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蘇武傳》學案(含答案)_第1頁
10-《蘇武傳》學案(含答案)_第2頁
10-《蘇武傳》學案(含答案)_第3頁
10-《蘇武傳》學案(含答案)_第4頁
10-《蘇武傳》學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蘇武傳》學案(含答案)10蘇武傳

學習目標課程標準/素養(yǎng)目標重點難點

1.分析人物性格,重點剖析蘇武的性格特征,體會蘇武的人格魅力。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技巧。3.疏通文言知識,掌握重要的實詞和虛詞。忠君愛國至死不渝的精神疏通文言知識,掌握重要的實詞和虛詞。人物性格剖析。

(一)基礎知識

作家作品

班固(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逗鬂h書班固傳》稱他“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其父班彪曾續(xù)司馬遷《史記》作《史記后傳》,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繼承父業(yè),在《后傳》基礎上,進一步廣搜材料,編寫《漢書》。后因有人向漢明帝誣告他篡改國史,被捕入獄。其弟班超上書解釋,始得獲釋,被命為蘭臺令史,經(jīng)過二十多年努力,寫成了《漢書》。開創(chuàng)了我國紀傳體斷代史。漢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隨竇憲出征匈奴,不久竇憲因謀反案被誅,班固也受牽連被捕,死于獄中?!稘h書》中的八“表”與“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馬續(xù)續(xù)成的。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稘h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稘h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稘h書》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從封建正統(tǒng)觀念出發(fā),以儒家的倫理道德作為標準,如對陳涉、項羽加以貶抑,即是顯例。歷來《漢書》與《史記》并稱。

《漢書》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寫社會各階層人物都以“實錄”精神,平實中見生動,堪稱后世傳記文學的典范,例如《霍光傳》、《蘇武傳》、《外戚傳》、《朱買臣傳》等。除此之外,《漢書》亦記載少數(shù)民族歷史。

解題

蘇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陜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為郎,稍遷中廄監(jiān)。天漢元年(前100)拜中郎將。當時中原地區(qū)的漢朝和西北少數(shù)民族政權匈奴的關系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fā)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派人向蘇武游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入一個露天的大地窖,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里受盡了折磨??柿耍统砸话蜒?,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過了好幾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

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fā)敬重蘇武的氣節(jié),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于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么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

與他的同伴分開后,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在這里,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jié)和一小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使節(jié)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jié)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fā)和胡須也都變白了。

當時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蘇武的國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兒子繼任皇位。這時候,新單于執(zhí)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蘇武接回自己的國家。

后來,漢朝使者到了匈奴地區(qū),終于得知蘇武依然健在,于是揚言說,漢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腳上系著帛書,帛書中清楚地寫著蘇武在北方的沼澤之中。單于只好把蘇武等九人送還。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終于回到了長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謀反,蘇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來關系很好,加上他的兒子也參與其中,蘇武被罷官。昭帝死后,蘇武因為參與了擁立漢宣帝,被賜爵關內侯。

生字注音

栘中()且鞮侯()遺單于()丈人行()

緱王()昆邪王()浞野侯()閼氏()

左伊秩訾()煴火()雨雪()旃毛()

牧羝()節(jié)旄()棫陽宮()斧鉞()

(二)了解背景

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zhàn)爭,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時間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勢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與漢講和,但雙方矛盾還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時,卻被扣留,并迫使投降?!短K武傳》集中敘寫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間的事跡,熱烈頌揚了他在敵人面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饑寒壓不倒,私情無所動的浩然正氣,充分肯定了他堅毅忠貞,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jié)。

一、課本知識點

(1)武,字子卿。少以父①任,兄弟②并為郎③。稍④遷⑤至栘中廄⑥監(jiān)⑦。(譯文:蘇武,字子卿,年輕時憑著父親的職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從,并逐漸被提升為掌管皇帝鞍馬鷹犬射獵工具的官。①以:介詞,憑借。父:指蘇武的父親蘇建,有功封平陵侯,做過代郡太守。②兄弟:指蘇武和他的兄蘇嘉,弟蘇賢。③郎:官名,漢代專指皇帝的侍從官。漢制年俸二千石以上,可保舉其子弟為郎。④稍:漸漸。⑤遷:升遷、升任。⑥栘中廄:漢宮中有栘園,園中有馬廄,即馬棚,故稱。栘,yí。廄,jiù。⑦監(jiān):管事的官員,此指管馬廄的官,掌鞍馬、鷹犬等。)【起筆簡要交待蘇武的姓名、字號、家史、官職,這是傳記休的基本格式?!繒r漢連伐胡①,數(shù)②通使③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④。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⑤。(譯文:當時漢朝廷接連討伐匈奴,屢次互派使節(jié)彼此窺探觀察對方軍情。匈奴扣留了漢使節(jié)郭吉、路充國等,前后有十余批人。匈奴使節(jié)前來,漢朝廷也扣留他們用來抵押。①胡:此處指匈奴。②數(shù):shuò,屢屢、多次。③通使:派遣使者往來。④輩:批。⑤當:dànɡ,抵押。古義:相抵償。相當:今義:副詞,表程度。)天漢元年①,且鞮侯②單于③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④行⑤也?!北M歸漢使路充國等。(譯文:天漢元年,且鞮侯剛剛立為單于,唯恐受到漢軍的襲擊,于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全部送還了漢廷使節(jié)路充國等人。①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天漢,漢武帝年號。②且鞮侯:單于嗣位前的封號。且鞮:jūdī。③單于:匈奴首領的稱號。單,chán。④丈人:對老人和長輩的尊稱。⑤行:hánɡ,輩。)[這里交代蘇武出使的背景。文章著重指出漢匈之間歷來有互相扣留使者的積習,為下文寫蘇武被扣留匈奴埋下伏筆。文章同時指出匈奴盡管答應“盡歸漢使路充國等”卻只是因為“且鞋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用的是緩兵之計,并非真心和好,說明了蘇武出使時的嚴酷環(huán)境。]武帝嘉其義①,乃遣武以中郎將②使持節(jié)③送匈奴使留在漢者④,因厚賂⑤單于,答其善意。(譯文:漢武帝贊許他這種通曉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趁機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①義:宜,做事符合情理。②中郎將:皇帝的侍衛(wèi)長。③持節(jié):指持代表皇帝的旄節(jié)出使。節(jié),使臣所持信物,就是憑證,以竹為桿,柄長八尺,上綴以旄牛尾,共三層,故又稱“旄節(jié)”。旄,máo。④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結構,即“留在漢之匈奴使"。⑤賂:lù,贈送財物。)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①?;莸饶饥谑竣鄢夂颌馨儆嗳司恽?。(譯文: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莸?,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①假吏:臨時委任的使臣屬官。假,代替。②募:招募。③士:士卒。④斥候:軍中擔任警衛(wèi)的偵察人員。⑤俱:一同前往?!熬恪焙笫÷詣釉~謂語,如“往、去"。)[這里交代蘇武出使的任務和隨行人員,為下文故事的展開作必要的鋪墊。]既至匈奴,置①幣②遺③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譯文:到了匈奴那里以后,擺列財物贈給單于。單于越發(fā)傲慢,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①置:擺放。②幣:泛指車馬皮帛玉器等禮物,后專指錢幣。③遺:wèi,贈送。)[最后寫蘇武來到匈奴的感覺,開始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蘇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出使的任務和使團的主要成員。為后文寫蘇武被扣留匈奴,埋下了伏筆。

(2)方欲發(fā)使送①武等,會②緱王③與長水虞常④等謀反匈奴中。(譯文:單于正要派使者護送蘇武等人歸漢,適逢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部謀反。①發(fā)使送:打發(fā)、送走,這是三個動詞同義復用。②會:碰上、逢上。③緱王:匈奴的一個親王。緱,gōu。④長水虞常:指漢朝投降匈奴的原長水校尉虞常。長水,水名,源出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北。)緱王者,昆邪王①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②沒③胡中,及④衛(wèi)律⑤所將⑥降者,陰相與⑦謀劫單于母閼氏⑧歸漢。(譯文: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后來又跟隨浞野侯趙破奴陷沒胡地,他與衛(wèi)律統(tǒng)率的那些投降的將士,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閼氏歸漢。①昆邪王:匈奴一個部落的王,其地在河西,今甘肅省西北部。昆邪王于漢武帝元狩二年即前121年降漢。昆邪,húnyé。②浞野侯:漢將趙破奴的封號。漢武帝太初二年即前103年,率二萬騎擊匈奴,兵敗而降。浞,zhuó。③沒:陷沒、淪沒。④及:和、與。⑤衛(wèi)律:本為長水胡人,但生長于漢,被協(xié)律都尉李延年薦為漢使出使匈奴?;貪h后,正值延年因罪全家被捕,衛(wèi)律怕受牽連,又逃奔匈奴,被封為丁靈王,成為單于的親信。丁靈,匈奴的一個部落。⑥將:率領。⑦相與:共同、一起。⑧閼氏:yānzhī,匈奴單于配偶的封號。)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①蒙其賞賜?!保ㄗg文: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wèi)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受到漢廷的照顧。"①幸:希望。)張勝許之,以貨物①與常。(譯文:張勝許諾了他,把財物送給了虞常。①貨物:指一般財物。)[蘇武此次出使,是因為匈奴向漢朝表示善意,“盡歸漢使路充國等”,蘇武的任務是將匈奴的使者送回,并且“厚賂單于,答其善意"。這本是一次和平之旅,任務單一而且明確,但副使張勝貪功心切,違背朝廷旨意,背著蘇武與匈奴叛將秘密溝通,暗中醞釀大禍。]

(3)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①在。(譯文:一個多月后,單于外出打獵,只有閼氏和單于的子弟在家。①子弟:泛指子侄輩年青后生。)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①之。(譯文:虞常等七十余人將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發(fā)了這件事。①告:告發(fā),檢舉揭發(fā)。)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譯文:單于子弟發(fā)兵與他們交戰(zhàn),緱王等都戰(zhàn)死,虞常被活捉。)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①,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②。(譯文:單于派衛(wèi)律審處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fā),便把事情經(jīng)過告訴了蘇武。①治其事:審理這個案件。②以狀語武:把情況告訴蘇武。語,yù,告訴。狀,情況。)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①乃死,重②負國!”(譯文:蘇武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①見犯:受到侵犯、侮辱。見,被。②重:zhònɡ,更加。“言被匈奴侵犯然后乃死,是為更負漢國,故欲先自殺也。”(《漢書》顏師古注))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譯文:因此想自殺。張勝、?;菀黄鹬浦沽怂?。)虞常果引①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譯文: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單于大怒,召集貴族們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①引:牽攀、招供。)左伊秩訾①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譯文:左伊秩訾說:“假如有人謀殺單于,又用什么更嚴的刑法呢?應當都叫他們投降。”①左伊秩訾:匈奴的王號,有“左"、“右”之分。訾,zī。)[蘇武出使中途遇到意外的變故,緱王和虞常謀劫閼氏,副使張勝卷入其中。蘇武知曉后,料定此事必然牽累及他,“見犯乃死,重負國”,于是“欲自殺”。讀這段文字,難點在“重負國"三字,這是蘇武的自責之辭,含意深刻。蘇武與此事全無關系,為什么反而責備自己深深地對不起國家,以致執(zhí)意自殺呢?原來在蘇武看來,副使張勝私自參與叛亂陰謀,損害了漢朝的信義,有悖于兩國通好的宗旨,使?jié)h朝處于理虧的不利地位,自己作為正使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制止,這是失職,已經(jīng)對不起國家;如果在被匈奴拘捕審訊,受到侮辱之后才屈辱而死,使國家的尊嚴又受到傷害,那就更加對不起國家。所以,他“欲自殺”,是為了避免受審,說明蘇武把維護國家民族尊嚴作為自己出使匈奴的崇高使命和行為準則。]

(4)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使動,使……受屈(受辱),)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譯文:單于派衛(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莸热苏f:“喪失氣節(jié)、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到漢廷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刺殺自己。)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譯文:衛(wèi)律大吃一驚,親自抱住、扶持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yī)生。)鑿地為坎①,置煴火②,覆武其上③,蹈④其背以出血。(譯文:醫(y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放置微火,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輕地敲打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①坎:坑。②煴火:無焰的火。煴,yún。③覆武其上:指蘇武面朝下,覆其身于坑之橫木上。④蹈:踩。但文中此處可能通“搯”,叩。楊樹達《漢書窺管》:“背不可蹈,況在刺傷時耶!‘蹈’當讀為‘搯’……搯背者,輕叩其背使出血,不令血淤滯體中為害也。”據(jù)此,蹈其背,指搯其背,輕輕敲打其背。搯,tāo。)武氣絕,半日復息①?;莸瓤?,輿②歸營。(譯文:蘇武本來已經(jīng)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莸热丝奁?,用車子把蘇武拉回營帳。①復息:又能呼吸。息,氣息。②輿:轎子。此處用作動詞,猶“抬、扛"。用車子送,名狀)單于壯其節(jié)①,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②張勝。(譯文:單于欽佩蘇武的節(jié)操,早晚派人問候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①壯其節(jié):認為他氣節(jié)壯烈。壯,形容詞意動用法。②收系:逮捕監(jiān)禁。)[這一段寫蘇武引劍自刺,欲以死殉節(jié)。蘇武后來終于“受辭”,遭受匈奴審訊,蘇武認為這是“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因此,斷然“引佩刀自刺"。蘇武原先聽從同事勸告不死,而選擇在這樣的場合死去,有著深遠的計慮。一是向匈奴表白自己沒有參與謀反,二是向匈奴表明漢朝與謀反之事無關,三是教育屬下堅守氣節(jié),不要貪生怕死。但對于蘇武這種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壯烈行為,作者僅用兩個句子簡要敘述,不著一字評論,而把主要筆墨放在側面烘托。先寫衛(wèi)律的“驚”,說明蘇武的舉動非常人所敢為;后寫?;莸摹翱蕖?,說明蘇武的舉動感人至深;再寫單于的“壯”,說明蘇武的舉動,直可驚天地泣鬼神,不僅使敵人驚心,而且使敵人欽佩。同時,作者也不吝筆墨,對救治的過程進行了詳細描述,讓讀者對性命垂危的蘇武懸心不已,渲染了一種緊張悲壯的氣氛。]

(5)武益愈,單于使使①曉武,會論②虞常,欲因此③時降武。(譯文:蘇武的傷勢逐漸痊愈。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①使使:派遣使者。前一個“使"是動詞,后一個“使”是名詞。②論:判罪。③因此:趁這個機會。)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①,當死②。單于募降者赦罪③。"舉劍欲擊之,勝請降。(譯文:劍斬虞常后,衛(wèi)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親近的大臣,應當判處死刑。單于招募投降的人,你愿意投降就赦免死罪?!迸e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①近臣:衛(wèi)律自指。虞常曾與張勝謀“伏弩射殺"衛(wèi)律。②當死:判處死罪。當,判刑。③單于募降者赦罪:這是文言文中的一種緊縮句,寫成兩句話當是:單于募降者,降者赦罪。)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①?!保ㄗg文:衛(wèi)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你也應該連坐治罪。"①相坐:株連治罪。古代法律規(guī)定,凡犯謀反等大罪者,其親屬和有牽連的人也要跟著治罪,叫做連坐,或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譯文:蘇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與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么談得上連坐治罪?")復舉劍擬①之,武不動。(譯文:衛(wèi)律又舉劍裝作要殺蘇武的樣子,蘇武巋然不動。①擬:模擬,裝作。)[衛(wèi)律借“會論虞常”的場面,對蘇武逼降,手段可謂無所不用。先劍斬虞常,妄圖殺雞唬猴;再迫降張勝,向蘇武示警;接著誣以連坐,進行威脅;最后又故技重施,劍指蘇武。但蘇武先是冷眼相看,接著據(jù)理反駁,劍指之處,穩(wěn)如泰山,紋絲不動。作者通過這個驚心動魄,生死系于一念的場面描寫,表現(xiàn)了蘇武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精神。]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①。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②,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砀啖鄄菀?,誰復知之!"武不應。(譯文:衛(wèi)律說:“蘇君!我衛(wèi)律以前背棄漢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于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shù)萬,馬和其他牲畜擠滿山崗,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你如果執(zhí)意覓死,白白地把身體給野草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對此毫無反應。①稱王:指衛(wèi)律被單于封為丁靈王。②彌山:滿山。③膏:肥沃,這里是使動用法。“膏草野”,使野草滋潤肥美,也就是給草野做肥料的意思。)[衛(wèi)律見逼降不行,改硬為軟,以財富地位相引誘,他恬不知恥地夸耀自己當了叛徒之后的地位財富,并許諾蘇武“今日降,明日復然”,如果不降,則只會“身膏草野,誰復知之!"但蘇武不為所動,表現(xiàn)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偉大氣概和高貴品德。]律曰:“君因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譯文:衛(wèi)律說:“你通過我的關系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①因:經(jīng)由、通過。)武罵律曰:“女①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②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③,何以女為見④?(譯文:蘇武痛罵衛(wèi)律說:“你作為漢朝的大臣和父母的兒子,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漢朝皇上、拋棄父母雙親,在異族蠻邦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么要見你!①女:通“汝”,你。下句“女”同此。②畔:通“叛”,背叛。③蠻夷:古代用以對邊遠民族的蔑稱。夷,會意字,表示人拿著弓箭。因為邊遠少數(shù)民族善于弓箭。④何以女為見:憑什么要見你。何以,以何,憑什么。女為見,即“見女”,動詞賓語前置;為,用于前置賓語的助詞。另解:女為見,即“見女為";為,呢,表疑問語氣的助詞。)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①,觀禍?、?。若③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保ㄗg文:況且單于信任你,給了你決定別人死活的大權,而你卻居心不平,執(zhí)法不公,反而從中挑撥離間,要使?jié)h皇帝和匈奴單于二主相斗,而你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jié)h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禍,將從殺死我開始了!"①斗兩主:使?jié)h皇帝和匈奴單于相斗。斗,這里是使動用法。②觀禍敗:即幸災樂禍的意思。③若:你。)[衛(wèi)律見蘇武不為所動,于是威脅說,今日不降,以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言下之意,現(xiàn)在投降還是我衛(wèi)律給你一個機會,今日不降,以后即使想要投降,也沒有門路了。蘇武至此忍無可忍,于是對衛(wèi)律嚴詞痛斥,字字千鈞,鏗鏘作響。蘇武首先給衛(wèi)律以當頭棒喝,嚴厲譴責了衛(wèi)律“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的賣國行徑,表達了對叛徒不屑一顧的蔑視。接著揭露衛(wèi)律對他栽贓誣陷的險惡用心。衛(wèi)律不實事求是、平心持正,而是無中生有對漢朝使者栽贓陷害,實際上就是挑起漢匈矛盾,企圖“斗兩主,觀禍敗”,使剛剛復蘇的和平友好往來,毀于一旦。接著義正詞嚴,向衛(wèi)律發(fā)出警告:如果你膽敢一意孤行,屠戮來使,激起漢朝出兵,匈奴滅亡之禍,“從我始矣"!蘇武此番言詞,深中肯綮,擊中要害,顯然起到了作用。單于終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僅“收系張勝”一人,對漢朝出使人員沒有濫行殺戮,使跟隨蘇武出使的一批堅守節(jié)操的外交人員,如?;莸热说靡员W⌒悦⑶易罱K隨蘇武返回漢朝。匈奴與漢朝的矛盾沒有因此而激化。]

(6)律知武終不可脅①,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譯文: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fā)想要使他投降。①不可脅:不可以被威脅屈服。)乃幽①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譯文: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置在大地窖里面,斷絕一切供給,不給他喝的吃的。①幽:禁閉。)天雨雪①,武臥嚙②雪,與旃③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譯文: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①雨雪:下雪。雨,yù,動詞,下。②嚙:niè,咬、嚼。③旃:zhàn,通“氈”,毛織的氈毯。)[蘇武越是堅強,單于就愈是想要逼他投降。于是,匈奴把他幽禁在冰寒的大窖中,斷絕一切供給。但是蘇武嚙雪吞旃,頑強地活了下來。對此,匈奴驚訝萬分,“以為神”。]乃徙①武北海②上無人處,使牧羝③,羝乳④乃得歸。(譯文:就把蘇武放逐到北海邊沒有人煙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①徙:遷移,這里是“流放"的意思。②北海:當時在匈奴北境,即今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③羝:dī,公羊。④羝乳:公羊生小羊。乳,用作動詞,生育。)[“羝乳乃得歸”,公羊不可能生小羊。匈奴用這個辦法,實際是將蘇武判為終身流放,使他斷絕任何回歸漢朝的念頭。]別①其官屬②?;莸雀髦盟?。(譯文:同時隔離了他的下屬官吏?;莸热耍麄儽桓髯园仓玫狡渌胤?。這也是一個緊縮句,當理解為:“別其官屬常惠等,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①別:分開、隔離。②官屬:所屬官吏、部下。③他所:別的處所。)[匈奴又把蘇武與屬下官吏隔離開來,讓他孑然一身置身荒漠,孤獨無助,想用此摧毀他的精神。]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①,掘野鼠去②草實③而食之。(譯文:蘇武被放逐到北海后,公家的糧食沒有運來,只能掘取野鼠并儲藏野生果實來吃。①廩食不至:公家發(fā)給的糧食沒有送到。這是指匈奴故意斷絕了蘇武的糧食供應。廩,lǐn,米倉。②去:jǔ,通“弆”,收藏。③草實:野生果實。)[匈奴又斷絕蘇武的糧食供給,使他無以果腹,想用此摧毀他的身體。徙北海、牧羝羊、別其官屬、稟食不至,上述種種苦難,都是單于和衛(wèi)律的精心安排,把蘇武置于九死一生的境地,妄圖用這種辦法折磨他,日久天長他會消磨意志,屈節(jié)易守。但是蘇武“掘野鼠去草實而實之”,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頑強地活下來了。]杖①漢節(jié)②牧羊,臥起操持③,節(jié)旄④盡落。(譯文:他拄著漢廷的符節(jié)牧羊,睡覺、起來都拿在手中,以致系在符節(jié)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①杖:執(zhí)、拄。②節(jié):符節(jié),古代使臣出入關門的憑證或信物。漢時派往匈奴的使臣所持的節(jié)皆以竹為桿,稱節(jié)杖。③操持:拿。④節(jié)旄:符節(jié)上裝飾的牦牛尾毛。)[是什么支撐了蘇武,使他在如此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頑強地活下來了呢?請?zhí)貏e注意文中的這一個細節(jié):蘇武“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他手握漢節(jié)──國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不忘自己是漢朝的使者。這就昭示我們,對祖國、對民族的執(zhí)著的強烈的愛是蘇武戰(zhàn)勝困難的力量源泉,正是這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使蘇武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①弋射②海上。(譯文:一共過了五六年,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①於靬王:且鞮單于之弟,為匈奴的一個親王。於靬,wūjiān。②弋射:用繩系在箭上而射。弋,yì。)武能網(wǎng)①紡繳②,檠③弓弩,於靬王愛之,給④其衣食。(譯文:蘇武善長編結打獵的網(wǎng),紡制絲繩,矯正弓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①網(wǎng):用作動詞,結網(wǎng)。②紡繳:紡制系在箭尾的絲繩。繳,zhuó,系在箭上的生絲繩。③檠:qínɡ,本是矯正弓弩的工具,這里用作動詞,用檠矯正弓弩的意思。④給:jǐ,供給。)[蘇武的頑強精神,感動了匈奴,置大窖“數(shù)日不死”,匈奴驚訝萬分,“以為神”;徙北海,“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①、穹廬②。(譯文:三年多過后,於靬王得病,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shù)臍謳づ瘛"俜洌阂嘧鳌胺保艜r盛酒酪的容器,類似今天的壇子。②穹廬:圓頂大篷帳,猶今之蒙古包。穹,qiónɡ。)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①盜武牛羊,武復窮厄②。(譯文:於靬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遷徙離去。那年冬天,丁令人盜去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窮困。①丁令:即丁靈,匈奴北邊的一個部族。衛(wèi)律被封為丁靈王。丁令盜蘇武牛羊,也許是他所指使。②窮厄:困窘。)[衛(wèi)律甚至還偷走他的牛羊,使他“復困厄"。在漫長的十九年的流放生活中,僅有三年的溫飽,整整十六年都是在極端艱難困苦中熬過來。文章用具體的數(shù)字激發(fā)讀者的想象:這是怎樣的一條鋼鐵漢子!]

(7)初①,武與李陵②俱為侍中③。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譯文: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①初:當初。文言文常用此字由順敘轉入插敘。②李陵:字少卿,西漢隴西成紀即今甘肅秦安人,漢代名將李廣之孫,漢武帝時曾為騎都尉。天漢二年即公元前99年出征匈奴,兵敗投降,后病死匈奴。③侍中:官名,皇帝的侍從。這是漢時在其本官職外的加銜。)[從這里開始,文章轉入插敘李陵勸降一事。讀這幾個句子,需要知道一點李陵的歷史。李陵不同于衛(wèi)律,他長于騎射,謙讓下士,有其祖父李廣遺風,以五千步卒深入匈奴,殺敗單于所將三萬騎兵,單于又召八萬騎兵包圍了李陵的軍隊。正當李陵率軍且戰(zhàn)且退即可回歸漢境之際,軍中出了叛徒,投降匈奴并道出軍中窘?jīng)r,致使李陵矢盡糧絕,突圍中被俘,不得已而降。后來漢武帝派公孫敖領兵入匈奴,迎還李陵,但公孫敖無功而還,反而將降將李緒教匈奴兵法一事栽誣到李陵身上,致使?jié)h武帝盛怒之下將李陵全家處斬。李陵與蘇武在漢時俱為侍中,相處素厚。蘇武威武不屈,而他屈膝變節(jié),相形之下,自然赧顏,因此羞于相見。]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譯文:時間一久,單于派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置辦酒宴,安排歌舞。)[李陵受單于指使,“置酒設樂”與蘇武相見。李陵以老同事、老朋友的身份,以敘舊的方式,與蘇武推誠布公,推心置腹,懇切交談,企圖從感情上打動和軟化蘇武,因此,李陵的勸降與衛(wèi)律不同,他的勸降之詞,具有極大的煽動性和迷惑性,而蘇武不為所動,也就從更高的層次表現(xiàn)了蘇武矢志不渝、堅不可摧的偉大愛國情操。]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①足下②,虛心欲相待。(譯文: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您,愿意竭誠待你。①說:shuì,勸說、游說。②足下:您。對對方的敬辭。)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義安②所見③乎?(譯文:你終究不能回歸漢朝了,使自己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xiàn)呢?①亡:通“無"。②安:何。③見:通“現(xiàn)”。)前長君①為奉車②,從至雍③棫陽宮④,扶輦⑤下除⑥,觸柱折轅⑦,劾⑧大不敬⑨,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譯文: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地的棫陽宮,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了,只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①長君:稱別人的長兄,此指蘇武大哥蘇嘉。長,zhǎnɡ。②奉車:官名,即“奉車都尉”,皇帝出巡時,負責車馬的侍從官。③雍:漢代縣名,在今陜西鳳翔縣南。④棫陽宮:秦時所建宮殿,在雍的東北,在今陜西扶鳳東北。棫,yù。⑤輦:niǎn,皇帝的坐車。⑥除:宮殿的臺階。⑦轅:yuán,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⑧劾:hé,彈劾,漢時稱判罪為劾。⑨大不敬:罪名,對皇帝犯“大不敬”的罪,為一種不可赦免的死罪。)孺卿①從祠②河東③后土④,宦騎⑤與黃門駙馬⑥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譯文: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東后土,騎著馬的宦官與黃門駙馬爭搶船只,把黃門駙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①孺卿:蘇武弟蘇賢的字。②祠:祀,祭祀。③河東:郡名,在今山西夏縣北。④后土:相對皇天而言,指地神。漢武帝曾去河東祭祀地神。⑤宦騎:侍衛(wèi)皇帝的騎馬的宦官。⑥黃門駙馬:又稱“駙馬都尉”,漢朝宮中掌管車輦馬匹的官,與騎都尉、奉車都尉合稱“三都尉”。曹魏后期,何晏娶公主被封為駙馬都尉;隨后郭預娶司馬懿女兒堂山公主也被封為駙馬都尉,從此“駙馬"成為皇帝女婿的專用稱號而不再是官職,以后歷代沿用。)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譯文:騎著馬的宦官逃走了?;噬厦钊媲淙プ凡?,他抓不到,因恐懼害怕而服毒自殺。)來時太夫人①已不幸②,陵送葬至陽陵③。(譯文: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①太夫人:漢時稱列侯之母,此指蘇武的母親。太,對上輩的尊稱。②不幸:死的委婉說法。③陽陵:漢時有陽陵縣,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①矣。(譯文: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①更嫁:改嫁。更:ɡēnɡ。)獨有女弟①二人,兩女一男②,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譯文:家中只有兩個妹妹,還有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①女弟:妹妹。②兩女一男:指蘇武的三個孩子。)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ㄗg文:人生像早晨的露水,在生之年很短,一下子就消失了,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晔冀禃r,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①。(譯文:我剛投降時,終日若有所失,幾乎要發(fā)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①保宮:本名“居室”,太初元年更名“保宮”,囚禁犯罪大臣及其眷屬之處。有人說,李陵母系保宮不是因為犯罪,而是因為李陵帶兵出征,系保宮以作人質。)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譯文: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且陛下春秋高①,法令亡常②,大臣亡罪夷滅③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譯文:并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十幾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jié)呢?①春秋高:年老。春秋,指年齡。②亡常:無常,沒有定準。③夷滅:消滅。這里指全家殺盡。者:定語后置標志。)愿聽陵計,勿復有云!”(譯文:希望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么了?。李陵的說辭涉及的內容很多,先曉之以利害,他替單于傳話,表達單于對蘇武“虛心欲相待"的誠意,指出蘇武不可能再回到漢朝,唯有投降一條路。繼而明之以理,訴說蘇武一家人的悲慘遭遇,言下之意是漢武帝刻薄寡恩,你蘇家已經(jīng)為國盡忠,對得起皇上,但是皇上對不起你蘇家,你現(xiàn)在投降,無愧于國,而且你已經(jīng)家破人亡,沒有牽掛,又何必執(zhí)著一念呢。接著興之以嘆,“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悲嘆人生短暫,宣揚及時行樂。繼則動之以情,掏出肺腑之言,講述自己思想轉變的過程,言下之意是,時間久了,負罪感便會被時間沖洗干凈,妄圖現(xiàn)身說法,打消蘇武的顧慮。最后,析之以勢,指出“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這是說,你蘇武即使能夠回去,也是存亡未卜,生死難料。既然如此,“子卿尚復誰為乎?”你還為誰盡忠呢?李陵的這一席話,表面看句句有理,字字歸真,方方面面,論述周詳,情真意切,娓娓動聽,極易摧毀一個人的意志??v便鐵石之人,也難免不淚下霑襟,為之所動。]武曰:“武父子亡功德①,皆為陛下所成就②,位列將③,爵通侯④,兄弟親近⑤,常愿肝腦涂地⑥。(譯文: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無德,都受到皇帝親自栽培,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愿意為朝廷犧牲一切。①亡功德:沒有功德。亡,wú,通無。德,指施于民的德惠。②成就:栽培、提拔。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③列將:一般將軍的總稱。蘇武父親蘇建伐匈奴有功,封為“游擊將軍"右將軍”。④通侯:爵位名,秦代置爵二十級,最高一級叫徹侯。漢承秦制,后因漢武帝名徹,避諱改為通侯。蘇武父蘇建曾封為平陵侯。⑤兄弟親近:蘇武的大哥蘇嘉做過奉車都尉,弟蘇賢做過騎都尉,蘇武出使前也郎,都是皇帝的侍從官。親近:古義:親近的侍臣。今義:動詞,靠近。⑥肝腦涂地:本是形容死亡慘狀,這里喻以身許國。)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①,誠甘樂之。(譯文:現(xiàn)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鑊這樣的極刑,的確心甘樂意這樣做。①斧鉞湯鑊:此泛指酷刑。斧鉞,古時軍法用以殺犯人的斧子。鉞,yuè,大斧。湯鑊,指把人投入開水鍋煮死。湯,沸水。鑊,huò,大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譯文:大臣服侍君王,就像兒子服侍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了!”)[盡管李陵口若懸河,舌似利劍,蘇武仍然不為所動,他的回答非常簡捷。蘇武避開具體問題,告之以儒家君臣大義,表達忠臣死節(jié)之志。由此可見,蘇武是儒家學說熏陶出來的民族英雄。如果我們撇開當時的歷史局限,屏棄其中狹隘的君臣之義,蘇武的這段話仍然蘊含有光輝的思想內涵。它啟示我們,一、愛國是具體的,一個人只能生活在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里,因而愛國也只能是具體的國家,當時的漢朝和漢武帝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征,所以,愛國就不能離開漢朝和武帝。二、愛國更是無條件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一個真正的愛國志士,心中唯以國家為念,不由個人的恩怨利害得失所左右。而這正是蘇武和李陵境界霄壤之別的原因所在,李陵說千道萬,不管多么有理,都是從個人恩怨考慮,而蘇武“無所恨"三字,正是心中唯有國家,而沒有個人任何私怨的表現(xiàn)。對于這一點,著名歷史學家錢穆《現(xiàn)代中國學術論衡》中有一精辟評判:“李陵以五千步卒當匈奴八萬騎,可謂不世出之將才矣。蘇武北海牧羊,事若平易……以事論,則海上牧羊與兩軍抗衡難易不能相比。以人論,則李陵之與蘇武,一相比確見其為兩人。”]

(8)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譯文:李陵與蘇武共飲了幾天,又說:“你一定要聽從我的話。”壹:yī,一定。)武曰:“自分①已死久矣!王②必欲降武,請畢③今日之驩④,效⑤死于前!"(譯文:蘇武說:“我料想自己早就是應該死去的人了!大王你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請結束今天的歡樂,讓我死在你的面前!”①分:fèn,料想,料定。賓語前置:分自。②王:指李陵。李陵投降匈奴后,被單于封為右校王。③畢:盡。④驩:通“歡"。⑤效:獻出。)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①!”(譯文:李陵見蘇武對朝廷如此真誠,慨然長嘆道:“啊,義士!我李陵與衛(wèi)律的罪惡,上能達天!"①上通于天:意思是罪惡滔天,指罪行嚴重,無以復加。)因泣①下霑②衿③,與武決④去。(譯文:說著眼淚直流,浸濕了衣襟,告別蘇武而去。①泣:眼淚。②霑:同“沾”。③衿:同“襟"。④決:同“訣”,辭別。)[本段寫李陵與蘇武訣別,李陵臨行仍然想勸蘇武屈降,蘇武毅然回答:“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效死于前!"在這里,蘇武已不再視李陵為友,而視李陵為敵國之“王”,表示他與李陵敵我分明的立場和以死抗爭的決心。而此時,李陵那尚未泯滅的愛國之情、羞惡之心在蘇武的崇高境界面前也終于被喚醒了,他贊嘆蘇武“義士!"深深責備自己“罪上通于天”,自慚形穢,羞愧無比,“泣下霑衿,與武決去”,其內心剖白真實感人。但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李陵雖是將門(西漢名將李廣之孫)之子,也曾為國浴血奮戰(zhàn),但是無論怎么也擺脫不了“叛徒”的罵名,千載之下,讓人無限惋惜!]

第二部分(第2—8段),記述了蘇武留胡十九年備受艱辛而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事跡。這部分也是文章著力描寫的部分,以精彩的筆墨,對比的方法,描寫了蘇武反抗匈奴統(tǒng)治者招降的種種斗爭情形,表現(xiàn)了他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夭志不渝的愛國情操。本部分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第2—4段),寫蘇武在猝起變故時為保持漢使尊嚴,先欲自殺,后引劍自刺,表現(xiàn)他以身殉職、以死抗爭的勇敢精神。

第二層(第3—5段),寫蘇武與衛(wèi)律的斗爭。衛(wèi)律軟硬兼施,或逼或誘,千方百計,妄想蘇武投降,但蘇武不為富貴所動,不被威武所屈,正氣凜然,表現(xiàn)了矢志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

第三層(第6段),寫匈奴把蘇武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企圖用艱苦的生活條件來消磨蘇武的斗志,但蘇武在漫長的歲月里,戰(zhàn)勝了饑寒與孤獨,頑強地活下來,從另一個側面表現(xiàn)了他堅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可磨滅的愛國精神

第四層(第7、8段),寫李陵勸降。這段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蘇武可貴的氣節(jié),同時也刻畫了叛將李陵的復雜心態(tài)。文章波瀾起伏,曲折有致,人物之聲氣躍然紙上,是課文最精彩的部分。

(9)昭帝①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譯文:漢昭帝登位,幾年后,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①昭帝:武帝少子,名弗陵。前87年至前74年在位。昭帝即位次年,改元始元。于始元六年,與匈奴達成和議。)后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①自陳道②。(譯文:后來漢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見到了漢朝使者,自己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①具:完全、詳盡。②陳道:陳述說明。)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①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②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③單于。(譯文: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于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只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睗h使者萬分高興,按照常惠所教的話去責問單于。①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附近。漢朝皇帝游玩射獵的園林,周圍三百里。②澤:指北海。③讓:責讓、責備。)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譯文:單于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

(10)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①,凡隨武還者九人。(譯文:單于召集蘇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經(jīng)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①物故:死亡?!耙?通“已”)武以①始元六年春至京師②。(譯文:蘇武于漢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春回到長安。①以:同“于”,在……的時候。②京師:京都,指長安。)武留匈奴凡十九歲①,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譯文: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fā)全都白了。①凡十九歲:蘇武于漢武帝天漢元年即前100年出使,至漢昭帝始元六年即前81年還,共十九年。)[這課文最后一句,看似平實記述,細細品味卻包含著作者諸多感情。人生不過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長!蘇武“強壯出”,出使時正當壯年,及回歸故國時已是“須發(fā)盡白”,一生大好時光都在孤苦煎熬中過去了,作者的嘆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為信念堅執(zhí)如此確實令人敬佩!幸而雖歷盡磨難,終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務,維護了國家尊嚴,保持了民族氣節(jié),且榮歸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顯而易見。可以說這句話表達的是作者與讀者共同的心聲。作者班固說:“孔子稱:志士仁人,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蘇武有之矣?!?《李廣蘇建列傳贊》)]

第三部分(第9、10段),蘇武終歸漢朝。先寫漢與匈奴和親,蘇武方得重見天日,重歸祖國。接著交待當年所率領使團百余人經(jīng)過十九年的折磨后殘存的情況,最后敘蘇武黑發(fā)出使,白發(fā)而歸,無限辛酸,盡在不言之中。二、文本探究

【思考1】研讀第一自然段

1.概括這一段的內容及作用。

明確這一段交代了雙方有互派使者的舉動,也保留著互相扣留使者為人質的做法。這是蘇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表明了蘇武出使匈奴時嚴酷的歷史環(huán)境;同時交代了匈奴“盡歸漢使路充國等"只是因為“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的緩兵之計,并非真心和好;為下文蘇武被扣留在匈奴埋下伏筆。

【思考2】研讀第二、三自然段

1.試概括這一部分的內容

明確因變被扣

2.蘇武想自殺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作為一個使臣,此時遇到意外的變故,他為什么說是“負國"呢

明確“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痹谒詺⒌睦碛芍凶詈诵牡脑~是“重負國"。

原因:張勝私自參與叛亂陰謀,損害了漢朝的信義,有悖于漢、匈通好的宗旨,使?jié)h朝處于理虧的地位,自己作為正使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制止,這是失職,此為一“負國”;如果再被匈奴拘捕審訊,受到侮辱之后才死,使?jié)h朝的尊嚴受到損害,那就更加給漢朝丟臉,此為二“負國";處理不好會引發(fā)兩國的矛盾,很有可能漢、匈的戰(zhàn)爭就會因此而起,此為三“負國”。

【思考3】研讀第四自然段

1.試概括這一部分的內容

明確自殺殉漢

2.蘇武的自殺,引起了什么反響蘇武的自殺行為表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品格

明確在自殺后,衛(wèi)律驚,?;莸热丝蓿瑔斡趬哑涔?jié)。他自殺的行為讓敵人感到震撼,進而感佩,令他的同行者放聲大哭,連敵方的單于都被他的氣節(jié)打動。這一行為突出的是一個人的人格魅力,表現(xiàn)了他的忠貞愛國、舍生取義和以死明志,表現(xiàn)了他對漢朝的忠貞不渝。

【思考4】研讀第五自然段

1.試概括這一部分的內容

明確衛(wèi)律勸降

2.寫張勝請降,有何用意

明確一個“請"字寫出了張勝在衛(wèi)律劍下喪失骨氣、奴顏婢膝的樣子,反襯了蘇武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jié)。

3.衛(wèi)律是怎么對蘇武進行勸降的蘇武又是如何應對的

明確律的勸降方式是軟硬兼施、威逼利誘。先以副使張勝獲罪,蘇武“當相坐”來脅迫他,遭拒絕后又舉劍來威通,然“武不動"。威逼不成,又來利誘。衛(wèi)律原來是漢朝的武將,是被匈奴俘虜后投降的。蘇武對其威逼而“不動”,對其利誘則“不應”,表現(xiàn)對其為人的鄙夷。當他說出“與君為兄弟”的話后,蘇武終于忍無可忍,“罵律”,自始至終都以強硬的姿態(tài)抵抗。雙方矛盾斗爭激烈,場面緊張。

【思考5】研讀第六自然段

1.試概括這一部分的內容

明確幽置大窖、苦守北海

2.如何刻畫蘇武形象的

明確通過典型環(huán)境,烘托人物。蘇武在匈奴十九年,飽嘗艱苦。被囚禁于大客斷絕飲食,嚙雪吞旃,單身流放,掘鼠穴收野果,蘇武頑強地活了下來。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始終“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強烈的愛國意志支撐著他在苦難中堅守,通過對艱苦考驗的描寫,表現(xiàn)蘇武堅韌不拔、歷久不的愛國意志,表現(xiàn)出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情操。

【思考6】研讀第七、八自然段

1.試概括這一部分的內容

明確李陵勸降

2.李陵是怎樣勸說蘇武的

明確①忠義無人能見,漢朝百姓看不見,漢朝天子更看不見,誘使蘇武放棄守節(jié)。

②說明蘇武家人的不幸遭遇:長兄蘇嘉(長君),伏劍自刎;弟弟蘇賢(孺卿),飲藥而死;母親已死,妻子改嫁,妹妹和兒女生死未卜。

③述說自己投降的經(jīng)歷。

④現(xiàn)在的皇帝年老昏庸,法令無常,不值得為他守節(jié)。

【思考7】研讀第九、十自然段

1.試概括這一部分的內容

明確獲釋歸漢

2.“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飽含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①感嘆、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一生的大好時光都在煎熬中過去;堅守信念,維護了漢朝的尊嚴,保持了氣節(jié)。

②欣慰之感也顯而易見:歷盡磨難,終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務,榮歸故里。

【思考8】本文里各種人物對蘇武都起對比的作用,請把文中多個人物的性格和蘇武做對比,看看對塑造蘇武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確

其他人物蘇武

張勝頭腦簡單,糊涂謀反,事情敗露,立即叛變認識清醒,高瞻遠矚,欲以死息禍;面對勸降,始終保持氣節(jié)

衛(wèi)律陰險狡詐,賣國求榮,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為國效命,忠貞不貳,不卑不亢,光明磊落

李陵意志不堅,因私叛國,痛苦羞愧忠貞不渝,心系祖國,無怨無悔

【思考9】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刻畫蘇武的形象的

明確①通過蘇武以死報國的行動,刻畫了他剛烈難犯、義不受辱的堅強個性。匈奴內部發(fā)生謀反事件,受到牽連時對?;菡f:“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并拔出佩刀自刎。這一情節(jié)生動地刻畫了他以死報國、剛烈難犯、義不受辱的個性。

②運用對比手法,生動地再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和節(jié)操。在兩次勸降中,蘇武不畏淫威不為利動,不為情動,崇高氣節(jié)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③通過對艱苦考驗的描寫,表現(xiàn)蘇武堅韌不拔、歷久不滅的愛國意志。蘇武被囚禁于大窖斷絕飲食,嚙雪吞旃,單身流放,掘鼠穴收野果,但他始終“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強烈的愛國意志支撐著他在苦難中堅守,表現(xiàn)出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情操。

【思考10】本文塑造了蘇武怎樣的形象簡要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蘇武有清醒的外交意識,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對威逼利誘忠貞不貳,長達十九年守節(jié)不移,表現(xiàn)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jié)。

【思考11】什么是忠誠忠誠是忠誠于國家、人民,而非忠誠于君主。換句話說,就是要忠誠于明君(因為明君善治國),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從君主、為君主做無謂犧牲的行為,我們稱之為“愚忠”。那么你認為蘇武的忠誠是愚忠嗎

明確觀點一:蘇武的忠誠里有一些愚忠的成分。比如:李陵勸降時曾經(jīng)提到蘇武的兩個兄弟盡心為國卻枉死,但蘇武卻一味堅持漢武帝對他們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為皇帝肝腦涂地?;实鄣闹鲋鞴倘粦摳屑蟠?但兄弟的枉死也不應該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對其親人的傷害之過,該報的恩要報,該爭取的權利也要爭取。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權利與義務的問題。

觀點二:如果我們從國家利益的角度看,蘇武的忠誠不能說是愚忠。他忠誠的對象是國家,是人民。身為漢使,當被卷入匈奴的政變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漢使身份,不能引起漢匈兩方的不必要的誤會和紛爭,他甚至愿意以性命來平息禍端。他是把國家的和平、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思考12】細節(jié)描寫

《蘇武傳》中作者通過一系列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蘇武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如寫蘇武的兩次自殺,第一次被“勝、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寫蘇武被幽禁在大窖中,“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等。這些細節(jié)描寫,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豐滿、動人、高大的英雄形象,充分表現(xiàn)了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的愛國情操。

【寫法指導】成功地運用細節(jié)描寫,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選用典型細節(jié)。細節(jié)描寫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細節(jié)描寫要能抓住典型細節(jié)。選擇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題的事,這樣才更具有典型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從而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2)細致觀察事物。要使得描寫生動形象,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我們要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對事物做非常細致的觀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個人說話、做事都會以不同的方式體現(xiàn)出自己的性格。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地去觀察,然后把它積累下來,作為寫作的素材。細節(jié)描寫用于寫景、狀物時,則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變化。

(3)細節(jié)描寫必須真實典型。所謂真實,是指細節(jié)描寫能夠精確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謂典型,是指描寫的細節(jié),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能夠通過個別的、細小的事物,反映一般與全貌,由現(xiàn)象揭示本質。

(4)精心錘煉詞語。在細節(jié)描寫中,我們要選擇恰當?shù)脑~語,以期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

(5)巧妙運用修辭。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使無形變?yōu)橛行巍?/p>

三、明晰主旨

《蘇武傳》集中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逼利誘堅守節(jié)操,歷經(jīng)千辛萬苦而不辱使命的事跡,表現(xiàn)了蘇武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精神,贊揚了他忠貞不渝、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氣節(jié),再現(xiàn)了一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紹了蘇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第3-8段),重點記述了蘇武留胡十九年備受艱辛而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事跡。

第三部分(第9-10段),介紹了蘇武被放回國的經(jīng)過。

線索:按時間順序,奉命出使--因變被扣--自殺殉漢--衛(wèi)律勸降--幽置大窖--苦守北海--李陵勸降--獲釋歸漢。

題組A基礎過關練

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B.空自苦亡人之地

C.去草實而食之

D.空以身膏草野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當:抵押

B.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論:商討

C.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窮厄:陷于困境

D.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

成就:栽培,提拔

3.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虞常果引張勝(引:牽攀、招供)

B.扶輦下除,觸柱折轅(除:殿階)

C.恐前語發(fā)(發(fā):揭露、暴露)

D.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陰:陰謀)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漢連伐胡______伐薪燒炭南山中

B.武與副中郎將張勝乃假吏?;莸认觳患倌?/p>

C.坐我西閣床側坐莓苔草映身

D.扶輦下除忘了除非醉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與例句“其一人夜亡"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輿歸營

B.天雨雪,武臥嚙雪

C.羝乳,乃得歸

D.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漢亦留之以相當_B.且陛下春秋高

C.欲因此時降武D.單于募降者赦罪

8.下列各句與其他三項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即謀單于,何以復加

B.雖欲報恩將安歸

C.見犯乃死,重負國

D.子卿尚復誰為乎

9.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在古代,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禮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以表示對他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B.“丈人”,古代對老人和長輩的尊稱。與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譯為“您”。

C.“湯鑊”,古代的一種酷刑,是把人投入到滾湯中煮死。

D.“以始元六年”中的“始元"是漢武帝的年號,這是帝王年號紀年。

10.對《蘇武傳》一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傳》生動刻畫了蘇武“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這一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作者采用寫人物傳記經(jīng)常運用的縱式結構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為主,適當運用插敘的方法,依時間的先后進行敘述,脈絡清晰,故事完整。

B.為了突出表現(xiàn)蘇武的民族氣節(jié),選文中寫了兩個叛徒,與蘇武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是副使張勝,一個是為虎作倀的衛(wèi)律。他們都在匈奴的威勢面前喪失了民族氣節(jié),拜倒在敵人腳下。唯獨蘇武大義凜然,為了民族尊嚴和漢王朝的利益,寧死不屈。

C.衛(wèi)律在勸降蘇武時采取的是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的方式。手段卑鄙,態(tài)度傲慢,蘇武對其威逼“不動”,對其利誘則“不應”,表現(xiàn)對其為人的鄙夷。當他說出“與君為兄弟"的話后,蘇武終于忍無可忍,“罵律”,自始至終都以強硬的姿態(tài)抵抗。

D.選文中環(huán)境及細節(jié)的描寫突出了人物形象。如蘇武自刺一節(jié),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蘇”,充滿悲壯色彩。而周圍人的反應是“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這一驚、一哭、一壯的細節(jié)描寫都是為了充分表現(xiàn)出每一個動作發(fā)出者的性格特點。

題組B能力提升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蘇武傳(節(jié)選)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且鞮侯單于初立,盡歸漢使。武帝嘉其義,乃遺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劝儆嗳司?。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及衛(wèi)律所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怒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庇莩9龔垊?。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武氣絕,半日復息。單于壯其節(jié),而收系張勝。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砀嗖菀?,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

1.對下列句子中關鍵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陰:陰謀

B.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候:拜見

C.而收系張勝收:逮捕

D.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坐:定罪,治罪

2.下名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漢亦留之以相當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B.而收系張勝吾嘗終日而思矣

C.尚可得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D.為降虜于蠻夷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3.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蘇武出使匈奴,是在漢與匈奴關系有所改善,兩國矛盾有所緩和的時候,本不該有危險,然而,由于張勝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謀反行動,導致了蘇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淪落匈奴,但并沒有忘記漢朝,他伏弩射殺衛(wèi)律的行動,正是他愛國的具體體現(xiàn)。

C.蘇武的自殺舉動,不僅表現(xiàn)了漢朝使節(jié)寧死不屈的凜然正氣,而且贏得了敵國的尊敬。

D.衛(wèi)律使盡了威嚇、利誘、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終未能動搖蘇武對國家、對民族忠貞不二的崇高氣節(jié)。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

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第二年

B.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完成

C.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素:平時,向來

D.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女弟:妹妹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為武置酒設樂_②皆為陛下所成就

B.①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②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C.①雖蒙斧鉞湯鑊②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D.①故使陵來說足下②故木受繩則直

3.下列文言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見犯乃死,重負國B.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C.為降虜于蠻夷D.皆為陛下所成就

4.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

(2)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

題組C培優(yōu)拔尖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縣人也。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達茂異士,召見武等于宣室。武詣博士受業(yè),治《易》。以射策甲科為郎。光祿勛舉四行,遷為鄠令。武兄弟五人,皆為郡吏,郡縣敬憚之。武弟顯家有市籍,租常不入,縣數(shù)負其課。市嗇夫(注)求商捕辱顯家,顯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賦繇役不為眾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為卒吏,州里聞之皆服焉。久之,太仆王音舉武賢良方正,征對策,拜為諫大夫,遷揚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禮經(jīng)》號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優(yōu)容之。及武為刺史,使從事廉得其罪,圣懼,自免。后為博士,毀武于朝廷。武聞之,終不揚其惡。而圣子賓客為群盜,得,系廬江,圣自以子必死。式平心決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慚服。武為刺史,二千石有罪,應時舉奏﹐其余賢與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國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基誦論間以得失然反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初,武為郡吏時,事太守何壽。壽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壽為大司農(nóng),其兄子為廬江長史。時武奏事在邸,壽兄子適在長安,壽為具召武弟顯及故人楊覆眾等,酒酣,見其兄子,曰:“此子揚州一長史,材能駑下,未嘗省見。"顯等甚慚,退以謂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史治行有茂異,民有隱逸,乃當召見,不可有所私問。”顯、覆眾強之,不得已召見,賜卮酒。其守法見憚如此。武為人仁厚,好進士,獎稱人之善。世以此多焉。然疾朋黨,問文吏必于儒者,問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參檢。欲除吏,先為科例以防請托。其所居亦無赫赫名,去后常見思。

(選自《漢書·何武傳》,有刪改)

(注)嗇夫,文中指征收賦稅的小吏。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B.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C.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D.行部必先即學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科,是中國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即皇帝所定甲第,包括狀元,榜眼,探花。

B.四行,文中指漢代以德行舉士的四條標準,即敦厚、質樸、遜讓、節(jié)儉。

C.市籍,指秦漢時對市內商人專立的戶籍,有市籍的商人,要向官府繳納賦稅。

D.二千石,漢代郡守的俸祿為兩千石,于是以二千石作為郡守的代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何武富有才識。他曾因博識通達、才能卓越被漢宣帝召見于宣室;他又拜博士為師,研習《周易》。

B.何武公正無私。何武的弟弟何顯家經(jīng)常不交納賦稅,被征稅人求商侮辱,何顯想報復求商;何武說服弟弟按章納稅,并招納求商做了卒吏。

C.何武仁愛厚道。他常勸勉稱頌別人的好處,喜歡舉薦士人,世人因此稱贊他。

D.何武堅持原則。他檢舉有罪官員,考察任命官員嚴謹講規(guī)則;他為官聲名顯赫,政績顯著,受到百姓感念。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時武奏事在邸,壽兄子適在長安,壽為具召武弟顯及故人楊覆眾等。

(2)然疾朋黨,問文吏必于儒者,問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參檢。

5.大儒者戴圣為何十分佩服何武?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概括。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

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shù)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自恣。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shù)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艄鈱嬈渥?,免武官。

數(shù)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久之,衛(wèi)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宣帝即時召武待詔宦者署,數(shù)進見,復為右曹典屬國。以武著節(jié)老臣,令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yōu)寵之。

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財?;屎蟾钙蕉骱?、帝舅平昌侯、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候自白:“前發(fā)匈奴時胡婦適產(chǎn)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后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又以武弟子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前發(fā)匈奴/時胡婦適產(chǎn)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

B.前發(fā)匈奴時/胡婦適產(chǎn)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

C.前發(fā)匈奴/時胡婦適產(chǎn)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

D.前發(fā)匈奴時/胡婦適產(chǎn)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典屬國,秦漢時官職名,意思是負責屬國的官員,秩二千石,負責少數(shù)民族事物。

B.食邑,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百姓在內。

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來比喻,由此從周代開始帝王死稱“崩"。

D.神爵,是漢宣帝的第四個年號,這里采用的是我國傳統(tǒng)紀年法中的年號紀年。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回國后,雖然他受燕王謀反事件的牽連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獄官的奏章擱置起來,只免去了蘇武的官職。

B.因為蘇武是節(jié)操顯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尊稱他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優(yōu)待他。

C.因為衛(wèi)將軍張安世說蘇武通達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遺言也曾講到蘇武的這兩點長處,所以宣帝又讓蘇武做了右曹典屬國。

D.皇帝很思念那些輔佐得力的臣子,就讓人仿照他們的相貌畫像,并題寫上他們的官爵姓名。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shù)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

譯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