讓共送交官府,付給等值的錢。

14.司馬光由后周世宗的哪些事例對他做出了“仁”“明”的評價?(3分)

答:①趁農閑修造國都大梁,保障春耕生產不受影響。②善于聽納建議,重用正直果斷

的王樸,遠離精明阿諛的張美。③收繳民間銅像,智慧看待奉佛,愿為濟民犧牲自己。

參考譯文:

后周世宗經常為唐僖宗廣明以來中原日益縮小而憤慨,慨然萌生削平各國統(tǒng)一天下的志

向。正好秦州各族百姓有個到大梁進獻計策請求恢復舊日大唐疆域的人,世宗認為他提得好,

采納了他的意見。后周世宗因為大梁城中局促狹窄,夏季,四月,乙卯日,下詔拓展外城,

先設立標記,等待今年冬天農閑再興土木,農事開始就停止,等來年再開工,以此逐漸完成。

世宗對宰相說:“朕經常思考達到大治的方略,沒有得到其中的要領,睡覺吃飯都不能忘

記。又自從后唐、后晉以來,吳地、蜀地、幽州、并州都被隔斷了政令教化,不能統(tǒng)一,應

該命令左右大臣撰寫論策各一篇,朕將一一閱覽?!北炔坷芍型鯓氵M獻策文,認為:“中原朝

廷喪失吳地、蜀地、幽州、并州,都是由于喪失了治國之道。如今一定要首先考察喪失土地

的根本原因,然后才能知曉收取失地的方法。進用賢人斥退品行不好的人,是收羅人才的辦

法;布施恩澤講究信用,是團結人心的辦法;獎賞功勞懲罰罪過,是鼓勵大家貢獻力量的辦

法;革除奢侈節(jié)約費用,是增加財富的辦法;按時使用民力減少賦稅,是使百姓富足的辦法。

等到群賢畢集,政事理順,財用充足,士民歸附,然后起兵而使用他們,千秋功業(yè)沒有不成

功的了!”后周世宗欣然接受。當時群臣大多墨守常規(guī),茍且偷安,所對策略很少有可取的,

只有王樸神情峻逸、氣勢剛勁,有智謀能決斷。凡是有所規(guī)劃建議,都符合世宗的心意,世

宗因此看重王樸的度量與見識。

當初,世宗在澧州時,張美掌管州中隸屬于三司的錢糧,世宗有時私下有所索求,張美

千方百計為他提供。后周太祖聽說此事很生氣,又恐怕傷害世宗的感情,只是調任張美為濮

州馬步軍都虞候。張美治理財政很精明,當時很少有人能及,所以世宗將財政收入的大權授

給他。世宗征伐天下,財務用度不致匱乏,是張美的功勞,然而想到他在浪州的作為,終究

不將他當作公正忠誠的人來對待。

世宗因為朝廷長久沒有鑄造銅錢,而民間許多人銷毀錢幣做成器皿以及佛像,銅錢越來

越少。九月,丙寅朔(初一),敕令開始設立機構采集銅來鑄造錢幣,除了朝廷的禮器、兵器

以及寺廟道觀的鐘磬、錢鐐、鈴鐸之類準許保留外,其余民間的銅器、佛像,五十天內全部

讓其送交官府,付給等值的錢;超過期限隱藏不交,重量在五斤以上的判死罪,不到五斤的

量刑判處不同的罪。世宗對侍從大臣說:“你們不要為毀佛而疑慮。佛用善道來教化人,假如

立志行善,這就是信奉佛了。那些銅像豈是所說的佛呢!況且我聽說佛的宗旨是在于利人,

即使是腦袋、眼睛也都可以舍棄布施給需要的人,倘若朕的身子可用來普濟百姓,我也是不

會吝惜的?!?/p>

臣司馬光說:像周世宗,可以稱得上仁愛了!不吝惜自身而愛護百姓;像周世宗,可以

稱得上英明了,不為無益的東西來廢棄有益的東西。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歌,完成15?16題。

上洛橋?

李益

金谷園②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山坡羊?洛陽懷古

張養(yǎng)浩

天津橋上,憑欄遙望,春陵王氣③都凋喪。

樹蒼蒼,水茫茫,云臺不見中興將。

千古轉頭歸滅亡。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

【注】①洛橋:即天津橋,在唐代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洛陽市)。當大唐盛世,陽春

時節(jié),這里是貴達士女云集游春的繁華勝地。但在安史之亂后,已無往日盛況。②金谷園:

西晉門閥豪富石崇的別廬,在洛陽橋上北望,約略可見。③春陵王氣:東漢劉秀的王者之氣。

15.下列對這兩首詩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

A.《上洛橋》先寫目中景,然后寫心中情。作者從春風拂柳的輕快畫面入手,以獨上洛

橋的失落與感傷作結。

B.《山坡羊?洛陽懷古》緊扣“懷古”二字,即景抒懷。作者在天津橋上憑欄遠望,追

念建立東漢王朝的劉秀以及他的功臣們。

C.《山坡羊?洛陽懷古》中,作者自認為擁有帝王之氣,面對眼前的蒼茂樹木和茫茫之

水,回憶過往繁華。

D.與《山坡羊?洛陽懷古》不同,《上洛橋》巧妙地用消失了的歷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

的今日繁華。

【解析】“作者自認為擁有帝王之氣”錯誤,由“天津橋上,憑欄遙望,春陵王氣凋

喪”可知,是作者認為東漢劉秀的王者之氣都已經凋零殆盡。

16.這兩首詩詞都登橋詠懷,感慨歷史興衰,請比較其在內容情感和表現手法上的異同。

(6分)

答:①內容情感上:兩詩都感慨了歷史興衰;李詩主要是感傷好景不長、繁華消逝,張

曲則發(fā)出更深沉的感嘆,王侯將相、功名利祿轉瞬即逝,終將幻滅,成為歷史。②藝術手法

上:兩詩都借景抒情,都用“橋”這一意象表達懷古傷今之情;李詩用襯托的手法,用樂景

寫哀情,以金谷園引出洛陽橋,張曲虛實結合,由沉郁蒼茫之景聯想到消失的王氣和云臺功

勛。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針對唐太宗當時的實際狀態(tài),從歷史興替出發(fā),引古論今,

以“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一組六字整句概括了歷代君主能創(chuàng)業(yè)不能守成的普遍規(guī)

律。

(2)《六國論》中進行事理的對比,用“諸侯之地有限”與“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

與“侵之愈急”進行對比,說明正是賂秦導致“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至于顛覆,理固

宜然”。

(3)《阿房宮賦》篇末“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暗寓諷諫之意,含

蓄地告誡當世及后代君主:如不以歷史為鑒,還會重蹈覆轍。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可謂源遠流長,其根底之牢

固、蘊藏之豐富、規(guī)模之宏大、影響之深遠,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資源。

中華文明的和代代傳承,演繹了從“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到“創(chuàng)造

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和滋養(yǎng)了人

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歷史根脈和文化精神,并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偉大歷史進程

中,以其獨特的精神氣質和存在形態(tài),支撐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時代創(chuàng)造和歷史選擇。

建黨一百多年來,黨領導人民②,不懈奮斗,成功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正確道路。我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chuàng)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

明新形態(tài),向世界生動呈現了中華文明—的萬千氣象。中華文明不啻是中國式現代化新

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和文化來源,仿佛一條神奇的精神紐帶,凝聚了人民追求,匯聚了民族

力量,形塑了民族共同體,形成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

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偉力。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答:①生生不息②披荊斬棘③欣欣向榮(或:日新月異)

19.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因果關系復句,并且對原因予以強調,允許增刪少量

字詞但不得改變原意。(2分)

答:我國的人類史、文化史、文明史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資源,因為它們

分別有著百萬年、一萬年和五千多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根底牢固、蘊藏豐富、規(guī)模宏大、影

響深遠。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6分)

答:①比喻:將“中華文明”比喻成“紐帶”,化抽象為具象,形象地揭示了中華文明

在維系民族共同體中的重要作用。②排比:用“凝聚了”“匯聚了”“形塑了”三個較為整

齊的句式表達中華文明的作用,從三個角度闡述,使內容更充實,氣勢更恢宏,感情上更充

沛。

(-)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我的故鄉(xiāng)山東沂蒙山區(qū),鄉(xiāng)親們有早晨喝茶的習慣,尤其上了年紀的人,這是必須的。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辈杷诤现H情友情,待客敬茶成為沂蒙山區(qū)城鄉(xiāng)人

家的禮儀風尚。

原來鄉(xiāng)下生活條件差,鄉(xiāng)親們喝大碗茶,后來興起搪瓷茶缸,有的直接放到火爐上燒。

后來條件好了,①,好多人家用上當年比較時尚的“快壺”燒水泡茶。

快壺,是沂蒙山區(qū)農村的一種燒水工具,如今基本見不到它了??捎媚静?、樹根、樹枝

或莊稼秸稈作燃料,點上火從上而下放進煙筒,一會就能聽到水的響聲和沸騰聲。②,

先倒掉壺嘴里不開的那截水,再倒入暖瓶,然后沖進放好茶葉的茶壺,悶上幾分鐘,就能倒

出茶香撲鼻的茶水。

我們村東、北、西三面有山,尤其東側的南北山云霧繚繞,這里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

件適合長茶。村四周全是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的茶園,邁出家門就能看到翠綠養(yǎng)眼的茶樹叢。

無論回到故鄉(xiāng)還是身在外地,不管是忙于工作還是閑讀寫作,不論是春日清晨還是夏日

黃昏,我養(yǎng)成每天都喝一杯地道家鄉(xiāng)茶的習慣。③,如云霧翻滾,那味道滿室飄散,

清甜醇香。茶水入口的瞬間,頓感與故鄉(xiāng)血脈相通、根脈相連,身心一時澄澈清明起來。

21.下列句子中的“它”和文中畫橫線處的“它”,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

A.到了華山腳下,它的高大陡峭令我望而生畏。

B.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C.好累啊,今天美美地吃它一頓!

D.講武儲糧圖再舉,它年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