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四川省瀘州市中考化學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屆四川省瀘州市中考化學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屆四川省瀘州市中考化學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屆四川省瀘州市中考化學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屆四川省瀘州市中考化學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中考化學模似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從硫化氫的化學式H2S獲得的下列認識中,錯誤的是A.硫化氫屬于化合物B.硫化氫由氫、硫兩種元素組成C.硫化氫中氫、硫元素質量比為1:16D.硫酸(H2SO4)中含有硫化氫(H2S)2.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的是()A.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B.探究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C.鑒別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D.測定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3.通過下列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B.證明蠟燭中含碳、氫元素C.探究二氧化碳性質D.探究鐵生銹需要氧氣4.下列物質中,不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是A.KNO3B.NaOHC.Na2CO3D.HCl5.某同學在研究物質燃燒的條件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把一條粗金屬絲繞成線圈,罩在一支蠟燭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滅了。對這一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金屬絲有良好的導熱性B.金屬線圈內的氣體溫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溫度降到了著火點以下D.若預先將金屬絲加熱,蠟燭就不會很快熄滅6.2015年5月25日,河南魯山縣老年公寓發(fā)生特大火災,著火房屋的墻體均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鐵皮夾層,俗稱“鐵皮泡沫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泡沫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但不屬于易燃物B.火災發(fā)生后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并撥打火警119C.只要達到著火點,可燃物一定會燃燒D.可燃物燃燒的同時一定還會發(fā)生爆炸7.下列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除去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將粗鹽溶解、過濾、蒸發(fā)B.除去CO中的CO2———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C.除去熱水瓶膽中的水垢——用食醋D.鑒別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鈉溶液——滴加無色酚酞溶液8.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A.打開濃鹽酸的瓶塞,瓶口出現白煙B.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劑中,溶液變成藍色D.鐵片浸入硫酸銅溶液中,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9.下列事實能用同一原理進行解釋的是A.金和鋁在空氣中都不易被腐蝕B.實驗室收集CO2和O2都能用向上排空氣法C.實驗室和工業(yè)上都可用石灰石制二氧化碳D.在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鹽酸和投入活性炭都能使溶液褪色10.構建化學基本觀念是學好化學的基礎,下列對化學基本觀念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微粒觀: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B.守恒現: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為200mLC.轉化觀:水和氫氣兩種物質可以互相轉化D.能量觀:天然氣燃燒會放出大量的熱11.某兩種物質在光照條件下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其微觀示意圖如下,圖中相同小球代表同種原子,原子間的短線代表原子的結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反應物中共有兩種原子B.反應前后分子不可分C.圖示反應不是置換反應D.圖示反應表示甲烷完全燃燒12.中考復習階段,小荷同學梳理了以下知識:①煮沸可以降低井水的硬度;②向某固體上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該固體一定是碳酸鹽;③用酒精浸泡搗爛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堿指示劑;④“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的實驗中,當蒸發(fā)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⑤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則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⑥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⑦氫氧化鈉不慎沾到皮膚上,要用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其中正確的是()A.①③④⑦ B.②③④⑦ C.①②⑥⑦ D.①③⑤⑦13.下列有關的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A.五個氫原子:H5B.三個水分子:3H2OC.四個鈣離子:2Ca+2D.四個銨根離子:4NH3+14.下列對分子、原子、離子和元素的認識中,正確的是()A.水、氯化鈉、銅都是由分子構成的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具有相同質子數的粒子,化學性質一定相似D.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15.活性炭能凈水,主要是因為它具有A.還原性 B.吸附性 C.穩(wěn)定性 D.可燃性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16.用化學符號填空:3個氧分子_____;氫氧根離子_____;改良酸性土壤的堿_____;標出氯酸鉀中氯元素的化合價_____。三、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5分)17.(8分)如圖是電解水實驗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A管接電池_____極(填“正”或“負”)。檢驗B試管中氣體的操作方法和現象是_____。某學生觀測記錄了不同時間段A、B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體積,實驗數據如下:時間/分鐘12345678910A試管氣體體積(cm3)6122029394955657585B試管氣體體積(cm3)24711162126313641仔細分析實驗數據,1-4min內A、B試管收集到的氣體體積之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____。從第8分鐘開始,每分鐘內A、B試管收集的氣體體積之比為2: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為進一步測定水中氫、氧元素質量比,某科技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下列實驗(裝置如右圖),通過稱量反應前后裝置A、B的質量,結果測得m(H):m(O)>1:8,比理論值偏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編號)。A.通入的氫氣未經過凈化干燥B.裝置A內管口有水凝結C.氧化銅沒有完全還原D.裝置B同時吸收了空氣中的水蒸氣和CO218.(8分)根據以下三套實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實驗一實驗室制取氧氣,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實驗二能證明NaOH溶液與CO2發(fā)生反應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但有同學認為該實驗不嚴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三是一個“吹氣球”的趣味實驗,若將膠頭滴管內的液體換成稀鹽酸,則瓶內所裝的固體物質可以換成_____________.四、探究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9.0分)19.(8分)雞蛋是家庭廚房中常備食物,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對雞蛋殼中的CO32-(以CaCO3的形式存在)及CaCO3的質量分數進行如下探究。(探究一)驗證雞蛋殼中有CO32-。(查閱資料)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不與二氧化碳反應:二氧化碳不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實驗方案)小小同學向雞蛋殼碎片中加入足量的濃鹽酸,并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發(fā)現澄清石灰水未變渾濁(裝置氣密性良好,且藥品未發(fā)生變質)。(觀察分析)澄清石灰水未變渾濁的原因是_____。(改進方案)在不更換藥品的前提下,小小將產生的氣體通過圖1所示裝置:(1)A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2)B試管中硝酸銀溶液的作用是_____。(實驗結論)雞蛋殼中有CO32-。(實驗反思)實驗室制備CO2時最好選擇_____(填“濃”或“稀”)鹽酸。(探究二)測定雞蛋殼中CaCO3的質量分數。(查閱資料)堿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常用作干燥劑。(實驗方案)取ag樣品,利用CaCO3與稀鹽酸反應產生CO2,通過測定生成CO2的質量,計算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實驗過程)琳琳同學利用圖2所示裝置完成了本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3)實驗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_____(填序號):①E→D→F→D②E→F→D→D③D→E→F→D(4)實驗前,先向裝置中通一段時間氮氣,趕走裝置中的空氣;(5)反應完全后,仍需再次向裝置通入一段時間氮氣,若不通入氮氣,會導致雞蛋殼中CaCO3的質量分數的測定結果_____(選填“偏小”或“不變”)。

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D【解析】

A、硫化氫是由硫、氫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選項說法正確。

B、硫化氫由氫、硫兩種元素組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C、硫化氫中氫、硫元素質量比為(1×2):32=1:16,故選項說法正確。

D、硫酸屬于純凈物,不含硫化氫,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2、C【解析】

A、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可以除去雜質。A正確;B、食用油難溶于水,但是易溶于汽油形成溶液??梢蕴骄坎煌镔|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B正確;C、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呈堿性,則加入酚酞后,溶液均變?yōu)榧t色,無法鑒別。C錯誤;D、利用激光筆,可以達到白磷的著火點,從而使白磷燃燒,消耗裝置內的氧氣,從而進行測定。D正確。故選C。3、B【解析】

A、銅在空氣中加熱消耗氧氣生成氧化銅,根據注射器活塞位置的變化,可以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B、干冷的燒杯能檢驗水蒸氣的存在,由質量守恒定律,可以確定蠟燭中含氫元素;不能證明蠟燭中含碳元素,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說明了CO2密度比空氣的大;蠟燭熄滅,說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D、左邊試管中的鐵釘能與氧氣、水充分接觸;右邊試管中的鐵釘只能與水接觸,一段時間后,左邊試管中的鐵釘生銹;右邊的鐵釘沒有生銹,可用于探究鐵生銹需要氧氣,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4、A【解析】

A、因鉀鹽和硝酸鹽都溶于水,KNO3不能與其它物質反應生成水、氣體、沉淀,則不能夠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B、因NaOH能與酸反應生成水、與某些鹽(如氯化銅、氯化鐵等)生成沉淀,則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C、因Na2CO3能與酸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與某些鹽(如氯化鈣、氯化鋇等)生成沉淀,則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D、因HCl能與堿生成水,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與碳酸鹽等生成氣體,則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故選:A?!军c睛】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可知,若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水、氣體、沉淀,則能夠發(fā)生復分解反應。5、B【解析】

A、金屬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蠟燭燃燒產生的熱量被金屬絲傳導出去,致使蠟燭的溫度低于著火點,蠟燭熄滅,選項A正確;B、金屬絲導熱將火焰的熱量傳遞到外面,不是金屬線圈內的氣體溫度升高,選項B錯誤;C、火焰熄滅是因為可燃物的溫度降到了著火點以下,選項C正確;D、若預先將金屬絲加熱,那么金屬絲內空氣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的時間會延長,蠟燭不會很快熄滅,選項D正確。故選B。點睛: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缺一不可。6、B【解析】試題分析:泡沫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具有可燃性,故A錯誤;為避免煙霧嗆鼻和毒氣的吸入,所以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并撥打火警電話,故B正確;燃燒的條件是:可燃物的溫度必須達到著火點,并且可燃物必須與氧氣接觸,二者缺一不可,故C錯誤;要發(fā)生爆炸需要可燃性氣體或粉塵達到爆炸極限,遇到明火發(fā)生爆炸,故D錯誤.考點:燃燒與燃燒的條件;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huán)境的影響7、D【解析】

A、粗鹽經過溶解、過濾、蒸發(fā)可以除去難溶性雜質得到精鹽,選項正確;

B、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一氧化碳不與氫氧化鈉反應,所以除去CO中的CO2可將氣體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選項正確;

C、熱水瓶膽中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會與食醋中的醋酸反應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鈣、水和二氧化碳,選項正確;

D、無色酚酞在酸性、中性溶液中都不會變色,所以利用無色酚酞只能鑒別出氫氧化鈉溶液,不能鑒別稀鹽酸和氯化鈉溶液,選項錯誤,故選D。8、B【解析】A、打開濃鹽酸的瓶塞時,瓶口產生白霧,故選項說法錯誤.B、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故選項說法正確.C、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變成紅色,故選項說法不正確.D、鐵插入硫酸銅溶液中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物質燃燒的現象、二氧化碳的性質等即可正確解答;在描述物質燃燒的現象時,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煙和霧、實驗結論和實驗現象的區(qū)別.9、B【解析】

A、金由于本身性質穩(wěn)定不易被腐蝕,而鋁本身活潑很容易和空氣的氧氣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內部的鋁和氧氣的接觸,從而不易被腐蝕,原理不同,故選項錯誤;B、實驗室收集二氧化碳和氧氣采用向上排空氣法都是因為其密度大于空氣,原理相同,故選項正確;C、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用大理石或者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得到,是借助復分解反應;而工業(yè)上制取二氧化碳時煅燒石灰石,是分解反應,反應原理和類型都不相同,故選項錯誤;D、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稀鹽酸是反應而導致氫氧化鈉被消耗而褪色,是化學變化;投入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變化,原理不同,故選項錯誤。故選B。10、B【解析】

A.構成物質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B.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小于200mL,因分子間有間隔,選項錯誤,符合題意;C.水和氫氣兩種物質可以互相轉化: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氫氣燃燒生成水,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D.天然氣燃燒會放出大量的熱,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11、C【解析】

A、反應物中共有3種原子;故選項錯誤;B、該反應屬于化學變化,反應前后分子可以再分;故選項錯誤;C、圖示反應中生成物中沒有單質產生,不是置換反應;故選項正確;D、圖示反應不能表示甲烷完全燃燒,因為甲烷燃燒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故選項錯誤;故選:C。12、A【解析】

①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確;②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的物質不一定是碳酸鹽,如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故錯誤;③在酸堿溶液中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可以作酸堿指示劑,故用酒精浸泡搗爛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堿指示劑,故正確;④粗鹽提純實驗不能等水分完全消除后再停止加熱,當蒸發(fā)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就停止加熱,故正確;⑤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如氧氣和臭氧組成的混合氣體,故錯誤;⑥中和反應是酸和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故錯誤;⑦氫氧化鈉不慎沾到皮膚上,要用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正確;故選A選?!军c睛】1、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2、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的物質不一定是碳酸鹽,有可能是碳酸氫鹽如NaHCO3。13、B【解析】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故五個氫原子表示為:5H,故選項表示錯誤。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三個水分子可表示為:3H2O,故選項表示正確。C、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故四個鈣離子可表示為:4Ca2+,故選項表示錯誤。D、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四個銨根離子可表示為:4NH4+,故選項表示錯誤。故選:B14、D【解析】

A、氯化鈉是由離子構成,銅是由原子構成,故A錯;B、原子可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故B錯;C、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故C錯;D、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所以不一定是單質,故D正確。故選D。15、B【解析】

活性炭能凈水,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吸附性。故選B。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16、3O2OH-Ca(OH)2【解析】

每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構成;每個氫氧根離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改良酸性土壤的堿是氫氧化鈣;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驹斀狻浚?)3個氧分子可以表示為3O2;(2)氫氧根離子可以表示為OH-;(3)改良酸性土壤的堿是氫氧化鈣,可以表示為Ca(OH)2;(4)氯酸鉀中鉀元素化合價是+1,氧元素化合價是-2,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氯元素的化合價是+5,可以表示為。故填:3O2;OH-;Ca(OH)2;?!军c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重點考查了學生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題目難度較小。三、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5分)17、2H2O2H2↑+O2↑負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裝有該氣體的試管中,若木條復燃,則該氣體為氧氣。氧氣部分溶解在水中導致試管內的氧氣體積變小。水中溶解的氧氣達到飽和了,氧氣不能再溶解。ABD【解析】

(1)電解水的產物是氫氣和氧氣方程式:2H2O2H2↑+O2↑;(2)電解水產物中氫氣體積是氧氣體積的二倍,所以A管為氫氣,連接電極的負極。(3)B管中產生的是氧氣,檢驗氧氣使用帶火星的木條,實驗現象是木條復燃。

(4)氧氣部分溶解在水中導致試管內的氧氣體積小于理論值。當水中溶解的氧氣達到飽和時,氧氣不能再溶解的時候,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會逐漸的趨向于:2:1。(5)結果測得m(H):m(O)比理論值偏高,是通過U型管的增重(水的質量)與硬質試管的質量的減?。ㄑ醯馁|量),其原因可能是通入的氫氣未經過干燥時可能導致生石灰增重較多,計算時氫的質量變大,會出現m(H):m(O)>1:8或裝置B中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導致計算時氫的質量比實際值較大,或者是水分沒有完全被吸收,而氧化銅是否完全反應對數據沒有影響,故選ABD.18、2KMnO4K2MnO4+MnO2+O2↑氣球膨脹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導致裝置內壓強減小,氣球膨脹碳酸鈉粉末(合理即可)【解析】

(1)根據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