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圖片大小可自由調(diào)整)2024年大學試題(宗教學)-佛教文化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第I卷一.參考題庫(共100題)1.感應果系佛之靈驗,我佛向無虛愿,我佛決無誑語,凡有感應,即應絕對實現(xiàn),如果不實現(xiàn),又系何故?2.念誦宗喀巴大師祈禱文《穆則瑪》有什么功德利益?3.修大乘佛法,不出六度四攝法門。其中六度中()能度慳吝;()能度毀犯;()能度瞋恚;()可以度懈?。唬ǎ┛梢远壬y;()可以度愚癡。4.沒有道次第前面部分的禪修基礎,重點修菩提心對嗎?5.什么叫做三殊勝?行持善法為何要以三殊勝攝持?你今后能否做得到?6.怎么看修行功夫的深淺?7.用出入息念坐禪有何優(yōu)點?8.金剛經(jīng)云:于此經(jīng)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云云,對此若只自讀誦,無為他人演講者,其福德如何?9.人間佛教的意義()A、由人修行而成佛B(yǎng)、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C、以上皆是。10.收皈依弟子和收學生(指在家學佛者言)有何不同?11.疑結(jié)的破除關(guān)鍵是什么?12.我們應當怎么樣對道友觀清凈心?這是基于什么理論?請引用教證加以說明。13.生活上與親人、同事相處有挫折感,動輒得罪人,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進?14.有些人想:“佛陀若不制定戒律,別人犯了也不會有過失,但制戒以后犯了就變成罪業(yè),那佛陀豈不是成了罪業(yè)的因嗎?”請具體分析這種觀點。15.八正道即是:正見、()、()、()、()、()、()、()。16.有些高僧大德讓弟子唱金剛歌、跳金剛舞,這種行為是否不如法?此舉對眾生有什么利益?你是怎么看待的?17.這些地獄是否只是藏傳佛教中才有?為什么?明白這一點,對你有哪些幫助?18.學佛應以()為首要。A、布施B、正定C、正見19.聽聞佛法的時候,應當怎么樣觀清凈心?請一一闡述不同的明觀方法。你會用哪一種?20.敬奉師長有五事,請說出內(nèi)容?21.世界戰(zhàn)爭,各國國民,皆為自己國家勝利互相祈禱,諸佛究竟?jié)M誰的愿?22.黑洞的容量有多大?23.三千大千世界中是不是有無數(shù)娑婆世界,忉利天等?24.以佛(釋迦)在百千萬劫以前既成佛,經(jīng)其法身庇護尚需舍棄王位苦修十一載乃證涅槃。以吾人之環(huán)境、智慧、德性,窮半生之力,究否能修成佛?殊屬疑問,您之高見如何?25.禪宗的秘密是不傳他人的,依敝人曾是拜禪宗大德章嘉大師為師,是否可以以此條件而向現(xiàn)在的禪宗大德問道?26.覺行圓滿,僅指一期之機熟眾生度盡而言,此只就事跡立解也。請看世尊入滅時,不尚有許多異國眾生,未聞佛法乎?若合本跡而言,佛實未曾住涅槃,因眾生永不會盡。27.十不善業(yè)的異熟果是什么?它有哪兩種劃分方式?28.在意思識與識食上政治家和宗教家各善用哪一個?29.“樂”是佛教的最高追求,它讓人生過的更圓滿,讓人生過的更完美,讓人活的更快樂。30.唱贊時有腔韻與無腔韻其功德有無差別?31.靈魂與佛性有什么區(qū)別?32.為參加法會及聽經(jīng),而向雙親妄語可否?(因家境不許可學佛)。33.業(yè)從造業(yè)與受報的時間來說,可分為三時業(yè),即指:()、()、()。34.‘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終于作佛’與‘入無間獄永不出離’有無矛盾處?35.信仰佛教的人必須要念經(jīng)拜佛嗎?36.佛弟子有入妻接產(chǎn)房,再入三寶佛寺禮佛,未知有無過失?若是道教論理便是入產(chǎn)房不清凈有污穢,來生有罪果?37.鄙人有時為道友之請求,參加人家喪事之超度,做經(jīng)懺或念佛,但欲為亡者回向之時,用何種回向文請指示幾種!38.假如偏墮于文字或意義一邊,對聞思修行有哪些影響?請說說你自己的體會。39.修持無上大圓滿有什么功德?你對密法有什么樣的認識?40.身體與我固屬兩回事,何以老師言:我是清清潔潔,不染污點,身體是不凈不垢,兩者莫不相關(guān),那么依第七識‘我’不是無明嗎?41.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出自()A、法華經(jīng)B、華嚴經(jīng)C、阿彌陀經(jīng)。42.觀清凈心應避免何種錯誤觀念?這是否唯一是密宗的修法?為什么?請引用公案進行說明。43.佛教以虛寂為宗,無來無去,并不相信輪回之說,只因佛教對于印度婆羅門教的輪回一說未予破壞,該‘未予破壞’是否有同情迷信之意?44.佛說眾生平等,為何卻又有六道輪回之苦?苦從何來?果又有什么標準?人的眼光看其他眾生是苦,其實恐怕除了‘自作聰明’的人以外,其他眾生并不如人所想的那個樣兒吧?人偏又怕來世做畜生,其實不如牲畜的人正多著呢?45.常聞橫死之人(指親眷不在旁而死亡者)每于親眷到場時,其尸身鼻孔,輒生涌血現(xiàn)象,其故安在?在佛學上如何解釋?46.什么是高際必墮?你身邊有這樣的事例嗎?明白地位的無常后,你應當追求什么?47.前面講菩薩要全力攝受眾生,這里又說要舍棄凡愚,前后是不是自相矛盾?為什么?在此過程中,需要避免哪種誤區(qū)?48.人在生病時會有何種痛苦?面對病苦時,什么樣才是正確的心態(tài)?49.祈老居士表現(xiàn)個佛教根本之思想,實末學幸甚眾生幸甚。后學信佛有年在拜佛,打坐也有小可經(jīng)驗,奈此句‘正信’與凈信未的‘實’得,所以每每生疑,障礙莫大也。50.什么叫散亂心?以散亂心供養(yǎng)有功德嗎?請以教證說明。51.靜坐與命終時,如遇地藏經(jīng)所云,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引接亡人令落惡道,到時不辨真?zhèn)危蛴蟹鹌兴_現(xiàn)前,如作其真則恐誤前程,如作其偽又失大機會,究竟以何方法應付之乞示?52.閱讀經(jīng)書,可否隨便?還是一定要焚香端坐而后才可以看?53.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jīng)三百余會的宇宙人生真理流傳世間,使眾生即能脫離生死,未知世尊未降生以前的時代有佛法沒有?假使有佛法是什么佛說的?54.簡而言之,護持正知正念是指什么?你平時是怎么做的55.大小乘的皈依以什么來區(qū)分?如果按照這種標準,你屬于哪一種皈依?為什么?56.讓暴君生嗔和傷害眾生,二者有什么差別?請從利、害兩個角度進行分析。57.什么叫做“本來常有清凈輪”?明白這一點,對你有哪些幫助?58.皈依以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你平時做到了幾條?59.什么才是真正的聰明?你具有嗎?60.一切來自于空,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臺,最后又回歸到空的含義是什么?61.對佛像必須恭敬,但佛像染著塵埃,用何方法除去,免受不恭之罪矣?62.為什么說先不要急于求高法,一定要打好前行基礎?你平時是怎么做的?63.《心經(jīng)》的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64.觀音菩薩出生在何地及經(jīng)過?請示。65.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理,則器世間和靈魂界應無二致,以均由眾緣和合而生故。眾生秉真如本性以生,若能無明斷盡,圓智寂照,便可成佛,其理甚明。惟云西方凈土,系阿彌陀佛所造,殊令費解,蓋佛亦人耳,如能創(chuàng)造宇宙,將生兩種矛盾: (1)佛所造之凈土,必自有佛始,有始必有終,豈不違反宇宙無始無終之說乎? (2)如云系根據(jù)‘一切唯心造’之理,則上帝又何嘗不可以依其心以造之也?如斯亂造,將出于多元,秩序必亂,尚成世界乎? 請就‘諸法緣生’和‘一切唯心造’,予以分析為禱。66.「八苦」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苦。67.如何理解“陰持入諸種,皆悉觀無?!钡囊饬x?68.在得戒的方式上,龍猛菩薩和無著菩薩的觀點具體有什么不同?69.佛教和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特色?70.摩醯首羅既居梵天中,當大千世界毀滅時,梵天亦毀,為何獨其不毀?此大千世界尚未成時他住哪里?71.佛法中說,即使教字母之啟蒙師也要視為佛陀看待,并觀在資糧田中,那世間的老師(比如語文、體育老師等)都要如此嗎?72.念佛同修們,其中有人朝夕設敬飯奉祀佛祖是否必要或無必要。依聽講經(jīng)內(nèi)談及西方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內(nèi)能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萬般應有盡有謂何凡間人再設敬飯乎?73.人生最大的錯誤是()A、殺生B、妄語C、邪見。74.我們的家里,敬拜的灶君老爺,門官,土地,五土龍神,又是什么教?75.學會尊重別人有什么好處?76.怎樣才能不去對抗無常跟無我?我們的身心跟大自然有什么相關(guān)?77.蛇食蛙時,適為吾人所見,此時應與其排解還是任其吞食,如排解則蛇必含恨,豈非多一怨懟,否則蛙為蛇吞,所謂見死不救,豈非教他殺乎?78.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有什么不同?79.醫(yī)師診病,如遇明知不可治之病時,應否直告該病人,如不直告,而含糊其詞,是否構(gòu)成‘妄語’?80.藏族有句諺語說:“世間的屠夫和獵人,殺生的豺狼和貓,殺他們也沒什么罪過。”對于這句話,你怎么看?81.莊嚴佛像,大凡眉間印堂一粒,似珠似痣,未悉作何名義?祈大德開示!82.修行最關(guān)鍵的是調(diào)心,而佛陀卻在身體的行住坐臥方面制定了比較嚴格的威儀戒條,這有必要嗎?這些威儀是否與世間上的交際禮節(jié)相同?為什么?83.八正道里的正定與前七支是什么關(guān)系?84.生死輪回的重點原因是什么?85.在家學佛的人,如何對待家庭問題?86.探討真理實相的先決條件是什么?87.菩薩成佛前必須完成的三件大事指什么?88.李老先生,讀了您上次的佛學問答,使我們這些初信佛教的,好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克服了迷津!真是又感激,且歡喜!現(xiàn)在我也有幾個問題,寫在這里請您指教!我們臺灣地方,信佛教的人雖然很多,但大半都兼信媽祖城隍,或天帝等神道,一般家庭里,雖然大多供奉觀音菩薩,但卻又與圣母土地并列,且聽說清水鎮(zhèn)有一所觀音廟,每逢二、六、九月觀音圣誕,全鎮(zhèn)竟大開殺戒,像祀城隍一樣的熱鬧。請問老居士,這些信徒也能稱作佛教徒嗎?信了佛教,又是否可以再拜神鬼?其后果是升天呢?還是生西?像清水鎮(zhèn)的觀音廟,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去制止他們殺生祀菩薩?89.宇宙萬物,以及人之原始由來,曾聞皆由上帝創(chuàng)造,請問此說對不對呢?90.寫出本論的必要等四法。91.已具神通,如何辨別其為佛道或外道?92.有些大德說,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雖然形式不同,但理念完全一樣,修其他宗教也可往生極樂世界。對此你持什么樣的看法?他這種言行是否一定不合理?為什么?93.如何理解人類的我慢與自我事實上都是作繭自縛?94.得天眼、天耳、神足通者,乃無所不見、不聞、不去;試問該項通力僅限國土以內(nèi)、抑或十方世界皆能及?如能,則五通鬼何以不能去極樂?95.按照《毗奈耶經(jīng)》的觀點,對哪幾種人不能講法?如果聞法時行為不如法,這會導致什么過患?正確的聞法方式是什么樣的?96.普門品中之偈頌有云:‘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于本人?!绱俗鞣ㄊ遣皇怯袀舜刃?,對方以毒藥來害,雖然我們念圣號得救,但此毒藥反害對方,如此不就太失慈悲之旨嗎?97.“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大小乘分別是怎樣解釋的?二者的關(guān)鍵差別在哪里?98.婦人月經(jīng)時不凈,未知可以燒香、拜佛、念佛等供養(yǎng)之事否?99.怎樣讓法界的法流穿流而過呢?100.結(jié)合實例說明佛教對中國民俗的影響。第I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細玩上期所答水月之喻,當解感應之理。有感斯應,無感不應。凡不得應,皆是感力不足,水能滅火,日能消冰,若杯水車薪,其火不滅。三冬之冰,半日難消,水非不能滅,冰非不能消,水與日之力,少而不足也。2.參考答案: 念誦宗大師祈禱文的功德利益很大!可以得到世間的諸如息增壞伏、治病、祈雨等等成就,以及出世間的超世成就。 之所以如此功效卓著,是由于此祈禱文是集觀音、文殊、金剛手于一體的修持方法,所以力量特別大,在格魯派寺院,是所有僧人必修的功課。只要信心具足,便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和成就。3.參考答案: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4.參考答案: 道次第的“次第”是程序之意,道次第程序先后是因果關(guān)系,即前一法是后一法的因,后一法是前一法的果,若無前因,便無后果。若懂得這個道理,就不會產(chǎn)生能不能越級選修的疑問。5.參考答案:(1)不管我們行持的善根是大是小,最初都應以菩提心攝持,這稱為“加行發(fā)心殊勝”。無論做什么,都要發(fā)大愿,為虛空法界眾生消災免難而做,為正法久住而做;中間善根不被違緣損害,稱為“正行無緣殊勝”。在做佛事過程中,一心一意,專心致志,以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去做,不是三心二意,東張西望,心不在肝;最后為令善根蒸蒸日上,以回向來印持,這叫做“結(jié)行回向殊勝”。每做一件事,無論大小,結(jié)束都要回向法界眾生,令他們聞到正法,破迷開悟,明心見性,一心念佛,同生極樂!6.參考答案: 看你察覺心路歷程的深淺度。看到“行”是淺功夫,看到“想”是深功夫,看到“受”是很深的功夫。當然,最深的功夫是看到“觸”,即六根觸六塵的當下,不起苦受和樂受,沒有任何的貪染與迎拒,讓一切境界流過。要與不要消失了,自我消失了,讓觸變成空觸,或叫觸滅。心保持如如不動,不成為境界的奴隸。7.參考答案: 可深(入深定)、可淺(攝心),可窄(專注一點),可廣(擴大到面),可止(專修定力),可觀(觀三法?。?.參考答案:自誦利己,演說利他,二利福廣,獨利福狹耳。9.參考答案:C10.參考答案:佛法僧三寶一體,前已言之,皈依僧時,自必一體皈依,僧是代佛攝受眾生者。佛已三德圓滿,不生不滅。皈是投托,依是依靠,乃謂眾生投靠佛陀,方能了生脫死。除佛法僧,何者堪受眾生皈依?此等大事,安可妄為。若夫以佛學教人,收幾個學生,此名師生,則不限出家在家,皆可為之也。11.參考答案: 疑結(jié)的破除關(guān)鍵是:真心、誠心、只要你是真心的,絕對不會吃虧,就算你遇到假的,你也絕對不會吃虧。12.參考答案: 應視道友為佛菩薩。 聞法道友表面上雖有貪嗔癡等各種過失,但每一個人無不具足如來藏。佛陀在《三摩地王經(jīng)》中云:“一切諸眾生,皆具如來藏?!睆浝掌兴_通過三個理證成成立“故說諸眾生,具有如來世藏”。同時,他們獲得了珍寶人身,又幸運地遇到了具法相的善知識,承蒙善知識以方便攝受,擁有聽受佛法的機緣,可以說這些人都是未來佛。未來佛和現(xiàn)在佛本體上也沒什么不同,只不過是時間盡早而已。 《喜金剛·二觀察續(xù)》亦云:“眾生本為佛,然為客塵遮,垢凈現(xiàn)真佛?!北娚臼窍嗪脠A滿的佛陀,然而猶如天空被烏云遮蓋一樣,眾生的佛性被無明煩惱障蔽了,所以在輪回中顯得愚笨、迷茫、有煩惱,實際上若能認識到心的本來面目,馬上就可以現(xiàn)前佛的一切功德。因此,我們不要將道友看成是壞人,理當互相觀清凈心。13.參考答案: 佛陀教示我們要以與大眾相處。即是以四種攝受、把握的方法,行菩薩道幫助別人、利益大眾。白話說:其實就是在這社會上行持四種方便法,增進人際間友好的四種的方法。這包括: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一、布施:在佛陀教法里很受到重視的。講修行,佛陀都將布施首先提出,都把布施放于第一位。布施通常分為三類,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是指經(jīng)濟上的援助;法施是在佛法上、知識上、技能上提供方法,解除疑惑;而對于心性畏怯,或恐懼陰影威脅的人,給予心理上力量,令其沒有恐懼、沒有擔憂,則是無畏施。 二、愛語:贊嘆、鼓勵、勸人向善、讓人得歡喜、鼓舞;但它不是妄語,不是假話,更不是綺語(華麗的語言)??跇I(yè)中有四項不好的語業(yè),其中有一項就是綺語,就是聽起來很好聽的話,但實際上已經(jīng)潛移默化的起了不好的影響(如包裝的話、灌迷湯的話),是有所目的的。目前網(wǎng)路上有些資訊看似好看、吸引人,實際上是在毒化思想,敗壞你的道德。所以說柔軟、關(guān)懷、幫助、適當鼓勵的話,可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好緣份。 三、利行:幫助他人解決困難,協(xié)助他人、成人之美。有如星云大師講的佛光人的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你為他,你幫他,在他困難的時候,特別關(guān)心他、協(xié)助他,你和他的緣份自然就建立很好的人際關(guān)系。 四、同事:不是指工作的夥伴,這里講的同事是觀機逗教的。你看他的層次在那里,能以他的立場,設身處地為他設想,以他能明白并接受的方式引導?!镀臻T品》:。譬如:在家教育孩子,整天罵他"你怎么這么笨?從生下來就這么笨"。你每天講他笨,他自己也會以為他就是笨了。如果你將自己化身為他的朋友,與他聊天,聽他傾訴心事,和在外的所見所聞;能敞開心門,則無話不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同四攝。 所謂,大家效法菩薩的這一份慈悲、智慧,以四攝法與人溝通,設身處地來引導他人,就能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一份美好的因緣。14.參考答案: 這是非理的想法,薩迦班智達在《辨三戒論》中專門對此有答復,如農(nóng)民在田地里種植莊稼,到夏天時下冰雹,莊稼被毀,對這種情況,誰也不能說“如果農(nóng)民沒有種莊稼,就不會有莊稼被毀,所以過錯是農(nóng)民造成的”;同樣,佛制定戒律是為了眾生得到解脫安樂果,而非讓眾生去造罪,所以過失的作者不是佛陀。15.參考答案:正思惟;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16.參考答案: 對于高僧大德的有些行為,我們凡夫人不能以自己的分別念妄生邪見,而應理解這是大德們利益眾生的方便。因為有些眾生煩惱很深重,經(jīng)常特別痛苦,當他聽到一些佛教音樂時,就能從中獲得清寧慈悲的感受,馬上息滅相續(xù)中的煩惱,所以這些大德有特別甚深的密意,通過這種方式能使很多眾生獲得快樂。17.參考答案:并非如此?!敖叺鬲z”在漢地有些經(jīng)典中,將其譯為“游增地獄”,只是名稱不同。另外,有關(guān)這些地獄的景象不同經(jīng)典的描述可能有些不一樣。對近邊地獄的種類,《觀佛三昧經(jīng)》中描寫了許許多多,如十八寒地獄、十八黑暗地獄...但如同上師如意寶講《前行》時提過的那樣:“這里所講的十八大地獄,只不過是大致的歸類,實際上每個地獄從生的心識不同,所造的業(yè)不同,感受的果也完全不同,因此,地獄的景象應該有無量無邊。就像在這個世界上,各個國家、地區(qū)對眾生處罰的法律都不同,故監(jiān)獄的狀況也千差萬別。18.參考答案:C19.參考答案: 按照有些上師的觀點,其明觀的方法是: 要么,把傳法之處觀想成印度鹿野苑,傳法上師觀為本師釋迦牟尼佛,聞法眷屬觀為五比丘與八萬天子,聞法時間觀為佛陀成道四十九天后,所傳之法是第一轉(zhuǎn)法輪——四諦法門。 要么,把傳法之處觀想成印度靈鷲山,傳法上師觀為本師釋迦牟尼佛,聞法眷屬觀為舍利子目犍連等五千比丘、眾生主母等五百比丘尼、給孤獨施主等優(yōu)婆塞、薩嘎瑪?shù)葍?yōu)婆夷及其他無量眾生,聞法時間觀為佛陀說法十二年中,所傳之法是第二轉(zhuǎn)法輪——般若法門。 要么,把傳法之處觀想成廣嚴城、王舍城、人間天界等不定的地方,傳法上師觀為要師釋迦牟尼佛,聞法眷屬觀為共同和不共的天龍夜叉等無量眾生,聞法時間觀為佛陀說法三十二年中,所傳之法是第轉(zhuǎn)法輪——分別法門。 或者可按密宗所說,把傳法之處觀想為遠離一切戲論、無法用語言描述、諸法自性清凈的密嚴法界宮;傳法上師觀為一剎那于自現(xiàn)獲得證悟的法身普賢王如來;聞法眷屬觀為如來密意傳、持明表示傳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 要么,把傳法之處觀想為銅色吉祥山蓮花光宮殿,傳法上師明觀為蓮花生大士;聞法眷屬觀成八大持明、君臣二十五尊及勇士空行的自性。 要么,把傳法之處觀想為東方現(xiàn)喜剎土;傳法上師觀為報身金剛薩埵;聞法眷屬觀成金剛部尊眾——勇士勇母、男女本尊的自性。 要么,把傳法之處觀想為西方極樂世界;傳法上師觀成無量光如來;聞法眷屬觀想成蓮花部尊眾的自性。20.參考答案: 1.給侍所需; 2.禮敬供養(yǎng); 3.尊敬愛戴; 4.師有教敕,敬順無違; 5.從師聞法善持不忘。21.參考答案:諸佛慈悲平等,決不有所好惡,助人作戰(zhàn);不過悲憫善良國家為暴力侵略有所祈禱,加以護持耳。22.參考答案:可以裝得下你的所有財產(chǎn),所有的名利地位,所有的國土江山,裝得下你所有的一切,這就是黑洞的厲害。23.參考答案:忉利天乃單位世界之天,千單位世界曰小千,千個小千曰中千,千個中千曰大千,以此計之大千之中,自然有大量之忉利天也。24.參考答案:佛有三身:為法、報、應。法身無相,遍滿虛空,無始無終;報身廣大莊嚴,有始無終;應身百千萬億,隨緣而現(xiàn),有始有終。釋尊在此界所現(xiàn)者,乃應身耳。自入胎至涅槃,所謂八相成道,皆屬權(quán)變,示范后人。至于憂慮窮半生力,不能成佛,實言之,豈但半生,不有三僧祇動,何能圓滿?此須發(fā)最大心,不畏生死,方能作到。否則有凈土一法,當生可超輪回,至彼樂邦,即能得一生補處也。25.參考答案:禪宗并無秘密不傳之說,切勿誤會。蓋心性一道,全在自悟,非可言語傳授,所謂言語道斷也。居士欲向禪宗大德問道,未嘗不好,但禪德是何人,須先有個認識!26.參考答案:眾生生滅滅生,綿綿不盡,然分時期,各個差別,故過現(xiàn)未來,萬物亦不一致,并非生則同生,滅則同滅。如木結(jié)果,互不相同,有一年四季之果,有當年數(shù)年之果,就某期所作果胎,更有大小優(yōu)劣之不齊。天則運用春、夏、秋、冬,風日雨露,大公無私,平等普施。四季及當年之果,固得成熟,數(shù)年之果,亦賴化育,自春徂冬,天之一期化功圓矣,惟天運不息,周而復始。佛時成就者,喻四季及當年之果,佛時未成者,喻數(shù)年之果,未聞佛法者,喻木之初萌,佛入涅槃,喻天之冬,佛不住涅槃,喻天運化不息,細味比喻,可解此疑。27.參考答案: 1)十不善業(yè)的異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惡業(yè)會墮入三惡趣。 2)以貪嗔癡三種煩惱,分別對應三種惡趣而劃分;另一種是按照煩惱的粗重程度及動動機大小小,可分為上中下三品。28.參考答案: 政治家善用意思識,宗教家善用識食。29.參考答案:正確30.參考答案:但能恭敬,則功德同等矣。31.參考答案: 靈魂是佛性與無明的和合。如你沒有識得本性,著相的,就是靈魂。有分別心,有粘染的就是靈魂?;昱c魄也有區(qū)別。有人說三魂七魄,就是三分靈魂七分魄?;晔顷枤猓鞘顷帤?。人身上都有陰陽,陰極、陽極。凡夫身上光明的一面只有三分,黑暗的一面有七分,所以要將黑暗的一面,執(zhí)著的習氣化掉。純陽祖師叫純陽,即陰氣都消光了。著相出不了三界,著了陽神還是有生死,須一點都不著才好。32.參考答案:若未正式受戒,自可通權(quán)達變。若已正受,為聽經(jīng)故而作妄語欺親,是身作善,而非作惡??稍诜鹎?,至誠祈禱懺悔,舍此一戒,余戒仍當嚴守。即此所舍之妄語戒,舍則舍矣,亦不可遇事隨便欺誑,求法而舍之,意善也,為他事行妄語仍惡也。33.參考答案:現(xiàn)報業(yè);生報業(yè);后報業(yè)34.參考答案:地獄五種無間,是指在獄之時,所受無間,并非永不出離。應知心念無常,諸行無常,地獄何非心行,安有永常之理,誤為永常,方與學理矛盾。但出離與否,仍在其心行如何耳。35.參考答案: 真正的信仰是思想上的信仰,即意識形態(tài)信仰,而不是表面形式。因而說:“上智修心,中智修身,下智修口。” 所謂“上智修心”,就是指思想意識的修養(yǎng)。佛和魔,凡人和佛菩薩的根本界限是“心”,即思想意識,不是外形、表面。而且這外形、表面,可以偽裝,不能當作信與不信的標志。真正的佛指的是慈悲、智慧等思想境界,不是有形的東西。八萬四千法,顯密與禪凈,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去染還凈”,即清除思想上的煩惱污染,顯現(xiàn)本凈佛心。 “中智修身”,就是指守持清規(guī)戒律,修習身德、言德,戒惡行善。 “下智修口”,是指念經(jīng),誦佛號、咒語。但這并不是說念經(jīng)沒有功德或者不需要念經(jīng),而只是說明三種修法的不同層次和適應對象。 即使是念經(jīng)、念咒也有個高層次的念法和低層次的念法。高層次的念經(jīng)是口念經(jīng)文,心思經(jīng)義,以求思想、行為和經(jīng)義相合;低層次的念經(jīng)只是念經(jīng)文,不想經(jīng)義。高層次的念咒是心觀口念,一心不亂;低層次的念咒是心不在焉,只是口念而已。36.參考答案:入產(chǎn)房后,欲再入寺禮佛,可沐浴之,心誠身即潔矣。37.參考答案:為亡者回向,‘愿生西方凈土中’一文即可。但居士為道友助念超度,同誼關(guān)系,自無不可,若一味向社會去做經(jīng)懺,則損道損名。38.參考答案: 如果偏墮于文字而重意義,自相續(xù)無法得到真正受益。尤其是當今學術(shù)界的人,研究佛法往往偏重于空性、大悲的文字表面,卻不知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倘若一味地執(zhí)著,則無法領(lǐng)悟究竟所指。但同樣,如果偏墮意義不重視文字也不行,龍猛菩薩在《中論》中說過:“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勝義空性需要依世俗名言而證得,若不依世俗名言,則不能證得甚深空性,從而無法得到涅槃。 我們作為佛教徒,必須要做到不墮兩邊,把文字與意義結(jié)合起來。其實這兩者牽涉到聞思和修行:聞思的過程中,文字不可缺少;修行的過程中,意義不得不關(guān)注。39.參考答案: 大圓滿的功德不可勝言,只是聽到它的詞句、接觸它的法本、見到它的法義、佩戴在身上,也會成為聞解脫、觸解脫、見解脫。這樣的大圓滿,僅僅是聞到一些詞句,也能斷除三有根本。誠然如《中觀四百論》所言,對中觀生起懷疑也能斷除三有根本,那接觸無上密法就更不用說了,在六個月中就能得到解脫。《金剛賬續(xù)》云:“不動信解行六月,金剛持地能獲得?!?大圓滿利根者是以信根為主,對上師三寶、尤其是密法信心特別足的人,在臨終的時候,若不舍棄密法,對密法有信心,的確能獲得成就。因此,法王在這這里說了,大圓滿是末法時代難以值遇的殊勝竅訣,我們務必要將此銘刻于心。我們接下來要學到的《大圓滿前行》也是密法,先應該以此為開端進行修持。作為一個凡夫人,首先要修基本的加行,加行修完之后,再通過灌頂修持正行,這樣的話,感受和證悟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按次第來很重要,不管是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寶,都有這種特別嚴格的要求。40.參考答案:身指四大假合之物,自屬不凈。我指四凈德之真我,即真如本性,所謂無物何染,故曰清凈妙心。第七識之我,乃四顛倒之我執(zhí),非本性之真我,切莫相混。41.參考答案:B42.參考答案: 應避免將本來不清凈的東西強行觀為清凈。 這并非唯一是密宗的修法,實際上一切萬法本來清凈,顯宗了義經(jīng)典中也提到了這方面的道理。例如,顯示《維摩詰經(jīng)》就有一個具髻梵在的公案,在《大幻化網(wǎng)》中曾引用過: 一次,佛陀給大眾開示“隨其心凈,則佛土凈”的道理。當時舍利子聽后,心生懷疑:“如果說心凈則佛土凈,那世尊因地時心豈非不清凈,要不然他的娑婆世界怎會如是雜亂穢惡?”佛陀知道他的心念,問:“盲人看不見天上的日月,是日月的過咎嗎?”舍利子回答:“不!是盲人自己的問題,非日月之過?!狈鹜诱f:“同樣,我的佛土非常清凈,只是眾生見不到而已,并非如來的過咎?!?此時,螺髻梵王(具髻梵天)對舍利子說:“你不要認為娑婆世界不清凈,在我的眼中,釋迦牟尼佛的剎土清凈無垢,宛如自在天宮?!鄙崂硬幌嘈牛f自己所見的全是泥石瓦礫、丘陵坑坎等。 于是佛陀以腳趾壓地,頓時三千大千世界莊嚴無比、極其清凈,呈現(xiàn)出無量的功德。舍利子見后嘆為稀有。佛陀說:“我此佛土恒常清凈,只不過你沒有見到罷了。譬如天人享用同一食物,由于各自福德不同,所感受的味道千差萬別,同樣,眾生因為業(yè)力各異,有些人見不到此土功德莊嚴。心清凈的人,才能見到諸法清凈?!狈鹪凇度A嚴經(jīng)》中也說:“眾生心凈故,得見清凈剎。” 因此,《華嚴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入楞伽經(jīng)》等顯宗經(jīng)典的觀點,跟密宗所提倡的觀清凈心完全一致。43.參考答案:眾生大夢未醒之時,即有輪回。現(xiàn)相宛然,便非迷信。此不能說同情婆羅門,喻如中國人有口吃飯,外國人也有口吃飯,甚至各種動物,皆有口吃飯,此是現(xiàn)實問題。不能說誰同情誰,至云無來無去,那是說的法身,與無明識神,小有分別。44.參考答案: 此需分五段解之: 一、眾生平等,是說本性上、生命上、改惡向善上、超凡入圣上,皆是平等。并非在眾生造業(yè)上皂白不分,受報上苦樂不辨。彼造業(yè)千差萬別,受報亦是千差萬別。此皆自作自受,如是因如是果,非是佛示賞罰。雖眾生造業(yè)不同,六道受報不同,然在本性等條件上,仍無不同。今以人喻,有總統(tǒng)、院部長官、軍、農(nóng)、工、商等身份;有富翁、乞丐、囚犯等享受。但總稱是人,不得稱為非人,此平等之義。且其初生時,赤條條不將一物來;其死時,兩手空空,不帶一物去。自始至終,亦無不平等也。 二、苦從何來?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其來處。 三、苦之標準: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水、火、刀兵、饑寒、災害,皆是苦之標準。 四、如不能達物之情,自然不明物之感想。其實此亦無甚難體會處,鳥獸見人而飛避,是恐怖苦;鼠遭機械蚊遭擊拍而斃命,是饑餓苦;雞鴨豬羊之被宰殺,哀鳴不止,是畏懼疼痛苦;而曰彼不知苦,是未居其地也。如曰其平時不知苦,此正是愚迷不醒,渾渾噩噩之可憫處,如能醒悟則思解脫矣。 五、人不如畜,其在享受上或有此現(xiàn)象,如洋人之狗食牛肉面包,中國饑民食糠食野菜。此亦偶然,并非多數(shù),決不能全稱肯定,謂‘無論哪方面’皆勝于人也。45.參考答案:或系偶然。否則鬼神情狀,千差萬別,總不外有所感召,而現(xiàn)變象。橫死者含冤欲伸,又執(zhí)著其色身,忽遇親屬,故氣類相感,而精神鼓動其尸體,有此特征耳。46.參考答案: 高際必墮:高高在上的地位、英勇無比的軍隊也都不會長存。 如上海原市委書記陳良宇,2008年因受賄、濫用職權(quán)等罪,判處18年有期徒刑。09年5月23號,韓國前總統(tǒng)盧武鉉跳崖自殺,據(jù)說他自殺是迫于道德拷問和法律追究的雙重壓力。還有臺灣的陳水扁,當了八年國民總統(tǒng),如今也因涉嫌貪污、洗黑錢等重罪,而被法院羈押受審。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對修行人而言,要追求的是無衰無退、人天應供、圓滿正等覺的佛果,這是最根本、最究竟的目標,而有衰損的地位、財富、權(quán)勢,這些又有什么用呢?47.參考答案: 這并不矛盾。以前的高僧大德也講得非常清楚,如龍猛菩薩在《菩提心釋》里說:“雖無力利他,彼意樂恒行,何者具彼心,彼實行利他?!彪m然我們沒有直接利他的能力,但若具足一顆純潔的利他心,實際上已經(jīng)利益眾生了。我們作為凡夫人,直接利益眾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很多大乘教典中說,倘若自己的能力尚不具足,可以通過利他的發(fā)心來利益眾生。 當然,大家也不要認為只發(fā)心就行了,即使自己有能力、有機會,也什么事情都不做,這是不應理的。假如會受到環(huán)境的污染,那可以暫時保護自己,但如果有了不為外境所擾的修證功德,度化眾生義不容辭。48.參考答案:(一)生病時的痛苦:縱然是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精明強干的壯年人,一旦不幸染上疾患,也會像被石頭擊中的鳥雀一樣身衰力竭,無精打采,甚至臥床不起,稍作運動也很困難。不要說大的疾病,就算是個小小的頭痛、感冒、心臟不適、肝臟不舒服,也會讓你什么力氣和勇氣都沒有了。當一個人生病時,他可能連迅速回答的能力都沒有,講起話來也是有氣無力、奄奄一息,似乎自己大限將至。長期病魔纏身的人,每天睡覺時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成眠,怎樣躺臥也沒有一個舒適的時候,而且覺得白天晚上都極其漫長,簡直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在生病的時候,通常會食欲不振,不想吃、不想喝,雖有一百個不情愿,可萬般無奈還是要服用又苦又澀的中藥、藏藥,并感受放血、針灸等痛苦。(二)正確的心態(tài):(1)坦然面對:對于病苦道理,每一個人應深深思維,并將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起來長期觀修。只有這樣,一旦病苦降臨到了自己頭上,到時才能坦然面對,甚至可以轉(zhuǎn)為道用。(2)猛力懺悔:《因果經(jīng)》中說了,短命是殺害眾生的果報,多病則是傷害眾生所致。我們趁現(xiàn)在活著時,一定要好好懺悔前世或今生毆打眾生的罪業(yè)。(3)自他相換:平時如果得病了,應像噶當派的大德那樣,發(fā)愿代受一切眾生的病苦。對真正會修行的人來講,得病其實是個好事,這樣每天都有修行的機會,尤其是病得越厲害、痛得越強烈,觀修得就越成功。49.參考答案:三藏十二分教,昭昭在世,尚不足耶?禪凈密律,古今依而成就者,何止萬千,非根本乎?應知現(xiàn)下縱一齊出現(xiàn)萬佛,說法還是如此,若離此而說其他,便是魔語!大德,大德,區(qū)區(qū)冒昧而進一言,心性之學,必經(jīng)宗匠指點,否則亦可向文字中研討,或能正正知見,思得幾分受用,尚靠幾分功夫。若以無友寡聞,文義不達,自在暗中摸索,井底撈月,不但明心見性,即討少分消息,也恐要在驢年。50.參考答案: 所謂散亂心,是指在無意當中,或者處于一種煩惱心的狀態(tài)中,這樣的供養(yǎng)也有如是大的功德。 《法華經(jīng)》中說:“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yǎng)于畫像,漸見無數(shù)佛。”51.參考答案:命終接引,其事非一;有接引往佛國者,來接者為佛及菩薩。有接引往天道者,來接者則為天眾,有接往神鬼道任職者,來接者定屬神鬼。各人父母來接,須先曉父母現(xiàn)在何道,方能定其升墮。然父母來接,可決其非佛國,既如是矣,何必問其真?zhèn)?,因真?zhèn)慰偸菈櫬湟?。后段之間,修凈業(yè)者,如是因,如是果,則真者十之八九,偽者或偶有之耳。修他法者,果非其因,則真?zhèn)未箜毐嬉印?2.參考答案:印光祖師曰,佛法須從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讀此數(shù)語,可知焚香端坐,較隨便獲益為多。53.參考答案:世界無盡,劫波無盡,佛亦無盡,釋迦世尊以前如無佛,何以云蒙燃燈授記乎,若問何法,應知佛佛道同,今日所讀之三藏經(jīng)文,其旨與古,并無二致。54.參考答案: 于一切時中,以智慧再三審觀身心三門之狀態(tài),這就是護持正知正念的要義。55.參考答案: 二者的皈依以是否具足菩提心來區(qū)分,具有菩提心的皈依叫做大乘皈依,不具菩提心的皈依叫小乘皈依。56.參考答案: 1)害:殘暴的君王無論怎么生氣,也不能把人打入地獄受苦;但是,如果嗔怒有情,卻會帶來地獄的苦害。 2)利:使一個有權(quán)勢的國王最高興,也不能賜給我成佛的安樂;但是取悅眾生,最后一定可以圓滿無上正覺。57.參考答案: 所謂“本來常有相續(xù)輪”,是密宗不共法語,意為永不間斷。也即是說佛陀沒有出世與涅槃,正法也沒有興盛與隱沒,一切都是恒時存在,這就叫“本來常有相續(xù)輪?!?從其中能了知密宗的殊勝性,對修學密法更具信心。58.參考答案: 不應做的三條:皈依佛陀后,不能皈依其他天神、外道、邪師。皈依正法后,不能故意損害眾生。皈依僧眾后,不能與外道徒交往。 應做的三條:皈依佛后,要恭敬佛陀;皈依法后,要認真行持佛陀的妙法,對教法與證法乃至一言一字都要恭敬;皈依僧后,對所有的圣者、僧眾要恭敬,哪怕僧衣上的黃色碎片也要恭敬頂戴。59.參考答案: 有些人認為電腦用得特別好,數(shù)學算得特別好,這些表面的能力就叫做聰明。其實也不一定,有時候旁生也可以做到。真正聰明的人,能真正將佛法融入自心,并以佛法甘露來利益他人,他們承認前世后世、因果不虛,明白自己終究要死,今生的一切顯現(xiàn)無有任何意義,最有意義的就是以難得的人身來行持善法,對來世做一點準備,不依靠它造惡業(yè)害國家、害社會、害眾生,這樣的人才是聰明人。60.參考答案: 一切來自于空:是說現(xiàn)象界的一切都來自于空,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臺,最后又回歸到空。為什么說來自于空呢。就是從空里的能源轉(zhuǎn)換過來,然后形成有形的物質(zhì)之后你又是浸泡在空里,你必須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臺,離開空你根本不可以存在。比如這個空就像大海,大海的波浪來自于大海,當波浪形成的時候,它底下一定靠大海的支撐,因此波浪必須以大海為背景。以大海為舞臺,如果沒有大海的支撐,你這個波浪不會存在,當這個波浪緣盡的時候,又回歸到大海,也就是一切來自于空,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臺,最后又回歸到空的含義。61.參考答案:專備凈帚凈巾,為佛像拂拭灰塵,便是恭敬。62.參考答案: 在六道眾生中,得人身的少之又少,即便得了人身,修持正法的也寥若晨星;即使修持正法,具足十八種暇滿的更是如鳳毛麟角。可見,暇滿人身極為難得。而若要使暇滿不空耗,就一定要修好前行,否則,修其他法非常困難。因此,大家不要急于求高法,一定要打好前行的基礎。當然,這個基礎不是一朝一夕便一蹴而就的,必須要長時間串習才能實現(xiàn)?,F(xiàn)實中有不少人修行半途而廢,甚至一敗涂地,尋找原因才發(fā)現(xiàn)——他們沒有打好前行的基礎。所以,對前行務必要重視,修的時間不能太短。 雖然自己也渴仰大圓滿等殊勝的法,但前行絲毫不敢怠慢,認真地好好地修持,并切實地感受前行與所謂的大法其實也無有差別,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修好的,所以極其重視和珍惜。63.參考答案: 《心經(jīng)》是解脫者證悟的世界。《心經(jīng)》是在描述空的玄妙世界,顯現(xiàn)空的特性。空是一切宗教的終極核心,唯有找到空、溶入到空,才能遠離顛倒夢想而到達究竟涅槃。64.參考答案:觀音在久遠劫前,已經(jīng)成佛,無量世界,皆曾化身,何能一一記其生地,及其經(jīng)過。只有根據(jù)經(jīng)典,主眼前之事,此尊現(xiàn)在極樂,即是生在極樂,遍游娑婆,尋聲救苦,教人念佛,往生西方。65.參考答案:‘色即是空起,至眾生秉真如本性而生止’,此段所言,佛法不如是說。以色為緣生,真如本無生也,因所問重心在后,此可從略,答(一)‘佛所造之凈土’之問,所立凈土,專為度眾,眾器有差,說有權(quán)實。上者悟?qū)崳邢滦艡?quán),信權(quán)以后,悟進入實,決非只會說權(quán),不知其實也。實者何,寂光凈土也。此乃無為法,無相無始無終,法身契之,非為造作。權(quán)者何,實報方便同居三土也,此乃有為法,有相有始有終,報身契之,是造作法,眾器多劫,迷惑已深,說實難明,故先開權(quán)以顯實也。答(二)一切‘唯心造’之問,一切心造,即是有為有相之法,亦是緣生,純是生滅。上帝能造,我輩亦造,即眼前之穢土山河大地,及生滅之森羅萬象也。但即云心造,心萬差別,心凈者造凈,心穢者造穢,凈穢二字,經(jīng)中定有標準,非專謂水清曰凈,糞臭曰穢。上帝與我,皆是凡夫心有無明,所造者皆穢無凈,佛已三德圓滿,圣中之圣,心凈如日,故所造能凈也。66.參考答案:求不得;五蘊熾盛67.參考答案: 詳細解析是:陰:代表五陰或稱五蘊。指色、受、想、行、識。 “持”:代表六界,地、水、火、風、加空等于識。 “入”:代表六入處,眼、耳、鼻、舌、身、意入處。 陰、界、處用“持”來代表,襯托出六界中的四界地水火風,大地所承載著所有的動植物及一切眾生的生命,生命能夠存在,背后都由四界支撐著。陰持入諸種,皆悉觀無常,就是不管你從陰、界、處那個角度去看,都要看到無常。就是把我們身心內(nèi)外,宇宙人生的實相做解析,不管你從哪個角度入手,都能夠見到第一個無常法印。68.參考答案: 按無著菩薩的傳承,前一偈先誦三遍,受持愿菩提心;再誦第二偈三遍,受持行菩提心,即將愿行菩提心分別受持。 按龍樹菩薩的傳承,兩偈是一起念的,念第一遍時發(fā)愿菩提心,第二遍時受行菩提心,第三遍為堅固愿行菩提心,將愿行菩提心同時受持。69.參考答案:在因地講,他教重信受服從,佛教則重信解覺悟。在果地講,他教不斷生死輪回,佛教獨能得到不生不滅。在崇拜講,他教推重天帝最尊,嘗罰由之,佛教則視天帝為凡夫,并無主權(quán),主張心即是佛,高出一切,能造萬法,轉(zhuǎn)能禍福。以上所舉,是佛與他教不同之略也。70.參考答案:若依密宗解釋是佛應身,便是有來有去,有始有終。若僅以此天而論,壽命至一萬六千大劫盡時,尚難脫死。據(jù)此,縱世界不毀,彼亦須毀滅也。大千非一,此大千未成,彼識當在其他大千中。71.參考答案: 以前在藏地,教導藏文字母的老師一般都是出家人,所以有視為佛陀的傳統(tǒng),跟現(xiàn)在世俗上有所不同。 進入資糧田的上師僅限于開示解脫道——即傳戒、傳法、灌頂?shù)挠H師和法脈傳承系列諸師。傳授世間知識的老師也應該尊重,但不能列入資糧田,就像山神、土地、世間財神之類雖可祭祀供養(yǎng),也無資格進入資糧田一樣,因為資糧田屬三寶系列。72.參考答案:豈獨佛祖不食人間敬飯,即欲界諸天亦不食人間煙火,四禪天眾,飲食已全斷之,況佛祖乎。此不過盡我之心,竭我之誠,佛智鑒照萬方,亦知之矣。種我福田,供之自是有益,如梁武帝前生為樵夫,遇雨見佛像被淋,取笠覆之,一念之誠,后報無窮。73.參考答案:C74.參考答案:此皆中國古俗,所謂五祀之神,不見經(jīng)傳,或系一方之俗,并非家家皆祀也。75.參考答案: 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的,你能夠尊重別人,別人也自然會尊重你。我們能以平等心來尊重一切眾生,一方面讓我們增加善緣,減少惡緣。一方面也體現(xiàn)我們自己的個人修養(yǎng)與素質(zhì)的高低。76.參考答案: 整個法界的存在都是中性的,當你了悟無常、無我是中性的,就不會對抗。要去看到我們的身心跟整個大自然是息息相關(guān)的,然后再去看到我們身心的實相跟大自然的實相是一樣的,這樣我們邁向解脫就會很快。77.參考答案:救死是大慈大悲,結(jié)怨因布施無畏;救死是利他,怕結(jié)怨是利己。何去何從,請自擇之。78.參考答案: (1)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點,如承認四法印,皈依三寶,四眾弟子都按律部規(guī)定受戒,發(fā)慈悲心,抑惡揚善,以正見破除三界煩惱,追求解脫苦與苦因等等。 (2)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佛教的共同特點。如利益眾生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別解脫戒和菩薩戒,以六度修?;圪Y糧,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無二正見破障,追求不同于小乘教的不住二邊涅槃等等。 但也有各自的不同特點和大同中的小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①藏傳佛教是顯教菩薩乘和密教金剛乘合二為一的教派,而漢傳佛教是大乘顯教。唐代雖然譯過一些密經(jīng),但都屬下部密,而且早已絕傳。有人將凈土宗劃為密宗,但從教義上衡量,這種觀點恐怕難以成立。藏傳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傳佛教獨有的密法是無上密,所謂即身成佛之法也只在無上密中才有。因為下三部密中雖有多種成就的修法,但都沒有幻身和光明識的修法,而即身成佛卻離不開這兩種雙運成就。 ②藏傳佛教各派都以龍樹中觀見為主,雖然各派對中觀二諦義的理解有差別,但沒有一個尊唯識見者。唯識學研究只是為了從反面認識中觀真理。漢傳佛教早期的天臺、三論、華嚴、禪宗等教派都持中觀見,唐玄奘師出唯識宗門,故在東土弘揚法相唯識學,對唐以后的漢傳佛教影響極大?,F(xiàn)在的漢傳佛教大部分是凈土宗,凈土宗認為:理深解微,末世斷惑證理甚難,乘佛愿力,往生凈土為易行之道,因此,不習中觀、唯識之理,只誦經(jīng)典、佛號求往生。由于這些原因,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在事理二諦的見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別。 ③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由于各自所處的歷史文化、自然環(huán)境和信眾的生存條件、生活習俗不同,因此,在飲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風格、信仰習俗、信眾的心理素質(zhì)等眾多文化內(nèi)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點。 總的來說,藏傳和漢傳佛教之間雖然有以上這些不同點,但二者既然都是佛教,在根本教義方面沒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說它們在本質(zhì)上沒有什么不同。不同點,只表現(xiàn)在非本質(zhì)的表面現(xiàn)象方面。79.參考答案:不告只是守默耳,不得謂之妄語。80.參考答案: 屠夫獵人等活一天就要造一天的惡業(yè),如果讓他們死了,也就解救了很多眾生,他們也少造惡業(yè)。當然,這只是民間的說法,凡夫去殺死他們,超度不了,肯定有過失。但是針對造惡業(yè)者說,確實是早點死了比活著好。81.參考答案:佛有三十二瑞相,兩眉中間,有一白毫,盤作球狀,居士諒必會誦念贊佛偈,其中一句,‘白毫宛轉(zhuǎn)五須彌’,即指此也。凡造佛像,印堂珠形,即是表此白毫瑞相也。82.參考答案: 有必要。因為我們的身體跟心有密切關(guān)系,假如身體的行為如法,自然對調(diào)心有一定的幫助。從另一方面來講,通過一個人的身體和語言,也能了解其內(nèi)在的心理。 不相同。世間的正式場合中,一般有比較規(guī)范的禮儀要求,如社交禮節(jié)、日常威儀等,但這些跟佛法上的要求有所不同。世間上的這些要求,如培訓公司員工、賓館服務員,要求他們的身口意應該如何,就是為了做好這件事情,或者為了更好地滿足客人的需求。而佛陀在律藏中制定的威儀,目的是為調(diào)伏我們的心,讓我們最終獲得解脫。因此,二者的終極目標有極大差別。83.參考答案: 正定是以前七支為基礎,沒有前七支,正定修不出來。84.參考答案: 就在于貪、瞋、癡、因為有三毒煩惱,才有生死輪回,你要了脫生死輪回,必須針對貪、瞋、癡著手。85.參考答案: 佛教處世為人的原則有兩條:一是善,一是智慧。善德的核心是利他心,即時時處處為別人著想,把自己的幸福快樂讓給別人,別人的痛苦自己承受,視別人的樂為自己的樂,視別人的苦為自己的苦,發(fā)菩薩心,為別人創(chuàng)造快樂,以慈悲心對待別人,以平等心尊重別人,以忍讓心忍讓別人、寬容別人等等。佛門智慧的核心就是制服自己以自私為根源的愛恨、喜怒、自尊心、自私心、虛榮心等感情,發(fā)揮理智的作用。在家庭和人際關(guān)系上若出現(xiàn)矛盾,學佛的人首先應該從自身找根源。在法護大師的《劍輪修心法》中有這樣一頌,應常記心中: 放下追求一己之樂的沖動, 給予他人更多的歡樂, 即使眾叛親離, 也要責備自私,承擔責任。86.參考答案: 1.擴大心量,打開視野,放下過去的知見,歸零,讓自己從新再來。 2.認真聞思,把修行的線路理順清楚,建立正知正見,把握住方向。 3.要有求真求證的精神。87.參考答案: 三件大事是: (1)?;垭p修功德圓滿; (2)度脫的對象因緣成熟(成佛是為了度眾,成佛就意味著第二次入世來度眾); (3)弘法國土的條件具備。 不具備第一條不能證得無上圓滿正覺,不具備第二條就沒有度脫的對象,不具備第三條就不能弘法。88.參考答案: 尊問須分五段答覆: 一、信佛兼信城隍、媽祖、天帝,家中觀音與媽祖并供,這是多神教,并不是純粹信佛者。 二、清水鎮(zhèn)的觀音廟,殺生供奉觀音,違犯佛戒,大是錯誤!決不能稱為佛教徒,只可算一個不明教理的敬佛人而已。 三、信佛以后,再拜鬼神,尚無不可。因佛家教義,眾生平等。只限于拜,不過對他有禮貌而已。若仍歸依信奉,就是大錯了?。ㄖ馨彩坑鲆娚駨R,對他念佛,祝他早歸三寶,修凈往生,其法甚善)。 四、生西有生西之法,并不是每一個佛教徒都能生西。升天也有升天之條件,也不是供供天拜拜神就能升天。 五、清水鎮(zhèn)觀音廟,殺生祀菩薩,只可由發(fā)大心的佛子前往善勸,使他明理悔罪!89.參考答案:佛學主張,萬法皆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wǎng)絡直播平臺內(nèi)容審核管理規(guī)定
- 網(wǎng)絡游戲公司游戲開發(fā)與運營策略制定及執(zhí)行計劃
- 電影產(chǎn)業(yè)在線宣傳與票務銷售平臺方案
- 2024年期地基基礎建設協(xié)議樣本
- 物聯(lián)網(wǎng)安全與防護合作協(xié)議
- 電子商務產(chǎn)業(yè)園區(qū)租賃及服務協(xié)議精要
- 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智能化生產(chǎn)技術(shù)應用推廣方案
- 人工智能輔助智能交通管理系統(tǒng)研發(fā)合同
- 賴氨酸的功能課程設計
- 抖音2024商家入駐規(guī)范協(xié)議
- 社會工作者(社工)面試試題100題
- 微生物限度檢查操作規(guī)程中國藥典四部通則
- 2024光伏項目技術(shù)咨詢服務協(xié)議
- 2024廣西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繼續(xù)教育公需科目參考答案
- 工程變更通知單ECN模板-20220213
- Q GDW 10115-2022 110kV~1000kV架空輸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 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chǎn)經(jīng)營單位二十條重大隱患判定標準釋義(中化協(xié))
- 黑變病的護理查房
- 2023《住院患者身體約束的護理》團體標準解讀PPT
- 城市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以我國椒江區(qū)、田家庵區(qū)為例的開題報告
- 初創(chuàng)企業(yè)財務管理計劃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