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外科學 瘡瘍及乳房疾病 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1/34/wKhkGWbjnhuAQdmBAAHp6xK1S9M068.jpg)
![中醫(yī)外科學 瘡瘍及乳房疾病 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1/34/wKhkGWbjnhuAQdmBAAHp6xK1S9M0682.jpg)
![中醫(yī)外科學 瘡瘍及乳房疾病 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1/34/wKhkGWbjnhuAQdmBAAHp6xK1S9M0683.jpg)
![中醫(yī)外科學 瘡瘍及乳房疾病 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1/34/wKhkGWbjnhuAQdmBAAHp6xK1S9M0684.jpg)
![中醫(yī)外科學 瘡瘍及乳房疾病 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1/34/wKhkGWbjnhuAQdmBAAHp6xK1S9M06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案首頁
第1次課授課時間:教案完成時間:
課程名稱中醫(yī)外科學年級專業(yè)、層次
任課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授課方式學時3
第六章瘡瘍
授課題目(章、節(jié))瘡瘍概述、第一節(jié)將、第二節(jié)疔
基本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中醫(yī)外科學(普通高等教育中醫(yī)藥類規(guī)范教材,陸德銘主編)2003:10
2、中醫(yī)外科學(全國高等中醫(yī)院校函授教材,金之剛周異群主編)1994:1
3、外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六版)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了解瘡瘍疾病的基本概念及臨床表現(xiàn)、轉化過程及治療。
2、了解癢的病因病機、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法。
3、掌握顏面疔瘡、手足疔瘡及紅絲疔辨證施治及外治;了解疫疔及爛疔的特點和預防方法。
大體內容與時間安排,教學方法:
大體內容與時間安排:
瘡瘍概述:0.5學時
拜:0.5學時
疔:顏面疔瘡0.5學時、手足疔瘡0.5學時、紅絲疔及疫疔0.5學時、爛疔0.5學時
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課堂講授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瘡瘍的病因病機、辨證及治療上的規(guī)律;2、舟病的分類及不同的辯證治療方法;
3、疔的病因病機、辨證及治療上的規(guī)律;4、疔病的分類及不同的辯證治療方法。
難點:
瘡瘍的基本概念:瘡瘍與癰疽的關系,病因以熱毒、火毒為主。疔病的辯證施治
注:1、“教案首頁”二號宋體,居中。
2、其余各項標題欄五號宋體。
頁碼居中
(教案續(xù)頁)
輔助手段和時間
基本內容
分配
第一節(jié)概論課堂采用多媒體幻燈片,將
各種疾病的臨床病征及特點
瘡瘍的概念表現(xiàn)出來,以求直觀,清晰。
是各種致病因素侵襲人體后引起的體表化膿性疾病。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急性慢性瘡瘍概述:0.5學時
陰證陽證療:0.5學時
廣義狹義疔:顏面疔瘡0.5學時、
癰疽手足疔瘡0.5學時、紅絲
致病因素疔及疫疔0.5學時、爛疔
外感:六淫邪毒、特殊之毒、外來傷害0,5學時
內傷:情志內傷,飲食不節(jié)、勞傷虛損
(一)外邪引發(fā),病因多為火毒、熱毒
(二)內傷引起,大多因虛致病
(三)為什么說“癰疽皆為火毒生”?
1、大多數(shù)瘡瘍都具有紅腫熱痛的炎熱毒為患的臨床癥
狀。
2、風寒暑濕等引起的瘡瘍,蕊久化熱,中期也會出
現(xiàn)紅熱現(xiàn)象。
3、內傷情志,氣郁化火也可產生熱毒,外發(fā)而生瘡
瘍。
4、飲食肥甘厚膩,濕熱火毒內生,??砂l(fā)生瘡瘍.
5、肝腎虧損、陰血不足,若感染外邪化成熱毒時,
因陰虛不能制陽,則火毒更熾。
6、腐潰流膿,必由火熱熬煉血肉,才能肉腐成膿。
發(fā)病機理
?經絡阻隔,營衛(wèi)不和,氣血凝滯
?熱勝肉腐成膿
?臟腑功能失調
辨證
?1、辨局部癥狀
?2、辨全身癥狀
?3、辨瘡瘍的轉化過程
?4、辨特殊體征
?5、辨損骨透膜
治療
(-)內治法:消、托、補
消法:應用于瘡瘍初起尚未成膿時,目的是使蘊結的邪毒
消散。
托法:用于中期膿成不潰或膿出不暢階段,使之托毒外出,
毒隨膿泄。
補法:用于瘡瘍后期,恢復正氣,促其新生。
支持療法
(二)外治法
?1、初期一一箍毒消腫
草藥:蒲公英、紫花地丁、馬齒覽、野菊花等
箍圍藥:陽證:金黃散、玉露散
陰證:回陽玉龍散
半陰半陽:沖和散
油膏:陽證金黃膏、玉露膏
陰證回陽玉龍膏
膏藥:陽證太乙膏、千捶膏
陰證陽和解凝膏
摻藥:陽證陽毒內消散、紅靈丹
陰證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
?2、中期一一透膿祛腐法
?3、后期一一提膿祛腐與生肌收口
?洗滌、提膿祛腐、腐蝕、生肌收口、墊棉法
?4、固定與局部休息
第二節(jié)疳
概述
痢是瘍科的小恙。
火疳
暑將
用從形態(tài)上分為兩種:
有頭將:多發(fā)生在皮膚毛囊部位,開始即見膿頭。
無頭將:發(fā)生在皮膚較厚或汗毛阻塞部位,開始無頭。
相當于西醫(yī)所稱的毛囊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病因病機
?1、內郁濕火,外感風邪,蘊阻肌膚
?2、暑濕熱邪蘊于肌膚,搔抓染毒
?3、體質虛弱或陰虛內熱,復染毒邪
臨床表現(xiàn)
?有頭疳?.紅色結節(jié),高突煩熱,中央有一黃白色膿
頭,根淺局限,范圍在3cm左右,膿出即愈。
?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以青壯年多見。全身各處均可
發(fā)生,而以頭面、四肢多患。一般為單發(fā),也有同
時起數(shù)個乃至幾十個者。初起皮膚上起?粟粒大白
色皰疹,繞以紅暈,微癢微痛。二II后逐漸紅腫煩
熱疼痛。小者寸余,大者二三寸,一般頂高根束,
清熱解毒
五味消毒飲
2、暑熱浸淫
清暑化濕解毒
清暑湯
3、體虛毒戀
養(yǎng)陰清熱解毒
健脾和胃,清化濕熱防風通圣散
外治法:
見教材
預防調攝
?1、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皮膚清潔
?2、清淡飲食
?3、避免失治、誤治
第三節(jié)疔
概述
1、定義:疔是指發(fā)病迅速而且危險性較大的急性感
染性疾病。
此證隨處可生,多發(fā)于顏面及手足等處。顏面疔瘡
易于發(fā)生走黃危及生命,手足疔瘡易損筋傷骨,影響
功能。總的來說,包括顏面部、手足部的急性化膿性
感染及部分特殊性感染,發(fā)病迅速,危險性較大。
2、《素問?生氣通天論》:“高梁之變,足生大丁”,“丁”
與“疔,,同,是“疔”字的最早記載。代表著體表的一切瘡
瘍,并非完全指現(xiàn)代的疔瘡。
《外科正宗》:’‘夫疔瘡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
朝發(fā)夕死,隨發(fā)隨死…”。
《外科啟玄》:“疔也,若不急早治之,恐其毒氣歸
心,千金莫救?!?/p>
民間有“走馬看疔瘡”之說。均強調了疔瘡病變迅速
發(fā)展的嚴重性。
疔的范圍很廣,現(xiàn)在中醫(yī)外科臨床一般根據(jù)疔瘡發(fā)病部位
和性質的不同,分顏面疔、手足疔、紅絲疔、爛疔、疫疔
等五種。它實際包括了現(xiàn)代醫(yī)學中將、癰、急性淋巴管
炎、壞疽的一部分、皮膚炭疽等。
顏面部疔瘡
1、本病多發(fā)于額前、額、頰、鼻、口唇等部位,其特
征是瘡形如粟,堅硬根深,狀如釘「之狀。
它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所稱的顏面部的將和癰以及蜂窩組織
炎,是一種急性化膿性疾病
?2、面部有豐富的淋巴管和血管網(wǎng),隨意擠壓和挑
刺可使細菌或膿栓進入血液,造成顱內感染。
?如唇和鼻周圍的疳,感染可經眼內角的內眥靜
脈、眼靜脈和翼靜脈從進入顱內海綿竇引起海綿竇
血栓形成或經顱血靜脈傳入腦膜靜脈引起腦膜炎。
病人可出現(xiàn)突然延及眼部的進行性腫脹和硬結、頭
痛、眼角壓痛、寒戰(zhàn)、高熱等
?中醫(yī)認為是本病治療失時或不當易引起毒邪走
散一走黃。
病因病機
1、感受火熱,毒蘊肌膚(外感)
常因昆蟲啖傷,抓破染毒,剃拔胡須,感受火熱毒邪,
經絡阻隔,氣血凝滯。
2、臟腑蘊熱,火毒結聚(內傷)
七情內傷化火郁熱內生
恣食醉酒肥甘蘊蒸肌膚
3、傳變:
未及時治療
「妄加擠壓
處理不當J不慎碰傷
I過早切開
助火長毒,導致正不勝邪,毒邪散入營血(走黃)
內傳臟腑內癰
流竄肌肉經絡流注轉移性膿腫
流竄附著于骨骼附骨疽
臨床表現(xiàn)
本病病程一般在10—14天。依據(jù)病程變化,臨床可分
為三期(順證):
1、初期
顏面部出現(xiàn)一粟粒狀瘡頭,或癢或麻,以后漸漸紅腫
熱痛,范圍不大(3-6cm),但頂突、根深、堅硬。輕者無
全身不適,重者可伴惡寒發(fā)熱.
?2、中期
約5—7天間,腫勢逐漸增大,四周浸潤明顯,疼痛加
劇,膿頭出現(xiàn),可伴有發(fā)熱口渴、便秘尿赤,苔黃膩,脈
滑數(shù)。
3、后期
約7—10|:|,頂高軟潰膿,(膿栓)疔根隨膿外出,隨
即腫消痛止而愈。全身癥狀一般隨局部癥狀減輕而消失。
?4、走黃
局部癥狀:瘡頂陷黑無膿,四周皮膚暗紅,腫勢擴散;
全身癥狀:寒戰(zhàn)高熱、煩躁神昏、肋痛氣急、惡心嘔
吐、皮膚瘀斑;舌苔黃糙,脈洪數(shù)等。
輔助檢查:血象
5、流注、內癰、附骨疽等血行性感染。
鑒別診斷
1、舟
雖然也好發(fā)于顏面,但紅腫范圍較小,無明顯根腳,
-一般無全身癥狀。
2、有頭疽
初起也是粟粒樣膿頭,但逐漸形成多頭和蜂窩狀;紅
腫范圍往往超過9cm;多發(fā)于項背部肌肉豐厚處;發(fā)展較
慢,病程較長。常見于老年或伴有消渴者。發(fā)生變證稱為“內
陷”。
辨證施治
內治法
?1、感受火毒,毒蘊肌膚(早期或輕癥)
瘡頭如粟,或癢或痛,紅腫頂突,根深堅硬?;虬閻?/p>
寒發(fā)熱。舌質或邊尖紅,苔薄黃,脈數(shù)。
治則:清熱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
?2、臟腑蘊毒,火毒結聚(中后期或重癥)
疔腫增大,四周浸潤明顯,疼痛加劇,膿頭出現(xiàn),伴
有發(fā)熱口渴,便秘浸赤,苔黃膩,脈實數(shù)等。
治則:瀉火解毒
方藥:黃連解毒湯加減
外治法
?初期:箍毒消腫玉露散或干捶膏敷貼。
?中期:提膿祛腐切開九一丹、八二丹合
金黃膏、玉露膏或千捶膏貼;或加藥線引流。
?后期:生肌收口生肌散合太乙膏或紅油膏
貼。
其它治療
1、西醫(yī)治療
2、可配合牛黃解毒丸、穿心蓮片、三黃片等口服。
預防調護
1、忌辛辣厚膩腥發(fā)之物,保持情緒平和舒暢。
2、忌內服發(fā)散藥、忌灸法、忌早期切開、針刺、擠膿或
碰傷。
手足部疔瘡
概述
?1、發(fā)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膿性疾患。手部多于
足部。失治誤治易損筋傷骨。
?2、手足疔瘡的名稱較多:
蛇頭疔、蛇腹疔、蛇眼疔、沿爪疔、手丫疔、蛀節(jié)疔、
托盤疔、足底疔等。
病因病機
1>外傷:
針、刺扎傷
昆蟲咬傷毒邪內侵
嵌甲血凝火結兩邪相搏
修甲氣血凝滯
臟腑蘊熱,濕火蓄積(內因)
2、肉腐成膿,蝕筋傷骨功能障礙
熱毒內傳,疔毒走黃膿毒敗血癥
沿爪疔
本病是指甲溝一側的周圍組織化膿性感染,嚴重的能
引起指甲潰空及指甲脫落。
生于甲根兩旁蛇眼疔、代指
現(xiàn)代醫(yī)學:甲溝炎
病因同前。有的反復發(fā)作,多因嵌甲引起。
甲溝炎指甲周圍炎甲下膿腫、指甲潰空或
脫落、禽肉突出。
,治療
,1、一般不需內治
?2、外治
初起:宜消腫止痛,用金黃膏或蒲公英搗爛外敷。
膿成:宜切開排膿。沿甲旁切開,如甲下積膿,需拔
除部分或整個指(趾)甲;外用九一丹、紅油膏。
潰后:生肌收口
蛇頭疔
?1、本病是手指末節(jié)的急性化膿性炎癥。相當于西
醫(yī)的膿性指頭炎。
?2、手指末節(jié)是一個由脂肪和堅韌的纖維組織所組
成的密封結構,手指生疔腫脹時,指內壓力隨炎癥
腫脹而增加,可壓迫血管使末節(jié)指骨缺血而引起壞
死,所以容易形成指骨骨髓炎而損傷骨骼(損骨一
一合并附骨疽)。
?3、病因病機
同沿爪疔。但中醫(yī)認為其火毒郁結更甚,較難外泄,
故易入里損骨。
臨床表現(xiàn)
?1、初期
或癢或麻,煩熱疼痛,有的紅腫明顯,有的紅腫并不
明顯。
2、中期
腫勢逐漸增大,疼痛劇烈,呈搏動性,可引起同側肘
部或腋部淋巴結腫大疼痛。嚴重者可伴有畏寒、發(fā)熱、食
欲減退等。
約1—2周化膿。
?3、后期:一般膿出黃稠,逐漸腫退痛止,趨向痊
愈。
?4、損骨:若潰膿遲緩,在10—14天穿潰,且潰后
膿水臭穢,經久不盡,余腫不消,多是損骨的征象。
X線可證實。
治療
內治:同顏面部疔瘡。
外治:1、早期:玉露膏或金黃膏外敷?;蝓r豬苦膽一-枚套
入患指,qdo
2、中期:宜切開排膿減壓。切口不可作在指掌面正中,
以后術后疤痕影響手指的活動和觸覺;應在指掌側面作一
縱行切口,應貫穿指端直至對側;可用藥線蘸八二丹或九
一丹插入,外敷金黃膏。
?3、后期:膿盡用生肌散、白玉膏。
?4、合并骨髓炎:黃柏溶液浸泡;清除死骨。
蛇腹疔及托盤疔
?1、是指發(fā)生在指腹部及手掌部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蛇腹疔(蛇肚疔)
?2、多見于外傷感染。具有損筋的特點,可影響手
的伸曲功能。
?3、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所稱的化膿性腱鞘炎和掌中間
隙感染。
病因病機
?外傷染毒
手厥陰心包經絡阻隔
?臟腑火毒火毒熾盛氣血凝滯
手少陰心經
臨床表現(xiàn)
?蛇腹疔:患指整個紅腫,疼痛逐漸加重,皮膚極度
緊張、發(fā)亮;腫脹成圓柱狀,患指呈輕度屈曲,不
能伸展,任何伸指動作都會引起劇烈的疼痛。
一般7—10天成膿,不易出現(xiàn)波動感及自行破潰;膿
出黃稠,出膿后癥狀減輕,兩周左右可愈合。損筋后愈合
延遲,功能受損。
?托盤疔:初起先見紅點如粟,繼而堅硬起泡,隨后
變?yōu)楹谏?。腫脹可失去正常的掌部凹陷甚或稍突
出,腫勢還可延及手臂,疼痛劇烈,約2周成膿。
出膿不易,可損傷筋骨或并發(fā)走黃。
二者初起常伴有全身癥狀,局部淋巴結腫大。
二者因不易潰破,注意辨成膿,以作到及早切開。
鑒別診斷
?類丹毒:見下圖
?豬丹毒桿菌,感染性皮膚病,屠宰業(yè)、水產業(yè)及食
品加工'業(yè)的工作者,主炊的主婦發(fā)病率高。
?要點:1、發(fā)病前外傷史,接觸肉、魚類。2、損害
多局限,好發(fā)于手指。3、皮損初為紅斑,以后擴
大,邊界清楚暗紅斑塊,水腫性,不化膿,不破潰,
4、局部癥狀輕,癢疼感,-一般無全身癥狀。5、病
程有自限性,3周左右可痊愈。
治療
,內治:同顏面疔瘡。
?外治:1、初起:金黃膏或玉露膏外敷。
2、膿成:宜切開排膿。患在指腹部的切口應作在
手指的側面,不超過上下關節(jié);患在手掌部的應依掌橫紋
作切口。注意不要誤切手背。
3、后期:應保持引流通暢,手背向下。可用生肌
散或白玉膏。早期功能鍛煉。
注意事項
?1,因手部的結構復雜、特殊,有豐富的血管、N、
肌腱,一旦感染易造成局部組織壞死或粘連,出現(xiàn)
功能障礙。
?2、固定抬高患肢,減輕癥狀,控制感染,促進創(chuàng)
面愈合?可配合局部理療、熱敷。
?3、全身藥物治療、局部藥物治療。中西醫(yī)結合。
?4、手術治療:早、麻醉、探查膿腔徹底(防止間
隔及啞鈴狀膿腔)、引流通暢(擴大切口,切除邊
緣)、敷料填充(到位、促愈)。
?5、功能鍛煉。
足底疔
?1、足部疔瘡相對手部疔瘡發(fā)病率較低,但亦不屬
少見,多伴有外傷史。
糖尿病壞疽(性質、部位)
相當于西醫(yī)足底皮下膿腫。
2、中醫(yī)辨證為濕熱下注,毒邪蘊結
火毒挾濕
臨床表現(xiàn)
初起足底疼痛,壓痛,不能著地,可觸及較硬腫塊;數(shù)II
后(3—7天)內局部化膿,可出現(xiàn)跳痛,痛勢較劇,由于
足底部皮膚堅厚,故成膿不易外透,往往修去老皮后,可
見到膿頭;炎癥浸潤明顯,嚴重者腫勢延及足背甚至小腿;
可引起腹股溝、淋巳結腫大、疼痛;有時可引起紅絲疔;
有損筋傷骨可能。
治療
內治:清熱解毒利濕
五神湯+革解滲濕湯
(赤)茯苓、二花、牛膝、車前、紫花地丁、草薜、蔗米、
黃柏、丹皮、澤瀉、滑石、通草
外治:同托盤疔
調護:避免過多行走,注意抬高下肢休息
紅絲疔
?I、本病多發(fā)生于四肢,因有紅絲一條,迅速向上
走竄,故名紅絲疔。
急性淋巴管炎
2、外因:手部疔瘡
足癬糜爛感染邪毒
皮膚破損毒流經脈
內因:火毒凝聚
臨床表現(xiàn)
?1、好發(fā)于前臂及小腿的內側。
?2、原發(fā)病灶、紅絲、淋巴結腫痛,全身癥狀。
?3、結塊、條索狀腫脹和壓痛、化膿,高熱神昏、
胸痛咳血(走黃)。
治療
,參考教材
疫疔
?1、疫疔是接觸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傳染性疾病。
相當于西醫(yī)皮膚炭疽(惡性膿皰癥)
肺炭疽、腸炭疽、炭疽桿菌性腦膜炎、咽炭疽。
2、發(fā)病特點:初起如蟲叮水泡,很快干枯壞死如臍凹(典
型病征:病灶中心部黑色焦痂),全身癥狀明顯;有傳染性、
職業(yè)性;可并發(fā)走黃。
中醫(yī):魚臍疔
病因病機
?1、炭疽桿菌
G+,需氧,芽胞(對外界抵抗力強,煮沸10余分鐘,
部分芽胞存活;對一般消毒劑也有較強抵抗力,5%石炭酸
生存數(shù)II或數(shù)十日;濕熱120℃,40分鐘才能殺死)。
2、在畜之間傳染,可污染環(huán)境。
3、炭疽桿菌進入人體后,侵入細菌數(shù)量少,毒力低,而
人體健康,抵抗力強一一不發(fā)??;侵入細菌數(shù)量多,毒力
強,加之人體營養(yǎng)不良,饑餓、勞累、受涼、慢性疾病,
抵抗差發(fā)病
?病理變化:
各病變組織及臟器出血性浸潤、水腫并壞死。
臨床表現(xiàn)
多發(fā)生在身體暴露部位,始自皮膚損傷部位,1―7天內出
現(xiàn)棕紅色斑丘疹,斑疹可逐步擴大,頂部出現(xiàn)水皰,周圍
水腫硬結;隨后中央部潰破、壞死,血性滲出,壞死區(qū)周
圍還可出現(xiàn)成群小水皰;5-7天壞死區(qū)形成凹陷的炭色干
痂(炭疽由此得名)。局部淋巴結常見腫大。病灶可能愈合,
但細菌可沿淋巴循環(huán)進入血液,導致膿毒癥或菌血癥,出
現(xiàn)全身性感染癥狀。
實驗室檢查:主要是膿腫分泌物、受累淋巴結、血液或其
它體液涂片或細菌培養(yǎng),可發(fā)現(xiàn)有特點的革蘭氏陽性菌:
粗大、兩端扁平,可連接如竹節(jié)狀。
預防與治療
?1、防止接觸病畜,加強檢疫、消毒。
?2、病人應隔離,分泌物、排泄物、敷料等污物應
焚毀,病室徹底消毒。
?3、抗菌素治療。青霉素、四環(huán)素。
注:1、“教案續(xù)頁”小四號黑體,右對齊。
2、其余各項標題欄五號宋體。
(教案未頁)頁碼居中
1、瘡瘍病因以火毒、熱毒為主,局部辨證與全身辨證結合是瘡瘍辨證的
獨特體系,根據(jù)瘡瘍初起、膿成、潰后三個階段,內治分為消、托、
補三法。外治相應有箍毒消腫、透膿祛腐與生肌收口三法。
小結2、用屬輕淺瘡瘍,臨床有四種不同類型,表現(xiàn)特點不一。如處理不當,
也可演變?yōu)槠渌彲兩趸蛞饑乐睾蠊?/p>
3、疔是一種發(fā)病迅速而危險性較大的疾病,臨床表現(xiàn)殊異,多屬嚴重或
特殊感染。
1、瘡瘍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基本特點、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規(guī)律?
2、有頭舟、無頭舟,蟋姑拜,癢病在病因病機、癥狀和治療方法等方面
什么區(qū)別?
3、疔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基本特點、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有哪些規(guī)律?
4、疔瘡是一種性質的疾?。?/p>
5、幾種手足疔瘡成膿后切開排膿各采取什么切口?
復習思考題,
作業(yè)題
實施情況及分析
注:I、“教案續(xù)頁”小四號黑體,右對齊。
2、其余各項標題欄五號宋體。
頁碼居中
教案首頁
第2次課授課時間:教案完成時間:
課程名稱中醫(yī)外科學年級專業(yè)、層次
任課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授課方式講授學時2
第六章瘡瘍
授課題目(章、節(jié))第三節(jié)癰、第四節(jié)發(fā)、第五節(jié)有頭疽、第六節(jié)無頭疽
基本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中醫(yī)外科學(普通高等教育中醫(yī)藥類規(guī)范教材,陸德銘主編)2003:10
2、中醫(yī)外科學(全國高等中醫(yī)院校函授教材,金之剛周異群主編)1994:1
3、外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六版)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了解癰的基本概念及臨床表現(xiàn)、轉化過程及辯證治療;
2、了解發(fā)的病因病機、臨床特點及辯證治療方法。
3、了解有頭疽的基本概念及臨床表現(xiàn)、轉化過程及辯證治療;
4、了解無頭疽的病因病機、臨床特點及辯證治療方法。
大體內容與時間安排,教學方法:
大體內容與時間安排:
癰和發(fā):1學時
有頭疽和無頭疽:1學時
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課堂講授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疽的病因病機、辨證及治療上的規(guī)律;2、發(fā)的分類及辯證、治療方法;3、
有頭疽、無頭疽的病因病機、辨證及治療上的規(guī)律;4、有頭疽、無頭疽的分類及不同的辯
證治療方法。
難點:1、癰、發(fā)的辯證施治。2、有頭疽、無頭疽的辯證施治
注:1、“教案首頁”二號宋體,居中。
2、其余各項標題欄五號宋體。
頁碼居中
(教案續(xù)頁)
輔助手段和時間
基本內容
分配
第三節(jié)癰課堂采用多媒體幻燈片,將
概述各種疾病的臨床病征及特點
?1、癰者,壅也。氣血壅閉,阻遏不通。表現(xiàn)出來,以求直觀,清晰。
?內癰、外癰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2、癰:發(fā)生于皮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疾患。癰和發(fā):1學時
?3、特點:有頭疽和無頭疽:1學時
?A、局部紅腫熱痛(少數(shù)初起白腫)
?B、發(fā)病迅速
?C、范圍2—3寸(6—9cm)
?D、一般不損筋傷骨,也不易造成毒邪內陷
頸癰
?1、頸癰:發(fā)生在頸部兩側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又名痰毒
?2、本病特點:
?A、多見于兒童B、初起局部白腫熱痛,腫塊
邊界清楚C、具有明顯的風溫外感癥狀。
?頸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病因病機
《瘍科心得集》:“頸癰生于頸之兩側,多因風溫痰熱而發(fā)。
蓋風溫外襲,必鼓動其肝木,而相火亦因之俱動,相火上
逆,脾中痰熱隨之。頸為少陽絡脈循行之地,其循經之邪
至此而結,故發(fā)癰也”。
?1、外感風溫痰熱
?頸位人體上部,易受風邪襲之。風溫、風熱之邪
夾痰侵襲少陽、陽明經絡,蘊結于頸側而發(fā)癰腫。
?2、肝胃火毒夾痰熱上攻
?3、頭面、口腔染毒誘發(fā)
?頭面部將瘡及乳蛾、口疳、蘸齒之邪毒循經結于
頸部
臨床表現(xiàn)
?1、多見于兒童
?2、部位:頸旁兩側最多見,頜下、耳后、須下等
處亦可發(fā)生。
?3、7—10天內
?A、初起頸側淋巴結腫大,卵圓形,堅硬、觸痛,
可以移動,皮色多不紅。
?B、繼續(xù)發(fā)展局部紅腫、發(fā)熱、疼痛,炎癥常累
及周圍組織引起淋巴結周圍炎,粘連、不易推動。
?C、經治療多在1周內炎癥消退,腫大淋巴結縮
小恢復原狀。
?4、7—10天后
?A、化膿:如不消退,局部化膿并向外破潰,腫
消痛止。但常留有膿竇,需較長時間愈合。
?B、遷延:部分病人腫大發(fā)炎淋巴結未化膿,隨
病變好轉、縮小,但不能恢復原狀,在局部遺留下
較大淋巴結并常有細菌殘留,當身體再度受寒、過
度勞累,機體抵抗力下降,局部淋巴結再次有急性
炎癥發(fā)作。
?5、全身癥狀
?常伴有輕重不同全身癥狀:惡寒、發(fā)熱、頭痛、
口干、便秘、漫赤等外感、內熱表現(xiàn)。
?6、實驗室檢查:血象升高
鑒別診斷
?1、舞腮(流行性腮腺炎)
?A、兒童多見(5—15歲),多見于春季。
?B、發(fā)于一側或雙側腮部,色白漫腫,酸脹,不
痛。
?C、不化膿,多一周內消退
?D、有傳染性
?E、有時可引起腮腺炎性睪丸炎(子癰)
?2、瞥核(淋巴結腫大)
?頭面部局部感染引起,形態(tài)小而局限,推之活動,
無全身癥狀。
治療
?內治(中醫(yī))
?1、風熱挾痰(初期)
?治則:散風清熱,化痰消腫
?方藥:牛薨解肌湯加減
?2、肝胃火毒挾痰(中期)
?治則:清熱瀉火解毒,化痰消腫
?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
?西醫(yī):抗菌素及對癥治療
?外治
?1、初起:如意金黃膏或玉露散
?2、膿成:切開排膿,為避免竇道形成,用八二丹
藥線引流,金黃膏圍敷。
?3、潰后:膿盡應用生肌玉紅膏。
其它類型的癰
?癰總的來說是發(fā)于皮肉之間(淺表),是腋、
易潰、易斂,不易損筋傷骨,一般不引起內陷。
?頸癰:兒童多見,病變多來自鼻咽部感染(上
呼吸道)。中醫(yī):風溫、風熱;病位:上焦;性質:
風邪犯上;治療:疏風清熱。
?委中毒(癰)、胯腹癰(魚口、便毒、橫疹疽、
陰疽):
?發(fā)生于人體下部,成人多見,多來自足癬并發(fā)感
染或下肢損傷后感染。
?病位:下焦;證多屬濕熱下注;治療:清熱利濕。
?容易引起下肢活動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筋縮,不能
屈伸。收口后要注意盡早功能鍛煉。
?外治委中癰應注意防止袋膿,使用墊棉法。
?臍癰
?是一種特殊的癰,發(fā)生于人體中部,多見于初生
嬰兒。由臍帶感染或因先天性畸形(卵黃管殘留或
臍尿管閉合不全)而引發(fā)。因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
抗邪能力不足,故易發(fā)生邪毒內陷及膿毒擴散等
嚴重全身癥狀,局部易發(fā)生臍漏或腸漏。
?病位:中焦;性質:氣火生中;治療以清火解毒
為主。
?臍漏者,可作瘦管切除術、修補術等。
?腋癰:
?又稱夾肢癰、夾癰。
?急性化膿性腋下淋巴結炎。
?證多屬肝脾氣結,熱毒壅滯。治療:清肝解郁,
解毒消腫。
?因局部皮膚松馳、折疊,易出現(xiàn)引流不暢,形成
袋膿、瘦管。外治時應注意循經直開,低位引流,
膿盡應用墊棉法。
其它部位的癰
第四節(jié)發(fā)
概述
I、發(fā):《醫(yī)學大辭典》:“癰之大者名發(fā)"。一般把來勢迅猛
而大于癰的外瘍稱之為“發(fā)
急性發(fā)作、發(fā)展變化快、面積范圍大。
2、本病特點:
A、皮膚疏松的部位B、急性發(fā)病、紅腫成片、灼熱疼
痛、中心明顯、四周較淡、邊緣不清C、數(shù)日后,皮膚濕
爛,色黑腐潰;或中軟不潰D、明顯的全身癥狀
3、癰、疽(有頭疽)、發(fā)
4、相當于不同部位的急性蜂窩織炎和膿腫(特別是較深部
位的膿腫)
急性蜂窩織炎
是山于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厭氧性細菌侵
入機體后引起的皮下組織、筋膜下、肌間隙、腹膜后組織
或盆腔等處疏松結締組織的急性彌漫性化膿性感染。
感染一旦發(fā)生即迅速擴展,與正常組織無明確界限,常
很快引起廣泛的組織壞死。
若為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由于鏈激酶和透明質酸醐的作
用,病變度延更為迅速。
膿腫
是急性炎癥過程中在組織、器官或體腔內出現(xiàn)的局限性
膿液積聚,四周有-完整的腔壁。常見致病菌為毒力強且
有凝固血漿能力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炎癥組織因受細菌產生的毒素或酶的作用,發(fā)生壞死溶
解,形成膿腔,腔內的滲出物、壞死組織、膿細胞和細菌
等共同組成膿液;膿液中還有較多的纖維蛋白,能形成網(wǎng)
狀支架,使病變限制于局部。
膿腫:原發(fā)性、轉移性(流注)
分為鎖喉癰、腓躺發(fā)(三里發(fā))、手發(fā)背、足發(fā)背、臀癰
具有發(fā)病迅速、蔓延較快、部位相對較深、范圍較大、
易于潰腐(組織壞死)的特點。
鎖喉癰
概述
1、鎖喉癰:生于頸前正中結喉處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咽喉是人體呼吸、吞咽的要沖,鎖喉有閉鎖咽喉之意。
《內經》一“猛疽”。指其毒勢可畏。
2、本病癥狀發(fā)生變化很快,易并發(fā)喉風、重舌等險證,
多發(fā)于兒童,是中醫(yī)外科的危急性疾病。
3、頜卜、n底部蜂窩織炎,頸部蜂窩織炎
病因病機
結喉為任脈、肝、肺、胃諸經所主,位于人體上部,易
受風邪侵襲。
1、多因外感風溫、風熱,挾痰毒之邪,侵入結喉。
2、肝、肺、胃積熱,循經上攻,注于結喉。
3、體質虛弱,抵抗力差,加之口、唇、齒、舌、咽等潰
爛、生疳,染毒而致。
4、麻、痘之后,體虛余毒未清,挾痰熱結聚。
臨床表現(xiàn)
1、初起:
A、起病較猛,結喉紅腫、發(fā)硬,腫勢不局限,灼熱疼
痛,發(fā)展較快,向周邊蔓延。
B、2-3日后,腫勢擴散,可延及頸側,甚至上延腮頰,
下至胸前,向里腫連咽喉、舌下。
頜下皮膚腫脹、木硬,但無波動,壓痛明顯,頭頸部活
動受限。
(由于受到卜頜骨和頸筋膜的限制,感染常向上方發(fā)展,
引起口底粘膜顯著水腫,舌被推向后上方,使吞咽、呼吸
發(fā)生困難,甚至導致窒息)。
C、全身癥狀:感染癥狀明顯,高熱、煩渴、身困痛,大
便干,小便黃赤。
2、中期
A、腫勢局限,范圍變小,根腳收束,易膿、易潰
順證
B、若腫勢漸趨局限,中軟應指,穿刺有膿液
成膿
C、腫勢散漫、根腳放大,范圍不能局限,難以潰膿
逆證
3、潰后
鑒別診斷
頸癰
1、頸部兩側2、都是兒童多見3、腫塊4、皮色不
紅紅腫熱痛5、部位較淺6、全身癥狀相對較輕
7、易膿、易潰、易斂
治療
內治
1、初起:
證屬:風溫挾痰,毒熱結聚
治則:散風清熱,化痰解毒
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
2、潰后:
證屬:熱傷胃陰
治則:益胃養(yǎng)陰,清熱解毒
方藥:益胃湯加減
抗感染
(略)
外治
1、盡早切開減張,排毒
2、刀法應循經直開,不一定等待波動出現(xiàn),要早期切開
引流。
在下頜骨體內側作平行切口,起自下頜角到須部止。
切開皮膚、頸闊肌、頸筋膜,需要時同時切開下頜舌骨肌,
才能使引流通暢。局部可給予抗菌素沖洗;
有窒息現(xiàn)象時,應即行氣管切開術。
3、中醫(yī)外治
初起:張力不高時,箍圍束毒,勤換調和液體,保持濕
潤,使藥物易于透達。
膿成切開
潰后:九一丹、八二丹藥線引流,外敷金黃膏;膿盡改
用生肌玉紅膏或生肌白玉膏。
其它的發(fā)
手發(fā)背與托盤疔鑒別:
托盤疔:其腫亦可波及整個手背,但紅熱觸痛以掌心中
部明顯,膿成后波動亦在掌中。
第五節(jié)有頭疽
概述
1、有頭疽是一種發(fā)生于皮膚肌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相當于西醫(yī)的“癰”,是多個相鄰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
化膿性感染。
2、特點:
A、初起粟粒樣膿頭,紅腫熱痛
B、易向深部及周圍擴散,膿頭逐漸增加,潰爛后狀如蓮
蓬、蜂窩
C、范圍大,常超過9cm,甚至>30cm
D、多發(fā)于皮膚厚韌的部位,如腦后、項背部
E、多發(fā)于中老年、虛弱者、消渴者。
F、嚴重者可發(fā)生內陷
3、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先從一個毛囊底部開始,沿
深部阻力較小的脂肪組織蔓延至皮下深筋膜,再沿深筋膜
向四周擴散,累及鄰近的許多脂肪組織柱,然后向上穿入
毛囊群而形成多個膿頭。因此外觀為多發(fā)膿頭,伴紅腫熱
痛,深部為膿液在皮下擴散積聚,形成膿腫。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xiàn)
1、順證
依據(jù)病程變化,其順證多分為三期四候。
初期:患部起腫塊,上有粟粒樣膿頭,腫塊漸向周圍擴
大,膿頭增多,紅腫灼熱疼痛,初起即發(fā)熱,惡寒、頭
痛等癥。早期呈大片醬紅色炎癥浸潤區(qū),高出體表約1cm,
堅硬水腫,與正常組織界限不清。
中期(潰膿期):接著中央?yún)^(qū)皮膚逐漸出現(xiàn)多個粟粒狀膿
栓,脫落較慢,先后破潰而呈蜂窩狀,溢出膿血狀分泌物。
瘡面漸漸腐爛似蜂窩、蓮蓬,腫塊范圍常超過9cm、、
伴明顯全身癥狀,壯熱、口渴、便秘、漫赤。如潰膿順利,
膿液順暢流出,則熱退腫輕,病情緩解,停止發(fā)展。
以后中央部壞死、液化、塌陷、變軟,患處劇痛,常
有擴展趨勢及明顯全身癥狀。如處理不當及因正氣虛弱,
可以發(fā)生疽毒內陷(膿毒敗血癥)。
收U期:膿液及腐爛壞死組織逐漸脫落,新肉生長。
四候:局部癥狀總病程約一月左右,初期在第1候,
潰膿第2—3候,收口期在第4候;每候7天。
成形、成膿、脫腐、生肌
2、逆證
A、陰虛水虧者,則瘡形平塌,瘡腳散漫,瘡色紫暗,
不易化膿,或膿水稀少;有的帶血水,疼痛劇烈。伴高熱、
唇燥、口干、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小便短赤。
此型多見于老年瘦弱之人,如陰液恢復,則火毒漸化,
潰膿期及收口期與順證相仿
B、氣血兩虛,不能透毒外出者,局部瘡形散漫,瘡色晦暗,
化膿遲緩,腐肉難脫,膿水清稀,色帶灰綠,悶腫脹痛,
瘡口易成空殼,伴發(fā)熱、精神不振,面色蒼白。
此型多見老年肥胖者,如氣血恢復,毒邪外泄,則病情
向愈。
C、內陷
多見于腦疽、發(fā)背,尤以腦疽多見;嚴重并發(fā)癥,險惡。
火陷、干陷、虛陷。
治療
1、中醫(yī)內治
A、實證(初期和潰膿期)
主證:腫塊色紅灼熱,瘡腳散漫,上有粟粒樣膿頭,瘡
面腐爛,形似蜂窩,膿液不暢,伴疼痛、發(fā)熱(或有惡寒)、
口渴、便秘渡赤;脈滑數(shù)、舌苔黃。
治則:和營托毒、清熱利濕
方藥:仙方活命飲加減
當歸赤芍一一和營祛瘀
乳香沒藥一一行瘀止痛
銀花公英生甘草一一清熱解毒
花粉一一養(yǎng)陰清熱消腫
白芷山甲一一透膿托毒外出
生首烏一一解毒、泄熱通便
白茅根一一清熱涼血利尿
若陰虛者加生地、玄參、石斛;氣血兩虛者加生黃黃、黨
參;表證明顯,加防風、荊芥。
B、虛證
陰虛火熾:
主證:略
治則:滋陰生津,清熱解毒
方藥:竹葉黃黃湯
人參、生黃黃一一益氣托毒生地、麥冬、白芍一一
生津清熱當歸、川鶯、皂刺一一和營透膿托毒銀花、
黃黃、甘草一一清熱解毒竹葉一一滲濕利尿清熱
氣血兩虛(久病或素體氣血虛,順證收口期)
主證:略
治則:扶正托毒
方藥:托里消毒散(略)
2、西醫(yī)治療
抗菌素
治療原發(fā)病、支持、對癥處理
3、外治
A、初起:清熱散結、箍束毒邪
金黃膏或千捶膏
B、潰膿:透膿祛腐,清熱泄毒
金黃膏+八二丹
切開
切口選擇:一般用"十字”、"雙十字''或“井字”形,不用“一
字”形。
長度選擇:要超過炎癥范圍少許。
深度:要深達到筋膜,甚至要筋膜下。
其它:切開后將皮瓣向四周剝離,清除所有壞死組織;
避免擠壓,防止擴散,徹底引流(可用紗布引流,不要過
緊,但一定要到位)。
C、收口期:生肌散、墊棉法、手術清創(chuàng)
鑒別診斷
第六節(jié)無頭疽
概述
1、無頭疽是一種初起無頭,發(fā)于骨骼及關節(jié)的化膿性疾病。
2^臨床特征:
A、漫腫色白,疼痛徹骨
B、難消、難潰、難斂,易形成嘍管
C、若發(fā)生于骨骼,多在四肢長管骨,容易損筋傷骨,產
生死骨、竇道及慢性膿瘍;發(fā)生于關節(jié),最易造成畸形。
3、附骨疽、環(huán)跳疽
4、范圍及分類
附骨疽
概述
1、附骨疽是種病邪深沉、附著于骨的化膿性疾病。
《千金方》:以其無破,附骨成膿,故名附骨疽。
2、發(fā)病特征:
A、好發(fā)于兒童
B、多發(fā)于四肢長骨
C、局部胖腫,附筋著骨,推之不移,疼痛徹骨
D、潰后膿水淋漓,不易收口,可形成竇道,損傷筋骨。
3、命名
大腿外側一一附骨疽
大腿內側一一咬骨疽
手足腿膊,潰后出腐骨一一多骨疽
4、化膿性骨髓炎(急慢性)
骨髓、皮質骨和骨膜因化膿性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癥
病因病機(中醫(yī))
病因病機(西醫(yī))
1、致病菌
最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75%),其次為溶血性鏈球菌
(10%),其他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肺炎雙球菌等。
2、感染途徑
A、細菌從身體其它部位的化膿性病灶經血流傳播至骨
骼血源性骨髓炎
B、由創(chuàng)口感染引起,如開放性骨折。
C、由鄰近軟組織感染直接蔓延到骨骼。
細菌侵入的途徑不同,引起骨骼反應的程度各異。由創(chuàng)
口感染或鄰近軟組織感染引的骨髓炎病變較局限,臨床癥
狀一般不很嚴重,血源性骨髓炎有典型的病理變化和臨床
癥狀。
3、按病情可分為急性、慢性。
臨床表現(xiàn)
本病主要指病后余毒,血行感染所致病變急性血源
性骨髓炎。
1、誘發(fā)因素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發(fā)病前大都有一個未曾正確處理的化
膿性感染病灶,如拜、癰、扁桃體炎、咽喉炎、中耳炎、
上呼吸道感染等。
細菌血流:是造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先決條件。
正常人血液中有時可能有少量的細菌侵入,免疫系統(tǒng)可
以消滅。在體弱、營養(yǎng)不良、過度疲勞、受寒、著涼等情
況下,機體抵抗力,未能立即將侵入的細菌全部消滅。
小兒長管骨生長活躍,干命端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wǎng)。因該
處是終未動脈,血流緩慢,血中細菌容易在此沉積,這時
如果關節(jié),特別是膝關節(jié)因跌倒、扭挫等損傷,以致干雕
端毛細血管網(wǎng)破裂出血,機體局部抵抗力降低后,有利于
細菌繁殖,而引起感染。若侵入的細菌數(shù)量多、毒力大則
發(fā)病重,細菌少、毒力小,則發(fā)病輕;也與抵抗力有關
2、常發(fā)生于小兒長管骨干能端,80%以上為12歲以下小
兒。男:女七4:1,下肢〉上肢??赡芘c下肢負重及易受損傷
有關;發(fā)病部位最多見于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也有發(fā)生
于肱骨和梯骨。
廣泛應用抗生素后,死亡率已從過去15%下降至。?3%;
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未能早期診斷和及時正確治療的
因素使部分病人療效仍不滿意,相當多轉變?yōu)槁怨撬柩?
經久不愈。
3、癥狀表現(xiàn)
A、起病急,開始即有明顯全身中毒癥狀:全身不適,
納差、頭痛、煩燥、高熱,有時伴寒戰(zhàn),或有嘔吐、驚厥。
B、初起:患肢疼痛徹骨,病兒常哭叫,肌肉痙攣,患肢
保持在半屈曲位,不肯移動,拒絕檢查;干髓端處有持續(xù)
性劇痛,深壓痛、叩擊痛;早期常無明顯腫脹(特別是大
腿部),難以見到紅腫,或3—5天后可出現(xiàn)微紅微熱,皮
溫增高,有時鄰近的關節(jié)可因干髓端病變刺激而積液腫脹,
但多為清晰液體,關節(jié)無明顯壓痛;起病1—2周后有時可
發(fā)生病理骨折。
C、成膿:得病后3—4周,身熱持續(xù)不退,局部色紅胖腫,
骨脹明顯,當骨膜下膿腫破入軟組織后,髓腔壓力解除,
疼痛可以減輕,繼而膿液穿破皮膚形成竇道,體溫逐漸下
降,疼痛緩解,轉入慢性骨髓炎階段,轉入潰后期;在急
性期內白C計數(shù)t,可達2—4萬,Nt,血培養(yǎng)可陽性。
局部穿刺膿液培養(yǎng)可見致病菌。若未能控制感染,病兒可
出現(xiàn)神志淡漠或昏迷,甚至出現(xiàn)中毒性心肌炎或休克而有
生命危險(疽毒內陷)。
D、潰后:膿腫自行穿破或經手術切開后,膿液流出初時
稠厚,逐漸稀薄、惡臭,淋漓不盡,遷延II久,不易收口,
轉為慢性骨髓炎。
特征:流膿、瘦管經久不愈,或時發(fā)時愈,這是感染骨
腔存在或死骨存在所致。這時藥線或探針可觸到粗糙死骨。
局部常有一個至多個竇道,竇道周圍因日久流膿可伴發(fā)濕
疹、膿皰、色素沉著,局部瘡口瘢痕化,凹陷收縮,常有
死骨從瘡口流出,必須死骨脫出或清除后創(chuàng)口才能愈合。
患肢變長、變短、急性復發(fā)、局部惡變。
E、輔助檢查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后有決定意義。否則很容易失
去最有效治療時機而發(fā)展成為慢性骨髓炎。除了解其病史、
癥狀、體征外,還應積極采取輔助檢查手段來明確病情。
a、血象:初起即升高。
b、X線:早期常無明顯異常,陰性表現(xiàn)也不能排除急性
骨髓炎,因此不能作為早期診斷依據(jù)。
CT較單純X線提早發(fā)現(xiàn)病變,并顯示軟組織變化。
c、骨局部分層穿刺:
對早期確診具有重要價值。
可在腫脹及壓痛最明顯處,用較粗穿刺針(帶內芯)先
穿入軟組織,如未抽得膿液,再穿至骨膜下,若仍無膿液,
則再深入,穿破骨皮質,進入干箭端髓內。切勿一次穿入
骨內,以免將單純軟組織感染細菌帶入骨內,人為地導致
骨髓感染。若抽得膿液、混濁的滲出液或血性液體時,作
涂片檢查,見有膿細胞或細菌時,即可確診,還要作細菌
培養(yǎng)和藥敏。
d、99-%骨影像(同位素)
對早期診斷骨髓炎有幫助。在臨床癥狀出現(xiàn)后48h內,
因局部充血血管增多和血管擴張,核素可濃聚于干斷端的
炎癥充血區(qū),使病變部位得以顯示,結合臨床表現(xiàn),有助
于確診,并能給手術引流提供準確定位依據(jù)??捎糜诙ㄎ?
但難以作出定性診斷。
e、B超:發(fā)現(xiàn)3日可見骨膜下膿腫暗區(qū)。
鑒別診斷
1、單純軟組織炎癥(一一流注:局部原發(fā)性膿腫或多發(fā)性、
轉移性膿腫)
A、部位:發(fā)于肌肉深部,并不附筋著骨,可發(fā)生身體
任何部位,有時可見此處未愈,他處又起。(急性骨髓炎好
發(fā)于長管骨干斷端,股、脛多見)。
B、表現(xiàn):全身中毒癥狀相對較輕,局部紅腫明顯,壓痛
較淺。
C、易于化膿、破潰,病程較短,愈合較快,一般不損骨;
(急性骨髓炎常在3-4周潰膿,易于轉為慢性,長期不收
口)。
D、經抗生素治療3天無明顯好轉時,急性骨髓炎可能
性增大,應及時進行B超、局部分層穿刺、CT等。
2、急性風濕熱(歷節(jié)風)
A、常波及多個關節(jié),關節(jié)腫痛呈游走性
B、壓痛不在骨端而在關節(jié)本身,迅速出現(xiàn)關節(jié)腫脹或積
液,可穿刺出炎性滲出液,關節(jié)活動受限,并可使疼痛加
劇。
C、全身癥狀不如附骨疽嚴重。
3、骨肉瘤
A、大多發(fā)生于10-25歲青少年。
B、發(fā)病部位主要為股骨下端、脛骨上端或肱骨上端。
C、局部開始為陣發(fā)性疼痛,以后呈鉆孔樣疼痛,難以忍
受。特點:夜間尤為明顯。
D、局部腫大,皮膚不紅,表面可有怒張血管。
E、惡性腫瘤,多成敗癥。
治療
中醫(yī)內治
1、濕熱蘊結
主證:患肢疼痛徹骨,拒按、胖腫,骨脹,皮膚微紅、
微熱,活動不得,伴高熱寒戰(zhàn),全身不適,口干、禊赤、
便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則:清熱化濕解毒,行瘀通絡
方藥:黃連解毒湯+五神湯加減
黃連黃柏桅子花粉忍冬藤車前草川牛膝
紫花地丁白茅根赤芍丹參
高熱煩渴一一生石膏知母瀉陽明實熱
便結一一大黃芒硝
內膿已成,體溫開始下降一一可適當去黃連、黃柏等苦
寒之品,加入太子參、黃黃、山甲、皂刺等透膿托毒。
2、氣血兩虛
主證:破潰成漏,膿水淋漓不盡,久不收口,或時發(fā)
時愈,流出死骨,伴消瘦乏力,血色白,食欲不振,舌淡
苔白,脈細弱。
治則:調補氣血,解毒化濕
方藥:托里消毒散
中醫(yī)外治
1、初起:金黃膏、玉露膏外敷。
2、成膿:宜早期切開引流。
3、潰后:七三丹、八二丹藥線引流,紅油膏或沖和膏蓋貼。
清除死骨,膿液逐漸變?yōu)檎吵硪后w后,停用藥線。根據(jù)情
況使用墊棉法。促使創(chuàng)口愈合。
其它
急性期
1、局部固定
無論手術與否患肢均應持續(xù)皮膚牽引或石膏托固定于功
能位以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防止畸形,并可防止發(fā)
生關節(jié)脫位或病理性骨折。
2、抗菌素:早期聯(lián)合應用大劑量有效抗生素,有可能制止
病變發(fā)展,體溫下降后須繼續(xù)應用抗生素4周;給藥3日
后若體溫不降、癥狀不減,應調整抗生素,若還不能控制
感染,則需配合手術治療。
3、手術:大劑量抗生素不能控制,先行局部穿刺,如抽得
骨膜下膿液,應作局部骨鉆孔手術,用以引流減壓,引流
越早越徹底,防止感染擴散和緩解癥狀的效果越好。“開
窗”、“引流”、“沖洗”。
4、全身支持:如中毒癥狀嚴重,可少量多次新鮮血輸入;
大量VitC,VitBi保護心臟,高蛋白飲食,降溫、補液,糾
酸。
手術治療
1、目的:
A、引流膿液,減少毒血癥癥狀
B、阻止急性骨髓炎轉變?yōu)槁怨撬柩?/p>
2、手術宜早,抗生素治療48—72h后,癥狀不能控制采用。
延遲手術只能達到引流的目的,不能阻止急性骨髓炎向慢
性演變。
鉆孔引流:
在干斷端壓痛最明顯處作縱行切口,切開骨膜,放出骨
膜下膿腫內高壓膿液。如無膿液,向兩端各剝離骨膜2cm,
不宜過廣,以免破壞骨密質的血液循環(huán),在干箭端以4mm
口徑鉆頭鉆孔數(shù)個,如有膿逸出,可“開窗”。一般有骨膜
下膿腫存在時,必然還有骨內膿腫。即使鉆孔后未發(fā)現(xiàn)有
骨內膿腫損傷亦不大。不論有無骨內膿腫,不要用探針去
探髓腔及刮匙刮入髓腔
傷口的處理:
1、閉式灌洗引流:在骨髓腔內放置兩根引流管作連續(xù)沖
洗與吸引,關閉切口。置于高處的引流管以1500ml-2000ml
抗生素溶液作連續(xù)24h滴注;置于低位的引流管接負壓吸
引瓶。引流管留置3周,或體溫下降,引流液連續(xù)三次培
養(yǎng)陰性即可拔除。
2、單純閉式引流:單根接負壓注液
3、傷口不縫,填充碘仿紗條,5—10天延遲縫合。
慢性期
慢性附骨疽必須等待死骨周圍包殼充分形成,能代替死
骨干的作用后,方可進行手術??蛇x用死骨摘除、單純骨
病灶清除術、碟形手術、帶蒂肌瓣填充術、骨腔植骨術。
10年以上或數(shù)1年慢性骨髓炎,周圍皮膚惡變或不可能徹
底清除病灶,或慢性消耗、全身衰竭,須行截肢術。
環(huán)跳疽
概述
I、定義
疽毒發(fā)生于酸部環(huán)跳穴者一一環(huán)跳疽。
化膿性馥關節(jié)炎
2、不同部位
疵疽足踝疽肩中疽(過肩疽)肘疽兌
疽
3、特征
A、好發(fā)于男性兒童。
B、局部漫腫疼痛,關節(jié)屈伸障礙
C、全身癥狀嚴重
D、潰膿后難于收斂,容易造成殘廢。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1、好發(fā)于兒童,男〉女,嵌關節(jié)。
2、初期
A、
全身:起病急,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舌紅苔黃、
脈滑數(shù)。
局部:髓部筋骨隱隱作痛、皮色不變、活動受限(旋
轉),關節(jié)腫脹疼痛不劇烈,局部稍熱。
B、
全身:較前加重。
局部:繼而出現(xiàn)疼痛加劇,局部腫脹加重,關節(jié)活動明
顯受限,不能屈伸,處于半屈曲、外展、外旋位。
3、中期(1一2月)
全身:較前更加明顯,呈毒血癥反應。體溫可達40—41
°C,WBCt,口渴、煩燥、便結、淺赤,舌紅苔黃燥或黃
膩,脈滑數(shù)。
局部:皮膚掀熱,皮色微紅,疼痛劇烈,常有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小結練習》聽評課記錄4
- 部審人教版九年級數(shù)學下冊聽評課記錄28.2.2 第2課時《利用仰俯角解直角三角形》
-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6課《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聽課評課記錄
-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表格式聽課評課記錄
-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四節(jié)《世界的氣候第2課時》聽課評課記錄
- 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8課《艱苦創(chuàng)業(yè)年代的英雄模范》聽課評課記錄
-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口算練習
- 華東師大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11.1.1 平方根》聽評課記錄
- 大型商場商鋪租賃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舞臺搭建安全規(guī)范與責任落實協(xié)議
- 江蘇省2023年對口單招英語試卷及答案
- 易制毒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匯編
- GB/T 35506-2017三氟乙酸乙酯(ETFA)
- GB/T 25784-2010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 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指令書填寫規(guī)范(特種設備安全法)參考范本
- 硬筆書法全冊教案共20課時
- 《長方形的面積》-完整版課件
- PDCA降低I類切口感染發(fā)生率
- 工業(yè)企業(yè)現(xiàn)場監(jiān)測工況核查表
- 沉淀池及排水溝清理記錄表
- 急診急救信息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