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論儒家為什么能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_第1頁
中國文明論儒家為什么能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_第2頁
中國文明論儒家為什么能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_第3頁
中國文明論儒家為什么能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_第4頁
中國文明論儒家為什么能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儒家思想文化為何能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我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是以儒家為中心形成的,儒家的理論從個人層面的修身開始,層層擴大到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整體。它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哲學或宗教,而是一套完整的安排人間秩序的思想系統(tǒng),通過幾千年來政治、經(jīng)濟、社會教育等制度的建立,滲透進國人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形成一種“制度化”的生活方式。可以說,儒家文化就是我國文化的主流。那么,又是什么促使儒家成為我國文化的主流呢,而且還雄踞于上,統(tǒng)治中國思想前前后后兩千多年之久呢?它內在的生命力,吸引力,合理性,又是什么呢?這還得從它的誕生說起。眾所周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不斷,在戰(zhàn)爭中衰敗的諸侯大臣們,他們畜養(yǎng)的家庭文人樂師流落四方,促使了學術下移,形成了從“學在官府”到“學在四夷”的轉變。因而形成了包括孔子孟子的諸子百家。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廣收門徒,擴大自身的影響,以自己的思想,為君主提供一個如何強國的思想理論支持,故而他們之間的互相爭辨成為可能。儒學就是在這個時候興起的。儒學的誕生就可看出,它具有親近平民,有教無類的思想,私學的開創(chuàng),讓原本只是屬于貴族的獲取知識的特權,向全社會有志的平民精英轉移,這樣,保證了個人發(fā)展的空間,創(chuàng)造了一個相對于貴族階層特權統(tǒng)治更公平的政治環(huán)境,只要你肯專心向學,只要你學識淵博,出身寒門也可平步青云,這樣,不僅可以緩解社會矛盾,更可以激發(fā)全社會的社會責任感,讓天下不再是少數(shù)人的天下,國家不再是幾個人的國家,而是全社會共同維護的秩序與發(fā)展的保障,這樣儒家自然贏得底層以及小貴族們的支持。其次,儒家也取得了上層統(tǒng)治者的支持。儒學的主要思想是仁政,符合當時的時代要求,有利于統(tǒng)治者維護其統(tǒng)治。尤其是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所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獨占大一統(tǒng)思想地位后而行成的。儒家主張禮治,強調傳統(tǒng)的倫常關系,尤注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等。這些禮法,約束了每個人的行為,規(guī)范每個人的心理。首先在“小家”要做到子孝,父慈;在社會要做到“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在朝堂要做到臣忠。這樣從小家到全社會都有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利于形成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人們安順守禮,當然不會犯上作亂,在封建時代,那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思想仍大有市場的時代,儒家更能限制人的野心與欲望,將之束縛在綱常禮教之下,讓人們在耳濡目染中對此習以為然,君主的權威,國家的穩(wěn)定,政權的延續(xù)得到盡可能的保障,儒家自然被統(tǒng)治者倍加推崇。再者,我們來從儒學開創(chuàng)性的學說說起。儒家的學說特性,可以明顯看出,是守舊而維新、復古而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說能夠在維護禮教倫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未來,在正在消失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大一統(tǒng)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具體來看,孔子曾說,“周鑒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我從周“表明他對周代即中國上古時期文化傳承的重視與對古代文化的欣賞,而又有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于老彭”,表明孔子述而不作,尊崇古代文化的態(tài)度,故言儒家有延續(xù)性,代表的是中國正統(tǒng)的思想,在人們心中也會留下儒家與上古一脈相成的觀感;其次,儒家包容兼蓄的風格,博采百家,講究入世,因時而變的態(tài)度,又為它將來的開創(chuàng)新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此之后我們可以在儒家中見到不少道家,佛教的蹤影,爾后,更是有二程,朱熹等等儒學大家引經(jīng)據(jù)典,闡釋經(jīng)典,注解經(jīng)典,賦予經(jīng)典新的內涵,使其更適應當時的時代需求,更好的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這一切,充分說明儒家的開創(chuàng)性,開明性,即使是不同見解的人,也能從儒家各個經(jīng)典中找到自己贊同的觀點,自然也就為社會所接受。最后,我們回到儒家自身和中國人自身來看。上至盤古女媧,再到三皇五帝,大禹屈原,這些人無不是憂國憂民,仁慈博愛,關愛底層民眾之人物。這也就是中國這片土地孕育的知識分子的共同屬性——仁。南宮適曾對孔子說:“羿善射,奡蕩舟,均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梢娭挥腥蚀戎耍拍苁怪袊闹R分子欣賞與崇敬。而這境界,也是兩千年來眾多仁人志士苦苦追求的。再比較當時社會主要的學說,道,儒,法,道講究無為與出世,法家講究酷刑,這顯然與中國文化蘊含的仁不合,只有儒,才能讓一大批知識分子在輔佐君王時,能發(fā)自內心的感到自己在行仁政,正仁心,尊仁理,不僅使其在官位,俸祿,外人的吹捧等等這些外在之物上滿足自己的虛榮之心,更可在自己的內心,為自己的仁而驕傲,獲得內在的自我的精神滿足。這一切,又是其他的學派給不了的。儒學成為我國的主流思想,有偶然,例如董仲舒力薦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更多的是必然,這是歷史,是社會,是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對他的擁護與肯定。我們可以看看儒家偉大的生命力與凝聚力,中原王朝的數(shù)次傾覆,外族的數(shù)次侵入,都沒能使儒家占據(jù)主導的漢文化消亡,反而是將異族改變,將之容納同化到儒家文化圈中來,以至于我們現(xiàn)在有一個詞語——“漢化”,在此,不得不贊嘆儒家的兼容性和無與倫比的吸引力,更不得不服它理當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與正統(tǒng)。但儒家經(jīng)歷西方文化之沖擊,幾經(jīng)波折。國人對其態(tài)度也因時而異,但是不管對其是褒是貶,它那內在的影響力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祭祖,例如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而現(xiàn)在的我們,更能理性的看待儒家,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人類一直靠軸心時代(包含中國的老子,印度的釋迦摩尼等等)所產(chǎn)生、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自那以后,情況就是這樣。軸心期潛力的蘇醒和對軸心期潛力的回憶,或曰復興,總是提供了精神力量。對這一開端的復歸,是中國、印度和西方不斷發(fā)生的事情?!崩纾乃噺团d是對古希臘文化的回顧,中國的復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