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六國論》 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16.2 《六國論》 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16.2 《六國論》 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16.2 《六國論》 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16.2 《六國論》 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六國論蘇

洵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人。人稱“老蘇”。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送二子入京應(yīng)試,以文章謁見歐陽修。歐陽修上其書于朝,公卿士大夫爭相傳閱,名動京師。后任秘書省校書郎,參與修纂禮書《太常因革禮》,書成不久即去世,追贈光祿寺丞。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度纸?jīng)》

蘇洵精于古文寫作,尤長于策論,主張“言必中當(dāng)世之過”。為文見解精辟,論點

鮮明,論據(jù)有力,語言鋒利,明快酣暢,

雄奇遒勁,很有戰(zhàn)國縱橫家的風(fēng)度。著有《嘉祐集》。后人有詩稱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苯?/p>

題“六國”:戰(zhàn)國時代除秦國以外的燕、趙、韓、魏、齊、楚六個諸侯國。“論”:一種文體,以論證為主,其特點是善于說理。①政論:用于發(fā)表作者對于時政的見解和主張;②史論:通過評論歷史,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為當(dāng)朝統(tǒng)治者提供治國借鑒?!傲鶉摗薄鶉茰缰?,即“論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

北宋建國后,鑒于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和五代軍人亂政,實行中央專制集權(quán)制度,將軍權(quán)完全收歸中央,造成了軍事上的衰勢。北宋建國往后一百年間,與契丹、西夏作戰(zhàn)60余次,敗多勝少。到蘇洵所處的時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納銀20萬兩,絹30萬匹;向西夏納銀10萬兩,絹10萬匹,茶3萬斤。這樣“陪鄰”的結(jié)果,助長了契丹、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負擔(dān),極大地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蘇洵正是針對這樣的現(xiàn)實撰寫《六國論》的。作者想通過分析六國失敗的原因來委婉地提醒當(dāng)朝統(tǒng)治者。寫作背景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剩寿T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武器虧損相繼全都因為原因動詞,保全弊端連詞,因為疏通文意六國滅亡,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戰(zhàn)術(shù)(打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說:“六國一個接一個的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獨自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庇腥饲販缌鶉鴷r間表前230年,滅韓

前228年,滅趙前225年,滅魏

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燕

前221年,滅齊六國割地史實前290年韓割武遂予秦前280年楚割漢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魏割溫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陽予秦……六國破滅弊在賂秦賂秦:力虧(韓魏楚)不賂者:蓋失強援(齊燕趙)弊在賂秦總分總本段論證思路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伎迹捍颂幍摹盎颉保ㄓ械娜耍┦钦l?“或”——對蘇洵的“弊在賂秦”論持懷疑或反對意見的人。學(xué)一招:“引入假想敵”所謂“假想敵”,是指作者在議論某一問題時,要考慮到反對者的意見或觀點,并對此進行分析說理的一種論證方法。議論文寫作中恰當(dāng)創(chuàng)設(shè)假想敵,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消除讀者疑慮,有效增強議論的嚴謹性。標志性術(shù)語:或許有人會說、有人認為、也許有人提出……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秦國除了用戰(zhàn)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大的就獲得城池。比較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別國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實際多百倍;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zhàn)敗所喪失的土地相比,實際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國最想要的,與六國諸侯最擔(dān)心的,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用,憑借邑鎮(zhèn)最想要最擔(dān)心丟失它的實際疏通文意本來大的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都拿來送給別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樣不珍惜。今天割讓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這才能睡一夜安穩(wěn)覺。明天起床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來了。其,他們的祖輩和父輩古今異義通“曝”,暴露,冒著連詞,才對待給這樣以后安穩(wěn)睡覺拿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然而諸侯的土地有限,殘暴的秦國的欲望永遠不會滿足,(諸侯)奉送給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著戰(zhàn)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jīng)決定了。到了覆滅的地步,從道理上講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边@話說得很正確。既然這樣,那么滿足愈加確定滅亡名作狀,按道理侍奉代土地代賂秦之國第二段是從哪個方面來論述六國破滅的原因的?賂秦的做法為什么“不可取”?從文段中提煉出作者的理由。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秦受賂所得——攻取所得六國賂秦所失——戰(zhàn)敗所失祖先得土地之難——子孫獻土地易諸侯奉之彌繁——暴秦侵之愈急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薄疚:Α繌娙鮿儇撘雅小n嵏玻砉桃巳?。【本質(zhì)】抱薪救火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因為齊國)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jīng)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幸免了。燕國和趙國的國君,起初有長遠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雖然是個小國,卻后來才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荊軻(刺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計策,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隨著滅亡起初堅守正義,名作動這用才疏通文意親附招致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趙國曾經(jīng)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攻。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力抗秦但卻沒能堅持到底。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幾乎干凈的時候,可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zhàn)敗了而亡國,的確是不得已的事。兩次使……退卻,擊退等到因為幾乎智謀和國力,古今異義的確堅持到底被誅成為況且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假使韓、魏、楚三國都愛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殺(秦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敗的天數(shù),存亡的命運,倘若與秦國相比較,或許還不容易衡量(出高低來)呢。假如依附不行動,古今異義命運同“倘”運數(shù)或許輕易估量文本解析齊、燕、趙滅亡的原因與作者的感情色彩諸侯國直接原因外部原因感情色彩齊國燕國趙國與嬴而不助五國以荊卿為計牧以讒誅革滅殆盡之際,智力孤危鄙夷贊美惋惜

五國既喪,齊亦不免失強援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齊——與嬴不助五國燕——以荊卿為計,速禍趙——牧以讒誅,用武不終舉例論證三國各愛其地處秦革滅殆盡之際,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齊人勿附于秦燕刺客不行趙良將猶在假設(shè)論證向使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唉?。ㄈ绻鶉T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分封(封賞)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遇天下的奇才,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恐怕秦國人飯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羞@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每日每月割讓土地,以至于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用禮遇長久形成的威勢脅迫合力治理國家的人疏通文意形勢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尚且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zhàn)勝它的優(yōu)勢。如果憑借偌大國家,卻降低身份重復(fù)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是又在六國的下面了。勢力降低身份舊事如果憑借疏通文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析其理,感其情此篇處處說六國,卻處處刺時弊。何以知之?說六國不妨寫得詳明剴切,刺時事則必寫得婉惻纏綿。篇中何等纏綿,何等婉惻,想見老泉憂時愛國深心?!ㄇ澹O琮《山曉閣選宋大家蘇老泉全集》卷二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中心論點分論點論

述結(jié)論六國破滅弊在賂秦賂秦力虧不賂者以賂者喪數(shù)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齊亡之事實燕亡之教訓(xùn)趙亡之悲劇不戰(zhàn)勝負判智力孤危敗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毋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總分總分總分并列分總引古諷今遞進論

斷論之為體,必使心與理合,彌縫莫見其隙。——劉勰《文心雕龍·論說》細讀文本,思考蘇洵在論證邏輯上真的做到“彌縫莫見其隙”了嗎?

有沒有疏漏呢?(提示:可以從觀點表達、論據(jù)選用,論證分析等方面入手)六國割地事實 六國戰(zhàn)敗事實前290年韓割武遂予秦。前293白起將兵,敗魏師、韓師于伊闕,斬

首二十四萬級,虜公孫喜,拔五城。前289伐魏,至軹,取城大小六十一。前285秦蒙武擊齊,拔九城。前278秦拔郢,燒夷陵。前276秦武安君伐魏,拔兩城。前248蒙驁伐趙,定太原,取榆次、狼孟等

三十七城。前247秦將王龁攻上黨諸城,悉拔之,初

置太原郡。前244蒙驁伐韓,取十二城?!?80年楚割漢北及上

庸予秦。前275年魏割溫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陽予秦。秦滅六國時間表前230年,滅韓

前228年,滅趙前225年,滅魏

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燕

前221年,滅齊韓魏楚三國與秦接地,趙稍遠,而燕齊尤遠,以兵力較之皆弱于秦,迨合縱之約既散,而秦挾遠交近攻之策,肆其蠶食,則地之遠近而禍之遲速分焉。……后賂者先亡,而不賂者后滅,本以地之遠近遞及,非以賂不賂故分先后,亦自然之勢也。

——(清)林云銘《古文析義》公元前241年,楚、趙、魏、韓、衛(wèi)合從以伐秦,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取壽陵。至函谷,秦師出,五國之師皆敗走?!抉R光《資治通鑒》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guān)而攻秦。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

——賈誼《過秦論》借六國賂秦而滅,以暗刺宋事,其言痛切悲憤,可謂深謀先見之智?!ㄇ澹┲齑ㄌ骄克伎迹骸读鶉摗芳扔腥绱硕嗥凭`,何以成為經(jīng)典?優(yōu)秀的議論文范文(1)語言:用詞精準,氣勢不凡。(2)邏輯:自圓其說,邏輯自洽。(3)結(jié)構(gòu):總分總說,思路清晰。(4)目的:文以載道,借古諷今。

文人希望從舊有典籍中找出新的詮釋意義,給予當(dāng)代政治環(huán)境嶄新的思考。因此我們發(fā)現(xiàn)北宋史論討論的古代人物或事件,大多集中在國君、大臣身上,尤其三代圣王的淳美之治更是心向往之的論述重點。二蘇也不例外。當(dāng)他們面對古籍所呈現(xiàn)的事實、意旨時,或是勇于否定駁辯,或是發(fā)揮想象力,關(guān)注史料的空白,填補古籍所不清楚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史論作者常在不同程度上超越歷史的原貌,進行著“主觀閱讀”之旅。因為“史論”畢竟與歷史著述不同。歷史著述是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而重新進行的“歷史建構(gòu)”,而“史論”屬文學(xué)范疇,它是文學(xué)家對于歷史事件進行的“意義建構(gòu)”,二者大相徑庭。(何玉蘭《略論蘇洵、蘇軾史論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及價值》)文言知識——虛詞“而”(1)賂秦而力虧(2)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3)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4)與嬴而不助五國也(5)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6)惜其用武而不終也(7)二敗而三勝(8)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連詞,表因果表修飾表轉(zhuǎn)折表轉(zhuǎn)折/并列表順承表轉(zhuǎn)折表并列表轉(zhuǎn)折

表順承文言知識——虛詞“以”(1)不賂者以賂者喪(2)秦以攻取之外(3)以有尺寸之地(4)舉以予人(5)至丹以荊卿為計(6)洎牧以饞誅(7)日削月割,以趨于亡(8)茍以天下之大介詞,因為介詞,用,憑借連詞,表條件,才連詞,表目的,來,用來介詞,用介詞,因為連詞,表順承介詞,憑借文言知識——虛詞“之”(1)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2)秦國之所大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