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管技術及其工程應用_第1頁
熱管技術及其工程應用_第2頁
熱管技術及其工程應用_第3頁
熱管技術及其工程應用_第4頁
熱管技術及其工程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管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熱管的傳熱極限聲速極限:熱管管內蒸汽流動,由于慣性力的作用,在蒸發(fā)端出口處蒸汽速度可能達到聲速或者超聲速,而出現(xiàn)堵塞現(xiàn)象,這時的最大傳熱量被稱為聲速極限。毛細極限:熱管正常工作的必要條件是△Pcap≥△Pv+△Pl±△Pg。如果加熱量超過了某一數(shù)值,由毛細力作用抽回的液體就不能滿足蒸發(fā)所需的量,于是便會出現(xiàn)蒸發(fā)段的吸液芯干涸,蒸發(fā)段管壁溫度劇烈上升,甚至出現(xiàn)燒壞管壁的現(xiàn)象,這就是所謂的毛細傳熱極限。沸騰極限:熱管蒸發(fā)段的主要傳熱機理是導熱加蒸發(fā)。當熱管處于低熱流量的情況下,熱量的一部分通過吸液芯和液體傳導到汽-液分界面上,另一部分則通過自然對流到達汽-液分界面,并形成液體的蒸發(fā)。如果熱流量增大,與管壁接觸的液體將逐漸過熱,并會在核化中心生成氣泡。熱管工作時應避免氣泡的生成,因為吸液芯中一旦形成氣泡后,如果不能順利穿過吸液芯運動到液體表面,就將引起表面過熱,以致破壞熱管的正常工作。因此將熱管蒸發(fā)段在管壁處液體生成氣泡時的最大傳熱量稱作沸騰傳熱極限。粘性極限:當蒸汽的壓力由于粘性力的作用在熱管冷凝段的末端降為零,如液態(tài)金屬熱管,在這種情況下,熱管傳熱極限將受到限制,熱管的工作溫度低于正常溫度時將遇到這種極限,它又被稱為蒸汽壓力極限。攜帶極限:當熱管中的蒸汽速度足夠高時,液汽交界面存在的剪切力可能將吸液芯表面液體撕裂將其帶入蒸汽流。這種現(xiàn)象減少了冷凝回流液,限制了傳熱能力。以下就以氨為工質展開五種傳熱極限的相關計算,氨的物性參數(shù)如下表所示:飽和溫度T/K飽和壓力Pv/106Pa汽化潛熱hfg/(kJ/kg)蒸汽密度ρv/(kg/m3)蒸汽粘度μv/10-6(N·s/m2)表面張力σ/10-3(N/m)液體密度ρl/(kg/m3)液體粘度μl/10-8(N·s/m2)2400.1022613690.89729.1633.9681.42732500.1649613391.4049.5431.5668.92452600.2552913072.1159.9329.2656.12202700.38112733.08610.3126.9642.91972800.5507712374.3810.724.7629.21762900.7741311986.07111.0722.4615.0157.73001.061411598.24711.4520.2600.2141.03101.4235111311.0111.8618584.6126.03201.8721106614.5112.2915.9568.2113.43302.4196101418.8912.7413.7550.9101.9例:工質氨的熱管,直徑φ=3mm,壁厚=0.3mm,長度L=300mm,工作溫度240K,有效長度為150mm。試確定該熱管的傳熱功率。一、聲速極限解:在240K時的有關物理參數(shù)如下:蒸汽密度ρ=0.8972kg/m3飽和蒸汽壓=0.10226×Pa汽化潛熱=1369×J/kg比熱容比=4/3=1.33分子量M=17通用氣體常數(shù)=8.314×J/(kmol·K)蒸汽的氣體常數(shù)=8.314×÷17=478.47J/(kg·K)汽腔的橫截面積=將以上數(shù)據(jù)帶入計算公式中,有==844.97W聲速極限的規(guī)律總結如下:二、毛細極限解:在240K時的有關物理參數(shù)如下:將以上數(shù)據(jù)帶入計算公式中,有==1456.83W沸騰極限的規(guī)律總結如下:四、粘性極限解:在240K時的有關物理參數(shù)如下:蒸汽密度ρ=0.8972kg/m3飽和蒸汽壓=0.10226×Pa汽化潛熱=1369×J/kg蒸汽黏度=9.16×N·s/m2蒸汽腔直徑=2.2mm將以上數(shù)據(jù)帶入計算公式中,有=26265.89W粘性極限的規(guī)律總結如下:攜帶極限解:在240K時的有關物理參數(shù)如下:汽化潛熱=1369×J/kg蒸汽密度ρ=0.8972kg/m3蒸氣流道的的橫截面積=3.8×m2表面張力系數(shù)σ=33.9×N/m絲網(wǎng)數(shù)目N=7.87m-1絲網(wǎng)直徑=6.25×m吸液心表面水力半徑=m將以上數(shù)據(jù)帶入計算公式中,有=3.8××1369××=112.96W攜帶極限的規(guī)律總結如下:五種傳熱極限的規(guī)律總結如下:飽和溫度/K聲速極限/W毛細極限/W沸騰極限/W粘性極限/W攜帶極限/W240845701457262701132501320759216227813326019798060413615315427028668540727813017428040269128153430419329055009619697440820930073521011391697504224310958110610028178182343201228711072451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