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災害 第二節(jié) 地質災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災害 第二節(jié) 地質災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災害 第二節(jié) 地質災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災害 第二節(jié) 地質災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災害 第二節(jié) 地質災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災害第二節(jié)地質災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課題:科目:班級:課時:計劃1課時教師:單位:一、教學內容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災害”的第二節(jié)“地質災害”。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涵蓋地質災害的類型、成因及影響,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等災害的實例分析,以及如何預防和減輕地質災害的危害。學生將通過課堂學習,了解地質災害的基本概念,認識不同地質災害的特點及其對人類和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二、核心素養(yǎng)目標1.區(qū)域認知:使學生能夠識別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區(qū)域特征,理解不同地質災害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

2.地理觀測與實驗:通過實例分析,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原因、過程和影響的能力。

3.證據搜集與解釋:學生能夠搜集地質災害的相關資料,運用地圖、圖表等工具,解釋地質災害的形成機制和危害程度。

4.地理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處理和應用地質災害信息的能力。

5.人地關系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地質災害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提高防范和減輕地質災害意識的意識。三、學習者分析1.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相關知識:學生在之前的課程中已經學習了地理環(huán)境的基本概念,對氣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此外,他們可能還學習過一些自然災害的基本知識,如臺風、洪水等。

2.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學習風格:學生對于探索自然現象和地理環(huán)境可能具有較強的興趣。在學習能力方面,學生可能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風格上,部分學生可能偏好visual型的學習方式,喜歡通過圖表、圖片等直觀材料進行學習;而另一部分學生可能偏好auditory型的學習方式,喜歡通過聽講、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

3.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在地質災害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專業(yè)術語和概念的理解困難,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此外,學生對于地質災害的成因和預防措施可能較難理解,需要通過具體的實例和實際操作來進行引導和解釋。同時,地質災害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會使得學生對于如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解題感到困惑。四、教學方法與手段1.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通過講解地質災害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響,幫助學生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

(2)案例分析法:選取典型的地質災害案例,引導學生分析災害發(fā)生的原因、過程和應對措施,提高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

(3)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2.教學手段:

(1)多媒體設備:利用PPT、視頻等資料,直觀展示地質災害的實例和成因,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提高學習興趣。

(2)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運用GIS軟件展示地質災害的空間分布和影響范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質災害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

(3)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相關資料,自主學習地質災害的知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五、教學過程設計1.導入環(huán)節(jié)(5分鐘)

情境創(chuàng)設:播放一段地質災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災害對人類和環(huán)境的影響。

問題提出:請學生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地質災害?它們?yōu)槭裁磿o人類和環(huán)境帶來嚴重危害?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并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地質災害的類型、成因及影響。

2.講授新課(15分鐘)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講解地質災害的基本概念、類型、成因和影響。

重點講解地質災害的類型,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等,并簡要介紹它們的成因和影響。

期間,教師可通過舉例、展示圖片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3.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10分鐘)

課堂提問:教師提出問題,請學生回答,如“滑坡和泥石流的區(qū)別是什么?”、“地震是如何發(fā)生的?”等。

學生回答后,教師給予評價和指導,針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答。

小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地質災害的預防措施,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

討論結束后,各組派代表進行匯報,教師點評并總結。

4.鞏固練習(5分鐘)

練習題設計:布置一些關于地質災害的選擇題和簡答題,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批改并給予反饋,針對錯誤較多的題目進行講解。

5.課堂小結(3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總結地質災害的類型、成因及影響。

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6.作業(yè)布置(2分鐘)

布置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課后搜集地質災害的相關資料,撰寫一篇短文,分析某種地質災害的成因、過程和應對措施。

教師提醒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時注意時間安排,確保作業(yè)質量。

總用時:45分鐘

教學過程設計要注重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針對重難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地理觀測與實驗、證據搜集與解釋等技能。六、知識點梳理1.地質災害的類型

-滑坡: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在重力作用下發(fā)生整體下滑的現象。

-泥石流:山區(qū)溝谷中,由于強降水、冰雪融化等原因,使土體、巖石破碎,并攜帶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地震:地球內部構造變動引起的地表振動現象。

-火山:地殼內部的巖漿噴發(fā)到地表形成的火山口及其周圍熔巖、火山灰等堆積物。

2.地質災害的成因

-地質構造:地殼內部的斷層、褶皺等地質構造,使巖層破碎,易發(fā)生滑坡、地震等地質災害。

-地形地貌:山區(qū)、丘陵等地形地貌復雜,斜坡穩(wěn)定性差,容易發(fā)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氣象條件:強降水、冰雪融化等氣象條件,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重要誘因。

-人類活動: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過度開采礦產資源等人類活動,導致地質環(huán)境惡化,加劇地質災害的發(fā)生。

3.地質災害的影響

-人員傷亡: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巨大,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負擔。

-基礎設施損毀:地質災害導致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損毀,影響社會經濟發(fā)展。

-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地質災害使地表植被破壞,土地資源退化,水源流失,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社會心理影響:地質災害給受災地區(qū)帶來恐慌、焦慮等心理影響,需進行心理疏導和重建。

4.地質災害的預防與減輕措施

-加強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建立地質災害監(jiān)測預警體系,及時發(fā)現和預警潛在地質災害。

-科學規(guī)劃土地利用:合理規(guī)劃城鄉(xiāng)發(fā)展,避免在地質災害高風險區(qū)域進行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災能力。

-完善應急預案:制定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提高應對突發(fā)地質災害的能力。

-加強宣傳教育: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

5.地質災害的應對與救援

-受災群眾轉移:在地質災害發(fā)生時,及時組織受災群眾轉移,確保人員安全。

-搶險救援:組織搶險救援隊伍,開展被困人員搜救、災后安置等工作。

-災后重建:制定災后重建規(guī)劃,恢復受災地區(qū)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心理援助:對受災群眾開展心理援助,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重建信心。

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梳理,旨在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地質災害的類型、成因、影響、預防和應對措施等方面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為應對地質災害打下堅實基礎。七、課后作業(yè)1.案例分析題:

請選取一個你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地質災害案例,分析該災害的成因、過程和影響,并結合所學知識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減輕措施。要求字數在5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案例:2010年玉樹地震

成因:玉樹地震是由于地球內部構造變動引起的,具體來說是由于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擠壓所致。

過程:地震發(fā)生時,地殼內部的能量迅速釋放,導致地面振動,房屋倒塌,道路中斷等破壞。

影響:此次地震造成2692人死亡,12132人受傷,數十萬人受災,經濟損失達數十億美元。

預防和減輕措施:加強地震監(jiān)測預警,提高建筑抗震標準,開展地震應急預案演練,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

2.觀察調查題:

觀察你所在地區(qū)的地形地貌,調查當地是否存在地質災害隱患。若存在,請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減輕措施。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要求字數在3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觀察調查結果顯示,我所在地區(qū)位于山區(qū),地形復雜,存在滑坡和泥石流的隱患。

成因:由于山區(qū)地形陡峭,降水集中,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預防和減輕措施:加強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合理規(guī)劃土地利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災能力。

3.文獻搜集題:

請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我國地質災害防治的政策法規(guī)和措施。總結我國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要求字數在8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我國地質災害防治的政策法規(guī)主要包括《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防治規(guī)劃》等。措施包括加強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開展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建立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體系等。

成就:我國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建立地質災害監(jiān)測預警體系,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等。

問題:我國地質災害防治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防治資金不足,技術裝備水平有待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不強等。

改進建議:增加地質災害防治投入,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

4.實踐操作題:

假設你所在地區(qū)發(fā)生了一起地質災害,請你撰寫一份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內容包括受災群眾轉移、搶險救援、災后重建等環(huán)節(jié)。要求字數在10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一、受災群眾轉移:立即組織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確保人員安全。

二、搶險救援:組織搶險救援隊伍,開展被困人員搜救,修復基礎設施,保障救援通道暢通。

三、災后重建:制定災后重建規(guī)劃,恢復受災地區(qū)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重建住房、學校、醫(yī)院等基礎設施。

四、心理援助:對受災群眾開展心理援助,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重建信心。

5.思考探究題:

請結合本節(jié)課所學的地質災害知識,思考如何在你所在地區(qū)預防和減輕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從政策法規(guī)、技術手段、宣傳教育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要求字數在6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預防和減輕地質災害的措施:

一、政策法規(guī):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立法,明確地質災害防治的責任和義務,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監(jiān)管。

二、技術手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遙感、地理信息系統(tǒng)等,開展地質災害監(jiān)測預警,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三、宣傳教育: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培養(yǎng)群眾的自救互救能力。八、板書設計①地質災害的類型(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

②地質災害的成因(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象條件、人類活動)

③地質災害的影響(人員傷亡、基礎設施損毀、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社會心理影響)

④地質災害的預防與減輕措施(加強監(jiān)測、科學規(guī)劃、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應急預案、加強宣傳教育)

⑤地質災害的應對與救援(受災群眾轉移、搶險救援、災后重建、心理援助)

2.關鍵詞、詞組:

①滑坡: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在重力作用下發(fā)生整體下滑的現象。

②泥石流:山區(qū)溝谷中,由于強降水、冰雪融化等原因,使土體、巖石破碎,并攜帶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③地震:地球內部構造變動引起的地表振動現象。

④火山:地殼內部的巖漿噴發(fā)到地表形成的火山口及其周圍熔巖、火山灰等堆積物。

⑤監(jiān)測預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