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四單元 綜合性學習 好讀書 讀好書》教案_第1頁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四單元 綜合性學習 好讀書 讀好書》教案_第2頁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四單元 綜合性學習 好讀書 讀好書》教案_第3頁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四單元 綜合性學習 好讀書 讀好書》教案_第4頁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四單元 綜合性學習 好讀書 讀好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散文閱讀題型分析及答題技巧

散文閱讀

一、散文的分類(散文的概念)

二、散文閱讀應分幾步?(閱讀程序)

三、散文閱讀題是怎樣出的?

四、散文閱讀題的解答有哪些技巧?

一、散文的分類(散文的概念)

含的道理),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例:《背影》抒情散文:以寫景狀物為主,

表現(xiàn)事物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例:《白楊禮贊》

二、散文閱讀應分幾步?(閱讀程序)

第一步:粗讀文章,整體感知材料

第二步:精讀文章,篩選整合信息

第三步:研讀題目,回答文后問題

二、散文閱讀應分幾步?(閱讀程序)

一讀一-整體感知:①了解主要內容;②歸納中心意思;③分析題目

含義。一用一句話概括中心。

二理一-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議論句;二抓過渡句;三抓每層每段中心

句。--用鉛筆作好標志。

三扣一找答題區(qū)域--畫出相關處。

四述一-整合答案:①提煉組合:有的答案隱含于文中,須提煉;有的

答案分散在各處,須組合。②組織歸納:圍繞要點,句子通順,言簡意賅。-

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后善寫。例:《與植物相處》

三、散文閱讀題是怎樣出的?

(1)整體感知題(體會作者的態(tài)度、觀點、感情);

(2)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義和作用

⑷提取并整合文章的內容要點;

(5)開放題

四、散文閱讀題的解答有哪些技巧?

1、整體感知題

題目示例:(1)閱讀全文,說說作者喜歡“與植物相處”的原因。(2)閱

讀全文,說說“小草令我怦然心動”的原因。(3)閱讀全文,說說文章最后一

節(jié)畫線句的深刻含義。

1、整體感知題解答技巧

(1)通讀全文,概括中心①了解主要內容;②歸納中心意思;③分析題目含

義(2)找出中心句或自己概括中心(3)注意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性

2、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答技巧

分析詞語常見題型:1.詞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語境義)2.代詞指代的內容3.

詞語可否省略,調換,是否矛盾4.動詞,形容詞的作用5.加點詞語的思想感情.

詞語的語境義

例:1.對文中“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中的“味”,

你是如何理解的?

2.根據(jù)語境,解釋“在生命的初期……,卻因此把養(yǎng)料醞釀了醞釀,等到果實成熟

的時候,他們的氣息就芬芳成了一壺絕世的好酒”一句中“芬芳”的意思.

3.說說下面兩個詞在文中的意思.

1)天使的聲音在耳邊吹拂,這是老師嗎?我怔了一下緩過神,這“批評”是對

著我的嗎?怎么聞不到硝煙味?硝煙味

2)我可大氣不敢出,嚶嚶著說……老師依舊悶葫蘆.

悶葫蘆方法:采用代入法

、“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的答題模式

如:()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在本文里的特定含義。

①連電視對面的沙發(fā)上也常常堆滿了書,于是吾家有電而無視久矣。

答:“有電而無視”將“電視”一詞分拆開(特殊用法)來使用,表現(xiàn)了家

里雖有電視卻常常不能看(解釋語句含義)的尷尬(情感)。

(二)答題模式

1、詞語含義及其特殊用法

2、所在句子的含義(注:往往和詞語的修辭義有關)

3、詞句蘊含的情感

說明:有關詞語的修辭意義

語言的使用是十分靈活的,一個詞除了有詞典義,還有在語境中臨時獲得的

特殊含義,特別是因使用修辭手法而產(chǎn)生的種種修辭義,如比喻義、比擬義、雙

關義、象征義等。遇到這樣的情況,要在把握詞語固有含義的基礎之上,弄清其

因修辭含義、作用與效果,如比喻義要弄清比喻的本體和相似點,比擬義要分清

是擬人還是擬物及其作用,雙關義要注意是它所指的另一意思、,象征義要弄清象

征的對象是什么,反語義要找出其反面的意思,等等。

【經(jīng)典試題示例1】(《一日的春光》)

14.“去年冬末,我給一位遠方的朋友寫信,曾說我要盡量地吞咽今年北平

的春天”,這里“吞咽”的含義是什么?作者說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4分)

【答案】“吞咽”的含義:盡情地享受。(釋詞)這里用通感(或夸張)的

手法(修辭)表達了在冬末對春天強烈的期盼之情。(句意+情感)

【經(jīng)典試題示例2】(《濕濕的想念》)

結合“濕”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義,說說為什么沈從文認為“值得回憶的哀

樂人事常是濕的”?

答案:因為值得回憶的人和事,往往是和河流密切相關的(與河水有關,取

“濕’之本意),浸潤著深沉情感的(河水和情感之間有比喻色彩),鮮活、流

動、有生命的(揭示“濕”之象征意味),令人感動、催人淚下的(“濕”與淚

水及感動也緊密相關聯(lián))。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題的答題模式

【經(jīng)典試題示例3]()

16.為什么農夫說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是一種陰香,沒有壯懷”?請聯(lián)系他

在家鄉(xiāng)務農的選擇,分析這句話的含義。(6分)

答:①夜來香/曇花夜間開花,其香味與陽光無關,所以稱陰香;(表面意

思)

②“沒有壯懷”是擬人的說法(修辭),與農夫決心留鄉(xiāng)務農的行動形成對

比;(修辭+深意)

③體現(xiàn)了農夫肯定陽剛之美的觀點。(觀點態(tài)度)

(二)、答題模式:(分四步)

1、表面意思2、修辭手法(如果使用了)

3、深層含義4、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等

【經(jīng)典試題示例3】《燈火的溫情》

作者最后說:“我不會怕冷,卻會怕這荒野沒有一盞喚我歸云的燈……”你

怎樣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答:在作者看來,人生路上的孤絕(困難和艱苦)環(huán)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感受不到真情和溫暖(表面意思),沒有自我救贖的靈魂(深層含義)。這表達

了作者對人間真情和溫暖的渴望與向往,對人生信念和人格尊嚴的呼喚與堅守。

(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三、作用型

(-)>“結構上的作用”的答題模式

答題示例

我怕我父親,他打我是真打??粗蓤A了眼,一步一步逼近,還不敢躲,

繃緊了肌肉等著,于是一巴掌扇過來,于是腦袋嗡的一聲……(節(jié)選自韓羽《父

子之間的怯意》)

問:請簡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為下文寫父親對“我”的愛作反襯;(2)為文末寫父親對“我”

的怯意作鋪墊;(3)照應了“父子之間的怯意”這個題目。

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段落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上海東華大學主頁氛,

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

3.文末: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

睛;言有盡而意無窮;總結全文,啟發(fā)讀者思考等作用。

答題模式:(從三個方面)

1.結構上的作用

2.內容上的具體體現(xiàn)(簡析具體內容)

3.作者情感態(tài)度(如果能表現(xiàn))

【經(jīng)典試題示例4】《泰山很大》

“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請簡

要分析。(5分)

答:①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承上啟下(結構的作用):一方面,它承接上文,

是對上文不同文人所寫泰山的歸結;另一方面它開啟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認為寫

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進而轉入對泰山封禪的敘寫(闡述內容)。

(二)、”人稱使用上的作用”的答題模式

答題示例:

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huán)佩的響

聲在月夜中歸來了。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

臺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fā)現(xiàn):邊墻不再是屏

障,紫塞(注:指長城)不再是嵌奇。它變得可笑,仿佛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

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說,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志,長城?。ü?jié)選自《長城》)

問: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⑵

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將長城擬人化:B.便于與長城對話,B.便于抒發(fā)感情。⑵因為這句

話承接“由是人們發(fā)現(xiàn)”而來,寫的是“人們”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

抒懷。

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或作用)是什么?或:為什么要改變人

稱?

答題模式: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于心理描寫;第二人稱:便于

感情交流,進行抒情,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

空限制,便于敘事和議論。

知識補充:①第一人稱:能給人親切、真實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缺點

是容易受到時空的局限,非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事情就無法寫進去。

②第二人稱:第二人稱一般都兼有擬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語言生動;而在表

情達意方面,運用第二人稱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對話。便于交流感情,給

人以親切感,便于抒情。但有環(huán)境限制,有明確的傾訴對象。

③第三人稱:它的優(yōu)點在于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從更多的方面自由地

敘述,便于客觀描述,但缺少真切感。

(三)、“選材上的作用”的答題模式

答題示例:

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么作

用?(6分)

答:第一問:表現(xiàn)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今天美麗富饒的陽關的贊美。

第二問:回應文章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后照應,并強化了作者的觀點。

試題設置:

如果考題從選材組材方面設題,則主要考材料和中心的關系,主次詳略是否

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等。

試題類型:

1、插入史實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插入史實:①反思歷史,以古證今或借古諷今。②具有例證的作用。

插入某一事件:①引出下文的議論或抒情,在結構上往往具有承上啟下的過

渡作用。②內容上具有深化或啟迪作用,一般表示對生命、生活或事業(yè)的積極而

深入的思考。

2、引用詩文或格言的作用

①具有論證觀點、闡明事理、強化作者的觀點的作用。

②有豐富文章的內涵,增加文采,前后照應等方面的作用。

例如:《歌德之勺》

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話。作者為什么要引用這段話?這段話

表達了恩格斯怎樣的觀點?(4分)

答案:(1)借用偉人的話對歌德進行評價。答出因為恩格斯是偉人,他的

話有著很強的權威性和說服力,廣為人知,我們耳熟能詳這樣的意思也可。

(2)歌德在人格上具有兩面性。把兩面性答為矛盾性多樣性、復雜性、雙

重性也可。

3、以某一物象作標題的作用

①.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串起主人公的一生,

②.象征某種哲理,表現(xiàn)某種情思。

例如在《向日葵》一文中,以“向日葵”為題目,不外乎串起作者不同的人

生階段和人生感悟,同時借向日葵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

4、引用一個或一些對立或類似的事物、對象

①.起對比或襯托作用,突出主要對象的特點。

②.可以起到豐富文章內容,避免平鋪直敘的作用

③.以有形寫無形,更有情趣。

例如:《侯銀匠》

小說題為“侯銀匠”,但寫侯菊的文字多,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安排的

理由。(6分)

答:①小說的主旨是表現(xiàn)侯銀匠,侯家父女相依為命,侯菊繼承了父親的精

細、勤勞等品質,寫侯菊就是表現(xiàn)侯銀匠。

②小說的主旨是表現(xiàn)侯銀匠,女兒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寫此時此

刻的情景,重點突出,可以避免平鋪直敘。

③小說的主旨是表現(xiàn)侯銀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寫侯菊,

間接烘托出侯銀匠的人生況味。

④小說的主旨是表現(xiàn)侯銀匠,作者實寫侯菊,暗寫侯銀匠,以有形寫無形,

更有情趣。

⑤小說的主旨是表現(xiàn)侯銀匠,更多描寫女兒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關系中

深刻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長。

四、“概括歸納文中重要信息”的答題模式

答題示例:

母親愛花,我也跟著愛起花來。家住在石門鄉(xiāng)間,前后有兩個小小的院子,

于是,也種了不少雜七雜八的植物,按著季節(jié),也會開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時

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來淡淡的清香,覺得自己好像也安靜古雅了起來。/夏天

的傍晚,茉莉會不停地開,摘下兩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記憶都會隨著它

的香氣出現(xiàn)在我眼前。我想,我愛的也許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時光,在每

一朵花后面,都有著我珍惜的記憶。(節(jié)選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問:本段寫我愛花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請概括寫出。

分析:四句話中很顯然前兩句各是一層,后兩句是一層。再提取每層的要點

詞“母親的愛花”“安靜古雅”“珍惜的記憶”,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親的愛花的影響(2)花讓自己變得安靜古雅(3)花里有自

己珍惜的記憶。

提問方式:請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內容要點。

答題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劃分本段的層次,第二步提取要點詞語,第三

步整合答案。

【經(jīng)典試題示例5】

1.文章把小花稱作“雪野里的精靈”,意在表現(xiàn)小花的哪些特點?(6分)

答案:①美麗、纖弱、稚嫩②頑強、不怕困難③充滿活力。

方法步驟:1.審題干明確具體內容一一找小花特點,這一特點應與“精靈”

有相似點。

2.還原題干找出對應語句一一找作者對小花盛贊的語句。(面前的竟是一片

美妍的小花;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這雪地里;頑強地舉起美麗的萌芽;

由纖纖的細徑挑著,顯得那樣稚嫩和孱弱;纖細里充滿著堅韌,孱弱里蘊藏這剛

強,微小里含納著博大。)

3.根據(jù)題干要求整合歸納要點一一只保留符合要求的詞匯,合并同類項,適

當替換為更加符合要求的詞匯。

【經(jīng)典試題示例6】《我愛水》

文中描述了什剎海四季變化的景色,請加以簡要概括,井說說這樣寫有什么

作用。(6分)

答:①冬雪皎白,薄冰試步;②春天溫柔,生機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陽輝

煌;④秋意漸深,秋荷搖曳。作用(4分)①具體表現(xiàn)了什剎海景色之美;②表

達了作者對什剎海的喜愛之情。

五、“概括文章主旨”的答題模式

試題示例:(《陽光的香味》)

聯(lián)系全文,概括寫出本文的主旨。(6分)

答:①通過發(fā)現(xiàn)''陽光的香味”,肯定農夫的陽光生活、美好勞動、務農的

選擇,評價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沒有壯懷”,強調人的嗅覺在都市里退化;(文

章主要內容

②肯定一種貼近陽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作者寫作意圖)

(一)、概括主旨解題指導

1、整體把握,高度概括主要內容(人、事、物)

2、深入研讀,全面理解寫作意圖(觀點、感情)肯定、否定,該、不該,

表現(xiàn)體現(xiàn)一精神品志,感悟思考一人生現(xiàn)實、感慨呼吁、愛與恨、憂慮與無奈、

堅信和憧憬,歌頌贊美、批判揭露……

3.關注標題、首尾和背景

(二)、答題模式主要內容(寫什么)+寫作意圖(為什么寫)

【經(jīng)典試題示例7】(《楊柳》)

請概括本文的主旨。

答案:本文通過贊美楊柳“賤”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質,(文章主要內容)

體現(xiàn)了作者對處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觀念的肯定。(作者寫作意圖)

六、藝術手法賞析

(一)、表現(xiàn)手法賞析類

從表現(xiàn)手法方面設題,則主要從象征、對比、襯托、欲揚先抑、借景抒情等

手法的好處,以及用它們塑造形象所起作用等方面設計問點。

1、用典。能豐厚文章的文化底蘊,豐富思想內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2、寓莊于諧。能使文章行文活潑,幽默風趣。

3、襯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襯,烘托出主體事物什么特點或者烘托

出所要表達的某種感情。

4、對比:用什么與什么構成鮮明的對比,從而鮮明形象地表現(xiàn)事物(道理)

的什么特點,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

5、象征:象征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xiàn)某種特殊意

義,或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xiàn)與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其表達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顯示了被象征對象的什么特點

6、渲染:是用各種手段對環(huán)境、場面、人物、時間等多方面的重彩濃墨的

描寫,以突出什么氣氛、刻畫人物的什么特點、表現(xiàn)文章的什么主題。

7、伏筆:在文章的前邊將下文要表現(xiàn)的人物或時間預先作出暗示,然后在

相宜之處作呼應,使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合理,使讀者感到巧妙有趣。

8

9、設置懸念:引起讀者對故事發(fā)展或者人物命運急切期待,從而引起下文。

10、寫作上由實而虛的作用:從人們熟悉的實體寫到蘊含哲理的象征體,符

合認識的一般規(guī)律,便于讀者的理解逐步深入。

11、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在于具有真實性,能夠具體生動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和

增強藝術感染力。如2006年湖北卷第16題考了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和好處。

12、白描手法::能使文章語言樸實,格調清新,平中見奇,含義深邃,真

實感人。

13、景物描寫:景物往往構成環(huán)境或背景,所以寫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環(huán)

境,提供背景,或營造某種氣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襯人,它又可細分

為兩類

(1)正襯:即以景物之優(yōu)美襯托人物心靈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涼襯托人物

命運之悲慘。

(2)反襯: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氣氛之歡快來反襯人物悲慘的命運或人物凄涼

的境遇。2006年安徽卷第17題考了景物描寫的作用和好處。

例如:第12題

小說兩次寫到“一陣冷颼颼的風”,有什么作用?(6分)

【1第一次,烘托環(huán)境,展開情節(jié);2第二次,渲染氣氛,轉換情節(jié)。每答

對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p>

14、以小見大:就是采用小的事情來表現(xiàn)大的主題的寫作方法,將抽象的事

物具體化,可以以點帶面地反映某種現(xiàn)象。

15、欲揚先抑:突出后文內容,使行文曲折有致等作用。如2005年全國卷

I第15題:“'我不信了春天',作者為什么這樣說?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

就考了欲揚先抑手法所具有的突出下文內容的作用和好處。

答題模式:手法+效果+內涵+情感

(二)、賞析修辭手法

【試題示例】《秋光里的黃金樹》17題

請從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兩方面對文章畫線段落加以賞析。(6分)

這時的每一棵樹,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黃金樹.,在如儀的告別式上端莊肅

立。它們與落日和諧,與朝陽也和諧;它們站立的姿式高雅優(yōu)美,你若細細端詳,

便可發(fā)現(xiàn)那是一種人類無法摹仿的高貴站姿,令人驚羨。它們此時正豐富燦爛得

恰到好處,渾身披滿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繽紛的傘兵準備跳傘,商量,耳語,

很快就將行動……大樹,小樹,團團的樹,形態(tài)偏頗的樹,都處在這種輝煌的時

刻,豐滿成熟的極限,自我完美的巔峰,很快,這一刻就會消失,剩下一個個骨

架支楞的荒野者。

答:作者運用擬人、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修辭手法),從形、聲、色等

角度描寫了秋光里的“黃金樹”在告別儀式上端莊的表情,高雅的姿勢,輝煌燦

爛的景象,(修辭效果+語句內容)表達了作者對秋光里的“黃金樹”由衷的贊

美,(作者情感)為文意的轉折作鋪墊。

答題模式:

1、指出使用的修辭;

2、修辭效果+語句內容;

3、作者的情感

【經(jīng)典試題示例8】《爐火》19題

第四、五自然段,作者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寫“爐火”?請簡要賞析。(5

分)

答案:運用了對比、擬人、比喻手法(指出修飾手法)。通過冷暖對比突出

了爐火帶給人的溫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氣我是摸透了"、爐火像“明眸”等擬

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動(內涵+效果)地傳達出作者對爐火的喜愛之情,表現(xiàn)

出爐火對作者的特殊義。(情感態(tài)度)

(三)、有關鑒賞人物形象的題型

答題示例:

女主人很快發(fā)現(xiàn)了我的反常行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煙味。即刻提出了質

疑。那時我正站在廚房里陶醉地聽著三兄弟的叫聲,我已經(jīng)能夠準確地分清他們

聲音中的微小差異了,有一個不叫我就會心事重重。女主人說,傻瓜蛋,有吸油

煙機不用,你有神經(jīng)病???我剛給她干活時,她對我的稱呼是四個字一一文學青

年。這四個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話發(fā)出來,顯得無比的惡毒。雇用我三個月后,她

叫我的就是這三個字一一傻瓜蛋,她說之所以沒有解雇我,是因為我看上去不像

別的人一樣嚇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聲一點,低聲說,煙囪里有一窩小麻雀,他們是我的兄弟。女主

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個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廚房,在門口她

從牙縫里擠出了兩個字一一農民。我喜歡這個稱呼,雖然它同樣惡毒,但我確實

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認為做個農民并不可恥。(節(jié)選自安勇《煙囪里的兄弟》)

問:文中的“女主人”是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用一句話加以概括,并舉一

例說明。

提問方式:請簡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題模式:

按總分(分總)來回答。

1、先用一句話從整體上對該人物作出一個定性分析;

2、然后再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

3、然后再用一句話作定性式的總括。

答:是一個鄙視進城打工農民的城里人形象。如:從牙縫里擠出了兩個字一

一農民。(或無比的惡毒地將“我”稱為“文學青年”“傻瓜蛋”等)

【經(jīng)典試題示例9】《河的第三條岸》

17、結合作品,請簡要分析“母親”這一人物形象。(5分)

答:母親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整體定性分

析)。她對父親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親的行動后,她只有一句“如果

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睂τ诟赣H的舉動,她覺得羞辱。但對父親,

她雖不理解,在物質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具體

定量分析)。可見她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定性式

的總括)。

(四)主題思想的賞析

答題示例:《談靜》

從下列角度中任選一個,寫30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14分)

(1)從主題思想的角度賞析《談靜》

答:①本文的主旨是關于靜的修養(yǎng)。能夠領略靜趣的人,才能在塵世喧嚷中

驀然獲得無窮妙悟,心靜不僅能使人領略樂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極大裨益。(歸

納主題)

②賞析就當緊扣文本進行,角度可以多樣。例如:B.主題在全文構思中的

作用?!办o”是全文的中心一樞紐。所有的范例、事理都體現(xiàn)出文章的主題思想,

文章的內容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段落層次也圍繞著主題來安排。B.主題與個人

修養(yǎng)的關系?!办o”是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忙里可“偷閑”,閑中能覓靜,

它全在于個人的修煉。靜中企圖的趣味,不僅使自己受益,也給朋友帶來快慰。

D.從結構技巧的角度談主題在文中的展開方式。全文先談“感受”,再從“心

靈”所獲得的“靜趣”,引出“靜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結論。D.從表現(xiàn)技

巧的保外就醫(yī)談主題在文中的展開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動范

例(自然現(xiàn)象、社會場景)的精選、俳句、詩句的引用等對于闡釋主題的作用,

以及由此所啟發(fā)的讀者對靜的審美理解的藝術享受。答題技巧:①、首先歸納

本文的主題。

②、其次答主題的作用、主題與主要事物或事理的關系、主題的展開形式等。

七、作品的思路結構

(一)、結構特點或方式

【經(jīng)典試題示例101《朦朧的敬慕》

17、指出文章的結構方式,并作簡要分析。(6分)

答:這篇文章采用了“總一一分一一總”的結構方式。①②段總寫作

者對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一⑩段分寫:③④⑤段寫作者為魯迅守靈時的所見

所感;⑥一⑩段寫作者回憶幼時瞻仰孫中山先生是的所見所感及對自己的深遠影

響。

(11)?兩段總結全文,點明主題,照應標題

答題模式:

1、指明結構特點或方式;

2、具體分析;

3、作用或效果

(二)行文思路

【經(jīng)典試題示例11】08年《霧》

19.本文以霧為線索展開,請具體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答:①作者開篇說“不喜歡”霧。

②其次寫來到加德滿都后,作者開始“喜歡”、“欣賞”、“贊美”加德滿

都的霧景。

③中間寫霧引發(fā)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④最后作者最終“陶醉”在霧境的幻象之中。

答題模式:(如果沒有指出線索的,需要指出“線索是什么”)

1、如何開頭;

2、中間是如何展開的;

3、如何鄉(xiāng)結尾的。

(三)謀篇布局的技巧的賞析

【經(jīng)典試題示例13】《在山陰道上》

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300字左右的文章。(16分)

(1)簡析《在山陰道上》謀篇布局的技巧

參考答案:①本文重點寫參觀,其選材并不限于對魯迅故居的訪問,而是

前伸后延,寫了“道上”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剪裁別具匠心。

②文章以參觀魯迅故居的游程為外部線索,以追尋精神家園和贊頌魯迅精神

為內部線索,兩條線索互為表里,相互映襯(如,百草園中歡樂的孩子們與住閘

門的“勇士雕像”的映襯,歸途中田園風光與魯迅的“好的故事”的映襯),完

美地表現(xiàn)了文章主題。

③開頭與結尾先抑后揚,前后照應,思想和情感逐層推進,逐層深入,從而

巧妙地將文章導向了高潮。

一.高考散文閱讀題設置問題的基本類型

第一類:就結構形式設問1.開頭;2.結尾;3.標題。

第二類:就內容表達設問1.理解;2.賞析。

第三類:就構思和主旨設問1.思路;2.情感;3.意象。

二.高考散文閱讀題答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例析

第一類:就結構形式設問

(~)問“開頭”。

例(1):08年天津卷《敦煌》

第18題:本文對敦煌的哪些描寫再現(xiàn)了“最鮮活的歷史”?(4分)

答案:繞樓穿窗而過的飛天;邁著舞步的馬;美麗的菩薩;童子嬉戲圖一筆一

劃抄出的經(jīng)書頂天立地的佛像;

【解題思路】

文章開頭“一段最鮮活的歷史”是統(tǒng)領全文的句子,答案為以下各自然段的

段首概括句?!磅r活”即對歷史遺跡的生動解讀,一語貫穿全篇。

例(2):08年福建卷《吟風》

第一題:為什么作者在開頭寫了一盆銀杏?(3分)

答案:寫銀杏是為了引出風,從而以有形寫無形,以銀杏狀風,突出風的形

象。

【解題思路】

1.考查對思路的理解??筛?/p>

為“開頭寫銀杏有什么作用”。

2.對內容的把握:開頭寫“銀杏”,引出“主體形象”風,具有真實感,

增強可讀性。

3.備選思考角度:由實到虛,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由日常生活到文化歷

史,由敘事描寫到抒情議論;由娓娓而談到激情澎湃。

(二)問“結尾”。

例(1):08年北京卷《碧云寺的秋天》

第20題:文章結尾說:“'現(xiàn)在‘跟'過去'是對立的:但是,在歷史的

長河中,

它們又有著一脈相聯(lián)的源流?!苯Y合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4分)

答案:作者通過對古代詩人贊美秋色的詩句的引用,說明了古人與今人的感

受也是有相通之處的。因此,“過去”與“現(xiàn)在”并不是割裂的,兩者之間是一

種辨證統(tǒng)一的關系。

【解題思路】

1.把形象的句子所寓含的抽象的道理說出來。

2.涉及第7.8.9自然段的內容的把握:作者的認識(主旨)與向來對古人

悲秋傾向的理解的區(qū)別;古人還有愛秋、樂秋、贊秋的另一面。

例(2):08重慶卷《時間怎樣地行走》

第17題:文章寫到“不朽”的“時間”“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著我

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請根據(jù)文意簡要分析作者對“人”和“時間”關系的觀

點和態(tài)度。(6分)

答案:作者認為時間并不是無情地拋棄我們,而是我們的情侶,伴隨我們走

過一生。因此我們應該熱愛、珍惜時間,讓生命在時間里充滿意義。

【解題思路】

1.難度高,抽象性強。要關注“表達作者感悟”的句子,即“說理句”,

提取“寓意精辟”的句子;

2.是“作者”的認識,分析的角度要正確;

3.“卒章顯志”,散文慣用的章法。結尾句的特點。

例(3):08全國卷之二《馬纓花》

第17題:文中所說的“光與影的對比”具體指什么?文章寫馬纓花有什么

寓意?(8分)

答案:(1)(4分)①“光與影的對比”是指新舊時代馬纓花的對比(過

去的馬纓花是影,是底片,現(xiàn)在的馬纓花是光,是照片)②''光"中的馬纓花在

陽光下,充滿生機和活力;③''影"中的馬纓花長在陰森凄苦的深院里,給苦悶

寂廈門中綠廣告部寞的作者以心靈的慰藉。

(2)(4分)①馬纓花是作者在新舊時代情感寄托的載體;②作者通過寫

對馬纓花感情的變化,表現(xiàn)出心情和生活態(tài)度的變化。(每點2分)

【解題思路】

1.提煉作品主旨:年代,社會變遷;

2.文中句子:深院、夜雨、黃昏、孤寂、綠云紅霧、生機勃勃、含笑怒放。

3.比喻修辭:光、影。

4.標題:《馬纓花》,托物言志。

例(4):08福建卷《吟風》

第2題:結合全文,談談你對“季風雖有四時之變,而惟有其風骨不變”這

句話的理解。(6分)

答案:(1)風從外在看,有溫暖的春風,涼爽的夏風,氣爽的秋風,寒冷

的冬風。它是隨著四時的變化而變化的。它時時在重新塑造著一個新的世界。

(2)風從本質上看,不變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蕩,敢愛敢怒;它更有骨,

心高氣豪,義無反顧,頗有英雄氣度。

【解題思路】

1.考查對重要句子的理解。要關注句子本身的內容:“四時之變”與“風

骨不變”,兩點所涉及的采答區(qū)段:第1、2段;第7段。

2.概括提取。抓七年級英語閱讀題關鍵詞語。

(三)問“標題”

例(1):08遼寧卷《雨韻》

第17題:怎樣理解“雨韻”的內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達方式來呈現(xiàn)“雨

韻”這一主旨的?(8分)

答案:第一問(4分)①雨韻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韻是增強生命記憶的

媒介;③雨韻是大自然美麗的樂意。第二問(4分)①先議論,談四季之雨與人

生四季;②再敘事,講老人與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③最后抒情,表達作者對雨

中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解題思路】

1.問“標題”,答“結構”。

2.從標題發(fā)文,從主旨感悟。實際是考查對結構的認識及對表達方式“術

語”的理解。

3.抒情散文的行文風格。

第二類:就內容表達設問

1.“理解”類:考查對某些句子的理解。

例(1):08天津卷《敦煌》

第19題:綜觀全文,如何理解“這是歷史的另一種寫法”。(4分)

答案:用實物來記錄歷史,再現(xiàn)了千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

【解題思路】

1.考查對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要善于解析句子內容:“這”一一“最鮮

活的歷史金諾會展”所指的內容;“歷史”一一古代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

“另一種寫法”一一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實物來“寫”(記錄)歷史。

2.本題關聯(lián)上段和所有下文,與第一題角度相同,但上一題是分述具體的

段落中心,本題是概述,更抽象,也提高了難度。

例(2):08年重慶卷《時間怎樣地行走》

第14題:怎樣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

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案:梳下來的白發(fā)讓我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

【解題思路】

1.修辭手法:比喻、通感。

2.上下文;以有形寫無形。

3.思路:作者思維轉換處。

例(3):08年北京卷《馬纓花》

第15題: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黃昏時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們,它們也仿佛是生氣勃勃,

同浴在陽光里一樣。

答案:(1)(2分)①孤獨的腳步聲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處。②暗示了

環(huán)境的幽深。

(2)(2分)①表西安電子科大bbs明在新的生活環(huán)境中,馬纓花無論何

時都充滿生機;②就像作者喜悅幸福的心情。

【解題思路】

1.理解重要句子:(1)“空谷足音”取字面意;(2)今昔對比,第9、

10段顯示語意轉折,聯(lián)系時代背景;

2.本文是歌頌新社會新生活的文學作品。

例(4):08遼寧卷《雨韻》

第14題:根據(jù)文意,四季之雨分別象征了人生哪幾個階段?為什么說“秋

天的雨聲,歡樂的音符里摻雜進一些憂傷的詠嘆”?(4分)

答案:

第一問(2分):①春雨象征著人生的童年;②夏雨象征著人生的青年;③

秋雨象征的人生的壯年;④冬雨(雪)象征著人生的晚年。每答對兩點給1分。

答對一點不給分,依此類推。意思答對即可。

第二問(2分):秋天的成熟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蕭條的季節(jié)、悲涼

的季節(jié),所以“秋天的雨聲”中有“歡樂”,也有“憂傷”。每答對一點給1

分。意思答對即可。

【解題思路】

1.議論語段的觀點歸納與領悟,考查文字上的簡縮整理功夫。

2.第一問:句子意六年級課內閱讀題思的簡縮或主干化;第二問:解實悟

虛,由顯推隱,實際是文化底蘊的檢測。

2.“賞析”類:賞析文章“中間”的某些句子

例(1):08天津卷《敦煌》

第20題:賞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畫線的文字。(6

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將靜態(tài)畫面賦予動態(tài)美,表現(xiàn)了對生命的張

揚和自由的渴望。

【解題思路】

1.從形式和內容兩個角度來回答。形式:修辭(不難)。內容:關注“畫

中人”:靜的形象,“動”的神韻;生命,自由;舞女,民族。

2.參照上下文,融匯段落主旨(中心)。

例(2):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

第18題:請仔細體會第三段結屬畫線的一句話:“它來得是那么神速,將

我那模

糊的季節(jié)感驚醒了?!被卮鹣旅鎲栴}。(5分)

①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②作者使用了“驚醒”一詞,好在哪里?(2分)

答案:①直接觸發(fā)了作者對秋色的集中描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結構作用。

②彰顯了秋色的突如其來,表達了作者對秋色之美的驚嘆。

【解題初中物理總復習資料思路】

1.問局部,看全文;

2.善于把握文章思路轉換之處,峰回路轉之處:上文,“綠色的統(tǒng)治基本

上還沒有動搖”;下文,對秋意的幾種描寫、古人的秋思、作者的感悟與評論。

3.訣竅:大視野通覽,關鍵處立足;粗點看,細點想。

例(3):08湖北卷《霧》

第18題:“月下觀景,霧中看花,不是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嗎?”根據(jù)第

⑥自然段的內

容,談談作者這樣說的理由。(5分)

答案:①因為朦朧模糊的東西有時反而更美。②因為模糊的東西比清晰的東

西更能激發(fā)觀賞者自由地想像,從而增強審美情趣。

【解題思路】

1.著眼本段文字的理解,談“大自然”中的“審美理念”;

2.看上下文句,了解句間關系;

3.依據(jù)文章思路,定位局部觀點。

例(4):08安徽卷《我與地壇》

第16題: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上巔布散烈烈

朝暉之時。

答案:(1)運用擬人手法,通過“走下“”爬東華大學成教網(wǎng)上“等詞語

將太陽人格化,生動形象。

(2)運用對比的手法,使日出與日落情景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以深刻印

象。

(3)運用前后對稱的語言形式寫景,給人以整齊的美感。

【解題思路】

1.特定句子的內容的分析,關注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

2.分點解答,分角度分析;

3.鑒賞術語的積累和運用。

第三類:就構思和主旨設問

1.問“思路”:從全文思路設置問題

例(1):08重慶卷《時間怎樣地行走》

第15題:文章是圍繞人的成長與對時間的感受來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

路。(6分)

答案:小時候貪玩而痛恨時間的管束一一初中時漠視時間而不刻苦學習-

后來對時間麻木而無所作為一一十幾年前發(fā)現(xiàn)白發(fā)而感嘆時光飛逝一一現(xiàn)在明

白應該和時間一起走過充實的人生(即以人生過程為線,貫穿對時間的不同感悟)

【解題思路】

1.關注段落開頭句以及表示“時間”的詞語;

2.關注表達認知、抒發(fā)感悟的說理性的句中考議論文答題技巧子,提取關

鍵詞;

3.關鍵:敘事與說理的文字的區(qū)別。

例(2):08湖北卷《霧》

第19題:本文以霧為線索展開,請具體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答案:①作者開篇說“不喜歡”霧。②來到加德滿都后,作者開始“喜歡”、

“欣賞”、“贊美”加德滿都的霧景。③霧引發(fā)了作者的理性思考。④作者最

終“陶醉”在霧境的幻象之中。

【解題思路】

1.問“思路”,看“結構”;

2.分析層次結構,概括層次意思,抓關鍵詞語;

3.了解行文風格,熟悉文體特點。

2.問“情感”:從有關人物的情感、觀點設問

例(1):08遼寧卷《雨韻》

第16題:文中“老人和娃兒”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老人為什么“最

后與孩子”笑在了一起?(6分)

答案:第一問:(3分)老人喜歡和娃兒打著傘賞雨,娃兒卻喜歡和狗在雨

中賽跑,把自己融入雨中。第二問:(3分)老人先是受到了“我”的啟發(fā),又

看到孩子在雨中奔跑后“開心地笑”,終于被感染,也笑了起來。意思答對即可。

【解題思路】

1.對敘事語段的理解七年級上冊文言文,淺層的概括。

2.人物心理與人物行動。

例(2):08全國卷之二《馬纓花》

第14題:作者為什么說“有孤寂之感”?(4分)

答案:①作者獨自住在一陰森凄苦的大院里。②當時正是“萬家墨面沒蒿萊”

的時代,北京城一片黑暗。(每點2分)

【解題思路】

1.問‘'情感",找標志句;

2.問“情感”,找生存環(huán)境,上文寫“院子”,下文寫“社會”,即所謂

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

3.整合,概括。

例(3):08湖北卷《霧》

第17題:請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觀點,不超過20

字。(3分)

答案:在社會生活和科學中都有模糊性。

【解題思路】

1?抓段中關鍵句子“在人類社會中……”,提取觀點;

2.簡要概括的筆頭功夫,限制字數(shù)的要求。

例(4):08安徽卷《我與地壇》

第17題:綜觀全文,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請簡要概括。(6分)

答案:作為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但從人類和宇宙的整體看,生命是生生不

息的,是永恒的。

【解題思路】

1.體裁:敘事抒情散文,哲理感悟;敘事、抒情、議論。

2.全文與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局部:宏觀審視與微觀體察。

3.具體形象和意象的理解和分析,如“孩子與玩具”,“欲望、歌舞、永

恒”、“宇宙、姓名”等等。

4.即時閱讀與及時聯(lián)想:前三道題的分析解答對本題的啟發(fā)和幫助。

3.問“意象”:從文中涉及的事物或意象設置問題

例(1):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

第19題:本文大量運用描寫色彩的詞語,這與文章主旨有什么關系?產(chǎn)生

了怎樣

的藝術效果?(5分)

答案:第一問: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秋色之美的發(fā)現(xiàn)與贊嘆,并結合古人的創(chuàng)

作,傳達了作者對審美體驗和社會生活關系的理解。描寫色彩的詞語的大量運用,

凸顯了文章主旨。

第二問:在藝術效果上,則寫出了秋葉的絢爛多彩,展現(xiàn)了秋色的豐富性:

給人以一種視覺的享受,富于藝術感染力。

【解題思路】

1.了解文章主旨及大結構:寫秋色,議秋色。

2.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特別的情感:贊秋,愛秋。

3.把握局部文字與全文主旨初中數(shù)學教案的關聯(lián)。

例(2):08湖北卷《霧》

第16題: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著重寫到了關于鮮花和動物的細節(jié)。從本

文的主旨來

看,這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霧的哪些特點?從藝術表達效果來看,這些細節(jié)描

寫又有什么作

用?(4分)

答案:

(1)霧的主要特點:模糊性和遮蔽性。

(2)細節(jié)描寫的藝術表達作用:①為了突出霧的主要特點;②使文章的內

容更加豐富;

③行文生動活潑,增強文章的情趣和可讀性。

【解題思路】

1.寫景抒情散文,考查“細節(jié)描寫”與“主旨”“表達效果”的關系

2.關注上下文,第4段“霧能把一切東西:美的、丑的……”;

中有“美”。

3.敘述描寫文字的用意:寫“霧”的特點,為議論服務,為思路的轉換鋪

墊:“霧”

【附件】高考散文閱讀題個案研究

2008年湖北高考卷散文題命題研究

季羨林

【敘事說理散文】

①我從來沒有喜歡過霧。

②抵達加德滿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開窗子:外面是大霧彌天。昨

天下午我們從加德滿都的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嶺,層巒疊

嶂,個個都戴著一頂頂?shù)陌酌弊樱@些都是萬古雪峰,在陽光下閃出了耀眼的銀

光。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這種景象,我簡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悅。現(xiàn)在大霧遮

蔽了一切,連那些萬古雪峰也隱沒不見,一點影子也不給留下。旅館后面的那幾

棵參天古樹,在平常時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現(xiàn)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襯著白色

的大霧,宛如一張中國古代的畫。昨天抵達旅館下車時,我看到一個尼泊爾婦女

背著一筐紅磚,倒在一大堆磚上?,F(xiàn)在我看到一個男子,手里拿著一堆紅紅的東

西,我以為他拿的也是紅磚。但是當他走得近了一點時,我才發(fā)現(xiàn)那一堆紅紅的

東西簌簌抖動,原來是一束束紅色的鮮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來。

③正當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時候,忽然聽到不知從哪里傳來了咕咕的叫

聲。濃霧雖然七年級英語下冊期中遮蔽了形象,但是卻遮蔽不住聲音。我知道,

這是鴿子的聲音。當我傾耳細聽時,又不知從哪里傳來了陣陣的犬吠聲。這都是

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萬萬沒有想到,我在加德滿都學會了喜歡的兩種動物一一

鴿子和狗,竟同時都在濃霧中出現(xiàn)了。難道濃霧竟成了我在這個美麗的山城里學

會欣賞的第三件東西嗎?

???

【題目】16.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著重寫到了關于鮮花和動物的細節(jié)。從

本文的主旨來看,這些細

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霧的哪些特點?從藝術表達效果來看,這些細節(jié)描寫又有什么

作用?(4分)

【答案】(1)霧的主要特點:模糊性和遮蔽性。(2)細節(jié)描寫的藝術表達

作用:①為了突出霧的主要特點;②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③行文生動活潑,

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設問方式】就“細節(jié)描寫"發(fā)問,從‘‘主旨"''表達效果”的角度分析“特

點"''作用”;

【答題格式】“特點是……”“作用是……”

【初步分析】問“細卓茂出門節(jié)”,答“特點、作用"。考查“細節(jié)描寫”

與“主旨”“表達效果”的關系。

【設問角度】1.寫的是什么?[“霧”景的“細節(jié)”:山、樹、鮮花;鴿子、

狗的聲音]

2.怎樣寫的?[“我”的所見所聞所感]

3.為什么這樣寫?或有什么作用?[真切真實;內容豐富;生動活潑;情趣、

可讀性]

【采答方法】

1.答“主旨”,看全文。[敘述描寫的是“霧”的景色,霧的主要特點:模

糊性和遮蔽性。議論的是“霧”的美學特征;]

2.答“作用”,看“怎樣表現(xiàn)霧的特點”:濃厚、遮蔽;形、聲的有趣變

化及人的新奇感受。

④世界上,喜歡霧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國倫敦的大霧是頗有一點名氣的。

有一些作家寫散文、寫小說來描繪倫敦的霧,我們讀起來覺得韻味無窮。對于尼

泊爾文學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爾作家專門寫加德滿都的霧。但

是,不管是在倫敦,還是在加德滿都,明目張膽大聲贊美濃霧的人,恐怕是不會

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沒有廣州福迪汽車那種閑情逸致去鉆研探討。

我現(xiàn)在在這高山王國的首都來對濃霧大唱贊歌,也頗出自己的意料。過去我不但

沒有贊美過霧,而且也沒有認真去觀察過霧。我眼前是由贊美而達到觀察,由觀

察而加深了贊美。霧能把一切東西:美的、丑的、可愛的、不可愛的,都給罩上

一層或厚或薄的輕紗,讓清楚的東西模糊起來,從而帶來了另外一種美,一種在

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種朦朧的美,一種模糊的美。

⑤一些時候以前,當我第一次聽到模糊數(shù)學這個名詞的時候,我曾說過幾句

怪話:數(shù)學比任何科學都更要求清晰,要求準確,怎么還能有什么模糊數(shù)學呢?

后來我讀了一些介紹文章,逐漸了解了模糊數(shù)學的內容。我一反從前的想法,覺

得模糊數(shù)學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在人類社會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會科學

和自然科學中,有著大量模糊的東西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無論如何也無法否認

這些東西的模糊性。承認這個事實,對研究學術和制訂政策等等都是有好處的。

???

【題目】17.請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觀點,不超過

20字。(3分)

【答案】在社會生活和科學中都有模糊性。

【設問方式】概括段落文字的“觀點”。限制字數(shù)簡答。

【答題格式】概括觀點,精簡字數(shù),按要求作答。

【設問角度】由“模糊數(shù)學”引出本段的觀點,擴展論述的范圍至“社會

生活”“科學研究”領域,為下文的論說張本。

【采答方法】本段先敘述,后議論,弄清表達方式的不同,準確提取觀點句。

⑥在大自然中怎樣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東西更多,連審美觀念也不例

外。有很多東西,在很多時候,朦朧模糊反而更顯得美。月下觀景,霧中看花,

不是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嗎?在這里,觀賞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讓自己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