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講義(新人教版)-第五單元 課時練25 分離定律的概率計算和常規(guī)應(yīng)用含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講義(新人教版)-第五單元 課時練25 分離定律的概率計算和常規(guī)應(yīng)用含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講義(新人教版)-第五單元 課時練25 分離定律的概率計算和常規(guī)應(yīng)用含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講義(新人教版)-第五單元 課時練25 分離定律的概率計算和常規(guī)應(yīng)用含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講義(新人教版)-第五單元 課時練25 分離定律的概率計算和常規(guī)應(yīng)用含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一、選擇題1.已知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兩種,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在自由放養(yǎng)多年的一馬群中,兩基因頻率相等。正常情況下,每匹母馬一次只生產(chǎn)一匹小馬。下列關(guān)于性狀遺傳的研究方法及推斷,不正確的是()A.選擇多對栗色馬與白色馬雜交,若后代白色馬明顯多于栗色馬,則白色為顯性性狀B.隨機選出一匹栗色公馬和六匹白色母馬分別交配,若所產(chǎn)小馬都是栗色,則栗色為顯性性狀C.自由放養(yǎng)的馬群隨機交配一代,若后代栗色馬明顯多于白色馬,則栗色為顯性性狀D.選擇多對栗色公馬和栗色母馬交配一代,若后代全部為栗色馬,則白色為顯性性狀2.(2024·江蘇鹽城中學高三模擬)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的植物,籽粒黃色對白色為顯性。若有一粒黃色玉米,判斷其基因型簡便的方案是()A.用顯微鏡觀察該玉米細胞中的同源染色體,看其上是否攜帶等位基因B.種下玉米后讓其作母本與白色玉米植株雜交,觀察果穗上的籽粒顏色C.種下玉米后讓其作親本進行同株異花傳粉,觀察果穗上的籽粒顏色D.種下玉米后讓其作親本進行自花受粉,觀察果穗上的籽粒顏色3.(2023·衡水高三期中)某種昆蟲的體色(A、a)有灰身和黑身兩種,雌性個體均為黑身,雄性個體有灰身和黑身兩種。雜交過程及結(jié)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項目實驗①實驗②親本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雌性×黑身雄性子代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雄性=4∶3∶1黑身雌性∶灰身雄性=1∶1A.由實驗可知,控制黑身性狀的基因是顯性基因B.實驗①中親本雌、雄個體基因型是Aa和AaC.實驗①中子代雌、雄個體隨機交配,理論上其后代灰身個體比例為3/8D.若用黑身雄性個體與實驗②子代中黑身雌性個體雜交,所產(chǎn)生后代的表型和比例為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雄性=2∶1∶14.(2024·黃山高三模擬)南瓜果實的顏色有黃色和白色兩種,由一對等位基因(A和a)控制,用一株黃果(果實顏色為黃色)和一株白果(果實顏色為白色)雜交,子代(F1)中果實顏色既有黃色也有白色,讓F1自交產(chǎn)生的F2表型類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由①②可知黃果是隱性性狀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顯性性狀C.F2中,黃果與白果的理論比例是5∶3D.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5.(2022·海南,15)匍匐雞是一種矮型雞,匍匐性狀基因(A)對野生性狀基因(a)為顯性,這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A基因純合時會導致胚胎死亡。某雞群中野生型個體占20%,匍匐型個體占80%,隨機交配得到F1,F(xiàn)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得到F2。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A.F1中匍匐型個體的比例為12/25B.與F1相比,F(xiàn)2中A基因頻率較高C.F2中野生型個體的比例為25/49D.F2中a基因頻率為7/96.(2024·連云港高三聯(lián)考)某植物可自交或自由交配,在不考慮生物變異和致死的情況下,下列哪種情況可使基因型為Aa的該植物連續(xù)交配3次后,所得子三代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所占比例為2/5()A.基因型為Aa的該植物連續(xù)自交3次B.基因型為Aa的該植物連續(xù)自由交配3次C.基因型為Aa的該植物連續(xù)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基因型為aa的個體D.基因型為Aa的該植物連續(xù)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基因型為aa的個體7.(2024·江蘇海安高級中學高三模擬)某植物按株高(一對基因控制)分成高、矮兩類,將純種高、矮兩品系植株雜交,分別統(tǒng)計親本(甲、乙)、F1及F2中不同株高的植株數(shù)量,結(jié)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A.矮稈對高稈為顯性性狀B.該植物的株高大于205cm的為高稈性狀C.F2中高稈∶矮稈約為1∶3D.F2中矮稈植株隨機傳粉,后代矮稈占8/98.閉花受粉植物甲,其花的位置分為葉腋生和莖頂生兩種,分別受T和t基因控制(完全顯性);雌雄同體異花植物乙,其籽粒的顏色黃色與白色分別由Y和y基因控制(完全顯性)。兩者的遺傳均遵循孟德爾定律。自然狀態(tài)下,間行種植基因型為TT、Tt的植物甲(兩者數(shù)量之比是2∶1)和間行種植基因型為YY、Yy的植物乙(兩者數(shù)量之比是2∶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植物甲的F1中純合花葉腋生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3/4B.正常情況下,植物乙的F1中籽粒黃色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25/36C.若植物甲含有隱性基因的雄配子的存活率為1/2,則F1中花莖頂生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16D.若植物乙含有隱性基因的雄配子的存活率為1/2,則F1中籽粒白色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669.(2024·九江高三校聯(lián)考)外顯率是指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群體中某一基因型個體表現(xiàn)出相應(yīng)表型的百分率。黑腹果蠅的正常翅脈(I)和間斷翅脈(i)是一對相對性狀,基因型為II和Ii的個體外顯率為100%,基因型為ii的個體90%表現(xiàn)為間斷翅脈,10%表現(xiàn)為正常翅脈。一對黑腹果蠅雜交后,F(xiàn)1中正常翅脈個體占31/40,間斷翅脈個體占9/40。飼養(yǎng)果蠅的環(huán)境條件始終不變,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A.該飼養(yǎng)條件下,基因型為ii的個體外顯率為90%B.這對黑腹果蠅的表型均為正常翅脈,且均為雜合子C.F1正常翅脈個體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0/31D.F1隨機交配,所得F2中正常翅脈個體仍占31/40二、非選擇題10.科研人員在種植野生型玉米的田間,發(fā)現(xiàn)了一株矮稈玉米,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研究?;卮鹣铝袉栴}:(1)將矮稈玉米單株自交得到F1,F(xiàn)1繼續(xù)自交得到F2,發(fā)現(xiàn)F1、F2均為矮稈,表明矮稈性狀是____________的變異,從而將其命名為品系M。(2)將品系M與野生型雜交,進一步研究其遺傳規(guī)律。組別親本F1F21野生型♀×品系M♂野生型野生型2397株、矮稈778株2品系M♀×野生型♂野生型野生型2833株、矮稈951株①第1、2組雜交所得的F1均為野生型,F(xiàn)2性狀分離比均接近________,判斷矮稈性狀相對于野生型為________性狀,推測矮稈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②為進一步驗證上述推測,請補充一組雜交實驗并預期結(jié)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豌豆是遺傳學研究的經(jīng)典實驗材料。研究人員用豌豆種子進行研究,實驗結(jié)果如下。請據(jù)表分析回答下列問題:組別親代性狀F1性狀甲圓?!涟櫫A粒、皺粒乙圓?!翀A粒圓粒、皺粒丙圓?!涟櫫H繄A粒(1)根據(jù)表中________組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豌豆皺粒是________性狀。如果用R、r表示控制種子形狀的基因,則甲組F1圓粒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2)在乙組F1的圓粒豌豆中,出現(xiàn)基因型為Rr的概率是____________;將丙組F1圓粒豌豆進行播種,經(jīng)過自花傳粉,則F2胚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豌豆的豆莢有黃色和綠色之分,在遺傳學上,它們是一對________________;若豆莢的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現(xiàn)將豆莢黃色(YY)的花粉涂在豆莢綠色(yy)的柱頭上,該植株所結(jié)豌豆豆莢的顏色是________________,其種子中胚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12.(2023·唐山高三模擬)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小麥的一朵小花內(nèi)只有一個子房,能夠結(jié)實一粒種子。但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并選育出了多子房小麥新類型“n粒型小麥”,其每朵小花可以正常結(jié)實多粒種子??蒲腥藛T利用純合小麥品系T(單子房)和純合小麥品系D(多子房)進行了如圖所示的雜交實驗。品系T的細胞核與細胞質(zhì)分別來源于小麥和山羊草。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小麥親緣關(guān)系較遠的細胞質(zhì)(異源細胞質(zhì))會抑制小麥細胞核中某些基因的表達,且這種效應(yīng)可以遺傳給子代。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jù)雜交實驗可以判斷多子房是__________性狀,多子房和單子房的遺傳受______________對等位基因控制。(2)雜交實驗一中F2的細胞質(zhì)基因來自品系__________(填“T”或“D”),F(xiàn)1表現(xiàn)為單子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雜交實驗一的F2中出現(xiàn)了多子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寫出雜交實驗二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子房數(shù)量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類推)

課時練25分離定律的概率計算和常規(guī)應(yīng)用1.B2.C[對于植物鑒定基因型的最簡單的方法是自交,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的植物,所以自交是進行同株異花傳粉,觀察后代表型及比例,C符合題意。]3.A[某種昆蟲雌性個體均為黑身,雄性個體有灰身和黑身兩種,實驗①子代中,灰身雄性∶黑身雄性=3∶1,說明親本的基因型為Aa和Aa,雄性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表現(xiàn)為灰身,因此控制黑身性狀的基因是隱性基因,A錯誤,B正確;實驗①中子代雌、雄個體的基因型及比例均為AA∶Aa∶aa=1∶2∶1,其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都為A∶a=1∶1,因此實驗①中子代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后代中AA∶Aa∶aa=1∶2∶1,由于灰身個體只出現(xiàn)在雄性中,因此后代灰身個體比例為3/8,C正確。]4.D5.D[根據(jù)題意可知,A基因純合時會導致胚胎死亡,因此匍匐型個體Aa占80%,野生型個體aa占20%,則A基因頻率為80%×1/2=40%,a基因頻率為60%,F(xiàn)1中AA=40%×40%=16%,Aa=2×40%×60%=48%,aa=60%×60%=36%,由于A基因純合時會導致胚胎死亡,所以F1中Aa占(48%)÷(48%+36%)=4/7,A錯誤;由于A基因純合時會導致胚胎死亡,因此每一代都會使A的基因頻率減小,故與F1相比,F(xiàn)2中A基因頻率較低,B錯誤;F1中Aa占4/7,aa占3/7,產(chǎn)生的配子為A=4/7×1/2=2/7,a=5/7,F(xiàn)2中aa=5/7×5/7=25/49,由于AA=2/7×2/7=4/49致死,因此F2中aa占25/49÷(1-4/49)=5/9,C錯誤;F2中aa占5/9,Aa占4/9,因此A基因頻率為4/9×1/2=2/9,a基因頻率為7/9,D正確。]6.D7.B[將水稻的甲品系(矮稈純合子)與乙品系(高稈純合子)進行雜交,得到的F1的株高與甲品系(矮稈純合子)十分接近,說明矮稈性狀為顯性性狀,A正確;矮稈性狀為顯性性狀,該植株由一對基因控制,F(xiàn)1為雜合子,F(xiàn)2中高稈∶矮稈約為1∶3;當該植物的株高大于215cm時,矮稈的株數(shù)為:4+25+38+71+128+136+76=478(株),高稈的株數(shù)為30+33+49+37+8+1=158(株),478∶158≈3∶1,即高稈∶矮稈約為1∶3,符合F2比例,故該植物的株高大于215cm的為高稈性狀,B錯誤,C正確;假設(shè)控制矮稈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高稈的基因用a表示,則F2中矮稈植株的比例為1/3AA、2/3Aa,產(chǎn)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2∶1,隨機傳粉,后代高稈(aa)占1/3×1/3=1/9,后代矮稈占1-1/9=8/9,D正確。]8.C[植物甲閉花受粉,自然狀態(tài)下為自交,間行種植基因型為TT、Tt的植物甲(兩者數(shù)量之比是2∶1),即有2/3TT、1/3Tt,F(xiàn)1中純合花葉腋生(TT)的個體所占比例為2/3+1/3×1/4=3/4,A正確;植物乙為雌雄同株異花傳粉植物,自然狀態(tài)下能自由交配,間行種植基因型為YY、Yy的植物乙(兩者數(shù)量之比是2∶1),即有2/3YY、1/3Yy,其產(chǎn)生的y配子的概率是1/6,Y配子的概率是5/6,故正常情況下,植物乙的F1中籽粒黃色純合子(YY)所占的比例為5/6×5/6=25/36,B正確;間行種植基因型為TT、Tt的植物甲(兩者數(shù)量之比是2∶1),若植物甲含有隱性基因的雄配子(t)的存活率為1/2,則Tt產(chǎn)生雄配子T∶t=2∶1,雌配子T∶t=1∶1,則F1中花莖頂生個體(tt)所占的比例為1/3×1/3×1/2=1/18,C錯誤;若植物乙含有隱性基因的雄配子(y)的存活率為1/2,則雄配子是1/11y、10/11Y,雌配子仍為1/6y、5/6Y,F(xiàn)1中籽粒白色個體(yy)所占的比例為1/11×1/6=1/66,D正確。]9.C[根據(jù)外顯率的定義可知,基因型為ii的個體90%表現(xiàn)為間斷翅脈,10%表現(xiàn)為正常翅脈,即基因型為ii的個體外顯率為90%,A正確;一對黑腹果蠅雜交后,F(xiàn)1中正常翅脈∶間斷翅脈≈3∶1,說明兩親本均為雜合子,而雜合子的外顯率為100%,即表型為正常翅脈,B正確;親本基因型為Ii×Ii,子代中II∶Ii∶ii=1∶2∶1,由于基因型為ii的個體外顯率為90%,所以F1正常翅脈個體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1/31,C錯誤;F1隨機交配,所得F2中II∶Ii∶ii=1∶2∶1,因此,所得F2中正常翅脈個體仍占31/40,D正確。]10.(1)可遺傳(2)①3∶1隱性分離②第1組(或第2組)的F1與品系M雜交,預期結(jié)果為野生型∶矮稈=1∶1解析(1)將矮稈玉米單株連續(xù)自交,子代均為矮稈,表明矮稈性狀是可遺傳的變異。(2)①野生型與品系M進行正反交,F(xiàn)1均為野生型,F(xiàn)2性狀分離比均接近3∶1,判斷矮稈性狀相對于野生型為隱性性狀,推測矮稈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②為進一步驗證上述推測,可用測交實驗驗證:第1組(或第2組)的F1與品系M雜交,預期結(jié)果為野生型∶矮稈=1∶1。11.(1)乙或丙隱性Rr(2)2/3RR、Rr、rr(3)相對性狀綠色Yy解析(3)豌豆的豆莢有黃色和綠色之分,黃色和綠色是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在遺傳學上,它們是一對相對性狀。植株所結(jié)豌豆豆莢的顏色與母本有關(guān),故豆莢綠色(yy)植株所結(jié)豌豆豆莢的顏色是綠色。種子中胚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來,故其種子中胚的基因型是Yy。12.(1)顯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