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績研究新版_第1頁
王績研究新版_第2頁
王績研究新版_第3頁
王績研究新版_第4頁
王績研究新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王績是唐初重要的作家,從唐代以來一直受到文學研究者的關(guān)注。本世紀的王績研究,無論是在生平思想還是在文集的整理、詩歌作品的系年、藝術(shù)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別是七十年代后期,《王無功文集》(五卷本)的重現(xiàn),使得人們對王績的研究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取得了更大的突破。一、王績生平考證和文集整理王績的生卒年本世紀最早對王績的生卒年進行考證的是鄭振鐸,他在《中國文學者生卒考》一文和后來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都認為王績的生卒年是590?──644,也即約隋開皇十年至唐貞觀十八年。胡適的《白話文學史》認為王績生于584年,卒于644年。蘇雪林的《唐詩概論》認為王績約生于590年,卒于650年。

聞一多的《唐詩大系》認為王績生于公元585年,卒于公元644年。陸侃如、馮沅君的《中國詩史》的見解與聞一多先生同。此后出版的諸多著作如劉大杰《中國文學發(fā)展史》、王士菁的《唐代詩歌》、周祖譔的《隋唐五代文學史》、游國恩等編著的《中國文學史》、社科院文學所編著的《中國文學史》以及王國安注的《王績詩注》等均認為王績生于公元585年,卒于公元644年。傅璇琮《唐代詩人考略》則認為王績的生年雖不可確考,但不能早于開皇五年(585),當在這以后的數(shù)年間,卒年在貞觀十八年(644),時為三十四歲。

然而韓理洲、張錫厚根據(jù)新發(fā)現(xiàn)的《五卷本王無功文集》皆考證出王績應生于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張錫厚《王績生平辨析及其思想新證》,刊《學術(shù)月刊》,1984年,第5期)。羅宗強、郝世峰主編的《隋唐五代文學史》、周祖譔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五代卷)等都采用韓理洲之說。

夏連保的《王績年譜》則認為王績應生于開皇九年(589年),謂聞一多之說非。社科院文學所編的《唐代文學史》也認為王績生于589年。

王績生平研究傅璇琮的《唐代詩人考略》是較早對王績生平進行考證的文章,該文一方面對王績的籍貫進行了考辨,認為確切地說,王績應為絳州龍門人。對于王績的生平事跡,該文也作了一些考證工作。文章認為,王績應制及第當在大業(yè)十年,入長安當在武德四年之秋,待詔門下省即在此后數(shù)年間,王績之隱居當在貞觀七年以后。文章還認為,王福嗣的《東皋子答陳尚書書》是王福嗣偽造的。對王績生平進行比較具體考證開始于韓理洲的《王績生平求是》,該文一方面認為王績的籍貫當以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為是,又據(jù)《文中子世家》、《文中子補傳》、《王氏世系》,補敘了王氏世系,還對王績青少年時期的情況進行了補考,接著考證了王績的三仕三隱的通過。同年發(fā)表的《王績研究的問題及我見》中也論及王績一生忽仕忽隱的因素和實質(zhì),文章對《集序》、《新唐書·本傳》所云“君歷職皆以好酒廢”的說法、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所云“寄慨隋室將亡”等因素皆持異議,認為王績忽仕忽隱有其特殊因素:一、門庭開始衰落的貴族子弟的矛盾心理,使王績在風云變幻的隋末唐初,必然反復于仕隱之間。二、王績忽仕忽隱與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斗爭有關(guān)(指與楊玄感之亂、玄武門之變、其兄王凝觸怒貞觀重臣有關(guān))。三、王績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也是他忽仕忽隱的一個重要因素。四、貴族世家優(yōu)厚的產(chǎn)業(yè)和特權(quán),也為王績進則可仕,退則可隱,提供了條件。張錫厚的《王績生平辨析及其思想辯證》也敘及王績的生平,唯所論與韓文近似,故不再贅述。

在此之后,張大新、張百昂的《王績?nèi)巳[補辨》則對王績的三仕三隱提出了新的見解,文章一方面認為,王績應孝悌廉潔舉登第的時間,不是如韓理洲所說在大業(yè)中(62023左右),由于“大業(yè)九年王績尚在河汾家鄉(xiāng),未曾出仕。《求是》所斷,局限性為信。在尚未發(fā)現(xiàn)確鑿新證之前,還是將王績第一次仕歷系于大業(yè)十年為是?!睂τ谕蹩兊牡诙稳胧说臅r間,作者批準韓理洲的意見,只是略作補充,認為“必在武德五年四月以后”,并且“與友人的造訪也許有直接關(guān)系”。對于王績這位“斗酒學士”罷歸的因素,文章認為,韓理洲認為的“是王績之兄王凝先后觸怒長孫無忌、高士廉等朝廷重臣,遭到挾嫌報復”的說法是不對的,文章認為,事實上,王績的退隱與武德末年的“玄武門”之變有直接關(guān)系,因而“王績第二次退出官場應在玄武門兵變后未久的貞觀初始”。關(guān)于王績第三次出仕的時間和因素,本文認為,“王績歸隱河汾應在貞觀七年前后,而其第三次出仕,似不晚于貞觀五年?!薄罢笄皟纱我浴病T歸純系托辭同樣,王績第三次出仕的因素也并非‘因家貧’”,而是“處此‘有道之世’,急欲走出茅廬,乘時立功,彰明祖德;但礙于逸士之高名,進退失據(jù),作出種種忸怩之態(tài),直至按捺不住,非出來不可時,只好仿效陶潛,托以‘家貧’赴選。這就是他第三次出仕的思想背景?!贝送?,文章還認為,“《求是》將王績第三次仕歷定在貞觀十一──十五年間,似有背于實”,其“棄官歸隱必在貞觀七年前后,絕無遲至貞觀十四年以后的道理?!笨甲C細致,較有說服力。

夏連保的《王績年譜》撰于1984年,出版于1992年,由于他未看到五卷本《王績文集》,難免在資料依據(jù)方面有所欠缺。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卷一“王績”條和第五冊卷一“王績”條均對王績的生平進行了考辨,亦可參閱。

王績文集的整理本世紀特別是七十年代以后,王績文集的整理工作取得了相稱大的成就,王國安注的《王績詩注》,一方面對王績作品進行系統(tǒng)整理、加以注解,此書以《全唐詩》作為底本,校以明抄本和孫刻本,以及上海圖書館藏的明萬歷刻《東皋子集》和光緒丙午羅振玉唐風樓刻《王無功集》,擇要作出了校記,并且給予簡明扼要的注解,是一本科研與普及結(jié)合得較好的著作。不久以后韓理洲發(fā)表了《王績詩文系年考》,此文第一次對王績詩文的作年進行了考訂,共為王績的五十三篇作品作了編年。接著,張錫厚和韓理洲同時對新發(fā)現(xiàn)的《五卷本王無功集》進行了整理和介紹,韓發(fā)表了《新發(fā)現(xiàn)的〈王無功文集〉兩種五卷本》,文章指出,新發(fā)現(xiàn)的關(guān)于王績詩文的兩種五卷本即清同治乙丑重陽陳氏晚晴軒抄本與東武李氏研錄山房抄本,比通行的四庫本多余近一倍篇幅,比明刊本多詩六十余首,文賦二十五篇。此文發(fā)表后,立即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guān)注。張幾乎在同時也發(fā)表了《關(guān)于〈王績集〉的流傳與五卷本的發(fā)現(xiàn)》,他對五卷抄本的抄成情況上有不同的推斷,但他和韓理洲都一致認為,一次就為距今約有十四個世紀的大詩人增補幾十首佚詩,自身就是一件不容忽視的重大發(fā)現(xiàn)。一年后,張錫厚又發(fā)表了《敦煌寫本〈王績集〉殘卷校補》,以新發(fā)現(xiàn)的《王無功文集》五卷手抄本,對王重民先生三十年代在法國巴黎圖書館拍攝的伯2819《東皋子集》殘卷作了校補。又一年后,韓理洲出版了《王無功文集五卷本會?!?,此書以通過精心較讎過的東武李氏研錄山房抄本作底本。底本抄較時,參校了陸淳的刪節(jié)本、黃汝亨、曹荃、孫星衍分別刊刻的三卷本和《全唐文》。此外,又參校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三卷本、總集、詩話,所用校本凡十五種,集后附有序跋著錄、傳記、同時代人之酬答詩文、集評,為學人省去了不少翻檢之勞。這本著作是迄今為止最新、最精之王績集整理成果,為重新進一步探討王績詩文、評價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準備了必要的材料。此后,康金聲、夏連保編著的《王績集編年校注》也出版了,由于此書成稿于1984年左右,作者又未得見五卷本,故其所收詩文反不及韓理洲整理本,但此書之編年和年譜,以及詩文之注解亦不無參考價值。二、王績思想研究七十年代末以前在五卷本重現(xiàn)之前,人們對王績思想的結(jié)識基本上和唐代以來的研究者同樣,認為王績是一個悲觀避世、高標獨立的高人隱士。

如陸侃如、馮沅君著的《中國詩史》就認為“他有時率奴婢種黍釀酒,養(yǎng)鳧蒔花,有時乘牛經(jīng)酒肆,留數(shù)日不反,有時讀讀《老》《莊》《周易》,有時住在北山東皋著書?!蓖跏枯肌短拼姼琛芬舱J為“明哲保身,知足常樂,便是他的人生觀,他的處世哲學。”但又認為王績年青時“還是一個非常熱衷于政治的人”,“而那種‘浮生若夢’的思想則是在后來形成的;至于歸隱和安于隱居生活更是后來的事了。”周祖譔的《隋唐五代文學史》亦云“性本好酒”、“受道家思想很深”,“王績是一個個人主義者,他的人生觀從一方面說是逃避現(xiàn)實,但另一方面說,卻表現(xiàn)了他與統(tǒng)治者不合作精神。應當指出,王績這種人生觀是由于隋末社會的黑暗,政局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以及人才的被壓制等因素而產(chǎn)生的?!庇螄鞯戎骶幍摹吨袊膶W史》則認為“他早年有過一些抱負,但是仕途一失意,就心灰意冷了,在群雄逐鹿的隋唐之際,他并沒有什么作為”,“此外,他還從莊子學來一套既憤世又混世的人生哲學?!?/p>

相對來說,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著的《中國文學史》對王績思想的研究要深刻一些:“王績是站在封建地主階級的立場來對新的封建王朝表達不滿的,因此他的思想表現(xiàn)得很復雜也很矛盾。他受了他的哥哥王通(文中子)的影響,有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曾在《北山賦》自注中把他哥哥比為孔子,又曾在答友人書中大談家禮喪服,要以周、孔為楷模。但是由于他看透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同時又接受了老、莊清靜無為的思想,一心要皈依自然,深以‘禮樂囚姬旦,詩書縛孔丘’(《贈程處士》)為苦,從禮教中解放出來,縱酒如狂,經(jīng)常以嵇康、阮籍、劉伶特別是陶潛自比,這當然和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有關(guān)。......他晚年還喜聽北山僧所講的‘真如’的禪理。因此,他的詩文中具有儒、佛、道三家的思想。他對于可詛咒的封建社會表達憤慨,有進步的一面;但他對于人生的態(tài)度一味閑適頹放,悲觀的成分較多,在作品中反映現(xiàn)實較少,也是嚴重的缺陷。”當然,現(xiàn)在看來,其中階級分析的成分較多一些,但對王績思想復雜性的結(jié)識無疑是比較準確的。

八十年代以后七十年代末五卷本重現(xiàn)之后,人們對王績思想的結(jié)識才較為進一步。如韓理洲的《王績研究的問題及我見》就對人們認為王績是一個隱士的傳統(tǒng)見解提出了異議:“王績一生‘有為’多于‘無為’,并非‘大部分時間是在隱逸中度過的’。從思想發(fā)展的概況來看,他仕隋仕唐,直至貞觀初待詔不得重用的整個青年、中年時期,積極用世,渴望施展抱負的思想占主導地位的時間比例方面來考察,還是從其思想發(fā)展變化的狀況來分析,王績的確是不應列入《隱逸傳》的?!睆堝a厚的《王績生平辨析及其思想新證》一文也根據(jù)新發(fā)現(xiàn)的五卷本認為王績重要受到儒家學說的影響;道家思想雖然有時也很突出,但往往又表現(xiàn)出復雜、矛盾的現(xiàn)象。韓理洲在其《王無功文集》五卷本會?!肚把浴分幸舱J為,“王績的思想是及其復雜的,儒、道、釋、陰陽歷數(shù)諸家的學說,都對他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儒、道兩家‘入世’與‘出世’兩種不同的人生觀,隨著隋、唐之際風云激蕩的社會變革及個人仕途的順逆,在他一生中消長起伏,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當天下承平,有機遇的也許時,他便牢記著‘當世孔子’──三兄王通的教導,不墜儒業(yè),‘思待詔’、‘覓封侯’,欲為風鵬云龍;當時局昏昧或仕途躓礙時,他又對儒家產(chǎn)生了懷疑和不滿,轉(zhuǎn)而從老、莊哲學思想中,尋找精神慰藉,清高自持,縱情山水,佯狂傲世,排遣懷才不遇、落魄失意的苦悶。因此,王績絕非超凡脫俗的隱士,所謂‘言不冤時’、‘行不忤物’的‘樂天君子’云云,并不能概括其人?!百Z晉華的《王績與魏晉風度》一文,則著重論述了王績思想與阮籍、嵇康、陶潛等人的相通之處,文章認為,”王績是在唐初‘逮承云雷后,欣逢天地初’(《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的清明時代定下退隱長策的,這個時代給他的印象是美好的,他曾一再在詩文中加以贊賞。因此,他的自然放曠較少對抗現(xiàn)實的悲劇因素,較多追求個性自由,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積極因素。他缺少阮籍的深刻、陶潛的真淳。卻有著一種阮、陶所缺少的樂觀明朗。“文章還認為,”當然,王績也并未徹底忘懷社會事功,他的內(nèi)心深處,偶爾也閃過失敗的悲哀、孤獨的哀愁“,”他的退隱和扮演魏晉名士角色,畢竟是不得已的下策“。這樣的結(jié)識無疑是比較客觀、辯證的。

葛曉音的《山水田園詩派研究》第三章論及王績的思想,文章認為,王績的簡傲放達的風度”在北朝至唐初極其尊崇儒學,特別是講究禮度的社會風尚中“”仍顯得不合時宜“,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的呢?書中認為,王績的簡傲一方面來自他在文化上的優(yōu)越感,”王績有庾信之才,而又出自北朝‘六代冠冕’,這種站在北朝文化頂峰上的優(yōu)越感,自然就養(yǎng)成了他‘獨步當時’的‘高情勝氣。’“其簡傲放達還出自他才高志大而疏懶迂闊的天性,也與王通門人集團復雜思想的影響有關(guān)。在與陶潛進行比較時,作者認為,”王績看破世事和人生,似乎比陶、阮更接近老莊的本意。但由于缺少深刻的思考和追求,在實際生活中卻表現(xiàn)得相稱世俗,與他對社會人事的徹底否認自相矛盾?!啊北M管他在詩中也表白過憂世之情和濟物之想,但他對現(xiàn)實的批判多半是因自己的虛浮縱誕,不適于時而反激出來的牢騷?!八摹睔w隱缺少陶淵明那種對人生抱負的積極追求“。

喬象鐘、陳鐵民主編的《唐代文學史》上冊則認為,”王績雖然崇奉老莊思想,并不陷于虛妄的神仙迷信“,”王績從人生短暫,縱心而長往“的主旨出發(fā),有時對釋、老、儒的教言感到都是多余的”,“王績有時從三教的教義中尋找符合自己思想的理論,使三教統(tǒng)一于他的隨分而適的觀點之中”,“在歷史觀上,王績認為自三王五帝以來,‘咄咄建城市,倏忽觀丘墟。明治若局限性,昏暴常有余’。......王績對人生及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是悲觀的,逃避的?!?/p>

杜曉勤的《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第六章“王績詩歌與河汾文化精神”中也論及王績的思想,該書一方面探討了王績思想的地區(qū)文化淵源,認為,北朝后期直至隋唐之際山東舊士族士子經(jīng)世致用、覓取功名的進取精神,是王績“思待詔”、“覓奉侯”的人生抱負的重要文化根源。另一方面結(jié)合王績一生三仕三隱的情況,進一步闡述了王績心中一直未泯的濟世情懷,一還其本來面目。在探討王績與魏晉風度之關(guān)系時,該書認為,由于王績所接受的魏晉玄學通過北方學風乃至河汾文化的過濾,已非原汁原味,更由于王績所處的時代亦與魏晉大異,所以王績雖然仿效魏晉名士,卻有他自己的理解和目的,也即是其進取意識、濟世情懷得不到實現(xiàn)時的宣泄和沉思。三、王績詩歌研究本世紀學界對王績詩歌的研究經(jīng)歷了一個由膚淺到進一步的過程,特別是在五卷本發(fā)現(xiàn)以后出現(xiàn)了一次質(zhì)的奔騰。

三四十年代三四十年代出版的文學史、斷代史、詩歌史以及一些有關(guān)唐代詩歌的研究著作中多多少少都涉及到王績的詩歌,其中不乏璣珠之論。如鄭振鐸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就認為王績的詩的“意境也便是直襲之淵明的了”,說他的最佳的詩篇如《田家》、《過酒家》兩首“也渾是上繼嗣宗,下起王維、李白的”。陸侃如、馮沅君的《中國詩史》也認為“王績因嗜酒而崇敬阮陶,更因崇敬阮陶而使他的作風超脫齊梁而復歸于魏晉”,“假如我們認可齊梁是詩的厄運,那么他對于唐詩的奉獻也可明白了?!焙埔淼摹短圃娧芯俊穭t認為“只有王績足稱初唐第一時期(自高祖武德初,至玄宗開元初)的詩人”。

聞一多對王績具體詩歌作品的評價也很高,如他說“王績自己的那首《野望》詩”,“得陶詩之神,而擺脫了它的古風形式,應當說是唐代五律的開新之作,自然處淵明亦當讓步。”聞先生又說,“陶詩的特點在于詩人對大自然長期作有趣的見解,天真的見解,表現(xiàn)出一種小孩兒似的思想感情。王績是繼承了陶詩這一嫡系真?zhèn)??!?/p>

五六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學界對王績詩歌的研究有所進一步。如林庚把王績的詩歌放到漢唐文學的演變過程中來考察,他認為王績的《野望》詩“擺脫了六朝以來貴族化的華靡和雕飾,發(fā)明出一種非常樸素的詩歌語言。正是這種樸素語言的洗煉,產(chǎn)生了全然不同于六朝長律的五言律。從漢的統(tǒng)一到唐的統(tǒng)一,在文學史上正是反映為從賦的時代走向了詩的時代。而初唐則是這一演變的加速過程。賦原帶著有濃厚的宮廷習氣,這首詩完全擺脫了賦體,正標志著詩賦消長這一鮮明的歷史轉(zhuǎn)變?!蓖跏枯嫉摹短拼姼琛氛J為王績的某些小詩,如《秋夜喜遇王處士》、《夜還東溪》“和當時流行的貴族詩人的‘應制詩’比較起來,真是不可同日而語;這和約莫在一世紀以后出現(xiàn)的,盛唐的某些詩人的清新質(zhì)樸的抒情小詩倒是比較相近的。此外,他的《古意》這一類詠懷詩,也給予了后一些時期出現(xiàn)的詩人陳子昂和更后的張九齡一些影響。”游國恩等人主編的《中國文學史》則認為王績的《野望》、《秋夜喜遇王處士》“這兩首詩不僅生動地寫出田園景色和他的閑適生活,并且在風格上也是唐詩中最早擺脫齊梁浮艷氣息的近體詩。他的《在京思故園見鄉(xiāng)人問》一詩,在一連串的問話里,也洋溢著一種關(guān)懷家園的殷切心情。無論從思想或藝術(shù)來說,他都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先驅(qū)人物?!边@個論點一經(jīng)提出,就產(chǎn)生了很大的反響,一直到現(xiàn)在還為人們所首肯。

五六十年代產(chǎn)生的最重要的王績研究成果,無疑是馬茂元的《關(guān)于王績──唐詩札記之一》,文章指出,“在崇尚齊梁、堆花麗葉的初唐詩風里,可以以樸質(zhì)清新獨標一格的當然應當首推王績。過去的許多詩論家、和近現(xiàn)代的許多文學史家都強調(diào)這一點。為了要強調(diào),因而在具體介紹評述這一作家時,往往就把他描繪成一個遺世獨立的高人,仿佛和他所處的時代絕了緣似的。事實是不是這樣呢?呂才在‘東皋子后序’里有一段記載,正給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薛道衡曾見王績少時所作‘登龍門憶禹賦’嘆曰:‘今之庾信也!’......所謂‘今之庾信’那就是說他的作品高度的合乎時代的規(guī)格標準;他的藝術(shù)風格,和當時文壇的風尚是完全一致的?!薄澳盟拇碜髦坏摹旁戮湃召洿奘咕茷椤瘉砜矗裕?,這些詩寫得清新流利,風致絕佳。他固然純用白描,不事藻飾。但仔細玩味一下,卻仍然沒有脫離齊梁人的格調(diào)。......王績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過程中之所以可以變?nèi)A靡綺麗之風而傾向于樸素自然,這是由于它的現(xiàn)實生活遭遇所決定的?!薄霸谠姼鑴?chuàng)作上,王績更多學習的是陶潛而不是阮籍?!?/p>

八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以后,由于五卷本王績集的重現(xiàn),人們獲得了更多的研究材料,對王績詩歌的結(jié)識也就較為深刻了。

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韓理洲在其《王績研究的問題及我見》一文中對王績詩歌發(fā)展變化的軌跡作了新的探討,他認為,王績的詩風經(jīng)歷了一個“從綺麗輕靡到疏野淡樸”變化過程,而這種變化大體在其第一次歸隱前后,此時王績當三十五歲左右。文章又認為,轉(zhuǎn)化因素有三:一、王績的生活道路決定了他必然掙脫齊梁文風的羈絆,譜寫疏野淡樸之章,二、王績在效法陶淵明的為人中,汲取了陶詩的藝術(shù)營養(yǎng),促進了獨特詩風的形成;三、王績家傳的文學思想,也是他揚棄綺麗輕靡,樹立良好詩風的一個因素。

此后不久,學術(shù)界一下子出現(xiàn)了好幾篇研究王績詩歌藝術(shù)風格和成就文章,如韓理洲的《論王績的詩》、張錫厚的《論王績的詩文及其文學成就》、裴晉南、魏國春的《王績詩風探源》、王祥的《略論王績其人及其文學成就》及高光復的《略論王績的“縱誕”及其詩的“平淡”》等,其中張錫厚的文章一方面對以前人們對王績詩歌內(nèi)容評價過低的態(tài)度提出了商榷,他認為,王績一生坎坷不平,或多或少地接觸到一些平民生活,使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某種限度上具有反映現(xiàn)實的內(nèi)容,其思想性還是比較強的。王績以酒為題材的詩作,不僅在于宣揚酒德,醉酒之余,還在“寄情”、“抒懷”,另一方面,以詠隱為題材的詩作,也不完全是為了宣揚潔身自好的人生哲學,往往還包含此外一層意思,那就是通過詠隱,表現(xiàn)出詩人避俗而又滿懷怨望的復雜心情。但是,王績詩歌也有一些具有悲觀內(nèi)容的篇什。

1986年,張錫厚又發(fā)表了《應當全面評價王績的題酒詠隱詩》,文章?lián)掳l(fā)現(xiàn)的《王無功文集》五卷本,認為,王績雖然確有不少歌贊隱逸和昏飲之作,但這些詩歌往往隱含著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仕途困躓的憂怨。

九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人們對王績詩歌的研究又更加進一步了。1990年有兩篇文章涉及到王績的詩歌,即張明非的《論王績的田園詩》和王志華的《五言律奠基者舊說應予推翻--重評王績在詩歌史上的地位》,都頗有質(zhì)量。張文指出,從晉宋到隋唐一百數(shù)年的時間里,田園詩的發(fā)展與山水詩極不相稱。這種寥落的局面,“是由于王績的出現(xiàn)才被打破的”。王績的田園詩,“不僅上承陶淵明,下啟孟浩然、王維、儲光羲等,有著繼往開來的意義,也比他的山水詩數(shù)量更多,成就更高,更富有特色?!睆埼某隙送蹩儗μ赵姷睦^承外,還從三個方面論述了王詩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即題材上使山水與田園融合、主題的變勞動為隱逸、形式上的律化,論點比較全面,也比較穩(wěn)健。王文一開始就從作品數(shù)字上做出記錄,指出王績的143首詩中,有合格五律14首,合格的五絕13首,合格的排律5首,準近體五言詩1首,雖然偶有失黏失對和平仄格律未臻完美之例,但“我們完全可以說王績是隋唐之際全力以赴寫作近體詩歌的詩人,也是隋唐之際近體詩歌寫作成就最高的詩人”,所以歷來五言律成于沈宋的舊說應予推翻,“奠基之功,應歸于王績”,這樣,五言律的定型,就提前近半個世紀。應當說,王文的觀點是相稱新奇的,對王績近體詩律化成就的結(jié)識也比較客觀可信。然僅憑數(shù)據(jù)記錄就否認自唐代以來就一直公認的沈宋是律體定型者的舊說,說服力顯然不夠。

1996年,杜曉勤在其《從永明體到沈宋體》一文中也論及王績的詩歌在五律詩歌發(fā)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文章?lián)掳l(fā)現(xiàn)的《王無功文集》五卷本記錄,得出結(jié)論,說“王績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唐初律化意識最強烈的詩人?!辈⑶椅恼逻€探尋了其詩歌律化的藝術(shù)淵源,文章認為“王績之所以能在新體詩聲律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重要得益于他對庾信新體詩聲律技巧的繼承和發(fā)展”,在列表對比之后,文章指出,王績黏式律的結(jié)構(gòu)更接近律體的格律模式。此外,庾信黏式律中聯(lián)式、結(jié)構(gòu)都比較單調(diào),而王績則在不改變其結(jié)構(gòu)主干的前提下,作了一些調(diào)整,豐富了黏式律的聲律模式?!?/p>

九十年代出版的一些專著對王績詩歌的研究也比較進一步。如,羅宗強、郝世峰主編的《隋唐五代文學史》認為,王績的詩歌”有一種莊子式的不平,和由這種不平走向任自然、超然物外的境界“。”但是,王績的許多詩,卻反映了他對于冷眼與不平心理的很好的超越。他發(fā)明了一種寧靜淡泊而又樸厚疏野的詩歌境界?!啊蓖蹩兊脑娍梢哉f是陶淵明詩風的一脈延續(xù),并且又與盛唐的王維、孟浩然詩派有接續(xù)關(guān)系。當然,這種接續(xù)關(guān)系,只是在歸臥林泉、從自然中領(lǐng)略美這一點上說的,并不是說王績是王維、孟浩然詩派的先導,王、孟詩中那種躍動的蓬勃生機,是王績所缺少的。王、孟雖亦追求物我一體的自然的美,但已經(jīng)變淡泊樸野為寧靜明秀,那是盛世之音無所不在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帶著更多的時代印記。而王績則是歸隱文學的一種獨特現(xiàn)象。他的詩,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可以解釋的。從唐詩的發(fā)展的史的角度考察,它似乎并不具有環(huán)節(jié)的意義?!斑@種論點和評價與五六十年代的見解判然有別。

葛曉音在其專著《山水田園詩派研究》一書中則認為,”王績對陶淵明的繼承僅限于精神的淺表和部分形跡,他的田園詩也就必然缺少陶詩的深層意蘊“,王績”而是從風格到藝術(shù)表現(xiàn)都直接繼承了庾信的田園詩。當然這一方面是由詩歌發(fā)展的自身規(guī)律所決定的。王績的時代距庾信最近,北周后期至隋代淹雅清正的詩風,大量用典和排偶的時尚,以及詩歌取材愈益細致廣泛而多樣化的傾向,對王績詩歌的影響最為直接?!啊绷硪环矫妫蹩兝^承庾信的因素,還在于兩人田園詩性質(zhì)的近似?!啊蓖蹩?nèi)》ㄓ阝仔牛匾怯捎阝仔庞铆h(huán)境描寫及細節(jié)瑣事的堆砌來渲染外在的隱居狀態(tài),最適宜于在形跡和精神的表層上表現(xiàn)田園生活的意趣?!白髡哂终J為,《野望》”力求在一首欣賞山鄉(xiāng)景色的詩中將他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和精神狀態(tài)概括出來,使高度濃縮的詩境能達成為詩人傳神寫照的限度“,”為初盛唐山水田園詩指出了提煉典型意境的發(fā)展方向。“

再如尚定在其《走向盛唐》一書中也論及王績詩歌的藝術(shù)淵源,他認為,王績的詩歌受到了陶淵明的影響,”就題材的選擇而論,王績的詩歌基本上可以分為飲酒與田園生活兩大類,另有相稱一部分懷古詩。這顯然受到陶淵明對詩歌題材選擇的影響。其中,飲酒詩占很大比重,這在前代詩人中唯有陶淵明可與之相比。“”但是必須指出,就審美內(nè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