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功的原理、機械效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斜面的機械效率_第1頁
功、功的原理、機械效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斜面的機械效率_第2頁
功、功的原理、機械效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斜面的機械效率_第3頁
功、功的原理、機械效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斜面的機械效率_第4頁
功、功的原理、機械效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斜面的機械效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講義45

功、功的原理、機械效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斜面的機械效率

一.有用功和額外功(共5小題)

【知識點的認識】

(1)有用功:利用機械做功的時候,對人們有用的功就叫做有用功.

(2)額外功:并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額外功.

(3)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的和叫總功.

(4)總功的計算:W.e=Fs;0總=亞有用+W額外

(5)有用功的計算方法:W有用=Gh;W有用=W,LW額外

(6)額外功的計算方法:W額外=G'h,W額外=%s;W額外=W,§.-W有用

【命題方向】

此考點主要考察有用功與額外功的區(qū)別及功之間的簡單計算,主要以選擇、填空題為主.

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水桶從井中提水的時候,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B.用水桶從井中提水的時候,對水做的是總功

C.桶掉到井里,從井里把桶撈上來的時候,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D.桶掉到井里,從井里把桶撈上來的時候,桶里帶了一些水,對桶和水做的功是有用功

分析:(1)有用功就是人們?yōu)檫_到某一目的而需要做的功;額外功是指人們在做功時,并

不需要做,但是為了達到目的而不得不做的功.

(2)區(qū)分有用功和額外功關(guān)鍵是要看目的是什么.

解:A、用水桶從井中提水的時候,目的是提水,所以對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對桶做的功

是額外功,故A錯誤.

B、用水桶從井中提水的時候,對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對桶做的功是額外功,有用功和額

外功之和是總功.故B錯誤.

C、桶掉到井里,從井里把桶撈上來,目的是撈桶,所以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故C正

確.

D、桶掉到井里,從井里把桶撈上來,目的是撈桶,所以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桶里帶了

一些水,對水做的功是額外功.故D錯誤.故選C.

點評:區(qū)分有用功和額外功關(guān)鍵是要看目的是什么.為達到目的做的功就是有用功,對達

到目的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就是額外功.

例2:把一桶水從5m深的井里提到地面上,桶重4N,水重16N,提水過程中,做的有用功

為80J;若剛才是把不慎落入井里的水桶打撈上來,則所做的有用功為20J.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及機械效率的概念,并能將各個功區(qū)

別開.有用功是指對人們有用的功.額外功是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總功是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解:在提水的過程中,對水做的功是有用功,所以W有用=G水h=16NX5m=80J

對水桶做的功是額外功,所以額外功為W額=6桶h=4NX5m=20J

若是把不慎落入井里的水桶打撈上來,則對水桶做的功為有用功,則此時的有用功為20J.

故答案為:80;20.

點評:此題通過對有用功的計算考查了學(xué)生對有用功的理解,在做功時對人們有用的功是

有用功,沒有用但不得不做的功是額外功,額外功與有用功的和是總功.

【解題方法點撥】要弄清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概念.針對不同的題意確定有用功和額外

功.舉例來說,用水桶打水,提起水桶自身做功是額外功,提出水做的功是有用功.但把

水中的桶撈上來,提起水桶自身做的功是有用功,把桶里的水提出來做的功成了額外功.

1.圖甲中用力F1水平拉著重為G的物體在水平路面上勻速移動s的距離。圖乙中用動滑輪

拉著它也在同一路面上勻速移動S的距離,水平拉力為F2.使用動滑輪的過程中()

A.總功為W,^=F2sB.有用功為W^r=Gs

C.機械效率為n=GsD.額外功為W額=2F2S-Fis

答案與解析:

A、使用動滑輪拉力端移動距離s'=2s,拉力做的總功W,g.=F2s'=F2X2S=2F2S,故

A錯;

B、使用動滑輪做的有用功,等于直接拉物體做的功,即亞有=尸氏故B錯;

W有F[s

C、機械效率T]=-----=--—故c錯;

W舊,82F4?s

D、額外功W額=W,『W有=2F2S-FIS,故D正確。故選:D。

2.如圖是用動滑輪提升貨物A的示意圖。在豎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450N的貨

物A在50s的時間里,勻速豎直上升了10m?在這個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為

5000J.求:

(1)有用功W有;

(2)拉力F的功率P;

(3)動滑輪的機械效率不

答案與解析:(1)有用功:W:<=Gh=450N><:10m=4500J;

(2)已知拉力F做的功為5000J,即W總=5000J,

拉力做功的功率:P=^L=500°J=100W;

t50s

W看

(3)動滑輪的機械效率:B=450Q1XIOO%=90%Q

V總5000.T

答:(1)有用功為4500J;

(2)拉力F的功率為100W;

(3)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90%。

3.小紅準備在旅游時估算登山纜車的機械效率。她從地圖上查到,纜車的起點和終點的海

拔高度差為600m,一輛纜車運載15個人上山的同時,有另一輛同樣的纜車與它共用同

一個滑輪組,利用重力作用運載8個人下山。每個人的體重大約是60kg.從銘牌看到,

纜車的質(zhì)量為600kg.拖動鋼纜的電動機銘牌上標明,它的額定功率為45kw.管理人員

說,在當(dāng)時那種情況下,電動機的實際功率為額定功率的60%,實際測得纜車完成一次

運輸所用的時間為7分鐘。(g=10N/kg)求:

(1)此過程中纜車的有用功

(2)估算纜車的機械效率。

答案與解析:

(1)上山纜車中人的總重力:

Gi=mig=15X60kgX10N/kg=9000N;

下山纜車中人的總重力:G2=m2g=8X60kgX1ON/kg=4800N;

纜車升起的高度h=600m,

那么纜車做的有用功:W有用=(Gi-G2)h=(9000N-4800N)X600m=2.52X106J,

(2)根據(jù)題意可得,電動機的實際功率為:P實=i]P額=45000WX60%=27000W,

時間t=7min=420s,

那么電動機實際做的總功:W息=P實t=27000W><420s=L134X107J,

26

纜車的機械效率為:T]="有用和100%=~52X10J_xio。%-22.2%,

W總1.134X1o7j

答:(1)此過程中纜車的有用功為2.52X1()6J,

(2)纜車的機械效率為22.2%。

4.如圖是用動滑輪運送建筑材料A的示意圖,在卷揚機對繩子的拉力作用下,使重800N

的建筑材料A在50s的時間里,勻速豎直上升了10m。在這個過程中,動滑輪提升建筑

材料A所做的有用功為W有,卷揚機對繩子的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200W.繩重可忽略

不計。求:

(1)有用功W有;

(2)額外功W額;

(3)動滑輪勻速提升建筑材料A的機械效率no

卻卷揚機

阡鋼架

9

答案與解析:

(1)有用功:W有用=Gh=800NX10m=8000J;

(2)由P=N得拉力F做的功:M\e.=Pt=200W><50s=10000J,

t

額夕卜功:Wsi=W總-W有=10000J-8000J=2000J;

(3)使用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W有用,xioo%=8000Jxioo%=80%o

V總1000O.T

答:(1)有用功為8000J;

(2)額外功為2000J;

(3)動滑輪勻速提升建筑材料A的機械效率為80%。

5.在新農(nóng)村建設(shè)中,為將-批建材運到10m高的施工處,工人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

建材。裝置中動滑輪重100N,工人每次勻速提升一箱重400N的建材,不計繩重和摩

擦。試問:

(1)每次提升建材時的有用功、額外功各是多少?

(2)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答案與解析:已知:物重G=400N,動滑輪重G動=100N,高度h=10m,

求:(1)有用功W有用=?;額外功W額=?;(2)機械效率口=?

解:(1)有用功W有用=Gh=400NX10m=4000J;

額外功W額=6動11=100NX10m=1000J;

(2)總功W總=\¥有用+W額=4000J+1000J=5000J,

機械效率口=W有用x100%=400°JX100%=80%。

W總5000.T

答:(1)每次提升建材時的有用功為4000J;額外功為1000J;

(2)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

--機械效率的大小比較(共2小題)

【知識點的認識】

(1)機械效率由有用功和總功兩個因素共同決定,不能理解成:“有用功多,機械效率

高”或“總功大,機械效率低”.

(2)當(dāng)總功一定時,機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或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就越高;

(3)當(dāng)有用功一定時,機械所做的總功越少(或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就越高;

(4)當(dāng)額外功一定時,機械所做的總功越多(或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

例就越大,機械效率就越高.

【命題方向】根據(jù)不同的機械判斷其機械效率的大小是命題的方向,一般以選擇題為主.

例1:甲吊車比乙吊車的機械效率高,當(dāng)它們分別把相同質(zhì)量的物體勻速提升相同高度

時,貝U()

A.甲吊車的電動機做的有用功較多

B.乙吊車的電動機做的額外功較多

C.甲吊車的電動機做的總功較多

D.甲、乙兩吊車的電動機做的總功相同

分析:甲吊車的機械效率比乙吊車的機械效率高,說明甲吊車所做的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

比值比乙吊車大;把相同質(zhì)量的物體提高相同的高度,根據(jù)公式W有用=Gh=mgh可知:

兩輛吊車所做的有用功相同;機械效率不同,是因為做的額外功不同,導(dǎo)致總功不同.

解:A、分析知甲乙吊車做的有用功相同.此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B、兩輛吊車做的有用功相同,乙吊車做的額外功較多,所以乙的效率較低.此選項正

確,符合題意;

C、已知甲吊車的機械效率高,有用功相同,如果甲吊車的總功較多就與效率高矛盾.此

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D、兩吊車做的有用功相同,如果總功也相同,則機械效率相同.此選項錯誤,不符合題

~?7*-

故選B.

點評:此題考查機械效率公式和對有用功的理解.效率大小要根據(jù)計算公式11=w_有5"■判

WH

斷.

例2:如圖所示,小王用兩個相同的滑輪組(摩擦不計),分別將重力不同的兩個物體勻速

提高到相同高度,其中G1>G2,則所用的拉力Fl>F2,其機械效率ni>T12.(填

>,,、或,,

IIGI|G:

分析:由滑輪組的結(jié)構(gòu),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i=2,n2=3;因摩擦不計,

用同樣的滑輪組,提升的物重不同,根據(jù)F=1(G物+G動)分析拉力的大小關(guān)系;

n

提升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越多,而額外功不變,根據(jù)效率公W式有=—W有必用一

W總W有用+W額

分析機械效率的大小關(guān)系.

解:由滑輪組的結(jié)構(gòu),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i=2,n2=3;因摩擦不計,

則所用的拉力Fi=.(Gi+G動),F(xiàn)2=A(G2+G動),

23

?/G1>G2,;.FI>F2,

?..物體勻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根據(jù)W有用=Gh可知:W有用1>W有用2,

?..滑輪組相同(摩擦不計),滑輪組做的額外功相同,

W有w有用

由n=—————可知:甲>甲.故答案為:>;>.

W總W有用+W額

點評:本題考查通過變化有用功或總功來判斷機械效率的變化.若有用功相同,額外功越

多,機械效率越低,否則越高;若額外功相同,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高,否則越低.

【解題方法點撥】

(1)要注意理解功、功率和機械效率的概念,不要誤認為功率大的機械,做功就越多,機

械效率就越高,或者機械效率高的機械做功就越多.這是一個誤區(qū).

w有

(2)判斷機械效率的大小,主要根據(jù)公式口=_5_,比值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W,3e

6.如圖所示A物體重力為20N,用滑輪組分別按甲、乙兩種方法提升和水平移動物體

A.物體在水平面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為15N,Fi=12N,F2=6N,A物體在10s內(nèi)勻速

移動的距離均為0.6m。則在該過程中,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Fl

甲乙

A.兩種方法中所做的總功一樣

B.F1做功與F2做功快慢相等

C.甲的機械效率等于乙的機械效率

D,甲圖中動滑輪的重力為4N

答案與解析:(1)甲圖中n=2,繩子自由端運動距離:s繩=2h物=2X0.6m=1.2m;

有用功為:W有甲=Gh=20NX0.6m=12J;

總功為:W總甲=Fis=12NXl.21n=14.4J;

機械效率為:r)=12J弋83.3%,

14.4.T

在不計繩重和摩擦的情況下,可以根據(jù)F=』(G+G動)求出甲圖中動滑輪的重力,但由

2

于題中沒有說明不計繩重和摩擦,所以不能求出動滑輪的重力,故D錯誤;

(2)乙圖中n=3,繩子自由端運動距離L繩=3L物=3X0.6m=1.8m;

有用功為:W有乙=%物=15NX0.6m=9J;

總功為:W總乙=FzL繩=6NX1.8m=10.8J;

其機械效率為:9="二=—^匚-83.3%;

w總乙10.8.T

由以上計算可知,兩滑輪組的總功不相等,而機械效率是相等的,故C正確,A錯誤;

時間相同,總功不同,則拉力做功的功率不同,即拉力做功的快慢不同,故B錯誤。

故選:Co

7.如圖甲,鄰居大叔正吃力地把一重物送往高臺;圖乙是小明利用斜面輕松的把同一重物

推到了同一高臺上。關(guān)于這兩種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乙

A.甲乙機械效率是一樣的

B.大叔克服重力做功較多

C.兩人做同樣多的有用功

D.小明做的額外功要小一些

答案與解析:A、甲是用手直接對物體做功,效率為100%;乙是利用斜面對物體做功,

此時需要克服摩擦力做額外功,效率小于100%;所以兩者的機械效率不相等,故A錯

誤;

BC、甲乙都是把相同的物體提高相同的高度,根據(jù)W=Gh可知,兩者所做的有用功相

等,故B錯誤、C正確;

D、小明是利用斜面對物體做功,此時需要克服摩擦力做額外功,所以小明做的額外功

要多一些,故D錯誤。故選:Co

三.功的原理(共1小題)

【知識點的認識】使用任何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大于或等于)不用機械時

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這個結(jié)論叫做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是人們經(jīng)過長期的實驗和研究得到的規(guī)律,是任何機械(不論是簡單機械還是復(fù)雜

的機器)都遵循的原理,它表明使用任何機械,能省力或省距離或改變力的方向,但都不能

省功.

【命題方向】命題形式:(1)運用斜面公式FL=Gh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實際問題.

例如:在煤礦里有一條坑道長120米,坑道兩端的高度差是20米,沿著這條坑道拉一輛重

1.2X104牛的礦車,至少要用多大的拉力(摩擦力忽略不計).

L=120米,h=20米,G=1.2X104牛,代入斜面公式FL=Gh,得F=&1=

L

L2X104x20=2X103(牛)

120

(2)利用功的原理推導(dǎo)機械的省力規(guī)律.

例如:h為斜面高,L為斜面長,沿斜面拉重為G的重物時,所用拉力為F.請分析使用斜

面的好處.

利用斜面把物體拉上去,動力所做的功Wi=FL,不用斜面直接用手提升重物所做的功W2

=Gh,因為Wi=W2,即FL=Gh,所以F=(A)G.

L

由于h總小于L,所以F<G,即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且使物體升高相同的高度時,斜面越

長越省力,生活中的盤旋樓梯和盤山公路都是根據(jù)這個原理設(shè)計的.

(3)利用功的原理計算動力F、物重G等物理量.

例如:用動滑輪提起重50牛的重物,人拉繩子做的功是100焦,求動滑輪把物體提升的高

度.

設(shè)物體被提升的高度為h,人拉繩子所做的功Wi=100焦,動滑輪提升重物所做的功W2=

Gh,因為Wi=W2,即Gh=100焦,所以h=l00歲.=2米.

50牛

【解題方法點撥】

功的原理中“使用任何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是指作用在機械上的動力對機械所做的

功,“不用機械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就是直接用手提升重物、推拉物體等所做的功,也

就是手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利用功的原理解題時,常按下列程序進行:

1.寫出利用機械時動力所做的功Wi=FS;

2.寫出機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W2;

3.利用Wi=W2求解.

8.斜面是一種常見的簡單機械,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利用斜面提升物體可以省力。

(1)圖1示為傾角。=30°的固定斜面,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4N,將一物體從斜面

底端勻速拉到斜面頂端,已知物體上升的高度h=lm,求拉力F做的功;

(2)若斜面的高度H一定(圖2),傾角??梢愿淖儯诓豢紤]摩擦?xí)r,用水平推力F

將重為G的物體勻速推上斜面頂端,試推導(dǎo):。越小,F(xiàn)越小。

答案與解析:(1)當(dāng)8=30°時,斜面的長度為高度的2倍,即s=2Xlm=2m;則拉力

做的功為:W=Fs=4NX2m=8J;

(2)證明:由斜面特點可知,s='V

sine

因為不考慮摩擦,所以W有用=W總,即:Gh=Fcos6s=-L—

sinQ

所以F=G顯述_=GtanB,由題知0<。<90°,

cos6

當(dāng)0增大時,tan。增大,當(dāng)0減小時,tanB減小,

所以當(dāng)G一定時,9越小,F(xiàn)越小,越省力。

故答案為:(1)拉力做的功為8J;(2)見解析。

四.機械效率的計算(共1小題)

【知識點的認識】

(1)機械效率表達式為-3,對于三種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的計算總結(jié)如下:

Wa

杠桿滑輪或滑輪組斜面

提升重物水平勻速拉動物體

①=生=且_W有_F屋S物_F屋

"W總Fs繩nF

W總FsW總FsnF

其中G為提升重物的重②不計繩重及摩擦其中F摩為物體與水平面的②口=————

Gh+F摩L

力;h為重物升高的高1=Gh=G摩擦力;F為拉力;s物為物

Gh+G動hG+G動其中G為物重;h為

度;F為動力;s為動力體移動的距離;S繩為繩子自

其中G為物重;G動為動滑輪的重力;斜面高度;L為斜面

作用點移動的距離由端移動的距離;n為承擔(dān)

h為重物上升的高度;s為繩自由端移長度;F為拉力;F摩

摩擦力的繩子的段數(shù)

動的距離;n為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的段數(shù)為摩擦力

(2)運用以上公式計算機械效率的關(guān)鍵:

①根據(jù)題意確定使用的機械種類和相應(yīng)的公式;

②根據(jù)機械的放置情況(如'滑輪組豎直放置或水平放置)確定有用功和總功.

【命題方向】

第一類??碱}:斜面的機械效率的計算

如圖所示,有一斜面長為L,高為h,現(xiàn)用力F沿斜面把物重為G的物體從底端勻速拉到頂

端.已知物體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為f,則下列關(guān)于斜面機械效率n的表達式正確的是()

A.『611X100%B.『—2h_xioo%

fL(F-f)L

c.『―弛—xioo%D.“=.Ghx]00%

(F+f)LGh+fL

分析:斜面是用來提高物體位置的,有用功等于物體重力和斜面高度的乘積,即w有用=

Gh;總功等于物體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和斜面長的乘積,即W,息=FS;機械效率就是有用功

和總功的比值.使用斜面時,所做的額外功就是克服物體與斜面摩擦力做的功,總功等于

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據(jù)此進行分析和判斷即可.

解::斜面的高為h,物體的重力為G,.?.有用功為:W有用=Gh,

又:斜面長為L,拉力為F,...總功為:W.a=FL,

則機械效率為:n=_W5有_=也pu,

w總FL

而物體與斜面的摩擦力為f,額外功為:W額外=fL,

1

貝J總功為:W總=W有用+W額外=Gh+fL,

W有

故機械效率為:n=—^-xioo%=_xioo%,故D正確;

W總fL-HJh

A選項中,是有用功與額外功的比值,不是機械效率,故A錯;

B選項中,是有用功與有用功的比值,不是機械效率,故B錯;

C選項中,是有用功與(總功加上額外功)的比值,不是機械效率,故C錯.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有關(guān)斜面機械效率的計算,容易出錯的是摩擦力的計算,我們要知道使用

斜面時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就是額外功,關(guān)鍵在于明確總功應(yīng)等于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第二類常考題:滑輪及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計算

如圖所示為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鉤碼總重6N.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

測力計,將彈簧測力計向上移動15cm,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為0.3J,該滑輪組的機械效

率為83.3%.

分析:(1)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讀出拉力的大?。?/p>

(2)由圖可知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根據(jù)繩端移動距離與物體上升高度之間的關(guān)系s=nh

求出物體上升的距離,根據(jù)W=Gh求出有用功,根據(jù)W=Fs求出總功,利用效率公式求

出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1)由圖知,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所以彈簧測力計對細繩的拉力F=2.4N;

(2)由圖可知,n=3,

:s=nh,.?.鉤碼上升的高度:

11=旦=15cm=5cm=0.05m,

n3

有用功:W=Gh=6NX0.05m=0.3J,

總功:Wfi.=Fs=2.4N><0.:15m=0.36J,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n=l^-X100%=.3JX100%Q83.3%.

W總0.36.T

故答案為:0.3;83.3%.

點評:本題考查了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和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的計算,是一道較為簡

單的計算題.

第三類??碱}:杠桿的機械效率的計算

利用如圖所示的杠桿將重為3N的物體緩慢勻速提高10cm,手的拉力F為2N,手移動的距

離s為30cm.則杠桿的機械效率為()

A.22%B.33%C.50%D.67%

分析:已知拉力的大小和拉力移動的距離,根據(jù)公式W=FS可求拉力所做的功;還知道物

體的重力和物體升高的高度,根據(jù)公式亞=6卜可求有用功;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就是機械

效率.

解:有用功為W有用=Gh=3NX0」m=0.3J

拉力所做的功為W總=Fs=2NX0.3m=0.6J;

^-X100%=^2Lx100%=50%.故選C.

杠桿的機械效率為n=

W總0.6.T

點評:本題考查了使用杠桿時有用功、總功和機械效率的計算,關(guān)鍵知道有用功、總功和

機械效率的計算公式的應(yīng)用.

【解題方法點撥】機械效率的計算往往結(jié)合功和功率、簡單機械等知識,綜合性較強.在分

析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認真審題,看題中是否給出“不計摩擦”這一條件.正確區(qū)

分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是解題的關(guān)鍵.要合理的運用上述計算公式.

(多選)9.如圖,在傾角為30°的斜面上,將輕繩的一端固定在斜面頂端的擋板上,并與

斜面平行,繩子跨過固定在滑塊上的滑輪,繩子另一端施加一個方向總是豎直向上,大

小恒為200N的拉力F,使質(zhì)量為30kg的物塊沿斜面向上滑行Im,g=10N/kg,在這段

滑行過程中,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拉力F做的功是200JB.拉力F做的功是300J

C.該裝置的機械效率是50%D.該裝置的機械效率是75%

答案與解析:(1)如下圖所示:

支點為A,由數(shù)學(xué)知識,阻力臂AO=半徑r,而動力臂AC=r+sin30°Xr=1.5r(ZAOB

=30°),

所以,沿豎直方向通過的距離:s=1.5s滑輪=1.5s物,

豎直向上,大小恒為200N的拉力E拉力F做的功:V^=Fs=200NX1.5Xlm=300J;

故A錯誤,B正確;

(2)質(zhì)量為30kg的物塊沿斜面向上滑行1m,物塊升高的高度為:h=sin30°Xlm=

0.5m,

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mgh=30kgX10N/kgX0.5m=150J;

該裝置的機械效率:9=%曳=竺紅乂100%=50%,故C正確,D錯誤。

w總300T

故選:BCo

五.實驗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共5小題)

【知識點的認識】

實驗?zāi)康模簻y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w有Ch

實驗原理:Tl=-=—

W總Fs

實驗器材:滑輪組、相同的鉤碼若干、鐵架臺、細繩、彈簧測力計、刻度尺

實驗步驟:

(1)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出鉤碼的重力G;

(2)按裝置圖把滑輪組和刻度尺安裝好,并記下鉤碼下沿和繩子末端在刻度尺上的位置;

(3)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上升,讀出其示數(shù)F,并從刻度尺上讀出鉤碼

上升的距離h和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s;

(4)分別算出有用功W有、總功W總和機械效率1],將各項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

(5)增加被提升鉤碼的個數(shù),重復(fù)步驟(2)(3)(4)

實驗數(shù)據(jù):

次數(shù)鉤碼重鉤碼上升有用功W繩端的拉繩端移動總功W總/J機械效率n

G/N的高度h/m有/J力F/N的距離s/m

1100.114.20.31.2679.4%

2150.11.56.00.31.883.3%

3200.127.50.32.2588.9%

注意事項:(1)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目的是保證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大小不變;

(2)為了便于讀數(shù),鉤碼下沿和繩子末端在刻度尺上的位置最好取整數(shù);

(3)多次測量的目的是進行一些必要的比較,利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jié)規(guī)律,而不是求平均

值.

實驗結(jié)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的重物時,重物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大

【命題方向】

例: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裝置如圖所

小.

123

實驗次數(shù)

物理量

鉤碼重G/N446

鉤碼上升高度h/m0.10.10.1

繩端拉力F/N1.81.62.4

繩端移動距離s/m0.30.4

機械效率T|74.1%62.5%

(1)實驗中應(yīng)沿豎直方向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上升.

(2)通過表中數(shù)據(jù)可分析出第2次實驗是用乙(選填“甲”或“乙”)圖所示裝置做

的實驗.

(3)通過第1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結(jié)論: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

重物時,動滑輪的個數(shù)越多(動滑輪的質(zhì)量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選填“越

高”、“不變”或“越低”).

(4)小組同學(xué)再用第1次實驗中使用的裝置做第3次試驗,表中第3次試驗中空缺的數(shù)據(jù)

應(yīng)為:繩端移動距離s=0.3m,機械效率11=83.3%.

(5)比較第1次實驗和第3次實驗可得出結(jié)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的重物越重,滑

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分析:(1)應(yīng)豎直勻速拉動測力計.

(2)根據(jù)鉤碼上升高度與測力計移動距離的關(guān)系分析答題.

(3)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

(4)根據(jù)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求出繩子移動的距離,應(yīng)用效率公式求出滑輪組效率.

(5)根據(jù)實驗控制的變量與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答題.

解:(1)實驗中應(yīng)沿豎直方向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上升.

(2)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第2次實驗繩端移動的距離是鉤碼上升高度的4倍,由圖示滑

輪組可知,實驗使用的是乙圖所示裝置做的實驗.

(3)由表中第1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

動滑輪的個數(shù)越多(動滑輪的質(zhì)量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

(4)由表中第1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繩端移動的距離是鉤碼上升高度的3倍,第三次實驗使

用同樣的裝置,則第3次實驗:繩端移動距離s=3h=3XO.lm=O.3m,

機械效率n=△>義100%=生X100%=6HX0-lmX100%^83.3%.

W總Fs2.4NX0.3m

(5)由表中第1次實驗和第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的重物越重,滑輪

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為:(1)勻速;(2)乙;(3)越低;(4)0.3;83.3%;(5)提升的重物越重,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點評:在此實驗中,對滑輪組的分析、機械效率公式的運用是實驗的基礎(chǔ),同時,實驗中

分別探究了機械效率高低與動滑輪個數(shù)、提升物體重力等多個量的關(guān)系,因此,控制變量

法的運用也十分關(guān)鍵.

【解題方法點撥】

(1)當(dāng)動滑輪自重、摩擦及物重變化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也會發(fā)生變化.

①若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到同一高度,由于有用功相同,動滑輪越重,做的額

外功就越多,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比例就小,機械效率就越低.

②若用同一滑輪組提起不同的重物,由于動滑輪重和摩擦一定,則提起的物體越重,有用

功在總功中占的比例就越大,機械效率就越大.

(2)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

①減小額外功,即減小機械自重及摩擦.如減小動滑輪重、定時潤滑等.

W有W有

②在允許范圍內(nèi)增加貨物重力.由n=—=--------可知,w有一定,w額越小,9越

W總W有+W額

大;w額一定,貨物越重,w有越大,n越大.

10.如圖為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鉤碼總重6N.

(1)實驗時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機械效率為76.9%。

(2)若僅增加鉤碼的個數(shù),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增大。(選填“增大”、“減

答案與解析:(1)實驗時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

由圖示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6N,

由圖示可知,滑輪組承重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n=3,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n=—=—=—=———^76.9%;

V總FsFnh2.6NX3

(2)使用滑輪組時,做的額外功不變,增加鉤碼的重,增大了有用功,則有用功占總功

的比例增大,也就是機械效率變大。

故答案為:(1)勻速;76.9%;(2)增大。

11.在“探究動滑輪機械效率”實驗中,分別測出繩受到的拉力F、鉤碼所受重力G,改變

鉤碼數(shù)量再重復(fù)上述步驟2次。如圖所示,不計繩重和摩擦。

(1)只測鉤碼重G和繩受到的拉力F,機械效率表達式是^gxiOO%;(用題

2F

中給的物理量符號表示)

(2)如果不測繩受到的拉力,只測鉤碼重G和動滑輪重G動,也能算出機械效率。

答案與解析:(1)動滑輪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為2,則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T]=-^-X100%=生義IOO%=-21LX100%=-^-X100%;

W總FsFnh2F

(2)使用動滑輪提升物體時,克服物體重力所做的功為有用功,克服動滑輪重力和物體

重力所做的功為總功,

不計繩重和摩擦,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W有ChC

T1=—5-X100%=-_/n、X100%=―—X100%,

w總(G+G動)hG+G動

所以,如果不測繩受到的拉力,只測鉤碼重G和動滑輪重G動,也能算出機械效率。

故答案為:(1)n=£_X100%;(2)動滑輪重G動。

2F

12.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兩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所示。

序號鉤碼重G/N鉤碼上升的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移動

高度h/cm的示數(shù)/N的距離s/cm

1140.420

2361.030

(1)在表格的空格處,填上合適的數(shù)據(jù);

(2)在圖中用筆畫線代替細繩組裝滑輪組;

(3)第1次實驗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50%;

(4)如果將重為2N的鉤碼掛在同一滑輪組下,根據(jù)題中已有的信息可以判斷出這時滑

輪組的機械效率應(yīng)在50%-60%范圍內(nèi)。

《y?》

X

答案與解析:(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n=W_=迎見=5,故表中填5X6cm

h4cm

=30cm;

(2)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n=5,根據(jù)“偶定奇動”,繩子的一端,先從動滑輪連接,如下所

示:

(3)第1次實驗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甲=二*100%=生義100%=.1MXl:-:l-l:-:'4iri.

W總Fs0.4NX0.2m

X100%=50%;

同理求出掛3N的重物時,機械效率為112=60%;

(4)因?qū)ν换喗M來說,增加物重可增大機械效率,因此將重為2N的鉤碼掛在同一

滑輪組下,機械效率應(yīng)在應(yīng)在50%到60%之間。

故答案為:(1)如上表所示;(2)如上圖所示;(3)50%;(4)50%-60%o

13.某實驗小組通過實驗測量如圖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

滑輪鉤碼總重鉤碼提升高度拉力F/N拉力移動的距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口

組G/Nh/ms/m

甲10.10.60.2

(1)該滑輪組由兩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利用動滑輪的作用是可以省力。

(填“省功”或“省力”)

(2)若在圖甲實驗裝置的基礎(chǔ)上,增加一只鉤碼,再測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則機械效

率與原來相比將變大。(選填“不變”、“變小”或“變大”)

(3)把測量的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請計算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結(jié)果精確到0.1%)

答案與解析:(1)功的原理告訴我們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喗M中,通過動滑輪

繩子段數(shù)越多越省力;

(2)使用滑輪組時,只增加鉤碼的重,增大了有用功,做的額外功不變,則有用功占總

功的比例增大,也就是機械效率變大;

(3)由表格數(shù)據(jù),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w看

T1=J-X100%=生X100%=xo-lmX100%=?83.8%o

W總Fs0.6NX0.2m

故答案為:(1)省力;(2)變大;(3)83.8%。

14.小華同學(xué)測滑輪組機械效率時所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小華同學(xué)對同一滑輪組進行

實驗探究,得到了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

項目123

次數(shù)

鉤碼重G/N468

鉤碼上升高度h/m0.10.10.1

繩端拉力F/N1.8a3

繩端上移距離s/m0.3b0.3

機械效率1]74%80%c

(1)將表中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a處填2.5;b處填0.3;c處填89%。

(2)實驗中拉動彈簧測力計時,要注意讓彈簧測力計沿著豎直方向做勻速直線運

動。

(3)分析比較表中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同一滑輪組機械效率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工?

起的物體重量。

(4)如果繼續(xù)增大鉤碼的重量,不計摩擦及繩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變大(“變

大”、“變小”或“不變”)0

F

答案與解析:(1)由圖可知,n=3,

第二次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2=nh=3XO.lm=O.3m,即b=0.3;

Gh

.?.第二次:80%=-i^X100%=(:lMx0-linX100%,解得F2=2.5N,即a=2.5;

F2hFzXO.Sm

第三次:n=-Gj—hX100%=g'*U.lmxioo%=89%,即c=89%;

F3s3NX0.3m

(2)實驗中拉動彈簧測力計時,要注意讓彈簧測力計沿著豎直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3)實驗中只是改變了鉤碼的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發(fā)生了變化,因此使同一滑輪組機

械效率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改變提起的物體重量;

(4)如果繼續(xù)增大鉤碼的重量,不計摩擦及繩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變大。

故答案為:(1)2.5;0.3;89%;(2)勻速直線;(3)改變提起的物體重量;(4)變

大。

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共25小題)

【知識點的認識】

(1)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有口=;詈,因為W有用=Gh,亞總=5$,所以有口=祟,又

因為s=nh,所以有n=f-,如果不計摩擦和繩重,則有F=15,包,所以9=

nFn

G

(G+G動)

(2)①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的重力有關(guān),G物相同時,G動越大、n越??;

②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被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guān),G動相同時,G物越大、1]越大;

③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繞繩方式無關(guān)。

【命題方向】

第一類??碱}:公式簡單運用

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把重力G為400N的石塊勻速提高6m,所用拉力F為250N,則滑輪組

的機械效率為()

70%C.80%D.90%

分析:用滑輪組提升重物,則重物被提升的功為有用功,而入的拉力所做的功為總功,故

機械效率可用|]=/曳=生來求解。

W總Fs

解:已知G=400N;h=6m;F=250N.從圖中看出有兩段繩子在拉重物,故s=2h=2X

6m=12m

故機械效率n=400NX6m=80%故選Co

W總Fs250NX12m

點評:本題考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屬于求滑輪組機械效率中最基礎(chǔ)的題目。

第二類??碱}:

如圖所示,是建筑工人利用滑輪組從豎直深井中提取泥土的情形。某次操作中,工人用

400N的拉力F在1分鐘內(nèi)將總重為900N的泥土勻速提升5m。在這段時間內(nèi):

(1)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大?

分析:(1)克服泥土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2)拉力F所做的功是總功,總功與時間的比值等于功率;

(3)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是機械效率。

解:(1)拉力F斯做的有用功為:Ws=Gh=900NX5m=4500j5

(2)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