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專題(新高考版)考點14文言文閱讀之概括分析(原卷版+解析)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專題(新高考版)考點14文言文閱讀之概括分析(原卷版+解析)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專題(新高考版)考點14文言文閱讀之概括分析(原卷版+解析)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專題(新高考版)考點14文言文閱讀之概括分析(原卷版+解析)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專題(新高考版)考點14文言文閱讀之概括分析(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2年高考語文考點微專題考點14文言文閱讀之概括分析【命題趨勢】概括分析文章內容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一般考核對文章細節(jié)的理解,命題一般采用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混淆時間地點、張冠李戴、強加因果、混亂順序等方式命制,答題時注意找準區(qū)位,認真對讀?!菊骖}再現(xiàn)】【2021年新高考全國1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選項: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究键c詳解】概括分析題目的答題方式:1.抓住題干,讀全讀準我們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理解其用法、意義還是句式。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2.借助注釋,聯(lián)系背景概括中心意思,忌以偏概全,要特別注意分析選文的題目、尾注等內容,掌握文章出處和作者情況,還要結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學、歷史等方面的知識,對文章進行分析。3.辨析差異,排除干擾高考文言文閱讀在奉考點的錯誤題型有或夸大事實,或偷換概念,或以假亂真,或無中生有,或張冠李戴,如果我們掌握了選項的設置模式,就會幫助我們排除于擾,選出正確答題。關注選項分析部分對原文細節(jié)的轉述,是正確解答試題的關鍵。答案對原文細微之處的改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地點。關注表示時間、地點、句間關系的詞語,看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有無錯亂,看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否合理。(2)事件。關注人物活動方式、事件發(fā)展進程中的細微差異,從而確認選項的正誤。(3)人物。關注作為主語的人物(或者作為被動者的人物、作為賓語的人物)有沒有被改變。4.遷移知識,巧妙運用從近幾年高考試題來看,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是文言文閱讀中基礎知識運用試題的最大特點。如果能把課內學過的知識遷移運用到高考中,就能迅速準確地答題。5.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事情的角色、件數(shù)和行為的程度、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對點訓練】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主事茹太素上書萬余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誹謗非法?!眴栧?,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帝廷譽之。選項: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贊許。他認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應該治他的罪,以免堵塞進言之路。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更始二年征,再遷尚書仆射,行大將軍事。永雖為將帥,而車服敝素,為道路所識。時赤眉害更始,三輔道絕。選項:鮑永生活儉樸。他雖為位高權重的將帥,然而乘坐的車輛裝飾卻很破舊,因為這一特點,他很容易為路上的行人所辨識。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興定元年春,上以沃衍累有戰(zhàn)功,賜今姓。元光元年正月,遙授中京留守。六月,進拜元帥右監(jiān)軍,仍世襲納古胡里愛必剌謀克。二年春,北兵游騎數(shù)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戰(zhàn)于野豬嶺,獲四人而還,俄而,兵大至,駐德安寨,復擊走之,正大二年,進拜元帥左監(jiān)軍,遙領中京留守。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加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承包拯威嚴之后,簡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師亦治。嘉祜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參知政事。其在政府,與韓琦同心輔政。凡兵民、官吏、財利之要,中書所當知者,集為總目,遇事不復求之有司。選項:歐陽修為官理政有方,勤于政事。他承襲包拯威嚴與寬簡并施的執(zhí)政理念,令開封大治,在中書省他匯集有關軍隊、百姓、官吏等關鍵資料,列出總的條目。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初見希烈,欲宣詔旨,希烈養(yǎng)子千余人露刃爭前迫真卿,將食其肉,諸將叢繞慢罵,舉刃以擬之,真卿不動。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顏”,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遺表,墓志、祭文,指寢室西壁下云:“吾殯所也。”希烈既陷汴州,僭偽號,使人問儀于真卿,曰:“老夫耄矣,曾掌國禮,所記者諸侯朝覲禮耳?!迸d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閹奴與景臻等殺真卿,年七十七。選項:顏真卿不畏強暴,忠貞剛烈。李希烈反叛時,顏真卿奉旨親赴敵營,曉以大義;面對反賊威逼,顏真卿忠貞不屈而被坑殺。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楊畏知,寶雞人。崇禎中,歷官云南副使。乙酉秋,武定土官吾必奎反,連陷祿豐、廣通諸縣及楚雄府。畏知督兵復楚雄,駐其地。必奎伏誅,而阿迷土官沙定洲繼亂,據云南,黔國公沐天波走楚雄。巡撫吳兆元不能制,許為奏請鎮(zhèn)云南。定洲遂西追天波,畏知說天波走永昌,而己乘間清野繕堞、征援兵。定洲聞,不敢至永昌,還攻楚雄,不能下。畏知伺賊懈,輒出擊,殺傷多。選項:楊畏知平定叛亂,胸有謀略。吾必奎反叛時,他督率軍隊平叛,等賊寇懈怠才出擊,殺死很多賊寇,最后恢復楚雄,使其伏法。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為大理卿時,同僚吳交如死,無棺斂,棄疾嘆曰:“身為列卿而貧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賻之,復言于執(zhí)政,詔賜銀絹。棄疾嘗同朱熹游武夷山,賦《九曲棹歌》。熹歿,偽學禁方嚴,門生故舊至無送葬者。棄疾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棄疾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有《稼軒集》行世。選項:辛棄疾為大理卿時,同僚吳交如死,沒有棺材入殮,辛棄疾頗有感嘆并贈送財物幫助辦了喪事后,接著皇上下詔賜吳交如銀絹。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游道為尚書左丞,劾太師咸陽王坦、太保孫騰官賚金銀,催征酬價。又奏駁尚書違失數(shù)百條,省中豪吏王儒之徒并鞭斥之。初兗州刺史李子貞在州貪暴,游道案之。兗州人為游道生立祠堂,像題曰“忠清君”。選項:宋游道懲處奸惡,得到百姓愛戴。他彈劾太師、太保等人利用公家的金銀放貸取息,審理貪暴的兗州刺史李子貞,兗州人因這些事情為他建祠塑像。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先是,倫第庳陋,處之晏如。太祖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圖督工為治之。倫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狹小,使者以聞,上亦不違其志。選項:沈倫生活簡樸,不重物質享受。他宅第簡陋卻感安適,太祖認為有損國家顏面,故派人修治,他卻希望房屋規(guī)模狹小,太祖只好順從他的心意?!灸M提升】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孫行友,莫州清苑人,世業(yè)農。初,定州西二百里有狼山者,當易州中路,舊有城堡,邊人賴之以避寇。山中蘭若有尼,姓孫氏,名深意,有術惑眾。及尼坐亡,行友益神其事,因以其術然香燈,聚民漸眾。每契丹軍來,必率其徒襲擊之,鎧仗、畜產所得漸多,人益依以避難焉。易、定帥聞于朝,因以行友兄方諫為邊界游奕使,行友副之。然亦陰持兩端,以圖自固。已而契丹北歸,焚劫中山,自狼山率眾復保定州,歸命于漢,授行友易州刺史,行義泰州刺史。弟兄掎角以居,寇每入,諸軍鎮(zhèn)閉壘坐視,一無所得。乾祐(后漢高祖年號)中,契丹復犯塞,行友御之,俘殺數(shù)百人。周太祖北征,行友道獻俘馘人馬以求見,且請自效,乃厚加賜予,留之軍門。及周祖受命,行友屢上言偵得契丹離合,愿得勁兵三千乘間平定幽州,乃移方諫鎮(zhèn)華州,以行友為定州留后。顯德(周太祖年號)初,正授節(jié)鉞。世宗自河東還,加檢校太傅。六年,世宗北征,行友攻下契丹之易州,擒其刺史李在欽以獻。宋初,加同平章事。狼山佛舍妖妄愈甚,眾趨之不可禁,行友不自安,累表乞解官歸出,詔不允。建隆二年,乃徙其帑廩,召集丁壯,繕治兵甲,欲還狼山以自固。兵馬都監(jiān)藥繼能密表其事,太祖遣閣門副使武懷節(jié)馳騎會鎮(zhèn)、趙之兵,稱巡邊直入其城,行友不之覺。既而出詔示之令舉族赴關行友蒼黃聽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維岳就第鞫之得實下詔切責削奪從前官爵勒歸私第。四年秋,詔免行友禁錮。未幾,起為右能武軍將軍。太平興國六年,卒,年八十,贈左衛(wèi)上將軍。(節(jié)選自《宋史?孫行友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既而出詔/示之令舉族赴關/行友蒼黃聽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維岳就第/鞫之得實/下詔切責/削奪從前官爵/B.既而出詔示之/令舉族赴關/行友蒼黃聽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維岳就第/鞫之得實/下詔切責/削奪從前官爵/C.既而出詔示之/令舉族赴關/行友蒼黃聽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維岳就第鞫之/得實/下詔切責/削奪從前官爵/D.既而出詔/示之令舉族赴關/行友蒼黃聽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維岳就第鞫之/得實下詔/切責削奪從前官爵/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蘭若,梵語音譯詞,躲避人間熱鬧處之地,有些房子可供修道者居住靜修之用。也泛指一般的佛寺。B.馘,軍戰(zhàn)斷足也。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中一種計算軍功的方法,即割取敵人的雙腳以計數(shù)自己所殺之敵。C.受命,文中指應天受命,即順應天道,承受天命,指帝王登基。古帝王自稱受命于天以鞏固其統(tǒng)治。D.留后,官職名。帝王離京時留在京師總攝政事之官,唐代指節(jié)度使、觀察使缺位時設置的代理職稱。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行友善抓機會,以壯大自己。他在尼姑坐化之后,神化其事,用其術法,借助民間信仰,聚眾甚多。B.孫行友勇猛善戰(zhàn),且忠于朝廷。面對頻繁更迭的政權,他都主動請求效忠朝廷,且多次攻擊契丹取勝。C.孫行友做事謹慎,能提前規(guī)劃。狼山佛舍妖妄嚴重之后,他請求解除官職不被允許,便提前安排諸事。D.孫行友敏感細致,但細中有粗。宋太祖遣兵聲稱巡視邊境,徑直進入定州城,他竟沒有覺出其中異常。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弟兄掎角以居,寇每入,諸軍鎮(zhèn)閉壘坐視,一無所得。(2)乃徙其帑廩,召集丁壯,繕治兵甲,欲還狼山以自固。5.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孫行友并沒有謀反之心,請簡要說明。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后百數(shù),而董仲舒以賢良對策焉。制曰:蓋聞虞舜之時,游于巖郎之上,垂拱無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內亦治。夫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與?何逸勞之殊也?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故詳延特起之士,庶幾乎!今子大夫待詔百有馀人,或道世務而未濟,稽諸上古而不同,考之于今而難行,毋乃牽于文系而不得騁與?各悉對,毋諱有司,明其指略。仲舒對曰:臣聞堯受命,以天下為憂,務求賢圣,是以得舜、禹、稷。眾圣輔德,教化大行。堯禪虞舜,舜即天子之位,以禹為相,因堯之輔佐,繼其統(tǒng)業(yè),是以垂拱無為而天下治??鬃釉弧啊渡亍繁M美矣,又盡善矣”,此之謂也。至于殷紂,殺戮賢知,殘賊百姓。文王順天理物,師用賢圣。當此之時,紂尚在上,尊卑昏亂,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由此觀之,帝王之條貫同,然而勞逸異者,所遇之時異也??鬃釉弧啊段洹繁M美矣,未盡善也”,此之謂也。陛下夙寤晨興,憂勞萬民,而務以求賢,此亦堯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獲者,士素不厲也。夫不素養(yǎng)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養(yǎng)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yǎng)天下之士,數(shù)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古所謂功者,以任官稱職為差,非謂積日累久也。故小材雖累日,不離于小官;賢材雖未久,不害為輔佐。今則不然。累日以取貴,積久以致官,是以廉恥貿亂,賢不肖渾崤,未得其真。臣愚以為使諸列侯、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以給宿衛(wèi),且以觀大臣之能。所貢賢者有賞,所貢不肖者有罰。夫如是,諸侯、二千石皆盡心于求賢,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毋以日月為功,實試賢能為上,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則廉恥殊路,賢不肖異處矣。(選自《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袆h改)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B.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C.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D.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策,漢代試士,將設問寫在簡策上,應試者因其所問而作對答。B.垂拱,衣服下垂,兩手重合,不親理事務。文中指帝王無為而治。C.有司,古代擁有具體職務、做具體工作的官吏,文中特指漢武帝。D.二千石,漢官秩,郡守俸祿為二千石,世因稱郡守為“二千石”。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武帝勤勉政事,渴望建立豐功偉業(yè),但未能如愿,故而詔令賢良文學之士對策,希望他們暢所欲言,闡明意旨和方略。B.董仲舒認為帝王治國,有的勞苦,有的安逸,治理太平與否,與他們遭逢的時代關聯(lián)密切,沒有誰可以做到盡善盡美。C.漢武帝登基的時候,官吏們可以依靠職齡得到升遷。董仲舒認為這種官員任用制度存在著弊端,無法得到真正的賢才。D.針對漢武帝的策問,董仲舒援古證今,正反對比,比喻說理,有的放矢,所提出的治國方略切中時弊,條理十分清晰。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夫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與?何逸勞之殊也?(2)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則廉恥殊路,賢不肖異處矣。10.文中董仲舒向武帝闡明了哪些治國方略?請簡要概括。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題。蕭穎達,蘭陵人。少好勇使氣,起家冠軍。兄穎胄,齊建武末亦為西中郎外兵參軍,俱在西府。齊季多難,頗不自安。會東昏①遣輔國將軍劉山陽為巴西太守,道過荊州,密敕穎胄襲雍州②。時高祖已為備矣仍遣穎冑親人王天虎以書疑之山陽至果不敢入城穎冑計無所出夜遣席闡文閉齋定議闡文曰∶“蕭雍州蓄養(yǎng)士馬,非復一日,江陵素畏襄陽人,人眾又不敵,取之必不可制,制之,歲寒復不為朝廷所容。今若殺山陽,與雍州舉事,立天子以令諸候,則霸業(yè)成矣。山陽持疑不進,是不信我。今斬送天虎,則彼疑可釋。至而圖之,罔不濟矣?!狈f達曰∶“善?!奔疤烀?,穎胄謂天虎曰∶“卿與劉山陽相識,今不得不借卿頭。”乃斬天虎以示山陽。山陽大喜,輕將步騎數(shù)百到州。闡文勒兵待于門,山陽車逾限而門闔,因執(zhí)斬之,傳首高祖。和帝③即位,以穎胄為假節(jié)、侍中、尚書令、領吏部尚書、都督行留諸軍事、鎮(zhèn)軍將軍、荊州刺史,留衛(wèi)西朝。以穎達為冠軍將軍。初,義師之起也,巴東太守蕭惠訓子璝、巴西太守魯休烈弗從,舉兵侵荊州,穎胄遣軍拒之。而高祖已平江、郢,圖建康。穎胄自以職居上將,不能拒制璜等,憂愧不樂,發(fā)疾數(shù)日而卒。州中秘之,使似其書者假為教命。及璝等聞建康將平,眾懼而漬,乃始發(fā)喪,和帝贈穎胄丞相。建康城平,上受禪,詔曰∶“念功惟德,列代所同,追遠懷人,彌與事篤。齊故侍中、丞相、尚書令穎冑,風格峻遠,肇基王跡。朕膺天改物,光宅區(qū)宇,望岱觀河,永言號慟??煞獍蜄|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加穎達散騎常侍,封吳昌縣侯,邑千五百戶。尋為侍中,改封作唐侯。九年,遷信威將軍。是歲卒,年三十四。車駕臨哭,追贈侍中,謚曰康。(選自《梁書》,有刪改)(注)①東昏,指南朝齊國皇帝蕭寶卷,亦稱東昏侯。②雍州,是蕭衍的封地,蕭衍即梁武帝。③和帝,指南朝齊末代皇帝蕭寶融,曾與蕭衍共同廢東昏侯。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時高祖己為備矣/仍遣穎胄親人王天虎以書疑之/山陽至/果不敢入城/穎胄計無所出/夜遣席闡文閉齋定議/B.時高祖已為備矣/仍遣穎胄親人王天虎以書疑之/山陽至/果不敢入城/穎胄計無所/出夜遣席闡文閉齋定議/C.時高祖已為備矣/仍遣穎胄親人王天虎/以書疑之山陽至/果不敢入城/穎胄計無所出/夜遣席闡文閉齋定議/D.時高祖已為/備矣/仍遣穎胄親人王天虎以書疑之/山陽至/果不敢入城/穎胄計無所出/夜遣席闡文閉齋定議/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敕,指皇帝自上而下的詔書、命令,密敕指東昏侯秘密命令蕭穎胄。B.高祖,廟號?;实鬯篮笤谔珡R里對其祭祀時的稱呼,本文指蕭衍。C.受禪,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通常為前往泰山祭祀天帝。D.食邑,古代帝王、諸侯封賜臣子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蕭穎胄聽從建議,借王天虎的人頭,博取了齊輔國將軍劉山陽的信任,殺了劉山陽,目的是投靠和帝,對抗東昏侯。B.蕭穎胄因認為自己官居上將,而不能抗拒制服蕭瑣等,優(yōu)慮羞愧,悶悶不樂,暴發(fā)疾病數(shù)日而亡,和帝追贈其為丞相。C.蕭穎胄、蕭穎達兄弟二人,在齊末梁初立下赫赫戰(zhàn)功,不僅受到了齊末代皇帝和帝的認可,也受到了梁武帝蕭衍的認可。D.蕭衍受禪后,追念蕭穎胄的功績,封其為開國公;其弟蕭穎達也獲封候,不久官至侍中,其死后,蕭衍親自前往憑吊。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闡文勒兵待于門,山陽車逾限而門闔,因執(zhí)斬之,傳首高祖。(2)州中秘之,使似其書者假為教命。15.席闡文不主張襲擊蕭衍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述。備戰(zhàn)2022年高考語文考點微專題考點14文言文閱讀之概括分析【命題趨勢】概括分析文章內容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一般考核對文章細節(jié)的理解,命題一般采用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混淆時間地點、張冠李戴、強加因果、混亂順序等方式命制,答題時注意找準區(qū)位,認真對讀?!菊骖}再現(xiàn)】【2021年新高考全國1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選項: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窘馕觥俊皣佬叹ǚ炊荒苓_到目的”錯誤。由原文“安用重法耶”可知,太宗認為沒有必要使用嚴刑峻法,并非否認嚴刑峻法的作用,選項概括不準確。參考譯文:十一月,庚寅(初五),將宗室郡王降格為縣公,只有功勛卓著的幾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討論如何平息盜賊。有人請求用嚴格的法令來禁止,太宗面含嘲笑著說:“百姓之所以成為盜賊,是因為賦稅勞役繁重,官吏貪污,民眾饑寒切身,所以才不顧廉恥的。朕應當捐棄奢華,減少費用,輕徭薄賦,任用清廉的官員,讓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盜賊了,哪里需要用重法!”這樣過了幾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外面的大門都不用關閉,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擔心治安問題?!究键c詳解】概括分析題目的答題方式:1.抓住題干,讀全讀準我們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理解其用法、意義還是句式。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2.借助注釋,聯(lián)系背景概括中心意思,忌以偏概全,要特別注意分析選文的題目、尾注等內容,掌握文章出處和作者情況,還要結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學、歷史等方面的知識,對文章進行分析。3.辨析差異,排除干擾高考文言文閱讀在奉考點的錯誤題型有或夸大事實,或偷換概念,或以假亂真,或無中生有,或張冠李戴,如果我們掌握了選項的設置模式,就會幫助我們排除于擾,選出正確答題。關注選項分析部分對原文細節(jié)的轉述,是正確解答試題的關鍵。答案對原文細微之處的改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地點。關注表示時間、地點、句間關系的詞語,看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有無錯亂,看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否合理。(2)事件。關注人物活動方式、事件發(fā)展進程中的細微差異,從而確認選項的正誤。(3)人物。關注作為主語的人物(或者作為被動者的人物、作為賓語的人物)有沒有被改變。4.遷移知識,巧妙運用從近幾年高考試題來看,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是文言文閱讀中基礎知識運用試題的最大特點。如果能把課內學過的知識遷移運用到高考中,就能迅速準確地答題。5.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事情的角色、件數(shù)和行為的程度、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緦c訓練】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主事茹太素上書萬余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誹謗非法?!眴栧?,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钡弁⒆u之。選項: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贊許。他認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應該治他的罪,以免堵塞進言之路?!窘馕觥俊盎实鄄粦撝嗡淖?,以免堵塞進言之路”錯誤,原文是“惡可深罪”,意思是“怎么能給他定大罪呢”,而不是“皇帝不應該治他的罪”。參考譯文:主事茹太素上書萬余言,太祖大怒,詢問廷臣,有的指著茹太素的奏章說:“這是誹謗、違法?!碧鎲査五?,宋濂回答:“茹太素是盡忠于陛下的,陛下現(xiàn)在剛剛敞開言路,怎么能給他定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閱茹太素的奏章,覺得有不少可取之處。太祖把廷臣全部召來責問,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說道:“如果沒有景濂,差點錯誤地加罪上書言事的人了?!碧娈攬龇Q贊他。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更始二年征,再遷尚書仆射,行大將軍事。永雖為將帥,而車服敝素,為道路所識。時赤眉害更始,三輔道絕。選項:鮑永生活儉樸。他雖為位高權重的將帥,然而乘坐的車輛裝飾卻很破舊,因為這一特點,他很容易為路上的行人所辨識?!窘馕觥俊叭欢俗能囕v裝飾卻很破舊,因為這一特點,他很容易為路上的行人所辨識”錯誤。根據原文“永雖為將帥,而車服敝素,為道路所識”可知,為路上的行人所辨識,除了“車輛裝飾卻很破舊”外,還有鮑永所穿的衣服也是陳舊而儉樸。參考譯文:更始帝(劉玄)二年,鮑永被朝廷征召,連續(xù)兩次升遷擔任尚書仆射,并履行大將軍職務。鮑永雖身為將帥,然而他乘的車輛所穿的衣服都陳舊而儉樸,憑這一特點,而為路上的行人所辨識。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興定元年春,上以沃衍累有戰(zhàn)功,賜今姓。元光元年正月,遙授中京留守。六月,進拜元帥右監(jiān)軍,仍世襲納古胡里愛必剌謀克。二年春,北兵游騎數(shù)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戰(zhàn)于野豬嶺,獲四人而還,俄而,兵大至,駐德安寨,復擊走之,正大二年,進拜元帥左監(jiān)軍,遙領中京留守。選項:楊沃衍獲皇帝賜姓,更加受到皇帝重用。楊沃衍先擔任后兼任中京留守。擔任中京留守期間,曾追擊南下?lián)屄拥臄?shù)百元軍,并打跑了安德寨的元軍?!窘馕觥俊皳巍芯┝羰亍卞e誤,原文是“遙授”和“遙領”,授予官銜但并不到任。參考譯文:興定元年春天,皇上因為楊沃衍屢立戰(zhàn)功,賜予他現(xiàn)在這個姓(兀林答)。元光元年正月,遙授他為中京留守。六月,晉爵為元帥右監(jiān)軍,仍然世襲納古胡里愛必剌謀克。元光二年春天,元軍幾百游動的騎兵劫掠延安并向南而來,楊沃衍率軍追擊,在野豬嶺作戰(zhàn),俘獲四人而還。不久,元軍大舉入侵,駐扎在德安寨,楊沃衍再次出擊打跑了元軍。正大二年,晉爵為元帥左監(jiān)軍,遙領中京留守。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加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承包拯威嚴之后,簡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師亦治。嘉祜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參知政事。其在政府,與韓琦同心輔政。凡兵民、官吏、財利之要,中書所當知者,集為總目,遇事不復求之有司。選項:歐陽修為官理政有方,勤于政事。他承襲包拯威嚴與寬簡并施的執(zhí)政理念,令開封大治,在中書省他匯集有關軍隊、百姓、官吏等關鍵資料,列出總的條目?!窘馕觥俊八幸u包拯威嚴與寬簡并施的執(zhí)政理念”錯誤。由原文“加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承包拯威嚴之后,簡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師亦治”可知,(后來)加領龍圖閣學士、任開封府知府,接續(xù)包拯的嚴厲治政之后,歐陽修采取簡易實際、順應常理的做法,不求赫赫的聲威,京城也得到良好的治理。由此可知,“寬簡并施”不是包拯的執(zhí)政理念,歐陽修接續(xù)包拯的嚴厲治政之后,采取簡易實際、順應常理的做法。參考譯文:(后來)加領龍圖閣學士、任開封府知府,接續(xù)包拯的嚴厲治政之后,歐陽修采取簡易實際、順應常理的做法,不求赫赫的聲威,京城也得到良好的治理。嘉祐五年,歐陽修被任命為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歐陽修在中書省,與韓琦一起同心輔理朝政。凡是有關軍隊、百姓、官吏以及國家財政利益這類關鍵資料,中書所應當了解的,他都匯集起來,列出總的條目,遇到事情就不需要再去詢問有關的官員。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初見希烈,欲宣詔旨,希烈養(yǎng)子千余人露刃爭前迫真卿,將食其肉,諸將叢繞慢罵,舉刃以擬之,真卿不動。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顏”,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遺表,墓志、祭文,指寢室西壁下云:“吾殯所也。”希烈既陷汴州,僭偽號,使人問儀于真卿,曰:“老夫耄矣,曾掌國禮,所記者諸侯朝覲禮耳。”興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閹奴與景臻等殺真卿,年七十七。選項:顏真卿不畏強暴,忠貞剛烈。李希烈反叛時,顏真卿奉旨親赴敵營,曉以大義;面對反賊威逼,顏真卿忠貞不屈而被坑殺?!窘馕觥俊邦佌媲渲邑懖磺豢託ⅰ庇谖臒o據。原文是“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顏’,真卿怡然不介意”,文中雖有“坑顏”之說,但只是李希烈的威脅。文中只說“乃使閹奴與景臻等殺真卿”,具體怎么殺害沒有詳細交代。參考譯文:顏真卿剛見到李希烈,正想宣讀朝廷旨意,李希烈的養(yǎng)子一千多人露出刀刃搶著上前逼迫顏真卿,想要吃他的肉。許多將領層層圍住,隨口辱罵,舉起刀刃來往他的身上比劃,顏真卿不為所動。李希烈于是拘押顏真卿,命令十個甲士看守,在庭院中挖掘一丈見方的坎穴,說是“坑顏”,顏真卿怡然自安,毫不介意。顏真卿估計一定要死,于是制作了遺表、墓志、祭文,指向寢室西邊的墻壁下說:“這是我下葬的地方啊?!崩钕A乙呀浌ハ葶曛荩栽椒Q皇帝,派人向顏真卿詢問儀式,(顏真卿)回答說:“我已經老了,曾掌管國家禮儀,只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罷了!”興元元年八月三日,于是派閹奴和景臻等人一起殺死顏真卿,(顏真卿)享年七十七歲。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楊畏知,寶雞人。崇禎中,歷官云南副使。乙酉秋,武定土官吾必奎反,連陷祿豐、廣通諸縣及楚雄府。畏知督兵復楚雄,駐其地。必奎伏誅,而阿迷土官沙定洲繼亂,據云南,黔國公沐天波走楚雄。巡撫吳兆元不能制,許為奏請鎮(zhèn)云南。定洲遂西追天波,畏知說天波走永昌,而己乘間清野繕堞、征援兵。定洲聞,不敢至永昌,還攻楚雄,不能下。畏知伺賊懈,輒出擊,殺傷多。選項:楊畏知平定叛亂,胸有謀略。吾必奎反叛時,他督率軍隊平叛,等賊寇懈怠才出擊,殺死很多賊寇,最后恢復楚雄,使其伏法?!窘馕觥俊拔岜乜磁褧r,他督率軍隊平叛,等賊寇懈怠才出擊”有誤,將兩件事混淆。“等賊寇懈怠才出擊”是沙定洲攻打楚雄時楊畏知的做法。參考譯文:楊畏知,是(陜西)寶雞人。崇禎年間,歷任云南副使。乙酉年(1645)秋天,武定土官吾必奎反叛,連續(xù)攻陷祿豐、廣通等縣以及楚雄府。楊畏知督率軍隊恢復楚雄,在那里駐軍。吾必奎伏法被誅,繼而阿迷土司沙定洲叛亂,占據云南,黔國公沐天波奔往楚雄。巡撫吳兆元不能制伏,答應為他奏請鎮(zhèn)守云南。沙定洲于是向西追擊沐天波,楊畏知勸說沐天波奔向永昌,自己趁機轉移人口、牲畜、財物、糧食,清除房屋樹木,修繕城堞,征調援助的軍隊。沙定洲聽說后,不敢到永昌,回軍攻打楚雄,不能攻下。楊畏知等待賊寇懈怠,便出城攻擊,殺死殺傷很多賊寇。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為大理卿時,同僚吳交如死,無棺斂,棄疾嘆曰:“身為列卿而貧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賻之,復言于執(zhí)政,詔賜銀絹。棄疾嘗同朱熹游武夷山,賦《九曲棹歌》。熹歿,偽學禁方嚴,門生故舊至無送葬者。棄疾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棄疾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有《稼軒集》行世。選項:辛棄疾為大理卿時,同僚吳交如死,沒有棺材入殮,辛棄疾頗有感嘆并贈送財物幫助辦了喪事后,接著皇上下詔賜吳交如銀絹?!窘馕觥俊敖又噬舷略t賜吳交如銀絹”錯誤。辛棄疾對宰執(zhí)說了此事,皇上才下詔賜吳交如銀絹。參考譯文:為大理卿時,同僚吳交如死,沒有棺材入殮,辛棄疾感嘆:“身為列卿而如此貧困,真是廉潔耿介之士?。 彼浰拓斘飵椭k了喪事后,又對宰執(zhí)說了此事,皇上下詔賜吳交如銀絹。辛棄疾曾和朱熹游歷武夷山,做賦《九曲棹歌》。朱熹死時,他的學說正遭禁止,門生朋友甚至沒有為他送葬的。辛棄疾寫祭文去哭他說:“不朽的是名聲流傳萬世。誰說您已去世,您令人敬畏,如同活在世間!”辛棄疾非常善長寫詞,他的詞悲壯激烈,有《稼軒集》流傳于世。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游道為尚書左丞,劾太師咸陽王坦、太保孫騰官賚金銀,催征酬價。又奏駁尚書違失數(shù)百條,省中豪吏王儒之徒并鞭斥之。初兗州刺史李子貞在州貪暴,游道案之。兗州人為游道生立祠堂,像題曰“忠清君”。選項:宋游道懲處奸惡,得到百姓愛戴。他彈劾太師、太保等人利用公家的金銀放貸取息,審理貪暴的兗州刺史李子貞,兗州人因這些事情為他建祠塑像。【解析】“他彈劾太師、太保等人利用公家的金銀放貸取息,審理貪暴的兗州刺史李子貞,兗州人因這些事情為他建祠塑像”說法有誤,原文是“兗州人為他建祠塑像是他審理了貪暴的兗州刺史李子貞”。參考譯文:游道為尚書左丞,彈劾太師咸陽王元坦、太保孫騰利用公家的金銀,放貸取息。又上書批駁尚書省各種違法事幾百條,尚書省的高官王儒等人都受到鞭刑和叱責。起初,兗州刺史李子貞在本州貪暴,游道審理了這個案件。又有兗州人為游道建立生祠,為塑像題名叫“忠清君”。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選項錯誤。先是,倫第庳陋,處之晏如。太祖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圖督工為治之。倫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狹小,使者以聞,上亦不違其志。選項:沈倫生活簡樸,不重物質享受。他宅第簡陋卻感安適,太祖認為有損國家顏面,故派人修治,他卻希望房屋規(guī)模狹小,太祖只好順從他的心意?!窘馕觥俊疤嬲J為有損國家顏面,故派人修治”強加因果。原文說“太祖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圖督工為治之”,可見太祖是知道沈倫沒有修葺宅第,才派人為他修治府第的。參考譯文:此前,沈倫的宅第矮小簡陋,(他)處之泰然。太祖知曉他未曾修葺宅第,于是派遣宦官按照圖紙督促工匠,替(他)修治府第?!灸M提升】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孫行友,莫州清苑人,世業(yè)農。初,定州西二百里有狼山者,當易州中路,舊有城堡,邊人賴之以避寇。山中蘭若有尼,姓孫氏,名深意,有術惑眾。及尼坐亡,行友益神其事,因以其術然香燈,聚民漸眾。每契丹軍來,必率其徒襲擊之,鎧仗、畜產所得漸多,人益依以避難焉。易、定帥聞于朝,因以行友兄方諫為邊界游奕使,行友副之。然亦陰持兩端,以圖自固。已而契丹北歸,焚劫中山,自狼山率眾復保定州,歸命于漢,授行友易州刺史,行義泰州刺史。弟兄掎角以居,寇每入,諸軍鎮(zhèn)閉壘坐視,一無所得。乾祐(后漢高祖年號)中,契丹復犯塞,行友御之,俘殺數(shù)百人。周太祖北征,行友道獻俘馘人馬以求見,且請自效,乃厚加賜予,留之軍門。及周祖受命,行友屢上言偵得契丹離合,愿得勁兵三千乘間平定幽州,乃移方諫鎮(zhèn)華州,以行友為定州留后。顯德(周太祖年號)初,正授節(jié)鉞。世宗自河東還,加檢校太傅。六年,世宗北征,行友攻下契丹之易州,擒其刺史李在欽以獻。宋初,加同平章事。狼山佛舍妖妄愈甚,眾趨之不可禁,行友不自安,累表乞解官歸出,詔不允。建隆二年,乃徙其帑廩,召集丁壯,繕治兵甲,欲還狼山以自固。兵馬都監(jiān)藥繼能密表其事,太祖遣閣門副使武懷節(jié)馳騎會鎮(zhèn)、趙之兵,稱巡邊直入其城,行友不之覺。既而出詔示之令舉族赴關行友蒼黃聽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維岳就第鞫之得實下詔切責削奪從前官爵勒歸私第。四年秋,詔免行友禁錮。未幾,起為右能武軍將軍。太平興國六年,卒,年八十,贈左衛(wèi)上將軍。(節(jié)選自《宋史?孫行友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既而出詔/示之令舉族赴關/行友蒼黃聽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維岳就第/鞫之得實/下詔切責/削奪從前官爵/B.既而出詔示之/令舉族赴關/行友蒼黃聽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維岳就第/鞫之得實/下詔切責/削奪從前官爵/C.既而出詔示之/令舉族赴關/行友蒼黃聽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維岳就第鞫之/得實/下詔切責/削奪從前官爵/D.既而出詔/示之令舉族赴關/行友蒼黃聽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維岳就第鞫之/得實下詔/切責削奪從前官爵/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蘭若,梵語音譯詞,躲避人間熱鬧處之地,有些房子可供修道者居住靜修之用。也泛指一般的佛寺。B.馘,軍戰(zhàn)斷足也。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中一種計算軍功的方法,即割取敵人的雙腳以計數(shù)自己所殺之敵。C.受命,文中指應天受命,即順應天道,承受天命,指帝王登基。古帝王自稱受命于天以鞏固其統(tǒng)治。D.留后,官職名。帝王離京時留在京師總攝政事之官,唐代指節(jié)度使、觀察使缺位時設置的代理職稱。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行友善抓機會,以壯大自己。他在尼姑坐化之后,神化其事,用其術法,借助民間信仰,聚眾甚多。B.孫行友勇猛善戰(zhàn),且忠于朝廷。面對頻繁更迭的政權,他都主動請求效忠朝廷,且多次攻擊契丹取勝。C.孫行友做事謹慎,能提前規(guī)劃。狼山佛舍妖妄嚴重之后,他請求解除官職不被允許,便提前安排諸事。D.孫行友敏感細致,但細中有粗。宋太祖遣兵聲稱巡視邊境,徑直進入定州城,他竟沒有覺出其中異常。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弟兄掎角以居,寇每入,諸軍鎮(zhèn)閉壘坐視,一無所得。(2)乃徙其帑廩,召集丁壯,繕治兵甲,欲還狼山以自固。5.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孫行友并沒有謀反之心,請簡要說明?!敬鸢浮?.C2.B3.B4.(1)兄弟三人互相策應,每當敵人冒犯,各軍鎮(zhèn)關閉城門不理不睬,(敵人)什么也沒有得到。(2)(孫行友)于是轉移了他的府庫和糧食,召集成年男子,修整兵器鎧甲,想返回狼山來保全自己。5.(1)多次上表請求解職。(2)諸多準備只為自保。(3)太祖得實只免其職。(意對即可。)【分析】1.“出詔示之”是拿出詔書給他看,是連續(xù)動作,中間不應斷開,排除AD。“就第鞫之”中,“就第”是狀語,“鞫之”是謂賓,中間不應斷開,排除B。故選C。2.B.“馘……割取敵人的雙腳以計數(shù)自己所殺之敵”錯誤,從字形推斷該字與頭部有關,是指古代戰(zhàn)爭中割掉敵人的左耳計數(shù)獻功。也指上述情況割下的左耳。故選B。3.B.“孫行友勇猛善戰(zhàn),且忠于朝廷。面對頻繁更迭的政權,他都主動請求效忠朝廷”錯誤,原文“易、定帥聞于朝,因以行友兄方諫為邊界游奕使,行友副之。然亦陰持兩端,以圖自固”可見,他并不忠于朝廷,而是“陰持兩端”,左右兩邊討好,以求保全自己。故選B。4.關鍵詞:(1)掎角:分兵牽制或夾擊敵人。閉壘:關閉城門。坐視:坐視不理。(2)徙:轉移??樦危盒拚?。還:回到。自固:保全自己。5.根據題干提示,找出原“狼山佛舍妖妄愈甚,眾趨之不可禁,行友不自安,累表乞解官歸出,詔不允”可見,他多次上表請求解職?!耙嚓幊謨啥?,以圖自固”“乃徙其帑廩,召集丁壯,繕治兵甲,欲還狼山以自固”可見,他諸多準備只為自保?!凹榷鲈t示之,令舉族赴關,行友蒼黃聽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維岳就第鞫之,得實,下詔切責,削奪從前官爵,勒歸私第”可見,太祖得實只免其職。參考譯文:孫行友,是莫州清苑人,家中時代務農。當初,定州向西二百里有一座狼山,處于易州中路,舊時有一座城堡,邊境的人們倚靠它來躲避賊寇。山中寺廟有一個尼姑,姓孫,名叫深意,有妖術能迷惑民眾。等到這個尼姑坐化而亡,行友更加宣傳她的神奇事跡,趁機用她的法術點燃香燈,聚集了很多民眾。每逢契丹軍隊前來,一定率領他們的軍隊襲擊,兵器、牲畜得到的越來越多,人們更加依靠城堡避難。易州、定州將領把這件事上報給朝廷,于是就任命行友兄長方諫作為邊界游奕使,行友做他的副手。然而也暗中首鼠兩端,試圖來保全自己。不久契丹人回到北方,焚燒搶劫中山,行友從狼山率兵又保住了定州,于是歸順了漢朝,朝廷授予行友易州刺史的官職,行義泰州刺史的官職。他們兄弟三人互相策應,每當敵人冒犯,各軍鎮(zhèn)關閉城門不理不睬,(敵人)什么也沒有得到。乾祐(后漢高祖年號)年間,契丹再次侵犯邊塞,行友抵抗他們,俘虜殺死幾百人。周太祖北征,行友在路上獻上俘虜和割下的敵人耳朵人馬求見,想要請求報效國家。太祖于是給他豐厚的賞賜,把他留在軍門。等到周太祖登基,行友多次上言偵察到契丹的離合情況,希望率領三千勁兵趁機平定幽州,于是皇帝把方諫遷徙去鎮(zhèn)守華州,讓行友作為定州留后。顯德(周太祖年號)初年,正式授予他節(jié)鉞。世宗從河東回來,加封他為檢校太傅。六年,世宗北征,行友攻下契丹的易州,捉拿契丹刺史李在欽獻給朝廷。宋初年,加封為同平章事。狼山佛舍妖術妄言更加嚴重,民眾都奔向那里不能禁止。行友自己內心不安,多次上表請求解官歸田,朝廷下詔不允許。建隆二年,(孫行友)于是轉移了他的府庫和糧食,召集成年男子,修整兵器鎧甲,想返回狼山來保全自己。兵馬都監(jiān)藥繼能秘密把這件事上表朝廷,太祖派遣閣門副使武懷節(jié)飛馳前去匯合鎮(zhèn)州、趙州的士兵,稱要巡邏邊防直接進入城中,孫行友沒有察覺他的用心。隨即就拿出詔書給他看,命令他們全族前往邊關。行友倉皇地聽從命令。等到了之后,朝廷命令侍御史李維岳就地審查,得到實情,下詔嚴厲責備,削奪他從前官爵,勒令他回到自己的宅邸。四年秋天,下詔免除行友禁錮的懲罰。不久,起復為右能武軍將軍。太平興國六年去世,年紀八十雖,追贈左衛(wèi)上將軍。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后百數(shù),而董仲舒以賢良對策焉。制曰:蓋聞虞舜之時,游于巖郎之上,垂拱無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內亦治。夫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與?何逸勞之殊也?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故詳延特起之士,庶幾乎!今子大夫待詔百有馀人,或道世務而未濟,稽諸上古而不同,考之于今而難行,毋乃牽于文系而不得騁與?各悉對,毋諱有司,明其指略。仲舒對曰:臣聞堯受命,以天下為憂,務求賢圣,是以得舜、禹、稷。眾圣輔德,教化大行。堯禪虞舜,舜即天子之位,以禹為相,因堯之輔佐,繼其統(tǒng)業(yè),是以垂拱無為而天下治??鬃釉弧啊渡亍繁M美矣,又盡善矣”,此之謂也。至于殷紂,殺戮賢知,殘賊百姓。文王順天理物,師用賢圣。當此之時,紂尚在上,尊卑昏亂,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由此觀之,帝王之條貫同,然而勞逸異者,所遇之時異也??鬃釉弧啊段洹繁M美矣,未盡善也”,此之謂也。陛下夙寤晨興,憂勞萬民,而務以求賢,此亦堯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獲者,士素不厲也。夫不素養(yǎng)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養(yǎng)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yǎng)天下之士,數(shù)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古所謂功者,以任官稱職為差,非謂積日累久也。故小材雖累日,不離于小官;賢材雖未久,不害為輔佐。今則不然。累日以取貴,積久以致官,是以廉恥貿亂,賢不肖渾崤,未得其真。臣愚以為使諸列侯、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以給宿衛(wèi),且以觀大臣之能。所貢賢者有賞,所貢不肖者有罰。夫如是,諸侯、二千石皆盡心于求賢,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毋以日月為功,實試賢能為上,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則廉恥殊路,賢不肖異處矣。(選自《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袆h改)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B.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C.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D.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策,漢代試士,將設問寫在簡策上,應試者因其所問而作對答。B.垂拱,衣服下垂,兩手重合,不親理事務。文中指帝王無為而治。C.有司,古代擁有具體職務、做具體工作的官吏,文中特指漢武帝。D.二千石,漢官秩,郡守俸祿為二千石,世因稱郡守為“二千石”。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武帝勤勉政事,渴望建立豐功偉業(yè),但未能如愿,故而詔令賢良文學之士對策,希望他們暢所欲言,闡明意旨和方略。B.董仲舒認為帝王治國,有的勞苦,有的安逸,治理太平與否,與他們遭逢的時代關聯(lián)密切,沒有誰可以做到盡善盡美。C.漢武帝登基的時候,官吏們可以依靠職齡得到升遷。董仲舒認為這種官員任用制度存在著弊端,無法得到真正的賢才。D.針對漢武帝的策問,董仲舒援古證今,正反對比,比喻說理,有的放矢,所提出的治國方略切中時弊,條理十分清晰。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夫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與?何逸勞之殊也?(2)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則廉恥殊路,賢不肖異處矣。10.文中董仲舒向武帝闡明了哪些治國方略?請簡要概括?!敬鸢浮?.C7.C8.B9.(1)帝王治理的方式,難道不是事理相通、脈絡連貫的嗎?為什么有安逸和辛勞的差別呢?(2)衡量了才能以后再授給官職,審查了德行以后再確定職位,那么廉潔的人和無恥之徒不同路,賢能的人和不肖之徒就區(qū)分開了。10.①保持憂天下、求賢圣之心:②興太學以養(yǎng)士:③革新官吏選拔制度?!痉治觥?.句意:現(xiàn)在我親自耕種籍田為農民做榜樣,鼓勵百姓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尊敬有德行的人,并且派出很多使者,去慰問勞苦人家,救濟沒有父母、沒有子女的孤獨的人,一切辦法都想到了,但并沒有收到大的成效和美好的德行?!耙詾檗r先”即以農為先,在農耕方面皇帝親自做出榜樣;“勸”勸勉、鼓勵,“孝弟”是勸的賓語,所以要在“勸”前面斷開;排除AB?!肮谏w”指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相望”指冠蓋相望,也就是使者被派去的很多,絡繹不絕。所以“冠蓋相望”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C。7.C.“文中特指漢武帝”錯誤。文中指主管官吏,不是指漢武帝。故選C。8.B.“治理太平與否,與他們遭逢的時代關聯(lián)密切”有誤,因果不成立。依據“然而勞逸異者,所遇之時異也?!钡贸鼍踔詰n勞或安逸,是他們看待時代的態(tài)度。所以,與他們遭逢的時代有密切關聯(lián)不是治理太平與否的原因。故選B。9.(1)“道”方式;“豈不……與?”表反問,難道不是嗎?;“條”事理、條理;“貫”貫通,連貫;“何”疑問詞,為什么;“逸”安逸;“勞”辛勞;“殊”不同,差別。(2)“量”衡量;“而”順承,并,就;“錄”動詞,審查,考核;“定”動詞,定奪,確定;則,連詞,那么;“廉”形容詞活用名詞,廉潔之人;“恥”形容作名詞,無恥之人;“殊”不同;“賢”形容作名詞,賢明之人;“不肖”不成器的人。“異處”不同之處,有了區(qū)別了。10.題目要求,概括董仲舒向漢武帝闡明了哪些治國方略。鎖定答案范圍第四、五段。①依據文意皇上為天下而憂勞萬民,務求賢者,然而沒有收獲,董仲舒提出“陛下夙寤晨興,憂勞萬民,而務以求賢,”得出養(yǎng)士之大者,也就是望陛下能保持憂天下之民,求圣賢之心。②依據“故養(yǎng)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學?!钡贸鲋螄铰灾卦谂d辦太學,挑選明師,以養(yǎng)天下之士。③依據“毋以日月為功,實試賢能為上,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得出考評衡量稱職的官員對一個國家的發(fā)展的重要。即革除不合理的考核制度,建立新的、符合實際的官吏考核制度。參考譯文:漢武帝繼承帝位以后,下令薦舉賢良文學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為賢良回答皇帝的策問。策問說:聽說虞舜的時候,虞舜常常在宮殿的走廊里散步,沒有什么作為,可是天下太平。周文王整天忙到日頭偏西,連吃飯的空兒都沒有,天下也很太平。帝王治理天下的道,難道沒有共同的條理,一貫的主張嗎?為什么安逸和勞苦有這樣大的差別呢?現(xiàn)在我親自耕種籍田為農民做榜樣,鼓勵百姓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尊敬有德行的人,并且派出很多使者,去慰問勞苦人家,救濟沒有父母、沒有子女的孤獨的人,一切辦法都想到了,但并沒有收到大的成效和美好的德行。所以我廣泛地邀請了特別杰出的士人來請教,目的也許可以達到吧!現(xiàn)在大夫們等待詔命的有一百多人,有的談論當今的事情卻不切實際,用古代歷史來印證不相符合,用現(xiàn)在的情況來考察又難于實行,難道是因為受到文吏法令的牽累而不能任意發(fā)揮嗎?每個人都可以盡意對答,不要害怕主管官吏,闡明你們的意旨和方略。董仲舒對策說:臣聽說堯承受了天命,擔憂天下不容易治理,所以得到舜、禹、后稷。有眾多圣明的人來幫助他提高德行,于是教化大行,堯禪讓虞舜,舜即位做了天子,用禹做宰相,繼續(xù)任用堯所任用的人,繼承了堯的傳統(tǒng)和事業(yè),所以垂衣拱手沒有作為,就使天下太平。孔子說“《韶》樂十分美,又十分善啊”,就是這個意思。至于商紂,殺害賢良聰慧的人,殘害百姓。周文王順從天意治理萬物,以賢良有德的人為教師并且起用他們。這時候,商紂王還在做天子,尊卑的次序混亂,百姓四散逃亡,所以周文王非常痛心,想讓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所以他整天忙得日頭偏西還沒時間吃飯。這樣看來,帝王的條理系統(tǒng)是一致的,但是勤勞和安逸不相同,是因為所遭逢的時代不一樣??鬃诱f“《武》樂十分美,不夠十分善啊”,就是這個意思。陛下早起晚睡,為人民擔憂,用心尋求賢人,這也是堯舜的用心啊,可是沒有得到賢人,這是因為平時對于士人沒有鼓勵勸勉的緣故。平時不培養(yǎng)人才卻想尋求賢人,就好比不雕刻玉卻要求玉有文采一樣。所以培養(yǎng)人才沒有比辦好太學更重要的了,太學是產生賢士的地方,是教化的本源,臣希望陛下興辦太學。聘請高明的教師來教育培養(yǎng)天下的士人,經??紗査麄兌顾麄兂浞职l(fā)揮自己的才能,那么英俊的人才就可以得到了。而且古時候考核官吏的功勞,是按照做官是否稱職來區(qū)分的,不以在任時間的長短為標準。所以才能小的人,雖然任職時間很長,還是小吏;有才能的人,雖然任職不久,并不妨礙他升遷為輔佐大臣?,F(xiàn)在卻不是這樣,官吏們積累時間就可以得到高位,日子一久,就可以升官,所以廉潔和無恥混淆,好人和壞人不分,真正的賢才就無法得到。臣愚蠢地認為讓各位諸侯、郡守、二千石各自選擇他們管轄下的官吏和百姓中的賢才,每年薦舉兩人,用他們在皇宮中值宿守衛(wèi),而且還可以拿這件事來觀察大臣的能力,如果薦舉的人賢能,就給予獎賞;要是薦舉的人不好,就加以懲罰。如果像這樣,諸侯、二千石官都盡心尋求賢才,天下有才能的人就可以得到,授給他們官職加以任用了。千萬不要用做官時間的長短來計算功勞,實際考察官吏的賢能是上策,衡量了才能以后再授給官職,考察了德行以后再確定職位,那樣,廉潔和無恥待遇不同,好人和壞人就能夠區(qū)別了。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題。蕭穎達,蘭陵人。少好勇使氣,起家冠軍。兄穎胄,齊建武末亦為西中郎外兵參軍,俱在西府。齊季多難,頗不自安。會東昏①遣輔國將軍劉山陽為巴西太守,道過荊州,密敕穎胄襲雍州②。時高祖已為備矣仍遣穎冑親人王天虎以書疑之山陽至果不敢入城穎冑計無所出夜遣席闡文閉齋定議闡文曰∶“蕭雍州蓄養(yǎng)士馬,非復一日,江陵素畏襄陽人,人眾又不敵,取之必不可制,制之,歲寒復不為朝廷所容。今若殺山陽,與雍州舉事,立天子以令諸候,則霸業(yè)成矣。山陽持疑不進,是不信我。今斬送天虎,則彼疑可釋。至而圖之,罔不濟矣。”穎達曰∶“善?!奔疤烀?,穎胄謂天虎曰∶“卿與劉山陽相識,今不得不借卿頭?!蹦藬靥旎⒁允旧疥?。山陽大喜,輕將步騎數(shù)百到州。闡文勒兵待于門,山陽車逾限而門闔,因執(zhí)斬之,傳首高祖。和帝③即位,以穎胄為假節(jié)、侍中、尚書令、領吏部尚書、都督行留諸軍事、鎮(zhèn)軍將軍、荊州刺史,留衛(wèi)西朝。以穎達為冠軍將軍。初,義師之起也,巴東太守蕭惠訓子璝、巴西太守魯休烈弗從,舉兵侵荊州,穎胄遣軍拒之。而高祖已平江、郢,圖建康。穎胄自以職居上將,不能拒制璜等,憂愧不樂,發(fā)疾數(shù)日而卒。州中秘之,使似其書者假為教命。及璝等聞建康將平,眾懼而漬,乃始發(fā)喪,和帝贈穎胄丞相。建康城平,上受禪,詔曰∶“念功惟德,列代所同,追遠懷人,彌與事篤。齊故侍中、丞相、尚書令穎冑,風格峻遠,肇基王跡。朕膺天改物,光宅區(qū)宇,望岱觀河,永言號慟??煞獍蜄|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加穎達散騎常侍,封吳昌縣侯,邑千五百戶。尋為侍中,改封作唐侯。九年,遷信威將軍。是歲卒,年三十四。車駕臨哭,追贈侍中,謚曰康。(選自《梁書》,有刪改)(注)①東昏,指南朝齊國皇帝蕭寶卷,亦稱東昏侯。②雍州,是蕭衍的封地,蕭衍即梁武帝。③和帝,指南朝齊末代皇帝蕭寶融,曾與蕭衍共同廢東昏侯。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時高祖己為備矣/仍遣穎胄親人王天虎以書疑之/山陽至/果不敢入城/穎胄計無所出/夜遣席闡文閉齋定議/B.時高祖已為備矣/仍遣穎胄親人王天虎以書疑之/山陽至/果不敢入城/穎胄計無所/出夜遣席闡文閉齋定議/C.時高祖已為備矣/仍遣穎胄親人王天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