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6UDC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PGBXXXXXX會議用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范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聯(lián)合發(fā)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會議用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范GB主編部門:批準部門:施行日期: 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年北京
前言國家標準《會議用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關于印發(fā)《二OO六年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范制訂、修訂計劃(第二批)》的通知〉(建標2006136號)文件和信息產業(yè)部綜合規(guī)劃司《關于下達〈二OO六年度電子工程建設標準定額制訂修訂計劃〉的函》(信規(guī)簡函2005104號)文的要求。由信息產業(yè)部電子定額站主持,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會同深圳市臺電實業(yè)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和華北光電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編制完成的。經有關部門會審通過,建設部以建標文批準發(fā)布。本規(guī)范在編制過程中,編制組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并參考國內外有關的標準,廣泛吸取全國有關單位和專家的意見,制訂了本標準。本標準的主要內容為:總則、主要內容與適用范圍、術語、引用標準、系統(tǒng)的工程設計、系統(tǒng)的工程施工、系統(tǒng)的工程驗收。本規(guī)范由信息產業(yè)部電子工程定額站負責管理,具體解釋工作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負責。在本標準的實施應用過程中,希望各單位積極總結經驗,并將意見和有關資料寄至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北路乙七號,郵政編碼:100015),以供修訂時參考。本標準主編單位、參編單位和主要起草人:
目次TOC\o"1-2"\h\z\u前言 2目次 31總則 42術語和定義 43會議紅外線語言傳輸分配系統(tǒng)設計 53.1一般規(guī)定 53.2系統(tǒng)分級 63.3紅外發(fā)射主機 83.3紅外輻射板 83.5紅外接收機 103.6輔助設備 104工程施工 114.1一般規(guī)定 114.2施工準備 114.3施工 155工程驗收 205.1一般規(guī)定 205.2驗收條件與驗收組織 205.3工程驗收 22
1總則1.0.1為了規(guī)范會議用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的建設,提高工程質量、保護建設單位的合法權利,對此類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特制定統(tǒng)一的技術依據和準則制定本規(guī)范。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項目會議用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1.0.3會議用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應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密切結合自然條件,合理利用資源,兼顧使用和維修,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1.0.4會議用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除應執(zhí)行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2術語和符號2.0.1紅外線infra-red 波長為0.75~1000μm的電磁波。會議用紅外傳輸?shù)牟ㄩL范圍在830~950nm。2.0.2功率密度powerdensity紅外輻射功率與所輻射區(qū)域面積之比,單位mW/cm2。2.0.3紅外發(fā)射主機transmitter將音頻信號調制到系統(tǒng)規(guī)定載波上以發(fā)射出去的裝置。2.0.4紅外輻射板radiator將紅外發(fā)射主機提供的音頻調制信號轉換成紅外信號的裝置。2.0.5紅外接收機receiver由紅外信號檢測器與信號處理器構成,對接收到的紅外信號進行解調或重組成原始音頻信號的裝置。
3系統(tǒng)設計3.1一般規(guī)定3.1.1音頻信號的傳輸分為窄帶音頻信號傳輸和寬帶音頻信號傳輸。1窄帶音頻信號傳輸使用的調頻副載波頻率(中心頻率)范圍宜在45kHz~1MHz之間,并應符合表3.1.1-1中的規(guī)定,通道帶寬應為40kHz,最大頻偏應為±7.5kHz。表3.1.1通道編號CH0CH1CH2CH3CH4CH5CH6CH7CH8CH9xxxCH10頻率kHz5595135175215255295335375415——495通道編號CH11CH12CH13CH14CH15CH16CH17CH18CH19CH20CH21CH22頻率kHz5355756156556957357758158558959359752寬帶音頻信號傳輸使用的調頻副載波頻率(中心頻率)范圍宜在2MHz~6MHz之間,并應符合表3.1.1-2中的規(guī)定,通道帶寬應為200kHz,最大頻偏應為±22.5kHz。表3.1.1通道編號CH0CH1CH2CH3CH4CH5CH6CH7CH8CH9CH10頻率MHz2.052.252.452.652.853.053.253.453.653.854.05通道編號CH11CH12CH13CH14CH15CH16CH17CH18CH19…頻率MHz4.254.454.654.855.055.255.455.655.85…3.1.2系統(tǒng)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條件:溫度范圍:5~-40C
相對濕度:25-%3.1.3設備選型時,應考慮環(huán)境燈光對紅外線語言傳輸分配系統(tǒng)的影響。當環(huán)境燈光中有采用高頻驅動光源時,宜選擇寬帶音頻信號傳輸?shù)募t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3.1.4應避免電磁信號對系統(tǒng)內部或外部設備產生干擾,并對系統(tǒng)設備所處環(huán)境內可預見的電磁輻射有相應的抗干擾措施。3.1.5紅外輻射板連續(xù)工作時,功率密度不宜超過10mW/cm2。3.1.6系統(tǒng)應具備緊急廣播信號的自動切換功能。3.1.7系統(tǒng)在保密場所使用時應關閉門窗,并加掛遮光窗簾。3.1.8大中型會議場所應配備紅外接收機防丟失監(jiān)測系統(tǒng)。3.2系統(tǒng)分級3.2.1根據紅外傳輸性能的不同,將會議用紅外線語言傳輸分配系統(tǒng)分為兩級。1一級紅外線語言傳輸分配系統(tǒng)適用于大中型會議場所或對音頻性能要求較高的場合;2二級紅外線語言傳輸分配系統(tǒng)適用于小型會議場所或對音頻性能要求較低的場合。3.2.2一級紅外線語言傳輸分配系統(tǒng)應采用寬帶音頻信號傳輸,紅外傳輸特性指標應符合表3.2.2-1中一級的規(guī)定,紅外接收機特性指標應符合表3.2.2-2中一級的規(guī)定。一級紅外線語言傳輸分配系統(tǒng)應能在各種環(huán)境燈光下滿意地工作。3.2.3二級紅外線語言傳輸分配系統(tǒng)可采用窄帶音頻信號傳輸,紅外傳輸特性指標應符合表3.2.1-1中二級的規(guī)定,紅外接收機特性指標應符合表3.2.1-2中二級的規(guī)定。表3.2.2-1紅外傳輸?shù)奶匦灾笜说燃壱患壎壐陛d波頻率范圍2MHz6MHz(-3dB)45kHz1MHz(-3dB)通道帶寬200kHz40kHz最大頻偏±22.5kHz±7.5kHz音頻頻率響應250Hz6.3kHz的允許范圍見圖3.2.2-1250Hz3.15kHz的允許范圍見圖3.2.2-2失真≤4%(250Hz6.3kHz頻率范圍內)≤4%(250Hz3.15kHz頻率范圍內)串音衰減≥50dB(250Hz6.3kHz頻率范圍內)≥40dB(250Hz3.15kHz頻率范圍內)信噪比40dB(A計權)26dB(A計權)表3.2.2-2紅外接收機的特性指標等級一級二級頻率響應250Hz6.3kHz的允許范圍見圖3.2.2-1250Hz3.15kHz的允許范圍見圖3.2.2-2失真≤4%(250Hz6.3kHz頻率范圍內)≤4%(250Hz3.15kHz頻率范圍內)串音衰減≥50dB(250Hz6.3kHz頻率范圍內)≥40dB(250Hz3.15kHz頻率范圍內)信噪比≥50dB(A計權)≥40dB(A計權)電池使用壽命≥30小時≥15小時通道輸入靈敏度≤4.0x10-3W/m2(A計權信噪比:40dB)≤2.0x10-3W/m2(A計權信噪比:26dB)耳機最大輸出≥5mW耳機負載≥16Ω最大重量≤200g圖3.2.2-1一級紅外接收機頻率響應的允許范圍圖3.2.2-2二級紅外接收機頻率響應的允許范圍3.3紅外發(fā)射主機3.3.1發(fā)射主機應具有多組語音輸入通道,滿足同聲傳譯語種數(shù)等需要。3.3.2發(fā)射主機應具有自動電平控制功能(ALC)。3.3.3發(fā)射主機應具有多路紅外信號輸出接口,可連接滿足需要數(shù)量的輻射板。一路紅外信號輸出接口應可串行連接不少于20臺紅外輻射板。紅外輻射板與紅外發(fā)射主機之間、紅外輻射板與紅外輻射板之間應通過線徑為5毫米的同軸電纜連接,并采用BNC接頭,連接電纜不宜超過300米。3.3.4發(fā)射主機應具有測試功能,產生多種頻率的聲音,方便系統(tǒng)調試。3.3.5發(fā)射主機應具有輸入通道接入指示功能。3.3.6發(fā)射主機應具備緊急廣播信號接入口。3.3紅外輻射板3.4.1紅外輻射板的副載波通道數(shù)應滿足同聲傳譯語種數(shù)需要。3.4.2紅外輻射板應具有工作狀態(tài)指示燈。3.4.3紅外輻射板附近應配置電源插座,控制開關宜在控制室內。3.4.4紅外輻射板應具有與發(fā)射主機同步開關機功能。3.4.5紅外輻射板數(shù)量計算:AASN=K1SDDChS=K2.Ch應居中應居中式中N:——紅外輻射板設計最小數(shù)量;A:——紅外服務區(qū)面積(m2);S——:單臺紅外輻射板的最大覆蓋面積(m2);[條文說明:在輻射板的空間覆蓋范圍為不規(guī)則橢球形,實際工作覆蓋范圍為該橢球與紅外接收機所在平面(收聽平面)相切而成的不規(guī)則近似橢圓形的面積(如圖所示)。當安裝高度為0米,00安裝角時,紅外輻射板具有理論上最大的覆蓋面積。紅外輻射板位裝位置過低時,會場中前排的人會遮擋后排人的收聽,因此,實際工程中紅外輻射板需要有一定的安裝高度和安裝角角度,這樣紅外輻射板就不可能以最大的覆蓋面積工作,這里計算的僅是紅外輻射板的最小設計數(shù)量。]K1——:覆蓋范圍重疊系數(shù),取值范圍1.0~2.0;[條文說明,由于輻射板的工作覆蓋范圍為不規(guī)則近似橢圓形,因此實際工程中需安裝多于兩塊輻射板時,為保證紅外服務區(qū)內沒有“盲區(qū)”,覆蓋范圍就需要有重疊,從而需要增加輻射板數(shù)量。安裝的紅外輻射板數(shù)量越大,覆蓋范圍重疊系數(shù)的取值越大(接近2)。房間形狀不規(guī)則時,覆蓋范圍重疊系數(shù)也取值較大。]D——:紅外輻射板單副載波通道數(shù)時的最大覆蓋面積(m2),也稱紅外輻射板系數(shù);[條文說明:紅外輻射板系數(shù)正比于紅外輻射板的輻射功率。不同廠商制造的紅外輻射板系數(shù)不同,同一廠商制造的不同輻射功率的紅外輻射板系數(shù)也不同,功率小的紅外輻射板最大覆蓋面積不到100m2,功率大的紅外輻射板最大覆蓋面積可達Ch——:副載波通道數(shù);[條文說明:一般地,紅外輻射板的輻射總功率是恒定的,分配在一個副載波上的輻射功率與使用的副載波通道數(shù)成反比,因此紅外輻射板的實際覆蓋面積與實際使用的副載波通道數(shù)成反比。通常紅外輻射板有4通道、8通道、16通道等規(guī)格。有些廠商的紅外輻射板可將會議中沒有使用的副載波通道關閉,從而可提高紅外輻射板的覆蓋面積。]K2——:環(huán)境光干擾系數(shù),取值范圍0.2~0.9。[條文說明:對于采用窄帶音頻信號傳輸?shù)募t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環(huán)境光的干擾也是影響輻射區(qū)面積的重要因素,會場照明條件為熒光燈時取0.9;采用亮度在400lx以上的鹵素燈或白熾燈時取0.2;采用高頻驅動光源(28kHZ以上頻率,比如節(jié)能燈)時,不宜用窄帶音頻信號傳輸?shù)募t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采用寬帶音頻信號傳輸?shù)募t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受環(huán)境光的干擾很小,此系數(shù)取0.9。此外,房間內物體、墻壁和天花板的表面狀況和顏色對紅外輻射也會產生影響,平滑、光潔的表面對紅外線反射性能良好,暗而粗糙的表面對紅外線吸收較大。實際會場中這一因素引起的輻射區(qū)面積差別不大。紅外輻射板也不宜正對窗戶。]3.5紅外接收機3.5.1紅外接收機應具有通道選擇器。3.5.2紅外接收機應具有音量控制器。3.5.3紅外接收機應具有通道號顯示功能,并宜具有信號強度、電池電量等顯示功能。3.5.4在室內使用普通紅外接收機時,應用窗簾遮擋直射太陽光;在室外或有直射太陽光的環(huán)境使用紅外接收機時,應選用日光型紅外接收機3.5.5當配置了紅外接收機防丟失監(jiān)測系統(tǒng)時,紅外接收機應內置防丟失檢測功能。3.6輔助設備3.6.1代表的頭戴耳機應考慮下列要求:1代表感覺舒適:聲學上:聲音重放的質量和環(huán)境噪聲的隔離;物理上:重量和可靠性;衛(wèi)生;配接:電聲換能器在電氣和機械上應與系統(tǒng)配接。2帶80cm以上長度的軟電纜。3電性能要求應符合GB/T15381-945.2.3,5.2.4中的要求。[條文說明]3.6.2防丟失檢測設備應具備:11.紅外接收機內置防丟失檢測功能;22.防丟失檢測門的檢測距離應不小于1.0米,檢測速度應不小于2.0米/秒。4工程施工4.1一般規(guī)定4.1.1本章規(guī)定了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是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施工的基本依據。4.1.2本章適用于各種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的工程施工。4.1.3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的施工,除應執(zhí)行本章的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我國現(xiàn)行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標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4.2施工準備4.2.1施工現(xiàn)場應符合下列要求方可進場施工:11施工對象已基本具備進場條件,作業(yè)場地、安全用電等均應符合施工要求。其中施工現(xiàn)場供用電應符合《建設工程施工現(xiàn)場供用電安全規(guī)范》GB50194-93的規(guī)定。22施工區(qū)域內的現(xiàn)場情況和預留管道、預留孔洞、線槽及預埋件應符合設計要求。?33施工現(xiàn)場必須環(huán)境整潔。當施工現(xiàn)場有影響施工的各種障礙物時,應被提前清除。4.2.2施工準備工作應符合下列要求:11設計文件、施工方案、施工進度計劃和施工圖紙齊全,并填寫表4.2.2—1、4.2.2—2。22施工人員應熟悉施工圖紙及所有相關資料,包括工程特點、施工方案、工藝要求、施工質量及驗收標準。33組織機構健全,崗位責任清楚,并制定工程保障措施。44設備、器材、輔材、工具、機械以及通訊聯(lián)絡工具等,應滿足連續(xù)施工和階段施工的要求。
表4.2.2—1工程技術文件報審表工程技術文件報審表編號工程名稱日期現(xiàn)報上關于工程技術文件,請予以審定。序號類別編制人冊數(shù)頁數(shù)編制單位名稱:技術負責人(簽字):申報人(簽字):施工單位審核意見:有/□無附頁施工單位名稱:審核人(簽字):審核日期:監(jiān)理單位審核意見:審定結論:□同意□修改后再報□重新編制監(jiān)理單位名稱:總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日期:注:本表由施工單位填報,建設單位、監(jiān)理單位、施工單位各存一份
表4.2.2—2工程動工報審表工程動工報審表編號工程名稱日期致(監(jiān)理單位):根據合同約定,建設單位已取得主管單位審批的施工許可證,我方也完成了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計劃于年月日開工,請審批。已完成報審的條件有:1.□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復印件)2.□施工組織設計(含主要管理人員和特殊工種資格證明)3.□施工現(xiàn)場道路、水、電、通訊等已達到開工條件4.□主要人員、材料、設備進場5.□6.□施工單位名稱:項目經理(簽字):審查意見: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日期:審批結論:□同意□不同意監(jiān)理單位名稱:總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日期:
4.2.3應對設備器材進行檢查,符合下列要求方可施工:11按照施工設備、材料表對材料進行清點、分類。2設備、材料的進場應填寫表4.2.3,或由監(jiān)理單位提供的設備材料進場報驗單。具體要求如下:1)應保證外觀完好,產品無任何損傷、無瑕疵,品種、數(shù)量、產地符合合同要求。2)產品功能、性能等項目的檢測應按相應的現(xiàn)行國家產品標準進行;供需雙方有特殊要求的產品,可按合同規(guī)定或設計要求進行;對不具備現(xiàn)場檢測條件的產品,可要求進行工廠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硬件設備及材料的質量檢查重點應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電磁兼容性等項目。3)進口產品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規(guī)定外,尚應提供原產地證明和商檢證明,配套提供的質量合格證明、檢測報告及安裝、使用、維護說明書等文件資料應為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譯文。表4.2.3設備材料進場報驗單工程設備材料報驗單編號工程名稱施工單位名稱現(xiàn)報上關于工程的設備材料進廠檢驗記錄,該批設備材料經我方檢驗符合設計、規(guī)范及合同要求,請予以批準使用。物資名稱規(guī)格型號產地包裝及外觀單位數(shù)量使用部位附件:編號:產品保修卡頁廠家質量檢驗報告頁產品說明書頁商檢證頁進場檢查記錄頁原產地證明頁報關單頁技術/質量負責人:申報人:建設單位簽字:年月日監(jiān)理單位簽字:年月日施工單位簽字:年月日3必須將各有源設備逐個通電檢測,應保證各項功能正常。4.3施工4.3.1施工應按正式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進行,不得隨意更改。若確需局部調整和變更的,須填寫“工程變更審核單”(見表4.3.1),經批準后方可施工。表4.3.1工程變更審核單工程名稱編號變更項目名稱、內容變更原因原為更改為申請單位(人):年月日分發(fā)單位審核單位(人):年月日批準單位(人):年月日更改實施日期:年月日4.3.2紅外輻射板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11紅外輻射板應安裝在天花板、墻上或安裝在流動支架上。2紅外輻射板安裝的高度和投射角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不應有接收死角。3對紅外輻射板進行初步安裝,經通電試看、細調、檢查各項功能,音頻接收質量符合表5.3.8的要求后,方可進行固定。4紅外輻射板安裝完畢后,應清潔輻射板的光輻射面。4.3.3傳輸管、線、槽敷設除應符合《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303-2002中第12章至第15章的有關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線纜的敷設:1)、新建工程宜采用暗管敷設方式2)改、擴建工程可采用沿墻明敷的方式。3)(紅外發(fā)射)控制主機至紅外輻射板之間應預留電源電纜和控制電纜。4)電纜和電力線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間距應大于等于0.3m;與通訊線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間距應大于等于0.1m;電力線與信號線交叉敷設時,宜成直角。5)建筑物內電、光纜暗管敷設與防雷引下線最小凈距應符合表4.3.3-1的規(guī)定。表4.3.3-1電、光纜暗管敷設與防雷引下線最小凈距管線種類平行凈距(mm)垂直交叉凈距(mm)防雷引下線10003002室外線纜的敷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采用通信管道敷設時,不得與通信電纜共用管孔;2)線纜在溝道內敷設時,應敷設在支架上或線槽內。當線纜進入建筑物后,線纜溝道與建筑物間應防水隔離密封。?3)當傳輸線纜與其它線路共溝敷設時,應符合表4.3.3-2的規(guī)定。表4.3.3-2電纜與其它線路共溝的最小間距(m)種類最小間距220V交流供電線0.5通訊電纜0.13當線路附近有強電磁場干擾時,電纜應在金屬管內穿過,并埋入地下。?4明敷設的信號線路與具有強磁場、強電場的電氣設備之間的凈距離應大于1.5m;當采用屏蔽線纜或穿金屬保護管或在金屬封閉線槽內敷設時,宜大于0.8m。5敷設電纜時,多芯電纜的最小彎曲半徑應大于其外徑的6倍;同軸電纜的最小彎曲半徑應大于其外徑的15倍。6線纜槽敷設截面利用率不應大于60%?;線纜穿管敷設截面利用率不應大于40%。7電纜沿支架或在線槽內敷設時,應在下列各處牢固固定:1)電纜垂直排列或傾斜坡度不超過45o時的每個支架上;2)電纜垂直排列或傾斜坡度超過45o時,在每隔1~2個支架上;3)在引入接線盒及分線箱前150~300mm處。8線纜的型式、規(guī)格應與設計要求相符。9線纜穿管前應檢查保護管是否暢通,管口應無毛刺。10線纜的兩端應貼有標簽,標明編號,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標簽應選用不易損壞的材料。11線纜的布放應自然平直,不應有接頭和扭結等現(xiàn)象,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損傷。12所有信號線纜應一線到位,中間無接頭。13當管路長度超過以下規(guī)定時,應加裝接線盒或拉線盒,加裝位置應便于穿線。管路長度每超過40m,無彎曲時;管路長度每超過25m,有一彎路;管路長度每超過15m,有兩個彎路;管路長度每超過10m,有三個彎路。14垂直敷設的線管,按穿入導線截面積的大小,在每隔10m處,增加一個固定穿線的接線盒,用絕緣線夾將導線固定在盒內。15在不進入盒(箱)內的垂直管口,穿入導線后,應將管口做密封處理。(有這種情況嗎?-陳琪)16電纜橋架和線槽敷設線纜應符合《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驗收規(guī)范》GB/T50312-2000中第5.1.3條的規(guī)定。17在暗管或線槽中線纜敷設完畢后,宜在通道兩端出口處用填充材料進行封堵。?4.3.4施工中應做好隱蔽工程的隨工驗收。管線敷設時,建設單位或監(jiān)理單位應會同設計、施工單位對管線敷設質量進行隨工驗收,并填寫“隱蔽工程隨工驗收單”(見表4.3.4)或監(jiān)理單位提供的隱蔽工程隨工驗收單。表4.3.4隱蔽工程驗收單工程名稱:建設單位/總包單位設計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隱蔽工程內容與檢查結果序號檢查內容檢查結果安裝質量安裝部位圖號123456驗收意見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建設單位/總包單位簽字:蓋章:年月日簽字:蓋章:年月日簽字:蓋章:年月日注:1檢查內容包括:(序號1)管道排列、走向、彎曲處理、固定方式;(序號2)管道搭鐵、接地;(序號3)管口安放護圈標識;(序號4)接線盒及橋架加蓋;(序號5)線纜對管道及線間絕緣電阻;(序號6)線纜接頭處理等。;2檢查結果的安裝質量欄內,按檢查內容序號,合格的打“√”,不合格的打“×”,并注明對應的部位、圖號;。3綜合安裝質量的檢查結果,填寫在驗收意見欄內,并扼要說明情況。4.3.5控制室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控制室的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參照GB50174-93《電子計算機房設計規(guī)范》中的相關規(guī)定。2控制室所配備的控制臺、機柜、機架,應選用符合國標的定型產品。3機柜、機架的安裝應符合《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339-2003中第9.2.7條的規(guī)定。4線纜終接應符合《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驗收規(guī)范》GB/T50312-2000中第4.0.1條的規(guī)定。5各類跳線的終接應符合《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驗收規(guī)范》GB/T50312-2000中第4.0.4條的規(guī)定。6控制臺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控制臺的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2)控制臺應安放在水平的地面上,保證控制臺平穩(wěn)、可靠;3)附件應完整,無損傷;螺絲緊固,臺面整潔無劃痕;4)控制臺內接線應布置合理、整齊;接插件和設備接觸應可靠;設備安裝應牢固;5)控制室的出線口宜在控制臺或機柜的下方。7控制室的接地,應滿足設計要求。4.3.6系統(tǒng)的防雷和接地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并應符合《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防雷技術規(guī)范》GB50343-2004、《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169-92和《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303-2002中的相關規(guī)定要求。5工程驗收5.1一般規(guī)定5.1.1本章規(guī)定了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驗收的基本規(guī)則,對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竣工驗收(從施工質量、技術質量及圖紙資料的準確、完整、規(guī)范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是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驗收的基本依據。5.1.2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的驗收應包括工程實施及質量控制、系統(tǒng)檢測和竣工驗收。5.1.3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驗收應按先產品,后系統(tǒng)的順序進行。5.1.4涉密工程項目的驗收,相關單位人員應嚴格遵守國家的保密法規(guī)和相關規(guī)定,嚴防泄密、擴散。5.2驗收條件與驗收組織5.2.1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驗收應符合下列條件:1工程設計論證通過,并按照正式設計文件施工。2工程經試運行達到設計、使用要求并為建設單位認可,同時已出具系統(tǒng)試運行報告。1)工程調試開通后應進行試運行,并按表5.2.1的要求做好試運行記錄。表5.2.1系統(tǒng)試運行記錄工程名稱工程級別建設(使用)單位設計、施工單位日期時間試運行情況備注值班人2)建設單位根據試運行記錄寫出系統(tǒng)試運行報告。其內容應包括:試運行起止日期;試運行過程是否有故障;故障產生的日期、次數(shù)、原因和排除狀況;系統(tǒng)功能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及綜合評述等。3)試運行期間,設計、施工單位應配合建設單位建立系統(tǒng)值勤、操作和維護管理制度。3進行技術培訓。設計、施工單位必須完成工程合同內有關培訓條款。4符合竣工條件,出具竣工報告(4、5的順序?-陳琪)1)工程項目按設計任務書的規(guī)定內容全部完工,經試運行達到設計要求,并為建設單位認可,視為竣工。對于非主要項目未按規(guī)定全部完工,由建設單位與設計、施工單位協(xié)商,對遺留問題作出明確的處理方案,經試運行基本達到設計使用要求并為建設單位認可后,也可視為竣工。2)工程竣工后,由設計、施工單位寫出工程竣工報告。其內容應包括:工程概況;對照設計文件安裝的主要設備;依據設計任務書或工程合同所完成的工程質量自我表現(xiàn)評估;維修服務條款及竣工核算報告等。5初驗合格,出具初驗報告1)工程正式驗收前,應由建設單位、監(jiān)理單位組織設計、施工單位,根據設計任務書或工程合同提出的設計、使用要求對工程進行初驗,要求初驗合格并寫出工程初驗報告。2)初驗報告的內容應包括:系統(tǒng)試運行概況;對照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對照正式設計文件對安裝設備的數(shù)量、型號、原產地進行核對的結果;對隱蔽工程隨工驗收單的復核結果;對系統(tǒng)功能、效果進行檢查的主觀評價等。6工程正式驗收前,設計、施工單位應向工程驗收小組提交下列驗收圖紙資料:1)設計任務書。2)工程合同。3)工程初步設計論證意見及設計、施工單位與建設單位共同簽署的深化設計意見。4)正式設計文件與相關圖紙資料(系統(tǒng)原理圖、平面布置圖及設備器材配置清單、管線圖、控制室布局圖及系統(tǒng)選用的主要設備、器材的檢測報告或認證證書等)。5)系統(tǒng)試運行報告。6)工程竣工報告。7)系統(tǒng)使用說明書(含操作和日常維護說明)。8)工程竣工核算報告。9)工程初驗報告(含隱蔽工程隨工驗收單)。10)工程檢驗報告。5.2.2驗收組織與職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紅外線語言分配系統(tǒng)工程的驗收,一般應由建設單位會同其相關管理部門、監(jiān)理、設計、施工單位及第三方驗收機構,成立工程驗收小組。2工程驗收小組應對照設計任務書、合同、相關標準以及正式設計文件,對工程作出正確、公正、客觀的驗收結論。3驗收通過或基本通過的工程,對設計、施工單位根據驗收結論寫出的并經建設單位認可的整改措施,工程驗收小組有責任配合工程建設單位督促、協(xié)調落實;驗收不通過的工程,工程驗收小組應在驗收結論中明確指出問題與整改要求。5.3工程驗收5.3.1工程驗收小組應依據合同技術文件、設計任務書和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與管理規(guī)定等相關要求,以及本規(guī)范規(guī)定的檢測項目、檢測數(shù)量和檢測方法,制訂系統(tǒng)驗收方案。工程驗收小組應按系統(tǒng)驗收方案所列項目進行驗收檢測。5.3.2施工驗收應依據正式設計文件、圖紙進行。施工過程中,若根據實際情況有局部調整或變更的,應由施工方提供工程變更審核單(見表4.3.1),并符合本規(guī)范4.3.1的規(guī)定。5.3.3工程設備安裝驗收:對照竣工報告、初驗報告,檢查系統(tǒng)配置,包括設備數(shù)量、型號、原產地及安裝部位。按照表5.3.3列出的相關項目與要求,采用現(xiàn)場觀察、核對施工圖、抽查等方法,對工程設備的安裝質量進行檢查和觀感質量驗收,并做好記錄。表5.3.3工程安裝質量及觀感質量驗收記錄工程名稱施工單位項目名稱要求方法主觀評價檢查結果合格不合格紅外輻射板1安裝位置合理、有效現(xiàn)場觀察2安裝質量(工藝)牢固、屏幕平整、美觀、規(guī)范現(xiàn)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回遷房買賣合同履約監(jiān)管服務協(xié)議
- 2025年度借款合同代理糾紛解決機制
- 2025年度海洋油氣平臺灌注樁合同
- 2025年度過橋墊資合同條款解讀與合規(guī)操作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太陽能屋頂集成合同書
- 2025年專利申請權利轉讓合同(三篇)
- 2025空氣能節(jié)能熱水工程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盤扣腳手架租賃與施工安全培訓合同4篇
- 2025年度自建房室內外裝修設計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南昌市房屋租賃合同租賃保證金管理與退還流程
- 刑事判決書標準格式
- 《量化交易之門》連載27:風險的角度談收益MAR和夏普比率
- 2024年廣州市高三一模普通高中畢業(yè)班高三綜合測試一 物理試卷(含答案)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教材分析萬永霞
- 粘液腺肺癌病理報告
- 巡察檔案培訓課件
- 物流營銷(第四版) 課件 第六章 物流營銷策略制定
- 上海高考英語詞匯手冊列表
- PDCA提高患者自備口服藥物正確堅持服用落實率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裝置爆炸事故調查報告
- 家譜人物簡介(優(yōu)選12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