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教學設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0/14/wKhkGWcLxzWARf2iAAH6vSJi32g623.jpg)
![第九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教學設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0/14/wKhkGWcLxzWARf2iAAH6vSJi32g6232.jpg)
![第九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教學設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0/14/wKhkGWcLxzWARf2iAAH6vSJi32g6233.jpg)
![第九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教學設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0/14/wKhkGWcLxzWARf2iAAH6vSJi32g6234.jpg)
![第九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教學設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0/14/wKhkGWcLxzWARf2iAAH6vSJi32g623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課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課標要求】引述憲法序言,說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闡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zhí)政黨的必然性。[提綱挈領]了解1個國情: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明確1個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認識2個任務: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把握3個歷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键c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基本國情內容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地位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主要矛盾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互交織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歷史任務決定因素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2.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1)中國人民的抗爭: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而告終。(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①思想準備: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②階級準備: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③應運而生: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④意義: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從此,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⑤正確抉擇: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3.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革命目的: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2)革命意義: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4)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1.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提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2.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提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提示:×。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4.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提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枷蛞唤袊嗣竦奶剿鱗典例1](2022·昆明期末)在一節(jié)黨史學習教育的班會課上,有三位同學這樣說:小張同學: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小亮同學: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小明同學:1949年,中國實現了偉大飛躍。下列對這三句話中所蘊含的信息解讀正確的是()①辛亥革命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②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④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審設問對這三句話中所蘊含的信息解讀正確的是審材料信息點:①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②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③1949年,中國實現了偉大飛躍審選項②: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因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團結帶領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選)③:1949年,中國實現了偉大飛躍,這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選)①: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并沒有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不選)④: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并沒有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不選)[訓練1]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線索,展現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的社會風情和百態(tài)人生。圍繞該劇的歷史背景,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中正確的是()①同學甲:為民族復興創(chuàng)造了根本社會條件②同學乙: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③同學丙:《新青年》問世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④同學丁: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民族覺醒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選D。①錯誤,黨帶領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根本社會條件;②④正確,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線索,當時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民族覺醒;③錯誤,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考向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典例2](2022·桂林期中)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的歷程是一部苦難輝煌的歷史。黨史專著《苦難輝煌》一書中一再追問和回答著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從最初幾十人,僅僅經過20多年發(fā)展,就打敗強大對手,建立了新中國?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從幾十人的小黨發(fā)展到今天9000多萬人的大黨?黨和軍隊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來自哪里?作為一名中學生,你覺得下列答案能夠從根本上回答作者的追問的是()A.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B.中國共產黨有著高度的組織紀律性,每個黨員都必須服從黨組織的安排C.中國共產黨人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始終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開展群眾運動D.中國共產黨始終發(fā)揚黨內民主,團結黨員審設問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審材料信息點: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的歷程審選項C:材料反映中國共產黨發(fā)展壯大的歷程,中國共產黨的力量由弱到強的歷程,“中國共產黨人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始終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開展群眾運動”能從根本上回答作者的追問。(選)A:“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奮斗的結果,而不是強調其奮斗歷程。(不選)B:“中國共產黨有著高度的組織紀律性,每個黨員都必須服從黨組織的安排”未能強調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不選)D: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根源于人民,“中國共產黨始終發(fā)揚黨內民主,團結黨員”不能從根本上回答作者的追問。(不選)[訓練2]歷史的長河大浪淘沙,也昭示歷史擔當者的風采。在歷史的反復比較中,在各種政治力量的反復較量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①團結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②使“革命是什么、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有了正確的答案③既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政治代表,又要依靠中國工人階級④以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為初心使命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B。中國共產黨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同時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使“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有了正確的答案,②④錯誤。①③正確且符合題意??键c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1.建立新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1)前提和基礎: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創(chuàng)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過程①1949—1952年:在著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鎮(zhèn)壓反革命等在內的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恢復被長期戰(zhàn)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②1953年12月,黨中央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yè)、對手工業(yè)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雹?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頒布,這是我國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成就。④社會主義制度確立a.前提:到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發(fā)生了根本變化。b.標志: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c.意義: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3)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苦探索①原因: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在中國怎樣堅持和建設社會主義,怎樣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并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如同革命一樣,也必須在實踐中進行艱苦的探索。②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我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y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③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實行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1)重要性: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目標: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3)成就: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fā)展活力,激發(fā)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3.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1)歷史方位: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2)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意義角度意義內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展史和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fā)展,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3)偉大成就: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4)結論: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提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2.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正式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提示:×。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正式走上社會主義道路。3.社會主義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提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枷蛑袊伯a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典例](2021·天津卷)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yè)的一百年,是創(chuàng)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這一百年,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一系列大事。下列大事與其意義對應正確的是()①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②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③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審設問一系列大事與其意義對應正確的是審材料信息點:將選項與教材理論觀點進行一一分析論證審選項①:黨領導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選)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選)②: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在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之后,而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不選)④: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不選)[訓練](2022·衡水模擬)2022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單板滑雪運動員蘇翊鳴回信時表示。新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也是廣大青少年成就夢想的時代。希望你們心系祖國,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奮斗中創(chuàng)造精彩人生,為祖國和人民貢獻青春和力量。作為一個最好的時代,新時代()①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確立②意味著中華民族完成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③是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D。①錯誤,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②排除,“完成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說法錯誤;③④正確,作為一個最好的時代,新時代是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限時規(guī)范訓練(十三)一、選擇題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下列對這一基本國情認識正確的是()①近代中國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在經濟上是半封建社會②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獨立,實際上受控于殖民主義③形式上獨立自主,實際上被資本主義列強直接統治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fā)展了資本主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C。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獨立,實際上各方面都受控于殖民主義,當時的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喪失了部分的主權,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fā)展了資本主義,但是自身的自然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②④正確?;\統地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區(qū)分為政治和經濟是不準確的,①排除?!爸苯咏y治”的說法是錯誤的,當時的清政府仍然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③排除。2.習近平總書記把近代中國的國情概括為“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嚴重”。他明確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边@一狀況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是()①爭得民族自覺和人民自省,實現社會主義②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③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④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選D。①不符合當時事實;③不符合題意,1978年,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2022年5月4日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也是五四運動爆發(fā)103周年,銘記歷史,曾經的五四運動燃起的星星之火依舊綻放著耀眼的光芒。五四運動對當時中國的意義在于()A.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B.中國人民在革命斗爭中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心骨C.工人階級從此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D.使中國革命從此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向社會主義革命解析:選C。A、B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時,中國共產黨尚未誕生;C符合題意,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D不符合題意,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革命從此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向社會主義革命。4.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中國產生了共產黨,意味著()①飽經戰(zhàn)爭與苦難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②中國共產黨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③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④對“如何實現共產主義”等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選B。①③正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意味著飽經戰(zhàn)爭與苦難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②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④錯誤,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人民在斗爭中有了主心骨,但是并沒有對如何實現共產主義等根本問題給出正確的答案。5.對下列時間軸所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影響,解讀正確的是()①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舊中國的社會性質發(fā)生了根本改變②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人民的斗爭有了主心骨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C。①錯誤,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②正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人民的斗爭從此有了主心骨。③正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④錯誤,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6.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創(chuàng)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創(chuàng)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充分證明了()①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正確的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適合廣大發(fā)展中國家③改革開放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④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的生機活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B。②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適合中國國情,但不一定適合廣大發(fā)展中國家;③錯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未實現。7.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原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后來,毛澤東提出應在“中國”前面添加“新”字。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新中國()①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②推翻了帝國主義的統治③推翻了封建主義的統治④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B。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原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后來,毛澤東提出應在“中國”前面添加“新”字。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新中國,使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①④正確。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和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并不能體現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新中國的特點,②③不符合題意。8.從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的那一刻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歷史就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新中國成立的重大意義在于()①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得到初步確立②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礎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根本社會條件④標志著我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D。①②不符合題意,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社會主義制度得到初步確立,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礎;③④符合題意,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我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根本社會條件。9.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這表明()①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方向②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③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④改革開放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選C。①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方向;④錯誤,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10.“改革開放使中國命運徹底跳出了近代以來的‘下降通道’,中國改革,最復雜也最成功。”一位美國學者之所以如此高度評價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因為改革開放()①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②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③初步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④顯著改善人民生活和增強綜合國力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選C。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②說法錯誤。我國初步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是“一五計劃”的影響,③不符合題意。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顯著改善人民生活和增強綜合國力,①④說法正確。11.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qū)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這基于()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②改革開放前提出的許多正確主張,改革開放后得到真正貫徹③改革開放前的探索和重大成就為后一時期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物質基礎④改革開放的決策和實踐是前一個時期方針政策的延續(xù)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選C。①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④錯誤,改革開放的決策和實踐不是前一個時期方針政策的延續(xù),而是對前一個時期探索的堅持、改革、發(fā)展,既有創(chuàng)新也有否定。12.某校高中同學在暑假進行以“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為主題的征文比賽,他們選好了一些作文的論據,其中,符合主題且表述正確的是()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的偉大飛躍②對外開放的順利推進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富起來的偉大飛躍③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選B。②錯誤,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富起來的偉大飛躍;③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13.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不平凡歷程,充滿著苦難與輝煌、曲折與勝利。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正確的選擇。下列選項中,事件和意義對應正確的是()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②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入了新時代——踏上了新征程③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完成“三大改造”——拓寬了社會主義道路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A。③錯誤,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完成“三大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錯誤,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入新時代,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14.《走進新時代》這首歌中唱道:“讓我告訴世界,中國命運自己主宰,讓我告訴未來,中國進行著接力賽……”。歌詞中“中國進行著接力賽”體現了()①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地位的確立②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③中國人民翻身當主人,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④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改革開放,不斷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發(fā)展奇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C?!爸袊M行著接力賽”,指的是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后,繼續(xù)領導人民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因此②④入選,①③排除。15.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提出,要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讓海南成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示范,著力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加快形成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huán)境更優(yōu)、輻射作用更強的改革開放新格局,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作出更大貢獻。這表明實行改革開放()①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②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③為我國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④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A。①②正確,材料表明實行改革開放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③錯誤,新時代意味著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④錯誤,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16.某校政治學習小組以“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下列是小組成員為此課題搜集的資料,符合這一主題的有()①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上誕生根本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方向,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②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③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了生產力,賦予了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強了綜合國力和提高了國際地位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穩(wěn)居世界第二……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展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yōu)勢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解析:選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方向,①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而不是為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②錯誤。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是新中國成立73周年。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注塑成型技術如何推動科技發(fā)展
- 《加與減-十年的變化》說課稿-2023-2024學年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
- 生產流程優(yōu)化與環(huán)境保護的融合
- 現代企業(yè)員工形象塑造與職場禮儀
- 生產現場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案例分享
- 生態(tài)恢復與環(huán)境科學的關系
-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節(jié)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
- 二零二五年度影視演員聘用及片酬支付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洗車房租賃與汽車金融合作合同
- 2024年農村述職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減肥連鎖市場發(fā)展前景調研及投資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2024年湖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女性私密項目培訓
- 2025年麗水龍泉市招商局招考招商引資工作人員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加拿大概況》課件
- 期末復習之一般疑問句、否定句、特殊疑問句練習(畫線部分提問)(無答案)人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七年級數學(人教)上冊木桿和重物試驗方程解法
- TD-T 1048-2016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技術規(guī)范
- 抖音賬號租賃合同協議
- 2024年高考真題-化學(重慶卷) 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