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單元測試卷帶答案_第1頁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單元測試卷帶答案_第2頁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單元測試卷帶答案_第3頁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單元測試卷帶答案_第4頁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單元測試卷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單元測試卷(帶答案)學校: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通常情況下,下列物品中屬于導體的是()A.塑料筆桿 B.不銹鋼尺 C.橡皮 D.陶瓷杯2.關于電流方向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不同導體中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是不同的B.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方向C.電路中電流方向是從電源的負極經(jīng)用電器后流向正極D.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方向3.如圖所示,用干燥的手捋幾下塑料細絲,細絲便“飛”了起來。關于細絲“飛”了起來,說法正確的是()A.細絲“飛”起來,是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B.細絲“飛”起來,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C.細絲“飛”起來,是因為分子間存在斥力D.細絲“飛”起來,是因為同種電荷間存在斥力4.小明使用電流表的時候,本應使用“﹣”和“0.6A”兩接線柱,但誤將“﹣”和“3A”兩接線柱接入電路,電流是從“3A”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A.指針不動B.指針擺動角度太小了C.指針反向擺動D.指針擺動角度太大,電流表有可能燒壞5.已知通過燈L1與L2的電流之比為1∶1,則L1與L2A.一定是串聯(lián) B.一定是并聯(lián) C.串、并聯(lián)都可能 D.無法測知6.A、B、C三個輕質(zhì)小球,分別用絕緣細線懸掛起來,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情況如圖所示,已知A球帶正電,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B球一定帶負電 B.C球一定帶正電 C.B球可能帶負電 D.C球可能不帶電7.疫情防控期間,我校校門口新增人臉識別測溫系統(tǒng)。若體溫測量值在正常范圍內(nèi),則控制電路開關S1會閉合,若人臉識別再通過,則會閉合開關S2。只有人臉識別通過且體溫在正常范圍內(nèi),系統(tǒng)才會啟動電動機打開閘門。下列設計合理的是()A. B.C. D.8.如圖所示,取兩個相同的不帶電的驗電器和,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驗電器的金屬球接觸后,再用帶有絕緣手柄的金屬棒把和的金屬球連接起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中正電荷通過金屬棒流向,金屬箔的張角減小B.中的自由電子通過金屬棒流向,金屬箔的張角增大C.中正電荷通過金屬棒流向,中負電荷通過金屬棒流向D.金屬棒中瞬間電流方向從流向,金屬箔的張角增大9.教室內(nèi)的飲水機為同學們健康飲水提供方便。如圖所示,按下溫水鍵開關S1時,溫水指示燈L1發(fā)光;同時按下“童鎖”鍵開關S2和熱水鍵開關S3時,熱水指示燈L2發(fā)光。下列電路設計符合要求的是()A. B.C. D.10.在如圖所示的電路圖中,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只閉合S1兩個燈泡串聯(lián)B.只閉合S2,只有燈泡L2發(fā)光C.只閉合S1和S2,燈泡L1發(fā)光D.只閉合S1和S3,兩個燈泡并聯(lián)二、填空題11.物理學中,把移動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方向;電路中有持續(xù)電流的條件是電路中要有,且電路處于閉合通路。12.街邊的路燈總是同時亮,同時滅,它們是的。學校常用的應急照明燈,當外部電路有電時,應急燈不亮,停電時應急燈發(fā)光,小李將應急燈中的任意一個燈泡斷開,另一個燈泡仍然發(fā)光。則應急燈的兩個燈泡是的。(選填“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13.某同學用“0﹣0.6A”和“0﹣3A”兩個量程的電流表測手電筒中通過燈泡的電流.她應選用量程進行試觸,試觸時發(fā)現(xiàn)指針偏轉(zhuǎn)角度很小,這時它應選用量程進行測量.14.飛機上的著地輪一般都裝有如圖所示的搭地線,這是為了防止因輪胎而造成危險,有些飛機不裝搭地線,而是采用了一種特殊的橡膠輪胎,這是因為這種橡膠是(選填“導體”或“絕緣體”)。15.如圖所示,是接種新冠疫苗時的情景。醫(yī)護人員利用將藥液吸入注射器中,注射器的針頭很細是為了。涂在手臂上的酒精感覺很涼是酒精發(fā)生(填物態(tài)變化)時吸熱造成的??谡值暮诵牟牧鲜侨蹏姴迹a(chǎn)時,由噴絲孔擠出液態(tài)聚丙烯,通過高速空氣流對其進行牽伸,再經(jīng)(填物態(tài)變化)形成超細纖維,組合成布。將熔噴布制成口罩時,使其帶上靜電,利用帶電體具有的性質(zhì),增強口罩的過濾效果。16.如圖,甲圖所示為某中學物理課堂上老師帶領學生所做的趣味實驗,當該生用手接觸帶電金屬球時,我們看到她擁有了“海膽頭”,這是因為(填“同種”或“異種”)電荷相互排斥;圖乙所示為兩個相同的驗電器A和B,已知A帶正電,此時金屬箔(填“得到”或“失去”)電子。若B不帶電,當用金屬棒把A、B連接起來后,金屬棒中電流的方向為(填“從A到B”或“從B到A”)。17.圖甲電路中,當開關S閉合,L1和L2聯(lián),電流表測量的是通過(選填“電源”、“L1”或“L2”)的電流,電流表指針偏轉(zhuǎn)如圖乙,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A。三、實驗題18.以下是書本上的幾個小實驗,請根據(jù)要求填空。(1)如圖1所示,小宇先后將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翻轉(zhuǎn)幾次后發(fā)現(xiàn)水和酒精的總體積小于100mL,這說明,為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應選用內(nèi)徑較(填“細”或“粗”)的玻璃管;(2)如圖2所示,當帶電的塑料棒靠近輕質(zhì)鋁箔條的一端時,鋁箔條會偏轉(zhuǎn),這是因為帶電體具有的性質(zhì);(3)如圖3所示,用摩擦過的塑料棒接觸金屬小球,下面的兩片金屬箔片會張開,這是因為箔片帶(填“同種”或“異種”)電荷,相互(填“吸引”或“排斥”)。19.小佳和小華分別做“探究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的實驗.(1)如圖甲是他們設計的電路圖,如圖乙是測量電流時連接的實物圖,此時電流表測量的是處的電流(選填“A”“B”或“C")(2)小華實驗時,按照電路圖連接電路,發(fā)現(xiàn)剛接好最后一根導線,燈泡就發(fā)光了,且電流表指針發(fā)生了偏轉(zhuǎn),由此可知在連接電路時,他忘了(3)小佳實驗時,發(fā)現(xiàn)開關閉合前,電流表的指針在零刻度線左端,如圖丙所示,其原因是(選填“A”或“B”);A.電流表沒調(diào)零B.電流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4)為了得到普遍規(guī)律,本實驗除了更換不同規(guī)格的小燈泡,還可以采用的方法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5)實驗結(jié)束后,小華利用原有的實驗器材,添加一個開關,又設計了一個電路.利用這個電路,不用更換電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測出A、B、C三處的電流,同時可得出三處電流的關系.請在圖中的虛線框中畫出電路圖.()四、作圖題20.用筆畫線表示導線,將圖甲所示電路元件連接成串聯(lián)電路,將圖乙所示的兩盞燈連接成并聯(lián)電路,要求開關控制兩盞燈發(fā)光。21.根據(jù)下表情況連接實物圖;開關狀態(tài)S1、S2都閉合S1閉合、S2斷開S1斷開、S2閉合L1亮不亮不亮L2亮亮不亮五、計算題22.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流表A1示數(shù)為0.5A,電流表A2示數(shù)為0.3A。求:通過小燈泡L2的電流。23.認真觀察圖甲,分析并解答下面的問題:(1)若只閉合S3時,電流表A1的示數(shù)為0.4A,求通過R1的電流;(2)若閉合S1、S2,斷開S3時,此時電流表A1、A2指針的位置都如圖乙所示,求通過R1、R2的電流。參考答案1.B2.D3.D4.B5.C6.D7.A8.B9.B10.D11.正電荷電壓(電源)12.并聯(lián)并聯(lián)13.0~3A0~0.6A14.摩擦起電導體15.大氣壓增大壓強汽化凝固吸引輕小物體16.同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