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施工圖計算書_第1頁
泵站施工圖計算書_第2頁
泵站施工圖計算書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泵站施工圖計算書泵站施工圖計算書1.綜合說明1.1概況***位于**區(qū)東部,是**區(qū)四大萬畝圩口之一,該圩東、西、北分別由青通河、長江、九華河所環(huán)抱,南部為丘陵區(qū)。

全圩總面積144.2km2,耕地面積11.41萬畝,總人口5.48萬人。

***圩內為純圩區(qū)地形,地勢較為平坦。

圩內地面高程一般在9.0~10.0m之間(吳淞高程,下同),局部最高和最低地面高程為12.0m和8.5m。

圩內有沿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和沿江鐵路貫穿。

***堤防全長36.73km,堤頂寬6.0m,堤頂高程17.0~18.3m,內外邊坡為1:

3。

由于***三面環(huán)水,九華河、青通河來水面積較大(其中九華河來水面積532.8km2,青通河來水面積1240km2),圩區(qū)河道比降平緩,河槽泄量不足,兩岸均有防洪堤,堤內耕地均低于河道洪水位,河道出口受江水位頂托,泄流不暢,河道高水位持續(xù)時間長,該圩排澇任務繁重。

***圩內排澇任務由5座泵站承擔,即梅龍、劉村渡、桐梓山、大同和雙豐排澇站,現狀總裝機56臺套7395kW,排澇流量69.98m3/s,排澇模數為0.485m3/s/km2,現狀設計排澇標準為7年一遇。

由于排澇標準不足,再加上機電設備老化,效率低下,該圩澇災頻繁,嚴重地制約著當地農業(yè)生產的進一步發(fā)展。

***泵站本次需要更新改造的共有7座機房,全部拆除重建。

更新改造后,7座機房總裝機35臺,總裝機容量7020kW,設計總抽排流量58.9m3/s。

其中桐梓山站一機房設計抽排流量為7.7m3/s,設計凈揚程為4.5m,最低凈揚程為0.9m,最高凈揚程為8.52m,平均凈揚為5.0m。

老站裝機4臺,總容量810kW,新建泵站裝機容量為960kW,共有6臺機組。

依據《防洪標準》(GB50201-94)和《泵站設計規(guī)范》(GB/T50265-97)的規(guī)定,確定本工程為Ⅳ等小(1)型泵站,各主要建筑物(如泵房、進水閘、前池、排澇出水涵)均為4級建筑物。

排澇出水涵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單孔矩形截面,孔口尺寸2.5m2.5m。

整個涵計算:

校核:

共65頁洞分成6節(jié),總長51m。

底板高程5.7m,出口設置防洪工作閘門,上部設起閉臺,起閉臺頂高程17.0m,并用便橋將堤頂與起閉臺相連。

堤頂高程18.36m,涵洞上部最大填土高度為9.66m。

前池是排澇進水閘與進水池間的連接段。

在平面上順水流方向呈梯形布置,前池總長18.0m,始端寬9.1m,末端寬17.5m,擴散中心角30。

底板前10.0m為斜坡段,從5.5m高程降至5.37m高程。

靠近站房段4.0m長為水平面,其高程與水泵進水室底板同為5.37m。

底板為鋼筋砼結構。

在水平段范圍內設排水孔,下設反濾層。

1.2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