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一調考試高二歷史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選擇性必修3第18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華文化中“中”的觀念由來已久。史學家唐蘭認為“中”最初為氏族時代議事場所居中之徽幟,群眾望之而趨附,其所立之地恒為中央,“因更引申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立宮,擇宮之中立廟”成為重要的政治思想。這反映出()A.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權特點 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C.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為主 D.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特征2.戰(zhàn)國時期,有位思想家發(fā)表主張:“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天下歸之之謂王,天下去之之為亡,故桀紂無天下而湯武不弒君”。該主張體現了()A.家國情懷 B.民本思想 C.革故鼎新 D.天人合一3.如圖是地處中原的龍門石窟,它植根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土壤并收納佛教理念,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據此可知,這種雕塑藝術()A.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B.轉化為中國傳統(tǒng)主流文化C.融通了中西宗教文化內涵 D.消除了南北文化對峙隔閡4.漢唐時期佛教文化傳入,唐宋時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傳入,中華文化在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輝煌,并回饋給世界其他國家。這一文化現象的世界意義主要體現在()A.輻射其他國家文化 B.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C.普及中華文化智慧 D.推動文明間的交流融合5.浮世繪是日本德川幕府統(tǒng)治時期庶民的愛好。右圖是18世紀浮世繪作品《五?!ちx》,五常即“仁義禮智信”。畫中的日文對“義”的主旨解釋為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距離,明白事理分寸,真誠相待。該作品用可用于說明()A.日本貴族漢學造詣精深 B.幕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C.“文明開化”成效顯著 D.儒學文化圈的國別風貌6.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下列選項屬于古絲綢之路跨越的“兩河流域”文明成就的是()A.阿拉伯數字 B.象形文字 C.萬里長城 D.楔形文字7.阿拉伯人在數學方面為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ù套用苁前⒗艹龅臄祵W家,他汲取和綜合了古巴比倫和印度數學論著的成果,促進了數學向深度和廣度的發(fā)展。他的《積分和方程計算》(后更名為《代數學》),直到16世紀一直是歐洲各大學的教科書。據此可知,阿拉伯文化()A.反映了東西方文化沖突 B.成為歐洲代數學的源頭C.促進世界文明交融和發(fā)展 D.直接推動歐洲社會轉型8.羅馬共和國文化象征的西塞羅,曾經去希臘斯多葛學派開創(chuàng)者芝諾的學校學習;斯多葛派哲學家賽涅卡,也曾做過羅馬皇帝尼祿的老師和高參;羅馬著名的皇帝哈德良和馬可·奧勒留,都一度在斯多葛派哲學家愛比克泰德創(chuàng)辦的學校學習。這表明古羅馬文化()A.具有明顯的功利色彩 B.呈現出多元一體特征C.深受希臘文明的影響 D.影響了歐洲歷史進程9.中世紀市民文學代表作《列那狐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幸福在今天,幸福在現實生活之中……人要通過自己的機智手段追求自己的幸?!?,市民文學在西歐受到了民眾的支持。這反映出市民文學()A.成為西歐文化主流 B.挑戰(zhàn)了教會的權威C.以人文主義為內核 D.緩和西歐社會矛盾10.1315世紀,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先后被十字軍和奧斯曼土耳其人兩次攻破。在此期間,許多拜占庭的工匠西行避難,他們給西歐帶來了當時先進的文化和思想。這一現象()A.有利于西歐的社會轉型 B.推動專制制度走向瓦解C.促進了莊園經濟的解體 D.打破了教會的精神枷鎖11.在某地文化中,水被看作最易被“污染”、造成“不潔”的媒介。因此在所有村莊中,“賤民”不可以接近公用水井。全村活動時,烹調、取水等工作必須由高種姓承擔,低種姓只能清掃垃圾。這體現的是()A.種姓制度影響深刻 B.印度獨特的水文化C.村莊傳統(tǒng)生活方式 D.埃及文化落后于時代12.印歐人生活在東歐平原上,作為游牧民族,他們最先馴養(yǎng)馬匹,發(fā)明了馬拉戰(zhàn)車,這從本質上說明()A.生活實踐需要推動技術革新 B.印歐人一直重視科技發(fā)明C.印歐人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長處 D.印歐人和農業(yè)居民互動頻繁13.有學者指出,現代拉美文明是一種多元混合的文明,具有和諧性與不平等并存、開放性與依附性并存、多元文明與不平衡性并存的“悖論”。這主要是由于()A.新的美洲文化趨于形成 B.近代殖民侵略及人口跨地域轉移C.美洲人口及族群的變動 D.拉美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不徹底14.1831—1840年間,受政府資助來澳的英國自由移民人數為4.3萬人,是過去40余年的2.8倍;到1851—1860年移民總數達到頂峰。當時的澳大利亞被許多同時代人視為“工人的天堂”。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英國工人大量移民大洋洲 B.英國工業(yè)化漸趨放緩C.澳大利亞成為罪犯流放地 D.澳大利亞文化多元化15.19世紀后期,晚清政府通過承認華僑國民身份、引導華僑回國投資、設置領事館保護與管理僑民、運用外交手段保護華工權益、發(fā)展海外華文教育、籌建海外總商會等舉措,推動由禁僑、輕僑向重僑、護僑的政策轉變。這一變化()A.表明奴隸貿易規(guī)模空前 B.提升了僑民的國家認同感C.標志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16.據報道,越來越多的亞裔專業(yè)人才和技能人才放棄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其他西方國家,轉而移民至亞洲些主要城市。曼谷大學人口和社會研究學院Sakkarin博士表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亞洲專業(yè)型人才,原本打算進入西方勞動力市場,不過卻開始大批來到東亞?!背霈F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亞洲產業(yè)結構的升級調整 B.冷戰(zhàn)后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C.世界經濟重心完成了轉移 D.東亞改變了人才引進的政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3—6世紀,隨著東方匈奴人的不斷南遷,各支日耳曼人紛紛涌入羅馬帝國,其中許多還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昔日繁榮的羅馬帝國一去不復返了。在古典文明的廢墟上,形成了一種以基督教文化為載體的、包容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與東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適應時代需求的新文化?!幼≡诒辈亢臀鞅辈康?、大多處于原始部落階段的匈奴、氏、鮮卑等游牧民族,紛紛南遷至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qū)。內遷各族相繼經起兵反晉,建立割據政權,歷史上稱為“五胡十六國”。與西歐不同,內徒中原的北方諸族,歷來仰慕漢族禮儀文化,并進行了全面深入學習?!詣厶m《民族大遷徙對中西文化發(fā)展的影響》材料二:游牧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草原為發(fā)展畜牧業(yè)提供了天然條件。他們隨水草而遷徙,通過放牧而生存。從碣石經龍門西南到天水、隴西一線,為當時種植業(yè)與半農半牧的大體分界線,形成了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交錯的局面。游牧民族的天性是不斷地游動,在游動中求得新的生機,然而,游牧民族在游動的過程中喪失了不斷創(chuàng)造的文化,難以使文化沉積下來。因此,游牧文明不可能取代農耕文明,只能主動地同化于農耕文明中。如匈奴沒有打敗漢朝,鮮卑主動漢化,滿人最終被同化,強勢文化以其優(yōu)秀性而使落后的文化逐漸消失?!幾酝跤竦隆对囌撚文撩褡迮c中華文明的演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公元36世紀東西方民族遷徙共同之處。(2)根據材料二,概括游牧文明的基本特征。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世界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時代,人類社會面臨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文明沖突、戰(zhàn)爭威脅等諸多難題。習近平懷著高遠的全球視野和深刻的人類情懷,立足于5000年中華優(yōu)秀文化和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指出中華文化對新時代世界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應以中華文化的“和合”價值觀引領新時代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以中華文化的“公正”價值觀引領新時代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以中華文化的“包容”價值觀引領世界多樣文明交流互鑒。在新時代,中華優(yōu)秀文化重新煥發(fā)光彩,為世界的美好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摘編自粟莉《習近平論新時代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中華文化”為主題自擬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闡述完整,邏輯清晰。)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大批耶穌會士來華,其中包括利瑪竇、鄧玉函、湯若望等人。他們在接受中國傳統(tǒng)風俗與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傳播西方文化。地理方面,利瑪竇繪制《坤輿萬國全圖》;數學方面,利瑪竇、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物理機械工程方面,鄧玉函、王徽譯繪《遠西奇器圖說》;此外,還涉及天文歷算、水利技術、歐洲古典哲學、美術、音樂、建筑等方面。就其知識水平而言,基本上代表當時歐洲知識界的平均或最高水平。——摘編自寧欣《中國古代史資料匯編》材料二:儒家思想在西方傳播較晚,當時近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印刷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16世紀末,耶穌會士來華后翻譯了“四書”“五經”。當時,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中西方之間的對話處在平等的位置上,耶穌會士們的翻譯在西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伏爾泰說:“孔子不語怪力亂神,真理絕不與迷信混同?!彼険籼熘鹘痰暮诎到y(tǒng)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中國看作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政體之一。有學者認為,“在歐洲,特別是在法國,17和18世紀的整個思想模式發(fā)生了轉變,而轉變之后,在許多方面與孔子思想都很相似”?!幾院戮按骸度寮宜枷朐谖鞣降膫鞑ァ罚?)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儒家思想西傳的原因。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史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出現新的國際移民浪潮,在20世紀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動之盛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聯合國的數據表明,全球移民總量從1965年的7500萬增長到1990年的1.2億。這一時期,移民的流向發(fā)生根本性逆轉,主流是發(fā)展中國家向發(fā)達國家移居。而勞動移民成為移民主體,其中高素質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移民成為突出現象,同時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難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為主體的廉價勞動力移民群體?!幾岳钇錁s《經濟全球化與國際人口遷移》史料二幾十年來巴基斯坦社會時局動蕩不穩(wěn),大量難民流離失所,避難逃到沙特、伊朗、約旦等周邊國家,難以回到自身原本的家園,造成國際難民問題突出。索馬里內戰(zhàn)在1990年爆發(fā),班圖族人民屬于少數族裔,因此,在內戰(zhàn)中飽受屠殺與苦難,大量難民逃往鄰國,比如,鄰國埃塞俄比亞,這些人民也成為國際難民。——摘編自黃格《國際難民問題成因及應對方法研究》【探究】(1)根據史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移民新浪潮的特點。(2)根據史料二、概括國際難民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聯合國保護難民基本人權的努力。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一調考試高二歷史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選擇性必修3第18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華文化中“中”的觀念由來已久。史學家唐蘭認為“中”最初為氏族時代議事場所居中之徽幟,群眾望之而趨附,其所立之地恒為中央,“因更引申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立宮,擇宮之中立廟”成為重要的政治思想。這反映出()A.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權特點 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C.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為主 D.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特征【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中”的觀念在氏族時代即已產生,既是方位稱謂更有中心、中央之意。這一觀念在商周及之后的政治社會生活中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如擇中建都、擇中立宮等,D項正確;早期政治尚未形成中央權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項;“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指的是多元起源,中原核心,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而這些文化又互相融合,在統(tǒng)一的中華文化中融為一體,材料未體現,排除B項;“都以地理中心為主”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故選D項。2.戰(zhàn)國時期,有位思想家發(fā)表主張:“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天下歸之之謂王,天下去之之為亡,故桀紂無天下而湯武不弒君”。該主張體現了()A.家國情懷 B.民本思想 C.革故鼎新 D.天人合一【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根據材料可知,題干側重“立君為民”,“天下”指的是“民心”,得民心謂王,失去民心謂亡,桀紂暴虐喪失民心所以湯武取而代之是順民心,不是弒君,這體現了民本思想,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以民為本,與家國情懷無關,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革故鼎新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張,排除D項。故選B項。3.如圖是地處中原的龍門石窟,它植根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土壤并收納佛教理念,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據此可知,這種雕塑藝術()A.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B.轉化為中國傳統(tǒng)主流文化C.融通了中西宗教文化內涵 D.消除了南北文化對峙隔閡【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和影響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材料“它植根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土壤并收納佛教理念”,結合圖示可知,龍門石窟體現了中華文明對外來佛教文化的吸收和融合,A項正確;中國傳統(tǒng)主流文化仍是儒家思想,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中國文化對于外來宗教文化的吸收,融合,并不是中西宗教文化融通,排除C項;“消除”,表述夸大,排除D項。故選A項。4.漢唐時期佛教文化傳入,唐宋時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傳入,中華文化在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輝煌,并回饋給世界其他國家。這一文化現象的世界意義主要體現在()A.輻射其他國家文化 B.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C.普及中華文化智慧 D.推動文明間的交流融合【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唐宋(中國)。據本題材料“中華文化在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輝煌,并回饋給世界其他國家”可知,中外文明的不斷交流,推動了世界文明間的發(fā)展,D項正確;“輻射其他國家文化”只是體現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影響,不全面,排除A項;“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只體現了外來文明對中華文明的影響,與主旨強調文明間的交流融合不符,排除B項;“普及”表述過于絕對,材料說的是文明間的交流,排除C項。故選D項。5.浮世繪是日本德川幕府統(tǒng)治時期庶民的愛好。右圖是18世紀浮世繪作品《五?!ちx》,五常即“仁義禮智信”。畫中的日文對“義”的主旨解釋為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距離,明白事理分寸,真誠相待。該作品用可用于說明()A.日本貴族漢學造詣精深 B.幕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C.“文明開化”成效顯著 D.儒學文化圈的國別風貌【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日本)。根據材料“五常即‘仁義禮智信’”可知,這是儒家學說,從圖畫可知,浮世繪作者將日本服飾、日文與儒家倫理觀念融匯在一起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體現了日本作為儒家文化圈的國別風貌,D項正確。雖然浮世繪是庶民的愛好,但不代表貴族漢學造詣精深,材料看不出“精深”,排除A項。幕府在18世紀實行鎖國政策,排除B項?!拔拿鏖_化”是明治維新時期的政策,當時是幕府時代,排除C項。故選D項。6.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下列選項屬于古絲綢之路跨越的“兩河流域”文明成就的是()A.阿拉伯數字 B.象形文字 C.萬里長城 D.楔形文字【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兩河流域)。據所學可知,“兩河流域”文明成就是楔形文字,D項符合題意,選D項。古印度發(fā)明的阿拉伯數字,但是阿拉伯人傳到西方的,排除A項;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排除B項;萬里長城是古中國文明,排除C項。故選D項。7.阿拉伯人在數學方面為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ù套用苁前⒗艹龅臄祵W家,他汲取和綜合了古巴比倫和印度數學論著的成果,促進了數學向深度和廣度的發(fā)展。他的《積分和方程計算》(后更名為《代數學》),直到16世紀一直是歐洲各大學的教科書。據此可知,阿拉伯文化()A.反映了東西方的文化沖突 B.成為歐洲代數學的源頭C.促進世界文明交融和發(fā)展 D.直接推動歐洲社會轉型【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古時期阿拉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人汲取和綜合了古巴比倫和印度數學論著的成果,促進了數學向深度和廣度的發(fā)展,其中古巴比倫是西亞文明,印度屬于南亞文明,屬于東方文化,根據材料“直到16世紀一直是歐洲各大學的教科書”可知深刻影響歐洲,可見阿拉伯文化促進世界文明交融和發(fā)展,C項正確;數學成果的傳播屬于和平交流的范疇,并未發(fā)生碰撞沖突,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阿拉伯文化成為歐洲代數學的源頭,排除B項;直接推動歐洲社會轉型夸大了阿拉伯文化的影響,說法夸張,排除D項。故選C項。8.羅馬共和國文化象征的西塞羅,曾經去希臘斯多葛學派開創(chuàng)者芝諾的學校學習;斯多葛派哲學家賽涅卡,也曾做過羅馬皇帝尼祿的老師和高參;羅馬著名的皇帝哈德良和馬可·奧勒留,都一度在斯多葛派哲學家愛比克泰德創(chuàng)辦的學校學習。這表明古羅馬文化()A.具有明顯的功利色彩 B.呈現出多元一體特征C.深受希臘文明的影響 D.影響了歐洲歷史進程【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羅馬)。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羅馬)。根據材料可知,題干所示為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人多次到希臘學習,接受希臘先進文明的熏陶,因此希臘文明對羅馬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C項正確;羅馬積極主動向希臘學習,不能說明其具有功利色彩,A項說法欠妥,排除A項;題干表達的是羅馬積極接受希臘先進的文化,并沒有多元一體的相關信息,排除B項;羅馬積極學習希臘文明,對羅馬歷史發(fā)展影響深遠,沒有體現對之后歐洲歷史進程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9.中世紀的市民文學代表作《列那狐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幸福在今天,幸福在現實生活之中……人要通過自己的機智手段追求自己的幸?!?,市民文學在西歐受到了民眾的支持。這反映出市民文學()A.成為西歐文化主流 B.挑戰(zhàn)了教會的權威C.以人文主義為內核 D.緩和西歐社會矛盾【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據材料“幸福在今天,幸福在現實生活之中”可知,強調現世生活的幸福,據材料“人要通過自己的機智手段追求自己的幸?!笨芍?,強調人的作用和人的價值,綜合可知,市民文學體現了人文主義的內涵,C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市民文學并非西歐文化主流,排除A項;市民文學反映了商品經濟發(fā)展,但并沒有挑戰(zhàn)教會的權威,排除B項;市民文學并沒有緩和西歐的社會矛盾,這夸大了市民文學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10.1315世紀,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先后被十字軍和奧斯曼土耳其人兩次攻破。在此期間,許多拜占庭的工匠西行避難,他們給西歐帶來了當時先進的文化和思想。這一現象()A.有利于西歐的社會轉型 B.推動專制制度走向瓦解C.促進了莊園經濟的解體 D.打破了教會的精神枷鎖【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315世紀(歐洲)。根據材料“許多拜占庭的工匠西行避難,他們給西歐帶來了當時先進的文化和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許多拜占庭的工匠到了歐洲,給西歐帶來了當時先進的文化和思想,為文藝復興奠定了思想基礎,有利于西歐的社會轉型,A項正確;啟蒙運動推動專制制度走向瓦解,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思想層面,與經濟關系不大,排除C項;宗教改革打破了教會的精神枷鎖,排除D項。故選A項。11.在某地文化中,水被看作最易被“污染”、造成“不潔”的媒介。因此在所有村莊中,“賤民”不可以接近公用水井。全村活動時,烹調、取水等工作必須由高種姓承擔,低種姓只能清掃垃圾。這體現的是()A.種姓制度影響深刻 B.印度獨特的水文化C.村莊傳統(tǒng)生活方式 D.埃及文化落后于時代【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印度)。由材料可知,印度底層“賤民”地位低下,體現了嚴格的種姓制度下人們貴賤分明的社會生活,A項正確;材料強調不同等級的差別,水文化、傳統(tǒng)生活方式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項;材料屬于印度,不屬于埃及,排除D項。故選A項。12.印歐人生活在東歐平原上,作為游牧民族,他們最先馴養(yǎng)馬匹,發(fā)明了馬拉戰(zhàn)車,這從本質上說明()A.生活實踐需要推動技術革新 B.印歐人一直重視科技發(fā)明C.印歐人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長處 D.印歐人和農業(yè)居民互動頻繁【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歐洲)。據材料“作為游牧民族,他們最先馴養(yǎng)馬匹,發(fā)明了馬拉戰(zhàn)車”及所學知識可知,印歐人之所以發(fā)明馬拉戰(zhàn)車,是為了滿足其游牧生活的需要,反映了生活時間推動技術革新,A項正確;材料只反映馬拉戰(zhàn)車的發(fā)明,不能說明印歐人“一直重視”科技發(fā)明,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印歐人發(fā)明馬拉戰(zhàn)車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成果,排除C項;印歐人發(fā)明馬拉戰(zhàn)車是游牧生活的需要,與農業(yè)居民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13.有學者指出,現代拉美文明是一種多元混合文明,具有和諧性與不平等并存、開放性與依附性并存、多元文明與不平衡性并存的“悖論”。這主要是由于()A.新的美洲文化趨于形成 B.近代殖民侵略及人口跨地域轉移C.美洲人口及族群的變動 D.拉美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不徹底【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現代拉美。根據材料可知,隨著歐洲列強的殖民入侵及人口跨地域轉移,印第安文明獨立發(fā)展的進程被打斷,它原有的發(fā)展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在經歷了歐洲文明、非洲文明與印第安文明碰撞、交流和融合的過程之后,拉美形成了一種新的混合文明結構,B項正確;題意強調的是現代拉美文明的形成原因,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美洲人口及族群的變動主要受近代殖民的影響,不屬于導致材料變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現代拉美文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近代殖民侵略及人口跨地域轉移,與拉美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不徹底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4.1831—1840年間,受政府資助來澳的英國自由移民人數為4.3萬人,是過去40余年的2.8倍;到1851—1860年移民總數達到頂峰。當時的澳大利亞被許多同時代人視為“工人的天堂”。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英國工人大量移民大洋洲 B.英國工業(yè)化漸趨放緩C.澳大利亞成為罪犯流放地 D.澳大利亞文化多元化【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31—1840年、1851—1860年(世界)。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期,英國移民澳大利亞的人數不斷增長,這是因為當時工業(yè)化逐漸放緩,國內就業(yè)崗位減少,B項正確;英國工人大量移民大洋洲屬于表象,不屬于原因,排除A項;18世紀中后期,英國將澳大利亞作為流放罪犯的場所,19世紀上半葉移民澳大利亞的主要是自由民,排除C項;材料強調移民,無法體現澳大利亞文化多元化,排除D項。故選B項。15.19世紀后期,晚清政府通過承認華僑國民身份、引導華僑回國投資、設置領事館保護與管理僑民、運用外交手段保護華工權益、發(fā)展海外華文教育、籌建海外總商會等舉措,推動由禁僑、輕僑向重僑、護僑的政策轉變。這一變化()A.表明奴隸貿易規(guī)??涨?B.提升了僑民的國家認同感C.標志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擴大了中華文化影響力【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世紀后期的中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世紀后期,晚清政府采取各種措施,由禁僑、輕僑向重僑、護僑政策轉變,從而提升了僑民的國家認同感,B項正確;僑民不是奴隸貿易,排除A項;材料反映晚晴政府對待僑民政策的變化,但不能得出晚晴政府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C項;材料反映晚晴政府重僑、護僑的各種舉措,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因此不僅僅是中華文化方面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16.據報道,越來越多的亞裔專業(yè)人才和技能人才放棄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其他西方國家,轉而移民至亞洲些主要城市。曼谷大學人口和社會研究學院Sakkarin博士表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亞洲專業(yè)型人才,原本打算進入西方勞動力市場,不過卻開始大批來到東亞。”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亞洲產業(yè)結構的升級調整 B.冷戰(zhàn)后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C.世界經濟重心完成了轉移 D.東亞改變了人才引進的政策【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90年以來亞洲。根據“專業(yè)人才和技能人才”“20世紀90年代”得出這一時期亞洲實現了產業(yè)結構的升級調整,適應了高端人才的需要,A項正確;材料主要反映了20世紀90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亞裔專業(yè)人才移民至亞洲,材料不能體現冷戰(zhàn)后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排除B項。選項中“世界經濟重心完成了轉移“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東亞改變了人才引進策略,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3—6世紀,隨著東方匈奴人的不斷南遷,各支日耳曼人紛紛涌入羅馬帝國,其中許多還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昔日繁榮的羅馬帝國一去不復返了。在古典文明的廢墟上,形成了一種以基督教文化為載體的、包容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與東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適應時代需求的新文化?!幼≡诒辈亢臀鞅辈康?、大多處于原始部落階段的匈奴、氏、鮮卑等游牧民族,紛紛南遷至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qū)。內遷各族相繼經起兵反晉,建立割據政權,歷史上稱為“五胡十六國”。與西歐不同,內徒中原的北方諸族,歷來仰慕漢族禮儀文化,并進行了全面深入學習?!詣厶m《民族大遷徙對中西文化發(fā)展的影響》材料二:游牧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草原為發(fā)展畜牧業(yè)提供了天然條件。他們隨水草而遷徙,通過放牧而生存。從碣石經龍門西南到天水、隴西一線,為當時種植業(yè)與半農半牧的大體分界線,形成了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交錯的局面。游牧民族的天性是不斷地游動,在游動中求得新的生機,然而,游牧民族在游動的過程中喪失了不斷創(chuàng)造的文化,難以使文化沉積下來。因此,游牧文明不可能取代農耕文明,只能主動地同化于農耕文明中。如匈奴沒有打敗漢朝,鮮卑主動漢化,滿人最終被同化,強勢文化以其優(yōu)秀性而使落后的文化逐漸消失?!幾酝跤竦隆对囌撚文撩褡迮c中華文明的演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公元36世紀東西方民族遷徙的共同之處。(2)根據材料二,概括游牧文明的基本特征。【答案】17.共同之處:都伴隨民族沖突;主要都是游牧民族遷徙,都處于相對落后階段;都滅亡舊政權,建立諸多新政權,使政治格局由統(tǒng)一走向分裂;都促進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18.特征:草原文明;半農半牧;不斷進?。槐晦r耕文明同化。(答出兩點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對比類材料題。時空是:公元36世紀的世界。共同之處:根據材料“昔日繁榮的羅馬帝國一去不復返了和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處于原始部落階段的匈奴、氏、鮮卑等游牧民族,紛紛南遷至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qū)”,可得出都伴隨民族沖突;根據材料“公元3—6世紀,隨著東方匈奴人的不斷南遷,各支日耳曼人紛紛涌入羅馬帝國”,可得出主要都是游牧民族遷徙,都處于相對落后階段;根據材料“其中許多還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可得出都滅亡舊政權,建立諸多新政權,使政治格局由統(tǒng)一走向分裂;根據材料“在古典文明的廢墟上,形成了一種以基督教文化為載體的、包容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與東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適應時代需求的新文化和與西歐不同,內徒中原的北方諸族,歷來仰慕漢族禮儀文化,并進行了全面深入學習”,可得出都促進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拘?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題。時空是:古代世界。特征:根據材料“游牧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草原為發(fā)展畜牧業(yè)提供了天然條件”,可得出草原文明;根據材料“從碣石經龍門西南到天水、隴西一線,為當時種植業(yè)與半農半牧的大體分界線,形成了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交錯的局面”,可得出半農半牧;根據材料“游牧民族的天性是不斷地游動,在游動中求得新的生機,然而,游牧民族在游動的過程中喪失了不斷創(chuàng)造的文化,難以使文化沉積下來”,可得出不斷進取;根據材料“如匈奴沒有打敗漢朝,鮮卑主動漢化,滿人最終被同化,強勢文化以其優(yōu)秀性而使落后的文化逐漸消失”,可得出被農耕文明同化。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世界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時代,人類社會面臨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文明沖突、戰(zhàn)爭威脅等諸多難題。習近平懷著高遠的全球視野和深刻的人類情懷,立足于5000年中華優(yōu)秀文化和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指出中華文化對新時代世界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應以中華文化的“和合”價值觀引領新時代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以中華文化的“公正”價值觀引領新時代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以中華文化的“包容”價值觀引領世界多樣文明交流互鑒。在新時代,中華優(yōu)秀文化重新煥發(fā)光彩,為世界的美好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幾运诶颉读暯秸撔聲r代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中華文化”為主題自擬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闡述完整,邏輯清晰。)【答案】示例:論題:中華文化在未來世界的發(fā)展中將發(fā)揮更大的引領作用。闡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文化不僅維護著中國團結統(tǒng)一的政治局面,維系著中華民族向前發(fā)展,也為人類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尤其是在當今世界面臨著大發(fā)展、大變革和大調整之際,更需要中華文化的引領。中華文化“崇德尚賢”,推崇“天下為公”的精神,突破了狹隘的民族主義的限制。中華文化重視“以人為本”,周公提出的“敬天保民”孔子主張的“仁者愛人”思想符合新時代人類社會發(fā)展需求。中華文化還主張“和而不同”,對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自古以來,中華文化博采眾長、生生不息,不僅對周邊國家和地區(qū)產生重要影響,逐漸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中華文化圈,而且為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和人類發(fā)展提供了智慧。綜上所述,中華文化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滋養(yǎng),成為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源頭活水,因此以中華文化引領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制勝法寶?!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古代中國。設問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題自擬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首先,根據材料“習近平懷著高遠的全球視野和深刻的人類情懷,立足于5000年中華優(yōu)秀文化和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指出中華文化對新時代世界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應以中華文化的“和合”價值觀引領新時代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以中華文化的‘公正’價值觀引領新時代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以中華文化的‘包容’價值觀引領世界多樣文明交流互鑒?!笨傻贸稣擃}:中華文化在未來世界的發(fā)展中將發(fā)揮更大的引領作用。其次,由材料“在世界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時代,人類社會面臨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文明沖突、戰(zhàn)爭威脅等諸多難題。”“在新時代,中華優(yōu)秀文化重新煥發(fā)光彩,為世界的美好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奔八鶎W可知,中華文化不僅維護著中國團結統(tǒng)一的政治局面,維系著中華民族向前發(fā)展,也為人類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尤其是在當今世界面臨著大發(fā)展、大變革和大調整之際,更需要中華文化的引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別從“崇德尚賢”“天下為公”“以人為本”“和而不同”的精神角度說明,例如:中華文化“崇德尚賢”,推崇“天下為公”的精神,突破了狹隘的民族主義的限制。中華文化重視“以人為本”,周公提出的“敬天保民”孔子主張的“仁者愛人”思想符合新時代人類社會發(fā)展需求。中華文化還主張“和而不同”,對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自古以來,中華文化博采眾長、生生不息,不僅對周邊國家和地區(qū)產生重要影響,逐漸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中華文化圈,而且為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和人類發(fā)展提供了智慧。最后,總結升華,明確主旨,中華文化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滋養(yǎng),成為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源頭活水,因此以中華文化引領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制勝法寶。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大批耶穌會士來華,其中包括利瑪竇、鄧玉函、湯若望等人。他們在接受中國傳統(tǒng)風俗與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傳播西方文化。地理方面,利瑪竇繪制《坤輿萬國全圖》;數學方面,利瑪竇、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物理機械工程方面,鄧玉函、王徽譯繪《遠西奇器圖說》;此外,還涉及天文歷算、水利技術、歐洲古典哲學、美術、音樂、建筑等方面。就其知識水平而言,基本上代表當時歐洲知識界的平均或最高水平?!幾詫幮馈吨袊糯焚Y料匯編》材料二:儒家思想在西方傳播較晚,當時近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印刷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16世紀末,耶穌會士來華后翻譯了“四書”“五經”。當時,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中西方之間的對話處在平等的位置上,耶穌會士們的翻譯在西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伏爾泰說:“孔子不語怪力亂神,真理絕不與迷信混同?!彼険籼熘鹘痰暮诎到y(tǒng)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中國看作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政體之一。有學者認為,“在歐洲,特別是在法國,17和18世紀的整個思想模式發(fā)生了轉變,而轉變之后,在許多方面與孔子思想都很相似”。——摘編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傳播》(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儒家思想西傳的原因?!敬鸢浮浚?)特點:傳播人員眾多,以西方傳教士為主;傳播內容較多,以推介歐洲先進科技知識為主;代表當時歐洲知識界較高水平;中西合作交流,部分中國士大夫積極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答出三點即可)(2)原因:印刷技術的提高;中國綜合國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2024年公務員考試谷城縣全真模擬試卷含解析
- 2015年高考語文試卷(北京)(空白卷)
- 2007年北京高考語文真題及答案
- 2003年北京高考語文真題及答案
- 2024北京房山區(qū)高二(上)期末英語試題和答案
- 稀有金屬冶煉產業(yè)升級-洞察分析
- 物聯網能源管理系統(tǒng)中的段映射技術應用-洞察分析
- 頭孢噻肟鈉在重癥感染中的應用-洞察分析
- 特種裝備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研究-洞察分析
- 水產飼料市場趨勢預測-洞察分析
- 消毒供應室護理質量考核評分標準
- 《軟件工程》教案(本科)
-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記錄表及報告
- 愛麗絲夢游仙境話劇中英文劇本(共6頁)
- 書法少年宮活動記錄
- 表冷器性能計算書
- 走遍德國 A1(課堂PPT)
- 照明公司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 熱控專業(yè)施工質量驗收范圍劃分表
- 2022年sppb簡易體能狀況量表
- 各類傳染病個案調查表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