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自治縣河口鄉(xiāng)梅江普通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1頁
道真自治縣河口鄉(xiāng)梅江普通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2頁
道真自治縣河口鄉(xiāng)梅江普通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3頁
道真自治縣河口鄉(xiāng)梅江普通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4頁
道真自治縣河口鄉(xiāng)梅江普通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州省普通中學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質量測評(一)七年級歷史試題卷同學你好!答題前請認真閱讀以下內容:1.本卷共4頁,滿分60分,答題時間60分鐘,考試形式為閉卷。2.答案一律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一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俗話說:“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隋的統(tǒng)一,結束了自西晉以來27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朝最終完成國家統(tǒng)一是在()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tǒng)一全國,隋的統(tǒng)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fā)展大趨勢,B項正確;581年隋朝建立,與題干“統(tǒng)一全國”不符,排除A項;605年和608年處于隋煬帝統(tǒng)治時期,隋煬帝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當時隋朝早已完成國家統(tǒng)一,不符合題意,排除CD項。故選B項。2.隋末起義軍痛斥隋煬帝:“馨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庇纱丝梢姡瑢е滤宄瘻缤龅闹饕蚴牵ǎ〢.外族入侵 B.隋煬帝暴政C.開通運河 D.營建東都洛陽【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馨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結合所學可知,隋煬帝連年大興土木,多次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不惜民力,實行殘暴統(tǒng)治,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B項正確;隋朝外族入侵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項;CD項是隋煬帝暴政的表現(xiàn),排除。故選B項。3.若要為武則天的無字碑補題碑文,下列內容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A.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會經濟持續(xù)發(fā)展C.大力發(fā)展科舉制度 D.為“貞觀之治”的到來奠定了基礎【答案】D【解析】【分析】依據(jù)所學可知,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他在位時注重減輕農民負擔,采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繼續(xù)發(fā)展。為“開元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武則天大力發(fā)展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由此分析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驹斀狻?.史載唐太宗時,有大臣奏請修復長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不修長城的理由是()A.唐初北方無邊患 B.長城已失去防御能力C.唐朝國力虛弱,無財力支持 D.開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關系融洽【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在唐朝以前,長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進攻。而在唐朝開明政策的感召下,北方各族首領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擁戴唐太宗為他們共同的君主。因此,民族關系的融洽是太宗不修長城的理由,D項正確;唐太宗不修長城主要是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關系融洽,沒有必要修筑長城,而非沒有了邊患,也不是長城已失去防御能力,排除AB項;唐太宗時期勵精圖治,國力強盛,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5.中日山水相連,中國文化對日本有深遠影響。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大化改新”,積極吸收中國文化。最能反映下列四幅圖片信息的詩句是()A.千金散盡還復來 B.沖天香陣透長安C.唐風洋溢奈良城 D.不拘一格降人才【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圖片信息“唐朝開元通寶”,“日本和同開珎”,“唐朝長安城”,”日本平城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的開元通寶比日本和同開彌早使用幾十年,和同開彌是仿照唐朝開元通寶制造的,這說明唐文化對日本的巨大影響;日本以唐朝制度為模式進行改革,當時的日本都城平城京幾乎同唐長安的建筑樣式相同。因此最能反映下列四幅圖片信息的詩句是“唐風洋溢奈良城”。C項正確;"千金散盡還復來"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中的一句詩,意思是千兩黃金花完了也能夠再次獲得,排除A項;沖天香陣透長安,與唐末農民起義相關,排除B項;不拘一格降人才,意思是指不拘泥于一種方式選擇人才,排除D項。故選C項。6.1965年考古學家在中亞絲路古城撒馬爾罕發(fā)掘出大量大使廳壁畫,據(jù)學者考證,北墻所繪為唐高宗獵豹和武則天泛龍舟圖(見如圖),這與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記載的“北壁繪華夏天子”的內容一致。以上材料說明()①圖像史料與文獻史料相互印證②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③盛唐文化對中亞地區(qū)影響深遠④端午節(jié)劃龍舟是撒馬爾罕特有習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實物壁畫和唐代杜佑的《通典》內容相互印證,證明了圖像史料與文獻史料相互印證,①項符合題意,中原文化能夠影響到西亞地區(qū),說明了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以及盛唐文化對中亞地區(qū)影響深遠,②③項符合題意,即①②③項符合題意,A項正確;根據(jù)所學知識,端午節(jié)劃龍舟是中國特有習俗,④項不符合史實與題意,排除包含④的選項,即排除BCD項。故選A項。7.唐朝滅亡以后,出現(xiàn)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下面對“五代十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的延續(xù)B.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C.統(tǒng)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D.南方政權更迭,戰(zhàn)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xiàn)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xiàn)了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在加上北方割據(jù)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北方政權更迭,戰(zhàn)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南方地區(qū),由于受戰(zhàn)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wěn)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fā)展,D項符合題意;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的延續(xù),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但統(tǒng)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8.記載了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成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這部“文獻”是()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記》C.《西游記》 D.《丹經》【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玄奘回國后,他口述,弟子記錄,形成了《大唐西域記》,它記載了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成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B項正確;材料說的是游記、地理學著作,不是醫(yī)學、神魔小說、道家著作,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9.假如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唐朝,你有可能經歷到的事情是①聽魏征的故事②讀李白的詩③欣賞柳公權的書法作品④讀《資治通鑒》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任人唯賢和虛心納諫,魏征是唐太宗時著名的諫臣,李白是唐朝的大詩人,柳公權是唐朝著名的書法家,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即B符合題意,《資治通鑒》是北宋的,④不符合題意。由此可見,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0.“以詩證史”是史學家陳寅恪倡導的史學研究方法,即運用詩歌來考證歷史。杜南有詩云:“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城市)猶藏(居?。┤f家室。稻米流脂(稻米顆粒飽滿滑潤)粟米白,公私倉廩(倉庫)俱豐實該詩可用來考證()A.唐高祖時期的經濟 B.唐太宗時期的對外交往C.唐玄宗時期的經濟 D.以武則天時期的民族關系【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唐代,唐玄宗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唐朝國力達到頂峰,杜甫的詩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C項正確;開元是唐玄宗的年號,唐高祖的年號是武德,唐太宗的年號是貞觀,武則天的年號是天授,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11.在宗法觀念盛行社會,姓氏是有貴賤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趙錢孫李……”,將“趙”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斷《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現(xiàn)在A.宋朝B.唐朝C.西周D.明朝【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趙”姓排在第一,是因為宋朝的國君姓趙,這樣做就突出了趙姓的尊崇地位,故A符合題意。唐朝是李姓,西周是姬姓,明朝是朱姓,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12.1069年,宋神宗任用他主持變法,希望通過變法,擺脫統(tǒng)治危機,實現(xiàn)富國強兵。題目中他是指()A.商鞅 B.王安石 C.房玄齡 D.魏征【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擺脫統(tǒng)治危機,實現(xiàn)富國強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B項正確;商鞅變法發(fā)生在公元前356年,排除A項;房玄齡和魏征是唐太宗時期的名臣,排除CD項。故選B項。第II卷(非選擇題)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5分)13.__________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敬鸢浮窟M士科【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因此,題干橫線處填寫“進士科”。14.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fā)展,國力強盛,史稱“__________”?!敬鸢浮控懹^之治【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統(tǒng)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因此,題干橫線處填寫“貞觀之治”。15.由于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情況,故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敬鸢浮吭娛ァ窘馕觥俊驹斀狻扛鶕?jù)所學知識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他的詩反映了戰(zhàn)爭和政治腐敗給人給人民帶來的痛苦,他的詩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圣”。16.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jié)來到中國,當時稱為“_____”【答案】遣唐使【解析】【詳解】依據(jù)所學可知,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頻繁,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及制度,日本派遣使節(jié)來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唐朝時,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達到500多人。17.__________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答案】907【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因此,題干橫線處填寫“907”。三、綜合問答題(共10分)18.初一年級某班在單元學習結束后,以隋唐時期為主題,舉行了一次圖片展覽。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舅宓镊攘Α俊臼⑻茪庀蟆浚?)請把A、B處補充完整。(2)根據(jù)以上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盛唐氣象的具體表現(xiàn)。(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盛唐氣象出現(xiàn)的原因。(4)根據(jù)上述圖片結合所學知識,歸納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敬鸢浮浚?)A:隋朝大運河示意圖。B:曲轅犁。(2)經濟繁榮;民族交往與交融;開放的社會風氣;多彩的文學藝術;頻繁的中外交流。(3)①國家強盛,交通發(fā)達,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比較暢通。②前期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③國內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無。④唐政府對外采取較為開放的政策,中外經濟交往頻繁。(4)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窘馕觥俊拘?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從605年起,陸續(xù)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共由四段構成,分別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因此,A處應為“隋朝大運河示意圖”。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曲轅犁,其轅曲,因以名,區(qū)別于直轅犁。因此,B處應為“曲轅犁”?!拘?詳解】根據(jù)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盛唐氣象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經濟繁榮;民族交往與交融;開放的社會風氣;多彩的文學藝術;頻繁的中外交流。經濟繁榮:農業(yè)的發(fā)展如曲轅犁、筒車的出現(xiàn),陶瓷業(yè)發(fā)展如唐三彩等。民族交往與交融:如擊敗了北方的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tǒng)治,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文成公主入藏,推動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開放的社會風氣:社會比較開放,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去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多彩的文學藝術: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當時詩人的代表。此外,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石窟、雕刻等方面的藝術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頻繁的中外交流:鑒真東渡與玄奘西行是唐朝時期對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兩件大事,都體現(xiàn)了唐代密切、友好的中外交往關系?!拘?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年中,統(tǒng)治者在吸取前代的教訓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有成效的改革,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統(tǒng)治策略,使全國迅速呈現(xiàn)出一片空前繁榮的景象。唐朝時期漢族和一些北方少數(shù)民族雜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區(qū)一些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保持著友而密切的聯(lián)系,民族之間的交融進一步發(fā)展。當時的社會會風氣比較開放,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等活動。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全時代,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石窯和雕刻等方面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就斐然。唐朝交通發(fā)達,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比較暢通,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住來,都城長安是一座國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因此,盛唐氣象出現(xiàn)的原因:①國家強盛,交通發(fā)達,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比較暢通。②前期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③國內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無。④唐政府對外采取較為開放的政策,中外經濟交往頻繁?!拘?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建立后,統(tǒng)一南北,結束了長時間政權分立的局面。隋朝開通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創(chuàng)立了科舉制,對后世有深遠影響。繼之的唐朝,前期政治開明,經濟發(fā)展,在民族關系、對外交流、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樹,呈現(xiàn)出繁榮、富強的盛唐景象,成為當時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強大國家。據(jù)此可知,隋唐時期,國家統(tǒng)一,疆域遼闊,封建經濟繁榮,國力空前強盛,民族關系和睦,對外交流發(fā)達,外交活動頻繁,文化全面輝煌,對世界影響深遠。因此,繁榮與開放成為這個時期的時代特征。四、材料解析題(共21分)19.唐朝前期政治開明,經濟發(fā)展,民族關系融洽,對外交流頻繁,科技發(fā)達,呈現(xiàn)出繁榮富強的盛唐氣象,聲明遠播四海。但是,后來唐朝由盛轉衰,直至滅亡。材料一材料二據(jù)統(tǒng)計,唐朝的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數(shù)民族人士為24人,占6%。這在歷代漢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較為罕見的。唐朝還任用大批各族貴族為官,實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親”政策。唐朝時期,各族之間戰(zhàn)事較少,和平相處,共同發(fā)展成為主流,中華文明進入一個新的高峰。——摘自施建中《中國古代史》材料三(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片反映的是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寫出該政治制度的作用。(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反映的唐朝的民族政策。列舉唐蕃交往的史實。(3)補充材料三括號里的事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該事件的影響。(4)從唐朝的興衰榮辱歷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啟示?【答案】(1)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助于減少政府決策失誤;加強了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2)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史實:文成公主(或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3)事件:安史之亂。影響:持續(xù)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qū)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jié)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4)我們要以史為鑒,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能貪圖享樂,要居安思危;協(xié)調好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平衡,避免地方割據(jù)勢力?!窘馕觥俊拘?詳解】制度: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圖示所反映的制度名稱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作用: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三省長官都宰相,因此三省六部制的實行削弱了宰相權力,加強了皇權,同時有助于減少政府決策失誤;三省六部的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三省六部制被后世所沿用,影響深遠。【小問2詳解】政策:根據(jù)材料二“唐朝的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數(shù)民族人士為24人,占6%。這在歷代漢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較為罕見的。唐朝還任用大批各族貴族為官,實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親’政策?!笨芍?,材料反映了唐朝宰相中少數(shù)民族人士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由此可見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允許少數(shù)民族人士在朝中擔任要職。因此,材料二反映的唐朝的民族政策是開明的民族政策。史實: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641年,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唐中宗時,又將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唐穆宗時,唐蕃訂立友好盟約,立“唐蕃會盟碑”?!拘?詳解】根據(jù)材料三圖示可知,▲所處的時間為755—763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xiàn)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fā)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安史叛軍接連內亂,最終于763年被平定。因此,材料三括號里的事件是“安史之亂”。其影響是:持續(xù)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qū)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jié)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拘?詳解】本題考查唐朝興衰的相關知識。唐朝由大唐盛世走到安史之亂的衰敗,與當權者沉湎驕奢,不理朝政有直接關系。所以結合歷史知識作答,做到言之有理,論從史出。如,我們要以史為鑒,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能貪圖享樂,要居安思危;協(xié)調好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平衡,避免地方割據(jù)勢力。20.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一個不斷完善、走向成熟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是一個逐漸發(fā)展的過程。隋朝創(chuàng)制;唐代在承襲隋制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完善;宋代在唐代的基礎上發(fā)展了科舉制度,使科舉成為選拔官吏的最主要途徑。伴隨著學校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宋代參加科舉制度的人與日俱增??婆e在宋代已經普及,而且對經濟、社會、風尚都產生了深遠作用?!獎⑽娜稹吨袊糯沃贫?地方體制與官僚制度》(1)請根據(jù)材料一概括科舉制度演變的過程,并闡述科舉制的影響。材料二: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統(tǒng)治唐太宗唐玄宗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虛心納諫重用賢能,整頓吏治經濟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經濟,改革稅制文化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注重文教,編修經典——根據(jù)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整理(2)請根據(jù)材料二概括盛世、治世局面出現(xiàn)的共同原因。材料三:《神童詩》北宋·汪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锻藢⒃姟繁彼巍げ苠驀y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北宋諺語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3)材料三反映了宋朝的哪一政策?該如何評價這一政策?(4)綜上所述,古人政治智慧對我們今天的發(fā)展有何借鑒之處?【答案】(1)演變過程:隋朝創(chuàng)立;唐朝完善;宋朝發(fā)展;科舉制的影響:①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②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③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③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④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任答2點)(2)共同原因: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政策:①政治:整頓吏治、完善制度、善于納諫、重用賢臣。②經濟:發(fā)展生產、輕徭薄賦。③完善科舉、發(fā)展教育。④都是在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的前提下。⑤杰出帝王將相個人的政治品質等。(任答3點)(3)政策:重文輕武的政策。評價:積極:①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質的提高。②造就了宋朝科技發(fā)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③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fā)生,有利于政權的穩(wěn)定和社會的安定;消極:①文臣掌兵,不熟悉軍務,導致軍隊戰(zhàn)斗力減弱;②政治機構重疊,相互牽制,官吏冗多辦事效率下降。③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財政入不敷出。(任答2點)(4)關注民生,重視三農問題,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