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第二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第二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第二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第二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第二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第二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題。盛唐之音李澤厚①在中國所有的藝術門類中,詩歌和書法最為源遠流長,并且同在唐代達到了無可再現(xiàn)的高峰,它們既是這個時期最普及的藝術,又是這個時期最成熟的藝術。唐代書法與詩歌相輔而行,具有同一審美氣質(zhì)。其中與盛唐之音若合符契、體現(xiàn)出盛唐時代風貌的是草書,特別是狂草。②與唐詩一樣,唐代書法的發(fā)展也經(jīng)歷了一個過程。初唐的書法就極漂亮。由于皇室宮廷的大力提倡,其風度體貌如同從齊梁宮體詩擺脫出來的詩歌一樣,以一種欣欣向榮的新姿態(tài)展現(xiàn)出來。唐太宗酷愛王羲之,乃至將“蘭亭”帶入墓穴。王羲之的真實面目究竟如何,“蘭亭”真?zhèn)螒窃鯓?,仍然可以做進一步的探索研究。但“蘭亭”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風行,似有更多理由把傳世“蘭亭”即“蘭亭”摹本作為初唐美學風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劉希夷、張若虛作為初唐詩的代表一樣,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和多種“蘭亭”摹本,的確是這一時期書法美的典型。那么輕盈華美、婀娜多姿、風流敏麗,與劉、張的詩歌氣質(zhì)風神恰好一致,鮮明地具有那個時代的審美理想、趣味標準和藝術要求。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孫過庭《書譜》中雖仍遵初唐傳統(tǒng),但他提出書法要“達其情性,行其哀樂”,明確把書法作為抒情達意的藝術手段,自覺強調(diào)書法作為表情藝術的特征,并將這一點提到與詩歌并行、與自然同美的理論高度。就像陳子昂以巨大的歷史責任感召喚著盛唐詩歌的到來一樣,孫過庭這一抒情理論的提出,也預示著盛唐書法中浪漫主義高峰的到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草書和狂草,如同李白詩的無所拘束而皆中繩墨一樣,它們流走快速,連字連筆,一派飛動,把悲歡情感極為痛快淋漓地傾注在筆墨之間。不只是狂草,這也是當時這個書法的時代風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創(chuàng)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現(xiàn)都化為表現(xiàn),一切模擬都變?yōu)槭闱椋磺凶匀?、世事的物質(zhì)存在都變?yōu)閯邮幥楦械陌l(fā)展行程……然而,這不正是音樂嗎?是的,盛唐詩歌和書法的審美實質(zhì)和藝術核心是一種音樂性的美。④盛唐本來就是一個音樂高潮期。當時傳入的異國音樂,如龜茲樂、天竺樂等,與傳統(tǒng)的“雅樂”“古樂”融合,出現(xiàn)了許多新創(chuàng)造。或武或文,或豪壯或優(yōu)雅,這些音樂歌舞都不再是禮儀性的典重主調(diào),而是世俗性的歡快心聲。正是這種音樂性的表現(xiàn)力量滲透了盛唐各藝術部類,成為它們的美的魂靈,所以統(tǒng)稱為盛唐之音。⑤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學形式是絕句和七古樂府,因為它們能入樂,為大家所傳唱。如同音樂與詩的關系,舞蹈之于書法亦然。盛唐草書那如走龍蛇、剛圓遒勁的筆墨線條,那奇險萬狀、連綿不斷的結體布局,那變化無常、不可遏制的情態(tài)氣勢,不正是這紙上的舞蹈嗎?絕句、草書、音樂、舞蹈,這些表現(xiàn)藝術合為一體,構成當時詩書王國的美的冠冕,也把中國書法推上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選自《美的歷程》,有刪改)16.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討論唐代書法的風格,為什么提到劉希夷、張若虛以及李白這三位唐代詩人?(6分)

17.簡要分析第三段的論述層次。(6分)

18.什么是“盛唐之音”?請從表現(xiàn)形式和內(nèi)在屬性兩個方面簡要概括。(6分)

參考答案:16.①討論初唐書法的風貌,提及劉、張詩歌,目的在于突出初唐書法家的書法具有初唐時候的時代特點。②討論盛唐書法特點,提及李白的詩歌,目的在于突出盛唐書法具有李白詩的無拘無束的特點。③兩處都證明上文“唐代書法與詩歌相輔而行,具有同一審美氣質(zhì)”的觀點。使得論說自然嚴謹。17.①首先借孫過庭的抒情理論提出書法是抒情達意的手段的觀點;②其次以張旭、懷素為例闡述盛唐書法的特點。③最后得出結論:盛唐詩歌和書法的審美實質(zhì)和藝術核心是一種音樂性的美。18.①表現(xiàn)形式:書法、詩歌、音樂、舞蹈等藝術;(2分)②內(nèi)在屬性:無拘無束、不可遏制的情感表達;主調(diào)多為世俗的悲歡情感;具有浪漫性、創(chuàng)造性;(4分)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綠染戈壁梁衡由西安出發(fā)西行,車駛入甘肅境內(nèi),公路兩邊就是又濃又密的柳樹。這種柳,是西北高原常見的旱柳。它樹身高大,樹干挺直,如松如楊,而枝葉卻柔密濃厚。每一棵樹就像一個突然從地心涌出的綠色噴泉,茂盛的枝葉沖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落,潑灑到路的兩邊。遠遠望去連綿不斷,又像是兩道結實的堤壩,我們的車子夾行其中,好像永遠也逃不出這綠的圍堵。左宗棠是1869年5月沿著我們今天走的這條路進入甘肅的。左宗棠止步于舉人,此后三次參加會試,三考不中,便無心再去讀枯澀的經(jīng)書,而是在鄉(xiāng)下邊種地邊研究農(nóng)桑、水利等實用之學,后因太平天國亂起,就隨曾國藩辦湘軍。1866年甘肅出現(xiàn)回民起義時,左正在福建辦船政,建海軍,對付東南的外敵。朝中無人,同治皇帝只好拆東墻補西墻,急召他赴西北平叛。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軍事建樹歷史自有公論。但他到西北后,發(fā)現(xiàn)這里的危機不只是政治腐敗,軍事癱瘓,還有生態(tài)的惡劣和耕作習慣的落后。大軍所過之處全是不毛的荒山、無垠的黃沙、裸露的戈壁、洪水沖刷過后的溝壑。這與江南的青山綠水、稻豐魚肥形成強烈的反差。左宗棠隱居鄉(xiāng)間時曾躬耕農(nóng)畝,準備種田教書,終老鄉(xiāng)下。但是命運卻把他推向西北,讓他“達則兼濟天下”,兼顧西北。面對赤地千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樹,這當然是結合戰(zhàn)爭的需要。但古往今來西北不知幾多戰(zhàn)事,而栽樹將軍又有幾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寬三到十丈,東起陜西的潼關,橫穿甘肅的河西走廊,旁出寧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別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長三四千里,后人尊稱為“左公大道”。1871年2月左下令栽樹,有路必有樹,路旁最少栽一行,多至四五行。這是為鞏固路基,“限戎馬之足”,為路人提供陰涼。左對種樹是真有興趣,真去研究,躬身參與,強力推行。他先選樹種,認為西北植樹應以楊、榆、柳為主。河西天寒,多種楊;隴東溫和多種柳。凡軍隊扎營之處都要栽樹。他還把種樹的好處編印成冊,廣為宣傳,又頒布各種規(guī)章保護樹木。史載左宗棠“嚴令以種樹為急務”“相檄各防軍夾道植樹,意為居民取材,用庇行人,以復承平景象”。左每到一地必視察營旁是否種樹。在他的帶領下,各營軍官競相種樹,一時成為風氣?,F(xiàn)在甘肅平?jīng)鋈源嬗幸粔K《威武軍各營頻年種樹記》碑,詳細記錄了當時各營種樹的情景。左宗棠在西北到底種了多少樹,很難有確切的數(shù)字。他在光緒六年的奏折中稱,只自陜西長武到甘肅會寧縣東門六百里,就種活二十六萬四千多棵樹,其中柳湖有一千二百多棵。再加上甘肅其余各州約有四十萬棵,還有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種的樹,總數(shù)在一二百萬棵之多。而當時左指揮的部隊大約是十二萬人,合每人種樹十多棵。中國西北自秦以來共有三條著名的大道。一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修的弛道;二是唐代的絲綢之路;三就是左宗棠開辟的這條“左公綠柳之路”,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后的西北公路建設基本上是沿用這個路基。三千里大道,百萬棵綠柳,這在荒涼的西北是何等壯觀的景色,它注定要成為西北開發(fā)史上的豐碑。兵者,殺氣也。向來手握兵權的人多以殺人為功、毀城為樂,項羽燒阿房宮,黃巢燒長安,前朝文明盡毀于一旦。他們能掀起造反的萬丈狂瀾,卻邁不過政權建設這道門檻。只有少數(shù)有遠見的政治家才會在戰(zhàn)火彌漫的同時播撒建設的種子,隨著硝煙的退去便顯出生命的綠色。(摘編自2014年7月23日《人民日報》刊文《左公柳,西北天際的一抹綠云》)【相關鏈接】①長夫人等(指后勤人員)不得在外砍柴。屋邊、廟邊、祠堂邊、墳邊、園內(nèi)竹林及果木樹,概不準砍。(左宗棠《楚軍營制》)②馬夫宜看守馬匹,切不可踐食百姓生芽。如踐食百姓生芽,無論何營人見,即將馬匹牽至該營稟報,該營營官即將馬夫口糧錢拿出四百立賞送馬之人,再查明踐食若干,值錢若干,亦拿馬夫之錢賠償。如下次再犯將馬夫重責二百,加倍處罰。(左宗棠《楚軍營制》)③左宗棠的同鄉(xiāng)及幕僚楊昌浚,應邀西行,見道旁柳樹成林,也有七絕一首:“大相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載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保?)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左宗棠在福建辦船政,建海軍,對付東南的外敵,而同治皇帝又急召他赴西北平叛??梢娮笞谔漠敃r在清廷已有無人替代的地位。B.左宗棠原本志在“窮則獨善其身”,躬耕隴畝,種田教書,卻又不得不接受命運的安排,趕赴西北以“達則兼濟天下”。C.左宗棠最初下令種樹,是為了鞏固路基,“限戎馬之足”,為路人提供陰涼,沒有想到樹木成林,綿延成片,澤被后世。D.自古以來,手握兵權的人多以殺人為功;但左宗棠卻在用兵時極力改善西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顯現(xiàn)出其遠見卓識與人文情懷。E.左宗棠被朝廷差遣到西北,卻發(fā)現(xiàn)那里大有用武之地,于是在政治、軍事上頗有建樹,在其他很多方面成就也都不凡。(2)本文開頭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6分)

(3)文中說“左對種樹是真有興趣”,左公“興趣”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4)左公種樹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澤被后世,其中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參考答案:3.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題。秋日筆記尚建榮打開窗戶,我看見一只金鈴子靜靜地伏在一盆花的葉片上。要不是它輕動觸角,我?guī)缀蹙捅嬲J不出它的青綠色的、與花葉顏色極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金鈴子。一縷陽光從對面的樓角斜剪過來搭上窗臺。它一動也不動,頭朝下靜靜地伏在葉片上。此刻,我看清了它細長的折疊起來的后腿有多健美——自關節(jié)折疊處始至腹部,它的圓潤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極高的藝術品——在陽光的映射下,隱約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綠中一絲絲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個被我們常常給忽視了的杰出的藝術家呀!三個小時后,我去看它,它正把兩條后腿開始緩緩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一個走累了的人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極限,它又緩緩地蜷攏,蜷攏。如此伸縮了幾個來回,它便把后腿的右足緩緩地搭上嘴巴輕輕地摩擦。我突然想起秋天的寒意在一點點加重。也許,這是一只快要凍僵了的金鈴子。它緩慢地蹬腿,摩嘴,是在疏通經(jīng)絡以抵御這一絲嚴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這只金鈴子曾棲在誰家的陽臺或哪一片草叢,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飛過林立的高樓降落到我家窗臺的。不由想起《豳風·七月》中的詩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兩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蟋蟀離開野地遷往農(nóng)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內(nèi),最后,鉆入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風寒。今天,這只金鈴子說不定就是夾雜在當年這支撤退大軍中的金鈴子后代。也許,它同樣是受不了外面的風寒才想鉆進我的室內(nèi)或躲到床下去的吧。就這樣,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會兒嘴巴的金鈴子可能感到了一絲暖意,它把后腿緩緩地放回到了花葉的原處,之后用帶著鋸齒的中足小腿翻轉(zhuǎn)過去,來來回回地摩擦后腿的根部和腰身。就這樣,約摸過了半個小時,它停下來一動不動了??磥恚@是一只快凍僵了的金鈴子。那縷陽光從我家的窗臺移向另一片樓群,我開始擔心仍然一動不動的金鈴子是不是真給凍壞了。我輕輕地吹了口氣,忽的一下,它竟然從一片花葉跳向另一片花葉。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好讓它凍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爐的房間度過一夜??晌疑斐龅氖种高€未向它靠近,它便縱身一躍從五樓的窗臺上義無反顧地跳下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驀然間,我心頭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與卑弱微小的金鈴子是多么驚人的相似啊——伸腿,摩嘴,搓身,這只在秋天快在凍僵的金鈴子當找不到同伴時,它的內(nèi)心會有多寂寞傷感呢?抓住一片花葉,就可能抓住一絲來自對方的溫暖和希望,這是一片花葉所給予這只快凍僵了的金鈴子的啟示。而作為萬物靈長的我們,所能給予這只金鈴子的又是什么呢?面對秋寒的逼近,這只不曾發(fā)出一聲哀嘆的金鈴子,讓我秋日里的生活從此黯然失色。夜色流水一樣緩緩地彌漫開來,“唧——唧——”偶爾飄來的一兩聲秋蟲鳴叫,無意間給這個秋天的黃昏涂抹了幾許淡寞和虛無。我知道:在這由無數(shù)鋼筋水泥和玻璃構建的密不透風的城市,無論這只金鈴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兩千多年前的那群蟋蟀一樣輕易地登堂入室了——僅僅薄薄的一層玻璃,它們便被永遠地隔離在一個遙遠的世界。滿城燈火次第亮起,今夜,這只金鈴子它將在這個城市誰家的屋檐下棲息?明天,它又將撤向哪里?11.文章第二段描寫金鈴子的情狀,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5分)答:

12.文章引用了《豳風·七月》中的詩句,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答:

13.閱讀文中畫線的句子,請簡要分析其思想內(nèi)涵。(6分)答:

14.文章多次直接描寫金鈴子,請結合金鈴子的象征意義探討作者這樣寫的意圖。(6分)答:

參考答案:11.抓住了金鈴子最具特色的身體部位(后腿);靜態(tài)描寫(或:細節(jié)描寫);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作者對金鈴子的喜愛之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語言優(yōu)美,極富感染力。(答到五點即給5分)12.①詩中的蟋蟀在寒寂之時還有避難之所,這與上文的金鈴子的境遇構成對比;②引發(fā)下文作者對金鈴子命運的思考;③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或:增添了文采),令人深思。(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13.①對弱者的同情;②對弱者的頑強抗爭的敬佩;③對弱者逃離別人幫助的傷感;④文明的進程不能以犧牲弱者為代價。(一點2分,答到三點意思對即給6分)14.①文中的金鈴子其實就是弱者的化身,他們是美麗的(或:有著美好的心靈);②他們面對苦難不寄希望于別人的幫助,而是自我拯救,他們是善良的;③在文明的進程中已經(jīng)沒有了他們的位置,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逃離;④作者強烈期盼人與人要和諧相處;⑤表達作者的憂患意識。(一點2分,答到三點意思對即給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題。(武)則天將不利王室,越王貞于汝南舉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沒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時狄仁杰檢校刺史,哀其詿誤①,止司刑使,停斬決,飛奏表曰:“臣欲聞奏,似為逆人論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復毀,意不能定。此輩非其本心,愿矜其詿誤?!北碜啵仉放淞髫S州。諸囚次于寧州,寧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攜哭于碑側,齋三日而后行。諸囚至豐州,復立碑紀德。初,張光輔以宰相討越王,既平之后,將士恃威,征斂無度,仁杰率皆不應。光輔怒曰:“州將輕元帥耶?何征發(fā)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亂,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萬越王生。”光輔質(zhì)之,仁杰曰:“明公親董戎旃②二十余萬,所在劫奪,遠邇流離。創(chuàng)巨之余,肝腦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萬越王生耶?且脅從之徒,勢不自固,所以先著綱理之也。自天兵暫臨,其棄城歸順者不可勝計,繩墜四面成蹊,奈何縱求功之人,殺投降之人?但恐冤聲騰沸,上徹于天,將請尚方斷馬劍斬足下,當北面請命,死猶生也。”遂為光輔所譖,左授復州刺史,尋征還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為立生祠。遷內(nèi)史,及薨,朝野凄慟。則天贈文昌左相。中宗朝,贈司空。睿宗朝,追封梁國公,哀榮備于三朝,代莫與為此。

(選自劉肅《大唐新語》,有刪改)

【注釋】①詿(guà)誤:貽誤,連累,牽累。②戎旃(zhān):軍旗,這里指軍隊。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①張光輔以宰相討越王

②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①且脅從之徒,勢不自固

②吾屬皆且為所虜C.①其棄城歸順者不可勝計

②其為惑也,終不解也

D.①冤聲騰沸,上徹于天

②內(nèi)惑于鄭袖而外欺于張儀9.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狄仁杰拯救無辜百姓的一項是(

)①止司刑使,停斬決

②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③相攜哭于碑側④將士恃威,征斂無度,仁杰率皆不應

⑤奈何縱求功之人,殺投降之人⑥威惠大行,百姓為立生祠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狄仁杰認為屬下六百余名反對武則天的官員是受到牽連而犯死罪的,因而上書請求免除他們的死刑。B.狄仁杰飛送奏章后,被武則天刺配到豐州,豐州和寧州的百姓聞訊,都為此報頭痛哭,傷心至極。C.宰相張光輔在平定越王叛亂的過程中,對百姓橫征暴斂,狄仁杰剛正不阿,痛斥了他的這一暴行。D.狄仁杰生前,百姓就為他立碑立祠,在他死后,則天、中宗、睿宗都為他贈官封爵,備極哀榮。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文。(10分)(1)似為逆人論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5分)

(2)仁杰,汝南叛亂,一越王耶?(2分)

(3)遂為光輔所譖,左授復州刺史,尋征還魏州刺史。(3分)參考答案:8.C.

指示代詞,那些[A.、憑據(jù)/因為B、況且/將要D、往、到/表被動]9.C

②寫其忠誠,③百姓行為⑥百姓懷念他10.D

A.被判死刑的并非都是狄仁杰的屬下官員。B.刺配的是囚徒,不是狄仁杰。C.是“既平之后”的事。11.①似乎是替反賊說情,知道了不說吧,又怕違背了您憐憫百姓之心。②狄仁杰,汝南發(fā)生叛亂,難道僅只越王李貞一個人嗎?③為此他被張光輔誣陷,被降為復州到史,不久又被招回任魏州刺史。參考譯文:

武則天準備稱帝,纂奪李氏皇位,越王李貞在汝南起兵,沒有成功。士人和百姓因受牽連而被判死罪的有六百多人,五千多人做了官奴,監(jiān)督行刑的官吏相繼來到,催促處決死囚。當時狄仁杰對那些受牽連的人頗為同情,便讓監(jiān)斬官暫停行刑,使飛騎奏報武則天說:“我想稟奏圣上,似乎是替反賊說情,知道了不說吧,又怕違背了您憐憫百姓之心。寫成奏本又毀掉,主意總拿不定。這些受連累的人原本不是想要造反,請您同情他們不得已而受到牽連?!边@番話稟奏則天后,死囚們獲特赦免去死罪,被流放到豐州。囚犯們被押解到寧州時,寧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們,說:“是我們狄使君救活了你們的命吧?”于是囚犯們相互攙抉著在狄仁杰任寧州刺吏時百姓為歌頌他的功德而立的石碑旁哭成一片,齋戒三天,這才離開寧州。囚犯們到丁豐州,又立石碑紀念狄仁杰放命的恩德。當初,張光輔以宰相身份討伐越王,平定越王勢力之后,那些將士仗著威勢,征斂沒有限度,狄仁杰一概不聽從。張光輔惱怒地說:“你們州官要怠慢元帥嗎?為什么不來上交征用物資呢?狄仁杰,汝南發(fā)生叛亂,難道僅只越王李貞一個人嗎?”狄仁杰說:“現(xiàn)在一個越王死了,而千萬個越王又活了?!睆埞廨o質(zhì)問這話的含義,狄仁杰說道:“你親自率領二十多萬軍隊,所到之處搶劫掠奪,遠近居民流離失所。他們遺受如此深重的創(chuàng)傷之后,死亡慘烈。這不是一個越王死了而千萬個越王又活了嗎?況且,那些遭到脅邊跟隨越王的人,他們勢必不愿堅守,這就是朝廷先宣布了脅從不問的法令來處理這些人的原因。自從朝廷軍隊突然攻來之后,那些放棄城池歸順朝廷的人不可勝數(shù),順著繩子從城墻上滑下,城池四周踏出一條條的小路,你為什么縱容那些貪求戰(zhàn)功的人,去追殺這些準備歸順投降的人呢?只恐怕冤聲沸騰直沖九霄云天!將請來尚方斷馬劍斬殺你。為此他被張光輔誣陷,被降為復州到史,不久又被招回任魏州刺史。在任時頗有恩澤聲威,百姓為他建了生祠。5.閱讀下面的文言問,完成16-20題。(19分)尚志齋說

[宋]

虞集亦嘗觀于射乎?正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爾弓,直爾矢,養(yǎng)爾氣,蓄爾力,正爾身,守爾法而臨之。挽必圓,視必審,發(fā)必決,求中乎正鵠而已矣。正鵠之不立,則無專一之趣向,則雖有善器強力,茫茫然將安所施哉?況乎弛焉以嬉,嫚焉以發(fā),初無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絕之,不與為偶,以其無志也。善為學者,茍知此說,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qū)W者之欲至于圣賢,猶射者之求中夫正鵠也。不以圣賢為準的而學者,是不立正鵠而射者也。志無定向,則泛濫茫洋無所底止。其不為妄人者幾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則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從師取友讀書窮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無事之時此志未嘗慢也應事接物之際此志未嘗亂也安逸順適志不為尚患難憂戚志不為懾必求達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終不可諭者也。是故志茍立矣,雖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庇衷唬骸坝弥静环?,乃凝于神?!贝酥^也。志茍不立,雖細微之事,猶無可成之理,況為學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縱之資,其始學也,猶必曰志,況吾黨小子之至愚極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為至要至急也審矣。今大司寇之上士浚儀黃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嚴而不離。嘗遣濟也受業(yè)于予。濟也請題其齋居以自勵,因為書“尚志”二字以贈之。他日暫還其鄉(xiāng),又來求說。援筆書所欲言,不覺其煩也。濟也,尚思立志乎哉。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挽必圓,視必審審:清楚

B.其亦可以少警矣乎

警:警惕

C.此立志始終不可諭者也諭:改變

D.和而有制,嚴而不離

離:離開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不與為偶,以其無志也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B.則泛濫茫洋無所底止

三有行,則必有我?guī)?/p>

C.必求達吾之欲至而后已

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

D.嘗遣濟也受業(yè)于予

不拘于時,學于余18.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先闡述了射箭過程中“正鵠”的必要性,用來比喻做學問時目標與條件的關系問題,是再恰當、直截、鮮明不過的了。B.第四段說到圣賢是天縱之才,他們或者初始涉獵一下學問就可以了,至于像黃君之子黃濟一類的后學則當立志求學。

C.一個人如果志向明確并持之以恒的話,就能夠達到圣賢們的境界;如果不確立志向,將難成大事。D.文章寫得精簡有力,引譬喻類,節(jié)奏層次分明,文筆也很有韻律,且遒勁暢達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平居無事之時此志未嘗慢也應事接物之際此志未嘗亂也安逸順適志不為尚患難憂戚志不為懾2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既有定向,則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3分)

(2)志茍不立,雖細微之事,猶無可成之理,況為學之大乎?。?分)

參考答案: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與友人論門人書顧炎武伏承來教,勤勤懇懇,閔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學之無傳,其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門徒,立名譽,以光顯于世,則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西漢之傳經(jīng),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為博士,以名其學,可不謂榮歟,而班史乃斷之曰:“蓋祿利之路然也。”故以夫子之門人,且學干祿。子曰:“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而況于今日乎?今之為祿利者,其無藉于經(jīng)術也審矣。窮年所習不過應試之文,而問以本經(jīng),猶茫然不知為何語,蓋舉唐以來帖括之淺而又廢之。其無意于學也,傳之非一世矣,矧納貲之例行,而目不識字者可為郡邑博士!惟貧而不能徙業(yè)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讀書而又皆躁競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語之以五經(jīng)則不愿學,語之以白沙、陽明之語錄,則欣然矣,以其襲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華者,頗好為詩,而今日之詩,亦可以不學而作。吾行天下見詩與語錄之刻,堆幾積案,殆于瓦釜雷鳴,而叩之以二南、雅頌之義,不能說也。于此時而將行吾之道,其誰從之?“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比翎弑娙酥枚再H其學,以來天下之人,而廣其名譽,則是枉道以從人,而我亦將有所不暇。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時而興,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雖去之百世而猶若同堂也。所著《日知錄》三十余卷,平生之志與業(yè)皆在其中,惟多寫數(shù)本以貽之同好,庶不為惡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畢區(qū)區(qū)之愿矣。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時,若為己而不求名,則無不可以自勉。鄙哉硁硁所以異于今之先生者如此。高明何以教之!注:帖括:唐宋科舉士子為對付科舉死記硬背經(jīng)書的一種方法。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三年學,不至于谷。

谷:傣祿。B.其無藉于經(jīng)術也審矣。

審:明白。C.而叩之以二南、雅頌之義。

叩:考查。D.則是枉道以從人。

枉:歪曲。[來源:K]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顧炎武不招徒授學的原因的一組是(3分)()①夫子之門人,且學干祿。②今之為祿利者,其無藉于經(jīng)術也審矣。③其無意于學也,傳之非一世矣。④讀書而又皆躁競之徒。⑤今日之詩,亦可以不學而作。⑥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顧炎武看到從孔子那時一直到他所在的時代,就沒有真正肯專心向?qū)W的人,于是他沒有接受友人招收門徒的建議。B.顧炎武堅信只要有真學問,后來總會有同心相印的人出現(xiàn),彼此哪怕相距百世之久也會像是同在一室似的近親。C.顧炎武在闡明自己不愿招收門徒的同時,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與追求。顯示了他不甘隨波逐流務求虛名的人品。D.援引典故,列舉事實,巧作類比,筆法靈活,說明充分,可以說是這篇文章在寫作上最顯著的特色。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來源:高&考%資(源#網(wǎng)KS5U.COM](1)閔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學之無傳,其為意甚盛。(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惟多寫數(shù)本以貽之同好,庶不為惡其害己者之所去。(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5.C(叩:詢問,叩問,發(fā)問)6.B7.A(“從孔子那時一直到他所在的時代,就沒有真正肯專心向?qū)W的人”言過其實,不是作者的本意)8.(1)憐念我年齡的衰老,而痛惜我的學業(yè)沒有傳人,這番心意十分深厚。(3分。閔,同“憫”,憐惜;“悼”,痛惜;“盛”,厚、濃。在句意正確的前提下,一點一分)(2)高明的木匠不肯為拙劣的木工改變或放棄規(guī)矩,后羿不肯為蹩腳的射手改變其拉弓的標準。(3分?!皬U”,放棄;“繩墨”,規(guī)矩;“彀率”,射箭的標準,或要求。在句意正確的前提下,一點一分)(3)只有多抄寫幾本,用以分贈同志,也許可以不被害怕這書會妨礙他們的那些人所銷毀。(4分?!皩憽保u寫、抄錄;“貽”,贈送;“庶”,大概、也許;“去”,銷毀、廢除。在句意正確的前提下,一點一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根據(jù)下面的材料為“堰塞湖”下一個簡單的定義,要求包括其中的關鍵要素,不超過40字。(4分)堰塞湖的形成有四個過程,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巖流,可能是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體,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物質(zhì)。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四是儲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答:堰塞湖是

參考答案: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巖或由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貯水而形成的湖泊。

略8.用故事、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