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應急疏散演練手冊_第1頁
學校應急疏散演練手冊_第2頁
學校應急疏散演練手冊_第3頁
學校應急疏散演練手冊_第4頁
學校應急疏散演練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校應急疏散演練手冊TOC\o"1-2"\h\u32434第一章應急疏散演練概述 3266101.1演練目的 318311.2演練意義 447601.3演練原則 41864第二章應急疏散演練組織架構 4116782.1演練組織機構 443802.2演練人員職責 5307382.3演練協(xié)調與配合 54116第三章應急疏散演練前期準備 576313.1演練方案制定 5322633.2演練場地布置 6248573.3演練物資準備 63301第四章應急疏散演練實施流程 7107334.1演練啟動 7213094.1.1演練前,學校應成立應急疏散演練指揮部,負責全面協(xié)調和指揮演練工作。 7289284.1.2指揮部應制定詳細的演練方案,明確演練目標、內容、時間、地點、參與人員及職責等。 7148024.1.3演練前,學校應組織參演人員進行培訓,保證參演人員熟悉演練流程、任務和要求。 7275184.1.4演練啟動前,指揮部應向參演人員發(fā)布演練通知,明確演練時間、地點、參演人員等相關信息。 768494.2演練實施 7179354.2.1演練開始后,參演人員應按照演練方案執(zhí)行各自任務。 7181974.2.2指揮部應實時監(jiān)控演練進展,保證演練按照預定流程進行。 7288374.2.3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嚴格遵守紀律,保證演練的順利進行。 735124.2.4演練過程中,如遇到突發(fā)情況,參演人員應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保證演練安全、有序進行。 7189824.2.5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密切配合,保證疏散通道暢通,防止擁擠、踩踏等發(fā)生。 7304934.2.6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關注疏散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及時排除險情,保證人員安全。 8127774.3演練結束與總結 8171814.3.1演練結束后,參演人員應按照指定路線返回原地點。 8303714.3.2指揮部應組織參演人員進行總結會議,對演練過程中的優(yōu)點、不足和改進措施進行梳理。 8253104.3.3指揮部應對演練情況進行總結,形成書面報告,提交學校領導。 854324.3.4學校應根據(jù)演練總結報告,對應急疏散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814006第五章應急疏散演練安全措施 839745.1演練安全注意事項 8226365.1.1演練前,組織者需對演練場地進行實地考察,保證場地安全,無障礙物。 887485.1.2演練前,組織者應向參演人員詳細講解演練程序、注意事項及安全要求。 8154315.1.3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嚴格遵守演練紀律,服從指揮,不得擅自行動。 866115.1.4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保持冷靜,遵循疏散路線,避免擁擠、踩踏。 819925.1.5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關注自身安全,遇到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報告指揮人員。 8193415.1.6演練結束后,組織者應進行全面檢查,保證場地恢復原狀,無安全隱患。 8130615.2應急處理預案 844085.2.1演練過程中,如發(fā)生意外情況,應立即啟動應急處理預案。 8291775.2.2應急處理預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8292065.2.3應急處理預案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保證演練過程中各類突發(fā)情況的妥善處理。 934055.3安全防護措施 984325.3.1演練前,組織者應檢查參演人員的安全防護裝備,保證齊全、完好。 9200635.3.2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佩戴明顯標識,以便識別。 911485.3.3演練過程中,應設置安全警戒線,限制無關人員進入演練區(qū)域。 91505.3.4演練過程中,應保證通信設備暢通,以便及時傳遞信息。 9255755.3.5演練過程中,應加強現(xiàn)場安全巡查,發(fā)覺安全隱患及時整改。 9231095.3.6演練結束后,組織者應收集參演人員反饋意見,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 924748第六章應急疏散演練信息溝通 9290936.1信息傳遞與報告 9287036.1.1信息傳遞 9181016.1.2信息報告 9231246.2應急疏散指示與命令 9126266.2.1應急疏散指示 9144806.2.2應急疏散命令 1027266.3演練信息記錄與反饋 10234606.3.1演練信息記錄 10222336.3.2演練信息反饋 103806第七章應急疏散演練評估與改進 10198017.1演練效果評估 10296907.1.1評估目的 10227327.1.2評估內容 10254427.1.3評估方法 1138247.2演練問題分析 1118007.2.1問題分類 11226357.2.2問題原因分析 11310897.3演練改進措施 11205427.3.1完善預案 11291567.3.2提高演練組織水平 11245087.3.3加強參演人員培訓 1138457.3.4完善設施設備 128107.3.5加強溝通協(xié)調 127023第八章應急疏散演練宣傳教育 12175268.1宣傳教育內容 12174228.1.1基本知識普及 1293928.1.2疏散演練的具體要求 12138878.1.3應急處理能力培養(yǎng) 12128308.1.4安全意識提升 1230808.2宣傳教育形式 12143768.2.1課堂教學 12242858.2.2宣傳欄、海報 1280488.2.3現(xiàn)場演示 12240188.2.4視頻資料 1319958.3宣傳教育效果評估 13271858.3.1知識掌握程度 13130568.3.2操作技能熟練度 1355668.3.3安全意識提升 13200838.3.4宣傳教育覆蓋面 1330778第九章應急疏散演練人員培訓 13233299.1培訓內容與方式 13158459.1.1培訓內容 13119389.1.2培訓方式 1379399.2培訓對象與時間 1474309.2.1培訓對象 14124779.2.2培訓時間 1468549.3培訓效果評估 14168509.3.1評估方法 14243599.3.2評估標準 14189259.3.3評估結果應用 144795第十章應急疏散演練檔案管理 152678610.1檔案分類與歸檔 151303010.1.1檔案分類 15649510.1.2檔案歸檔 152318610.2檔案保管與查閱 151121910.2.1檔案保管 152494710.2.2檔案查閱 151960710.3檔案更新與維護 16372910.3.1檔案更新 16208110.3.2檔案維護 16第一章應急疏散演練概述1.1演練目的應急疏散演練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模擬突發(fā)事件,檢驗學校應急疏散預案的實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師生應對突發(fā)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具體目的如下:(1)增強師生安全意識,提高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2)檢驗應急疏散預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保證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能夠迅速、有序、安全地組織師生進行疏散。(3)提高師生之間的協(xié)同配合能力,保證在緊急情況下,能夠高效完成疏散任務。(4)發(fā)覺應急疏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1.2演練意義應急疏散演練對于學校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學校安全管理水平,保證師生生命安全。(2)增強師生對應急疏散的認識,提高應對突發(fā)公共安全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3)促進學校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xié)作,形成合力,共同應對突發(fā)事件。(4)提高學校應急響應能力,為應對各類突發(fā)事件提供有力保障。1.3演練原則為保證應急疏散演練的順利進行,應遵循以下原則:(1)安全第一:保證演練過程中師生的人身安全,避免發(fā)生意外。(2)實戰(zhàn)演練:模擬真實場景,使師生能夠充分體驗應急疏散的過程,提高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3)有序進行:演練過程中,要遵循統(tǒng)一指揮、分級負責、協(xié)同配合的原則,保證演練有序、高效進行。(4)全面評估:對演練過程進行全面評估,總結經驗教訓,為完善應急疏散預案提供依據(jù)。(5)持續(xù)改進:根據(jù)演練中發(fā)覺的問題,及時調整和改進應急疏散預案,不斷提高學校應急管理水平。第二章應急疏散演練組織架構2.1演練組織機構為保證應急疏散演練的順利進行,學校應成立專門的演練組織機構,負責演練的整體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監(jiān)督。演練組織機構主要包括以下部門:(1)演練指揮部:負責演練的總體指揮,協(xié)調各參演部門的工作。(2)演練策劃組:負責制定演練方案、腳本和流程,明確演練目標、內容和要求。(3)演練實施組:負責組織參演人員,按照演練方案和腳本進行實地演練。(4)演練保障組:負責演練現(xiàn)場的安全保障、物資準備和現(xiàn)場管理。(5)演練評估組:負責對演練過程進行觀察、評估,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2.2演練人員職責為保證演練的順利進行,參演人員需明確各自職責,具體如下:(1)演練指揮長:全面負責演練的組織和指揮,保證演練按計劃進行。(2)演練策劃組成員:負責制定演練方案、腳本和流程,保證演練內容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3)演練實施組成員:負責組織參演人員,保證參演人員熟悉演練內容,按照演練方案和腳本進行實地演練。(4)演練保障組成員:負責演練現(xiàn)場的安全保障、物資準備和現(xiàn)場管理,保證演練順利進行。(5)演練評估組成員:對演練過程進行觀察、評估,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2.3演練協(xié)調與配合為保證演練的順利進行,各參演部門需加強協(xié)調與配合,具體要求如下:(1)加強溝通:各參演部門應保持密切溝通,及時了解演練進展情況,保證信息暢通。(2)明確任務:各參演部門要明確自身任務,保證在演練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各自作用。(3)協(xié)同作戰(zhàn):各參演部門要相互支持、協(xié)同作戰(zhàn),保證演練的順利進行。(4)及時反饋:各參演部門在演練過程中發(fā)覺問題,應及時向演練指揮部反饋,共同解決。(5)總結經驗:演練結束后,各參演部門要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后的應急疏散工作提供借鑒。第三章應急疏散演練前期準備3.1演練方案制定為保證應急疏散演練的順利進行,學校應制定詳細的演練方案。以下為演練方案的主要內容:(1)確定演練目的:明確演練旨在提高師生的應急疏散能力,增強安全意識,檢驗應急預案的實際效果。(2)制定演練時間:選擇合適的演練時間,保證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同時便于組織和參與。(3)劃分演練區(qū)域: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合理劃分演練區(qū)域,保證演練覆蓋全校范圍。(4)明確演練流程:詳細描述演練的啟動、實施、結束等環(huán)節(jié),保證演練有序進行。(5)設置演練科目: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設置包括火災、地震、恐怖襲擊等在內的演練科目,全面檢驗師生的應急反應能力。(6)制定安全保障措施:保證演練過程中的安全,包括人員安全、設施安全等。(7)確定演練評估標準:明確評估演練效果的標準,以便對演練效果進行量化評價。3.2演練場地布置為保障演練的順利進行,應對演練場地進行以下布置:(1)劃分演練區(qū)域:根據(jù)演練方案,明確各個演練區(qū)域的位置和范圍。(2)設置演練標志:在演練區(qū)域設置明顯的標志,以便參演人員識別。(3)搭建演練設施:根據(jù)演練科目,搭建必要的演練設施,如火災現(xiàn)場、地震模擬器等。(4)安排演練指揮臺:設置演練指揮臺,便于指揮人員統(tǒng)籌全局,協(xié)調各方力量。(5)布置演練道具:根據(jù)演練科目,準備相應的道具,如煙霧發(fā)生器、模擬地震設備等。3.3演練物資準備為保證演練的順利進行,以下物資需提前準備:(1)通訊設備:為演練指揮臺、各參演小組配備必要的通訊設備,保證信息暢通。(2)演練道具:根據(jù)演練科目,準備相應的演練道具,如煙霧發(fā)生器、模擬地震設備等。(3)演練服裝:為參演人員準備統(tǒng)一的演練服裝,便于識別。(4)安全防護用品:為參演人員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品,如口罩、手套、安全帽等。(5)醫(yī)療救護物資:準備急救箱、擔架等醫(yī)療救護物資,保證參演人員受傷時能得到及時救治。(6)演練記錄工具:為參演人員準備記錄工具,如筆記本、錄音筆等,以便記錄演練過程中的關鍵信息。(7)演練評估表格:制定評估表格,用于記錄演練效果,以便后續(xù)分析和改進。第四章應急疏散演練實施流程4.1演練啟動4.1.1演練前,學校應成立應急疏散演練指揮部,負責全面協(xié)調和指揮演練工作。4.1.2指揮部應制定詳細的演練方案,明確演練目標、內容、時間、地點、參與人員及職責等。4.1.3演練前,學校應組織參演人員進行培訓,保證參演人員熟悉演練流程、任務和要求。4.1.4演練啟動前,指揮部應向參演人員發(fā)布演練通知,明確演練時間、地點、參演人員等相關信息。4.2演練實施4.2.1演練開始后,參演人員應按照演練方案執(zhí)行各自任務。4.2.2指揮部應實時監(jiān)控演練進展,保證演練按照預定流程進行。4.2.3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嚴格遵守紀律,保證演練的順利進行。4.2.4演練過程中,如遇到突發(fā)情況,參演人員應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保證演練安全、有序進行。4.2.5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密切配合,保證疏散通道暢通,防止擁擠、踩踏等發(fā)生。4.2.6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關注疏散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及時排除險情,保證人員安全。4.3演練結束與總結4.3.1演練結束后,參演人員應按照指定路線返回原地點。4.3.2指揮部應組織參演人員進行總結會議,對演練過程中的優(yōu)點、不足和改進措施進行梳理。4.3.3指揮部應對演練情況進行總結,形成書面報告,提交學校領導。4.3.4學校應根據(jù)演練總結報告,對應急疏散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五章應急疏散演練安全措施5.1演練安全注意事項5.1.1演練前,組織者需對演練場地進行實地考察,保證場地安全,無障礙物。5.1.2演練前,組織者應向參演人員詳細講解演練程序、注意事項及安全要求。5.1.3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嚴格遵守演練紀律,服從指揮,不得擅自行動。5.1.4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保持冷靜,遵循疏散路線,避免擁擠、踩踏。5.1.5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關注自身安全,遇到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報告指揮人員。5.1.6演練結束后,組織者應進行全面檢查,保證場地恢復原狀,無安全隱患。5.2應急處理預案5.2.1演練過程中,如發(fā)生意外情況,應立即啟動應急處理預案。5.2.2應急處理預案應包括以下內容:(1)緊急情況下的指揮體系及職責分工;(2)緊急情況下的救援隊伍組成及救援任務;(3)緊急情況下的醫(yī)療救護、物資保障、交通保障等;(4)緊急情況下的信息報告和發(fā)布。5.2.3應急處理預案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保證演練過程中各類突發(fā)情況的妥善處理。5.3安全防護措施5.3.1演練前,組織者應檢查參演人員的安全防護裝備,保證齊全、完好。5.3.2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佩戴明顯標識,以便識別。5.3.3演練過程中,應設置安全警戒線,限制無關人員進入演練區(qū)域。5.3.4演練過程中,應保證通信設備暢通,以便及時傳遞信息。5.3.5演練過程中,應加強現(xiàn)場安全巡查,發(fā)覺安全隱患及時整改。5.3.6演練結束后,組織者應收集參演人員反饋意見,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第六章應急疏散演練信息溝通6.1信息傳遞與報告6.1.1信息傳遞為保證應急疏散演練的順利進行,各參演人員應掌握以下信息傳遞方法:(1)采用口頭、電話、短信等多種方式,保證信息的快速、準確傳遞。(2)明確信息傳遞的順序,遵循先上級后下級、先關鍵崗位后其他崗位的原則。(3)在傳遞信息過程中,保證信息內容的完整、清晰,避免誤解和遺漏。6.1.2信息報告參演人員應掌握以下信息報告要求:(1)在發(fā)覺緊急情況時,立即向演練現(xiàn)場指揮部報告。(2)報告內容應包括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性質、涉及人員及已采取的措施等。(3)報告人應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不得隱瞞、謊報或漏報。6.2應急疏散指示與命令6.2.1應急疏散指示(1)應急疏散指示應根據(jù)演練預案,明確參演人員的疏散方向、路線和目的地。(2)指示應簡潔明了,便于參演人員理解和執(zhí)行。(3)在演練過程中,參演人員應密切關注指示變化,保證按指示行動。6.2.2應急疏散命令(1)應急疏散命令應在緊急情況下,由演練現(xiàn)場指揮部下達。(2)命令應包括疏散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疏散范圍、疏散對象等。(3)參演人員應嚴格遵守命令,迅速、有序地完成疏散任務。6.3演練信息記錄與反饋6.3.1演練信息記錄(1)參演人員應詳細記錄演練過程中的相關信息,包括事件發(fā)生、處理過程、疏散情況等。(2)記錄應采用統(tǒng)一的表格、格式,便于整理和分析。(3)記錄人應保證記錄的真實性、完整性,不得篡改、偽造。6.3.2演練信息反饋(1)參演人員應在演練結束后,及時向演練現(xiàn)場指揮部反饋相關信息。(2)反饋內容應包括演練過程中發(fā)覺的問題、不足和建議。(3)演練現(xiàn)場指揮部應根據(jù)反饋信息,對演練進行總結和改進。第七章應急疏散演練評估與改進7.1演練效果評估7.1.1評估目的對應急疏散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旨在全面了解演練過程中各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行情況,查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今后的演練提供改進依據(jù)。7.1.2評估內容(1)演練組織與指揮:評估演練的組織架構、指揮流程是否合理,是否能夠有效指導整個演練過程。(2)疏散速度與效果:評估疏散時間是否符合預案要求,疏散過程中是否存在擁堵、混亂等現(xiàn)象。(3)應急處理能力:評估參演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是否能夠迅速作出反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4)安全防護措施:評估演練過程中是否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保證參演人員的人身安全。(5)溝通協(xié)調能力:評估參演人員在演練過程中是否能夠有效溝通,協(xié)同作戰(zhàn)。7.1.3評估方法(1)資料審查:收集演練相關資料,如預案、演練記錄等,進行審查。(2)現(xiàn)場觀察:觀察演練現(xiàn)場,記錄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行情況。(3)問卷調查:向參演人員發(fā)放問卷,了解其對演練效果的評價。7.2演練問題分析7.2.1問題分類(1)組織指揮問題:如指揮流程不暢、信息傳遞不及時等。(2)疏散過程問題:如疏散通道不暢、疏散速度慢等。(3)應急處理問題:如應急措施不力、處置不當?shù)?。?)安全防護問題:如安全措施不到位、參演人員安全意識不足等。(5)溝通協(xié)調問題:如溝通不暢、協(xié)同作戰(zhàn)效果不佳等。7.2.2問題原因分析(1)預案制定不合理:預案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難以指導實際演練。(2)演練組織不力:組織者對演練重視程度不夠,未充分調動各方資源。(3)參演人員培訓不足:參演人員對應急疏散知識和技能掌握不足,導致演練效果不佳。(4)設施設備不完善:演練所需的設施設備不齊全,影響演練效果。7.3演練改進措施7.3.1完善預案(1)結合實際情況,修訂完善預案,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和實用性。(2)定期組織預案演練,檢驗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7.3.2提高演練組織水平(1)增加演練組織者的責任心,保證演練各項工作落實到位。(2)加強與參演部門的溝通協(xié)調,保證演練順利進行。7.3.3加強參演人員培訓(1)定期組織參演人員進行應急疏散知識和技能培訓。(2)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參演人員積極參與演練。7.3.4完善設施設備(1)配齊演練所需的設施設備,提高演練效果。(2)定期檢查、維護設施設備,保證其正常運行。7.3.5加強溝通協(xié)調(1)建立演練溝通協(xié)調機制,保證參演人員之間的信息暢通。(2)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xié)作,提高協(xié)同作戰(zhàn)效果。第八章應急疏散演練宣傳教育8.1宣傳教育內容8.1.1基本知識普及宣傳教育內容應包括應急疏散演練的基本知識,如疏散演練的目的、意義、重要性,以及疏散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基本操作流程。8.1.2疏散演練的具體要求詳細講解疏散演練的具體要求,包括疏散時間、路線、集結地點、人員分工等,保證參演人員對疏散演練有清晰的認識。8.1.3應急處理能力培養(yǎng)宣傳教育內容應涵蓋應急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如火災、地震等突發(fā)事件的應對措施,以及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8.1.4安全意識提升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參演人員的安全意識,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自覺遵守安全規(guī)定,防范的發(fā)生。8.2宣傳教育形式8.2.1課堂教學通過課堂教學,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應急疏散演練的相關知識,保證學生掌握疏散演練的基本要領。8.2.2宣傳欄、海報利用宣傳欄、海報等形式,將應急疏散演練的相關知識直觀地展示出來,便于學生隨時查閱。8.2.3現(xiàn)場演示組織現(xiàn)場演示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應急疏散演練的全過程,提高參演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8.2.4視頻資料制作應急疏散演練的視頻資料,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疏散演練的要求和流程。8.3宣傳教育效果評估8.3.1知識掌握程度通過問卷調查、口頭提問等方式,評估參演人員對應急疏散演練知識的掌握程度。8.3.2操作技能熟練度通過現(xiàn)場演示、模擬演練等方式,評估參演人員的操作技能熟練度,保證參演人員能夠熟練完成疏散任務。8.3.3安全意識提升通過觀察參演人員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為,評估宣傳教育對安全意識提升的效果。8.3.4宣傳教育覆蓋面評估宣傳教育的覆蓋面,保證宣傳教育活動能夠覆蓋到所有參演人員,提高參演人員的整體素質。第九章應急疏散演練人員培訓9.1培訓內容與方式9.1.1培訓內容(1)應急疏散演練的目的和意義;(2)應急疏散演練的基本流程和任務;(3)應急疏散演練中各崗位的職責和操作要求;(4)應急疏散演練的安全注意事項;(5)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理措施;(6)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應急預案。9.1.2培訓方式(1)課堂講授:通過講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培訓對象了解應急疏散演練的相關知識;(2)現(xiàn)場演示:結合實際操作,展示應急疏散演練的流程和操作要求;(3)互動討論:組織培訓對象進行分組討論,針對應急疏散演練中的問題進行交流;(4)實戰(zhàn)演練:組織培訓對象進行應急疏散演練,以提高實際操作能力。9.2培訓對象與時間9.2.1培訓對象(1)學校應急疏散演練組織者及參與者;(2)學校教職工、后勤人員;(3)學校保安、消防等相關人員。9.2.2培訓時間根據(jù)培訓內容與方式,安排為期2天的集中培訓,包括理論授課、現(xiàn)場演示、互動討論和實戰(zhàn)演練。9.3培訓效果評估9.3.1評估方法(1)培訓結束后,組織培訓對象進行書面考試,檢驗理論知識掌握情況;(2)現(xiàn)場演示和實戰(zhàn)演練中,觀察培訓對象的操作熟練程度和應急處理能力;(3)培訓過程中,收集培訓對象的反饋意見,了解培訓效果。9.3.2評估標準(1)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以考試分數(shù)為標準,滿分100分,合格分數(shù)線為80分;(2)操作熟練程度:以實戰(zhàn)演練中培訓對象的操作熟練程度為標準,分為優(yōu)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等級;(3)應急處理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