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語法修辭》課程作業(yè)_第1頁
《現代漢語語法修辭》課程作業(yè)_第2頁
《現代漢語語法修辭》課程作業(yè)_第3頁
《現代漢語語法修辭》課程作業(yè)_第4頁
《現代漢語語法修辭》課程作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大學遠程教育學院《現代漢語語法修辭》課程作業(yè)一、分析題1.指出下列詞語的構成方式說明磚頭化學月亮革命鳥兒董事雪白太太答:說明(補充)

磚頭(附加)

化學(偏正)

月亮(陳述)

革命(支配)

鳥兒(附加)

董事(支配)

雪白(偏正)

太太(疊音)2.分析下列單位,將他們分別歸入詞和短語,并簡要說明理由老鷹-老照片木頭-撞頭甘苦-雨雪白菜-白布雪白-雪堆答:詞老鷹、木頭、白菜、雪白短語老照片、撞頭、雨雪、白布、甘苦、雪堆區(qū)別:意義上-綜合與加合;結構上-是否可拆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詞性。(1)他過分激動。(2)你買了多少禮物?(3)里面黑咕隆咚的。(4)任何事情都應該盡力去做。(5)將來一定屬于你們。答:過分是副詞、多少是數詞、里面是名詞、任何是代詞、將來是名詞4.辨析下列各組詞,從作句法成分和組合能力上說明它們的語法特征。(1)友好-友誼(2)特別-格外答:(1)形容詞-名詞;(2)形容詞-副詞。

語法特征:形容詞常作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和定語。名詞經常作主語和賓語。

副詞主要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句子等,說明時間、地點、程度、方式等概念,在句中主要作狀語。1)“友好”和“友誼”這兩個詞的語法功能不同,“友好”前面可以加“不”和“很”,而“友誼”不行。我們可以說“很友好”、“不友好”,但不能說“很友誼”、“不友誼”;“友好”在句子中主要充當謂語(兩國人民非常友好)和定語(友好鄰邦),“友誼”在句子中經常充當主語(友誼第一)和賓語(增進友誼)。根據它們的不同功能,我們說“友好”是一個形容詞,“友誼”是一個名詞。2)“特別”

強調特征與其它不同。可作形容詞,例:她很特別;也可作副詞,例:今天特別冷。“格外”是副詞,強調與一般事物屬性不同意。5.區(qū)別下列句子中加線詞,說明各組內詞,哪些是兼類詞,哪些同音詞,哪些是詞類活用。(1)這是一個誤會/別誤會了我的意思(2)蘋果兩塊錢一斤/現在的一斤相當于古代的一百錢。(3)他比阿Q還要阿Q。答:(1)兼類詞(2)同音詞

(3)

詞類活用6.指出下列短語的結構關系。簡單明了()簡單極了()勇敢一點()忍住悲痛()答:分別為:聯合、述補、述補、述賓7.用層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語,有歧義的請作多種分析。(1)對校長的講話進行批評(2)發(fā)現敵人的哨兵叫王平答:

(1)對

校長的

講話

進行

批評

(2)發(fā)現

敵人的

哨兵

王平

|

偏正

|

|

A

|

|

|

|

介|

詞結構

||

|

|

B

|

|

|

|

|

|

第一句沒有歧義。第一句是個狀中結構。對校長的講話是介詞短語做狀語,其中校長的講話可以劃分出定語校長和中心語講話。進行批評是中心語,應該是個連謂結構。

第二句有歧義??梢宰鰞煞N分析:1、主語:發(fā)現敵人的哨兵。謂語:叫。賓語:王平。主語又可劃分為,定語,發(fā)現敵人,中心語,哨兵。主語中的定語有可以分為動語,發(fā)現,賓語,敵人。2、動語:發(fā)現。賓語:敵人的哨兵叫王平。賓語再劃分為:主語,敵人的哨兵。謂語,叫。賓語,王平。主語再劃分為,定語,敵人,中心語,哨兵。8.區(qū)別下列兩組短語,證明它們各自的特點(1)讀三遍——讀三篇(2)明天春節(jié)——明天完成答:(1)“讀三篇”是述賓結構,“三篇”是名量詞,修飾的是它后面的名詞性的詞?!白x了三遍”是述補結構,“三遍”是動量詞,修飾的是它前面的動詞、形容詞性的詞。

(2)“明天春節(jié)”是主謂結構?!懊魈焱瓿伞笔瞧Y構。

9.請寫出下列歧義短語的意義和類型(1)菜不熱了(2)出土文物(3)沒有買票的(4)在火車上貼標語答:1)菜不熱了:菜涼了(主謂)菜不用加熱了(主謂)

出土文物:出土的文物(偏正)出土了一件文物(動賓)

(3)沒有買票的:沒有人買票(動賓)還沒買票的人(偏正)

(4)在火車上貼標語:在火車皮上貼標語(動賓)在火車里貼標語(動賓)10.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1)看來不會下雨了。(2)愛祖國、恨敵人是戰(zhàn)士們的共同特點。(3)這女孩手凍僵了。你能做到這一點真不容易。答:分別是動詞性非主謂句、動詞謂語句、主謂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

11.用劃線加注法分析下列復句,并指出層次之間的關系。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上的實際需要相聯系,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是為人民所掌握,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答: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上的實際需要相聯系,||

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

并列

||

如果不是為人民所掌握,|

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也是不起作用的。

并列

假設(條件)

讓步

12.分析下列有語誤句子,指出其原因,并改正。(1)老張的衣服比老王的衣服做得好。(2)林沖在高衙內派人一次有一次害他性命時才走上反抗的道路。(3)這個村連續(xù)兩年獲得大豐收,不但向國家交售了六萬斤大米,而且不吃國家的救濟糧了。(4)如何防備展覽會的貴重物品免遭盜竊,這是此次展覽主辦方深感頭痛的問題。答:(1)歧義,老張的衣服比老王的做得好。(2)語序不當。,林沖在高衙內一次又一次派人害他性命時才走上反抗的道路。(3)語序不當,這個村連續(xù)兩年獲得大豐收,不但不吃國家的救濟糧了,而且向國家交售了六萬斤大米。

(4)述賓搭配不當,如何防備展覽會的貴重物品遭盜竊的消極行為,這是此次展覽主辦方深感頭痛的問題。13.下列廣告詞很有特色,指出它們在修辭上的特點。(1)鉆石音響-音響中的鉆石。(2)××牌蚊香,默默無“蚊”的奉獻。答:(1)是比喻;(2)是雙關。14.分析下列兩個句子,指出它們用了什么修辭格,并分析兩者之間的區(qū)別(1)許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講的大話,大而無當。(2)感情的激流已經在胸中奔騰多日,眼看就要破堤而出了。答:(1)借喻(2)暗喻。

借喻:用喻體來代替本體,也就是說,本體不出現,喻體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讀者或聽話人能理解兩者的關系。

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以喻體直接代替本體,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保斞浮豆枢l(xiāng)》)以“厚障壁”來比喻“我”和閏土之間形成的感情距離。借喻由于只有喻體出現,所以能產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達效果,同時也使語言更加簡潔。關聯想來揭示事物的特征,以達到渲染氣氛,將情感與形象融為一體的目的。暗喻:從表面看來是判斷、敘述或說明暗中包含著比喻關系。暗喻的本體和喻體都出現,與明喻的區(qū)別在于它的喻詞由“是、成了、變?yōu)?、當作、變成”等詞充當。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系,說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喻詞常由:是、就是、成了、成為、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暗喻又叫隱喻。15.分析兩面兩句話,它們都可有兩個意思。請問:它們都是雙關嗎?為什么?(1)外甥打燈籠——照舅(舊)(2)我想起來了。答:(1)為雙關,(2)為歧義。兩層意義的聯系性質不同。第一句是歇后語,是雙關。第一個意思是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按照歇后話的原則,就是每個字都有本身的意義。有外甥則有舅。打燈籠有“照”的意義,而不僅僅是“找”的意思。同音過來,照舊就是照樣還是原來那樣,沒有變化。第二個意思是外甥打燈籠----丟大人了:外甥打燈籠自己是找人,找誰呢?當然是找大了了。所以就是大人丟了。另外一個意思就是:某人辦了不好意思的人,丟人了。第二句有歧義,不是雙關。第一個意思是我想起床了。第二個意思是我想起某事了。

二、簡答題1.什么是現代漢語語法?與古漢語語法相比,有哪些主要特點?答:現代漢語語法就是指現代漢語中組詞成句的規(guī)則總合,是現代漢民族使用語言的方法,現代漢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F代漢語中很多詞的意思,是由古代漢語的詞意延伸而來,與古漢語語法相比,現代漢語具有以下幾點變化:

1)詞義縮小,如“鮮美”,古時候能修飾色彩、味道,現代漢語里一般表示味道;還有“妻子”,古時候是妻子和兒女,現在是女性配偶

2)詞義擴大:如“江”古時候就是長江,現代漢語里能泛指大河3)詞義轉移:“無論”在古代漢語里是不知道的意思,現代漢語是連詞,表示假它的主要特點有:

構詞以合成詞為主;語法手段更加完備;語法標記增多;語序微調。什么是語素?現代漢語語素有什么特點?答:語素是最小的語法單位,也就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F代漢語語素的特點:多數以單音節(jié)形式體現;是構成合成詞的基本要素,是最小的語音,不能再分割了;語素的功能類型多樣且有意義。。什么是語法意義?請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答:語法意義是指借助于特定的語法形式實現的語法關系或功能。就現代漢語來說,助詞“了”可以附著于動詞后,表示動作已經完成的意義,如“吃了飯”。例如,"大"和"眼睛"這兩個詞各有自己的意義,組合成偏正結構"大眼睛"以后指明這是"大"的"眼睛",回答的問題是"什么樣的眼睛?"這些都是組合所帶來的語法意義。如果把同樣的兩個詞組合成主謂結構"眼睛大","大"就不再是修飾"眼睛",而是說明"眼睛"具有"大"的屬性,回答的問題也相應地變成了"眼睛怎么樣?"這是主謂結構給這兩個詞增加的語法意義。就某一結構組合中的某一個詞而言,它同時具有詞義和語法意義,例如在"眼睛大"中,眼睛具有"被說明的對象"這樣的語法意義。如果我們不了解語法結構的意義,即使句子里的每個詞都認得,還是不能正確地理解句子的意義。區(qū)別詞與形容詞的差異有哪些?答:區(qū)別詞與形容詞的區(qū)別在于1、形容詞可以充當謂語、定語、狀語或補語等句法成分;區(qū)別詞只作定語修飾名詞,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只有加上“的”組成“的”字短語后才能作主語和賓語,所以區(qū)別詞也稱作“非謂語形容詞”。2、形容詞可受否定副詞“不”的修飾。現代漢語里所有動詞都可以重疊嗎?重疊動詞的語法意義是什么?答:1)不可以。重疊是一種重要的語法手段,動詞的重疊是漢語中特有的語言現象,具有豐富的表義作用、語法功能和表現形式,充分地表現了漢語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對動詞重疊這一語法現象的研究,對于我們全面準確地把握漢語的本質規(guī)律有著重要的意義。一種動作方開始與繼續(xù)地進行,又表快完成之趨勢,可用重疊法。2)動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歸納有:表短暫、表嘗試、表增量、表不定量、強化能動性和可控性。表示程度減輕、短時態(tài)。如何區(qū)別時間名詞與時間副詞?答:1)看這個詞能否充當句子的主語、賓語或定語。時間名詞屬于名詞,它必然具有名詞的屬性,在句中可以充當主語、賓語或定語,比如“現在是五點鐘”中的“現在”充當了句子的主語,“昨天是星期天”中的“昨天、星期天”分別充當了句子的主語和賓語,而“今天的中國人,已不再是東亞病夫”中的“今天”則充當了句子的定語。副詞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范圍、時間頻率等,是不能作主語、賓語的。

2)看這個詞能否與介詞組成介賓短語。時間名詞一般都可以與介詞組成介賓短語,而時間副詞則不能。比如“在當今,這種規(guī)象是不足為怪的”中的“當今”,就是如此。

3)看這個詞能否受其他詞類的修飾。能受其他詞類修飾的是時間名詞,時間副詞不能受其他詞類的修飾。比如“去年的今天,我們是在客棧里”,“美麗的春天,鮮花盛開”,這里的“今天、春天”都是時間名詞。兼語短語的特點有哪些?答:兼語短語最早叫“遞系”短語,是一個動賓短語套上一個主謂短語的復雜短語。如:在“叫你去”中,“你”兼作“叫”的賓語和“去”的主語,因此叫“兼語”。兼語短語里的兩個動詞不屬于一個主體,而是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主體。這一點是與連謂短語不同的。兼語短語有一點值得注意:必須弄清,動詞1和動詞2之間的語義關系。如果僅從兼語短語的第一個動詞來看它的特點,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動詞1有使令意味;二是動詞1通常是表示贊許、責怪或心理活動的動詞;三是動詞1是“有、輪”等表示領有或存在的。例如:兼語短語里的兼語對于后面動詞2來說,也不僅僅是施事,還可以是受事以及相關的事物等。

請舉例說明謂語與詞類的關系。答:謂語是由一個動詞或動詞短語構成的。詞類是詞的語法性質的分類。一般來說,充當謂語的大多是動詞,按詞在造句中的不同作用而分出來的類一般稱作詞類。現在一般將漢語的詞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等十二類。也就是說謂語一般是由詞類中的動詞來充當的。比如說“某某參加考試”,則參加是動詞作謂語,而某某是名字做主語,考試是名詞做賓語。中心詞是謂詞的偏正詞組都是謂詞性的短語嗎?答:不是。也可以是體詞性的,如狐貍的狡猾、你們的到來。用層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結構是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答:層次分析法,又稱“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對句法單位(包括短語和句子)的直接成分進行結構層次分析的方法。由于切分過程中盡可能采用二分,所以層次分析法又稱作“二分法”。語法從表面上看是線性排列的符號序列。線性排列是指按照時間先后順序說出或寫出的形式。但是語法結構卻是有層次性的,層次是指句法單位在組合時所反映出來的不同的先后順序。層次分析法就是逐層將一個句法單位(聯合短語等由多個直接成分組成的短語除外)切分成兩個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為止的句子分析方法。層次分析法的分析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切分結構層次,第二步是確定結構關系。表層的線性關系背后暗含著隱性的層次關系。小的語法單位是大語法單位的組成部分,大的語法單位是由小的語法單位組合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為更大語法單位的組成部分。語法結構的每個層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兩個語法單位,這兩個小的語法單位就是直接成分。每一個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切分過程中應注意: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當,后面便容易全都切錯。②必須逐層切分,直至分析出每個實詞,語素不需要切分。③為避免切分過程中的遺漏,一般采用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逐塊切分的分析步驟。層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圖解表示法是切分法、組合法和樹形圖。舉例說明漢語里的語氣表現手段。答:陳述語氣,如“我已經吃過了”;感嘆語氣,如“這餃子真是好吃啊”;疑問語氣,如“你會包餃子嗎”;祈使語氣,如“別再吃了”;反問語氣,如“難道你還沒吃飽嗎”等。說明緊縮句與單句的區(qū)別。答:單句,是由短語或單個的詞構成的句子,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煞譃橹髦^句非主謂句兩類。緊縮句由復句緊縮而成.緊,是緊湊,指分句間的語音停頓沒有了;縮,是縮減,指有些詞語被壓縮掉了。它是分句間沒有語音停頓的特殊復句。緊縮句的成分之間不是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而是分句間的關系;緊縮句內可以出現關聯詞。

語法學中將一個具體看作省略的兩個條件是什么?答:答:第一,如果一句話離開上下文或者說話的環(huán)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須添補一定的詞語意思才清楚;第二,經過添補的話,是實際上可以有的,并且添補的詞語只有一種可能。

請舉例說明漢語修辭的民族性。答:修辭與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有密切的關系。這里所謂文化傳統(tǒng),包括由種種因素形成的民族心理特征,思維習慣,哲學觀點,審美觀點,以及反映這些特征、習慣、觀點的各種文化成就。

①在漢語修辭中大量用“比”用得多,用的方面廣?!氨取钡姆绞接蟹N種,總的就是不直說,而以此喻彼,讓聽者或讀者自己去理解。一般修辭學上講的“明喻、隱喻、借喻”等都是“比”,就連“夸張”、“移就”等,往往也是“比”或者包含有“比”的因素;各種成語,許多都是“比”的運用。大量的、多方面的用“比”,反映漢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一個側面。有些比,許多年來長期使用,幾乎成了一種定型的慣用語,甚至濃縮成為一個常用詞,如“推敲”、“琢磨”等。在漢語詞匯里有一部分詞,實質上就是用比的方法構成的。這樣的詞并不是先有一個基本義或本義,然后才孳生出來一個比喻義(如“扣帽子”的“帽子”,“背包袱”的“包袱”

),而是即以比喻義為本義的,如“蠶食”、“鯨吞”、“瓜分”、“席卷”、“囊括”、“海碗”、“海量”、“童心”、“水蛇腰”、“八字腳”、“漆黑”、“焦黃”等。動詞、名詞、形容詞各類里都不少。不少文章整篇是一個比喻,用來闡明一種道理。這個事實是漢語用比特別多的一個有力證明。喜歡用比,善于用比,既是民族智力和語言素養(yǎng)的反映,也有某些社會歷史因素,并且產生某些社會影響。歷代很多關于婉言進諫,以至象《史記·滑稽列傳》中那些俳優(yōu)用幽默的比況向君主進諫成功的例子。

同時,

探求“弦外之音”,向字里行間揣測含有什么深文大義,以至流于牽強附會的風氣也很盛。《詩經》里不少民歌以及歷史上其他一些狀物抒情的詩文被解釋成為稱頌在上者的事情很多;被解釋成為諷刺在上者因而遭受貶謫以至釀成文字獄的事例也不少。這種風氣,一直影響到現代。借助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義學的研究方法對漢語修辭的這種習尚進行研究,是漢語修辭學研究的一個新的領域。②獨特的審美觀以整齊、對稱為主,以參差錯落為輔的審美觀,在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好些方面有所反映,例如音樂、繪畫、雕塑、建筑等。修辭,特別是書面語言的修辭,具有同樣的特點。無論詩、賦、詞、曲、各體散文,都是一樣,既見于整首、整篇的總的結構,也見于段落語句的局部組織。不僅古文如此,而且從早期的比較接近口語的白話散文小說,包括中短篇的所謂話本小說和長篇的所謂章回小說,直到“五四”運動之后,以至目前,各體散文都已使用白話,這種整齊對稱和參差錯落相間雜的特點,始終明顯地存在。這是一種具有民族特點的審美觀在語言運用中的反映。探討這種審美觀的形成,是美學研究對象之一。

③在漢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許多領域中,廣泛運用一種樸素的辯證觀點。事物被認為是包含著兩種對立因素的統(tǒng)一體。這兩種因素被概括為“虛”和“實”兩個范疇?!疤摗迸c“實”的關系被說成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相生”。修辭,同樣運用這種觀點。無論詩、文,都有“虛寫”和“實寫”之分。整首,整篇,有虛寫部分和實寫部分。虛的部分和實的部分相資相生,相輔相成,或足以引起讀者的懸念,或有助于讀者理解而又節(jié)省筆墨,或足以引起讀者深思與感情上的共鳴。在語言表達中有意識地運用“虛實”觀點,取得某種效果,這是漢語修辭的又一個特點。什么是仿詞?請舉例說明。答:臨時仿照已有的詞語而產生的用于幽默風趣表達的用詞現象。“地才”對于“天才”等。根據表達的需要,更換現成詞語的某個語素或詞,臨時造出新的詞語,臨時仿造出新的詞語,改變原來特定的詞義,創(chuàng)造出新意,這種修辭手法叫做仿詞。

例如:草木皆冰——草木皆兵

2、民意測驗——名義測驗

3、你不會跳舞——我會跳六

什么是比喻?請舉例說明。答: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依據描寫或說明的方式比喻可分為“直喻”、“隱喻”、“類喻”、“潔喻”、“葉子(本體)出水很高,像(喻詞)亭亭的舞女的裙(喻體)。(對喻”、?博喻”、.簡喻”、“詳喻”、?引喻”“虛喻?等十類。

什么是辭格?判斷辭格的條件有哪些?答:辭格是語言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對語言或語用規(guī)則有效偏離形成的具有特定表達價值的固定模式。

判斷辭格有形式、功能、語言三個條件。什么是移就?移就辭格形成的心理基礎是什么?答:所謂“移就”,就是有意識的把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移用來描寫乙事物。

一般可分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類。,“‘心理距離’是創(chuàng)造與欣賞美的一個基本原則;實用的東西不美,但一旦拋開實際的,實用的意義,而把對象放在一定的距離之外,以超然態(tài)度觀賞它的形象,這時就美。19.什么是語體?確定語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所謂語體,就是人們在各種社會活動領域,針對不同對象、不同環(huán)境,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時所形成的習慣用語、常用句式、結構體式等一系列運用語言的特點。

確定語體的主要因素有:詞語的應用、句子結構的特點、修辭格的應用方式與頻率、焦點或話題轉化的方式等。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來有效地進行語言交流,不僅涉及內容,而且也涉及語言的本身,涉及語言材料及其表達手段、組合方式等等的準確選擇。這就是語體學所要研究的課題。因此,語體學可以說是現代語言學中緊密聯系社會交際環(huán)境來研究語言可變性規(guī)律的一門分支學科。語體分為口頭語體和書面語體兩類,其中口頭語體包括談話語體和演講語體,書面語體又分為事務語體、科技語體,政論語體、文藝語體四類。三、論述與應用題1.怎樣理解語法的抽象性?請以具體的材料加以說明。答:語言的抽象性表現為詞匯級抽象和語法級抽象。在詞匯意義上每個詞都是一般的、概括的,表示一類事物。如“筆”表示所有的筆,鋼筆、鉛筆、毛筆和圓珠筆等。語法意義更是人類思維長期抽象化的成果,是從具體的詞句中抽象出來的。

人之所以能了解語言的意思,是因為語言是音義結合的,可以用來交際和進行思維的符號系統(tǒng)。語言符號包括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面。語言是聽覺可以感知的,感知的形式語音又是和意義結合在一起的。如“人”的語音形式ren,是聽覺上可以感知的聲音,它的意義是“兩條腿走路、會說話、會干活的動物”。ren這個形式和“人”的意義結合,代表了客觀世界中“人”這種事物。正因為如此,所以說語言是可以為人所了解的。抽象性是語法最基本的特征。語法就是對一個語言中各種語法單位的組合關系、聚合關系、功能類型等等的抽象概括。人們所使用的句子千差萬別、數不勝數。但是,無限多的個別具體的語句中,詞的結構方式、短語和句子的結構規(guī)則等卻是有限的。這些結構規(guī)則、語法形式、語法手段、語法范疇和語法意義都是從個別和具體的語言材料中抽象出來的。例如:買飯、作畫、挖坑、蒸饅頭、蓋房子、說英語、喜歡唱歌、討論問題、降低標準、開挖隧道、修理家用電器、穿藍色西服、提出苛刻條件等,這些短語所表達的意義各不相同,但卻可以從中概括出“述語+賓語”的結構特點,表示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其中述語由動詞充當,賓語由體詞性詞語充當。語言單位之間最重要的關系主要是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舉例說明短語與句子的區(qū)別。答:詞和詞可以構成短語,詞和短語都是結構單位,而句子不是從結構,而是從使用角度劃分出來的。換句話說,詞和短語是備用單位,句子是使用單位;詞和短語是靜態(tài)單位,句子是動態(tài)單位;詞和短語之間是組合關系,詞、短語同句子之間是實現關系。

1)兩者的差別是質的區(qū)別詞和短語同句子的區(qū)別,并不在于量,而在于質。量再少,哪怕是一個詞,只要帶上語調,就是一個句子。如:

"水!"在不同語境,有不同意思。當病人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嘴里輕輕地說,意思是"我要喝水"。當軍隊在漆黑的山溝里急行軍,走在前面的戰(zhàn)士突然地喊了一聲,意思是"這里有水,注意不要踩上去"。當一行人在沙漠里迷路,走了好幾天,又干又渴,走在前面的忽然大聲說,意思是"我們終于找到水了"。量再大,哪怕十幾個詞,甚至是幾十個詞,可能還是短語。如:"必須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中俄兩國之間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新型伙伴關系"述賓短語,在"雙方一致認為必須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中俄兩國之間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新型伙伴關系"中只是一個句法成分。只有它帶上語調,進入某一語境使用時,才實現為句子。同樣道理,句子不一定是主謂短語。主謂短語也可能只是句中一個成分,如:主謂短語"他喜歡打球"在"我知道他喜歡打球"中只作賓語。

2)句子結構復雜度與語境依賴度成反比詞和短語實現為句子時,對語境的依賴度同其本身結構的復雜性呈反比。語言單位越簡單,對語境的依賴性就越大。語言單位越完備,對語境的依賴性就越小,它的多義性就越少。如:a、水b、喝水。c、想喝水。d、我想喝水。e、我想喝一杯開水。

f、我現在就想喝一杯冷開水。從a到f句,對語境的依賴性由強漸弱。3)句子有動態(tài)變化和特殊成分,在交際和交流思想的過程中,說話人可以根據需要將句子的某一個部分加以變化,但這種改變并不改變句子的基本格局。這種變化只屬于句子平面,在詞和短語里是找不到的。像句子中的移位現象,如:東北人,他?句子的特殊成分指提示成分和獨立成分。兩者有共同特點:附麗于句子,不能離開句子而獨立,但一般都不是由句子的直接成分。換句話,句子是由短語實現而成的,但短語里面不包括特殊成分,盡管它們本身也是詞或短語。劃分詞類的依據有哪些?為什么給漢語詞分類應該主要依靠功能標準?答:語法上給詞分類,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標準。可以從類別意義,也可以從外部形態(tài)變化,這里以詞的語法功能為分類標準。一,從意義出發(fā);二,從外部形態(tài)出發(fā);三,對漢語來說,劃分詞的標準是語法功能,詞的語法功能就是詞的組合能力。具體地說(1)詞的語法功能首先表現為能否充當句法成分。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是實詞。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虛詞(2)實詞的不同語法功能體現在詞和詞的組合能力(3)虛詞的不同語法功能表現在虛詞和實詞或者短語的不同關系上。實詞能夠作句子成分,并且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里一個詞就能成為一個句子;虛詞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能作句子成分(只有副詞可作狀語),在任何場合都不能成為句子,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實詞包括名詞(包括方位詞)、動詞(包括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判斷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包括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包括結構助詞、時態(tài)助詞和語氣助詞)、嘆詞,總共11類。判定是否兼類詞要看哪些條件?答:判斷兼類詞應注意同一性原則,即將讀音相同、意義有聯系而分屬不同詞類的詞看作兼類詞,否則就是同音詞或是詞的活用。

兼類詞除具有相同的語音形式,具備不同詞類的語法功能,詞匯意義還應相關。同音詞是語音形式相同,而意義不相關的詞。

2)詞的兼類與詞的活用不同。詞的活用是指出于修辭的需要,臨時具備其他詞類的語法功能,本身并不具備動詞的語法功能,是出于表達上的需要,臨時的活用。有的人認為“坐在椅子上”應分析為述(坐在)賓(椅子上)關系,有的人則認為應分析為述(坐)補(在椅子上)關系。你認為哪種好,為什么?答:兩者分析皆可。但更傾向于前者。理由:停頓;插入動態(tài)助詞?!袄蠌堄休v車很得意”是單義的,“老張有個女兒很驕傲”卻是多義的,請解釋兩者不同的原因。答:前者兩個動詞都有主語“老張”控制,即都指向主語;后者則可以同于前者,但也可以是每個述語各有自己的主語,即可以分別指向不同的主語。具體來說車是物體,沒有感情,因此第一句話的意思是老張很得意

;女兒是人,因此第二句話的意思有兩種,第一是老張有個女兒感到很驕傲,

第二是老張的女兒很驕傲。舉例說明兼語句與主謂詞組作賓語句的不同。答:兼語句同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十分相似。它們的結構順序一致,但表示的意義關系不同

,要注意分辨,不能混淆。下面介紹幾種辨認的方法:

第一,第一個動詞所表示的意義不同。兼語句里的第一個動詞多為使令性動詞,而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里,主要動詞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動或知覺、感覺等意義的動詞。

因此,凡是“使、請、派、讓、叫、催、逼、勸、托、教、留、命令、任命、禁止、要求、請求、吩咐、動員、阻止、發(fā)動、組織、號召、引導、指示、鼓勵、培養(yǎng)、選舉”等一類動詞,一般是構成兼語句;凡

是“想、怕、相信、希望、知道、贊成、反對、記得、以為、認為、了解、表示、擔心、

算、感到、看見、聽見、證明、反映、標志、指出、說”等一類動詞,后邊的主謂短語一律作賓語。第二,第一個動詞支配的對象不同。兼語句里前面動詞涉及的對象只是兼語(

即涉及的只是某人或某物),不包括兼語的陳說部分。例如“母親打發(fā)我們過黃河”,其中“打發(fā)”涉及的對象只限于“我們”其發(fā)問的方式是:“母親打發(fā)誰?”“母親打發(fā)我們做什么?

”必須這樣加兩問才能把后邊的內容問出來。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主要動詞涉及的對象是整個主謂短語(即涉及的是一件事情的整體)。例如“我猜想他回來了”,其中“猜想”所涉及的是“他回來了”這樣完整的一件事情。

其發(fā)問的方式只能是:“你猜想什么?”動詞后加一個問語就可以把后邊的內容問出來。第三,語音停頓和插入狀語的位置不同。從語音停頓來看,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在動詞和主謂短語之間可以有語音停頓,

如“我猜想——他回來了”;兼語句中,前一個動詞和兼語之間不能停頓,如不能說“你叫

——他回來”,兼語句的語音停頓只能在兼語之后,如“你叫他——回來”。從插入狀語的位置來看,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主謂短語前或主謂短語中可以插入時間名詞或副詞,如“我猜想昨天他回來了”或“我猜想他昨天回來了”;兼語句只能插在兼語之后,而不能插在兼語之前,如可以說“你叫他明天回來”,但不能說“你叫明天他回來”。

第四,從能否變換語序來看。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結構關系不像兼語句那么緊密,作賓語的主謂短語往往可以移到句首,如可以說“他回來了,我猜想”;兼語句不能這樣變換語序,如不能說“他回來,你叫”。

第五,從語義關系來看。兼語句中前一個動詞與兼語陳說部分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如“你叫他回來”中的“回來”是“叫”的結果,因為“叫”了,所以才“回來”。

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主要動詞與主謂短語里的動詞沒有這種因果關系,因為“他回來”并不是“我猜想

”的結果。8.閱讀下面這段話,指出其中哪些地方表達不妥;并加以修改:昨天我的車掛不上兩檔,今天維修后,問題還是存在,所以基本上一直用1檔和3,4檔在跑。但還好車速還是比較快,加上退出比賽的朋友幫我把車速調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所以名次還排在第3,比第4名領先了一分鐘。答:昨天我的車掛不上二檔,今天雖然經過了維修,但問題還是存在,因此基本上只能用1檔、3檔和4檔跑。幸好車速還算比較快,加上退出比賽的朋友幫我把對車速的操控調的比昨天好了很多,所以名次還排在第3,時間上領先第4名一分鐘。什么是對偶?對偶有哪三種表現形式?答:對偶,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詮釋。在詞語中,它是一種修辭方法,兩個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語句表現相關或相反的意思。在語文中,對偶的種類很多,分為單句對對偶、偶句對對偶,多句對對偶等。另外,在數學當中,還有對偶空間

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對偶有三種表現形式:1)正對。例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什么是借喻?什么是借代?兩者有什么同異?答:借喻是比喻的一種,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用乙事物給甲事物作比的修辭方法。把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