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STM神經網絡的雙饋風機控制參數辨識方法_第1頁
基于LSTM神經網絡的雙饋風機控制參數辨識方法_第2頁
基于LSTM神經網絡的雙饋風機控制參數辨識方法_第3頁
基于LSTM神經網絡的雙饋風機控制參數辨識方法_第4頁
基于LSTM神經網絡的雙饋風機控制參數辨識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1網側控制系統(tǒng)建模圖1給出了雙饋風機的網側變流器控制模型,采用電網電壓定向矢量雙閉環(huán)控制,電壓外環(huán)用于控制直流母線電壓,電流內環(huán)d軸的參考值idg_ref由直流電壓外環(huán)計算得到,電流內環(huán)q軸的參考值iqg_ref設置為0。根據圖1所示的控制框圖搭建雙饋風機的辨識模型,辨識模型中變壓器、濾波器和其他元件的電氣參數與半實物測試模型的電氣參數一致。圖1

網側變流器控制框圖Fig.1

Diagramofgrid-sideconverter假設中間變量為x1、x2、x3,網側變流器的控制方程可寫為式中:Kp1、Ki1分別為電壓控制器的比例和積分系數;uDC、uDC_ref分別為直流母線電壓的實際值和參考值;ΔuDC

為直流母線電壓實際值與參考值的差值;idg、iqg分別為網側d、q軸電流的實際值。結合式(1)~(4)可得式中:Kp2、Ki2分別為電流內環(huán)控制器的第1組比例和積分系數;Kp3、Ki3分別為電流內環(huán)控制器的第2組比例和積分系數;udg、uqg分別為網側d、q軸電壓的實際值;XTg為連接在變流器和電網之間的變壓器電抗值。正常工況下,iqg_ref一般為0,但在故障工況下,iqg_ref由低電壓穿越控制模塊直接給定,其值為式中:k為無功電流支撐系數;UN為風機并網點額定電壓;IN為網側變流器額定電流。當低電壓穿越發(fā)生時,網側變流器會發(fā)出一定的無功功率,無功電流的數值可根據式(7)得到,此時,q軸電流內環(huán)切換到低電壓穿越控制模式,q軸參考值由低電壓穿越控制模塊給定。02基于LSTM的參數辨識方法2.1

關鍵特征提取在搭建雙饋風機LSTM神經網絡參數辨識模型前,需采集特征-輸出數據集,其中輸入特征值為與風機網側控制器有關的參數,包括直流母線電壓uDC、輸出電流的dq分量idg和iqg及其與硬件在環(huán)測試數據的誤差值R,輸出值為網側變流器的控制參數。由于不同模型對特征的要求不同,無關特征或特征過少不僅會導致神經網絡訓練效果明顯變差,還會大幅削弱神經網絡的泛化能力,導致?lián)p失函數Loss上升。因此,在訓練神經網絡模型前,需增加輸入特征集維度并去除無關特征。為了增加輸入特征集維度,依據NB/T31066—2015《風電機組電氣仿真模型建模導則》,以uDC為例,如圖2所示,將仿真時間劃分為5個區(qū)間:穩(wěn)態(tài)區(qū)間A、C和E,暫態(tài)區(qū)間B和D,并將輸入特征值中的uDC、idg和iqg通過此方式分區(qū)間取值作為特征集。其中uDC通過分區(qū)間取值后得到特征值Va、Vb、Vc、Vd和Ve,idg通過分區(qū)間取值后得到特征值Ida、Idb、Idc、Idd和Ide,iqg通過分區(qū)間取值后得到特征值Iqa、Iqb、Iqc、Iqd和Iqe。圖2

仿真結果的區(qū)間劃分Fig.2

Intervaldivisiondiagramofsimulationresults為了去除無關特征,采用Person相關系數法對增加維度后的特征集進行相關性分析,相關系數是一種用于表征變量之間變化關系的數學統(tǒng)計指標,包含標準差和協(xié)方差。通過估算2個變量之間的協(xié)方差和標準差,可得到Person相關系數為式中:Xi、Yi分別為樣本1、2的第i個數值;為樣本1均值;為樣本2均值;n為樣本中數值的數量。P的絕對值越大,表明兩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越強。通過計算各區(qū)間特征值與輸出控制參數的Person相關系數,最終得出P值較大的區(qū)間特征值并將其作為輸入特征集。圖3為各特征值與待辨識參數的Person系數和,Ida、Idd、Ide和Iqa的Person系數和較其他特征值較小,對待辨識參數影響較小,于是在特征集中去除Ida、Idd、Ide和Iqa這4項輸入特征值,取其余11項及R作為該神經網絡模型的輸入特征集。圖3

各特征值Person系數和Fig.3

SumofPersoncoefficientsforeigenvalues2.2

LSTM神經網絡算法循環(huán)神經網絡(recurrentneuralNetwork,RNN)主要用于處理序列數據,基礎的RNN結構中,通常后輸入的數據對訓練結果產生的影響大,前輸入的數據對訓練結果產生的影響小,繼而產生了梯度消失問題。為解決RNN長期依賴問題,LSTM在RNN的基礎上增加了遺忘機制和保存機制,可保留較長序列數據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信息,以較精確的方式傳遞記憶。為準確模擬目標模型,首先需要采集輸出參數與對應的輸入特征數據集,經數據處理后,用于訓練和測試LSTM神經網絡模型。LSTM神經網絡的神經元結構如圖4所示,其核心細胞狀態(tài)c受控于遺忘門、輸入門和輸出門,其中:σ為sigmoid函數;xt為第t個單元的輸入;ct為第t個單元的細胞狀態(tài);ht為第t個單元的隱狀態(tài);⊕、?分別為向量元素求和、求積符號;ct–1為第t–1個單元的細胞狀態(tài);ht–1為第t–1個單元的隱狀態(tài)。圖4

LSTM循環(huán)單元結構Fig.4

CircularunitstructureofLSTM輸入門用于控制網絡當前輸入數據流入記憶單元的數量,保存在c中,計算式為遺忘門可判斷上一時刻記憶單元信息ct–1對當前記憶單元ct的影響程度,計算式為輸出門控制記憶單元ct對輸出值ht的影響,計算式為式中:Wi、Wf和Wo分別為輸入門、遺忘門和輸出門的網絡層權重;bi、bf和bo分別為輸入門、遺忘門和輸出門的偏置項;bc為網絡層偏置;ft為遺忘門輸出值;為t時刻輸入到神經元的信息;

Wc

為計算

的權重;ot為輸出門輸出值;☉為哈達瑪積運算符。在LSTM神經網絡訓練中,數據集的選擇和分配及參數的調節(jié)對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具有直接影響。在LSTM神經網絡訓練過程中,隨機選取90%數據集作為訓練集,10%數據集作為驗證集,設置迭代訓練次數為500,消除單次訓練產生的誤差,提高預測準確度。風機網側變流器控制參數LSTM神經網絡辨識的總體流程如圖5所示,具體如下。圖5

LSTM神經網絡參數辨識流程Fig.5

FlowchartofparameteridentificationbasedonLSTMneuralnetwork

1)采集參數Kp1、Ki1、Kp2、Ki2、Ki3、Ki3與輸出響應數據集;2)增加輸入特征集維度并依據Person相關系數法去除無關特征;3)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并劃分樣本訓練集和驗證集;4)初始化LSTM神經網絡參數;5)訓練LSTM神經網絡并得到辨識結果;6)若誤差小于一定值,輸出最優(yōu)解即為辨識結果,否則重復步驟4)和5)。03仿真算例為驗證所提雙饋風機控制參數LSTM神經網絡辨識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準確性,在Plecs平臺搭建雙饋風機真實控制器的同構辨識模型,雙饋風機控制器半實物測試平臺如圖6所示,雙饋風機網側變流器的電氣參數見表1。圖6

雙饋風機控制器半實物測試平臺Fig.6

HILtestplatformforDFIGcontroller

表1

雙饋風機變流器電氣參數Table1

ElectricalparametersofDIFGconverter3.1

數據獲取為了驗證辨識模型對復雜工況的適應性,設置了2組風機并網點的電壓跌落程度,分別為20%和80%,跌落時間從0.95s持續(xù)至1.65s,持續(xù)時間為0.7s,每種工況采集100組數據,利用200組數據進行LSTM神經網絡模型訓練。電壓跌落20%時硬件在環(huán)實驗數據波形如圖7所示,電壓跌落80%時硬件在環(huán)實驗數據波形如圖8所示,可以看出,在電壓跌落開始和恢復時有振蕩產生,這是因為伴隨著并網點電壓跌落和恢復,雙饋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內部將出現(xiàn)過電流、過電壓與轉子轉速驟升等一系列問題。圖7

電壓跌落20%時硬件在環(huán)實驗數據波形Fig.7

HILtestdatawaveformwithvoltagedropof20%圖8

電壓跌落80%時硬件在環(huán)實驗數據波形Fig.8

HILtestdatawaveformwithvoltagedropof80%3.2

數據預處理獲得歷史樣本數據后,需對數據進行預處理以獲得可供模型訓練的數據集。首先,對于存在缺失或異常數據點的歷史樣本進行剔除,以免影響神經網絡辨識的準確度。然后,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法去除無關特征,篩選出與風機dq軸輸出特性相關性較高的特征變量作為神經網絡的輸入。最后,對所采集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限定預處理的數據在[0,1]內,消除奇異樣本數據導致的不良影響。3.3

模型訓練首先,將預處理后的200組數據作為LSTM神經網絡的輸入,其中90%作為訓練集,10%作為驗證集;然后,設置損失函數MSE和優(yōu)化器Adam,采用LSTM神經網絡對所采集序列進行辨識;最后,設置驗證集最后一組特征為實際數據,其輸出的參數作為最終辨識值。經大量調試工作后,得到LSTM神經網絡的結構參數與網絡訓練參數,如表2所示。表2

LSTM神經網絡結構參數與訓練參數Table2

StructuralandtrainingparametersofLSTMneuralnetwork模型訓練過程中,損失函數的變化過程如圖9所示,訓練350次后損失函數達到0.01以下,訓練375次后損失函數達到0.005以下,訓練500次后模型的損失函數為0.0034。圖9

損失函數曲線Fig.9

Curveoflossfunction不同階段風電往往通過切換控制模式來實現(xiàn)控制目標,控制參數也會隨之變化,一組控制參數不能完全滿足對真實控制器的仿真需求,因此本文通過對穩(wěn)態(tài)期間和低電壓穿越期間的控制參數分別進行辨識,得到2組控制參數輸入仿真模型。圖10為模型訓練穩(wěn)態(tài)控制參數的最終結果,圖11為模型訓練低電壓穿越期間控制參數的最終結果,模型辨識結果與樣本數據基本重合,取得了良好辨識效果。圖10

穩(wěn)態(tài)控制參數訓練結果Fig.10

Trainingresultsofsteady-statecontrolparameters圖11

低電壓穿越期間控制參數訓練結果Fig.11

Trainingresultsofcontrolparametersduringlowvoltageridethrough為了進一步驗證所提模型辨識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將本文的LSTM模型同BP模型及RNN模型進行對比,采用相同實測數據對上述模型進行訓練。BP模型和RNN模型參數設置如表3所示。表3

BP和RNN神經網絡結構參數與訓練參數Table3

StructuralandtrainingparametersofBPandRNNneuralnetworks將3組辨識曲線與實測曲線對比,電壓跌落20%條件下測試結果如圖12所示,電壓跌落80%條件下測試結果如圖13所示。圖12

電壓跌落20%時的輸出響應Fig.12

Outputresponsewithvoltagedropof20%圖13

電壓跌落80%時的輸出響應Fig.13

Outputresponsewithvoltagedropof80%由圖12和13可知,不同模型辨識曲線趨勢相同,但在波動較為明顯的時間區(qū)域,辨識誤差較大,而本文LSTM模型得到的辨識結果與實測結果最為接近,得到的控制參數也最為接近實際控制參數。以uDC為例,按照式(16)分別計算電壓跌落程度20%和80%下3種模型辨識結果在A、B、C、D和E區(qū)間的平均偏差,再對4種工況下的平均偏差取平均值,即式中:

FV

為區(qū)間V的平均偏差;uM為實測直流電容電壓;ui為辨識模型直流電容電壓;Kstart、Kend分別為區(qū)間第一個和最后一個仿真數據序號。得到BP、RNN和LSTM模型輸出結果在各區(qū)間的誤差如表4所示。表4

3種辨識模型誤差對比Table4

Comparisonoferrorsforthreeidentificationmodels

由表4可知,相比于BP、RNN模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