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期中測試科學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教科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期中測試科學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教科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期中測試科學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教科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期中測試科學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教科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期中測試科學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期中考試科學試卷

一、判斷題

1.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

2.用放大鏡觀察電視機屏幕會看到一個個由紅、黃、藍組成的小點。()

3.在放大鏡下觀察不同昆蟲的觸角,發(fā)現(xiàn)它們的形狀都相同。()

4.人們把放大鏡叫做凸透鏡.()

5.自然界中的物體都是由晶體組成的。()

6.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也可以形成礦物晶體。()

7.物體必須制成玻片標本,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它的精細結(jié)構(gòu)。()

8.調(diào)節(jié)顯微鏡載物臺下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一個亮的光圈就可以了。()

9.所有生物的細胞都是一樣的。()

10.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它生物一樣的特征。()

11.雞蛋也是一個細胞。()

12.微生物對人類沒有什么益處,應該全部消滅。()

13.大樹、高山是物質(zhì),聲音、光不是物質(zhì)。()

14.二氧化碳比空氣重,能使燃著的火焰熄滅。()

15.鐵和鐵銹是同一種物質(zhì)。()

16.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它的發(fā)明與古代的煉丹術(shù)有很大的關(guān)系。()

17.放大鏡下看到白糖、食用堿、食鹽的水溶液滴在玻璃板上形成的晶體都是松針狀。()

18.實驗過程中觀察到與自己預想不同的現(xiàn)象,應當忽略,不要做記錄。()

19.水分和氧氣共同作用是使鐵生銹原因,任意切斷其中一個條件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生銹。()

20.北京時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于東風著陸場區(qū)安全著陸。

()

二、選擇題

21.下列關(guān)于放大鏡說法錯誤的是()。

A.放大鏡可以放大物體的圖像

B.放大鏡鏡片中央凸得越厲害,放大倍數(shù)越低

C.放大鏡鏡片中央凸得越厲害,放大倍數(shù)越高

22.下列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方法錯誤的是()。

A.把要觀察的物體放在眼前不動,在物體以外移動放大鏡

B.觀察對象不動,人眼和觀察對象之間的距離不變,手持放大鏡在物體和人眼之間來回移動直至圖形大而

清楚

C.把放大鏡移至眼前,移動物體,直至圖像大而清楚

23.我們要觀察蛇蟲,最好選擇()。

A.直接用肉眼觀察B.用5倍放大鏡觀察C.用10倍放大鏡觀察

24.下列不具有放大物體圖像功能的是()?

A.水滴B.平板玻璃C.裝滿清水的透明燒瓶

25.我們用放大鏡觀察白糖,記錄觀察到的形狀,以下三種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拓印B.畫圖C.語言描述

26.自然界中雪花的形狀是()。

A.四方體B.六面體C.不規(guī)則體

27.在用兩個凸透鏡制作簡易顯微鏡時,兩個凸透鏡正確的放置方法是()。

A.隨意放B.疊放在一起

C.上下移動調(diào)整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直到找到物體最清楚的圖像

28.世界上最早制成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顯微鏡的科學家是()。

A.列文虎克B.培根C.羅伯特?胡克

29.從顯微鏡里看到要觀察的細胞偏左了,將載玻片向()移動就可以了。

A.左B.右C.下

30.在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蓋玻片正確的放置方法是()o

A.蓋玻片從正上方直接蓋在標本上面

B.蓋玻片平著從一側(cè)推放到標本上面

C.蓋玻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

31.制作微生物裝片,如果微生物運動迅速,下列方法不能有效控制微生物運動的是()。

A.先在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再繼續(xù)操作

B.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邊緣吸走多余的水分

C.使勁摔打載玻片,把微生物嚇暈

32.加熱白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物理變化B.只有化學變化C.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33.用篩網(wǎng)分離大豆和沙子混合物是()o

A.物理變化B.化學變化C.既有物理變化,也有化學變化

34.淀粉遇到碘酒顏色會()

A.變成藍紫色B.變成紅色C.不變

35.下列每組食物中均含有淀粉的是(

A.白糖米飯B.番茄菠菜C.土豆玉米

36.小蘇打和白醋充分混合后,蓋上玻璃片,用手觸摸這個玻璃杯外壁(

A.感覺有點熱B.感覺有點涼C.感覺沒有變化

37.下列不能說明發(fā)生化學變化的現(xiàn)象是()。

A.大小、形狀發(fā)生變化B.發(fā)光、發(fā)熱C.產(chǎn)生氣體、沉淀物

38.醋和小蘇打反應后留下的液體(

A.全部是醋B.全部是小蘇打C.一種新物質(zhì)

39.在對比實驗中,新鐵釘在自來水中出現(xiàn)鐵銹的時間大約是(

A.一個月B.一周C.兩天

40.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的是(

A.細胞學說B.地心說C.日心說

41.關(guān)于物質(zhì)變化的一些說法中,正確的是(

A.把一個物體變化成多個物體,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B.變化后出現(xiàn)了變化前不存在的物質(zhì),就是化學變化

C.溫度的升高,只能引發(fā)物理變化,不會造成化學變化

42.下列鐵釘生銹的現(xiàn)象描述中,正確的是(

A.鐵釘完全浸沒在菜油里,不容易生銹

B.鐵釘完全浸沒水中,比一半浸在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氣中生銹快許多

C.鐵銹也是鐵,除了顏色不同,其他特點與鐵相同

43.用放大鏡觀察下列晶體,顆粒呈現(xiàn)柱狀的是()。

A.味精B.白糖C.食鹽

44.不銹鋼勺子在蠟燭火焰上掠過,勺子底部會留下黑色痕跡,這是()。

A.水B.二氧化碳C.蠟燭不充分燃燒留下的碳成分

45.2020年2月IIB,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命名是()。

A.SARS-CoVB.MERS-CoVC.COVID-19

閱讀文章,完成問題。

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

等較嚴重疾病。這種病毒疾病2020年2月11II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命名為COVID-19,簡稱“新型冠狀病毒

肺炎”。

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后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癥狀、發(fā)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

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病毒在10—15℃的空氣中,能存活240分鐘之久,

在25℃時,則只能能存活2—30分鐘。

46.下列工具能對新冠病毒進行有效觀察的是()。

A.放大鏡B.光學顯微鏡C.電子顯微鏡

47.人體內(nèi)負責和細菌、病毒作戰(zhàn)的是()o

A.紅細胞B.白細胞C.皮下脂肪

48.新冠病毒在()下容易存活。

A.低溫B.高溫C.超高溫

49.為了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么做?請?zhí)釒讞l建議。

四、簡答題

50.簡述從古至今人類的觀察工具是怎樣發(fā)展的,人類的觀察視野又是怎樣拓展的。

五、實驗題

51.小強家車庫的鐵門生銹了,他認為是空氣造成的。你能否幫助他設(shè)計個實驗來驗證他的猜想?

研究的問題:

我的假設(shè):

實驗材料:

實驗方法: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期中考試科學試卷

一、判斷題

1.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

【答案】X

【解析】

【詳解】放大鏡就是凸透鏡,放大鏡的鏡片特點:透明,中間厚,邊緣薄。人們把放大鏡叫作凸透鏡,它

能把物體的圖象放大。

【點睛】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和鏡片的凸度有關(guān)。

2.用放大鏡觀察電視機屏幕會看到一個個由紅、黃、藍組成的小點。()

【答案】X

【解析】

【詳解】紅、綠、藍是光的三原色,不同顏色的光都是由這三種色光混合而來的,用放大鏡觀察電視機屏

幕將會看到很多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小格子。

3.在放大鏡下觀察不同昆蟲的觸角,發(fā)現(xiàn)它們的形狀都相同。()

【答案】X

【解析】

【詳解】在放大鏡下觀察不同昆蟲的觸角,發(fā)現(xiàn)它們的形狀是不同。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

這個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比人的鼻子靈敏的多。蟋蟀、蝗蟲的觸角呈絲狀;螞蟻的觸角是膝狀;蝴蝶的

觸角是棒狀;雄蛾的觸角是羽毛狀;天牛的觸角是鞭狀,所以題干中說法是錯誤的。

【點睛】本題考查放大鏡下的昆蟲,要求學生掌握在放大鏡下觀察不同昆蟲的觸角,發(fā)現(xiàn)它們的形狀是不

同。

4.人們把放大鏡叫做凸透鏡。()

【答案】J

【解析】

【詳解】放大鏡是人們常用的觀察工具之一。放大鏡的鏡片是中央厚,邊緣薄,是凸透鏡,具有放大的功

能。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所以題干中說法是正確的。

【點睛】本題考查放大鏡,要求學生掌握人們把放大鏡叫做凸透鏡。

5.自然界中的物體都是由晶體組成的。()

【答案】V

【解析】

【詳解】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zhì)都是晶體或晶體組合而成的。晶體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但都很有規(guī)

則。有的是規(guī)則的,有的像立方體的,有的像一簇簇的金字塔。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

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所以題干中說法是正確的。

【點睛】本題考查晶體,要求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體都是由晶體組成的。

6.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也可以形成礦物晶體。()

【答案】V

【解析】

【詳解】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zhì)都是晶體或晶體組合而成的。白糖、食鹽、堿面、味精的顆粒都是規(guī)

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zhì)叫做晶體。其實自然界中有的晶體從溶液中誕生,如海水蒸發(fā)

得到鹽的結(jié)晶。有的晶體是在定的壓強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形成礦物的晶體,所以題

干中說法是正確的。

【點睛】本題考查晶體,要求學生掌握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也可以形成礦物晶體。

7.物體必須制成玻片標本,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它的精細結(jié)構(gòu)。()

【答案】V

【解析】

【詳解】用顯微鏡觀察物體前,要將物體制成玻片標本。只有這樣,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它的精細結(jié)構(gòu)。

8.調(diào)節(jié)顯微鏡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一個亮的光圈就可以了。()

【答案】J

【解析】

【詳解】操作顯微鏡的正確步驟:1.安放;2.對光;3.上片;4.調(diào)焦;5.觀察。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

法:1.一只手握住鏡臂,另一只手托著鏡座,將顯微鏡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調(diào)節(jié)載物臺下的反光鏡,

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一個亮的光圈。3.將想觀察的標本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要使標

本恰好在載物臺通光孔的中央。4.從目鏡往下看,慢慢調(diào)整準焦旋鈕,使標本出現(xiàn)在視野里。5.慢慢移

動載玻片,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所以題干中說法是正確的。

【點睛】本題考查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要求學生掌握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9.所有生物的細胞都是一樣的。()

【答案】X

【解析】

【詳解】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生物細胞

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功能也多種多樣。所有生物的細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題干中說法是錯誤的。

【點睛】本題考查細胞,要求學生掌握生物細胞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功能也多種多樣。

10.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它生物一樣的特征。()

【答案】J

【解析】

【詳解】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所以說微

生物也是生物。

11.雞蛋也是一個細胞。()

【答案】J

【解析】

【詳解】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除單細胞微生物由一個細胞組成,其他生命體都是有多個細胞組成的。

雞蛋就是一個細胞。

12.微生物對人類沒有什么益處,應該全部消滅。()

【答案】X

【解析】

【詳解】微生物對人類不都是有害的。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藥物生產(chǎn)、處理垃圾等方面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對人類是有益的。如我們周圍的垃圾和污水的處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沒有微生物,地球?qū)⒆兂蔀槔?/p>

世界。

【點睛】掌握微生物和人類的關(guān)系。

13.大樹、高山是物質(zhì),聲音、光不是物質(zhì)。()

【答案】X

【解析】

【詳解】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zhì),整個世界是由物質(zhì)構(gòu)成的。我們周圍的書、橡

皮、桌子、電燈、自來水、房屋、大樹、高山、聲音、光都是物質(zhì)。世界總是在不斷的變化,所以題干中

說法是錯誤的。

【點睛】本題考查物質(zhì),要求學生掌握整個世界是由物質(zhì)構(gòu)成的。

14.二氧化碳比空氣重,能使燃著的火焰熄滅。()

【答案】V

【解析】

【詳解】二氧化碳性質(zhì):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

能滅火。

15.鐵和鐵銹是同一種物質(zhì)。()

【答案】錯誤

【解析】

【詳解】該題干的內(nèi)容是錯誤的。提額和鐵銹的顏色、硬度、導電性、手感、光澤等都不一樣,它們屬于

不同物質(zhì)。

16.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它的發(fā)明與古代的煉丹術(shù)有很大的關(guān)系。()

【答案】V

【解析】

【詳解】火藥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鹚庮櫭剂x就是著火的藥。它的起源與煉丹術(shù)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是古

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制出來,所以題干中說法是正確的。

【點睛】本題考查火藥,要求學生掌握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它的發(fā)明與古代的煉丹術(shù)有很大的

關(guān)系。

17.放大鏡下看到的白糖、食用堿、食鹽的水溶液滴在玻璃板上形成的晶體都是松針狀。()

【答案】X

【解析】

【詳解】白糖、食鹽、堿面、味精的顆粒都是規(guī)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zhì)叫做晶體。自

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zhì)都是晶體或晶體組合而成的。晶體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但都很有規(guī)則。有的是

規(guī)則的,有的像立方體的,有的像一簇簇的金字塔。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

顯微鏡下才能看見。放大鏡下看到的白糖、食用堿、食鹽的水溶液滴在玻璃板上形成的晶體的形狀是不同

的,所以題干中說法是錯誤的。

【點睛】本題考查晶體,要求學生掌握放大鏡下看到的白糖、食用堿、食鹽的水溶液滴在玻璃板上形成的

晶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18.實驗過程中觀察到與自己預想不同的現(xiàn)象,應當忽略,不要做記錄。()

【答案】X

【解析】

【詳解】實驗過程中觀察到與自己預想不同的現(xiàn)象,應該如實記錄,研究現(xiàn)象不同的原因。

19.水分和氧氣共同作用是使鐵生銹的原因,任意切斷其中一個條件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生銹。()

【答案】V

【解析】

【詳解】鐵在空氣中銹蝕,實際上是鐵跟空氣、水等物質(zhì)相互作用,發(fā)生一系列復雜的化學變化。水分和

氧氣共同作用是使鐵生銹的原因,任意切斷其中一個條件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生銹,所以題干中說法是正確

的。

【點睛】本題考查鐵生銹,要求學生掌握水分和氧氣共同作用是使鐵生銹的原因,任意切斷其中一個條件

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生銹。

20.北京時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于東風著陸場區(qū)安全著陸。

()

【答案】V

【解析】

【詳解】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qū)域成功著陸,

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復使用等關(guān)鍵技術(shù),試驗取得圓滿成

功,所以題干中說法是正確的。

【點睛】本題考查探索宇宙,要求學生掌握人類探索宇宙的成果。

二、選擇題

21.下列關(guān)于放大鏡說法錯誤的是(

A.放大鏡可以放大物體的圖像

B.放大鏡鏡片中央凸得越厲害,放大倍數(shù)越低

C.放大鏡鏡片中央凸得越厲害,放大倍數(shù)越高

【答案】B

【解析】

【詳解】放大鏡可以放大物體的圖像,放大鏡鏡片中央凸得越厲害,放大倍數(shù)越高。B錯誤。

22.下列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方法錯誤的是()。

A.把要觀察的物體放在眼前不動,在物體以外移動放大鏡

B.觀察對象不動,人眼和觀察對象之間的距離不變,手持放大鏡在物體和人眼之間來回移動直至圖形大而

清楚

C.把放大鏡移至眼前,移動物體,直至圖像大而清楚

【答案】A

【解析】

【詳解】放大鏡是人們常用的觀察工具之一。放大鏡的鏡片是中央厚,邊緣薄,是凸透鏡,具有放大的功

能。放大鏡是一種重要的觀察工具,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把鏡面對準物體,然后慢慢移動放大鏡,直到看清

楚為止?;蚍糯箸R不動,移動物體,直至看清為止,所以A符合題意。

【點睛】本題考查放大鏡,要求學生掌握放大鏡正確的使用方法。

23.我們要觀察蜥蟲,最好選擇()。

A.直接用肉眼觀察B.用5倍放大鏡觀察C.用10倍放大鏡觀察

【答案】C

【解析】

【詳解】斯蟲是一種昆蟲,體積很小,我們要觀察蜥蟲,應該選擇用10倍放大鏡觀察。

24.下列不具有放大物體圖像功能的是()o

A.水滴B.平板玻璃C.裝滿清水的透明燒瓶

【答案】B

【解析】

【詳解】放大鏡是人們常用觀察工具之一。放大鏡的鏡片的特點是中央厚,邊緣薄,是凸透鏡,具有放

大的功能。平板玻璃不具有放大物體圖像功能,所以B符合題意。

【點睛】本題考查放大鏡,要求學生掌握平板玻璃不具有放大物體圖像功能。

25.我們用放大鏡觀察白糖,記錄觀察到形狀,以下三種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拓印B.畫圖C.語言描述

【答案】A

【解析】

【詳解】可以用畫圖或者語言描述的方法記錄放大鏡觀察到的白糖形狀。拓印的方法不可行。

26.自然界中雪花的形狀是()。

A.四方體B.六面體C.不規(guī)則體

【答案】B

【解析】

【詳解】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zhì)都是晶體或晶體組合而成的。晶體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但都很有規(guī)

則。有的是規(guī)則的,有的像立方體的,有的像一簇簇的金字塔。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

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自然界中雪花的形狀是六面體,所以B符合題意。

【點睛】本題考查晶體,要求學生掌握自然界中雪花的形狀是六面體。

27.在用兩個凸透鏡制作簡易顯微鏡時,兩個凸透鏡正確的放置方法是()。

A.隨意放B.疊放在一起

C.上下移動調(diào)整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直到找到物體最清楚的圖像

【答案】C

【解析】

【詳解】制作簡易顯微鏡的步驟:上下移動調(diào)整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直到找到物體最清楚的圖像,用

紙筒和膠帶紙把兩個透鏡固定下來,一個簡易的顯微鏡就做好了。

28.世界上最早制成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顯微鏡的科學家是()。

A列文虎克B.培根C.羅伯特?胡克

【答案】A

【解析】

【詳解】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jié)構(gòu)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

29.從顯微鏡里看到要觀察的細胞偏左了,將載玻片向()移動就可以了。

A.左B.右C.下

【答案】A

【解析】

【詳解】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有一定的要求。物體必須制成玻片標本,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它的精細結(jié)

構(gòu)。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目鏡內(nèi)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物象在那里,向那里移動。從顯

微鏡里看到要觀察的細胞偏左了,將載玻片向左移動就可以了,所以A符合題意。

【點睛】本題考查使用顯微鏡,要求學生掌握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目鏡內(nèi)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顛倒,左

右相反,物象在那里,向那里移動。

30.在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蓋玻片正確的放置方法是(

A.蓋玻片從正上方直接蓋在標本上面

B.蓋玻片平著從一側(cè)推放到標本上面

C.蓋玻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

【答案】C

【解析】

【詳解】制作臨時裝片時,“蓋”這一步的正確操作是用鏡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cè)先接觸載玻片上的

液滴,然后緩緩放平。其目的是防止蓋玻片下出現(xiàn)氣泡。

31.制作微生物裝片,如果微生物運動迅速,下列方法不能有效控制微生物運動的是()。

A.先在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再繼續(xù)操作

B.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邊緣吸走多余的水分

C.使勁摔打載玻片,把微生物嚇暈

【答案】C

【解析】

【詳解】如果微生物運動迅速,不便于觀察,我們可以先在在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再在上面滴一滴

池塘水,蓋上蓋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邊緣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運動。

32.加熱白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o

A.只有物理變化B.只有化學變化C.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答案】C

【解析】

【詳解】在變化中能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不能產(chǎn)生新物質(zhì)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一些

物質(zhì)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發(fā)生物理變化。加熱白糖,白糖融化成液體是發(fā)生了物理變化,

繼續(xù)加熱白糖變黑炭化發(fā)生了化學變化。C選項符合題意。

33.用篩網(wǎng)分離大豆和沙子混合物是()o

A.物理變化B.化學變化C.既有物理變化,也有化學變化

【答案】A

【解析】

【詳解】用篩網(wǎng)分離大豆和沙子混合物的過程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屬于物理變化。

34.淀粉遇到碘酒顏色會()。

A.變成藍紫色B.變成紅色C.不變

【答案】A

【解析】

【詳解】淀粉遇到碘酒會變成藍紫色,生成了新物質(zhì),屬于化學變化。

35.下列每組食物中均含有淀粉的是()。

A.白糖米飯B.番茄菠菜C.土豆玉米

【答案】C

【解析】

【詳解】米飯、土豆、玉米中含有淀粉,白糖、番茄、菠菜中不含淀粉。

36.小蘇打和白醋充分混合后,蓋上玻璃片,用手觸摸這個玻璃杯外壁()。

A.感覺有點熱B.感覺有點涼C.感覺沒有變化

【答案】B

【解析】

【詳解】小蘇打和白醋反應時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熱量,所以用手觸摸玻璃杯外壁,會有涼一些的感覺。

37.下列不能說明發(fā)生化學變化的現(xiàn)象是()。

A.大小、形狀發(fā)生變化B.發(fā)光、發(fā)熱C.產(chǎn)生氣體、沉淀物

【答案】C

【解析】

【詳解】有些變化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zhì),我們把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瘜W變化和物理變化本質(zhì)

區(qū)別: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zhì)。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過程,常常伴隨發(fā)光發(fā)熱、改變顏色、產(chǎn)生氣體、產(chǎn)生沉

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還是產(chǎn)生新物質(zhì),所以C符合題意。

【點睛】本題考查化學變化,要求學生掌握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過程,常常伴隨發(fā)光發(fā)熱、改變顏色、產(chǎn)生

氣體、產(chǎn)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還是產(chǎn)生新物質(zhì)。

38.醋和小蘇打反應后留下的液體()。

A.全部是醋B.全部是小蘇打C.一種新物質(zhì)

【答案】C

【解析】

【詳解】有些變化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zhì),我們把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瘜W變化和物理變化本質(zhì)

區(qū)別: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zhì)。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過程,常常伴隨發(fā)光發(fā)熱、改變顏色、產(chǎn)生氣體、產(chǎn)生沉

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還是產(chǎn)生新物質(zhì)。小蘇打和白醋混合我們可以觀察到反應劇烈產(chǎn)生大量氣泡,

用手觸摸杯壁,感覺比原來涼,醋和小蘇打反應后生成新的物質(zhì),屬于化學變化,所以C符合題意。

【點睛】本題考查化學變化,要求學生掌握化學變化最重要的特征還是產(chǎn)生新物質(zhì)。

39.在對比實驗中,新鐵釘在自來水中出現(xiàn)鐵銹的時間大約是()。

A.一個月B.一周C.兩天

【答案】C

【解析】

【詳解】在對比實驗中,新鐵釘在自來水中出現(xiàn)鐵銹的時間大約需要兩天,第一天水的顏色發(fā)生了變化,

第二天鐵釘就有點生銹了。

40.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的是()?

A.細胞學說B.地心說C.日心說

【答案】A

【解析】

【詳解】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

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

41.關(guān)于物質(zhì)變化的一些說法中,正確的是()。

A.把一個物體變化成多個物體,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B.變化后出現(xiàn)了變化前不存在的物質(zhì),就是化學變化

C.溫度的升高,只能引發(fā)物理變化,不會造成化學變化

【答案】B

【解析】

【詳解】物質(zhì)的變化可以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zhì)的形狀、體積、狀態(tài)等,沒有

產(chǎn)生新的不同于原來的物質(zhì),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zhì),我們把有新物質(zhì)

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瘜W變化和物理變化本質(zhì)區(qū)別: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zhì)。變化后出現(xiàn)了變化前不

存在的物質(zhì),生成新的物質(zhì),就是化學變化,所以B符合題意。

【點睛】本題考查物質(zhì)的變化,要求學生掌握化學變化。

42.下列鐵釘生銹的現(xiàn)象描述中,正確的是()。

A.鐵釘完全浸沒在菜油里,不容易生銹

B.鐵釘完全浸沒在水中,比一半浸在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氣中生銹快許多

C.鐵銹也是鐵,除了顏色不同,其他特點與鐵相同

【答案】A

【解析】

【詳解】鐵生銹是水和氧氣共同的作用。因此,鐵釘完全浸沒在菜油里,隔絕了空氣,不容易生銹。鐵釘

一半浸在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氣中更容易生銹。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zhì)。A正確,BC錯誤。

43.用放大鏡觀察下列晶體,顆粒呈現(xiàn)柱狀的是()。

A.味精B.白糖C.食鹽

【答案】A

【解析】

【詳解】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zhì)都是晶體或晶體組合而成的。晶體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但都很有規(guī)

則。有的是規(guī)則的,有的像立方體的,有的像一簇簇的金字塔。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

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食鹽的晶體像立方體,白糖的晶體類似雪花,味精的晶體呈現(xiàn)柱狀,所以A

符合題意。

【點睛】本題考查放大鏡下的晶體,要求學生掌握味精的晶體呈現(xiàn)柱狀。

44.不銹鋼勺子在蠟燭火焰上掠過,勺子底部會留下黑色痕跡,這是(

A.水B.二氧化碳C.蠟燭不充分燃燒留下的碳成分

【答案】C

【解析】

【詳解】蠟燭燃燒發(fā)生了化學變化,不銹鋼勺子在蠟燭火焰上掠過,勺子底部留下的黑色痕跡是蠟燭不充

分燃燒留下的碳成分。

45.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新型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