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歷史初二上冊期中素質監(jiān)測試卷及答案_第1頁
浙江省杭州市歷史初二上冊期中素質監(jiān)測試卷及答案_第2頁
浙江省杭州市歷史初二上冊期中素質監(jiān)測試卷及答案_第3頁
浙江省杭州市歷史初二上冊期中素質監(jiān)測試卷及答案_第4頁
浙江省杭州市歷史初二上冊期中素質監(jiān)測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歷史初二上冊期中素質監(jiān)測試卷班級: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一、單選題(每題3分)下列關于北京人生活狀況的敘述,錯誤的是()A.群居生活B.使用打制石器C.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D.使用天然火答案:C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們使用打制的石器,過群居生活,共同勞動(采集、狩獵)共同分享勞動成果。他們使用天然火,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但他們還沒有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山頂洞人已經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下列關于夏朝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B.夏朝的都城是陽城C.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桀D.夏朝最后一個都城是朝歌答案:D解析: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它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夏朝的都城是陽城,最后一位君主是桀,他統(tǒng)治殘暴,百姓反抗,最終被商湯所滅。而朝歌是商朝末年的都城,不是夏朝的,故D項錯誤。下列有關西周分封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B.分封的對象主要是親族和功臣C.分封的諸侯享有世襲統(tǒng)治權D.諸侯在封地內可以隨意征稅答案:D解析:西周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分封的對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同姓王室貴族、先代帝王后代和遠氏族部落首領等)。諸侯在封地內享有世襲統(tǒng)治權,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隨意征稅,他們需要向周天子繳納貢品,服從周天子的命令,保衛(wèi)周王室。下列關于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皇帝是最高統(tǒng)治者B.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地方設郡縣兩級D.秦始皇在中央設立軍機處答案:D解析:秦朝統(tǒng)一后,秦始皇創(chuàng)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jiān)察,最后由皇帝決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制的推行,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而軍機處是清朝雍正年間設立的,不是秦朝設立的。下列關于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不正確的是()A.頒布“推恩令”B.實行鹽鐵官營、專賣C.允許諸侯王封立自己的子弟為諸侯D.設立太學,以儒家經典為主要教材答案:C解析: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鞏固大一統(tǒng)的局面。其中,頒布“推恩令”是為了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實行鹽鐵官營、專賣是為了增加政府收入并加強對經濟的控制;設立太學,以儒家經典為主要教材則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而C項“允許諸侯王封立自己的子弟為諸侯”實際上會增強諸侯王的勢力,與漢武帝削弱諸侯王勢力的目的相悖,因此是不正確的。二、多選題(每題4分)下列屬于我國原始社會時期居民的是()A.北京人B.半坡居民C.河姆渡居民D.夏朝人答案:A、B、C解析:北京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都生活在原始社會時期,而夏朝人已經進入了奴隸社會,不屬于原始社會居民。下列關于分封制的說法正確的是()A.目的是為了加強周王室的統(tǒng)治B.諸侯在自己的封地內享有世襲統(tǒng)治權C.諸侯要定期向周天子進獻貢物D.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答案:A、B、C、D解析:分封制是西周時期的重要制度,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周王室的統(tǒng)治。在分封制下,諸侯在自己的封地內享有世襲統(tǒng)治權,并需要定期向周天子進獻貢物,同時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這四個選項都是分封制的特點和目的。下列屬于秦漢時期文化成就的是()A.《史記》B.造紙術C.張騫通西域D.佛教傳入答案:A、B、D解析:《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書,屬于秦漢時期的文化成就。造紙術在東漢時期由蔡倫改進,也是秦漢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佛教在東漢末年傳入中國,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張騫通西域雖然發(fā)生在西漢時期,但它主要是一次外交和探險活動,不屬于文化成就。下列關于三國鼎立局面的描述,正確的是()A.曹操建立魏國B.孫權建立吳國C.劉備建立蜀漢D.標志著東漢的滅亡答案:B、C解析:孫權建立吳國,劉備建立蜀漢,這是三國鼎立局面的兩個重要方面。而曹操雖然為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但他并沒有稱帝建立魏國,其子曹丕代漢稱帝后才建立了魏國。此外,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并不標志著東漢的滅亡,東漢的滅亡是在漢獻帝禪讓給曹丕之后。下列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說法正確的是()A.促進了民族的融合B.增強了北魏的實力C.用漢語、穿漢服、改漢姓D.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答案:A、B、C、D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它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增強了北魏的實力。改革內容包括用漢語、穿漢服、改漢姓等措施,這些措施都加速了鮮卑族的漢化進程。同時,這次改革也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對北魏以及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判斷題(每題3分)題目:商朝時期,我國已經出現(xiàn)了青銅器,但主要用于祭祀和軍事。()答案:√題目: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答案:×(正確答案為“焚書坑儒”)題目:漢武帝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答案:√題目: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強制要求鮮卑貴族改用漢姓,這一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答案:√題目:唐朝時期,科舉制正式確立,成為選拔官員的主要制度。()答案:×(正確答案為隋朝)題目:宋朝時期,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答案:√題目:元朝時期,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tǒng)治,元世祖創(chuàng)立了行省制度。()答案:√題目:明朝時期,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答案:√題目:清朝前期,為了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都實行了嚴厲的海禁政策。()答案:×(正確答案為閉關鎖國政策,且非三帝均實行海禁)

10.題目:近代史上,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案:×(正確答案為《辛丑條約》)四、填空題(每題3分)題目: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______,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答案:夏朝題目:商朝時期,我國青銅器的制作水平達到了高峰,著名的青銅器有巨大的______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答案:司母戊鼎題目: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xiàn)鐵農具,到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使用范圍擴大。______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答案:牛耕題目:為了增強國力,在富國強兵的新思潮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其中以秦國的______變法效果最為顯著。答案:商鞅題目:秦始皇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納了______的建議,實行“焚書坑儒”。答案:李斯五、問答題(每題5分)題目1:(5分)

簡述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制度,規(guī)定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大權;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經濟上: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促進了經濟的交流與發(fā)展。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guī)范的文字,后來又推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思想上: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fā)布焚書令,規(guī)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準留下有關醫(yī)藥、占卜和種植的書,其他書都要燒掉;以后再有談論儒家詩書的都要判處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評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陽活埋。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軍事上:北擊匈奴,修筑長城;南征百越,開拓疆土。題目2:(5分)

簡述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所采取的措施。答案2: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加強監(jiān)察制度,設立司隸校尉和刺史,代表中央監(jiān)察地方。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tǒng)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tǒng)政權的精神支柱。漢武帝還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yǎng)統(tǒng)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實行抑商政策。軍事上:大規(guī)模反擊匈奴,使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題目3:(5分)

簡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其意義。答案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用漢語: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穿漢服: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改漢姓: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聯(lián)漢姻: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lián)姻。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yǎng)老的風氣等。意義: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增強了北魏的實力,進一步推動了北方地區(qū)的社會經濟發(fā)展。題目4:(5分)

簡述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的意義。答案4: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