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導學提分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第6課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測試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1頁
同步導學提分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第6課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測試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2頁
同步導學提分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第6課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測試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3頁
同步導學提分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第6課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測試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課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時間:30分鐘滿分:6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40分)1.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將恒久地銘刻在中國人民心中。下列紀念碑或碑刻所承載的歷史事務,本質上的相像之處是()A.抵制西方資本主義 B.反對外來侵略C.反對封建統(tǒng)治 D.維護封建經濟答案B解析虎門銷煙是反對英國的經濟侵略,三元里人民抗英是反對英國的軍事侵略,兩者都是反侵略,故選B項。2.19世紀70年頭造成新疆危機的根本緣由是()A.阿古柏入侵 B.英、俄企圖限制新疆C.新疆尚未建省 D.新疆地理位置重要答案B解析19世紀70年頭之所以會出現新疆地區(qū)危機,從根本上分析,主要是由于英、俄企圖限制新疆。故選B項。3.1877~1882年,左宗棠連續(xù)五次上書清政府懇求新疆建省。他指出:“伊古以來,中國邊患西北恒劇于東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wèi)京師。西北臂指相連,形勢完整,自無隙可乘?!庇纱丝梢姡笞谔恼J為()A.西北穩(wěn)定,為新疆建省供應有利條件B.新疆對于京師戰(zhàn)略地位舉足輕重C.新疆應當與蒙古發(fā)展睦鄰友好關系D.新疆建省令分裂勢力無隙可乘答案B解析從題干中“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wèi)京師”的信息可知,左宗棠強調了新疆對于京師戰(zhàn)略地位舉足輕重,故B項正確;A.C.D三項與題干意思不符,故解除。4.中日甲午斗爭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務。從反侵略的角度看,這場斗爭的特點不包括()A.政府消極抗戰(zhàn)和愛國官兵主動抗戰(zhàn)相交織B.陸戰(zhàn)和海戰(zhàn)相結合,確定性戰(zhàn)役多為海戰(zhàn)C.官兵主動抗戰(zhàn)和近代人民第一次自發(fā)的大規(guī)模反抗相交織D.清政府戰(zhàn)敗賠款割地和中國人民接著抗日同時并存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A.B.D三項都是正確的,不符合題目要求。在中日甲午斗爭中,愛國官兵主動抗戰(zhàn),而“近代人民第一次自發(fā)的大規(guī)模反抗”指的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故C項不是中日甲午斗爭的特點,符合題意。5.甲午斗爭前后的日本文獻中,日本人將自己稱為“神州”“中華”幾乎是一種常態(tài)。甲午斗爭中,日軍在中國用漢語發(fā)布的全部公告,幾乎都在不斷強調自己的解放者形象。其目的是()A.麻痹中國人民的思想B.示意清政府不實行全民抗戰(zhàn)C.利用儒家思想影響中國民眾D.希望歐美列強在甲午斗爭中中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日本不遺余力地對國家形象進行包裝,為自己的侵略斗爭制造借口,從而達到麻痹中國人民的目的,A項正確;清政府沒有動員人民抗日,這是中國在甲午斗爭中失敗的緣由之一,但在材料中沒有反映,B項錯誤;“神州”“中華”與儒家思想沒有關系,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為自己的斗爭行徑找尋托詞,與歐美列強的看法無關,D項錯誤。6.近代前期中國有份《盟約書》中表示,為保衛(wèi)國土,“萬死不辭”,“縱使片土之剩,一線之延,亦應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爭 B.黃海海戰(zhàn)C.反割臺斗爭 D.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答案C解析從“保衛(wèi)國土”“不令倭得”可知是1895年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故選C項。7.孫中山認為,義和團運動是“對于歐美的新文化之反動”,然而“其勇銳之氣,殊不行當(擋),真是令人驚異佩服。所以經過那次血戰(zhàn)之后,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精神,這種民族是不行殲滅的”。以上材料說明孫中山對義和團運動的評價是()A.否定其排外主義 B.贊揚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贊揚又有否定 D.全面贊揚與確定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對于歐美的新文化之反動”可知,孫中山否定義和團運動的盲目排外;而“其勇銳之氣……不行殲滅的”反映出孫中山贊揚其反侵略精神。故選C項。8.下圖是某同學在學習“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后制作的時間軸,所標注的7個事務中,標注正確的有()A.4處B.3處C.2處D.1處答案A解析義和團運動是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期間被鎮(zhèn)壓下去的;反割臺斗爭發(fā)生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黃海海戰(zhàn)發(fā)生在1894年,故有三處標注錯誤,其余四處標注都是正確的。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20分)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世紀六七十年頭,俄英兩國相互勾結,支持阿古柏入侵并分裂新疆。當時,清廷出現海防、塞防之爭。李鴻章認為“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左宗棠主見“若此時而擬停兵節(jié)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不獨隴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烏里雅蘇臺等處恐亦未能晏然”,“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他強調新疆的安危關系到蒙古、陜西、山西、甘肅乃至京師,必需收復;就目前形勢而論,列強還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斗爭,而收復新疆卻是燃眉之急,即使論軍餉,海防本有常常經費,而塞防經費卻是極度匱乏?!幾浴稄暮7琅c塞防之爭淺析清政府的政治決策》1875年5月,(左宗棠)奉命督辦新疆軍務。為了西征,其不惜大肆舉借外債。據學者探討,每年光利息就白白流失幾十萬兩白銀,而償還利息的總和,可以再建立一支稍弱于北洋的艦隊。左宗棠西征的目的當然值得確定……但是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劉坤一、譚鐘麟等人說:“左相亟欲收復伊犁,以竟全功,不顧東、北兩路,此非公忠體國之道也?!?1)依據材料,概括左宗棠對國防問題的相識及措施。(10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評左宗棠的國防措施。(10分)答案(1)相識:海防、塞防并重;突出強調塞防的重要性;塞防軍費應常?;?。措施:督辦新疆軍務并收復新疆。(2)粉碎了俄英的陰謀;捍衛(wèi)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了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加強了政府對西北地區(qū)的限制;但耗費了大量的財力,在確定程度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