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試題的特點考生答卷的基本情況_第1頁
生物高考試題的特點考生答卷的基本情況_第2頁
生物高考試題的特點考生答卷的基本情況_第3頁
生物高考試題的特點考生答卷的基本情況_第4頁
生物高考試題的特點考生答卷的基本情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高考試題的特點考生答卷的基本情況

2008屆備考復習建議

■2007高考試題的主要特點

「第一次新課程高考:備受關注,事關全局

「第一次省自主命題:責任重大,如履薄冰

「第一次出現(xiàn)選做題:超量給題,限量選做

「第一次采用答題紙

理科綜合試題,特別是生物部分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凸顯出穩(wěn)定、新穎、基礎、能力等特點,

在平穩(wěn)過渡中實現(xiàn)了新的突破,科學公正地檢驗了課程改革的成果,對中學教學起到了良好的

導向作用。

特點之一:落實了平穩(wěn)過渡的原則

——平穩(wěn)是O七高考命題的主調。對課程理念的體現(xiàn)必須服從平穩(wěn)過渡的主旋律。平穩(wěn)安全為

主,創(chuàng)新其次。

——注重與國家命題的銜接,特別是必做部分與2006年全國卷吻合較好,命題方式基本一致。

特點之二:貫徹了考試說明的精神

口試題結構完全遵循考試說明。

第I卷第n卷?必做第II卷?選做全卷

題數(shù)822選110+1

分值3233分873

分值比例43.8%45.2%11.0%

試卷格式完全模擬參考樣卷。

□題目較好地貫徹了考試說明精神。注重考察考生能力和生物學素質,沒有出現(xiàn)超綱現(xiàn)象。

特點之三:突出生物學科的主干知識與核心內容,適當兼顧覆蓋面

試題突出對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例如必做題的采分點主要集中于遺傳與變異、細胞、穩(wěn)態(tài)與

環(huán)境。適當考慮了對知識點的覆蓋,必做部分共涉及23個知識點(必修模塊共67+19個知識點),

選修一涉及到6個知識點,選修三涉及到5個知識點。試卷長度適中,題目設計有一定層次和

梯度,文字表述清楚、簡潔明快,考生閱讀量適中。試題難度適中,沒有出現(xiàn)偏題、成題。較

好地發(fā)揮了高考應有的考察、選拔功能。

山東卷雙向細目表

33的壽山東[73分)r?(190)?HK100)T£(90)

ir—分干?近

1—2—wa623、28

81、I毋1.17

iMR新?fi16N、6

1—分牝、重舉t。亡2711)(4)21

5、29.S3、39《5

1R

2—S老府事蜃.觸26(1)9.221829

26(2)(3)(?)15、27

2-5ASS**由

I生.新圖1

IW1I9育A262

8、以1又213U?

m生一$?*。的&114

,

以10.

I人律學由中f與碼2、4、n(2)121

12

lOUAiwr5111SS.5

2~5器主聚.SS.ST

13.14%16、31、

S-6七主嚇麋IMJP

D

1

女?今標災N、S2.*?S615.?1128

26(5)27(S)

5—1Mis25(1)(3)(?)7、41(Sv?、5)19

5-2左?依木S5(5)?、?1(UZ'6)20

5-SKJ&ISS5(2)S3

I生?/本—任―

7~1.加M(2)(3)(5)40(2.3、?)321

f?翔M(1)(?)40(5)

T—3生,賴木在食品J?工聶文

40(U6)

課改四省考點分布比對

山東(73分)r?(150)HHKI(M^T£(90)

ir—分干

—wa6H28

i—SMVI-RW81.IH1、17

1-?£16N、6

1—介牝、裒蟲。亡27(1)(4)21

5.0SS.?■■5

一好新分干,.1D

2-sa*n??H?26(1)3)、221829

I生?新變算26(2)(3)(?)15、27

2-5A*a-?Wi由

2-6MMMS*

S~1W常去,育A262

8.d1T.25.SU?

sm妻6a單*。右&11.

,

唄10.

I人律內斗魔與碼2、?、21(2)121

12

1鐘!陶晚《511ISS.5

『呈本笨,SS.ST

13.16、21、

3-6生態(tài)阡麋*?P14

X)

1

女?令深災N、S2.:M.3615.a1128

26(5)2T(S)

5—1?HX?25(1)(3)(?”、41(Sv■、5)19

L2左?/木S5(G?、41(UZ、6)20

5-SKJ&XSS5(2)S3

I晏,/點—11—

m

LWtMnff34(2)(S)(5)?0(A3、4)m

―儂租M(1)(■)40(5)

7—S年?賴木在食品加工義共

40(U6)

里力兩

大綱卷主干知識比對

知識內容2004年2005年2006年07全國I卷

1.生命的物質基礎6(7.7%)4(8.3%)

2.生物體的結構基礎1、3(16.7%)5(8.3%)

3.生物的新陳代謝3、31(16.7%)2(8.3%)30(16.7%)301、II(2)

4.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和免疫1(7.7%)2(8.3%)1,2(16.6%)

5.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2(7.7%)1(8.3%)

6.遺傳、變異和進化4、30(33%)3、31(37.5%)5、31(36.1%)31(22.2%)

7.生物與環(huán)境5(7.7%)5(8.3%4(8.3%)3(8.3%)

8.生物固氮

9.微生物與發(fā)酵工程31(19.2%)4(8.3%)

10.細胞與細胞工程

11.遺傳與遺傳工程

12.實驗、實習和研究課30(29.2%)30(13.9%)3011(1)

特點之四:堅持以能力立意的命題趨向

r以知識為載體,以能力為核心。通過對基礎知識的綜合測試,考查了學生的四種基本能

力: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利綜合運用能力。例如,34567題重點考查

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34題以纖維素酶的專一性、纖維素酶的來源、培養(yǎng)基的類型及配制、酶

活性的檢測、固定化酶以及控制酵母菌的發(fā)酵條件為載體,重點考查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

題的能力。2題、8題重點考查利用數(shù)學坐標曲線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試題加大了對創(chuàng)新、探究、實踐能力的考查,充分發(fā)揮了高考改

革對課程改革的導向作用。如1題、26(5)題、27(3)通過對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

實驗的現(xiàn)象分析,設計實驗方案探究該矮桿性狀出現(xiàn)的可能原因,設計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

果并進一步分析預測的結果,重點考查了學生實驗與探究的能力。

?特點之五:綜合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

?生物試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生物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理過程和生物實驗的理解、掌握

和綜合應用情況。雖然題量有限,但是試題盡力通過一個題目綜合考察幾個知識點,以此增大

考查的覆蓋面。例如,2題重點考查人體血糖的調節(jié),題目涵蓋了人體血糖含量的變化、人體

內血糖的來源和血糖的代謝途徑。3題重點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涉及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循環(huán)

和能量流動的基本規(guī)律及應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以及生態(tài)農(nóng)業(yè)。26題

重點考查遺傳與變異,主要涉及了基因組合規(guī)律、單倍體育種的特征、基因突變的特點、人工

誘導多倍體的方法以及實驗方案的設計等基礎知識。35題幾乎涵蓋了選修三的所有主題,主要

考查了細胞的全能性、體細胞克隆技術、外源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的方法、外源基因的檢測方法

以及基因的特異性表達等。

?試題對知識點的要求不是簡單的記憶,而是能夠理解和應用.

?特點之六:力求體現(xiàn)過程與方法

重視生物科學方法的考查是本試題的突出特點。主要涉及雜交方法,外源基因的導入方法、外

源基因的檢測方法、顯微注射方法、體細胞克隆技術、科學實驗對照方法,科學推理方法等。

「特點之七: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取材新穎,增強了學科內知識綜合性

「試題強調新的材料新的情境,力求體現(xiàn)真實性和情境性,試題盡力貼近生活、貼近生產(chǎn)、貼

近社會。例如:6題與世界結核病防治日進行巧妙結合;26題遺傳育種的知識是當今社會非常

關注的熱點問題;27緊密圍繞“癌癥”與人類體健康這一話題,延伸到端粒酶與癌癥防治的關系;

34題乙醇等“綠色能源”的開發(fā)備受世界關注;35題的生物反應器研發(fā)進展。同時還注重體現(xiàn)自

主命題的特殊,密切結合本省實際。如5題涉及到沂蒙山區(qū)和黃河三角洲I。

「試題從中學分科教學的實際出發(fā),突出了學科內綜合能力考查。全卷共有8個生物試題關注

了學科內綜合,突出了生物學知識之間內在的關聯(lián)性。

「特點之八:答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符合“一標多本”的實際情況

命題以《課程標準(實驗稿)》和200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物理、化學、生物

科目考試大綱(課程標準實驗版)為依據(jù),試題不拘泥任何版本的教材,也不傾向任何版本的

教材。題目設問具有開放性,不同水平的學生回答的程度不同,區(qū)分度比較好。答案多種多樣,

使用不同版本的學生允許有不同的答案。例如:26題包括4種設計方案,35(1)“顯微注射,

顯微操作,顯微技術,腺病毒轉染,轉染,基因槍”等答案都算正確,(2)題允許兩種答題方向。

「特點之九:選修題目力求保持難度一致,基本能夠依K現(xiàn)公平性原則

34(選修一)35(選修三)

信息總量282(選項60字)240

命題思路熱點情境一相關知識一基礎切入f擴展發(fā)散

設問數(shù)量55

覆蓋考點65

答案字數(shù)2649

難度系數(shù)0.660.63

「特點之十:入門易,深入難,層層遞進,化解難度,有效控制區(qū)分度

命題人員營造了一種“各個水平層次的考生都能夠得到一定的分數(shù),但不同水平的考生能夠拉開

距離'’的環(huán)境。

——主觀題采用分步設問、分步給分的方式,難度梯度設置合理。

——問題之間相關性較弱,避免因一步出錯導致步步出錯的現(xiàn)象,既浪費時間又影響成績。

r特點之十一:試題難度適當降低

試題難度比去年有所降低,試題區(qū)分度較大。有利于高校選拔學生,對中學教學有較好的導向

作用。

2006滿分平均分難度P

生物7241.990.58中

化學10882.660.77易

物理12073.090.61中

合計300197.740.66中

科目滿分平均分難度P

生物7344.720.61中

化學7841.60.53中

物理8946.230.52中

合計240133.660.557中

?2007年高考試題及卷面分析

I卷:平均分16.85;難度0.527;區(qū)分度0.585

易、中、難的題數(shù)比例為:1:2:1

1.平均分3.27;難度0.817;區(qū)分度0.491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處于分裂間期和中期的細胞數(shù)目大致相等

B.視野中不同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可能不相等

C.觀察處于分裂中期的細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體

D.細胞是獨立分裂的,因此可選一個細胞持續(xù)觀察它的整個分裂過程

2.平均分2.32;難度0.579;區(qū)分度0.721

4名受試者分別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內血糖含量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據(jù)圖分析正

確的是

A.a代表高胰島素血癥患者的血糖4OO

含量變化

3.00

B.4條曲線在前30min內血糖升高與2.50

腸道吸收有關2.00

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XY)

葡萄糖轉化為糖原及非糖物質0.50

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變化O

|食物中的情類消化.吸收氧化分解CQj+H;O+ggft

血情

|肝明原

合成月原.機情原

■金鮮(0.8-1.2g/L)

脂肪等非融物質轉化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3.平均分1.9;難度0.475;區(qū)分度0.446

下列有關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的描述,錯誤的是

A.物質循環(huá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質流是循環(huán)的,能量流是單向的,信息流往往是雙向的

C.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級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類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考慮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工程中能量的多級利用,人為地延長食物鏈。但是四個選項不夠和諧。)

D.信息傳遞有利于溝通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huán)境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具有調節(jié)生態(tài)

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作用

4.平均分1.59;難度0.398;區(qū)分度0.719

用某種藥物飼喂動物,一段時間后測得實驗組比對照組動物血漿中血紅蛋白含量明顯增高。該

藥物的作用可能是

(命題意圖不夠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比較模糊。)

A.增強血紅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漿蛋白的含量

C.增加紅細胞的生成數(shù)量

D.對紅細胞有破壞作用

5.平均分2.81;難度0.703;區(qū)分度0.552

下列選項中不能演替為森(樹)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區(qū)的典型草原

B.大興安嶺火災后的林區(qū)

C.沂蒙山區(qū)的裸露巖地

D.黃河三角洲的棄耕地

6.平均分2.75;難度0.687;區(qū)分度0.638

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防治日。下列關于結核桿菌的描述正確的是

A.高倍鏡下可觀察到該菌的遺傳物質分布于細胞核內

B.該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

C.該菌感染機體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體的消化作用(似有老教材之嫌??)

D.該菌的蛋白質在核糖體合成、內質網(wǎng)加工后由高爾基體分選運輸?shù)较鄳课?/p>

7.平均分1.66;難度0.414;區(qū)分度0.750DNA分子經(jīng)過誘變,某位點上的一個正常堿基

(設為P)變成了尿嗑咤。該DNA連續(xù)復制兩次,得到的4個子代DNA分子相應位點上的堿

基對分別為U—A、A—T、G—C、C—Go推測“F可能是

A.胸腺喀咤

B.腺噂吟

C.胸腺喀咤或腺噪吟.(

D.胞喀咤(或腺喋吟)?|]u

A,,TA,UGCCG

8.平均分0.56;難度0.14;區(qū)分度0.361

以測定的CO2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研究溫度對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

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光照相同時間,3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與30℃時相同

B.光照相同時間,在20℃條件下植物積累的有機物的量最多

C.溫度高于2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開始減少

D.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量相等

---光照下CO2的吸收量

--黑暗中CO2的釋放型

26o普通小麥有高稈抗病(TTRR)和矮稈易感病(ttrr)兩個品種,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分別

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實驗小組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如下三組實驗:請分析回答:

A組B組C蛆

p高科抗病X矮稈易感病P高科抗病X矮稈易感病P高稈抗病

-1-1[¥射線

Fi高稈抗病Fx商桿知病接稈抗病III

11花藥離體培養(yǎng)

矮科抗病接科抗病

FsIII

(1)A組由F1獲得F2的方法是自交,F(xiàn)2矮稈抗病植株中不能穩(wěn)定遺傳的占

2/3o

(2)I、II、HI三類矮稈抗病植株中,最可能產(chǎn)生不育配子的是!!類。

(3)A、B、C三組方法中,最不容易獲得矮稈抗病小麥品種的是C_組,原因是基因突

變頻率低且不定向o

(4)通過矮稈抗病II獲得矮稈抗病新品種的方法是秋水仙素(或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_?

獲得的矮稈抗病植株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占」一o

(5)在一塊高稈(純合體)小麥田中,發(fā)現(xiàn)了一株矮稈小麥。請設計實驗方案探究該矮稈性

狀出現(xiàn)的可能原因(簡要寫出所用的方法、結果和結論)。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雜交育種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組,兩個純合親本雜交所得F1只表現(xiàn)顯性性

狀,F(xiàn)1再通過自交才能在后代表現(xiàn)出重組性狀;純合體能夠穩(wěn)定遺傳,雜合體后代會發(fā)生性狀

分離而不能夠穩(wěn)定遺傳。單倍體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不能正常聯(lián)會,因此不能產(chǎn)生正常的

配子,是高度不孕的,只有在幼苗期利用秋水仙素或者低溫等方法人工誘導形成多倍體,才能

形成正常的普通小麥個體?;蛲蛔兙哂谢蛲蛔冾l率低且不定向的特征,因此?般不容易獲

得所需品種,即使人工誘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突變頻率,與其他育種方式相比,出現(xiàn)所需品

種的概率也是最低的。設計實驗方案是真正能夠拉開考生層次的環(huán)節(jié),該問的答案可以多種多

樣,但是必須是科學的、合理的、可操作的。

本題滿分17分,平均得分11.1分,難度0.65,區(qū)分度0.428.

?考生答題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審題不夠細致,沒有看清題目要求

由F1獲得F2的方法是雜交育種過程的一個步驟,有些考生答雜交育種,顯然是把范圍擴大了;

本題涉及兩種性狀,但是“F2矮桿抗病植株中不能穩(wěn)定遺傳的占多少”只考慮其中的?種,許多

考生沒有準確理解題意,凡是答“15/16、1/16、1/8、3/8”等的都屬于這種情況。

「基礎不夠牢固,考慮不夠周到

最不容易獲得矮桿抗病小麥品種的原因有的答反復自交需要年限較長,基因突變的特征大多數(shù)

考生只寫一個方面;由單倍體經(jīng)人工誘導形成的普通小麥應該是純合的,都能夠穩(wěn)定遺傳,有

些考生回答3/16、1/4等,沒有看清前后這兩個空是有關聯(lián)的,或者沒有領會到問題的實質。

-1沒有掌握和應用生物科學實驗的?般方法

最常見的錯誤是缺乏對照實驗,沒有將矮桿小麥與高桿小麥種植在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

「混淆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

將雜交、自交和測交混為?談,甚至把自交寫成自由交配,把性狀寫成形狀,都是不應該出現(xiàn)

的錯誤。有些考生混淆了細胞核遺傳與細胞質遺傳,利用高桿與矮桿雜交,矮桿細胞作母本,

高桿作父本,然后反交,區(qū)分核遺傳還是質遺傳。有些考生混淆了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和連鎖

與互換規(guī)律,讓發(fā)現(xiàn)的矮桿小麥與純合體高桿小麥雜交,若大部分為高桿,少部分為矮桿,則

認為發(fā)生了交叉互換。很多考生缺乏植物的生長與發(fā)育的基礎知識,對植物遺傳的代數(shù)搞不清

楚,雜交第一代就分析現(xiàn)象:“高桿與矮桿雜交,將雜交植株所結的種子種下去并獲得F1植株,

統(tǒng)計矮桿小麥所占比例?!?/p>

-1分析預測結果和結論扣題不緊,思路不清,表述不準

題目中雖然有探究的字樣,但實驗的兩種結果已經(jīng)給予提示,要么來自基因突變,要么來自環(huán)

境影響,實質上相當于設計一個驗證實驗的方案。有的考生生搬硬套探究性實驗結果分析的格

式導致出現(xiàn)錯誤答案:“若F1全部為矮桿小麥,則這株小麥是由于基因突變產(chǎn)生的;若F1全部

或大多為高桿,則這株小麥的矮桿性狀是環(huán)境造成的:若無法產(chǎn)生可育后代F1,則這株小麥為

單倍體?!庇械目忌撾x了題目要求:“將此矮桿小麥作母本與一個高桿的父本交配,讓其產(chǎn)生

的F1自交。如果產(chǎn)生F2代中均為高桿,則此矮桿小麥是出現(xiàn)了基因突變不遺傳。如果產(chǎn)生F2

代中有高桿、矮桿小麥,則此矮桿小麥的變異是可遺傳的?!?/p>

「書寫不夠規(guī)范

有些學生抓不住要點,文字表達能力不強;如“雜交實驗''沒有明確指出雜交的親本性狀。

27.近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癌癥已成為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的首要死因。請根據(jù)提供的資料回答問題:

(1)體外分別培養(yǎng)某種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圖中代表癌細胞生長曲線的是_a—。在體內,

癌細胞可能侵襲周圍正常組織,說明癌細胞具有擴(分)散轉移的特性。

(2)細胞癌變后,膜表面會出現(xiàn)一些不同于正常細胞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成為抗原,引

起機體的免疫應答,在應答中直接使癌細胞裂解的免疫細胞是效應T細胞。

(3)端粒酶是與染色體末端結構相關的一種細胞組分。表中數(shù)據(jù)顯示細胞癌變可能與端粒酶的

活性有關,請完成下面的探究實驗:

細胞類型增殖代數(shù)

正常細胞50——60無

癌細胞有

實驗目的:研究端粒酶與細胞癌變的關系。

實驗材料:癌細胞,端粒酶抑制劑,細胞培養(yǎng)液等。

實驗步驟:

①將癌細胞分成A、B兩組—o

②A組加入端粒酶抑制劑,B組不加,進行培養(yǎng)

③記錄并比較A、B兩組的增殖代數(shù)―。

結果預測及分析:

(4)請根據(jù)上述內容,提出—種治療癌癥的新思路:。

■本題滿分16分,平均得分11.7分,難度0.73,區(qū)分度0.386。

?考生答題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對實驗設計的一般程序缺乏足夠認識,實驗設計能力仍顯薄弱

有的考生不分組,直接“取一定數(shù)量的癌細胞放入細胞培養(yǎng)液中,并放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甚

至“取一個癌細胞并且用端粒酶抑制劑對其進行處理”;有的考生不會分組,分組煩瑣,分三組、

四組的占一定比例。

「違背了實驗設計的科學性等基本原則,靈活應變能力較差

有是沒有設置對照實驗:“將癌細胞放入細胞培養(yǎng)液,然后加入端粒隨抑制劑,觀察其變化。”

有的搞不清哪是實驗的變量,對照實驗設置錯誤:“取等量的正常細胞和癌細胞,分別加入等量

的端粒酶抑制劑?!?/p>

「審題不準確

很多考生題目不理會題目給出的癌細胞作為實驗材料,“取正常細胞或未癌變細胞,分成兩組”;

有的考生加入的試劑是端粒酶;有的扣題不緊,偏離了題目要求,‘‘觀察兩組癌細胞的擴散”,"如

果細胞發(fā)生癌變

「對實驗結果的預測與分析比較隨意

有的考生分析的結果相反,這也直接影響了下一問題的正確作答,反映出很多考生獲取信息的

能力仍然比較薄弱;有的表述不清,出現(xiàn)A>B、A<B這樣模棱兩可的概念:有的考生思維方式

發(fā)生偏差,以時間為標志“tl>t2、U=t2、有的分析不夠全面,只分析一種情況;有的分

析生硬教條,套用格式“A組中的細胞少于B組中細胞數(shù)目……A組中的細胞等于B組中細胞

數(shù)目……A組中的細胞多于B組中細胞數(shù)目”(正確,但是與參考答案有差距),套用教材知識“增

殖50—60代說明……”;有的沒有領會命題意圖:結果,A組不再繼續(xù)增殖,B組仍大量增殖。

分析,端粒酶抑制劑抑制了A組中端粒酶的活性,而B組端粒酶活性不受抑制。因此……

「對基本概念缺乏正確的理解

擴散與流動性是不同的概念,侵蝕細胞與侵蝕正常組織也有不同的含義,侵染與寄生有本質區(qū)

別,效應T細胞不能寫成T淋巴細胞、效應T淋巴細胞等,有的甚至寫成效應B細胞。

34.1生物一生物技術實踐】20%;滿分8分,平均得分5.26,難度0.66!!!,區(qū)分度0.542

乙醇等“綠色能源''的開發(fā)備受世界關注。利用玉米秸桿生產(chǎn)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為:

玉米秸桿預處理、水解j糖液發(fā)酵J酒精

(1)玉米秸桿經(jīng)預處理后,應該選用纖維素酶進行水解,使之轉化為發(fā)酵所需的葡萄糖。

(2)從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多選)

A.釀制果醋的醋酸菌B.生長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D.生產(chǎn)味精的谷氨酸棒狀桿菌

E.反芻動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

(3)若從土壤中分離產(chǎn)生這種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養(yǎng)基為(按功能分),培養(yǎng)基中

的碳源為纖維素,秸桿類物質,纖維素類,木材,樹葉,濾紙等均得分,但此空出現(xiàn)其他的糖

類如寡糖,單糖,雙糖不得分。

(4)從:物體靠取出的酶首先要檢測,以便更好地將酶用于生產(chǎn)實踐。在生產(chǎn)糖

液過程中,為了使酶能夠被反復利用,可采用固定化酶;固定酶;固化酶;固定化細胞;包埋

法技術。

(5)發(fā)酵階段需要的菌種是酵母菌;產(chǎn)乙醇細菌;產(chǎn)乙醇微生物,在產(chǎn)生酒精時要控制的必

要條件是o

?考生答題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1基礎知識不牢固

正確解答本題的前提是搞清秸桿的主要成分,由于前兩間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這個問題搞不清楚,

直接影響這兩問的作答。有些考生誤認為秸桿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導致連續(xù)兩問錯答。發(fā)酵階

段需要的菌種應該是酵母菌或者其他能夠產(chǎn)生酒精的微生物,而有的考生答乳酸菌、發(fā)酵菌等。

從給出的選項中挑選可能含有纖維素酶的微生物,答案五花八門。

「審題不夠仔細,不按要求答題

有些考生審題時心態(tài)不平和,長期題海戰(zhàn)術養(yǎng)成的壞習慣使他們不能深入思考,準確理解題意

并把握題目要求,答非所問。題目對分離微生物的培養(yǎng)基已經(jīng)提醒按功能分類,很多考生答成

固體培養(yǎng)基,另一個空也只好答瓊脂、牛肉豚等。對于培養(yǎng)基的成分題目只要求寫出碳源,有

的考生填寫“氮源、碳源、無機鹽”等。

「對有關生物技術不熟悉

有些考生不了解提取的酶必須檢測活性才能用于生產(chǎn)實踐的事實。發(fā)酵過程中需要控制的條件

可能有多種,但是題目定位在酵母菌在產(chǎn)生酒精時,這就只能答與氧含量有關的術語,如密封、

密閉、不透氣、無氧、厭氧、氧濃度、氧氣、氧氣通入量、氧氣的量、控制氧、下調氧等概念,

只要沒有增加氧氣的概念,均得分,有的考生就答成了提高氧氣濃度,有的答溫度或者其他的

一些條件。

35.【生物一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80%;滿分8分,平均得分5.07,難度().63!!!,區(qū)分度0.498

繼哺乳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研發(fā)成功后,膀胱生物反應器的研究也取得一定進展。最近,科學

家培育出一種轉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細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長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

請回答:

(1)將人的生長激素基因導入小鼠受體細胞,常用方法是顯微注射。

(2)進行基因轉移時,通常要將外源某因轉入?????(細胞)中,原因

是9999"?

(3)通常采用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外源基因是否插入了小鼠的基因組。

(4)在研制膀胱生物反應器時,應使外源基因在小鼠的?細胞中特異表現(xiàn)。

(5)為使外源基因在后代長期保持,可將轉基因小鼠體細胞

的細胞核轉入去核的卵細胞中構成重組細胞,使其發(fā)育成供體具有相同性狀的個體。該技術稱

為核移植(或克?。?。

?考生答題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對相關生物技術理解不到位

細胞核移植必須是將供體細胞的核轉入去核的卵細胞構成重組細胞,很多考生沒有實施去核的

操作。

「概念不清

有的將核移植與動物細胞融合混淆。有的自創(chuàng)名詞,如膀胱腺。

有的考生將“檢測外源基因是否插入基因組”與“檢測外源基因是否表達”混淆,正確答案“DNA

分子雜交、核酸探針、DNA探針、RNA探針、PCR、基因芯片”都屬于核酸水平,使用蛋白質

檢測對該題不可行,因為蛋白質檢測不到未必就沒有插入,已經(jīng)插入但沒有表達也是常見現(xiàn)象。

受精卵、早期胚胎和幼體都不進行檢測,成體的所有細胞均應該包含外源基因,抽取血樣從白

細胞就可以檢測。

「缺乏靈活性

題目已經(jīng)明確指出是膀胱生物反應器,有的考生思維定勢作怪,仍然回答過去熟悉的乳腺,甚

至答成乳汁。題目對小鼠的膀胱上皮細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長激素也已進行了明確描述,有的考

生回答腎臟、腎小管、集合管等,甚至答非所問:分泌。

->沒有理解命題意圖

雖然本題沒有明確提示將外源基因轉入的方向是否為某種細胞,但是題干意指“進行基因轉移

時",這與基因轉化絕對不是一個概念,如果第一個空答成載體,就增加了第二個空的難度。有

的考生答成了“基因片段無法在細胞內單獨表達”“質??稍隗w內穩(wěn)定保存并自我復制”“易于基

因的轉移,且易表達”“質粒作為目的基因的運載體”“便于表達和檢測/質粒能無限增殖,具有標

記基因”等。如果第一個空答成其他細胞,第二個空也將難以回答,如以下答案:細胞質基質/

防止小鼠種群變異產(chǎn)生新物種破壞物種多樣性:細胞核〃因為DNA在細胞核中轉錄表達;體細

胞/所有體細胞都是由受精卵有絲分裂而來的;卵細胞/含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

「錯別字現(xiàn)象嚴重。如纖維注射法。

教學建議之一

研究讀考試說明,全面打好基礎

■命題指導思想

一、命題以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物理、化學、生物科目課程標準(實驗)和2007年度普通高

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物理、化學、生物科目考試大綱(課程標準實驗版)為依據(jù)。

?緊扣考試說明,靈活處理教材

「緊扣考綱,緊扣教材一緊扣說明,參考教材

-1將教材看作教學的案例,看作教師加工和創(chuàng)造的素材,看作學生學習的資料,變教教材為用

教材。

「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從更高的層次和更廣闊的角度審視和處理教材,對教材進行改編、選編、

選用、活用。

?考試說明沒有而教材有的,大膽進行刪減

分子與細胞:P2從生物圈到細胞;P40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P54嘗試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

結構模型:P105化能合成作用

遺傳與進化:P73遺傳密碼的破譯;P102基因工程及其應用(只保留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P11()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淡化)

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P9生物體維持pH穩(wěn)定的機制:P102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P112設計并制

作生態(tài)缸,觀察其穩(wěn)定性

?考綱有而教材沒有的要進行適當補充

「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只有探究活動,沒有文字材料)

「動物激素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

「體溫調節(jié)和水鹽調節(jié)(只有資料分析,沒有涉及鹽調節(jié))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循環(huán)的應用

「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

「模擬尿糖的檢測

「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其他版本沒有而所學版本有的,可以適當?shù)?/p>

人教版《遺傳與進化》

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建立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

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證據(jù)(選學??)

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再發(fā)現(xiàn)

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jù)

探究脫氧核甘酸序列與遺傳信息的多樣性

?其他版本有而所學版本沒有的,最好不要補充

江蘇教育版《分子與細胞》

身邊的生物學

生物科學的學習過程

組成細胞的原子

生物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顯微鏡

課題研究:如何判斷細胞的死活

?善于整合有關知識,明辨是非,去偽存真

□典型案例:獲得目的基因的方法

人教必修二:用限制酶切斷DNA

人教選修三:從基因文庫中獲得目的基因;通過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

中國地圖版:鳥槍法;人工合成法包括逆轉錄法和化學合成法

河北少兒版:化學合成法;從基因組中直接分離法包括鳥槍法利逆轉錄法

浙江科技版:已知序列的基因用化學方法合成或者用PCR擴增;未知序列的基因從基因文庫中

尋找

江蘇教育版:沒有相關內容

?以所學版本為主體,適當兼顧其他

口同樣一個活動建議,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內容上非常懸殊,甚至實驗原理、材料工具和操作步

驟完全不同,在教學中應該怎樣處理?

?善于抓住教材的主線,敢于接棄旁枝末節(jié)的東西

?切實加強省編教材的研究與利用

二、注重考查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yǎng),以相關科目課程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為考查重

點,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實際。

——注重考察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3個層次:理解科學知識的素養(yǎng)、理解科學過

程的素養(yǎng)、理解科學對社會影響的素養(yǎng)。在理解科學知識的基礎上,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了過程

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教學中要注意落實。

三、命題既要保證平穩(wěn)過渡,又要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

——二OO八基本趨勢:保持穩(wěn)定,充實完善,力求創(chuàng)新。

?影響高考命題的主要因素

->命題原則和指導思想

[官方的影響

「考試大綱的權威性指導

「測量理論的影響

-1局校的影響

「課程改革的影響

「命題人自身的因素

?高考命題的兩個規(guī)律

「連續(xù)性

「波動性

■通過閱卷發(fā)現(xiàn)問題

■通過調研聽取意見

■通過比對學習借鑒

?通過反思成熟提高

■通過分析調整思路

「注重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實際的聯(lián)系。高考試題將盡力貼近生活、貼近生產(chǎn)、貼近社會。

情境素材要服從于題目質量,不能強求,不能牽強。而且在理科綜合嚴格控制試卷長度的

情況下,這個方向更為明顯。

-1倡導探究性學習。高考必須努力踐行新課程理念,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給學生提供一定的

自主選擇空間,加大對創(chuàng)新、探究、實踐能力的考查,對課程改革,對素質教育起著良好的導

向作用,因此,新大綱在試題設計中注意發(fā)掘考生觀察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r體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四、試卷應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qū)分度和適當?shù)碾y度。

■信度是衡量試卷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標。測量結果的可靠性。

口提高試題信度的方法

1.回避以前用過的題目

2.回避各類參考書和習題集上的成題

3.回避教師容易猜到的題目

4.更要注意試題保密

★區(qū)分度是試題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加以區(qū)分的能力

☆區(qū)分度的計算方法:

(1)客觀性試題的區(qū)分度:D=Ph-PL

D為區(qū)分度,Ph為高分組通過率,P1為低分組通過率

(2)主觀性試題的區(qū)分度:D=(XH-XL)/N(H-L)

?效度是衡量試題有效程度的指標

驗證效度通常采用邏輯分析法,既依據(jù)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來

分析測試內容,檢查測試內容究竟在體現(xiàn)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方面達到多大程度。通常是用

“題目雙項細目表”和“命題雙項細目表”加以對照,以確定試卷的效度。

?提高試題效度的方法

一是認真學習和領會有關考試評價的指導意見,把握命題方向;

二是嚴格工作程序,即首先研究制訂“雙向細目表”,依據(jù)雙向細目表編制試題,克服命題的

隨意性;

三是認真審題,提高試題的科學性。

XH為高分組該題總分,XL為低分組該題總分,H為該題最高分,L為該題最低分,N為考

生總人數(shù)的25%。

(3)整個試卷的區(qū)分度:將每道題目的區(qū)分度與滿分值相乘的積相加,然后將其總和除以試

卷的滿分值,所得的商即為整個試卷的區(qū)分度

☆適度控制試題的難度,有利于提高試題的區(qū)分度

?難度指試題或試卷的難易程度

。難度系數(shù)的計算方法:

(1)客觀性試題的難度計算:P=R/NX100%(P為通過率,R為答對或通過該題目的考生數(shù),

N為全體考生數(shù))

(2)主觀性試題的難度計算:P=X/WX100%(P為通過率,X為被試在某一試題上的平均分,

W為該題的滿分)

(3)整個試卷的難度計算:將每道題目的難度與滿分值相乘的積相加,然后將其總和除以試卷

的滿分值,所得的商即為整個試卷的難度。

■考試能力與要求

-nl.理解能力

(1)能闡述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

【2005年理綜全國卷I,1】人體神經(jīng)細胞與肝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這

兩種細胞的

A.DNA堿基排列順序不同

B.核糖體不同

C.轉運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2)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

作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生物的物質性觀點

?結構和功能相統(tǒng)的觀點

?生物體局部與整體相統(tǒng)一的觀點

?生命活動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

?牛.物進化的觀點

?生物與環(huán)境相統(tǒng)一的觀點

?生物多樣性的觀點

「2.實驗與探究能力

(1)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與技術,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

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與技術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的運用。

(2)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3)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確認變量、作出假設和預期、設計

可行的研究方案、處理和解釋數(shù)據(jù)、根據(jù)數(shù)據(jù)作出合理的判斷等)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

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tǒng)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

(4)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作出恰當?shù)脑u價和修訂

課程設計思路:每個模塊的價值

“分子與細胞”有助于學生較深入地認識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理解生命活動中物質的變

化、能量的轉換和信息的傳遞;領悟觀察、實驗、比較、分析和綜合等科學方法及其在科學研

究過程中的應用;科學地理解生命的本質,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遺傳與進化”有助于學生認識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了解遺傳變異規(guī)律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領

悟假說演繹、建立模型等科學方法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理解遺傳和變異在物種繁衍過程

中的對立統(tǒng)一,生物的遺傳變異與環(huán)境變化在進化過程中的對立統(tǒng)一,形成生物進化觀點。

“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認識發(fā)生在生物體內部和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統(tǒng)

的穩(wěn)態(tài),認識生命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整體性;領悟系統(tǒng)分析、建立數(shù)學模型等科學方法及其在

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形成生態(tài)學觀點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觀察

觀察&人們?yōu)榱苏J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在自然發(fā)生條件下所顯現(xiàn)的有關

事物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是人們搜集、獲取、記載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觀察方

法是獲取客觀世界第一手原始信息和感生材料的基本手段;觀察方法具有證實或否定假說的作

用;觀察方法往往是一些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的重要手段。

案例: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觀察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

?實驗

實驗是指人們根據(jù)一定的科學研究目的,利用科學儀器設備,在人為控制或模擬的特定條件下,

排除各種干擾,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的方法。

從實驗結果的性質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定性實驗、定量實驗和結構分析實驗。

?調查是為了解真實情況進行考察,可以分為抽樣調查、問卷調查、實地調查等。

※調查的一般程序:

(1)確定研究課題,提出研究設想:明確調查的目的.調查的對象與范圍

(2)設計調查研究方案:明確調查的步驟和日程、調查的方法和內容,設計調查表格

⑶收集資料

(4)整理與分析資料

(5)撰寫調查研究報告:表達與交流調查結論

※典型案例:

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假說演繹

在觀察、實驗和分析的基礎匕對所獲得的事實材料進行加工制作,首先提出某種作為理論基

本前提的假說,然后以假說作為出發(fā)點進行演繹推理,邏輯地演繹出結論,構成一個理論體系,

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

典型案例: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規(guī)律

雜交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

提出假說,解釋現(xiàn)象

設計實驗,驗證假說

歸納綜合,總結規(guī)律

?建立模型???

任何一門學科走向科學的過程都是形式化、符號化、建立數(shù)學模型和實驗模型的過程。所謂數(shù)

學模型是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某一事物系統(tǒng),為了一個特定的目的,根據(jù)事物系統(tǒng)特有的內在規(guī)律,

采用形式化的數(shù)學語言或符號,概括的或近似地表達出來的一種數(shù)學結構。簡單地說數(shù)學模型

就是對實際問題的一種數(shù)學表述。一切數(shù)學概念、公式和算法系統(tǒng)、數(shù)學理論體系等都可以稱

為數(shù)學模型。數(shù)學模型具有一般化、典型化和精確化的特點。

建立數(shù)學模型的主要步驟: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一提出合理的假設一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用適

當?shù)臄?shù)學形式對事物的性質進行表達一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和修正

典型案例:種群增長模型

?系統(tǒng)分析

系統(tǒng)分析法是指反映客觀整體性的思維方式,要求從研究對象的整體與要素,整體與層次,整

體與結構,整體與環(huán)境的辯證統(tǒng)一出發(fā),揭示事物的整體關系與整體特征。這里的要素是指相

對于整體而言的部分;結構是指要素結合成為整體的方式;層次則是指由于要素結合方式的不

同,即結構的不同,系統(tǒng)或整體的存在又形成若干層次;而整體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環(huán)境之中,

與環(huán)境發(fā)生相互作用,以維持系統(tǒng)的存在和發(fā)展。

典型案例:生態(tài)系統(tǒng)有關內容就體現(xiàn)了系統(tǒng)分析法的主要方面,如確定系統(tǒng)的邊界、分析該系

統(tǒng)的組分和各組分之間的關系、建立系統(tǒng)的結構模型、研究系統(tǒng)的輸入和輸出、研究系統(tǒng)內部

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發(fā)展變化。

「3.獲取信息的能力

(1)會鑒別、選擇試題給出的相關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

的生物學問題。

案例分析(題型示例5)請仔細閱讀下面兩幅圖及其說明,分析關于捕食作用對群落結構的影

響,并回答問題:

左圖藻類種類與浜螺密度的關系。浜螺是潮間帶常見的捕食者,吃多種藻類,尤其喜食小型綠

藻,如滸苔。滸苔在與其他藻類的競爭中經(jīng)常會占據(jù)優(yōu)勢,從

而限制了其他種類的生長。

右圖具有巖石基底的潮間帶無脊椎動物群落。該圖表示了該群

落的?些重要種類及其食物聯(lián)系。

(2)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shù)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

生物學方面的內容。

(3)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

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shù)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

(3)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fā)展史上的

重要事件。

※圖表是生物學信息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習生物學知識和解決生物學問題的重要工具。因此常

以圖表材料為背景,要求利用所學知識對圖表信息進行分析作答,從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

判斷能力、推理能力及分析表達能力。這類題條件隱蔽,靈活多變,具有較好的區(qū)分度。縱觀

近幾年高考試題,利用圖表作為背景出題,占分比例較大。這類題將無疑是高考命題的熱點和

重點。

統(tǒng)計圖表題在高考生物試題中的分布

2006年2005年208年20cB年2002年

口而2134.40.1230.4083335.422033

統(tǒng)廣樂3.12273338.30323526333438.41

39.42

計上爵3236383636.4236373543

個困rrsi.insoT30.1D31

表北京29S

天由130330

江笄428.14353739243537

ttr朱1731.424236.4035377.1726.42

繞111723303725293435.27343840.41.4113038.31323439

線639.4038.41241.42.40.41

個困T2.rr30.ni5T2.rrs.nizT555.nn.S3

計圖

北嵬23130430

天金30316、30

廣朱28.江笄S7.e國個因T30.天江蘇.上海北京上

圖席342

T4.公田IDS.北摩31由620、30海2338

類型之一——表格統(tǒng)計

【2006年江蘇,21】土壤動物能夠促進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并改良土壤結構,其類群組成和

數(shù)量是評價農(nóng)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指標。下表是某農(nóng)田使用兩種肥料后4類土壤動物物種數(shù)和密

度(個/m2)調查數(shù)據(jù)。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的正確結論是

各知識板塊中統(tǒng)計圖表分布情況

01020304050

題數(shù)(個)

A.化肥田土壤動物的物種多樣性減少,營養(yǎng)結構簡單

B.有機肥田的土壤動物數(shù)量大大增加,有機質減少

C.化肥田土壤動物個體總數(shù)減少,但是生物多樣性提高

D.有機肥田的各類土壤動物密度總是大于化肥田

某農(nóng)田使用兩種肥料后4類土壤動物物種數(shù)和密度調查

類群跳蟲類蟬螭類線犯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