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長的痕跡》大班教案一、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選自大班教材《成長的腳步》第四章《成長的痕跡》。詳細內容包括:了解時間的變化,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動物的成長,以及自己的身體變化,感受成長的奇妙過程。二、教學目標1.讓幼兒知道時間是流動的,了解成長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2.培養(yǎng)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表達自己成長變化的能力。3.培養(yǎng)幼兒珍惜時間、關愛同伴的情感。三、教學難點與重點重點:讓幼兒了解成長的痕跡,感受成長的過程。難點: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表達,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長變化。四、教具與學具準備教具:成長記錄手冊、時間沙漏、植物生長圖片、動物成長圖片、身高尺。學具:畫筆、畫紙、剪刀、膠棒。五、教學過程1.實踐情景引入(5分鐘)教師展示時間沙漏,引導幼兒觀察沙子的流動,討論時間的變化。邀請幼兒分享自己成長的故事,引發(fā)幼兒對成長的興趣。2.例題講解(10分鐘)教師展示植物生長圖片,講解植物的成長過程,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成長痕跡。教師展示動物成長圖片,講解動物的成長過程,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成長痕跡。教師邀請幼兒用身高尺測量自己的身高,記錄在成長記錄手冊上,感受自己的成長。3.隨堂練習(10分鐘)幼兒分組觀察教室內的植物和同伴,記錄成長痕跡。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完成成長記錄手冊。各小組分享觀察成果,交流成長感受。六、板書設計1.板書《成長的痕跡》2.內容:植物成長:種子→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動物成長:卵→孵化→幼體→成長→繁殖人的成長:嬰兒→幼兒→少年→青年→成年七、作業(yè)設計1.作業(yè)題目:記錄自己的一周成長要求:每天記錄一件成長中的趣事,可以是身體變化、學習進步、生活習慣等。答案:見附件《成長記錄手冊》。八、課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課后反思:教師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了解幼兒對成長的理解程度,為下一步教學做好準備。2.拓展延伸:家庭作業(yè):讓幼兒與家長共同完成成長記錄手冊,增進親子關系。主題活動:開展“我的成長故事”分享會,讓幼兒在集體中展示自己的成長變化。重點和難點解析1.實踐情景引入中時間沙漏的運用。2.例題講解中植物、動物成長痕跡的觀察和幼兒自身成長記錄的引導。3.作業(yè)設計中成長記錄手冊的具體內容和完成方式。4.課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家庭作業(yè)和主題活動的實施。詳細補充和說明:一、實踐情景引入中時間沙漏的運用1.選擇合適的時間沙漏,確保沙子流動的速度適中,便于幼兒觀察。2.教師在展示時間沙漏時,要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時間的變化,引導幼兒關注沙子的流動。3.通過討論時間沙漏中沙子的流動,讓幼兒理解成長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需要珍惜時間。二、例題講解中植物、動物成長痕跡的觀察和幼兒自身成長記錄的引導1.教師在講解植物、動物成長過程時,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圖片,突出成長痕跡的變化。2.引導幼兒觀察植物、動物成長痕跡時,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激發(fā)幼兒的思考,如:“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們是怎么變化的?”3.在引導幼兒記錄自身成長時,教師要給予具體指導,如身高、體重、能力等方面的變化,幫助幼兒完成成長記錄手冊。三、作業(yè)設計中成長記錄手冊的具體內容和完成方式1.成長記錄手冊的內容應包括:日期、成長事件、心情、收獲等。2.教師要明確成長記錄手冊的完成方式,如以繪畫、文字、剪貼等形式表達。3.鼓勵幼兒發(fā)揮創(chuàng)意,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圖案裝飾成長記錄手冊,使其更具個性化。四、課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家庭作業(yè)和主題活動的實施1.家庭作業(yè):教師需與家長溝通,確保家長了解成長記錄手冊的完成要求和目的,鼓勵家長參與幼兒的成長記錄過程。2.主題活動: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成長記錄,組織分享會,讓幼兒在集體中展示自己的成長變化。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情感波動,給予肯定和鼓勵。本節(jié)課程教學技巧和竅門一、語言語調1.教師在講解時,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親切自然,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2.在關鍵知識點講解時,可以適當提高語調,突出重點。二、時間分配1.實踐情景引入、例題講解、隨堂練習等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要合理,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2.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思考時間,避免急于給出答案。三、課堂提問1.提問要具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引導幼兒思考和觀察。2.針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提問難度要適中,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回答。四、情景導入1.利用時間沙漏、植物生長圖片等教具,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景,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2.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情景中自然地感受到成長的變化。教案反思一、教學內容的適切性本節(jié)課內容緊密圍繞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植物、動物的成長痕跡,以及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成長的含義。在今后的教學中,可進一步拓展成長的其他方面,如情感、社交能力等。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本節(jié)課采用了觀察、討論、實踐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嘗試更多互動性、游戲性的教學方法,提高幼兒的參與度。三、課堂氛圍的營造本節(jié)課注重營造輕松、溫馨的課堂氛圍,讓幼兒在愉悅的情感狀態(tà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疆2025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2358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30年中國民用電線電纜行業(yè)市場全景評估及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梅花管三節(jié)塑膠槳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滌玻交織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方焊管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20241226-213419
- 2025年OA系統(tǒng)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大型塑膠混合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10課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3
- 關于表彰大會新聞稿范文(29篇)
- 2025年環(huán)氧砂漿地板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全身麻醉后護理常規(guī)
- 《積極心理學(第3版)》 課件 第2章 心理流暢體驗、第3章 積極情緒的價值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國3D硅電容器行業(yè)研究及十四五規(guī)劃分析報告
- 三個和尚幼兒故事課件
- 浙江省杭二中2025年高三高考全真模擬卷(四五六七)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第3課《學會反思》精美課件
- 2024數(shù)據中心浸沒式液冷系統(tǒng)單相冷卻液技術指標和測試方法
- 國有企業(yè)采購管理規(guī)范 T/CFLP 0027-2020
- 葉酸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關聯(lián)性研究
- 圍墻鐵藝欄桿施工方案方案
- 客運駕駛人安全考核規(guī)程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