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lián)盟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
中聯(lián)盟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
中聯(lián)盟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
中聯(lián)盟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
中聯(lián)盟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聯(lián)盟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皖豫名校聯(lián)盟、卓越縣中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

考生注意:

l.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故宮建筑平面布局的主要特點包括“背山面水"負陰抱陽”“取正向心"功能協(xié)調”等。

“背山面水"是指,紫禁城北面為景山,南面為內金水河。北京城內本沒有山,明朝永樂年間營建紫禁城時,開修護城河挖掘出100多萬方泥土,再加上拆毀元朝宮殿后產生的大量渣土也需要處理,于是當時的建筑者來了一次有效的“廢物利用”,他們把這些泥土堆積成山,并在其上廣植樹木,這就是紫禁城北面的“鎮(zhèn)山"。鎮(zhèn)山在明代又被稱為“煤山”,清代改名為“景山”,這個稱呼一直沿用至今。景山是當時北京城內的制高點,呈東西走向,南北方向狹窄,很像一座屏風。另一方面,明代修建紫禁城時,從西北角樓下挖涵洞把護城河水引入城內,這就是專門挖出的金水河。金水河經城隍廟蜿蜒而南,一路彎彎曲曲,過武英殿轉而向東,過太和門、文淵閣,從東南角樓下流出紫禁城。金水河不但為紫禁城內的人們提供了排水通道,還和景山相呼應,形成了故宮古建筑群有山有水、山水協(xié)調的美學意境。金水河的河面低于紫禁城的地面,紫禁城的主體部分就建在景山和金水河間的向陽地帶,在審美意義上實現(xiàn)了古人推崇的與天地自然和諧一致的建筑理念。

“負陰抱陽”指的是,紫禁城內所有重要宮殿均坐北朝南而立。老子《道德經》有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其意為世間萬物都是背陰而向陽,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和諧體?!兑捉洝ふf卦傳》則說:“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弊辖侵?,重要宮殿建筑坐北朝南且在南面開設大量門窗,在北面則開設較少門窗。這種建筑布局形式,除了符合古人“負陰抱陽"的理念之外,還有著地理學上的科學意義:我國黃河流域處于北半球亞熱帶季風氣候最為顯著的地區(qū),冬季在亞洲大陸西北內部形成高氣壓,有長達數(shù)月的偏北寒風;夏季高氣壓中心轉向東南太平洋上,來自南方的致雨季風使溫度上升、暑氣逼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建筑朝向正南最為適宜,北側封閉以利于御寒,而南側則開設窗戶采光、通風。紫禁城建筑通過“負陰抱陽”的布局形式,既滿足了古人適應地理環(huán)境的需求,同時也體現(xiàn)了古人的認知。

“取正向心"之“取正”,即建筑布局以南北向為主要軸向方向。此理念源于我國古代工匠的施工經驗總結。在紫禁城修建期間,工匠們依據(jù)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環(huán)境,在規(guī)劃宮殿建筑群的布局時,采取了主座朝南、左右對稱的方式?!跋蛐?即所有的次要建筑均朝向主要建筑。紫禁城所有的古建筑均以四合院形式為主,其主房朝向均為坐北朝南,廂房朝向則均為東西向,面主房而立。這種向心的建筑風格,不僅使建筑的間距變小,增加紫禁城內的交通便利性,同時也兼顧了古人認知中“中為至尊”“尚中尚大"思想。這種朝向布置方式,也體現(xiàn)了紫禁城古建筑在方位上的統(tǒng)一性及協(xié)調之美,有效避免了龐大建筑群容易出現(xiàn)的雜亂無章問題。

“功能協(xié)調”,即紫禁城的前朝、內廷區(qū)域的建筑布局與建筑功能相匹配。紫禁城的布局包括前朝區(qū)和內廷區(qū)。前朝建筑位于紫禁城南部,主要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內廷建筑主要位于紫禁城北部,包括中軸線上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中軸線兩側的東西六宮。其中,后三宮在明代為帝后寢宮,東西六宮則為皇帝和后妃們生活的場所。在紫禁城的諸多建筑中,前朝三大殿及內廷后三宮相對較為重要,區(qū)域占地面積較大,形成紫禁城內一個相對獨立的建筑體系。古代工匠對于前三殿,采用了富麗中見典雅、精美中見端莊的布局方式,力圖凸顯天子威嚴;而對東西六宮,采用了對稱布置、縱向排開,以東西二長街及各宮前巷道縱橫分隔,構成了條條街巷座座門墻相通又相隔的細膩布局特色。通過采取不同的建筑思路,強化了前朝與內廷的建筑布局形式差異——前朝建筑為“陽”,有雄偉壯麗之形;內廷建筑為“陰”,有收斂納藏之實——最終在功能和理念上實現(xiàn)了和諧統(tǒng)一。

(摘編自周乾《故宮建筑蘊含的古代智慧》)

材料二:

紫禁城建筑的設計理念,映射著中國古人所追求的“中和"思想。《禮記·中庸》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積淀,“中和"逐步升華為哲學、美學乃至倫理道德概念,日益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范疇和主導精神,而中華民族的這一理想追求,就集中體現(xiàn)在紫禁城之中。紫禁城建筑南北取直,左右對稱,筆直的中軸線貫通子午,前三殿與后三宮在中軸線上均勻排布。前三殿分別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個殿的名字里都有一個“和"字,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是天人和諧、社會和諧、身心和諧。無論是以“保合太和”“致中和"為主題設立的外朝前三殿,還是崇尚乾坤交泰、萬物并育的內廷后三宮,“守中致和”的中和之道都是其中蘊含的最高追求。此外,從“允執(zhí)厥中"中正仁和”匾額,到重要典禮儀式上演奏的中和韶樂,從形到名,紫禁城都以中華民族特有的方式和特殊的語言,承載和弘揚著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并在后世不斷得以傳承的中和思想。

(摘編自王旭東《故宮文化的歷史根脈與時代價值》)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景山是當時北京城內的制高點,是一座人工山,如屏風一樣矗立在紫禁城的北面。

B.為符合“負陰抱陽"的理念,紫禁城所有重要宮殿均坐北朝南,在南面開設大量門窗。

C.修建紫禁城的工匠在規(guī)劃宮殿建筑群的布局時,考慮了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的問題。

D.紫禁城前朝建筑雄偉壯麗,內廷建筑收斂納藏,布局有別,但功能、理念和諧統(tǒng)一。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明代引護城河水進紫禁城,在解決紫禁城內人們的飲水問題的同時,還能與景山呼應,滿足有山有水、山水協(xié)調的美學需求。

B.紫禁城的建筑,北側封閉有利于抵擋偏北寒風,南側開窗能夠采光和通風,說明滿足適應地理環(huán)境的需求是古代建筑格局的條件之一。

C.前三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而后三宮及東西六宮是生活的場所,主要是因為紫禁城的建筑有明確的等級分區(qū)。

D.紫禁城建筑南北取直、左右對稱,筆直的中軸線貫通子午,將前三殿建在中軸線上,顯示出天地自然和諧一致的建筑理念。

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采用總分的結構,先總說紫禁城平面布局的主要特點,再進行分述。

B.材料一在介紹景山由來時,點明了開修護城河挖掘出的泥土數(shù)量,非常直觀。

C.材料一引用《道德經》和《易經》的話,主要闡述了古人追求“和”的理念。

D.材料二指出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論述了其中“和”含義。

4.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選項對下面“故宮平面圖"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前三殿和后三宮有序排列在故宮的中軸線上。

B.文華殿和武英殿分立于中軸線兩側,呈對稱布置的特點。

C.前三殿占地面積較大,可顯示出天子的威嚴。

D.金水河從西北角樓引入,是四面環(huán)繞故宮的水系。

5.紫禁城建筑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哪些傳統(tǒng)文化思想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祖先們躬耕的樣子

半文

鐵耙是要高高舉起,舉至最高處,再輕輕放下。鐵耙自半空落下,加速,再加速。父親告訴我,自高處落下的鐵耙,齒尖會自動鍥入沙地。

是的,鐵耙會自己鍥入沙地。沙地與別處不同,是很多粒沙聚在一起,成就了一整塊厚實的沙地。散開之后,每一粒都仍是沙子,在天空飄浮、在風中飛揚的沙子。我多少次捏緊又放下,①是這些松軟的沙子,滋養(yǎng)了我又放棄了我。我把鐵耙舉起,又放下。放下,又舉起。沙地是一本大書,我一頁一頁,努力地翻閱腳下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氣息讓人陶醉。身在都市的人們,多少會從這樣的氣息里回想起飄浮在大地之上的那些麥子谷子和油菜花們的氣息。不少城里人的內心,都還留著一條鄉(xiāng)下的根。遠離沙地的那些日子,我一回回在夢里回味這樣一種芬芳。此刻,我站立在沙地之上,把肉身浸泡在這樣一種芬芳里。

汗水是自發(fā)根出發(fā)的,沿額頭,至眉,到梁,沿鼻尖,繞行至下巴,如毛毛蟲,一步一步往下爬。

對我來說,汗水是埋進肉體的火,汗一出,滾燙的肉體瞬間清涼。如患頭痛發(fā)熱,以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若干,熬成湯劑,一碗下去,便如湯沃雪,清熱去煩。久坐辦公室,體內虛火堆積,坐臥不安,此亦是病。下田,握耙,深翻一塊地,渾身掛汗,兩袖溽濕,則火滅神寧,病去身輕。

可惜,大多時候,我只是在電腦屏前,遙想自己躬耕在一塊田地上的模樣,亦自然地想起父親,②想起他的耕地播種、耘田、除草、收割。我躬耕在沙地上的模樣,和父親重疊。我在沙地上勞作的每一個側面,都與父親重合。而父親與他的父親重合。往前,與父親的父親的父親重合。再往前,若以二十年為一代計,向前一百代,父親的側影,便與漢磚上的祖先重合。我翻看漢磚畫冊,兩千年前那些耕作在漢代畫像石上的先人,以耒、以耜、以犁,以與父親相同的一個側影,翻開新鮮而古老的大地。

我握緊耙柄,揮動鐵耙的時候,便感覺自己和父親、和祖先們,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

三千年前,在《詩經》中,上千農人亦以一個同樣的側影,耕作在商周的大地之上。想象那一個碩大的勞作的場景,黃河奔流,“千耦其耘”,大地在大河兩岸不斷地向上生長,生動的場面令人神往??上В瑫r間禁不起花費,數(shù)千年轉瞬即逝。時至今日,高樓、馬路、飛機、高鐵,大地已改變了模樣,再看不到如此盛大的勞作畫面,這一刻,被藏進一首詩,被定格在秦磚漢瓦之上。一塊石頭穿越千年,那些躬耕勞作的側影,到今天仍與其如此相似。今日,我翻開大地的側影,③就是祖先們在大地上躬耕的側影——黑白,如弓。一滴汗水,自千年之前落下,在今日發(fā)出回響。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與父親,與秦人,與周人,也是一個模樣。

此刻,正是沙地一年中最好的時節(jié),蘆芽冒尖,油菜起薹,沙地蘇醒。這一日,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一塊地上揮汗如雨。翻土,犁地,播種,然后插秧,割草,耘田,治蟲,施肥,收割。勞作與汗水,仿佛熱戀,抵死纏綿。我舉起鐵耙,一遍遍舉起,汗液在身體這個容器深處沸騰,滾燙如潮水,噴薄。沒有人知道它們躲藏何處,像人不知道一穗麥子一朵菜花藏身何處。汗水把身體打開,如鐵耙打開大地。

大地如書卷,一層一層翻開,屬于麥子的谷子的油菜花的芬芳,次第噴薄。大地豐饒,沒有一種氣味會如此豐饒。我一耙又一耙,把一塊泥翻開,打碎,看沙土飛濺,看曲蟮造出一個一個橋洞,弓身奔逃。只有被不斷翻開的大地,才擁有更多供莊稼呼吸的空氣,像一本書,只有被不斷翻開才擁有更持久的生命。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開又覆蓋,卻不知道到底是在尋找什么。

有些東西,不需要“為什么"。勞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親一樣舉起耙,像父親一樣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親一樣握緊耙柄,像父親一樣用泥土搓手。④我把父親翻了一輩子的地,重新翻開;把父親撒了無數(shù)遍的種,再撒一遍;把父親磨了數(shù)十年的耙柄,重又摩挲一回。

打開大地,重走一遍父親走過的路,我的手,慢慢地變成父親的手,祖先們的手。我的模樣,慢慢地變成父親的模樣,祖先的模樣。

此刻,坐在一個城市的上空,打開筆記本,我的指尖在鍵盤上奔走。我在心里念著那些赤腳站立在大地上的日子:勞動,多像一件往事!

這個城市,城市之外的城市,會有許多和我一樣的人,在回味勞動這一件往事。在回味里揮汗如雨,在回味里與大地肌膚相親,在回味里一遍遍重疊那個三千年不變的躬耕的側影。白天與黑夜,星辰與大海,自一張平整的白紙涌出。

像大地上長出麥子,長出谷子,長出花朵,長出詩和往事。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許多生活在都市的人并沒有把鄉(xiāng)下的根遺落,依然會在聞到沙地的氣息時回想起“麥子谷子和油菜花們”的氣息,正如“我"一樣。

B.汗水在體內時便如火一般,一旦排出體外便瞬間使人清涼,火滅神寧,這一熱一涼的感受,主要表達了“我”久坐辦公室后對出汗的渴望。

C.《詩經》中有對勞動場景描寫,可見中國人民自古以來便與大地親密,古代的人和現(xiàn)今的人的辛勤是具有一致性的。

D.只有不斷地翻開大地,才能使它擁有持久的生命力,所以農人們每年都會一次次地舉起鐵耙,任齒尖鍥入沙地。

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以擬人手法賦予沙子人的特征,是沙子滋養(yǎng)了“我”,寫出了“我”對沙子的感恩。

B.句子②通過“耕地、播種、耘田、除草、收割"十個字便寫盡了父親的辛勤勞作。

C.句子③“如弓”的躬耕場景是《插秧歌》中“低頭折腰只不答"的形象描繪。

D.句子④寫出“我”追逐父輩們的腳步,決心回到農村勞作,與大地相親相近。

8.細節(jié)的作用不可小視,運用得當,會增加散文的藝術魅力。請指出文中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細節(jié)描寫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9.課堂上,語文課代表艾中華主動給大家分享了《祖先們躬耕的樣子》這篇散文,老師要求大家閱讀完本文后圍繞關鍵詞“父親·勞動·往事"寫一則文學短評。請你寫出短評的內容要點。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孟子致為臣①而歸。王就見孟子,曰:“前日愿見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棄寡人而歸,不識可以繼此而得見乎?”對曰:“不敢請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謂時子曰:“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yǎng)弟子以萬鐘,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子盍為我言之?”時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時子惡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為欲富乎?季孫曰:‘異哉子叔疑②!使己為政,不用,則亦已矣,又使其子弟為卿。人亦孰不欲富貴?而獨于富貴之中,有私龍斷③焉?!胖疄槭幸玻云渌幸灼渌鶡o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為賤,故從而征之。征商,自此賤丈夫始矣。"

(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材料二:

柏矩學于老聃,曰:“請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猶是也。"又請之,老聃曰:“汝將何始?”曰:“始于齊。"至齊,見辜人④焉,推而強⑤之,解朝服而幕之,號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災,子獨先離⑥之。莫為盜?莫為殺人?榮辱立然后睹所病,貨財聚然后睹所爭。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爭,窮困人之身,使無休時。欲無至此,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為在民,以失為在己;以正為在民,以枉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責。今則不然,匿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涂而誅不至。民知力竭,則以偽繼之。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夫力不足則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盜竊之行,于誰責而可乎?”

(節(jié)選自《莊子·雜篇·則陽》)

【注】①致為臣:辭(齊國)官。②子叔疑:人名。③龍斷:龍,同“壟"。本指獨立的高地,引申為獨占其利。④辜人:受車裂之刑的人,肢體分裂暴露于市。⑤強:同“僵”,仰臥。⑥離:同“罹”,遭受。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夫時子惡A知其B不可也C如使D予欲富E辭十萬F而受萬G是為H欲富乎?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就,指前往,與《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中的“就"意思不同。

B.固,指本來,與《赤壁賦》“固一世之雄也”中的“固"意思相同。

C.莫,指莫非,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莫春者”中的“莫"意思不同。

D.涂,同“途”,指道路,與《齊桓晉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辭去齊國的官職準備回鄉(xiāng),齊王去見孟子,十分誠懇地表達了對孟子離開齊國之后不知何時再見的不舍。

B.齊王想讓時子挽留孟子,給出的條件是給孟子一所房子、用萬鐘糧食供養(yǎng)他的學生,孟子對時子說,這件事情做不得。

C.柏矩想要游歷天下,而老聃認為天下就像這里一樣,但柏矩堅持,并想從齊國開始;他到了齊國就見到被處以死刑而拋尸示眾的人。

D.柏矩認為世間有了榮辱的區(qū)別就會發(fā)現(xiàn)弊端,有了財貨的積累就有爭斗;如今統(tǒng)治者為難百姓,百姓也會敷衍應付。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古之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

(2)夫力不足則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

14.材料二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請結合材料內容進行分析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舟次崇德

葉紹翁

倦身只合臥家林,客里消磨感慨心。

水國逢春梅未見,山城到午霧猶深。

地名不記維舟問,酒味曾諳入巷尋。

泛宅浮家何日了,莊頭栽竹已成陰。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題目交代了詩人交通方式是乘船,寫出詩人乘船經過崇德時臨時停船靠岸。

B.頸聯(lián)照應題目,寫詩人年齡大了,記不起此處的地名,靠岸停泊詢問他人。

C.詩人關注細節(jié),巷子里飄出的美酒的味道很是熟悉,于是進入巷子尋找美酒。

D.詩歌語言淺白,通過敘寫游船途中的景物和心情,展現(xiàn)了詩人漂泊在外的感受。

16.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宋代文人的典型思想,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這首詩是如何表現(xiàn)這種思想的。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問志,“"一句寫出了孔子對子路回答的態(tài)度;“__________”一句點明了曾皙與子路三人志向不同。

(2)白居易《琵琶行》中,寫琵琶女結束演奏后的動作及神態(tài),并引出下文對其身世的敘述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中國的文人對春天有特別深的情感,古代詩文中有不少含有“春”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舉目北望,萬壽山與佛香閣被水霧輕輕地籠罩著。歷史,在朦朧中隱約可見。似乎看到一群A的宮女提著宮燈行走于長廊,又似乎聽到了十七孔橋邊的那一頭銅牛哞哞地叫了兩聲。西岸的玉泉山,依稀可見。①墨色山樹,猶如一幅兒童涂抹的畫卷。②那高高的玉峰塔,被雨絲削成一株瘦瘦的青竹,似在輕輕搖動。

四周靜極了。雨,還在下。我們躬身走過玉帶橋,置身高處倚欄四望,頤和園B_________________。不得不佩服先人的匠心和創(chuàng)造力,這一山一水,這亭臺樓閣,這綠道和玉帶橋,布局合理,大氣浩闊。③此時,整個園子像一艘巨型的畫船,在霧氣中游蕩,仙氣十足。

走到西堤。在細雨中,那艘石舫也有了動感,是要啟航了嗎西堤東邊那兩行高大的樹木,被細雨打濕后色彩越發(fā)鮮艷起來。④紅與黃,詩意地相接,雨絲似乎也被帶入晚秋的斑斕世界。走到耕織圖景區(qū)東側時,雨停了。西山那邊,霎時露出一抹玫瑰紅,云收雨霽,山水又回復它寧靜而開闊的原貌。一陰一晴之間,整個園林的變化讓人C_________________。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下列句子中的“回復”與文中加點的“回復”,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請你回復那書店:我不同意!

B.他書信措辭很妥當,便寫信回復。

C.燕子從停歇到飛翔,又從飛翔回復停歇。

D.曲曲河回復,青青草接連。

20.文中畫橫線的四個句子,與其他三項所用修辭不同的一項是()

A.①處B.②處

C.③處D.④處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身為續(xù)命神器,①_____________,這是讓很多人迷戀咖啡、能量飲料、巧克力和茶的主要原因,其次才是這些食物自帶的“真香”。能夠讓人興奮、嗨起來,是因為咖啡因的分子結構跟腺苷非常像,因此可以通過競爭性結合腺苷受體,而阻斷抑制腺苷與受體的結合。

腺苷有什么用呢?當腺苷與受體結合,我們的睡意就會被增強;當咖啡因搶了腺苷的戲碼,腺苷不能跟它的受體結合,②_________________。這就是為什么中等劑量的咖啡因就能讓我們有神清氣爽、疲勞消除的感覺。

不過,咖啡因“搶戲"的這種作用,其實還有負面作用。首先,咖啡因并不能改善長期睡眠不足以后的學習工作表現(xiàn)力下降的情況。它只能在當下一刻讓你精神矍鑠一會兒。其次,如果咖啡因攝入的時間太晚,比如你下班后非得來一杯繼續(xù)為你晚上的追劇續(xù)命,那就會影響睡眠質量,甚至引發(fā)焦慮。再者,當攝入咖啡因形成習慣,你會上癮。③_____________,有可能出現(xiàn)戒斷癥狀,包括頭痛、疲勞、警覺性及敏感性降低情緒低落等等。正因為會成癮,所以前面說的醒神功能,多見于平常沒有喝咖啡習慣的人,以及曾經習慣性飲用咖啡、但是暫戒咖啡之后的人。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2.簡述第三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準確流暢,不超過60個字。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汪曾祺先生有一小品文《夏天》,是寫梔子花的。“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得撣都撣不開,于是為文雅人所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

請你就此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看法和理解。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皖豫名校聯(lián)盟、卓越縣中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解析版

考生注意:

l.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故宮建筑平面布局的主要特點包括“背山面水"負陰抱陽”“取正向心"功能協(xié)調”等。

“背山面水"是指,紫禁城北面為景山,南面為內金水河。北京城內本沒有山,明朝永樂年間營建紫禁城時,開修護城河挖掘出100多萬方泥土,再加上拆毀元朝宮殿后產生的大量渣土也需要處理,于是當時的建筑者來了一次有效的“廢物利用”,他們把這些泥土堆積成山,并在其上廣植樹木,這就是紫禁城北面的“鎮(zhèn)山"。鎮(zhèn)山在明代又被稱為“煤山”,清代改名為“景山”,這個稱呼一直沿用至今。景山是當時北京城內的制高點,呈東西走向,南北方向狹窄,很像一座屏風。另一方面,明代修建紫禁城時,從西北角樓下挖涵洞把護城河水引入城內,這就是專門挖出的金水河。金水河經城隍廟蜿蜒而南,一路彎彎曲曲,過武英殿轉而向東,過太和門、文淵閣,從東南角樓下流出紫禁城。金水河不但為紫禁城內的人們提供了排水通道,還和景山相呼應,形成了故宮古建筑群有山有水、山水協(xié)調的美學意境。金水河的河面低于紫禁城的地面,紫禁城的主體部分就建在景山和金水河間的向陽地帶,在審美意義上實現(xiàn)了古人推崇的與天地自然和諧一致的建筑理念。

“負陰抱陽”指的是,紫禁城內所有重要宮殿均坐北朝南而立。老子《道德經》有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其意為世間萬物都是背陰而向陽,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和諧體?!兑捉洝ふf卦傳》則說:“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弊辖侵?,重要宮殿建筑坐北朝南且在南面開設大量門窗,在北面則開設較少門窗。這種建筑布局形式,除了符合古人“負陰抱陽"的理念之外,還有著地理學上的科學意義:我國黃河流域處于北半球亞熱帶季風氣候最為顯著的地區(qū),冬季在亞洲大陸西北內部形成高氣壓,有長達數(shù)月的偏北寒風;夏季高氣壓中心轉向東南太平洋上,來自南方的致雨季風使溫度上升、暑氣逼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建筑朝向正南最為適宜,北側封閉以利于御寒,而南側則開設窗戶采光、通風。紫禁城建筑通過“負陰抱陽”的布局形式,既滿足了古人適應地理環(huán)境的需求,同時也體現(xiàn)了古人的認知。

“取正向心"之“取正”,即建筑布局以南北向為主要軸向方向。此理念源于我國古代工匠的施工經驗總結。在紫禁城修建期間,工匠們依據(jù)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環(huán)境,在規(guī)劃宮殿建筑群的布局時,采取了主座朝南、左右對稱的方式。“向心"即所有的次要建筑均朝向主要建筑。紫禁城所有的古建筑均以四合院形式為主,其主房朝向均為坐北朝南,廂房朝向則均為東西向,面主房而立。這種向心的建筑風格,不僅使建筑的間距變小,增加紫禁城內的交通便利性,同時也兼顧了古人認知中“中為至尊”“尚中尚大"思想。這種朝向布置方式,也體現(xiàn)了紫禁城古建筑在方位上的統(tǒng)一性及協(xié)調之美,有效避免了龐大建筑群容易出現(xiàn)的雜亂無章問題。

“功能協(xié)調”,即紫禁城的前朝、內廷區(qū)域的建筑布局與建筑功能相匹配。紫禁城的布局包括前朝區(qū)和內廷區(qū)。前朝建筑位于紫禁城南部,主要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內廷建筑主要位于紫禁城北部,包括中軸線上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中軸線兩側的東西六宮。其中,后三宮在明代為帝后寢宮,東西六宮則為皇帝和后妃們生活的場所。在紫禁城的諸多建筑中,前朝三大殿及內廷后三宮相對較為重要,區(qū)域占地面積較大,形成紫禁城內一個相對獨立的建筑體系。古代工匠對于前三殿,采用了富麗中見典雅、精美中見端莊的布局方式,力圖凸顯天子威嚴;而對東西六宮,采用了對稱布置、縱向排開,以東西二長街及各宮前巷道縱橫分隔,構成了條條街巷座座門墻相通又相隔的細膩布局特色。通過采取不同的建筑思路,強化了前朝與內廷的建筑布局形式差異——前朝建筑為“陽”,有雄偉壯麗之形;內廷建筑為“陰”,有收斂納藏之實——最終在功能和理念上實現(xiàn)了和諧統(tǒng)一。

(摘編自周乾《故宮建筑蘊含的古代智慧》)

材料二:

紫禁城建筑的設計理念,映射著中國古人所追求的“中和"思想。《禮記·中庸》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苯涍^幾千年的發(fā)展積淀,“中和"逐步升華為哲學、美學乃至倫理道德概念,日益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范疇和主導精神,而中華民族的這一理想追求,就集中體現(xiàn)在紫禁城之中。紫禁城建筑南北取直,左右對稱,筆直的中軸線貫通子午,前三殿與后三宮在中軸線上均勻排布。前三殿分別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個殿的名字里都有一個“和"字,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是天人和諧、社會和諧、身心和諧。無論是以“保合太和”“致中和"為主題設立的外朝前三殿,還是崇尚乾坤交泰、萬物并育的內廷后三宮,“守中致和”的中和之道都是其中蘊含的最高追求。此外,從“允執(zhí)厥中"中正仁和”匾額,到重要典禮儀式上演奏的中和韶樂,從形到名,紫禁城都以中華民族特有的方式和特殊的語言,承載和弘揚著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并在后世不斷得以傳承的中和思想。

(摘編自王旭東《故宮文化的歷史根脈與時代價值》)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景山是當時北京城內的制高點,是一座人工山,如屏風一樣矗立在紫禁城的北面。

B.為符合“負陰抱陽"的理念,紫禁城所有重要宮殿均坐北朝南,在南面開設大量門窗。

C.修建紫禁城的工匠在規(guī)劃宮殿建筑群的布局時,考慮了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的問題。

D.紫禁城前朝建筑雄偉壯麗,內廷建筑收斂納藏,布局有別,但功能、理念和諧統(tǒng)一。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明代引護城河水進紫禁城,在解決紫禁城內人們的飲水問題的同時,還能與景山呼應,滿足有山有水、山水協(xié)調的美學需求。

B.紫禁城的建筑,北側封閉有利于抵擋偏北寒風,南側開窗能夠采光和通風,說明滿足適應地理環(huán)境的需求是古代建筑格局的條件之一。

C.前三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而后三宮及東西六宮是生活的場所,主要是因為紫禁城的建筑有明確的等級分區(qū)。

D.紫禁城建筑南北取直、左右對稱,筆直的中軸線貫通子午,將前三殿建在中軸線上,顯示出天地自然和諧一致的建筑理念。

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采用總分的結構,先總說紫禁城平面布局的主要特點,再進行分述。

B.材料一在介紹景山的由來時,點明了開修護城河挖掘出的泥土數(shù)量,非常直觀。

C.材料一引用《道德經》和《易經》的話,主要闡述了古人追求“和”的理念。

D.材料二指出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論述了其中“和”的含義。

4.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選項對下面“故宮平面圖"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前三殿和后三宮有序排列在故宮的中軸線上。

B.文華殿和武英殿分立于中軸線兩側,呈對稱布置的特點。

C.前三殿占地面積較大,可顯示出天子的威嚴。

D.金水河從西北角樓引入,是四面環(huán)繞故宮的水系。

5.紫禁城建筑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哪些傳統(tǒng)文化思想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答案】1.B2.B

3.C4.D

5.①“背山面水”在審美意義上實現(xiàn)了古人推崇的與天地自然和諧一致的建筑理念。

②“負陰抱陽"體現(xiàn)了《道德經》中關于陰陽相和的理念。

③“取正向心”體現(xiàn)了古人認知中“中為至尊"尚中尚大”思想。

④紫禁城建筑的設計理念,映射著中國古人所追求的“中和"思想。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為符合‘負陰抱陽’的理念”錯,根據(jù)材料一第三段“這種建筑布局形式,除了符合古人‘負陰抱陽’的理念之外,還有著地理學上的科學意義"可知,不僅是為了符合“負陰抱陽”的理念而采用這種建筑形式。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A.“解決紫禁城內人們的飲水問題"錯,解決的是排水問題。

C.“主要是因為紫禁城的建筑有明確的等級分區(qū)”錯誤,紫禁城的布局體現(xiàn)了功能區(qū)域的劃分。

D.“顯示出天地自然和諧一致的建筑理念"錯誤,體現(xiàn)的應是“中和”的理念。

故選B。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手法的能力。

C.“《易經》的話,主要闡述了古人追求‘和’的理念"錯誤,《易經》體現(xiàn)不出“古人追求‘和’的理念”。

故選C。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理解圖表的能力。

D.“是四面環(huán)繞故宮的水系"錯,根據(jù)材料一第二段“金水河經城隍廟蜿蜒而南,一路彎彎曲曲,過武英殿轉而向東,過太和門、文淵閣,從東南角樓下流出紫禁城”和故宮平面圖,可知金水河并沒有四面環(huán)繞故宮。

故選D。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篩選信息時圍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哪些傳統(tǒng)文化思想”,可在材料一中找到三個理念“背山面水”“負陰抱陽"取正向心”,三個理念背后體現(xiàn)的中國文化思想也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概括性的句子,如材料一第二段最后一句、第三段的第二句、第四段倒數(shù)第二句。

在材料二找到“紫禁城建筑的設計理念,映射著中國古人所追求的‘中和’思想"。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祖先們躬耕的樣子

半文

鐵耙是要高高舉起,舉至最高處,再輕輕放下。鐵耙自半空落下,加速,再加速。父親告訴我,自高處落下的鐵耙,齒尖會自動鍥入沙地。

是的,鐵耙會自己鍥入沙地。沙地與別處不同,是很多粒沙聚在一起,成就了一整塊厚實的沙地。散開之后,每一粒都仍是沙子,在天空飄浮、在風中飛揚的沙子。我多少次捏緊又放下,①是這些松軟的沙子,滋養(yǎng)了我又放棄了我。我把鐵耙舉起,又放下。放下,又舉起。沙地是一本大書,我一頁一頁,努力地翻閱腳下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氣息讓人陶醉。身在都市的人們,多少會從這樣的氣息里回想起飄浮在大地之上的那些麥子谷子和油菜花們的氣息。不少城里人的內心,都還留著一條鄉(xiāng)下的根。遠離沙地的那些日子,我一回回在夢里回味這樣一種芬芳。此刻,我站立在沙地之上,把肉身浸泡在這樣一種芬芳里。

汗水是自發(fā)根出發(fā)的,沿額頭,至眉,到梁,沿鼻尖,繞行至下巴,如毛毛蟲,一步一步往下爬。

對我來說,汗水是埋進肉體的火,汗一出,滾燙的肉體瞬間清涼。如患頭痛發(fā)熱,以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若干,熬成湯劑,一碗下去,便如湯沃雪,清熱去煩。久坐辦公室,體內虛火堆積,坐臥不安,此亦是病。下田,握耙,深翻一塊地,渾身掛汗,兩袖溽濕,則火滅神寧,病去身輕。

可惜,大多時候,我只是在電腦屏前,遙想自己躬耕在一塊田地上的模樣,亦自然地想起父親,②想起他的耕地播種、耘田、除草、收割。我躬耕在沙地上的模樣,和父親重疊。我在沙地上勞作的每一個側面,都與父親重合。而父親與他的父親重合。往前,與父親的父親的父親重合。再往前,若以二十年為一代計,向前一百代,父親的側影,便與漢磚上的祖先重合。我翻看漢磚畫冊,兩千年前那些耕作在漢代畫像石上的先人,以耒、以耜、以犁,以與父親相同的一個側影,翻開新鮮而古老的大地。

我握緊耙柄,揮動鐵耙的時候,便感覺自己和父親、和祖先們,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

三千年前,在《詩經》中,上千農人亦以一個同樣的側影,耕作在商周的大地之上。想象那一個碩大的勞作的場景,黃河奔流,“千耦其耘”,大地在大河兩岸不斷地向上生長,生動的場面令人神往。可惜,時間禁不起花費,數(shù)千年轉瞬即逝。時至今日,高樓、馬路、飛機、高鐵,大地已改變了模樣,再看不到如此盛大的勞作畫面,這一刻,被藏進一首詩,被定格在秦磚漢瓦之上。一塊石頭穿越千年,那些躬耕勞作的側影,到今天仍與其如此相似。今日,我翻開大地的側影,③就是祖先們在大地上躬耕的側影——黑白,如弓。一滴汗水,自千年之前落下,在今日發(fā)出回響。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與父親,與秦人,與周人,也是一個模樣。

此刻,正是沙地一年中最好的時節(jié),蘆芽冒尖,油菜起薹,沙地蘇醒。這一日,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一塊地上揮汗如雨。翻土,犁地,播種,然后插秧,割草,耘田,治蟲,施肥,收割。勞作與汗水,仿佛熱戀,抵死纏綿。我舉起鐵耙,一遍遍舉起,汗液在身體這個容器深處沸騰,滾燙如潮水,噴薄。沒有人知道它們躲藏何處,像人不知道一穗麥子一朵菜花藏身何處。汗水把身體打開,如鐵耙打開大地。

大地如書卷,一層一層翻開,屬于麥子的谷子的油菜花的芬芳,次第噴薄。大地豐饒,沒有一種氣味會如此豐饒。我一耙又一耙,把一塊泥翻開,打碎,看沙土飛濺,看曲蟮造出一個一個橋洞,弓身奔逃。只有被不斷翻開的大地,才擁有更多供莊稼呼吸的空氣,像一本書,只有被不斷翻開才擁有更持久的生命。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開又覆蓋,卻不知道到底是在尋找什么。

有些東西,不需要“為什么"。勞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親一樣舉起耙,像父親一樣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親一樣握緊耙柄,像父親一樣用泥土搓手。④我把父親翻了一輩子的地,重新翻開;把父親撒了無數(shù)遍的種,再撒一遍;把父親磨了數(shù)十年的耙柄,重又摩挲一回。

打開大地,重走一遍父親走過的路,我的手,慢慢地變成父親的手,祖先們的手。我的模樣,慢慢地變成父親的模樣,祖先的模樣。

此刻,坐在一個城市的上空,打開筆記本,我的指尖在鍵盤上奔走。我在心里念著那些赤腳站立在大地上的日子:勞動,多像一件往事!

這個城市,城市之外的城市,會有許多和我一樣的人,在回味勞動這一件往事。在回味里揮汗如雨,在回味里與大地肌膚相親,在回味里一遍遍重疊那個三千年不變的躬耕的側影。白天與黑夜,星辰與大海,自一張平整的白紙涌出。

像大地上長出麥子,長出谷子,長出花朵,長出詩和往事。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許多生活在都市的人并沒有把鄉(xiāng)下的根遺落,依然會在聞到沙地的氣息時回想起“麥子谷子和油菜花們”的氣息,正如“我"一樣。

B.汗水在體內時便如火一般,一旦排出體外便瞬間使人清涼,火滅神寧,這一熱一涼的感受,主要表達了“我”久坐辦公室后對出汗的渴望。

C.《詩經》中有對勞動場景的描寫,可見中國人民自古以來便與大地親密,古代的人和現(xiàn)今的人的辛勤是具有一致性的。

D.只有不斷地翻開大地,才能使它擁有持久的生命力,所以農人們每年都會一次次地舉起鐵耙,任齒尖鍥入沙地。

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以擬人手法賦予沙子人的特征,是沙子滋養(yǎng)了“我”,寫出了“我”對沙子的感恩。

B.句子②通過“耕地、播種、耘田、除草、收割"十個字便寫盡了父親的辛勤勞作。

C.句子③“如弓”的躬耕場景是《插秧歌》中“低頭折腰只不答"的形象描繪。

D.句子④寫出“我”追逐父輩們的腳步,決心回到農村勞作,與大地相親相近。

8.細節(jié)作用不可小視,運用得當,會增加散文的藝術魅力。請指出文中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細節(jié)描寫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9.課堂上,語文課代表艾中華主動給大家分享了《祖先們躬耕的樣子》這篇散文,老師要求大家閱讀完本文后圍繞關鍵詞“父親·勞動·往事"寫一則文學短評。請你寫出短評的內容要點。

【答案】6.B7.D

8.①鐵耙高舉輕放,半空落下時加速再加速,寫出了勞動時的連貫動作;形象地表現(xiàn)了父親勞作的得心應手(嫻熟)和對“我”傳授躬耕方法的耐心與細心。②詳細描寫了汗水從發(fā)根到下巴的過程,比喻真實貼切,凸顯了勞作時汗流滿面的情景,寫出了勞動的辛苦。

9.①父親以及祖祖輩輩皆以勞動為生,他們勤勤懇懇,熱愛勞動,熱愛土地,質樸而讓人敬重。②像“我"一樣的人,曾像父親一樣勞動著,后來居于城市,勞動已然成為一件被回想的往事。③“我”雖然遠離了勞動,卻通過寫作回味勞動這件往事,回想父親們躬耕的側影,表達了對勞動精神的贊美。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主要表達了‘我’久坐辦公室后對出汗的渴望"理解錯誤,應是表達“我”對下田勞作的感受。

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并鑒賞句子的能力。

D.“決心回到農村勞作"錯誤,這句話表達的是作者對父親勞動精神的傳承,不是真要回到農村勞作。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細節(jié)描寫和表達效果的能力。

解答本題,首先理解細節(jié)描寫的內容,細節(jié)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然后根據(jù)第一段和第三段的句子、詞語分析表達效果。

第一段中“高高舉起,舉至最高處,再輕輕放下”寫出了鐵耙高舉輕放,加之對鐵耙半空落下時加速再加速的描寫,寫出了勞動時的連貫動作;父親的話形象地表現(xiàn)了父親勞作的得心應手(嫻熟)和對“我"傳授躬耕方法的耐心與細心。

第三段只有一句話,詳細描寫了汗水從發(fā)根到下巴的過程,把往下流的汗水比作毛毛蟲,比喻真實貼切,對汗水流經的幾個部位的描寫使讀者體會到勞作時汗流滿面的情景,寫出了勞動的辛苦。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圍繞關鍵詞寫文學短評的能力。

解答本題,首先理解文學短評,文學短評是一種精短的,以作家、作品、文學創(chuàng)作等為評論對象的理論文體。

根據(jù)題干中給出的短評關鍵詞“父親”“勞動”,可知短評的內容要點要概括文中父親以及祖祖輩輩的勞動特點,根據(jù)文中“鐵耙是要高高舉起,舉至最高處,再輕輕放下。鐵耙自半空落下,加速,再加速”等對父親勞動的描寫,以及“我"想到的祖祖輩輩的勞動,可知短評要點要贊美父親及祖祖輩輩的勞動精神。

根據(jù)關鍵詞“往事”可知,要寫出勞動對誰已成往事的內容,根據(jù)“這個城市,城市之外的城市,會有許多和我一樣的人,在回味勞動這一件往事"可知,在城市中有許多像“我”一樣的人,現(xiàn)在勞動已然成為一件被回想的往事。

最后把三個關鍵詞結合在一起,結合文章內容,寫出本文的主題情感。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孟子致為臣①而歸。王就見孟子,曰:“前日愿見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棄寡人而歸,不識可以繼此而得見乎?"對曰:“不敢請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謂時子曰:“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yǎng)弟子以萬鐘,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子盍為我言之?"時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時子惡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為欲富乎?季孫曰:‘異哉子叔疑②!使己為政,不用,則亦已矣,又使其子弟為卿。人亦孰不欲富貴?而獨于富貴之中,有私龍斷③焉。’古之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為賤,故從而征之。征商,自此賤丈夫始矣?!?/p>

(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材料二:

柏矩學于老聃,曰:“請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猶是也?!庇终堉像踉唬骸叭陮⒑问??"曰:“始于齊?!敝笼R,見辜人④焉,推而強⑤之,解朝服而幕之,號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災,子獨先離⑥之。莫為盜?莫為殺人?榮辱立然后睹所病,貨財聚然后睹所爭。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爭,窮困人之身,使無休時。欲無至此,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為在民,以失為在己;以正為在民,以枉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責。今則不然,匿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涂而誅不至。民知力竭,則以偽繼之。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夫力不足則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盜竊之行,于誰責而可乎?"

(節(jié)選自《莊子·雜篇·則陽》)

【注】①致為臣:辭(齊國)官。②子叔疑:人名。③龍斷:龍,同“壟”。本指獨立的高地,引申為獨占其利。④辜人:受車裂之刑的人,肢體分裂暴露于市。⑤強:同“僵”,仰臥。⑥離:同“罹”,遭受。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夫時子惡A知其B不可也C如使D予欲富E辭十萬F而受萬G是為H欲富乎?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就,指前往,與《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中的“就”意思不同。

B.固,指本來,與《赤壁賦》“固一世之雄也"中的“固”意思相同。

C.莫,指莫非,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莫春者"中的“莫”意思不同。

D.涂,同“途”,指道路,與《齊桓晉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辭去齊國的官職準備回鄉(xiāng),齊王去見孟子,十分誠懇地表達了對孟子離開齊國之后不知何時再見的不舍。

B.齊王想讓時子挽留孟子,給出的條件是給孟子一所房子、用萬鐘糧食供養(yǎng)他的學生,孟子對時子說,這件事情做不得。

C.柏矩想要游歷天下,而老聃認為天下就像這里一樣,但柏矩堅持,并想從齊國開始;他到了齊國就見到被處以死刑而拋尸示眾的人。

D.柏矩認為世間有了榮辱的區(qū)別就會發(fā)現(xiàn)弊端,有了財貨的積累就有爭斗;如今統(tǒng)治者為難百姓,百姓也會敷衍應付。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古之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

(2)夫力不足則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

14.材料二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請結合材料內容進行分析。

【答案】10.CEG

11.D12.B

13.(1)古代進行交易(古代做市場交易),用他有的東西去交換他沒有的東西,有關的部門官員管理他們罷了。

(2)力量不夠便作假,智慧不足就欺詐,財力不濟便偷竊。

14.材料二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將古時統(tǒng)治者的做法和如今統(tǒng)治者的做法進行對比,認為不能把過錯推給百姓。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那時子哪里知道這事做不得呢?如果我想要財富,辭去十萬鐘俸祿的官位卻去接受一萬鐘的賞賜,這樣是想要富有嗎?

“時子”人名,做“惡知其不可也"的主語,排除AB,“也”表句末停頓,故C處斷開。

“如使”,假使、如果,領起“予欲富”的內容,中間不能停頓,排除D?!坝栌?與“辭十萬而受萬”,前是愿望,后是做法,二者中間應停頓,故E處斷開,排除F。

“是為欲富乎"中“是”,代詞,這?!笆恰?是疑問句結構,其前需停頓,故G處斷開,中間不應停頓,排除H。

故選CEG。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前往。/接近。句意:齊王專門前往看孟子。/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

B.正確。固,均為“本來”的意思。句意:這本來就是我的愿望。/本來就是一代梟雄。

C.正確。莫非。/通“暮"。句意:莫非是盜賊?/暮春時節(jié)。

D.錯誤?!巴俊蓖ā巴尽?,均為“道路”的意思。句意:延長途程而誅殺走不到的人。/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

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孟子對時子說,這件事情做不得"錯誤。由文中“時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可知,孟子這件事情做不得的意思是對陳子說的,“夫時子惡知其不可也"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市”,交易;“易”,交換;“有司者”,有關的部門官員。

(2)“偽”,作假;“知”,通“智”,智慧;“盜”,偷竊。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分析論證方法的能力。

由“古之君人者,以得為在民,以失為在己;以正為在民,以枉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責"今則不然,匿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涂而誅不至”可知,柏矩將古時統(tǒng)治者的做法和如今統(tǒng)治者的做法進行對比,從而得出結論“盜竊之行,于誰責而可乎?"所以,材料二是運用對比論證,說明不能把過錯推給百姓。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孟子辭去齊國的官職準備回鄉(xiāng)。齊王專門前往看孟子,說:“從前希望見到您而不可能,后來終于得以在一起共事,我感到很高興?,F(xiàn)在您又將拋棄我而歸去了,不知道我們可以繼今日以后能夠相見嗎?”孟子回答說:“我不敢請求罷了,這本來就是我的愿望。"

過了幾天,齊王對臣下時子說:“我想在都城中撥一所房子授給孟子,再用萬鐘糧食供養(yǎng)他的學生,使我們的官吏和人民都有所效法。您何不替我向孟子談談呢?”時子便托陳子把這話轉告給孟子。陳子也就把時子的話告訴了孟子。

孟子說:“是。那時子哪里知道這事做不得呢?如果我想要財富,辭去十萬鐘俸祿的官位卻去接受一萬鐘的賞賜,這樣是想要富有嗎?季孫曾經說過:‘子叔疑真奇怪!自己要做官,別人不重用,也就算了嘛,卻又讓自己的子弟去做卿大夫。人也誰不想做官發(fā)財呢?可他卻想在這做官發(fā)財中,有私心搞壟斷?!糯M行交易(古代做市場交易),用他有的東西去交換他沒有的東西,有關的部門官員管理他們罷了。但卻有那么一個卑鄙的漢子,一定要找一個獨立的高地登上去,憑借左邊望望右邊望望網羅全市場的利益。別人都覺得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稅。征收商業(yè)稅,從這個卑鄙的漢子開始了。"

(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材料二:

柏矩向老子學習,說:“請您允許我到天下去游歷?!崩献诱f:“算了吧,天下像這里一樣。"柏矩再次請求,老子說:“你要從哪里開始?”柏矩說:“從齊國開始。"到了齊國,看到一個死刑人的尸體放在街上示眾,便擺正這具尸體,解下自己的禮服蓋在尸體上面,仰天號哭,說:“你呀!你呀!天下有大災大難,唯獨讓你遭上了!莫非是盜賊?莫非是殺人?榮辱確立這之后會看出弊病,財貨積聚這之后才看出爭端?,F(xiàn)在樹立了人所弊病的,聚積了人所爭端的,使人窮困到身體無休止的時候。要想不走到這種地步,做得到嗎?古代的君主,把所得歸功給人民,把所失歸罪于自己;把正確歸于人民,把錯誤歸于自己。所以,一旦有判錯刑的,就退而責備自己?,F(xiàn)在卻不是這樣,隱匿事物的真相而責備民眾不知,擴大困難而加罪膽小的人,加重任務而處罰不勝任的人,延長途程而誅殺走不到的人。民眾智窮力竭,就以虛偽應付他,天天出現(xiàn)許多虛偽的事情,士民怎能不虛偽呢。力量不夠便作假,智慧不足就欺詐,財力不濟便偷竊。盜竊的行為,要責備誰才可以呢?”

(節(jié)選自《莊子·雜篇·則陽》)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舟次崇德

葉紹翁

倦身只合臥家林,客里消磨感慨心。

水國逢春梅未見,山城到午霧猶深。

地名不記維舟問,酒味曾諳入巷尋。

泛宅浮家何日了,莊頭栽竹已成陰。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題目交代了詩人的交通方式是乘船,寫出詩人乘船經過崇德時臨時停船靠岸。

B.頸聯(lián)照應題目,寫詩人年齡大了,記不起此處的地名,靠岸停泊詢問他人。

C.詩人關注細節(jié),巷子里飄出美酒的味道很是熟悉,于是進入巷子尋找美酒。

D.詩歌語言淺白,通過敘寫游船途中的景物和心情,展現(xiàn)了詩人漂泊在外的感受。

16.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宋代文人的典型思想,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這首詩是如何表現(xiàn)這種思想的。

【答案】15.B16.①直抒胸臆。首聯(lián)詩人說自己漂泊在外感到疲憊,想要回到家里的迫切心情,直接表達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借景抒情。詩人借旅途中在水國見不到春梅,在山城被霧籠罩,表現(xiàn)了旅途中的不如意,以此表達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以景結情。從尾聯(lián)可看出詩人對漂泊已感到厭倦,想象家鄉(xiāng)莊頭的竹子已經郁郁蔥蔥,來表達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寫詩人年齡大了"錯誤。由首聯(lián)“客里消磨感慨心”“山城到午霧猶深"可知,詩人記不起地名與離鄉(xiāng)在外、霧氣很濃有關,選項曲解文意。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首聯(lián),寫疲倦的身體,本來就應該躺在家中,離鄉(xiāng)在外期間消磨時間,心中充滿感慨。這是用的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想要回到家里的迫切心情,這體現(xiàn)了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

頷聯(lián),寫在南方水國,雖然春天已經來臨,卻還未看到梅花的身影;到了山城,已經是中午,但山中的薄霧仍然濃厚。這是借景抒情,表現(xiàn)旅途中的不如意,這體現(xiàn)了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

承接頸聯(lián),尾聯(lián),寫以船為家的日子,何時能夠安定下來,在村頭種上竹子,已經茂盛成陰了。這是用的以景結情的手法,表達對漂泊已感到厭倦,希望早日能夠安定下來,這體現(xiàn)了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問志,“”一句寫出了孔子對子路回答的態(tài)度;“__________"一句點明了曾皙與子路三人志向不同。

(2)白居易《琵琶行》中,寫琵琶女結束演奏后動作及神態(tài),并引出下文對其身世的敘述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中國的文人對春天有特別深的情感,古代詩文中有不少含有“春"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夫子哂之②.異乎三子者之撰③.沉吟放撥插弦中④.整頓衣裳起斂容⑤.竹外桃花三兩枝⑥.春江水暖鴨先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解析】

【分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有:哂、撰、吟、撥、斂、暖、鶯、啄、藍。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舉目北望,萬壽山與佛香閣被水霧輕輕地籠罩著。歷史,在朦朧中隱約可見。似乎看到一群A的宮女提著宮燈行走于長廊,又似乎聽到了十七孔橋邊的那一頭銅牛哞哞地叫了兩聲。西岸的玉泉山,依稀可見。①墨色山樹,猶如一幅兒童涂抹的畫卷。②那高高的玉峰塔,被雨絲削成一株瘦瘦的青竹,似在輕輕搖動。

四周靜極了。雨,還在下。我們躬身走過玉帶橋,置身高處倚欄四望,頤和園B_________________。不得不佩服先人的匠心和創(chuàng)造力,這一山一水,這亭臺樓閣,這綠道和玉帶橋,布局合理,大氣浩闊。③此時,整個園子像一艘巨型的畫船,在霧氣中游蕩,仙氣十足。

走到西堤。在細雨中,那艘石舫也有了動感,是要啟航了嗎西堤東邊那兩行高大的樹木,被細雨打濕后色彩越發(fā)鮮艷起來。④紅與黃,詩意地相接,雨絲似乎也被帶入晚秋的斑斕世界。走到耕織圖景區(qū)東側時,雨停了。西山那邊,霎時露出一抹玫瑰紅,云收雨霽,山水又回復它寧靜而開闊的原貌。一陰一晴之間,整個園林的變化讓人C_________________。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下列句子中的“回復"與文中加點的“回復”,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請你回復那書店:我不同意!

B.他書信措辭很妥當,便寫信回復。

C.燕子從停歇到飛翔,又從飛翔回復停歇。

D.曲曲河回復,青青草接連。

20.文中畫橫線的四個句子,與其他三項所用修辭不同的一項是()

A.①處B.②處

C.③處D.④處

【答案】18.A婀娜多姿(風姿綽約、搖曳生姿)B盡收眼底(一覽無余、映入眼簾)C目不暇接(應接不暇、嘆為觀止)

19.C20.D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A.語境強調宮女提著宮燈行走于長廊,所填詞語是對“宮女"的修飾,符合宮女形象即可。故可填“婀娜多姿”或“風姿綽約"或“搖曳生姿”。婀娜多姿:形容姿態(tài)萬方,輕盈柔美。風姿綽約:形容風度姿態(tài)柔美動人。搖曳生姿:姿態(tài)閑雅,婀娜多姿的樣子。

B.根據(jù)前文“置身高處倚欄四望"可知,語境強調的是俯視所看到的頤和園的景色,故可填“盡收眼底”或“一覽無余"或“映入眼簾”。盡收眼底:全部看在眼里。一覽無余:形容視野開闊,一切景物盡收眼底。映入眼簾:某物進入視線之內。

C.根據(jù)前文“一陰一晴之間,整個園林的變化"可知,語境強調景象之多之美好,故可填“目不暇接”或“應接不暇"或“嘆為觀止”。目不暇接:形容東西太多,眼睛看不過來。應接不暇:美景繁多,看不過來。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回復"的意思是:恢復“原狀”。

A.回答,答復(多指用書信)

B.回答,答復(多指用書信)。

C.恢復“原狀"。

D.回旋反復,迂回曲折。

故選C。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的辨析能力。

①②③句都使用了比喻修辭,④句沒有使用比喻修辭。

故選D。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身為續(xù)命神器,①_____________,這是讓很多人迷戀咖啡、能量飲料、巧克力和茶的主要原因,其次才是這些食物自帶的“真香”。能夠讓人興奮、嗨起來,是因為咖啡因的分子結構跟腺苷非常像,因此可以通過競爭性結合腺苷受體,而阻斷抑制腺苷與受體的結合。

腺苷有什么用呢?當腺苷與受體結合,我們的睡意就會被增強;當咖啡因搶了腺苷的戲碼,腺苷不能跟它的受體結合,②_________________。這就是為什么中等劑量的咖啡因就能讓我們有神清氣爽、疲勞消除的感覺。

不過,咖啡因“搶戲"的這種作用,其實還有負面作用。首先,咖啡因并不能改善長期睡眠不足以后的學習工作表現(xiàn)力下降的情況。它只能在當下一刻讓你精神矍鑠一會兒。其次,如果咖啡因攝入的時間太晚,比如你下班后非得來一杯繼續(xù)為你晚上的追劇續(xù)命,那就會影響睡眠質量,甚至引發(fā)焦慮。再者,當攝入咖啡因形成習慣,你會上癮。③_____________,有可能出現(xiàn)戒斷癥狀,包括頭痛、疲勞、警覺性及敏感性降低情緒低落等等。正因為會成癮,所以前面說的醒神功能,多見于平常沒有喝咖啡習慣的人,以及曾經習慣性飲用咖啡、但是暫戒咖啡之后的人。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2.簡述第三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準確流暢,不超過60個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