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區(qū)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上海市崇明區(qū)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上海市崇明區(qū)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上海市崇明區(qū)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上海市崇明區(qū)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市崇明區(qū)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41年5月頒布的《陜甘寧邊區(qū)施政綱領》規(guī)定,“實行合理的稅收制度,居民中除極貧者應予以免除稅外,均須按照財產等第或多寡實施程度不同的累進稅制,使大多數人民均能負擔抗日經費”。這一規(guī)定A.貫徹了聯蔣抗日的方針 B.減輕了廣大農民的負擔C.保證了財政收支的平衡 D.體現了社會平等的原則2.“齊魯”二字一直作為山東的象征,2009年10月在山東省召開了第十一屆全運會。其宣傳口號有“和諧齊魯風,精彩全運情”;2010年上海世博會山東館以“齊魯青未了”作為展示主題?!褒R魯”能代表山東,起源于中國古代哪一制度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3.有學者認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種非常不民主的基礎之上?!毕铝醒诺涿裰髡味κr期的史實,最能支持該論斷的是A.婦女對城邦事務沒有表決權B.居民中奴隸數量多于自由民C.雅典民主政治以成年公民的直接參與為核心D.有不少功勛卓著的公民經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國外4.嚴復曾在《救亡決論》中最早大聲疾呼:擺在中國面前的問題已不是一般的“自強”、“求富”,而是要直截了當地起來“救亡”。促成嚴復發(fā)出“救亡”呼聲的慘痛事實是()A.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 B.日本在甲午戰(zhàn)爭中打敗中國C.八國聯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 D.巴黎和會拒絕中國正義要求5.近代報紙是外國人首先辦起來的。19世紀50年代起,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開始辦報,1895年以后,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辦報,鼓吹變法?!稌r務報》最多時日銷達一萬七千份,成為當時國內最受歡迎的一份報紙。材料主要反映A.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初步發(fā)展C.中國辦報深受西方的影響D.報紙具有宣傳政治主張的功能6.金元之際,“一代文宗”元好問在《雁門關外》中寫F:“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處不桑麻。重關獨居千尋嶺,深夏猶飛六出花。云暗白楊連馬邑,天圍青冢渺龍沙。憑高吊古情無盡,空對西風數去鴉?!痹撛姺从吵鯝.遭戰(zhàn)爭破壞的社會場景 B.實現統(tǒng)一后時代的變化C.詩歌創(chuàng)作水平超越前代 D.知識分子對世事的不滿7.1987—1988年,鄉(xiāng)鎮(zhèn)辦、村辦、聯戶辦、個體辦農村小企業(yè)的發(fā)展形勢越來越好,農民稱之為“‘四個輪子’一起轉,大家奮力奔小康”。與此同時,鄉(xiāng)鎮(zhèn)、村級集體辦的較大企業(yè)出現了“迎頭趕上”的新趨勢,其數量日漸增多。這A.實現了農村的工業(yè)化B.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C.得益于經濟體制改革D.促進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8.古代治國講“帝道”(堯舜禹湯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當朝統(tǒng)治者采用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學D.二程朱熹的理學9.到2018年末,全國鐵路擁有機車2.1萬臺,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車保有量2.3億輛,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飛機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運輸船舶13.7萬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數據表明A.交通運輸服務體系逐漸完善 B.交通運輸設備科技水平提高C.交通運輸量大幅增加 D.交通運輸完成網絡化布局10.毛澤東曾對美國記者斯諾說:“從城市的觀點來看,這個運動似乎注定是要失敗的,因此中央委員會這時就明確的指責我。我被撤銷政治局常委的職務。湖南省委也攻擊我們,說我們是槍桿子運動”。毛澤東所說的“這個運動”是指:A.發(fā)動南昌起義 B.實施戰(zhàn)略轉移——長征C.起義軍攻打長沙 D.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11.先秦思孟學派主張“天道人道,實-一以貫之”;西漢董仲舒提出“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貴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宋朝二程倡導“有道有理,天人也,更不分別”。以上觀點A.表明儒學不斷吸納其它學派 B.側重強調對天道和自然的敬畏\C.主張?zhí)斓琅c人道的統(tǒng)一相通 D.體現天人關系的重心不斷變化12.明代商人憑借財富實力,面對自然災害,能有效組織起地方賑救事宜,有的甚至通過為有關部門進呈建言、供備咨問、領任差事、調節(jié)地方解紛等方式,直接參與地方和國家事務的處置。這說明明朝A.商人取代士紳承擔公共職能 B.政府對地方基層管理的強化C.經濟發(fā)展拓展商人參政空間 D.士商相互滲透合流趨勢明顯13.1937~1941年,華北各敵后抗日根據地普遍實行減息政策,規(guī)定民間農貸的年利率一律不得超過或1.但1942年,中共中央宣布除抗戰(zhàn)以前的舊債不得超過年利1,外,抗戰(zhàn)開始后的新債由債權人和債務人“自由議定”。這一政策變化A.促成了各階層團結抗戰(zhàn) B.適應了抗戰(zhàn)形勢的變化C.導致了封建債務的廢除 D.減輕了農民的債務負擔14.下列主張,出自王陽明的是A.克己復禮為仁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D.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觀理以格夫物15.2018年11月,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zhí)岢鼋ⅰ皻W洲聯軍”。對此,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堅持讓歐洲分擔北約的“軍費負擔”,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則認為,歐洲是一個強大的經濟體,他們想在國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獨立主權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A.歐洲聯軍和北約源于“冷戰(zhàn)”B.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C.霸權主義正威脅世界和平D.美蘇在歐洲展開激烈爭奪16.元朝時右丞相鐵木迭兒掌管宣政院,他的兒子也為宣政院使?!对贰ぜ槌紓鳌酚涊d了時人的批評,稱其“無功于國,盡居貴顯?!毙旱摹百F顯”在于A.向各省宣達政令 B.負責中央官員選拔C.管理佛教事務和吐蕃地區(qū) D.掌管蒙古兵馬征發(fā)17.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國工農兵士勞苦民眾必須……一致反對日本強暴占領東三省,變帝國主義壓迫中國的戰(zhàn)爭,為擁護蘇維埃中國反帝國主義反國民黨的革命戰(zhàn)爭,以解放中國?!边@意味著A.中共謀求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B.中共關于主要矛盾的論斷出現失誤C.中共對其基本政策進行初步調整 D.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發(fā)生根本變化18.清朝前期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斗爭中,歷時最久的是A.平定準噶爾部叛亂 B.平定回部貴族叛亂C.平定“三藩之亂” D.施瑯統(tǒng)一19.20世紀80年代初,火車、輪船和長途汽車上到處是拎著裝有建筑材料、紡織品和食品等商品樣本的大包小包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推銷員,形成了“推銷員滿地跑”的景象。這一景象A.表明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 B.反映出商品市場的活躍C.直接推動了國有企業(yè)改革 D.體現了私營企業(yè)的活力20.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權強化的趨勢明顯。宰相的事權包括兵權、財權、司法權,出現了由分割到集中的過程,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國家機構效能的需要 B.適應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勢C.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不可調和 D.君主集權體制逐步遭到破壞21.“……請允許一個奴隸來把你歌頌/快用你的激情來燃燒我的心胸/使出你雷霆萬鈞的力氣奮起一擊/將黑暗的奴隸制化為光明!/行使你的權力吧/沙皇會因你的聲音而戰(zhàn)栗大驚?!毕铝凶罘显娭卸韲髡吒星榈氖茿.流露出對沙皇制不滿 B.歌頌奴隸的斗爭精神C.強烈地反對農奴制度 D.表達了對自由的向往22.下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全國人大農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與城鎮(zhèn)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變化,不能說明的是()

1953年

1979年

1995年

2009年

農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與城鎮(zhèn)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

8:1

8:1

4:1

1:1

城鎮(zhèn)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

13.26%

18.96%

29.04%

46.6%

A.農村與城鎮(zhèn)代表比例趨向平衡B.改革開放以來城鎮(zhèn)化速度加快C.城市和農村人口數量趨于接近D.基層民主選舉制度逐步的普及23.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大事記”中某年的部分大事記錄:“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勝利”“北非德意軍隊投降”“美英盟軍西西里島登陸”“中、美、英簽署《開羅宣言》”。這一年應是()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24.據統(tǒng)計,《孫中山全集》十一卷本中,談話及答記者問多達242篇,對報館雜志致函或題詞十數篇?!秾O中山集外集》中有演說、致詞或談話374篇,對報紙雜志的題詞有10余篇。這主要說明A.孫中山掌握時代話語權 B.輿論宣傳助力民主革命C.民主共和觀念深人人心 D.大眾傳媒趨向近代轉型25.明代內閣大學士通過“票擬”“面對”“密揭”等形式參與中樞決策,因而閣權在國家權力體制運作機制中體現了一定的決策權,當這種決策權取得皇權的支持后,就可以影響甚至左右政局的發(fā)展。這說明明代內閣A.完善了中樞機構 B.掌握著行政大權C.削弱了皇帝集權 D.服務于君主專制26.如圖反映了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生產占整個世界工業(yè)生產的比重。據圖可知A.德國經濟躍居歐洲第一 B.日本經濟增長速度緩慢C.美國的殖民地最為廣闊 D.世界工業(yè)格局發(fā)生變動27.自西漢以來,君為臣綱被認為不可動搖。而黃宗羲卻認為:“君臣的名分,是因為天下的緣故而有的,我如果沒有治理天下的職責,那么我對于君主來說就是路人。而我一旦為官,則為君之師友?!边@主要反映出黃宗羲A.反對入世為官 B.主張限制君主權力C.強調民主思想 D.倡導新型君臣關系28.古代中國官吏選拔經歷了“世襲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過程。下列現象出現于“科舉制”時代的是A.“立嫡以長不以賢” B.“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C.“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D.“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29.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說,如果亞非國家養(yǎng)成一種在西方缺席的情況下經常開會的習慣,由于有眾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國無疑將控制局面,這可能最終形成一個反對西方的集團。他希望這次會議開不起來。“這次會議“是指A.華盛頓會議 B.汪辜會談 C.日內瓦會議 D.萬隆會議30.解放戰(zhàn)爭中,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第2縱隊司令員陳再道曾回憶說:“前幾個月在冀魯豫地區(qū)拉鋸式的戰(zhàn)斗,打過來,打過去,有些地方,老百姓的耕牛、豬、羊、雞、鴨幾乎全打光了。地里種不上糧食,部隊沒飯吃,怎么能打仗。……我們早一點打出去,就可以早一點減輕解放區(qū)人民的負擔。”為此,中共中央做出的決策與如圖相符的是A. B.C. D.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17年12月,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命令所有的美方代表不要與俄國布爾什維克政府進行任何直接交流。當俄德進行單獨媾和時,美國駐俄大使煽動說享有140多年自由的美國人民向僅僅享有10個月自由的俄國人民表達強烈的同情,以為這樣能激起俄國人民起來反對蘇維埃的戰(zhàn)爭,結果希望落空了。美國國務卿蘭辛將蘇俄的《和平法令》視為“對各國現存社會制度的直接威脅”。威爾遜則提出了“十四點”計劃,該計劃的初衷,即聲明美國作戰(zhàn)的目標,說明戰(zhàn)爭的“正義性”,借此抵消《和平法令》產生的影響,這一點在當時來看并沒有實現。美國政府還允許運輸工業(yè)產品、鐵軌、火車頭的船只駛往俄國,企圖以經濟手段迫使蘇維埃俄國在美國的援助下接受美國的要求,繼續(xù)與同盟國作戰(zhàn)。對于種種經濟利誘,身處困境的蘇維埃政權并沒有就此屈服。——摘編自余玉梅《威爾遜政府阻止蘇俄退出一戰(zhàn)的政策探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威爾遜政府阻止蘇俄退出一戰(zhàn)采取的主要政策。(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威爾遜政府阻止蘇俄退出一戰(zhàn)失敗的原因。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決獄是西漢董仲舒首先提出來的一種判決模式,他認為在法律無明確規(guī)定時,可用《春秋》等六經中的思想作為判決案件的依據。此外,審判除了應根據案件的事實外,還應重視追究犯罪人的動機來斷案,即所謂“原心定罪”。與此有關的斷獄案例被匯編成十卷的《春秋決事比》,該書中有案例如下:女子甲嫁漁民乙,乙出海遇風暴,船破身亡死不見尸。后,女子甲在其父母的建議下,改嫁他人。按秦朝以來的法律規(guī)定,夫死未葬不許改嫁。否則就是私嫁。律當棄市。董仲舒則根據《春秋》之義認為:夫死無男(無子女)有更嫁之道,且甲尊從母命所嫁,并無淫行之心,故而“無罪名,不當坐”?!幾詶罱】?、黃震《春秋決獄及其現代價值》等材料二羅馬《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如“恩主詐騙被保護人的(財物)應宣誓充作‘犧牲’,奉獻于神”。夜間竊取耕地的莊稼或放牧.處死以祭谷神。只對有主觀故意的犯罪行為人進行刑罰,如“故意殺害他人”與“不希望殺害他人但不幸發(fā)生殺害他人的行為”。前者處予死刑,后者可通過交一只公綿羊替罪,這一原則長期沿用。進入帝國時期,出現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內的新罪名,羅馬私法發(fā)達、公法相對不發(fā)達的狀況深刻地影響了古羅馬刑法中公犯與私犯的規(guī)定,以至造成兩者的失衡?!幾怨o《羅馬刑法的發(fā)展進程及其評價與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董仲舒判決女子甲無罪的依據,并分析其“春秋決獄”反映的漢代法律的發(fā)展趨勢。(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羅馬法蘊涵的法制理念。(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代“春秋決獄”與羅馬法所形成的法治文化產生的歷史影響。33.“中國”與“中國人民”材料一“中國”一詞最早出現于西周初年青銅器“何尊”。何尊有銘文122字,記述的是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河南洛陽)之事。其中有“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句,意思是“以此地(洛陽)作為天下的中心,統(tǒng)治民眾”。周成王時期的青銅器——“何尊”大約成書于公元前5世紀的《尚書》在《梓材》篇中也記述了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之事。文中有“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句,意思是“上天既已把中國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給先王”。這是“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文獻中。材料二就我所知,“中國人民”這一名稱的提出,首先見于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貨殖列傳》。《史記》成書于公元前1世紀,就是說“中國人民”這一概念從提出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了?!敦浿沉袀鳌匪f的中國人民,實際上包含漢朝所設郡縣內的各個民族?!M孝通主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1)指出材料一所引兩則史料的類型,并分析其價值。(2)閱讀材料一、材料二,分別指出“中國”與“中國人民”的含義。由此,你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有何認識?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認為實行合理的稅收制度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保證抗日政府財政收支平衡,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B選項與材料中“居民中除極貧者應予以免除稅外”的表述不符,排除;D選項與這一規(guī)定無關,排除。故選C。2、A【解析】

齊、魯是西周時期分封制下的封國,故A正確;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制度,排除B;郡縣制是按照地域劃分的制度,排除C;行省制是元朝時期實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故選A。3、C【解析】

根據材料“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種非常不民主的基礎之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典的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少數人的民主,民主范圍僅局限在成年男性公民,因此C選項最能支持該論斷,符合題意;婦女對城邦事務沒有表決權、居民中奴隸數量多于自由民屬于雅典民主范圍局限性的表現之一,不符合最能支持該論斷的條件,AB選項排除;陶片放逐法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時期確立的,當時雅典民主政治尚未進入黃金時期,D選項排除。4、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加深,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救亡圖存運動,B選項符合題意。ACD選項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5、D【解析】根據“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辦報,鼓吹變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時務報》成為當時國內最受歡迎的一份報紙,主要是因為《時務報》宣傳變法圖存的思想,因此,報紙具有宣傳政治主張的功能,故D項正確;材料無法反映出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故A項排除;報紙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創(chuàng)辦,而19世紀末民族工業(yè)才有了初步發(fā)展,故B項排除;材料中無法體現出辦報受西方的影響,故C項排除。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理解題干的關鍵信息:《時務報》銷量增長迅速主要與救亡圖存運動有關,運用所學知識逐一排除選項即可。6、B【解析】

《雁門關外》是元好問憑高吊古,抒發(fā)了元初結束多年戰(zhàn)亂之后“四海一家”的變化。B正確;材料表述的是統(tǒng)一之后的變化,不是戰(zhàn)爭的破壞,A排除;材料無法體現其詩歌創(chuàng)作水平超越前代,C排除;材料表明他對國家統(tǒng)一的贊同,而不是不滿,D排除。故選B。7、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鄉(xiāng)辦企業(yè)的大量出現主要和經濟體制改革有關,盤活了經濟發(fā)展的活力,C選項符合題意。1987-1988年實現了農村的工業(yè)化的說法不符合史實,A選項排除。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與材料無關,B選項排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已經試點開始,D選項排除?!军c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始于1978年,歷經改革啟動和局部試驗階段(1978-1984年)、改革全面探索階段(1984-1992年)、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1992-2000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2000年至今),至今已走過28年的歷程。8、C【解析】試題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學把諸子百家中的道家、陰陽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儒學體系。其目的是給統(tǒng)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張實現大一統(tǒng),以加強君權,維護君主專制;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維護思想上的封建專制。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的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禮法并用”,二程朱熹的理學把儒學提升到了哲學的高度。故選C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漢代儒學·董仲舒9、B【解析】

據材料可知,陸??盏慕煌üぞ叩臄盗慷加?949年到2018年劇增,結合所學可知,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交通運輸設備科技水平也在提高,B正確;據材料可知,早在1949年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就已形成完善,A說法錯誤;據材料說明的是交通運輸工具的增多,而不是強調“交通運輸量大幅增加”,C錯誤;D與材料無關。【點睛】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包括交通運輸的標準、質量、管理、安全、衛(wèi)生、維修等方面的內容。10、D【解析】試題分析:AC項錯誤,材料主要是說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南昌起義和攻打長沙屬于城市中心路線,不會遭到指責;B項錯誤,長征是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之后;D項正確,毛澤東開創(chuàng)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雖然符合中國的國情,但是在當時有相當一部分人不認可??键c: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點評: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是在中國大革命失敗后,學習蘇聯,走城市中心論失敗的情況下,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開辟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漸走向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工農武裝割據的的理論在當時并未得到一致的認可,反映了當時共產黨還處于幼年時期,對自己的國情的認識還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見。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反圍剿斗爭、長征、遵義會議等需要掌握。11、C【解析】

從先秦、西漢到宋朝,儒家學者始終強調天道和人道的統(tǒng)一,選項C正確;材料未體現儒家和其他學派的融合,排除A;選項B未體現出儒家對人道的強調,排除;題干中儒家在不同時期都強調應當天人并重,并未突出天人重心的變換,排除D。12、C【解析】

題干描述了商人社會影響力的上升,而這得益于其經濟實力雄厚,說明經濟發(fā)展拓展商人參政空間,C正確;A描述不符合史實,排除;題干并未提及政府對基層的管控,排除B;題干僅僅提到商人社會影響力變化,未提及士商相互滲透,排除D。13、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1942年敵后根據地減息政策的調整及對民間農貸利率的規(guī)定從嚴格限制轉變?yōu)殪`活處理,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以應對日本對抗日根據地的大規(guī)?!皰呤帯?,故B項正確;題干措施有利于團結富裕階層,不能體現各個階層的團結,排除A項;題干不能說明封建債務被廢除,排除C項;變化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債務負擔,排除D項。故選B。14、C【解析】

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主張內心反省,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等思想主張,故C正確;A是孔子的思想主張,排除;B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排除;D是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張,排除。故選C。15、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北約是二戰(zhàn)后西方陣營軍事上實現戰(zhàn)略同盟的標志,使美國得以控制以德國和法國為首的歐盟的防務體系,是美國世界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志,題干中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堅持讓歐洲分擔北約的“軍費負擔”實質上反映了歐洲作為一極在謀求防務獨立時受到的巨大阻力,故B項符合題意。A項,馬克龍?zhí)岢鼋ⅰ皻W洲聯軍”時冷戰(zhàn)已結束,排除。C項,題干未體現美國霸權主義的影響,排除。D項此時蘇聯已經解體,排除。16、C【解析】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qū)軍政事務的中央機關。忽必烈始置總制院,后改為宣政院。A項為元朝中書省。17、C【解析】材料“1931年”“全中國工農兵士勞苦民眾必須……一致反對日本”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調整,故C項正確;材料“變帝國主義壓迫中國的戰(zhàn)爭,為擁護蘇維埃中國反帝國主義反國民黨的革命戰(zhàn)爭,以解放中國”說明A項錯誤;1935年華北事變標志著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故B項錯誤;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封建反侵略,故D項錯誤。18、A【解析】

平定準噶爾部叛亂歷康雍乾三朝,起于1690年,迄于1757年,歷時近70年,屬于歷時最久的一次斗爭。故A正確;平定回部貴族叛亂即平定大小和卓之亂,歷時兩年,排除B;平定“三藩之亂”歷時八年(1673-1681年),不是最久的斗爭。排除C;施瑯統(tǒng)一歷時不到一年,不是最久的斗爭。排除D。故選A。19、B【解析】

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推銷員滿地跑”,說明這些企業(yè)是自己找市場,這說明當時中國的商品市場較為活躍,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銷售狀況,而不是生產狀況,故無法得出A項結論,排除;材料現象雖推動了國有企業(yè)改革,但并非直接推動力,其只能起到間接的推動作用,故排除C項;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不屬于私營企業(yè),而是集體所有制企業(yè),故排除D項。20、A【解析】

北宋時期過分削弱宰相權力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所以宰相的事權由分割到集中主要是為了提高國家機構效能,故選D項正確;宰相事權的強化并不能說明君主集權體制遭到破壞,排除A項;宰相事權的集中主要是為了提高國家機構效能,并非是為了適應政治中心南移,排除B;題干不能說明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難以調和,排除C項。故選D。21、C【解析】

由材料“將黑暗的奴隸制化為光明”可知此詩表達了作者反對農奴制,故C正確;材料主要是反對農奴制,不是反對沙皇制,故A錯誤;材料未體現歌頌努力斗爭精神的內容,故B錯誤;詩中表現的是對農奴制的反對,號召農奴起來推翻奴隸制度,并未體現對自由的向往,故D錯誤。22、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要求選出錯誤選項。圖中數據反映的是農村人大代表與城鎮(zhèn)人大代表比例的變化,與基層民主選舉制度無關,故D項不能說明,符合要求。從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以及它們的人大代表數額的比例情況來看,農村與城鎮(zhèn)代表比例趨向平衡,所以A符合題意,但不符合要求;城鎮(zhèn)化人口的增多反映了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所以B符合題意,但不符合要求;到2009年城鎮(zhèn)人口比例占據了一半左右,說明我國城市與農村人口數量趨于接近,所以B符合題意,但不符合要求。故選D??键c:現代中國的民主政治和祖國統(tǒng)一·新時期的政治建設·新時期的政治建設的成就23、C【解析】“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勝利”“北非德意軍隊投降”“美英盟軍西西里島登陸”“中、美、英簽署《開羅宣言》”均是在1943年,所以這一年應是1943年而非其他的年代,所以只有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24、B【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孫中山的談話及答記者問、對報館雜志致函或題詞較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實質上是孫中山利用報館雜志來宣傳其民主革命思想,故B正確;孫中山掌握時代話語權的說法錯誤,排除A;民主共和觀念是辛亥革命的影響,材料體現不出,排除C;材料主旨不是強調大眾傳媒的近代化,故D錯誤。25、D【解析】

據材料“因而閣權在國家權力體制運作機制中體現了一定的決策權,當這種決策權取得皇權的支持后,就可以影響甚至左右政局的發(fā)展”并結合所學可知,內閣是君主專制的產物,內閣的權力來源于皇帝,D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內閣參與中樞決策的形式,而不是完善了中樞機構,A錯誤;據所學可知,掌握行政大權的是皇帝,B違背史實;內閣是君主專制的產物,內閣的權力來源于皇帝,C與題意不符?!军c睛】內閣是皇權專制的產物,是皇帝的咨詢機構。26、D【解析】

由圖表信息可知,在1913年,美國、德國工業(yè)生產的比重超過了英法這兩個傳統(tǒng)工業(yè)大國,即工業(yè)格局發(fā)生了變動。D正確;材料僅反映的是工業(yè)生產比重,并非整個國民經濟,A排除;比重不能看出增長速度,B排除;此時,英法等老牌國家所占殖民地最多,C排除。故選D。27、D【解析】

由材料“自西漢以來,君為臣綱被認為不可動搖”“黃宗羲卻認為……為君之師友”可知,黃宗羲倡導建立新型的君臣關系,故選D;材料“我一旦為官,則為君之師友”即已說明黃宗羲并不反對入世為官,排除A;材料中黃宗羲重新定義了為官之道,卻未說明君主權力應當受到限制,排除B;材料未涉及對君主權力的限制,故其也無法體現民主的思想,排除C。28、C【解析】

試題分析:“立嫡以長不以賢”體現了嫡長子繼承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體現了九品中正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體現了科舉制,“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體現了察舉制。故C正確。考點: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的演變【詳解】29、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萬隆會議于1955年在印尼萬隆召開,與會國皆為亞非國家,旨在討論反對殖民主義的問題,又稱第一次亞非會議,該會議符合杜勒斯“亞非國家養(yǎng)成一種在西方缺席的情況下經常開會的習慣……印度和中國無疑將控制局面”的描述,故D項正確;華盛頓會議為一戰(zhàn)后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參與,排除A項;汪辜會談反映的是海峽兩岸關系的發(fā)展,排除B項;日內瓦會議于1954年4月召開,是蘇、美、英、法、中五國參加的外交會議,與會國中無非洲國家,排除C項。故選D。30、A【解析】

根據題干“……我們早一點打出去,就可以早一點減輕解放區(qū)人民的負擔”結合所學可知,解放戰(zhàn)爭中在粉碎國民黨對解放區(qū)的重點進攻后,我軍掀起外線作戰(zhàn),開始由戰(zhàn)略防御轉變?yōu)閼?zhàn)略進攻,千里躍進大別山,故A項正確;B圖為遼沈戰(zhàn)役地圖,排除;C圖為淮海戰(zhàn)役地圖,排除;D項圖為平津戰(zhàn)役地圖,排除。故選A。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政策:不承認蘇維埃政權;煽動俄國人民,動搖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地位;提出“十四點”原則與《和平法令》抗衡;憑借巨大的經濟優(yōu)勢以經濟援助為條件,要求蘇俄繼續(xù)參戰(zhàn)。(2)原因:俄國人民厭戰(zhàn)情緒高漲;布爾什維克黨鞏固政權需要;威爾遜政府僅出于自身的國家利益考量?!窘馕觥?/p>

(1)政策:據材料“1917年12月,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命令所有的美方代表不要與俄國布爾什維克政府進行任何直接交流”可知,不承認蘇維埃政權;據材料“當俄德進行單獨媾和時,美國駐俄大使煽動說享有140多年自由的美國人民向僅僅享有10個月自由的俄國人民表達強烈的同情,以為這樣能激起俄國人民起來反對蘇維埃的戰(zhàn)爭……”可知,煽動俄國人民,動搖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地位;美國提出“十四點”原則與《和平法令》抗衡;據材料“……企圖以經濟手段迫使蘇維埃俄國在美國的援助下接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