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漢語言發(fā)展中偏義復詞的變化_第1頁
透析漢語言發(fā)展中偏義復詞的變化_第2頁
透析漢語言發(fā)展中偏義復詞的變化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透析漢語言發(fā)展中偏義復詞的變化摘要:漢語言發(fā)展中詞匯的變化發(fā)展最為明顯,而偏義復詞的變化更具有代表性。本文分五個部分逐次分析了偏義復詞在古代漢語中其結構、意義都與現(xiàn)代漢語中有顯著的不同,分析了在現(xiàn)代漢語中偏義復詞在結構和意義上的特征,并從這些對比分析中總結出偏義復詞在不同歷史階段隨時展所產(chǎn)生的變化。關鍵詞:漢語言發(fā)展偏義復詞發(fā)展變化一、在漢語言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其語音、語法與詞匯三個方面都在發(fā)生著相應的變化,相比較而言,詞匯的變化發(fā)展是最為顯著的,它幾乎是在不停地隨時展而產(chǎn)生變化。有些詞語古代常用但現(xiàn)代少用或幾乎不用了,有些詞古今意義或大同小異或完全不同,也有些詞在結構上和表達運用上與古代大相徑庭。我們常見的漢語中的偏義復詞的變化也是很有特色的。解惠全《古代漢語教程》也認為:“偏義復詞從形式上看和并列結構的合成詞一樣,兩個語素是并列的,但實際上只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作為這個合成詞的意義,另一個語素只是陪襯。”宋學農(nóng)《古代漢語教程》進一步認為:“偏義合成詞兩個語素的意義相近相類或相對,并列組成雙音詞后,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成為該雙音詞的意義,而另一個語素的意義卻摒棄不用,只是作為一種陪襯?!敝鼙敬尽豆糯鷿h語》也認為:“所謂偏義復合詞是指其詞義偏重構成復合詞的兩個詞素之一,也就是說只保留了一個詞素的意義,另一個詞素只作陪襯?!鄙鲜鲇^點一致認為:偏義復詞是并列合成詞的一種類型,是由兩個語素組成,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代表這個合成詞的意義,另一個語素只起陪襯作用。從漢語發(fā)展運用的實際語言情況看,這些概念已認識到偏義復詞的共性,而對偏義復詞由于時展變化所表現(xiàn)的不同還認識不夠。這里我們對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在結構、詞匯意義等方面的表現(xiàn)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情況加以比較分析,看看偏義復詞在漢語發(fā)展中的變化。二、古代漢語中,從結構上看,偏義復詞表現(xiàn)為:一是大部分雙音合成詞都經(jīng)歷了一個由詞組逐漸凝固為詞的過程,有一個很長的臨時組合階段,偏義復詞中的兩個語素結合得不夠穩(wěn)定,具有臨時性。由于古漢語偏義復詞是以單音詞的連用為基礎,它和其他的雙音合成詞一樣,經(jīng)歷臨時性的組合到凝固成詞的發(fā)展變化。因此這類偏義復詞的陪襯語素,只有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顯現(xiàn)出來,一旦脫離了那個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其臨時性隨即消失,同時即恢復其固有的詞匯意義。例如:1.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詩經(jīng)·邶風·綠衣》)2.東方未明,顛倒衣裳。(《詩經(jīng)·齊風·東方未明》)例1“衣裳”聯(lián)系下文“采采衣服”偏指“衣”,即“衣服”,“裳”無義起陪襯作用,是偏義復詞。例2“衣裳”無偏義,“衣”指上衣,“裳”指下裙,保留各自原有的詞匯意義,是單音詞連用。3.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左傳·桓公二年》)4.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德,國家之基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例3“國家”無偏義,“國”指天子統(tǒng)治的地方,“家”指諸侯統(tǒng)治的地方,作為單音詞連用的“國家”均恢復其固有的詞匯意義。有時“國家”也可分用為“天子建國”“諸侯立家”。例4根據(jù)上下文義的相承關系,“國家”偏指“國”,指晉國,“家”無義只起陪襯作用。5.韓之于衛(wèi),相去中間不甚遠,今殺人之相,相又國君之親,此其勢不可多人。多人不能不生得失,生得失則語泄。(《史記·刺客列傳》)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例5“得失”根據(jù)上下文意偏指“失”,即差錯,弊端,是偏義復詞。例6“得失”無偏義,“得”指“成功”,“失”指“失敗”,恢復其固有的詞匯意義,是單音詞連用。7.有郎功高不調,自言,安世應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執(zhí)事,何長短而自言乎?”(《漢書·張湯傳》)作為偏義復詞的“短長”由于兩個詞素結合不夠緊,允許顛倒成“長短”,而“長”正與上文的“高”相照應當偏指“長”,專指長處功勞。按張安世的話,意思是不要自己夸張,所以“短”只起陪襯作用,無實際意義。8.故鹽鐵均輸,所以通委財而調緩急。(《鹽鐵論·本議》)“緩急”無偏義,“緩”指“緩和”,“急”指“急迫”,是單音詞連用。古漢語偏義復詞結構上的表現(xiàn)之二是,沒有固定的組合形式,可以任意組合替換,陪襯語素不定位,時前時后。如:9.秦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與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韓非子·初見秦》)10.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趨走不足以避利害。(《漢書·刑法》)例9“利害”偏用“利”義,“害”無義,陪襯語素在后。例10“利害”偏用“害”義,“利”無義,陪襯語素在前。11.而朱公長男不知其意,以為殊無短長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短長”偏指“長”,“以為殊無短長”即認為很沒有能耐?!岸獭睙o義,陪襯語素在前。12.所以遣兵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史記·項羽本紀》13.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杜甫,《石壕吏》)例12“出入”偏指“入”,“出”無義,陪襯語素在前。例13“出入”偏在“出”,“入”無義,陪襯語素在后。14.所向天空闊,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馬行》)15.嗚呼!死生,晝夜事也。(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例14“死生”只偏向“生”義,“死”無義,陪襯語素在前。例15“死生”偏在“死”義,“生”無義,陪襯語素在后。這些例句都說明,陪襯語素具有不定位時前時后的特點。三、從意義上看,古漢語偏義復詞表現(xiàn)為兩個語素都保留其作為單音詞連用時的詞匯意義,也就是說作為陪襯語素的意義并未消失,凝固成復合詞后,其義偏向哪一個語素,完全受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所決定,有時可從特定上下文詞語的互相照應上來確定偏義;有時可聯(lián)系前后文句意的相承貫通上來確定偏義;有時也可從遣詞造句的語法關系上來確定偏義;有時卻是單純?yōu)闇愖阋艄?jié)需要而連帶提及。例如:1.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賈誼,《論積貯疏》)“饑”,災年;“穰”,豐年。聯(lián)系下文禹湯遭受連年水災旱災,故“饑穰”當偏指“饑”,“穰”起陪襯作用。2.齊桓用其仇,有益于時,不顧逆順,此所謂伯道者也。(《漢書·梅福傳》)“仇”,指管仲,齊桓公重用原來反對自己的管仲為相,“仇”與“逆”互相照應,可見“逆順”只偏指“逆”,“順”起陪襯作用。3.昔魯聽季孫之說,而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計,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辨,不能免于讒諛,而二國以危。(鄒陽,《獄中上梁王書》)孔子因讒被逐,墨翟因讒被囚,故“讒諛”偏指“讒”,統(tǒng)承前文“季孫之說”、“子冉之計”而言。4.沐猴而冠帶,智小而謀強。(曹操,《薤露行》)“沐猴而冠帶”是化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沐猴而冠”一語,可見“冠帶”之“帶”只為湊音節(jié)需要而連帶提及。5.江陵三千三,何足持作遠;書疏數(shù)知聞,莫令信使斷。(北朝民歌《那呵灘》)“疏”,一種分條陳述的文體?!皶保?。“疏”和下文“信使”不相照應,“書疏”顯然偏指“書”,而“書”正與“信使”互相照應,這樣“疏”起陪襯作用。這些例句也說明了古漢語偏義復詞在意義上的不確定性。胡培俊《古代漢語輔導題解》也說:“偏義復詞究竟偏在哪一個詞上,要由上下文的意思來確定,而且意義相反相對或相關相類的詞組合在一起到底是不是偏義復詞同樣要根據(jù)全句的意思來確定”。四、在現(xiàn)代漢語中從偏義復詞結構上看,其表現(xiàn)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構成偏義合成詞的每個字是語素,各語素之間結合得很緊,不容許隨便拆開或隨意加入什么成分;二是陪襯語素不再時前時后,而是固定的,不受特定語言環(huán)境所制約。比如“窗戶”,兩個語素結合得很緊,不能拆開或隨意加入什么成分,其義偏指“窗”,陪襯語素“戶”無實意,位于“窗”的后面,只起陪襯作用?,F(xiàn)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詞義固定單一。首先,其各個語素凝固成一個復音合成詞后,其意義偏向哪一個語素是固定的,不能因文而宜或隨文而異,即表義語素定位,在任何語言環(huán)境中,始終都固定在那個語素上,不會發(fā)生忽此忽彼的隨意狀態(tài)。其次,其各個語素雖然并列,但其中一個語素義已經(jīng)消失,消失的那個語素在構詞上只起陪襯作用。例如:名詞“國家”、“人物”、“質量”、“舟楫”、“狐貍”、“妻子”等,兩個語素并列,其中一個語素義消失,“國家”偏指“國”,“家”義消失;“人物”偏指“人”,“物”義消失;“質量”偏指“質”,“量”義消失;“舟楫”偏指“舟”,“楫”義消失;“狐貍”偏指“狐”,“貍”義消失;“妻子”偏指“妻”,“子”義消失。動詞“忘記”、“死活”、“離合”,形容詞“好歹”、“緩急”等,其義偏向一方也是固定的?!巴洝逼颉巴保坝洝绷x消失;“死活”偏向“死”,“活”義消失(反動派不管人民的死活。實際上是讓老百姓死,不管老百姓活);“離合”偏指“離”,“合”義消失;“好歹”多指“歹”一方,“好”義消失;“緩急”多指“急”義,“緩”義消失。這些詞語偏指意義是固定不變的,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中,沒有因語境或文體不同發(fā)生轉移。它們的特點是兩個語素并列起來后,一個語素的意義消失,這就造成了偏義詞,消失的那個語素在構詞上只起陪襯作用。五、從以上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隨著語言的發(fā)展變化,偏義復詞從古漢語到現(xiàn)代漢語也顯然不同,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是因為:一是偏義復詞經(jīng)歷了一個臨時組合階段,由詞組逐漸凝固成詞的發(fā)展過程。其發(fā)展變化的情況是:(1)有的代代相傳襲用,慢慢固定下來,成為一個偏義復詞。如國家、窗戶、妻子等。(2)有的經(jīng)過臨時組合使用之后,漸漸失去了其意義功效而被淘汰不用。如車馬、園圃等。(3)有的既沒有固定成詞,又沒有被淘汰,直至今日依然處于試用階段。如成敗、得失、利害、恩怨等。二是隨著詞匯自身的發(fā)展,詞和詞組,以及詞和詞素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如“國家”、“妻子”原是詞組,后來變成了詞;“民”、“眾”原來是詞,現(xiàn)在成了詞素。古漢語偏義復詞處于臨時組合階段,內部結構不夠穩(wěn)定,其義也隨文而異,到了現(xiàn)代漢語,這類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