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案)20232024學年數學三年級上冊蘇教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兩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進行筆算。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例演示和實際操作,學生能夠培養(yǎng)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意識。教學內容1.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介紹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包括整除和有余數的情況。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介紹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包括整除和有余數的情況。3.實際應用:通過實例演示,讓學生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掌握兩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2.難點:處理除法中的余數問題,以及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教具與學具準備1.教具:黑板、粉筆、除法計算示例表。2.學具:練習本、鉛筆。教學過程1.導入:通過簡單的除法問題,引起學生對除法的興趣。2.新知識學習:介紹兩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包括整除和有余數的情況。3.實例演示:通過具體的計算實例,展示計算過程。4.學生練習:讓學生進行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板書設計1.筆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2.計算方法: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步驟。3.示例:具體的計算示例。作業(yè)設計1.書面作業(yè):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2.實踐作業(yè):觀察生活中的除法現象,記錄下來。課后反思1.教學效果:學生對兩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掌握情況。2.改進措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重點細節(jié):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詳細補充和說明一、導入1.生活實例:教師可以提出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例如:“小明有24個蘋果,他想平均分給他的3個朋友,每個朋友能分到幾個蘋果?”這樣的問題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2.故事引入:通過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例如“小豬分糖果”,在故事中提出除法問題,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思考問題。3.復習舊知:回顧學生已經學過的除法知識,如一位數除以一位數,為學生學習新的內容做好鋪墊。二、新知識學習在新知識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詳細講解兩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一部分應該包括:1.計算步驟:教師應該逐步講解計算的每一個步驟,包括如何確定商的每一位數,如何處理余數等。2.直觀演示:使用教具,如算盤、計數棒等,進行直觀演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計算過程。3.舉例說明:通過多個具體的計算例子,展示不同的計算情況,如整除、有余數等。三、實例演示1.板書演示:在黑板上逐步展示計算過程,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步伐一起計算。2.多媒體輔助:使用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形式展示計算過程,增強視覺效果。3.學生參與:邀請學生上講臺進行計算演示,其他學生觀察并指出錯誤或不同之處。四、學生練習1.分層設計: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題,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當的練習。2.巡回指導: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巡回指導,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學生的問題。3.鼓勵合作: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和討論,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習慣。2.教師點評: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點評,強調重點和難點。3.反思引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更好地掌握除法計算,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六、板書設計1.清晰的結構:板書應該有一個清晰的結構,包括、計算步驟、示例等部分。每個部分之間應該有明顯的區(qū)分,便于學生跟隨。2.逐步展示:在講解計算步驟時,教師應該逐步在黑板上展示,每完成一步就進行解釋,確保學生能夠跟上思路。3.顏色區(qū)分:使用不同顏色的粉筆來區(qū)分不同的部分,如用紅色粉筆標出重點,用藍色粉筆寫出題目,用綠色粉筆寫出答案等,這樣能夠增強視覺效果,幫助學生記憶。4.示例多樣:在示例部分,教師應該提供多種類型的題目,包括整除的題目和有余數的題目,讓學生看到不同情況下的計算方法。七、作業(yè)設計1.基礎練習:設計一些基礎的筆算題目,讓學生反復練習,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2.綜合應用:設計一些綜合性的題目,讓學生將所學的除法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如購物找零、分配物品等。3.創(chuàng)新思維: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自己編寫一個需要用到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4.反饋機制:建立有效的作業(yè)反饋機制,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及時糾正錯誤,不斷提高。八、課后反思課后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認真反思每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包括學生的接受程度、教學方法的適用性、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等。在反思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1.學生反饋:通過課后與學生交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