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第六單元-八年級語文下冊單元復(fù)習(xí)過(部編版)_第1頁
【課件】第六單元-八年級語文下冊單元復(fù)習(xí)過(部編版)_第2頁
【課件】第六單元-八年級語文下冊單元復(fù)習(xí)過(部編版)_第3頁
【課件】第六單元-八年級語文下冊單元復(fù)習(xí)過(部編版)_第4頁
【課件】第六單元-八年級語文下冊單元復(fù)習(xí)過(部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復(fù)習(xí)目標1.積累鞏固字詞、掌握文學(xué)常識。2.熟練背誦并默寫古詩文原文、注釋、譯文。3.掌握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關(guān)知識?!肚f子》二則走近作者莊子(約前369~前1286)名周,宋國蒙人,戰(zhàn)國時期哲學(xué)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肚f子》一書是莊子及其后學(xué)的著作,現(xiàn)存33篇,包括內(nèi)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一般認為內(nèi)篇為莊子本人所作?!侗壁び恤~》選自內(nèi)篇中的《逍遙游》,他的哲學(xué)思想體系被譽為“老莊哲學(xué)”。

讀準字音其名為鯤kūn徙xǐ于南冥mínɡ摶tuán扶搖而上齊諧xié正色邪yé濠梁háo

鰷tiáo魚魚之樂lè也北冥有魚情景導(dǎo)入先秦諸子散文,雖然主要是政論文,但也是文學(xué)藝苑中的奇葩異蕾?!墩撜Z》平實質(zhì)樸,富含哲理;《孟子》文筆雄健,鏗鏘有力;《荀子》行文氣魄雄渾;《老子》清遠深邃;《墨子》質(zhì)樸;《莊子》恣肆。今天,我們一同欣賞《莊子》散文中的片段,去感受一下莊子的機敏、幽默與詼諧。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kūn)。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廣闊幽深的大海。大魚傳說中的大鳥。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懸掛。指海嘯。形容海動風(fēng)起之時。遷徙。天然形成的池子。合作探究文本探究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tuán)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記載這里指鵬鳥奮飛而起雙翼拍打水面。盤旋飛翔。往上飛旋風(fēng)氣息,此處指風(fēng)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罩杏螇m。深藍色。通“耶”它(指大鵬)向下俯視。以氣息相互吹而飄得。怪異的事情。用在選擇疑問句中表示選擇,是……,還是……盡頭罷了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洱R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幾千里的波濤,它乘著海面上急驟的狂風(fēng)盤旋而上直沖幾萬里高空,它憑借著六月的大風(fēng)離開了北海?!贝喝樟譂稍吧险趄v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因為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一、重點詞語積累1.重點實詞(1)其翼若垂天之云垂:

。(2)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徙:

。(3)水擊三千里擊:

。(4)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摶:

。(5)去以六月息者也去:

。(6)亦若是則已矣已:停止。知識梳理懸掛遷移拍打環(huán)繞而上離開罷了2.通假字(1)北冥有魚

,意思

。(2)其正色邪

,意思

。冥溟海邪語氣詞,呢,嗎耶3.詞類活用(1)方位名詞作狀語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原意為方位名詞,在文中意思為

向上

。

(2)形容詞作名詞志怪者也原意為

奇怪

,在文中意思為

怪異的事物。4.古今異義(1)怒而飛古義:

,義:

。(2)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古義

,今義:

。

(3)天池也古義:

,今義:

。

(4)野馬也古義:

。今義:

。5.一詞多義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風(fēng)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氣息

。

奮發(fā)生氣,發(fā)怒海動泛指海上運輸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高山湖泊名春天林澤中的霧氣野生的馬問題探究1、文章標題為“北冥有魚”,后來怎么又寫鳥了?

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鯤的體形有幾千里,變成鳥后,鳥的脊背不知有幾千里長。說明莊子想象力豐富。2、鳥為什么要遷徙到南冥?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鳥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種精神的自由。3、鯤鵬由北海飛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條件?“海運則將徙于南冥”“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賞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p>

此句運用豐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fā)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皳簟薄皳弧钡茸謧魃瘛⑸鷦?,讓人產(chǎn)生豐富的想像和聯(lián)想。5、“野馬”“塵?!钡倪\動依靠什么?寫它們有什么作用?

“野馬”“塵?!钡倪\動也必須依靠氣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里和鵬相比,說明萬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須憑借,要依靠),世上的萬物無論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因此,大鵬也好,“野馬”“塵?!币埠?狀似逍遙,其實并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6、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什么道理?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要有所憑借。

7、你敬佩鯤鵬嗎?談?wù)勀愕睦碛伞?/p>

示例一:我敬佩鯤鵬,因為鯤鵬入深海,翔九天,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搏擊長空,縱橫大海,就像范仲淹、諸葛亮、毛澤東等歷史人物,他們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為我喜歡知足常樂,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愛崗敬業(y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匠石運斤莊子送葬,經(jīng)過惠子的墳?zāi)?,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都有一個人,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安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呈f:‘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jīng)死了!’自從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也沒有談?wù)摰膶ο罅耍 鼻f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鼻f子在先秦諸子中,無論就他的思想還是文風(fēng)來說,都是屬于南方一系,即楚文化的代表,所謂“莊狂屈狷”,正道出了他們獨具的浪漫主義精神?!肚f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深受感染。講授新課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橋這怎么固然本來完全,確定是講授新課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順著你如此如此已經(jīng)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鰷(tiáo)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保ㄒ唬┕沤癞惲x

循其本古義:追溯。今義:遵守;依照;沿襲。(二)一詞多義1.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魚也(本來)2.之:莊子往見之(指惠子)

是魚之樂也(的)

子之不知魚之樂(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可不譯)3.全: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完全,肯定是這樣)全石以為(整個的)(三)成語積累濠梁觀魚: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知識梳理問題探究1、這場辯論賽的辯題是什么?正反雙方的觀點各是什么?

【1】辯題是: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正方(莊子)的觀點: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反方(惠子)的觀點: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2、莊子為什么會認為魚兒是快樂的呢?文章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1】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反映;【2】文章反映了他推崇“自然”,反對“人為”的思想。

3、你是如何理解莊子的反問的?并說說反問句的作用?!?】莊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問題,而是采取反問的方法來回答。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魚?!?】以反問句的形式來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答在問中,語氣肯切,堅定有力。

4、莊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發(fā)難的?莊子把“安知”,解釋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莊子偷換概念,避重就輕,化解了發(fā)難,機智靈活躍然紙上。

5、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

【1】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莊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從形式上看,莊子是勝者。因為莊子說了后惠子就沒有話可以用來反駁了。

6、這一場辯論中的莊子與惠子,你欣賞的是誰?為什么?

【1】欣賞莊子,因為莊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對待周圍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機智善辯?!?】欣賞惠子,因為惠子機智好辯,善于抓住對方的漏洞之處,對于事物有著尋根問底的認知態(tài)度?!?】也可以一同欣賞兩位,理由綜合以上所述即可。作業(yè)

列舉《莊子》一書中的寓言和成語

鵬程萬里、扶搖直上、越俎代庖、望洋興嘆、朝三暮四、薪盡火傳、東施效顰、盜亦有道、枯魚之肆、每況愈下、涸轍之鮒、邯鄲學(xué)步、勝者為王禮記文體常識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jù)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xué)生們所作,西漢經(jīng)學(xué)家戴圣編纂。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20卷49篇。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xué)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xué)方法、學(xué)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xué)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雖有嘉肴》節(jié)選自《禮記·學(xué)記》;《大道之行也》節(jié)選自《禮記·禮運》。資料鏈接

《三禮》:《禮記》、《周禮》、《儀禮》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十三經(jīng)》:《周易》、《尚書》、《詩經(jīng)》、《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jīng)》、《爾雅》、《孟子》

以上都是儒家文化的經(jīng)典

學(xué)習(xí)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節(jié)奏,背誦課文。

2.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疏通文義。

3.熟悉內(nèi)容,理清行文思路。

4.理解并體會《雖有嘉肴》論述的道理。

5.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雖有嘉肴yáo讀準字音雖有嘉肴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

qiáng

jiàozhǎng

yuèxiào

讀準停頓雖有嘉肴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嘉肴:美味的菜。食:吃,品嘗。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處。是故:所以。困:困惑。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xué)習(xí),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xué)習(xí)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文章疏通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

自反:自我反思。自強:自我勉勵。教學(xué)相長:教與學(xué)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學(xué)學(xué)半:教別人,占自己學(xué)習(xí)的一半。其:表示推測。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與“學(xué)”是互相促進的?!渡袝?兌命》中說“教別人,占自己學(xué)習(xí)的一半”,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精讀文本1.文章是怎樣論證觀點的?請結(jié)合相關(guān)語句分析。文章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類比,然后引入“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xué)兩個方面加以說明,得出“教學(xué)相長”這個結(jié)論。最后引用《兌命》中的名言來強化觀點。

2.文章采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請你具體說說“教學(xué)相長”的原因。類比論證和引用論證。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樣以后能夠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學(xué)與學(xué)習(xí)互相促進。合作探究

結(jié)合自身的學(xué)習(xí)經(jīng)驗,請談?wù)劇敖虒W(xué)相長”的道理給你怎樣的啟示?

1.學(xué)是第一位的,不學(xué),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

2.“教學(xué)相長”還意味著學(xué)習(xí)中的互動和交流。在教別人時,可以增長自己的知識,因為要想教懂別人,自己必須得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所以“教”也是學(xué)習(xí)的一種方式。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他的反應(yīng)。如果他能明白,表明你理解透了;如果他仍有疑惑,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不足,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寫作特色1.多使用對偶句,讀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強。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對偶句。2.有較強的邏輯性。先是以類比強調(diào)學(xué)習(xí),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xué)”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自反和自強),最后得出結(jié)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課堂小結(jié)文章用類比手法引出要闡述的觀點,講述了“教學(xué)相長”的道理。即教人和學(xué)習(xí)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文章結(jié)構(gòu)雖有嘉肴類比引入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學(xué)至道,不知其善逐層論證學(xué)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強引用作結(jié)——學(xué)學(xué)半教學(xué)能相長實踐出真知拓展延伸

下面是《禮記·學(xué)記》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閱工具書,結(jié)合自己的學(xué)習(xí)經(jīng)驗,談?wù)勀愕睦斫狻?/p>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2.時過然后學(xué),則勤苦而難成。3.獨學(xué)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4.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聽讀課文·動手標記整體感知聽讀課文·動手標記整體感知 1.熟讀課文,復(fù)述故事。

2.利用工具書、對照文下注釋,結(jié)合語境,疏通文義,掃清閱讀障礙。 3.初步感知儒家的“大同”社會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讀準停頓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jǔ大道: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行:施行。為:是。賢:品德高尚。與:同“舉”。能:才干出眾。修:培養(yǎng)。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文章疏通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男有分,女有歸。親其親:敬愛自己的父母。子其子:疼愛自己的子女。有所終:能夠善終。有所用:能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有所長:順利成長。矜:通“鰥”(guān),老而無妻。寡:老而無夫。孤:幼而無父。獨:老而無子。廢疾:有殘疾而不能做事。分:職分,職守。歸:女子出嫁。

因此人們不單敬愛、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疼愛、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及時婚配。guānfèn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惡:憎恨。藏:私藏。是故:因此。謀:奸詐之心。閉:閉塞。興:興起。亂:造反。賊:害人。作:興起。外戶:從外面把門帶上。閉:關(guān)閉。是:這。謂:叫做。大同:理想社會。

財貨,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氣,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這樣一來,奸詐之心閉塞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興起,(家家戶戶的)門從外面帶上而不關(guān)閉。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wù精讀文本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2.找出表現(xiàn)“大同”社會特征的句子,并進行歸納。(1)故人不獨親其親,……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2)男有分,女有歸。(3)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guān)愛。人人都能各盡其責(zé),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3.找出描繪“大同”社會景象的句子,這樣寫有何好處?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運用對比的手法,描繪了一個和平安寧,沒有動亂沒有壓迫剝削,人人平等的世界。這樣結(jié)尾,能鼓舞人心,增強說服力,使人們能為這一美好的世界努力奮斗。合作探究文中的“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據(jù)“大同”社會的體制構(gòu)想出來的,是藝術(shù)地再現(xiàn)“大同”社會的生活風(fēng)貌。例如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中可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很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寫作特色1.結(jié)構(gòu)嚴謹,說理透徹。

文章第一層首先對“大同”社會進行綱領(lǐng)性說明,然后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最后總括并定名為“大同”。全面具體地展現(xiàn)了古人關(guān)于人類美好社會的構(gòu)想。

本文語言氣勢強盛,一氣貫注,具有無可辯駁的力量。文章通過運用排比手法來做到這一點。如“使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等語句,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增強了語勢。2.運用排比,突出氣勢。課堂小結(jié)同學(xué)們,《大道之行也》這篇課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的社會藍圖。在那里,人們生活并快樂著。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當時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兩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我們是新時代的接班人,就讓我們齊心協(xié)力,為實現(xiàn)這個美好的夢而加倍努力吧!文章結(jié)構(gòu)大道之行也一(1、2句)對“大同”社會的綱領(lǐng)性說明二(3、4句)“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三(5、6句)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大同”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義極為深遠。你知道有哪些歷史人物為此而呼吁過、奮斗過?一詞多義學(xué)

親學(xué)學(xué)半學(xué)學(xué)半親其親親其親子長是是謂大同是故文言詞語積累子其子子其子教學(xué)相長幼有所長通“敩”,教導(dǎo)。學(xué)習(xí)。以……為親。父母。以……為子。子女。促進。成長。這。與“故”連用,即“故是”,因此。通假字①學(xué)學(xué)半②兌命③選賢與能

④矜、寡

通“敩”,教導(dǎo)。通“說”,指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通“舉”,推舉,選舉。通“鰥”,老而無妻。古今異義古義:今義:古義:今義:古義:今義:味美意義達到極點到女子出嫁返回詞類活用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謀閉而不興。盜竊賊亂而不作?!袄稀毙巫髅夏耆恕皦选毙巫髅?,壯年人“幼”形作名,幼童動作名,盜竊、作亂害人的事。動作名,奸詐之心。古義:今義:困惑困難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教然后知困男有分,女有歸。倒裝句固定句式

特殊句式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狀語后置句,“于地”“于己”介賓短語后置)其此之謂乎?。ā捌洹^乎”,通常翻譯為:大概說的就是……吧)馬說韓愈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字(退之)。在文學(xué)上大力推進和領(lǐng)導(dǎo)古文運動,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河陽(今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shì

)號“文”,又稱韓文公。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在文學(xué)上,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提倡剛健質(zhì)樸,言之有物的秦漢古文。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我們學(xué)過他的詩歌《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至十六年間(795—800),其實,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守門人)辭焉”。盡管如此,他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郁郁不樂,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對埋沒人才強烈不滿,并加以揭露和抨擊。背景

“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性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靈活,可以先敘后說,也可夾敘夾議。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往往是托物寓意。

我們學(xué)習(xí)過的的說體文章有: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周敦頤的《愛蓮說》。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朗誦課文zhǐpiánshísìsìshíxiàn

dàn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朗誦課文zhǐpiánshísìsìshíxiàn

dàn說一說:不以千里稱也駢死于槽櫪之間安求其能千里也是馬也執(zhí)策而臨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盡其材其真無馬邪一食或盡粟一石著稱一起死;駢,兩馬并駕怎么這面對通“飼”喂通“飼”喂通“飼”喂通“才”才能通“耶”表疑問相當于“嗎”吃辨一辨策之不以其道執(zhí)策而臨之食之不能盡其材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不以千里稱也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鞭子加強反問語氣它的表推測語氣因為按照文段一:實詞: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本文指人才。伯樂——擅長相馬的人,本文指識別人才的人辱——辱沒

駢——一同

稱——著稱虛詞:而——表轉(zhuǎn)折,但是

故——因此于——在

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以——因為

雖——即使

世上先有了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但是伯樂卻不經(jīng)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里辱沒,(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能憑借日行千里而著稱。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文段一文段二:實詞:一食——頓、餐

食馬者——通“飼”,喂才美——才能

外見——表現(xiàn)在外面,“見”通“現(xiàn)”

等——等同

?!胀ǖ奶撛~:或——有時

其——代“千里馬”是——這種,作代詞

安——怎么

日行千里的馬,有時吃一頓能吃完一石小米,可是喂馬的仆役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并按照千里馬)來喂養(yǎng)。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可是由于吃不飽,力氣不足,能力和特長表現(xiàn)不出來,要求它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一石,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文段二:文段三:實詞:策之——用鞭子打

執(zhí)策——馬鞭

道——方法,正確的方法。

盡——竭盡材——通“才”,才能

鳴——鳴叫通——通曉

執(zhí)——拿著

臨——面對

知——識別,了解虛詞:策之——作代詞,代千里馬

以——按照鳴之——助詞,無意義

鞭策它不能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到它的鳴叫又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著它說:“天下沒有好馬呀!”唉,難道真的沒有好馬嗎?大概真的是不能識別好馬呀。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文段三: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jīng)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會因為它日行千里而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所以)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能夠,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能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還拿著鞭子面對著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全文翻譯

閱讀課文并思考:

分析文段一:1、本段的論點是什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2、本段文字說明了什么?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作用。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呢?

是,強調(diào)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問題探究分析文段二:1、本段文字說明了什么?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就無法施展才華。

2、哪些句子說明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問題探究分析文段三:1、本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無千里馬,而是不識馬。2、本段哪句話點明了本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3、本段中通過哪些語言來體現(xiàn)食馬者的淺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問題探究本文的思路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guān)系(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的悲慘遭遇(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馬也)痛訴食馬者的愚昧無知文章總結(jié):1.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xiàn)狀作了揭露。“借馬說人”,是托物寓意的寫法。2.本文中“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了什么樣的人?

伯樂: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千里馬:即人才。

食馬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3.本文通過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懣心情。議一議:現(xiàn)代社會,競爭壓力很大,假如你是一匹“千里馬”,暫時沒有得到重用,你該怎么辦?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才美不外見食之不能盡其材其真無馬邪通“飼”,喂通“現(xiàn)”,顯示通“才”,才能通“耶”,表疑問,相當于“嗎”通假字:歸納整理: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食之不能盡其材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連詞,連接狀語和謂語吃,動詞飼喂養(yǎng),動詞表反問,難道表揣測,恐怕雖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執(zhí)策而臨之才能,能力能夠用鞭子打(動詞)馬鞭(名詞)一詞多義

唐詩三首

石壕吏杜甫學(xué)習(xí)目標了解與詩人有關(guān)的文學(xué)常識,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詩中描述的社會現(xiàn)實。(重點)感受古體詩在句式、用韻方面的特點,品味敘事詩語言的特點。(難點)感受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培養(yǎng)關(guān)注現(xiàn)實、關(guān)注民生的人文意識。(重點)作者作者簡介杜甫生卒年712-770朝代唐代字子美籍貫鞏縣(今屬河南)評價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后人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被稱為“詩史”。代表作品《春望》《望岳》《兵車行》以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背景鏈接本詩選自《杜詩詳注》卷七(中華書局1979年版)。唐肅宗乾元元年(758),為平定安史之亂,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jié)度使率兵二十萬圍攻安慶緒(安祿山之子)所占的鄴郡(今河南安陽),勝利在望。但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nèi)部矛盾重重,形勢發(fā)生逆轉(zhuǎn)。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郭子儀等退守河陽(今河南孟州),并四處抽丁補充兵力。杜甫這時剛好從洛陽赴華州,途經(jīng)新安、石壕、潼關(guān)等地,根據(jù)目睹的現(xiàn)實,寫了一組詩,《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文體知識古體詩也叫古詩或古風(fēng),唐代以來指區(qū)別于近體詩(律詩、絕句)的一種詩體。照古人詩體的分類,漢魏以后的五七言歌謠、樂府古辭、擬題樂府、歌行詩、新樂府和其他五、七言古詩,都屬于古體詩。古體詩的句數(shù)沒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達百句以上。每句字數(shù)也無嚴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也有四言、六言、八言、九言、雜言。古體詩也要求押韻,但比較自由、靈活,對字詞的平仄沒有嚴格要求。它的語言自由,可俗可雅,對對仗也沒有什么要求。石壕()逾墻()鄴城()

戍()老嫗()幽咽()háo字詞學(xué)習(xí)yúyèshùyùy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節(jié)奏。整體感知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傍晚。暮:投:逾:走:投宿。跑。越過。故事的開端,寫“致詞”的由來:詩人日暮投宿,夜遇差役捉人,烘托緊張氣氛。呼:

一何:怒:

啼:苦:大聲吆喝。多么。生氣。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啼哭。痛苦。聽:前致詞:三男:鄴城:戍:附書至:

新:聽到(指投宿的詩人聽到老婦哭訴)。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三個兒子。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地名。防守。捎信回來。最近。且:已:更:乳下孫: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暫且。停止,這里引申為完結(jié)。再也。還在吃奶的孫子。有孫母未去:出入:完裙:老嫗:衰:備: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因為)有孫子在,(所以)他的母親還沒有離去。出來進去。完整的衣服。裙,這里泛指衣服。老婦。衰弱,衰微。故事的發(fā)展和高潮,寫老婦人一家在戰(zhàn)亂中的悲慘境況。準備。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絕:幽咽:登:前途:停止,消失。形容低微、斷續(xù)的哭聲。前行的路途。踏上。故事結(jié)局,寫老婦人被抓走后這一家的凄苦情況,照應(yīng)開頭。文言小結(jié)老翁逾墻走()出入無完裙()聽婦前致詞()◆古今異義古義:跑今義:行走古義:泛指衣服今義:專指裙子古義:對……說話今義:在舉行某種儀式時說勉勵、

感謝、祝賀、悼念之類的話◆詞類活用有吏夜捉人(名詞作狀語,在夜里)1.讀第1段,說說頭兩句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有吏夜捉人”,不說征兵,而說“捉人”,可見當時兵役之苦、人民處境之艱難兇險。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背景?!坝欣粢棺饺恕笔强傤I(lǐng)句。詩歌解讀2.“老翁逾墻走”一句有什么作用?“逾墻走”,寫出了差役夜捉壯丁,百姓惶恐不安的景象,渲染了緊張的氣氛。3.怎樣理解“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這一句?“呼”與“怒”,“啼”與“苦”,一方如虎似狼,一方哀婉可憐,對比鮮明地指出了階級壓迫的嚴重,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如虎似狼的蠻橫氣勢。4.為什么第3段都是老婦的述說?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語言描寫:這是老婦的血淚之訴,反映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當時民不聊生的真實情況。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語言描寫:再訴家境,孫兒幼小,媳婦衣不蔽體,表明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語言描寫:老婦為了保護家人,自己站出來應(yīng)役,從中可以體會到老婦人心中是多么悲苦、無助和無奈以及差役的無情、殘暴。這段隱去了差役的問話,而以答代問,老婦人的話句句都是差役逼出來的,總之,差役的“怒”貫穿在老婦陳情的全過程中,其兇橫殘暴不言而喻。5.“獨與老翁別”的“獨”字暗示了什么?“獨”字暗示了老婦已被帶走,老翁已回到家中。僅一個“獨”字,凄苦、悲憤盡在不言中。如何理解《石壕吏》的主旨?深入探究這首詩通過寫詩人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兇橫殘暴。這首詩寫出了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本詩以“獨與老翁別”結(jié)尾,含蓄地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對這災(zāi)難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構(gòu)思巧妙運用了明暗結(jié)合、藏問于答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從詩題來看,主要人物應(yīng)是差役,但詩人對他用了暗寫,一出場只用“吏呼一何怒”來點出他的威勢,此后就讓他轉(zhuǎn)入“幕后”。對老婦人則用明寫,把她所說的話寫成一篇“抒情獨白”。寫作特點其實,用心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老婦人的那些話都是差役逼問出來的。差役的“呼”“怒”貫穿在老婦人陳情的全過程,其兇橫殘暴不言而喻。由此可見作者構(gòu)思之巧。結(jié)構(gòu)梳理石壕吏揭露封建統(tǒng)治反映深重災(zāi)難同情勞動人民開端——投石壕村發(fā)展——老婦哭訴高潮——老婦應(yīng)役結(jié)局——作別老翁詩人通過記敘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zhàn)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主題概括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杜甫學(xué)習(xí)目標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反復(fù)誦讀,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歌內(nèi)容。(重點)體會古體詩在句式、用韻方面的特點,品味詩中對環(huán)境、人物的精彩描寫。(難點)感受作者身遭苦難卻希望廣濟蒼生的博大胸懷,培養(yǎng)憂國憂民、立志振興中華的優(yōu)秀品質(zhì)。(重點)背景鏈接本詩選自《杜詩詳注》卷十(中華書局1979年版)。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當時安史之亂還未平定,關(guān)中地區(qū)鬧饑荒,民不聊生。這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又輾轉(zhuǎn)經(jīng)同谷(今甘肅成縣)到了四川。第二年,在親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過上了暫時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樂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尋花漫步,遣興江邊,以詩酒自娛。但這種表面上的安逸掩飾不住他的貧窮,更不能沖淡他那一貫的憂國憂民情懷。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場暴風(fēng)雨襲擊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從浪漫的隱居生活中敲醒,讓他面對現(xiàn)實,于是寫下了這首詩。怒號(

)掛罥()

塘坳()俄頃()

布衾()

惡臥()喪亂()

廣廈()

大庇()突兀()

三重茅(

)háo字詞學(xué)習(xí)juànàoqǐnɡqīnèsānɡshàbìwùchón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節(jié)奏。整體感知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秋深。秋高:三重茅:掛罥:長:沉塘坳:多層茅草。高。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勢低的地方。掛著,掛住。罥,掛結(jié)。描寫秋風(fēng)破屋的情景。寫對群童“抱茅入竹去”情況的感嘆。忍:入竹去:呼不得:狠心。跑進竹林。喝止不住。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漠漠:向昏黑:衾:惡臥:雨腳如麻:喪亂:何由徹:一會兒。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陰沉迷蒙的樣子。漸漸黑下來。被子。睡相不好。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如何挨到天亮。寫屋漏床濕,徹夜難眠。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安得:庇:寒士:突兀:見:哪里能得到。遮蓋、覆蓋。高聳的樣子。同“現(xiàn)”,出現(xiàn)。貧寒的士人。寫詩人推己及人,表現(xiàn)憂國憂民的情懷。文言小結(jié)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通假字同“現(xiàn)”,出現(xiàn)秋天漠漠向昏黑()高者掛罥長林梢()長夜沾濕何由徹()卷我屋上三重茅()◆古今異義古義:接近今義:方向古義:高今義:長度古義:到天亮今義:徹底古義:概數(shù),泛指多今義:數(shù)詞,表示確數(shù)◆詞類活用嬌兒惡臥踏里裂(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破裂)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名詞用作動詞,風(fēng)吹雨打)1.第一層中哪些詞語描寫出了風(fēng)勢之大?請找出來加以賞析?!熬怼薄帮w”“灑”“掛”“飄轉(zhuǎn)”把風(fēng)勢的猛烈生動呈現(xiàn)了出來,從而使詩人的無奈之情自然流露。“怒號”把秋風(fēng)擬人化,寫出了秋風(fēng)來勢猛、聲音大,使人如聞秋風(fēng)咆哮,形象生動。詩歌解讀2.“歸來倚杖自嘆息”一句中的“嘆息”有哪幾層含義?“嘆息”有三層含義:一嘆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呢;二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三嘆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3.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展現(xiàn)的畫面。過了一會兒,風(fēng)停了,天空中的云像墨一樣黑,此時已是深秋時節(jié),天色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4.“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表現(xiàn)了詩人胸懷天下、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5.杜甫一向關(guān)心人民疾苦,他的詩素有“詩史”之稱,但為什么在這首詩中他卻一反常態(tài),只寫自己的個人遭遇?請談?wù)勀愕睦斫狻W髡咭孕∫姶?,推己及人,通過個人遭遇的描寫,抒發(fā)“吾廬獨破”而使天下寒士得以安樂的心愿,仍然表現(xiàn)出關(guān)心人民、關(guān)心社會的濟世情懷和舍己為人的博大胸襟。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這種情懷?深入探究杜甫在詩中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xiàn)“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現(xiàn)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在狂風(fēng)暴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腦海里翻騰的不只是“吾廬獨破”,還包括“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想的是“大庇天下寒士”,表現(xiàn)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xiàn)實的崇高理想。

杜甫身處漏雨茅屋,卻突發(fā)奇想,要“大庇天下寒士”。他因“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一事所發(fā)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愛情懷。這種寬廣的胸襟,是非??少F的。1.用詞生動、準確。如開頭五句,句句押韻,“號”“茅”“郊”“梢”“坳”五個開口呼的韻腳似乎讓讀者聽到陣陣風(fēng)聲?!熬怼薄帮w渡”“灑”“掛罥”“飄轉(zhuǎn)”,一個接一個的動詞不僅描寫出茅草被狂風(fēng)卷起時的狀態(tài),而且緊緊地牽動著詩人的視線,撥動著詩人的心弦。寫作特點2.描寫、記敘、抒情有機結(jié)合。開頭五句描繪了一個衣衫單薄、破舊的干瘦老人拄著拐杖,眼巴巴地望著怒吼的秋風(fēng)把他屋上的茅草卷了起來,吹到江郊各處。他對大風(fēng)破屋的焦灼和怨憤之情,怎能不激起我們的共鳴?結(jié)構(gòu)梳理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博大胸襟崇高理想關(guān)心民生憂國憂民狂風(fēng)襲屋,茅草翻飛——痛惜、焦急群童抱茅,倚仗嘆息——憤懣、無奈布衾似鐵,雨腳如麻——憂思、愁苦廣廈千萬,安穩(wěn)如山——堅定、悲壯(場景)(情感)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描繪了秋風(fēng)破屋、長夜沾濕的情景,反映了戰(zhàn)亂中詩人的痛苦生活,表現(xiàn)了他對人民大眾的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