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塊四文言文閱讀】考點8文言文閱讀(全篇)—【高分攻略】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含答案)
【模塊四文言文閱讀】
考點8文言文閱讀(全篇)
文言文閱讀設置簡答題是新高考語文卷的一個新亮點。主觀題的加入,意在要求學生不是通過取巧,而是通過自身的文言素養(yǎng)讀懂文言文,考查較能體現(xiàn)考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同時,對于扭轉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普遍存在的“重言輕文"傾向,也是一個很好的導向。
(2024·新高考Ⅰ)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注],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鄙蠅讯S之。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shù)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鄙弦赃w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上于是族陵家。既而聞之,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為將而降A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zhàn)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已G緇之素不可復白。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
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
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
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zhàn),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shù)千。對于李陵的戰(zhàn)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
(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14.王夫之強調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
【解題步驟】
解文言文閱讀題應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初讀全文,把握大概。指的是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能懂六七成即可。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第二步:細看題目,研讀字詞。在這一步驟當中,需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在材料中的對應位置,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完成。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既能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能對前兩步出現(xiàn)的偏誤作糾正,這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
【參考答案】
【答案】10.ADF11.C12.C13.(1)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
(2)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shù)臋C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14.①李陵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與降將衛(wèi)律一道成為單于左膀右臂;③率領大軍追擊漢軍。
【真題解析】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jīng)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
“為將而降”與“降而為之……"為頂針的修辭手法,在中間的A處斷開。
“為之”做“效死以戰(zhàn)"的狀語,“效死”是“戰(zhàn)"的修飾成分,中間均不可斷開,可在后面的D處斷開。
“雖……,而……”是轉折關系的復句,在中間的F處斷開。
故選ADF。
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和詞類活用、判斷偏義復詞的能力。
A.正確。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貴,以……為貴,意動用法。句意:皇帝贊許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不以難得稀有的財貨為貴。
B.正確。父母,可偏指父或母;/屬性詞,血統(tǒng)最接近的。句意: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我有一個親哥哥。
C.錯誤。相同,都是助詞,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他之所以沒有死節(jié)。/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
D.正確。都是“等到"。句意: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后。
故選C。
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錯誤,原文“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稱道李廣”是為了替李陵辯白,并不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故選C。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當”,主持,引申為率領;“?!保瑢iT,可意譯為“全力”;“鄉(xiāng)”,同“向”,朝著某個方向前進,引申為對付。
(2)“得當”,適當?shù)臋C會;“愧”,感到慚愧;“文”,文飾,掩飾。
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和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手法的能力。
作答此題,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作為漢軍將領,已經(jīng)喪失了一個漢軍將領的節(jié)操,故稱“大節(jié)喪"。“余無可浣也”承上一句“已緇之素,不可復白"而來。已經(jīng)染色的素絲不可能回復白色,因此李陵“大節(jié)喪”,投降之罪無可辯白,也就是材料二的結論句“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李陵投降叛逆之罪無可辯白。試題即要求考生從材料一中概括支持王夫之這一觀點的史實。
與此相對應,考生可以從材料一中找到:
①“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即“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
②“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單于將女兒嫁給李陵為妻,并立為右校王,李陵與降將衛(wèi)律一起受到單于重用,成為單于的左膀右臂。
③“(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李廣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三萬余騎追擊漢軍,轉戰(zhàn)九日。說明李陵投降效忠匈奴單于已是事實。
【解題技巧】
一、事件概括與分析
(1)準確表述“事件”,不可過于抽象。所謂“事”,要包含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jīng)過,結果等要素。傳主的事跡通常采用“任職地點+行為、方法+結果”的表述形式。
(2)很多時候必須將文中的關鍵詞語“轉譯"為現(xiàn)代詞語,要特別注意“轉譯”的準確性,因為這種題型實際上是考查學生對文中關鍵詞語的準確理解。
二、人物特點概括與分析
(1)題干對概括多有限制,如概括“為人處世"為學”的特點,概括“精神特質"等,故先要明確題干要求。
(2)表明“特點”的詞語有的隱藏在字里行間,需要細摳文本提取;有的需要對具體言行加以提煉,對此,一定要選擇較貼切的詞語,如嚴謹博學、待民寬厚、善于謀略等。
(3)“特點"豐富,多點概括,寧多勿缺。
三、事理原因概括與分析
(1)厘清答題角度。應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原因很可能有多個,顯隱、主次、直接間接;有時需要分析文章的思路、結構及手法等方面。
(2)在文中尋找原因時,對于要點較集中的說理性文字,要分清層次,提取關鍵詞語,將其轉換為答案。
(3)要對原文進行提煉,不能簡單摘錄。在形成初步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驗證。
四、觀點態(tài)度概括與分析
人物傳記類文本需要分析對人物的描寫、人物的主次關系、事件的過程與結果;議論文類文本需要分析關鍵詞語和句子,厘清論點與論據(jù)的關系,并聯(lián)系歷史的時代背景。
【18個常見虛詞】
⑴而
①連詞: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轉折,表修飾,表假設,表因果,表目的(“用來”)。
②代詞:通“爾“__________________,人稱代詞(“你,你的")③構成復音虛詞(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
①疑問代詞:“什么”、“哪里";“為什么”、“怎么"②副詞:“多么”。
⑶乎
①助詞:表疑問語氣,“嗎”,“呢”;表測度,“吧";表感嘆,“啊”、“呀";作詞尾。
②介詞:“于”、“在"、“從”。
⑷乃
①副詞: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轉折,“卻”、“竟";表判斷,“就是”。
②代詞:“你"、“你的”。
⑸其
①副詞,表測度,“大概";表疑問,不譯;表反詰,“難道”;表婉商,“還是";表期盼,“可要”、“要"②連詞,表選擇,“是……還是”;表假設,“如果"③代詞:僅不代第二人稱;指示代詞?!澳恰薄捌渲?/p>
⑹且
①副詞,“將要"、“將”、“暫且";表程度,“已經(jīng)”、“很"②連詞,表并列,“又”;表遞進,“并且"、“而且”、“況且";表選擇,“還是”;表假設,“如果";表讓步,“即使”、“尚且";表轉折,“可是”、“卻"。③助詞,用于句首。
⑺若
①代詞,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這②連詞,表假設;表選擇,“或”、“或者"③構成復音虛詞
⑻所
助詞①構成“所”字結構,“……的人(事)"②和“為”呼應,表被動;③和“以"連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連用,表手段,憑借,……的方法(憑借)。
⑼為
介詞:①表對象,“向、對”;表替代,“替";表目的,“為著、為了”;表原因,“由于、因為";表被動,“被”②疑問語氣助詞,呢。
(10)焉
①代詞:三人稱疑問代詞,表疑代詞,哪兒,哪里,怎么②語氣助詞:陳述感嘆疑問語氣③兼詞“于之"④作形容詞詞尾
(11)也
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語氣②表疑問語氣③用在句中,表語氣的舒緩或停頓④用在句末,表判斷語氣。
(12)以
①介詞:表憑借,“憑”、“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對象,“跟”、“和";表時間、處所,“于”。
②連詞:類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飾。)
(13)因
①介詞“憑借";“按照”;“趁著"、“就著”;因為;“從"、“由”②連詞,“因此"、“于是,就”。
(14)于
介詞①表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等,“在"、“向”、“到"、“從”、“對"、“對于”、“由于";②表比較,“比”;③被動,“被"。
(15)與
①介詞,“跟”,“同";介詞,“給”、“替";介詞,“和……相比”②連詞,“和"、“及”
③通“歟”,語氣詞,表疑問或感嘆,④動詞(給予,結交,參加)。
(16)則
①副詞:表判斷,“就是”②連詞:表承接,“就"、“便”、“原來是";表假設,“如果”、“假設";表并列,“就”;表轉折,“卻"、“但是”、“倒是"。
(17)者
①助詞:附在動詞后構成“者”字結構,“……的人(事、東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頓"。
③附在時間詞后,無實在意義④放在數(shù)詞后,翻譯為“個,樣”
(18)之
①助詞:襯助音節(jié);取消句子獨立;結構助詞(“的");定語后置的標志,賓語前置的標志
②代詞: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詞(這,這樣)。常見文言詞類活用
【常見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殺)。
(2)名詞活用為使動:有“使……成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3)名詞活用為意動:有“把----當作---"的意思,如:“稍稍賓客其父”、“糞土當年萬戶侯"
(4)名詞活用做狀語:A.表特征狀態(tài),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態(tài)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D.表處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趨向,如“操軍破,必北還"。F.表頻率,如“歲賦其二”。
二、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活用做名詞:如“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四美具,二難并”。
(2)形容詞活用做動詞: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認為-----怎么樣。)
(4)形容詞使動用法:“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使――明顯);
三、動詞的活用:
(1)動詞的使動用法:“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使-----來)
(2)動詞活用為名詞,如“則其至又加少焉”、“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
【常見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者,……也"、“……者也”、“……也"、“……者……”;
(2)“為"、“乃”、“即"、“則”或否定詞“非,未,弗"等表判斷。
(3)名詞做所謂語直接表判斷(劉備,天下梟雄。)
二、被動句
(1)單獨用“于”“受"見”或組合成“見……于……”,“受……于……”表判斷。如:“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徒見欺于王”
(2)“為"、“為……所……”、“……為所……"表判斷;如:“臣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動(無詞語標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語: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而白章”。
(2)省略賓語:“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
(3)省略介詞:“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注意】“以,與,從,為,因"五介詞常省略賓語。
四、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沛公安在”疑問代詞(如:誰、何、奚、曷、胡、惡、安)
(2)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如:“時人莫之許也。"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圖"等。
(4)方位詞、時間詞做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yè)文南向坐?!保ā妒酚洝ろ椨鸨炯o》)
五、定語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2)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之……者:“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p>
六、介詞結構做狀語后置
(1)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p>
(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前置做狀語。如:“具告以事?!保ā而欓T宴》)。
【常見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問
①何以……(憑什么……)
②何所……(所……是什么)
③奈何……(……怎么辦為什么……)
④如……何;奈……何(把……怎樣呢)
⑤孰與……(與……比,哪個更…)
⑥獨……耶(難道……嗎)
二、表示反問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豈(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嗎)
⑧……非……歟(……不是……嗎)
⑨寧……耶(哪里……呢)
(10)顧……哉(難道……嗎)
(11)獨……哉(難道……嗎)
三、表示感嘆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只不過……罷了!)
③惟…耳!(只……罷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
四、表示揣度
①無乃……乎(歟)(恐怕……吧);
②得無(微)……乎(該不……吧))
③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
④庶幾……歟(或許……吧)
五、表示選擇
①與其……孰若……(與其……,哪如……)
②……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呢)
③其……其……(是……呢還是……呢)
六、其它
否則:如果不……就……。
何乃:豈只是;為什么竟。
既而:隨后,不久。既……且……:又……又…
乃爾:竟然如此,這樣。
然而:這樣卻;但是。
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如果這樣。
雖然:雖然如此;即使如此,但
所謂:所說的,所認為。
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
無(有)以:沒有(有)用來……的東西、辦法。
無庸:不用,無須。
無由:不可能,無法,無從。
相率:竟相,一起。
向使:假使,如果。
之謂:說的就是。
之于:對……的態(tài)度,同……相比
(2024·全國·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人才莫盛于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
劉備為呂布所襲奔于操程昱以備有雄才勸操圖之。操曰:“今收攬英雄時,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猶非與操有怨者。臧霸先從陶謙,后助呂布,布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為瑯邪相。先是操在兗州,以徐翕、毛暉為將,兗州亂,翕、暉皆叛,后操定兗州,翕、暉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辈賴@其賢。蓋操當初起時,方欲藉眾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勢位已定,則孔融、許攸等,皆以嫌忌殺之。荀彧素為操謀主,亦以其阻九錫而脅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從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矯偽,以濟一時之用,所謂以權術相馭也。
至劉備,一起事即為人心所向。觀其三顧諸葛,咨以大計,獨有傅巖爰立之風。關、張、趙云,自少結契,終身奉以周旋,即羈旅奔逃,無寸土可以立業(yè),而數(shù)人者患難相隨,別無貳志。此固數(shù)人者之忠義,而備亦必有深結其隱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曰:“嗣子可輔,輔之;不可輔,則君自取之。"千載下猶見其肝膈本懷,豈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國俱不能得,備獨能得之,亦可見以誠待人之效矣。
至孫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孫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縛曰:“子義青州名士,但所托非人耳。孤是卿知己,勿憂不如意也?!贝瞬咧檬恳?。陸遜鎮(zhèn)西陵,權刻印置遜所,每與劉禪、諸葛亮書,常過示遜,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陸遜晚年為楊竺等所譖,憤郁而死。權后見其子抗,泣曰:“吾前聽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以人主而自悔其過,開誠告語如此,其誰不感泣?此孫氏兄弟之用人,所謂以意氣相感也。
(節(jié)選自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劉備為呂布A所襲B奔C于操D程昱E以備F有雄才G勸操H圖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藉,憑借、借助,與《陳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斬”的“藉"意思相同。
B.即,即使,與《桃花源記》中“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即"意思不同。
C.固,固然,與《赤壁賦》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
D.但,只是,與《記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臧霸曾為呂布效力,曹操擒捉呂布以后,臧霸為避禍藏匿起來;后來他又被曹操捕獲,曹操不計前嫌,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瑯邪相。
B.曹操初起時為圖霸業(yè),能籠絡人才,甚至能任用曾與己有怨者;勢位已定時則猜忌異己,濫殺無辜。這正是其用人“以權術相馭”的表現(xiàn)。
C.劉備以性情結交忠義之士,以誠待人,故能深得人心;劉備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諸葛亮及關、張、趙云等人患難相隨,忠貞不渝。
D.陸遜鎮(zhèn)守西陵時,深得孫權信任,孫權給劉禪、諸葛亮寫信,常常給陸遜看,有不妥之處就讓他改定;到了晚年,陸遜遭到讒害,郁郁而終。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
_
_
_
_
_
(2)吾前聽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
_
_
_
_
_
【答案】1.BDG2.A3.A4.(1)曹操讓臧霸交出那兩個人,臧霸說:“我之所以能夠自立的原因,是因為不做這樣的事情?!?/p>
(2)我以前聽信讒言,與令尊的關系不夠深厚,因此辜負了你。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劉備被呂布襲擊后,投奔曹操,程昱認為劉備有雄才,勸曹操圖謀除掉他。
“為……所"為被動句式,之間不斷開,“奔”是下一句的謂語動詞,承前共用主語“劉備”,B處斷開;
“于操”是介詞結構,引出“奔"的對象,之間不斷開,第一個“操”是介詞“于"的賓語,程昱為下一句的主語,D處斷開;
“備有雄才”是“以"的賓語,“勸操圖之”為獨立的句子,承前省略主語程昱,G處斷開。
故選BDG。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錯誤。兩個“藉"意思不同?!敖濉?,憑借、借助;/即使。句意:正是想借助眾人的力量成就大業(yè)。/即使僅能免于斬刑。
B.正確。即,即使;/立即。句意:即使在顛沛流離、無立足之地時。/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
C.正確。句意:這固然是幾人的忠義。/(曹孟德)固然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
D.正確。句意:只是所托非人罷了。/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他又被曹操捕獲"錯誤,根據(jù)文中“操募得之,即以霸為瑯邪相”可知,應是曹操通過廣泛搜求,招募到了臧霸,而不是“捕獲"了他。
故選A。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出”,交出;“所以”,……的原因;“以”,因為;“者……也”,表判斷。
(2)“汝”,你;“篤”,深厚;“負”,辜負。
參考譯文:
三國時期的人才可謂是最為鼎盛的,這也得益于三國的君主各自善于用人,因此能夠匯聚眾人的力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他們用人的方式各有不同。大致來說,曹操是以權術駕馭人,劉備是以性情結交人,孫氏兄弟則是以意氣感召人。
劉備被呂布襲擊后,投奔曹操,程昱認為劉備有雄才,勸曹操圖謀除掉他。曹操說:“現(xiàn)在是收攬英雄的時候,殺一個人會失去天下人的心,這是不可以的。"然而,這還不是與曹操有怨的人。臧霸先是跟隨陶謙,后來幫助呂布,呂布被曹操擒獲后,臧霸藏匿起來。曹操通過招募的方式找到臧霸,立即任命他為瑯邪相。早先,曹操在兗州時,任用徐翕、毛暉為將,兗州發(fā)生動亂,徐翕、毛暉都叛變了。后來曹操平定兗州,徐翕、毛暉投奔臧霸。到這時,曹操讓臧霸交出那兩個人,臧霸說:“我之所以能夠自立的原因,是因為不做這樣的事情?!辈懿賴@息他的賢能。曹操當初起事時,正是想借助眾人的力量成就大業(yè),所以以此奔走天下。等到他削平群雄,勢位已定時,孔融、許攸等人都因嫌忌被殺。荀彧一直是曹操的謀主,也因為阻止曹操接受九錫而被逼死。由此可見,曹操的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從前的寬容用人,只是出于權宜之計,以應一時之需,這就是所謂的以權術駕馭人。
至于劉備,一起事就為人心所向。看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咨詢大計,獨有傅巖立賢的風范。關羽、張飛、趙云,自年輕時結交,終身相隨,即使在顛沛流離、無立足之地時,這幾人也患難與共,毫無二心。這固然是幾人的忠義,但劉備也必定有深厚的情感紐帶令人不能解開。到托孤于諸葛亮時,劉備說:“嗣子可輔,輔之;不可輔,則君自取之。"千載之下仍能見其肝膽相照,豈不是性情的流露?諸葛亮是第一流的人才,其他兩國都不能得到,唯獨劉備能得到他,這也可見以誠待人的效果。
至于孫氏兄弟用人,也各自有別人比不了之處。孫策生擒太史慈后,立即解開他的綁縛,說:“子義是青州名士,只是所托非人罷了。我是你的知己,不用擔心不如意?!边@是孫策得士的表現(xiàn)。陸遜鎮(zhèn)守西陵,孫權把印章放在陸遜那里,每次與劉禪、諸葛亮通信,常常給陸遜看,有不妥之處就讓他改定,然后蓋上印章發(fā)出。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盡力的嗎?陸遜晚年被楊竺等人讒害,憤郁而死。孫權后來見到陸遜的兒子陸抗,哭著說:“我以前聽信讒言,與令尊的關系不夠深厚,因此辜負了你。"作為君主能自悔其過,像這樣開誠布公地告知,誰能不感動流淚呢?這就是孫氏兄弟用人,這就是所說的以意氣感人的表現(xiàn)。
(2024·全國·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①,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蔽暮钣纱说米u于諸侯。
(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曰:“為我畫計。"留侯曰:“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彼娜藶閴垡旬?,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材料三:
論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閭,秦兵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雖全國有益,非所貴也。"夫法度之功者,謂何等也?養(yǎng)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六國之亡,皆滅于秦兵。六國之兵非不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變孟賁之意②,孟賁怒之,童子操刃與孟賁戰(zhàn),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賁怒,而童子修禮盡敬,孟賁不忍犯也。秦之與魏,孟賁之與童子也。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也。
(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
[注]①段干木:戰(zhàn)國初魏國名士。②孟賁:戰(zhàn)國時勇士。
5.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魏君賢A人B是禮C國人D稱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圖也。
6.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
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
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
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
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曾經(jīng)師從子夏學習儒家經(jīng)藝,他崇禮敬賢,在諸侯之中享有美譽。每次乘車經(jīng)過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時,他一定會行禮致意。
B.漢高祖想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如意,呂后為此十分恐慌,派人強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認為如請到漢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賢人,將會對太子有利。
C.四位賢人表示太子仁孝愛士,漢高祖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希望他們好好輔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來的,這也是沒有另立太子的一個因素。
D.王充認為,假如有兒童持刀與孟賁相斗,兒童肯定不能取勝;如果兒童對孟賁恭敬有加,孟賁就不忍心傷害,魏國與秦國的情況正與此相類似。
8.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
_
_
_
_
_
(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
_
_
_
_
_
9.王充認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請根據(jù)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處。
_
_
_
_
_
【答案】5.CEH6.A7.C8.(1)我找你們好幾年,你們躲著不見我,現(xiàn)在你們?yōu)槭裁磥砀覂鹤咏煌?/p>
(2)(秦國)退兵還師,不進犯魏國邊境的原因,是看重段干木的操守,推崇魏文侯的重禮。9.
①魏國、漢太子均因力弱而面臨險境;②魏文侯、漢太子均通過修德敬賢避開了風險。
【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魏君對賢人特別敬重,魏國人都稱贊他的仁德,上下和諧同心,不能謀取。
“賢人是禮"是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禮賢人”,做“魏君"的謂語和賓語,在后面C處斷開。
“國人稱仁”是主謂賓結構,在后面的E處斷開。
“上下和合"是主謂結構,在后面的H處斷開。
故選CEH。
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詞類活用現(xiàn)象和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錯誤。同“宴”,宴飲/同“宴”,安樂,歡樂。句意:等到安閑的時候,設置酒宴。/棄婦訴說原夫再娶與新歡作樂,后反其意,用作慶賀新婚之辭。形容新婚時的歡樂。
B.正確。怪,以……為怪,意動用法/恥,以……為恥,意動用法。句意:皇上感到奇怪。/不以互相學習為恥。
C.正確。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句意: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劉邦獻上一杯酒向項伯祝酒。
D.正確。同“軾”,車前橫木。此用為動詞,古人立而乘車,低頭扶軾以表敬意的禮節(jié)。句意:魏文侯從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經(jīng)過,手扶車軾表示敬意。/表情嚴肅起來,扶著車前橫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故選A。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留侯親自招來的"錯誤,“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是說這四個人原本是留侯推薦,呂后“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最終招致而來的,不是“留侯親自招來的”。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辟”,通“避”,逃避,躲避;“游”,交往,交游。
(2)“卻”,退;“操”,操守;“高”,形容詞做動詞,推崇。
9.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分析、比較材料的能力。
王充的觀點從背景和實力、行動和策略上點明了二者的相似之處。
從背景、實力上看,材料二指出“上欲廢太子”,太子與掌握大權的漢高祖比,處于弱勢地位,面臨被廢的危機;材料一指出“秦嘗欲伐魏”,材料二指出“秦之與魏,孟賁之與童子也"秦以兵強,威無不勝”,魏國實力弱于秦國,面臨入侵的危機,有亡國的危險。
從行動和策略上看,“太子敬厚四皓”,材料二指出“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四皓是當時著名隱士;“魏文式段干木之閭”,材料一指出“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過其閭,未嘗不軾也”,子夏是“孔門十哲"之一。“太子”“文侯"都禮敬賢士。王充認為“強弱不敵,眾寡不同”“力少則修德"。“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消高帝之議"和“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都是采用了“修德"的策略,達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文侯師從子夏學經(jīng)書,以客禮對待段干木,經(jīng)過他的鄉(xiāng)里,沒有一次不憑軾敬禮的。秦國曾想進攻魏國。有人說:“魏君對賢人特別敬重,魏國人都稱贊他的仁德,上下和諧同心,不能謀取。”文侯因此得到諸侯的贊譽。
(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
材料二:
皇上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如意。呂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留侯,竭力要挾說:“一定得給我出個主意。"留侯說:“回想皇上不能招致而來的,天下有四個人?,F(xiàn)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謙恭,駕著(用四匹馬拉的)安車,趁機派能言善辯之士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皇上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么這對太子是一大幫助?!睗h十二年,皇上隨著擊敗黥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沉重,愈發(fā)想更換太子。等到宴飲的時候,設置酒宴,太子在旁侍奉。那四人跟著太子,他們的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須眉潔白,衣冠非常奇特?;噬细械狡婀?,問道:“他們是干什么的?"四個人上前對答,各自說出姓名?;噬嫌谑谴篌@說:“我訪求先生們好幾年了,先生們都逃避我,現(xiàn)在先生們?yōu)楹巫栽父S我兒交游呢?”四人都說:“陛下輕慢士人,喜歡罵人,我們講求道義,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跑躲藏起來。我們私下聞知太子為人仁義孝順,謙恭有禮,喜愛士人,天下人沒有誰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們就來了。"皇上說:“煩勞諸位始終如一(善始善終)地好好調教保護太子吧。”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噬掀鹕黼x去,一直到酒宴結束,皇上最終沒有更換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這四個人發(fā)生了效力。
(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材料三:
議論者中有人說:“魏文侯從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經(jīng)過,手扶車軾表示敬意,秦軍因此不去攻打魏國,并不是法制的功效。雖然在保全國家方面有好處,也不值得重視。"那么,法制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養(yǎng)活三軍士兵,明確賞罰法令,嚴厲刑法,富國強兵,這就是法制。六國滅亡,都滅亡在秦國的軍隊。六國的軍隊并非不精銳,士兵的力量也并非不強,然而甚至于被打敗滅亡,這是因為強弱不相當,多少不一樣,即使明確了法制,那又有什么益處呢?假使小孩違背了大力士孟賁的心意,孟賁發(fā)怒,小孩持刀跟孟賁對打,小孩肯定不能取勝,因為力量遠遠不如孟賁。要是孟賁發(fā)怒,而小孩講究禮節(jié),對他非常恭敬,孟賁才會不忍加害。秦國與魏國,就像孟賁與小孩一樣。力量弱小就該修養(yǎng)德行,軍隊強大就該發(fā)揚威力。秦國憑借軍隊強大,威力無窮戰(zhàn)無不勝。撤回軍隊,不去侵犯魏國領土,是因為秦軍尊重段干木操行賢良,推崇魏文侯的禮義。漢高皇帝主張想廢掉太子劉盈,呂后很擔憂,張子房(張良)教太子用謙恭的態(tài)度去迎請四皓,并豐厚地禮遇他們。太子的地位安穩(wěn)了太子敬重厚待四皓,來消除了高皇帝廢掉太子的想法,就像魏文侯到里巷對段干木表示敬意,退掉了強大的秦軍一樣。
(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
(2024·全國·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注],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鄙蠅讯S之。陵至?;剑c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shù)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鄙弦赃w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上于是族陵家。既而聞之,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
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為將而降A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zhàn)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已G緇之素不可復白。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
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
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
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zhàn),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shù)千。對于李陵的戰(zhàn)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
(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14.王夫之強調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
_
_
_
_
_
【答案】10.ADF11.C12.C13.(1)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
(2)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shù)臋C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14.①李陵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與降將衛(wèi)律一道成為單于左膀右臂;③率領大軍追擊漢軍。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jīng)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
“為將而降”與“降而為之……"為頂針的修辭手法,在中間的A處斷開。
“為之”做“效死以戰(zhàn)"的狀語,“效死”是“戰(zhàn)"的修飾成分,中間均不可斷開,可在后面的D處斷開。
“雖……,而……”是轉折關系的復句,在中間的F處斷開。
故選ADF。
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和詞類活用、判斷偏義復詞的能力。
A.正確。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貴,以……為貴,意動用法。句意:皇帝贊許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不以難得稀有的財貨為貴。
B.正確。父母,可偏指父或母;/屬性詞,血統(tǒng)最接近的。句意: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我有一個親哥哥。
C.錯誤。相同,都是助詞,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他之所以沒有死節(jié)。/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
D.正確。都是“等到"。句意: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后。
故選C。
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錯誤,原文“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稱道李廣”是為了替李陵辯白,并不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故選C。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當”,主持,引申為率領;“?!保瑢iT,可意譯為“全力”;“鄉(xiāng)”,同“向”,朝著某個方向前進,引申為對付。
(2)“得當”,適當?shù)臋C會;“愧”,感到慚愧;“文”,文飾,掩飾。
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和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手法的能力。
作答此題,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作為漢軍將領,已經(jīng)喪失了一個漢軍將領的節(jié)操,故稱“大節(jié)喪"?!坝酂o可浣也”承上一句“已緇之素,不可復白"而來。已經(jīng)染色的素絲不可能回復白色,因此李陵“大節(jié)喪”,投降之罪無可辯白,也就是材料二的結論句“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李陵投降叛逆之罪無可辯白。試題即要求考生從材料一中概括支持王夫之這一觀點的史實。
與此相對應,考生可以從材料一中找到:
①“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即“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
②“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單于將女兒嫁給李陵為妻,并立為右校王,李陵與降將衛(wèi)律一起受到單于重用,成為單于的左膀右臂。
③“(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李廣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三萬余騎追擊漢軍,轉戰(zhàn)九日。說明李陵投降效忠匈奴單于已是事實。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李廣有個孫子名叫李陵,擔任侍中,擅長騎馬射箭。漢武帝認為他有李廣的風范,讓他在酒泉、張掖一帶教士兵射箭,以防備匈奴。等到貳師將軍出擊匈奴時,李陵叩頭自己請求說:“我所率領屯墾戍邊的人,都是荊楚地區(qū)勇敢的人和奇才劍客。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臣愿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皇帝贊許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李陵到達?;剑c單于軍隊相遇,匈奴約三萬騎兵包圍了李陵軍隊。李陵搏戰(zhàn)攻擊,匈奴軍轉身退回上山,漢軍追擊,殺敵幾千人。單于大驚,召集八萬多騎兵前來圍攻李陵。李陵的軍隊在樹林間徒步與匈奴騎兵戰(zhàn)斗,又殺敵幾千人。李陵的部隊被困在山谷中,匈奴軍在山上,從四面射箭,箭如雨下。士兵很多被殺死,無法前進。李陵說:“沒有臉面回去見皇上呀!"于是投降了。皇帝非常憤怒,群臣都責備李陵,皇帝拿這件事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極力辯護說:“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結交士人講信用,常常奮不顧身來為國家的危難而獻身,他歷來積鑄的品德,我認為有國士的風度。而且李陵率領的步兵不滿五千人,深踐(深入)敵人的軍事要地,阻擋(抵擋)數(shù)萬敵軍。他雖然身陷重圍,兵敗投降,然而他摧垮、打敗敵軍的功勞,也足以向天下人顯示他的本心了。他之所以沒有死節(jié),應該是想得到恰當?shù)臋C會來報效朝廷。”漢武帝認為司馬遷在誣陷欺騙,把司馬遷下獄(關進牢獄),施以宮刑。很久以后,漢武帝才對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表示后悔。武帝派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接李陵。公孫敖無功而返,于是對武帝說:“抓獲了匈奴俘虜,說李陵在教單于制造兵器,以防備漢軍。"于是漢武帝下令誅殺了李陵全家。不久后聽說,教單于練兵的是投降匈奴的漢朝將領李緒,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將李緒刺殺。匈奴單于的母親大閼氏要殺李陵,單于將他藏匿在北方。直到大閼氏去世后,李陵才回到王庭。單于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為妻,封其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一起都成為掌權的貴族。衛(wèi)律常常伴在單于身邊,李陵則在外朝,有大事才召入王庭議事。征和三年三月,武帝遣李廣利率七萬人出兵五原,攻打匈奴。匈奴派大將與李陵率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戰(zhàn)了九天。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
材料二:
李陵投降匈奴,罪行顯著而不可掩蓋。如果說他孤軍奮戰(zhàn)而無援助,那么他率領五千步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漢武帝命令他無法推辭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禍,他將災禍轉嫁給了李緒;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李陵率領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戰(zhàn)九天,難道也要把罪責推給李緒嗎?如果說李陵受單于的控制,不得不追擊轉戰(zhàn),那么匈奴難道沒有可信任的人嗎?如果李陵有兩面討好的心思,單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讓他深入敵境與漢將對峙呢?司馬遷為李陵文過飾非好像不夠,卻不斷地稱贊李廣,以此來獎掖其家族世代相傳的事業(yè)。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jīng)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大節(jié)已失,則其余的都沒法洗干凈了。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shù)臋C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
(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2023·全國·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周堯卿,字子余。其先汝陰人。堯卿警悟強記,七歲善賦詩,弱冠以學行知名。天圣二年登進士第,積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饒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詩》《春秋》說各三十卷。堯卿十二喪父,憂戚如成人,見母氏則抑情忍哀,不欲傷其意。母異之謂族人曰是兒愛我如此多知孝養(yǎng)我矣。卒能孝養(yǎng),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篤有愛。執(zhí)母喪,倚廬三年,席薪枕塊,雖疾病不飲酒食肉。或勉之以禮,曰:“《禮》‘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勝喪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負土。有告之曰:“古之貧無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復可得乎?"堯卿為人簡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為禮以愧之。居官祿雖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稱治,民有去思。嘗知汀州寧化縣,提點刑獄楊紜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紜就詢其故。對曰:“貧以利故,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紜至邑,不復他察,第以所聞薦之。慶歷間,范仲淹舉經(jīng)行可為師表,未及用而卒。堯卿之學,不惑傳注,問辨思索,以通為期。其學《詩》,以孔子所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孟子所謂“說《詩》者,以意逆志,是謂得之”。考經(jīng)指歸,而見毛、鄭之得失,曰:“毛之《傳》欲簡,或寡于義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豆{》欲詳,或遠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無去取乎?"其學《春秋》,曰:“左氏記之詳,得經(jīng)之所以書者?!敝寥齻髦愅兴蝗?,曰:“圣人之意,豈二致邪?"歐陽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盡孝,居喪盡哀,而以禮者也。君學長于毛、鄭《詩》,《左氏春秋》?!?/p>
(節(jié)選自《隆平集·儒學行義》)
1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母異A之B謂C族人曰D是兒E愛我F如此G多H知孝養(yǎng)我矣
1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席薪枕塊,文中指居喪時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塊上,以表示悲傷哀苦之意。
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兩者結構相同。
C.蔽,有涵蓋、概括之義。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話來概括《詩經(jīng)》。
D.逆,意為揣度、預料。與《送東陽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義相同。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堯卿從小聰明懂事,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他雖然年幼,但憂傷悲痛如同成年人。見到母親則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強忍哀痛,唯恐讓母親傷心。
B.周堯卿為人簡樸持重,不喜計較,對于不如自己的人,他會鄭重地以禮相待,讓對方產(chǎn)生羞愧之心;雖然俸祿不多,但周濟宗族朋友,直到用完為止。
C.周堯卿為學注重獨立思考,不迷信古人傳注,而以通達文義為目的,他認為解釋《詩經(jīng)》的《傳》《箋》各有得失,學習時應當加以分辨。
D.周堯卿學問品行俱佳,得到當世名臣范仲淹和歐陽修嘉許。范仲淹曾舉薦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歐陽修為他的墓碑撰文,對他褒揚有加。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復可得乎?”
_
_
_
_
_
(2)紜至邑,不復他察,第以所聞薦之。
_
_
_
_
_
【答案】15.BDG16.D17.B18.(1)他淚流滿面地回答說:“過了這一次,即使想要竭盡全力,還能有機會嗎?"(2)楊紜到達縣里后,不再考察其他方面,只憑借所聽到的情況推薦他。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母親對此感到詫異,對親戚說:“我的兒子這樣的關懷我,非常懂得孝順贍養(yǎng)我?!?/p>
“之"是代詞,指代前文“憂戚如成人,見母氏則抑情忍哀,不欲傷其意”的內容,“母異之"主謂賓齊全,B后應斷開;
“曰”是“說"的意思,習慣上“曰”后即D處斷開;
“多"是“很、非?!钡囊馑迹揎椀氖恰爸B(yǎng)”,“如此”是“像這樣”,是“愛我”的后置狀語,因此“如此"后即G處應斷開。
故BDG處需要斷句。
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正確。
B.“何怨”是賓語前置的用法,應為“怨何"。“安在”也是賓語前置,應為“在安"?!岸嗥缏罚癜苍凇本湟狻捌缏芳婋s,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二者的結構是相同的。
C.正確。
D.錯誤。《送東陽馬生序》中“寓逆旅”的意思是“住在迎接客人的旅館里”,“逆”的意思是“迎接”,和文中的“逆”意思不同。
故選D。
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對于不如自己的人,他會鄭重地以禮相待,讓對方產(chǎn)生羞愧之心"說法錯誤。原文中說的是“有慢己者,必厚為禮以愧之”,“慢"是“輕慢、怠慢”的意思,因此周堯卿是對輕慢自己的人以禮相待,讓對方產(chǎn)生羞愧之心而非“不如自己的人"。
故選B。
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泫然”,流眼淚的樣子;“是”,這;“雖”,即使;“……乎”,反問句,……嗎。
(2)“邑”,名詞,縣;“察”,考察、訪查;“第”,只是;“以”,憑借。
參考譯文:
周堯卿,字子余,他的祖先是汝陰人。堯卿聰明機警,博聞強記,七歲時就擅長作詩,二十歲時以學識和品行而聞名。天圣二年考中進士,歷任太常博士和饒州通判。去世時年五十三歲。他的文集有二十卷,《詩》和《春秋》的注解各有三十卷。堯卿在十二歲時失去了父親,悲傷哀痛得就像成年人,見到母親句抑制情感、忍耐哀痛,不想讓母親傷心。母親對此感到詫異,對親戚說:“我的兒子這樣的關懷我,非常懂得孝順贍養(yǎng)我?!眻蚯浜髞砉毁狆B(yǎng)孝順母親,他的志向如同母親所說的那樣。他對待兄弟,尤其厚道友愛。母親去世后,他結草廬守孝三年,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塊上,即使生病也不飲酒吃肉。有人勸他按照禮儀規(guī)矩適度保重,他說:“《禮記》上說‘老年多病可以不停止吃酒肉’,也許是因為忍受不了喪親之痛罷了。我雖然病了但還沒有年老,能忍心像這樣做嗎?"安葬母親時,他親自背土填埋。有人告訴他說:“古代貧窮無法安葬逝者的人或許會這樣做,現(xiàn)在你何必自苦呢?”他淚流滿面地回答說:“過了今天,即使以后我想要像現(xiàn)在這樣竭盡全力,還能有機會嗎?"堯卿為人正直嚴謹,不喜計較,對于那些輕慢他的人,他必定會以豐厚的禮儀來使其慚愧。盡管擔任官職的薪俸不高,但他會傾盡所能來救助親族和朋友,直到用完為止。無論到哪里為官,他都以治理得當而受到民眾的思念。他曾在汀州寧化縣任知縣,提點刑獄楊紜剛進入境內,暗中觀察刺史行為的優(yōu)劣,他看到身戴刑具卻仍在田間勞作的農(nóng)民,楊紜就靠近并詢問原因。那個人回答說:“我因為貧窮而追求利益,(知縣)為人正直不折,法令不可違反而我卻違反了,我又有什么理由怨恨呢?”楊紜到達縣里后,不再另行訪查,只是將聽到的情況上報來推薦他。慶歷年間,范仲淹舉薦堯卿為可作為學習榜樣的老師,可惜周堯卿還沒有得到起用就去世了。堯卿的學問,不拘泥于經(jīng)傳注釋,他不斷地提問、辨析和思索,以通達文義為目的。他在學習《詩經(jīng)》時,遵循孔子所說的“《詩》有三百篇,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純真無邪”,以及孟子所說的“解說《詩》的人,要通過自己讀作品的感受去推測詩人的本意,才叫做有所得”。他鉆研經(jīng)傳的主旨,同時也看到了毛氏和鄭氏注釋的得失之處,他說:“毛氏注想要簡潔,有時缺乏義理,不符合‘用一句話概括’的經(jīng)義;鄭氏注則想要詳盡,有時偏離了情性,不算是‘推測詩人的本意’。我們還能不經(jīng)過篩選地獲取知識嗎?"在學習《春秋》時,他說:“《左氏春秋》的記述詳盡,符合經(jīng)典的編寫方式。”對于三傳的異同,他都有所取舍,說:“圣人的意圖,怎么可能是不一樣的呢?"歐陽修為他的墓碑撰文說:“像周君這樣的人,對待雙親恪盡孝道,處于喪期極盡哀禮,而且以禮行事。他的學識高于毛、鄭《詩》注和《左氏春秋》?!?/p>
(2023·全國·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襄子①圍于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敝倌崧勚?,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賞矣。夫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之澤,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是失賞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賞。
(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
材料二:
陳人有武臣,謂子鮒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世之圣人也?!弊吁V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武臣曰:“諾。”子鮒曰:“乃者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而韓非公稱之,曾無怍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矇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節(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
【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四卿”。晉陽之戰(zhàn),知氏(荀瑤)聯(lián)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lián)合韓、魏滅殺。②子鮒:即孔鮒,孔子八世孫。
19.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韓非書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2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
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
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
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
2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上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預防兒童出生缺陷育兒知識科普講座
- 團隊凝聚力培訓
- 瑜伽消防知識培訓課件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村土地流轉交易服務平臺建設合同2篇
- 行政年終述職匯報
- 陜西省延安市延長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英語期末考試試卷(無答案)
- 高端服裝分揀包裝產(chǎn)業(yè)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立項拿地
- 2025年度社交網(wǎng)絡APP用戶增長與活躍度提升合同3篇
- 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末試卷(含答案)
- 河北省承德市(2024年-2025年小學六年級語文)統(tǒng)編版階段練習((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24年宜賓發(fā)展產(chǎn)城投資限公司第三批員工公開招聘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省宿州市“宿事速辦”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服務中心招考15名工作人員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安徽省行政執(zhí)法人員資格認證考試試題含答案
- 中國2型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 (2024版)
- 人教版初中九年級全冊英語單詞表
-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數(shù)學口算、脫式、豎式、應用題
- DZ∕T 0405-2022 無人機航空磁測數(shù)據(jù)采集技術要求(正式版)
- 會計業(yè)務培訓方案(2篇)
- 楚天華通醫(yī)藥設備有限公司純化水設備介紹A32017年3月1日
- 投資合作備忘錄標準格式
- 職場吐槽大會活動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