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重點默寫句子、理解性默寫_第1頁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重點默寫句子、理解性默寫_第2頁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重點默寫句子、理解性默寫_第3頁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重點默寫句子、理解性默寫_第4頁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重點默寫句子、理解性默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擇性必修一語文重點默寫句子

《論語》十二章

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2.朝聞道,夕死可矣。

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8.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9.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視聽言動)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興觀群怨)

12.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大學之道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老子》四章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無衣

1.豈日無衣?與子同袍。

春江花月夜

1.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3.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5.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將進酒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

發(fā),朝如春絲暮成雪。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3.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4.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1.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2.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選擇性必修一語文理解性默寫

《論語》十二章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唐太宗曾說“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由此聯(lián)想到《論語?里仁》中“,

"兩句,既強調榜樣的作用,又強調反思的意義。

(2)《論語?里仁》中告誡人們要學會以他人為鏡,賢則學之、不賢則反躬自省的句子是

(3)孔子提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也

有過類似的表述,這兩句話是“,”。

2.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1)孔子在《論語?學而》中表明自己對物質生活的態(tài)度是“,”,

從而將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治事、學習和精神修養(yǎng)中去。

(2)《論語》中孔子認為“,”,真正的好學者安貧樂道,

對吃住等物質層面的要求不高。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青年擔當著國家社會興盛的重任,既要有弘大志向,也要有堅毅品質,應當以《論語?泰

伯》中曾子所說的“,”自勉。

(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要承擔起實現(xiàn)強國夢的重大責任。

《〈論語〉十二章》中曾子也說過類似的話語“,”。

(3)《〈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一定要意志堅定,因為他們?nèi)蝿掌D巨且路途

遙遠的句子是:,o

(4)武漢大學的校訓是“自強、弘毅、求是、拓新”。“弘毅”就是《論語》里提到的“,

4.未成一笑雖覆一簧

(1)《論語?子罕》中,孔子用堆土成山、填平洼地作比喻,說明治學做事要靠自己堅持,

如果“",停下來,其錯在自己;而即便“”,能夠前進一步了,也是進益

在己。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論語〉十二章》中“,"兩句,揭示了處理人際關系的

一項重要原則一一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同時體現(xiàn)了更強的自我責任感和道德約束力。

(2)(2022北京卷)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因此絕不會將自己曾經(jīng)遭受的苦

難強加給其他國家與民族,正如《論語》所謂:“,"

(3)《論語?衛(wèi)靈公》中,子貢詢問孔子有沒有可以拿終身去實踐的一個字,孔子告訴他

是“恕接著孔子又對“恕”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即“,

6.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

就都贊許你是仁人的一句是","。

7.人而不仁,如禮何?

(1)從《〈論語〉十二章》中的“,?”認為實行“禮”得有“仁

愛之心”做前提。

8.可以群,可以怨。

(1)“不學詩,無以言?!贝呵飼r期,人們常借《詩經(jīng)》含蓄文雅地表達自己的志向以及

抒發(fā)內(nèi)心的憤懣?!丁凑撜Z〉十二章》中“,”反映了《詩經(jīng)》的這一

應用價值。

9.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在《〈論語〉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價值追求的句子是“

(2)《論語?里仁》中,孔子認為立身處世有追求道義和追求功利的區(qū)別的句子是

1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1)《論語?顏淵》中,孔子",,,”

解釋了克己復禮的要求。

11.質勝則文野,文勝質則史。

(1)《論語》中,孔子認為文質兼?zhèn)洳庞芯又L,如果兩方面不匹配,就會有

“,”的表現(xiàn)。

(2)孔子在《論語?雍也》中探討文與質的關系的句子是:,

12.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1)《論語》十二章中“,”這兩句,孔子教育弟子必

須學詩的遠、近目標。

(2)孔子認為研讀《詩經(jīng)》對于忠孝的道德修養(yǎng)有積極意義的句子是:“,

(3)“不學詩,無以言”,《論語?陽貨》中“,”兩句強調了學習《詩

經(jīng)》對于家庭和國家的重要意義。

13.朝聞道,夕可死矣。

(1)《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表達了愿用生命追求“道”的句子是“—

(2)孔子在《論語哩仁》中談到早晨得知道理,當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14.仁以為已任死而后已

(1)《論語?泰伯》中,曾子指出,讀書人責任重大,道路遙遠。說責任重大是因為

“”,說道路遙遠是因為“”。

大學之道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1)《大學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論身份高低,都應將加強個人品性修養(yǎng)作為根本

的句子是“,"。

(2)《大學之道》中,用“,”兩句來強調,我們每個人只有

以修身為本,才有可能處理好與家人、他人、集體、社會的關系,經(jīng)營好我們自己的幸福人

生。人人如此,實現(xiàn)和諧社會才有了大眾的根基與保障。

(3)《禮記?大學之道》有言“,",這告訴我們修身是治國平

天下的根本,天子百姓概莫能外。

2.物有本末,事有始終。

(1)《大學之道》中,用","兩句指出本末始終的道理,

進而說明“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的觀點。

(2)《禮記?大學》“,”兩句話談到每樣東西、每件事情都

有本末始終的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

3.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1)《大學之道》中說修養(yǎng)品性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接著“,”兩

句強調家庭經(jīng)營有序與國家治理有序的重要性。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

(1)《大學之道》中“,”兩句指出,要先

有對事物的深刻認識,才能在主體內(nèi)心樹立真正修己的誠意。

5.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1)《大學之道》中的“”說明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而“

是說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才能獲得知識。

(2)推究事物的原理以后才能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以后心意就會誠

實?!抖Y記?大學》中的“,”兩句就闡發(fā)了這一道理。

6.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

(1)《大學之道》中,寫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做到心不妄

動的句子是:“,?!?/p>

《老子》四章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1)《老子》四章中,老子用“,”作比喻,說“自見”“自

我”“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從人的動作行為舉例,主張無為立身,認為刻意為之反

而不成功的句子是“,"。

(3)《老子》中說,自我炫耀,自以為是的人往往走得不會長遠,最終也不會顯達。

“,"兩句是老子對這一問題的比喻論證。

2.慎始至終,則無敗事。

(1)《〈老子〉四章》中指出做事從始至終都謹慎認真,就不會失敗的句子是“

3.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老子》第二十四章中,寫自我顯露的人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彰顯的句子是

(2)《老子》中指出固執(zhí)己見、自以為是的危害的句子是:“

4.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老子》對偏執(zhí)的人、自以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給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

“,”兩句是對自我夸耀之人的勸諫。

(2)《〈老子〉四章》中傳達了一種謙虛和謹慎的價值觀,提醒人們不要自夸的句子是:

5.常于幾成而敗之慎始至終

(1)《〈老子》四章》中指出,人們做事總是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即“",如果

能做到“"就不會失敗。

6.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1)《〈老子〉四章》中,“,”兩句闡明了知足的人和勤勉

而行的人的特點。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老子〉四章》中,“,”兩句闡明了知足的人和勤勉

而行的人的特點。

(2)《老子》中,與“人貴有自知之明”表達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8.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1)我們常說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綢繆,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