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對近現(xiàn)代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影響。學習目標官員的選拔與管理是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治理的必要前提。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與管理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階段,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為人類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秦漢以來,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始終圍繞著君主專制的加強、中央集權的強化而不斷變化,是鞏固王朝統(tǒng)治、強化專制的一種手段,更體現(xiàn)出了中國古人在國家制度創(chuàng)新與社會治理方面的卓越智慧。你知道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有哪些重大的創(chuàng)新嗎?01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選官制度考核制度監(jiān)察制度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俄n非子》秦朝的選官方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秦朝: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漢朝:察舉制你對漢朝察舉制有何認識?選拔制度向官吏學習律令為官壹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史料2:東漢順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舉六名孝廉的名額,當權的貴族勛戚爭相請托,結果真正名士入選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門人選的。

——《后漢書·種暠傳》史料1: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

《樂府詩集·雜歌謠辭·后漢桓靈時謠》★問題探究1:根據(jù)史料結合所學,分析東漢末年察舉制度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選拔制度壹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品第官員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一、二、三品四、五品六、七品八、九品思考:九品中正制實施的背景是什么?選拔制度壹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今臺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jù)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涂之昆弟也。

——《晉書·段灼傳》思考:如何評價九品中正制?壹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江蘇尹灣漢墓木牘《集簿》文物檔案江蘇尹灣漢墓出土木牘24方,簡133枚。墓主師饒曾任東??すΣ苁罚s葬于王莽時期?!都尽酚貌蒹w書于木牘正反面,記錄了東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員設置、戶口、墾田、錢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統(tǒng)計數(shù)字??己酥贫壬嫌嬁己说慕Y果是官員賞罰的依據(jù)。御史參與審核計簿,防止造假匯總,制成計簿”,上報中央,稱為“上計”。每年歲末,將一年來的戶口基田、錢谷人出、盜賊多少等情況匯集到郡國各縣、侯國郡國中央上計制度壹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材料:劉邦建漢,恢復調整秦朝上計制度,令張蒼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縣、道“秋冬集課,上計于所屬郡國”,郡、國“歲盡,遣吏上計”.各郡、國上計于朝廷的計簿中,有關于各郡、國的戶口、墾田、錢谷出入等的數(shù)量,也有關于各郡、國的盜賊多少以及邊郡地區(qū)的戍卒、設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計(有時皇帝親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貢賦,以造器用,以制祿食,以起田役,以作軍旅”,并“課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賞罰”。由于上計制度同朝廷對郡、國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關,一些官員上計時虛報成績以逃避考核的現(xiàn)象便時有發(fā)生,早在漢武帝時,就曾出現(xiàn)“流民愈多”而“計文不改”的弄虛作極的狀況.

----據(jù)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歷史理解:閱讀材料結合所學,談談你對漢代上計制度的理解??己酥贫纫记貪h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朝代監(jiān)察制度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監(jiān)御史漢朝中央御史大夫(后為御史中丞)地方刺史◎睡虎地秦簡《語書》監(jiān)御史職責

令人案(通“按”,察看、考察)行之,

舉劾不從令者,致以律,論及令、丞。監(jiān)察制度漢十三州部壹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例1.東漢實行察舉制,“郡察孝廉,州舉茂才”,州、郡都必須定期向朝廷舉薦一定數(shù)量的人才,而判斷孝廉、茂才的標準包括對儒家經(jīng)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聲望的高低等。這客觀上

A.推動了獨尊儒學局面的出現(xiàn)

B.促使社會階層趨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對政權的壟斷

D.動搖了郡縣制的基礎鏈接高考依法治國,必將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促進人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必將增強公民的民主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保證社會主義法治的順利實施,真正做到立法機關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公民自覺守法。貳西漢《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木牘1993年連云港市東海縣溫泉鎮(zhèn)尹灣漢墓6號墓出土

1993年,江蘇連云港東??h溫泉鎮(zhèn)尹灣村出土木牘24方,簡133枚,以及其他各類文物,系西漢后期成帝時遺物。墓主師饒曾任東海郡功曹史,約葬于王莽時期。

《集簿》是木牘中的一種,用草體書于木牘的正反面,記錄了東??さ男姓ㄖ啤⒗魡T設置、戶口、墾田、錢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統(tǒng)計數(shù)字。一、官員考核記錄詳細的地方各方面情況有何目的?中國古代的官員管理1.秦漢時期的考核與監(jiān)察①考核:上計制每年歲末,各縣、侯國將一年來的戶數(shù)屯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等情況匯報于郡??鴮⒏骺h、侯國上報來的各項數(shù)據(jù)匯總,制成計薄后,上報中央。御史參與審核計薄,防止造假,以考課結果的優(yōu)劣來決定對官員的賞罰升降的依據(jù)??醒肟h、侯國中國古代的官員管理②監(jiān)察

漢承秦制,在中央仍設置御史大夫。漢武帝為加強對地方郡國的監(jiān)察,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全國為十三個監(jiān)察區(qū),置十三州部刺史。

秦朝的中央監(jiān)察機構是御史府,設御史大夫,負責監(jiān)察朝廷百官。在各郡派駐一名御史,稱“監(jiān)郡御史”,這標著這我國古代地方監(jiān)察制度的正式確立。前期對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據(jù),加強中中央對地方的監(jiān)督和控制,鞏固國家統(tǒng)一起到了積極作用。后期刺史改稱州牧、太守,職權進一步擴大,擁有地方軍政大權。變成了割據(jù)勢力,嚴重威脅了中央集權,導致國家分裂。中國古代的官員管理2.隋唐至宋的考核與監(jiān)察①考核:考核部門考核方式考核標準考核結果《唐六典》規(guī)定:考績由尚書省吏部負責,考課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考核評定分三等九級,綜合考評這幾年的政績以決定升降與獎懲。地方報告中央皇帝遣使巡查州縣品德才能,四善二十七最評定分三等九級,確定官員升降與獎懲。◎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的行政法典尚書省的吏部中國古代的官員管理②監(jiān)察隋唐:⑴御史臺為最高監(jiān)察機構,其長官為御史大夫。⑵唐太宗將全國分為十道監(jiān)察區(qū),委派監(jiān)察官巡回監(jiān)察。宋朝⑴在中央承唐制設御史臺。⑵重要變化是臺諫合一。⑶地方劃分路作為監(jiān)察區(qū)。宋朝在地方監(jiān)察制度方面建立了與路、府州二級相適應的監(jiān)察體系。其在路上建立監(jiān)司,府州一級設置了通判,與知州同領州事并專門負責對知州的監(jiān)察。曾任杭州通判的蘇東坡中國古代的官員管理3.明清的考核與監(jiān)察①考核:考滿初考再考通考結果稱職平常不稱職依據(jù)升遷降調考察京察外察內容貪、酷者削職為民,情節(jié)嚴重者依法懲辦;疲軟、不謹者免職;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職使用。清朝吸收了明朝后期考核制度松散、官吏貪墨成風的教訓,在考核標準上偏重于懲辦腐朽。其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計,分別考察京官和外省官員。大計是對地方總督、巡撫及其下屬官吏的考績。明朝課考中國古代的官員管理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監(jiān)察機關御史臺改成都察院,長官有左、右都御使等,專職彈劾百司。監(jiān)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階雖低,威權甚重,外出巡按,號稱“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給事中制度是獨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監(jiān)察體系。明初統(tǒng)設給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使按六部的建制分設六科?!胺泊蟪颊伦喟l(fā)下,分類抄出;如有違誤,則予駁正?!?/p>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清:沿襲明代,仍設督察院,以都御史為主事官。雍正年間,將六科給事中歸屬都察院,科道合一,實現(xiàn)監(jiān)察權的統(tǒng)一。標志著監(jiān)察制度的職能和權力的重心已完全放到了對臣下的監(jiān)督、控制上來。都察院模式御史臺模式②監(jiān)察三、元明清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元明清官員選拔隋唐至兩宋官員選拔元朝的官員選拔,部分保留了蒙古傳統(tǒng)方式。1313年,元仁宗下詔恢復科舉。但仍時斷時續(xù),科舉錄取人數(shù)不多,官員中科舉出身比例不高。元明清官員選拔隋唐至兩宋官員選拔▲進士題名碑科舉考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與殿試三級參加者:國子監(jiān)和府、州、縣學的學生考試內容:四書五經(jīng)鄉(xiāng)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會試:由禮部主持,于鄉(xiāng)試次年春天舉行殿試:在會試后舉行,由皇帝主持元明清官員選拔隋唐至兩宋官員選拔

明朝為了保證科舉能選拔出不同地域的優(yōu)秀人才,從1427年起,在會試中實行南北卷。會試錄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來,南北卷演變?yōu)槟媳敝芯?,錄取比例也逐漸穩(wěn)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錄取人數(shù)分別占會試錄取總人數(shù)的55%、35%和10%。明朝清朝名稱考核內容目的或結果考滿滿三年初考考核結果是決定官員正常升遷或降、調的依據(jù)滿六年再考滿九年通考考察外地官員三年一次朝覲考察重點查處官員的貪、酷和不作為京官六年一次京察名稱考核內容京察三年一次考察京官大計三年一次考察外省官員考課制度元明清官員考核元明清官員監(jiān)察朝代監(jiān)察制度元朝中央御史臺地方行御史臺,肅政廉訪司明朝中央都察院監(jiān)察御史、六科給事中都察院監(jiān)察御史不僅負責糾察內外百官,還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給事中負責皇帝制敕與大臣奏疏的封還駁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地方督撫、十三道巡按御史、各省設提刑按察司清朝中央六科并入都察院,都察院監(jiān)察百官將六科并人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但都察院作為皇帝“耳目風紀之司”監(jiān)察百官的職能沒有改變。地方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官窯貫耳瓶鈞窯海棠式花盆

元明清官員監(jiān)察

據(jù)《明史》卷73《職官志二》記載:“都御史,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

——賈玉英著《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發(fā)展史》明朝的都御史負責就查內外百官,彈劾一切不法人員,此外,還有代皇帝巡按各省的職責,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力元明清官員監(jiān)察

明朝的六科給事中是直屬于皇帝的獨立監(jiān)察機構。直接對皇帝負責,有自己的官衙,負責皇帝制赦與大臣奏疏的封還駁正,兼有糾劾百官之權,御史和給事中都只是從七品官員,品級雖低,但權力很大。都察院名義上是最高的監(jiān)察機構,但管不了六科。六科在工作中與都察院的十五監(jiān)察御史有不同意見,可“科道互駁,皆控御前”,由皇帝做裁決

洪武十五年(1382年),罷諫官,設六科給事中,以監(jiān)察六部。

明朝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設都給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各一人,從七品。給事中,吏科四人,戶科八人,禮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均為從七品。一、選擇題1.作為教育救國措施之一,1904年清政府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明確指出:“至于立學宗旨,無論何等學堂,均以忠孝為本,以中國經(jīng)史之學為基,俾學生心術歸于純正,而后以西學明其智識,練其藝能?!睋?jù)材料可知,清政府(

)A.教育理念發(fā)生根本性改變B.教學的內容以西學為主C.儒學成為救國的主要內容D.教育改革適應政治需要D2.1901年,張之洞和劉坤一在聯(lián)名奏折中提出:“非育才不能圖治,非興學不能育才,非變通文武兩科不能興學,非游學不能助興學之不足。”這表明他們主張(

)A.興辦學堂,實行義務教育B.改革科舉,派送學生出國C.設外務部,編練新式軍隊D.裁撤官吏,引進西式人才B3.中國傳統(tǒng)教育實施的場所為各地書院、縣學、鄉(xiāng)學,但這些學校都是一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