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山東棗莊市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山東棗莊市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山東棗莊市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山東棗莊市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山東棗莊市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山東棗莊市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英國哲學家洛克曾言:“不要盲目地跟從權威,不論是知識權威、政治權威還是宗教權威;也不要盲目地跟從傳統(tǒng)和社會習俗。要自己動腦思考,觀察事實,使自己的觀念和行為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毕铝醒哉撆c上述觀點相一致的是A.“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B.“認識錯誤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C.“沉思就是勞動,思考就是行動”D.“理智一經運用,鄙夷就失敗了”2.有學者認為,改訂新約運動取消了帝國主義在不平等條約中的一些特權,某種程度上實現(xiàn)了關稅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權、租界和租借地,簽訂了近代以來第一批相對平等的新約,是此前歷次收回主權運動成績最大的一次。這場運動的發(fā)起者是A.大清政府 B.南京臨時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國民政府3.明末清初,中國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種高勢能的異質文化的挑戰(zhàn),這就是傳教士輸入的西學。此時的“西學”,主要是A.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科學成就B.資本主義代議制文獻C.啟蒙運動中的主權在民思想D.歐洲古典主義音樂4.有學者認為,普魯士19世紀60、70年代的勝利,為“1918和1945年的失敗打下基礎”。下列各項能夠作為其論斷依據(jù)的是A.德國繼承了普魯士軍國主義B.德國結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C.俾斯麥宰相實行“鐵血政策”D.德國推行世界政策爭霸全球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所立的瑯琊碑文中記載:“端平法度,萬物之紀。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義……上農除末。”據(jù)此,可以推知秦朝A.重儒思想的治國理念 B.外儒內法的統(tǒng)治思想C.法儒思想的合理并存 D.焚書坑儒的專制政策6.美國人哈默被稱為“紅色資本家”。他23歲時到蘇俄訪問,為俄國人購買了100萬美元的小麥,列寧接見了他,并授予他在蘇俄開采石油的特許權。他81歲時乘坐自己的專機進入中國,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隨后也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企業(yè)。以上活動分別發(fā)生在A.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時期;中國處于改革開放新時期B.蘇聯(lián)實施“一五”計劃時期;中國處于“大躍進”時期C.蘇聯(lián)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時期;中國處于“文革”時期D.蘇俄實行戰(zhàn)爭共產主義政策時期;新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7.有材料顯示:清朝前期,景德鎮(zhèn)民窯接受歐洲人的定貨,并經由荷蘭人運往歐洲,器型種類包括西式餐具、人物飾像等。對此現(xiàn)象,符合歷史的解讀是①這些定制的瓷器應該多數(shù)從廣州出口②清朝推行閉關政策,這是一則杜撰的材料③這印證了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發(fā)生的“商業(yè)革命”④這說明當時的中國經濟已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A.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8.《宋史》創(chuàng)立《道學傳》,認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沒而無傳,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賢不傳之學而煥然大明。這種認識A.混淆了儒家與道家思想B.適應了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C.突出了程朱理學的地位D.闡明了道學的發(fā)展歷程9.下列關于《權利法案》、《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共同點的說法正確的是①都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②都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要求③都具有歷史的進步性④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0.“君主近臣,代起執(zhí)政,品位既高,退居閑曹?!边@種情形以漢武帝為例的話,下列哪一項的敘述是正確的A.尚書被中書取代B.重用近臣,攘奪相權,朝廷始分內外朝,丞相屬外朝C.以三公決策,輔政武帝D.將相權一分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權11.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fā)布《對日戰(zhàn)爭宣言》,號召“以民族革命戰(zhàn)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同時又強調“不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就不能實行真正的民族革命戰(zhàn)爭”。對于上述材料,錯誤的看法是A.中國共產黨開始調整八七會議以來的方針B.中國共產黨不再堅持“工農武裝割據(jù)”政策C.《宣言》推動了這一時期抗日救亡運動的發(fā)展D.反映出當時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錯的復雜局面12.以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的體例寫就的史學著作是A.《史記》 B.《漢書》C.《資治通鑒》 D.《四庫全書》13.在二戰(zhàn)前的1100多年中,法國和德國一共打了200多場戰(zhàn)爭,平均5年就開戰(zhàn)一次。歷史給這兩個持續(xù)對抗了幾個世紀的國家兩敗俱傷的慘痛教訓,也啟迪了它們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這種“政治智慧”始于A.《羅馬條約》 B.《歐洲煤鋼聯(lián)營條約》C.《歐洲聯(lián)盟條約》 D.歐元的啟用14.有人這樣評價羅斯福的“以工代賑”:聯(lián)邦政府的大筆資金,經過工人的口袋、通過不同渠道和消費,又回到了資本家手中,成為以政府投資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動水”。此材料旨在說明“以工代賑”A.用于解決就業(yè)問題B.利于解決產銷矛盾C.可以保護民眾自尊D.受資本家大力支持15.早期羅馬的法律都由祭司們記錄在卷,秘密保管,不讓平民知道。祭司們偶爾也會改變原文以適合貴族之目的?!妒~表法)的頒布A.摒棄了習慣法的內容B.打破了貴族壟斷司法C.維護了羅馬帝國統(tǒng)治D.推動了萬民法的形成16.卡爾曾提醒自己的學生:在研究歷史之前,應該先研究歷史學家。這是因為A.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B.一切歷史都是主觀史C.一切歷史都是客觀的D.一切歷史都是虛構的17.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種豐富,饅頭、炸油餅、胡餅則深受內地人的喜愛。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A.南稻北粟格局的影響 B.民族融合加深的產物C.運河溝通南北的作用 D.政府政策引導的結果18.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被稱為亞洲第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其主要原因是這一政權:A.實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國支持下建立C.實行責任內閣制 D.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19.近年來,“沒有晚清,何來五四”的觀點漸成學術界共識,這主要是基于晚清A.政治體制的改革 B.文化傳媒的發(fā)展C.民族工業(yè)的進步 D.社會轉型的成果20.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文官不僅是管理系統(tǒng)中的工具,而且是一個有意識形態(tài)的群體。這里的“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為時代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 B.戰(zhàn)國 C.秦朝 D.西漢21.公元前5世紀中期,羅馬共和國先后鑄造出十二塊銅牌,詳細列出民法、刑法、訴訟程序等許多方面的內容,公布于羅馬廣場,史稱《十二銅表法》。以下有關《十二銅表法》的表述,不確切的是A.該法的公布是平民的勝利 B.該法沒有給平民階層帶來任何好處C.是以往羅馬習慣法的匯編 D.審判量刑有法可依限制了貴族特權22.地圖改變世界。15世紀末,哥倫布遠航時相信的世界地圖最有可能是A. B.C. D.23.下圖是英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指數(shù)變化(1500~1900年)示意圖。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英國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形成B.英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迅速提高C.英國工業(yè)發(fā)展速度遠高于世界其他國家D.兩次工業(yè)革命是英國經濟發(fā)展的最大動力24.“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競爭的新局面,以及啟蒙理想的破滅,使這一時期的人們處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釋放并表現(xiàn)自我成為一股潮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藝術作品是()A.《人間喜劇》 B.《悲慘世界》 C.《格爾尼卡》 D.《天鵝湖》25.孔子編訂的《春秋》,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它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起的近兩百多年的歷史。關于這個年份以下表示準確的是A.公元前6世紀上半葉 B.公元前8世紀上半葉C.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 D.公元前8世紀下半葉26.下面是唐朝前期、中期和后期明確記載郡望和年份的士族科舉入仕人數(shù)簡表。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郡望唐初期唐中期唐末期隴西李氏3144清河崔氏142博陵崔氏045京兆韋氏053范陽盧氏097滎陽鄭氏065彭城劉氏103A.科舉制成為選拔官員的主要形式B.士族在科舉考試中占據(jù)較大比例C.門閥大族對科舉制由抵制到接受D.科舉中能否入仕與出身沒有關系27.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認為:漢朝皇帝漢高祖……先略微恢復一點分封制,然后再將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起初他將封地授予他的兒子們和近親,不過這些封地的面積比起從前周朝的分封國的面積要小;而且,它們還被散置在由國家官員直接治理的州縣之間。這說明A.漢初在地方上普遍推行分封制B.制度變革有利于穩(wěn)定漢初的政治秩序C.制度變革加強了中央集權D.西漢對秦朝早亡的教訓做了有益的總結28.美國為建立以其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而采取的重大舉措不包括:A.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 B.倡導建立關貿總協(xié)定C.建立起國際貿易組織 D.掌握了世界銀行的決定權29.“實行公有化的生產資料是:全部役畜、農具(犁、播種機、耙、打谷機、割草機)種子、飼養(yǎng)公有牲畜所必需的飼料……不實行公有化而留歸集體農戶自用的生產資料是:住宅、農戶自有的家畜、家禽和飼養(yǎng)此項禽畜所必需的建筑物?!狈弦陨喜牧险f法的是A.列寧時代實行固定糧食稅制 B.羅斯福“新政”中調整農業(yè)C.斯大林時代建立的集體農莊 D.戰(zhàn)后西方國家加強經濟干預30.1914年,袁世凱為實現(xiàn)其獨裁野心頒布了《中華民國約法》,但在該法中又明確規(guī)定了“人民主權”和“人民自由權”等內容。這從側面反映了A.袁世凱被迫實行民主政治B.袁世凱為其專制統(tǒng)治尋找歷史依據(jù)C.民主政治已成為歷史潮流D.啟蒙思想是袁世凱統(tǒng)治的理論基礎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無論是夏代發(fā)端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還是商的“當于民監(jiān)”,無論是西周的天命來自于民眾的意志,還是孔子的“仁者,人也”,或是孟子的“仁者愛人”等等,都說明古代中國的民本思想是在中國古代國家保留了原始氏族血緣關系的基礎上提出的.同樣,中國古代獨有的社會結構,即社會關系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結成的五倫關系,社會被一層溫情脈脈的血緣關系的紗幕所籠罩,保持著一種天然的“親親”和“尊尊”的宗法聯(lián)系.——陳谷嘉《中國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徑與中國古代民本思想》材料二孫中山先生已經發(fā)現(xiàn)了,中國不能再走西方的老路.所以他吸收了全世界最新的思想理念、知識,又結合了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如?論語?中“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它就包含了均富、以民為本的思想.孫中山先生吸收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這種以民為本的思想,也處處體現(xiàn)在三民主義中,如民族、民權、民生都是以民為本.而且,孫中山先生考慮新建國家,名稱不叫共和國,叫做民國,這里還是以民為本.——黃明同《三民主義中的民本思想來源于傳統(tǒng)文化》材料三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轉型以回歸日常生活世界,實現(xiàn)美好生活為價值旨歸,如: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等言論均體現(xiàn)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著眼于實現(xiàn)人民美好生活的價值話語轉向.——王永貴《文化自信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創(chuàng)新》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倡導“民本”思想的目的,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孫中山“民本”思想的來源,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其影響。(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時期主流意識形態(tài)著眼于“實現(xiàn)人民美好生活”的依據(jù)。32.材料戰(zhàn)爭觀是指人們對戰(zhàn)爭問題總的看法。20世紀初,西方社會主流的現(xiàn)實主義戰(zhàn)爭觀:把戰(zhàn)爭看作一種政治工具,與道德無關,也無所謂正義與否。然而,1914年爆發(fā)的第一世界大戰(zhàn)成為這種戰(zhàn)爭觀的滑鐵盧,作為工業(yè)化時代的產物,戰(zhàn)爭給各國經濟帶來的巨大破壞以及龐大的人力、物力損失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被戰(zhàn)爭殘酷現(xiàn)實震驚了的精英開始反省自己對戰(zhàn)爭的認識。在此背景下,理想主義戰(zhàn)爭觀產生,即任何戰(zhàn)爭都是不道德的。這種戰(zhàn)爭觀在國際危機頻發(fā)的20世紀30年代風行一時,人們極力希望能避免戰(zhàn)爭。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理想主義戰(zhàn)爭觀徹底破產。二戰(zhàn)期間,特別是在了解了法西斯的瘋狂侵略以及種族滅絕的非人道做法后,有識之士們不得不重新考慮以往對戰(zhàn)爭的認識。反法西斯的現(xiàn)實需要催生了戰(zhàn)后國際戰(zhàn)爭觀的轉向,衍生出正義戰(zhàn)爭觀,將戰(zhàn)爭劃分為正義的和非正義的。——摘編自梁占軍《二戰(zhàn)與20世紀國際戰(zhàn)爭觀的演變》(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以來推動三種戰(zhàn)爭觀演變的因素。(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從戰(zhàn)爭觀演變過程中得出的認識。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任何神學的東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覺醒了,那么神學的東西不管多么貌似強大,都是不堪一擊的非常脆弱的?!谥惺兰o的西方封建國家中,與君權平列的有教權。君權是世俗權力,管轄世俗界,教權是精神權力?!粋€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權利,封臣就可以不對封主盡義務?!鞣椒饨〞r代并無近代意義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習慣法。所謂習慣法,就理論上講,就是法律來自社會,而非出自君權。儒家的圣賢主張經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現(xiàn)實世界治理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這樣,儒家經學對我們社會的影響之深、力量之韌是罕見的。……封建時代中國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磺袡嗔Χ颊莆赵谑掷?。除此,中國還有一個關于君權的理論,叫做“君者,法之原也”?!袊鴨⒚蛇\動遇到的困難要比西方啟蒙運動遇到的困難大的多。——以上兩段材料摘自吳于廑《中西啟蒙運動的比較》(1)結合材料,說明作者為什么認為“中國啟蒙運動遇到的困難要比西方啟蒙運動遇到的困難大的多”。(2)簡述17~18世紀歐洲主要啟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張。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D項強調理智的運用,與材料“不要盲目地跟從權威”“要自己動腦思考,觀察事實,使自己的觀念和行為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的描述一致,符合題意;A項體現(xiàn)的是對私有制的維護,與材料對理性的描述不一致,排除;B項強調的是自我救贖的步驟,與材料對理性的描述不一致,排除;材料強調了理智,但未強調行動,排除C項。2、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以后,實行反對蘇聯(lián),親近帝國主義的政策。1927年底,蔣介石發(fā)表談話,停止對蘇貿易,驅逐蘇聯(lián)僑民,宣布與蘇聯(lián)斷交。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為了緩和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制造對外“自主”形象;同時也為擴大稅源,解決內戰(zhàn)軍費,在它建立不久,圍繞實現(xiàn)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的問題,發(fā)起了要求帝國主義支持的“改訂新約運動”,因此D選項符合題意,ABC選項排除。3、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材料提到,明末清初,中國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種高勢能的異質文化的挑戰(zhàn),這就是傳教士輸入的西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的“西學”,主要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科學成就。因此選A。BC都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傳入中國的,D與題目無關,排除??键c: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古代中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西學東漸4、A【解析】

據(jù)材料“普魯士19世紀60、70年代的勝利……1918和1945年的失敗打下基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71年德意志完成國家統(tǒng)一,繼承了普魯士軍國主義傳統(tǒng),這為其在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的失敗埋下伏筆,故A正確;B選項是德國統(tǒng)一的后果作用,故B排除;“鐵血政策”是統(tǒng)一的具體政策,故C排除;推行世界政策爭霸全球,也是由軍國主義導致的,故D排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信息“普魯士19世紀60、70年代的勝利……1918和1945年的失敗打下基礎”,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普魯士軍國主義傳統(tǒng)的影響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5、C【解析】

材料“端平法度,萬物之紀”體現(xiàn)的是重視法治,屬于法家思想;材料“以明人事,合同父子”體現(xiàn)的是對儒家倫理關系的重視,因此可推知秦朝時期法儒思想的合理并存,C選項符合題意;秦國時期的治國理念是嚴刑酷法,A選項排除;外儒內法是漢武帝時期的治國理念,B選項排除;焚書坑儒屬于思想文化專制,材料未涉及,D選項排除。6、A【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jù)所學,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時期允許外國資本開辦蘇聯(lián)政府暫時無力經營的工廠,一段時間后將由蘇聯(lián)政府收回;中國改革開放后大量外國資本進入中國,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所以A說法正確??键c: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詳解】7、B【解析】

根據(jù)材料時間是“清朝”,此時清政府推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廣州一地可以對外通商,故①符合史實,②說是杜撰的材料,表述錯誤;此時正好是新航路開辟后,材料印證了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發(fā)生的世界商品廣泛交流的“商業(yè)革命”,③符合史實;中國經濟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是在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以后,④不符合材料史實。據(jù)以上分析,①③表述符合史實,故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都有部分錯誤,排除。故選B。8、C【解析】

由材料“‘道’……至于宋代得圣賢不傳之學而煥然大明”可知題干的“道”指的是儒家的道,強調的是魏晉儒學受到佛道的沖擊,獨尊的地位受到挑戰(zhàn),到了宋代,隨著理學的發(fā)展,推動了儒學的進一步繁榮,故C符合題意;由材料可知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以仁與禮為核心的儒家之道,沒有混消儒家與道家思想,故A不符合題意;儒學在漢代經過董仲舒的改良,已經適應了統(tǒng)治者的需要,成為維護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故B不符合題意;本題闡述的是儒家思想在宋代繁榮的原因,而不是道學的發(fā)展歷程,故D不符合題意。9、C【解析】

依據(jù)所學可知,《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掃除了障礙;《獨立宣言》充滿著革命精神,徹底摧毀了封建專制主義的理論根基;《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三項法案都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要求,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具有歷史的進步性,②③④符合題意。C正確;美國《獨立宣言》中并沒有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內容,①不符合題意,ABD錯誤。故選C。10、B【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皇帝重用近臣,而削弱原來的大臣的權力,漢代推行中朝制度,符合這一主旨,故B項正確;A項不屬于漢代的內容,排除A項;以三公決策,輔政武帝不符合材料加強皇權的主旨,故C項錯誤;D項是唐朝的內容,排除D項。11、B【解析】

根據(jù)材料信息,此時處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此時中國共產黨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織之下,一直堅持“工農武裝割據(jù)”的政策,B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故B項符合題意;此時中國共產黨一方面號召全民族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同時也強調只有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才能實行真正的民族革命戰(zhàn)爭,這調整了八七會議以來的方針,推動了此時的抗日救亡運動,反映了當時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錯的復雜局面,故A、C、D三項表述符合史實,但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2、A【解析】

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的體例是紀傳體通史,《史記》是這一體例,選項A正確;《漢書》中沒有世家,而且以志代書,選項B排除;選項C是編年體史書,排除;選項D是大型叢書,不是史學著作,排除。13、B【解析】法德是歷史的宿敵,西歐國家要想走向一體化,關鍵是法德的和解,1958年,法國和德國等六個國家建立《歐洲煤鋼聯(lián)營條約》,實現(xiàn)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夙愿,故B項正確;A是1958年簽訂原子能和經濟共同體總稱;C是1991年簽署;D是1999年啟用。14、B【解析】

“以工代賑”有利于解決就業(yè)問題、保護民眾自尊,但不符合“成為以政府投資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動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C;根據(jù)“成為以政府投資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動水’”,表明“以工代賑”促進了消費,利于解決產銷矛盾,故B正確;材料信息無法說明“以工代賑”受資本家大力支持,排除D。15、B【解析】

“早期羅馬的法律都由祭司們記錄在卷,秘密保管,不讓平民知道。祭司們偶爾也會改變原文以適合貴族之目的”表明《十二銅表法》的頒布打破了貴族對司法的壟斷,故B正確;《十二銅表法》是習慣法的匯編,故A錯誤;C材料表述錯誤,《十二銅表法》編寫于羅馬共和國時期,排除;D選項萬民法形成于羅馬帝國時期,并且與材料的《十二銅表法》的描述,并無直接聯(lián)系,故錯誤。16、B【解析】

材料“在研究歷史之前,應該先研究歷史學家”,這是因為不同的歷史學家對歷史有不同的主觀解構,故為避免盲目研究,可以先了解下其他歷史學家的意見,故排除C,B符合題意;“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強調的是歷史學科研究需要當下情懷,故A不符合題意;D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觀點,故D不符合題意。17、B【解析】

“炸油餅、胡餅”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飲食,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飲食中出現(xiàn)這種飲食主要是戰(zhàn)爭引起民族融合加深,B正確;A是原始社會后期出現(xiàn);C是隋朝時期已經開通;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8、A【解析】試題分析:根據(jù)《臨時約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是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故選A。B項錯誤,臨時政府并非在,美國的支持下建立的,新生的政府并未得到列強的認可;C項是學習的英國;D項說法錯誤,臨時政府是共和制。考點:辛亥革命點評: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運動,推翻了清王朝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學習美國的體制實行三權分立的原則,頒布了約法。雖然最終是以失敗告終,但是也傳播了民主共和的觀念,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19、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中國伴隨了列強的入侵、外來文化的傳播等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與發(fā)展為五四運動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和階級基礎,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不斷啟迪人們的思想為五四運動的爆發(fā)準備了思想條件,故D符合題意。這三項都是晚清社會轉型的其中一方面,不全面,故排除ABC。20、D【解析】

所謂“有意識形態(tài)”指的是以儒家思想為骨架的價值觀,而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意識,正統(tǒng)思想是在漢武帝時期,D正確;春秋時期儒家思想剛剛興起,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是百家之一,并未成為主流,排除A、B;秦朝主流思想是法家,排除C。21、B【解析】

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限制了貴族任意曲解法律的特權,但從內容上看,大多是原來習慣法的匯編。故選B。22、B【解析】

哥倫布之所以向西航行是因為他相信地球是圓的,認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達印度。而那時人們知道只有亞洲、非洲、歐洲,還不知道有美洲,故哥倫布一直認為其到達的美洲就是印度,B正確;A是平面圖,圖中已經有美洲,說明其是在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之后,故A排除;C、D倆圖明確的標出了南北美洲,因此其應是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之后,故排除。23、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識圖,獲取有效信息,歸納、概括,并作出正確認知和準確判斷,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根據(jù)關鍵信息“1500-1900年”、“1800年以后,增長指數(shù)的劇增”等,本題實際上考查英國工業(yè)革命帶來生產力巨大發(fā)展。據(jù)此,分析、判斷選項,可知:A項不符合統(tǒng)計圖總體信息特征;BC兩項,統(tǒng)計圖中,無從直接體現(xiàn),具有片面性。D項表述客觀,本題正確答案選D??键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工業(yè)革命·英國工業(yè)革命帶來生產力巨大發(fā)展24、B【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上半葉,在法國革命的沖擊下,歐洲各國的民族、民主運動迅速發(fā)展,世界處于劇烈的變革與震蕩之中。啟蒙思想家所倡導的社會理想與當時的現(xiàn)實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反差,一種對社會現(xiàn)狀強烈不滿,強調抒發(fā)個人情感,積極追尋理想世界的新思潮——浪漫主義應運而生,分析選項內容可知,《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雨果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符合題意,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人間喜劇》是19世紀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作品,不符合題意;C選項錯誤,《格爾尼卡》是20世紀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現(xiàn)代主義立體派繪畫作品,不符合題意;D選項錯誤,《天鵝湖》是19世紀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是古典芭蕾舞劇的典范,不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25、D【解析】

公元前1年為公元前1世紀末,公元前99年為公元前1世紀初,據(jù)此推斷公元前722年屬于公元前8世紀下半葉,故選D;ABC表示方法錯誤,排除。故選D。26、C【解析】“郡望”指郡中(地方)為眾人所仰望的貴顯家族。據(jù)題目的表格信息可知,士族即門閥大族、門第望族在唐朝初期不屑于參加科舉考試,因而其家族在科舉中入仕的人數(shù)很少,隨著科舉制的推行與發(fā)展,到唐朝中期、后期在科舉入仕中的人數(shù)比較多,反映了他們由抵制到逐步接受、參與科舉制的過程,故選擇C項。題干只列舉了選拔官員的形式科舉制,沒有與其他形式進行比較,排除A;題干只列舉了士族科舉入仕人數(shù),沒有與其他階層進行比較,排除B;D項題干沒有體現(xiàn)。點睛:圖表型選擇題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這類題目,對圖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圖表的時間、空間,界定答題范圍;二看圖表反映的問題,確定答題方向;三看圖表的關鍵信息,明確內涵外延。對被選項要三思:一思每一個被選項是不是符合歷史史實,排除不符合圖片反映的史實的選項;二思是不是符合題干要求,不符合題干要求的排除;三思是不是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lián)系,排除與題干無關的??傊?,要將教材、圖表、選項三者結合起來,進行思考。27、B【解析】

材料信息是,漢高祖分封子弟的封地的面積比起周朝的分封國要小,而且還被散置在州縣之間。由此可說明,郡國并行制有利于穩(wěn)定漢初的政治秩序,故B正確;A項錯在“普遍推行”,故錯誤;郡國并行制總體上不利于中央集權,故C錯誤;這也不是有益的總結,故D錯誤。28、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關貿總協(xié)定、建立世界銀行并掌握了世界銀行的決定權均是屬于二戰(zhàn)后美國為建立以其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而采取的重大舉措,而重大舉措并不包括“建立國際貿易組織”,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能是C。考點: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等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29、C【解析】

根據(jù)題干可知,材料中將農業(yè)的主要生產資料收歸集體經營的舉措反映了蘇聯(lián)農業(yè)集體化運動的內容特征,故C項正確;新經濟政策中農業(yè)實行固定糧食稅,并未沒收農民的生產資料,排除A項;羅斯?!靶抡敝修r業(yè)改革措施主要是調節(jié)農業(yè)生產及整理農村信貸和債務,排除B項;戰(zhàn)后西方國家加強經濟干預在農業(yè)方面主要是加大政府對農業(yè)的補貼,排除D項。故選C。30、C【解析】

依據(jù)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袁世凱不敢刪除《中華民國約法》中“人民主權”和“人民自由權”等內容,這從側面反映了民主政治已成為歷史潮流,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袁世凱實行獨裁和專制,并未實行民主政治;B選項錯誤,“人民主權”和“人民自由權”等內容不能做為其專制統(tǒng)治的歷史依據(jù);D選項錯誤,儒家思想是袁世凱統(tǒng)治的理論基礎。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目的:緩和社會矛盾;維護“家天下”的統(tǒng)治局面.原因:血緣氏族關系的濃厚;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悠久穩(wěn)定的農耕文明;儒家思想的濃厚倫理色彩.(2)來源:吸收世界先進文化和古代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影響:繼承發(fā)展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利于調動人民革命的積極性;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的轉型.(3)依據(jù):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影響;進一步推動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需要;深化改革開放的必然要求.(答出其中三點、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1)第一小問的目的可以從材料中的“本固邦寧……中國古代獨有的社會結構……保持著一種天然的“親親”和“尊尊”的宗法聯(lián)系”等處看出,其目的是緩和社會矛盾;維護“家天下”的統(tǒng)治局面。第二小問的原因可以從材料中的“西周的天命……古代國家保留了原始氏族血緣關系的基礎……中國古代獨有的社會結構……溫情脈脈的血緣關系……宗法聯(lián)系”等幾處提煉出來,具體概括為:血緣氏族關系的濃厚;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悠久穩(wěn)定的農耕文明;儒家思想的濃厚倫理色彩等。(2)第一小問:孫中山的思想來源可以從材料一中的“他吸收了全世界最新的思想理念、知識,又結合了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一處即可看出,他主要是吸收世界先進文化和古代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第二問屬于外延型試題,回答時要結合所學知識盡可能全面,還要結合當時的時代發(fā)展進行概括,例如:繼承發(fā)展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利于調動人民革命的積極性;推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