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舊唐書》未命名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房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幼聰敏,博覽經(jīng)史工草隸,善屬文。父病綿歷十旬,玄齡盡心藥膳,未嘗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齡杖策謁于軍門,太宗一見,便如舊識,暑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玄齡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無不為。賊寇每平,眾人竟求珍玩,玄齡獨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謀臣猛將,皆與之潛相申結(jié),各盡其死力。玄齡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記,每軍書表奏,駐馬立成,文約理贍,初無稿草。高祖嘗謂侍臣曰:“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每為我兒陳事,必會人心,千里之外,猶對面語耳?!奔疤谌氪簩m,擢拜太子右庶子,賜絹五千匹。貞觀元年,代蕭瑀為中書令。論功行賞,以玄齡及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為第一,進爵邢國公,賜實封千三百戶。三年,拜太子少師,固讓不受,攝太子詹事,兼禮部尚書。明年,代長孫無忌為尚書左仆射,改封魏國公,監(jiān)修國史。既任總百司,虔恭夙夜,盡心竭節(jié),不欲一物失所。聞人有善,若己有之。明達吏事飾以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卑賤論者稱為良相焉尋以撰《高祖太宗實錄》成,降璽書褒美。其年,玄齡丁繼母憂去職,特敕賜以昭陵葬地。未幾,起復本官。太宗親征遼東,命玄齡京城留守,手詔曰:“公當蕭何之任,朕無后顧之憂矣?!避娙制餍?,戰(zhàn)士糧廩,并委令處分發(fā)遣。尋與中書侍郎褚遂良受詔重撰《晉書》。二十三年,時玄齡舊疾發(fā)。敕遣名醫(yī)救療,尚食每日供御膳。后疾增劇,遂鑿苑墻開門,累遣中使候問。上又親臨,握手敘別,悲不自勝。尋薨,年七十。廢朝三日。(選自《舊唐書·房玄齡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明達吏事/飾以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卑賤/論者稱為良相焉/B.明達吏事/飾以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卑賤/論者稱為良相焉/C.明達吏事/飾以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已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卑賤/論者稱為良相焉/D.明達吏事/飾以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卑賤/論者稱為良相焉/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宗,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常見廟號,通常用來稱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B.禮部,中國古代官署名,隋朝以后為六部之一,掌管五禮之儀制及學校貢舉之法。C.璽書,秦以后專指皇帝的詔書。璽是皇帝專用印章,也稱玉璽、傳國璽、傳國玉璽。D.《晉書》,二十四史之一,記載的歷史上起于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房玄齡聰慧孝順,精通儒家經(jīng)書。善詩能文,博覽經(jīng)史,寫得一手好書法。父親生病時間很長,他盡心服侍,就連睡覺都顧不上。B.房玄齡竭盡心力,籌劃軍政事務。為報太宗知遇之恩,每消滅一方割據(jù)勢力,房玄齡首先收攏人才,并安置在幕府中,共同為太宗效力。C.房玄齡位高權(quán)重,受到太宗信任。貞觀元年擔任中書令,貞觀三年擔任太子少師兼禮部尚書,后擔任尚書左仆射,最終成為一代良相。D.房玄齡病重之際,得到皇帝厚待。太宗派名醫(yī)為其醫(yī)治,每日供給御膳;為方便派人探見,甚至鑿穿宮墻開門;臨終時親至病床前握手訣別。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每軍書表奏,駐馬立成,文約理贍,初無稿草。(2)軍戎器械,戰(zhàn)士糧廩,并委令處分發(fā)遣。【答案】1.B2.A3.C4.(1)每逢要起草軍中文書和上表奏事,(他總能)快速寫成,文字簡約義理充足,一開始就不用草稿。(2)軍隊的兵器、戰(zhàn)士的糧食,都交給他下令處置調(diào)發(fā)?!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本題是選擇題,找準切入點,注意各選項間的不同之處。“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省略了主語房玄齡,“取人”和“格物”分別作謂語,是完整的句子,而且這兩句形成對仗的形式,在它們前后分別斷開,只有B符合。畫波浪線部分意思是:他對行政事務明晰練達,并且用文獻經(jīng)典來加以整治。他審查修訂法令,意在寬容公平。他不以求全之心來選人,不用自己的長處來要求他人,而是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賤而排斥,議論的人都稱贊他是良相。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A.“通常用來稱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說法錯誤。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開國皇帝的廟號通常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廟號多為“太宗”。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貞觀三年擔任太子少師”說法有誤,房玄齡并未擔任太子少師,原文是“固讓不受”。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軍書”,名詞作動詞,起草軍中文書;“駐馬立成”,快速寫成;“贍”,豐富、充足。(2)“軍戎”,軍隊;“委”,委托、交給;“處分”,處置。參考譯文房喬,字玄齡,是齊州臨淄人。小時候就很聰明,廣泛地閱讀了經(jīng)書、史書,工于草書和隸書,善于寫文章。父親生病綿延百日,玄齡的心思全部用在父親的藥物和膳食上,不曾脫衣服睡過一次好覺。太宗攻占渭水北邊的土地,玄齡驅(qū)馬到軍門求見。太宗一見他,就像老朋友一樣,讓他代理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玄齡已經(jīng)遇到了知己,(就為他)用盡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沒有不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賊寇,眾人爭著去尋找珍寶古玩,只有玄齡先接收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等到遇見善于謀劃的文臣和勇猛善戰(zhàn)的將帥,都跟他們暗中互相結(jié)交,他們都表示愿為太宗竭盡全力。玄齡在秦王府中十多年,常主管文牘,每逢要起草軍中文書和上表奏事,(他總能)快速寫成,文字簡約義理充足,一開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經(jīng)對侍臣說:“這個人深知事理,足能委以重任。每當替我兒陳說事務,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即使在千里之外,也會讓人感覺像面對面說話一樣?!钡鹊教诔蔀樘又?,提升玄齡擔任太子右庶子,賜絹五千匹。貞觀元年,玄齡代蕭瑀為中書令。太宗論功行賞,把玄齡跟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作為第一等,進升爵位為邢國公,賜實封一千三百戶。貞觀三年,任命他為太子少師,他堅決推辭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禮部尚書。第二年,代長孫無忌為尚書左卜射,改封魏國公,監(jiān)編國史。已擔任總領百司的官職以后,日夜虔誠恭敬,用盡全部的心力,不想讓每一個人才失去應處的位置。聽到他人的長處,好像自己擁有一樣高興。他對行政事務明晰練達,并且用文獻經(jīng)典來加以整治。他審查修訂法令,意在寬容公平。他不以求全之心來選人,不用自己的長處來要求他人,而是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賤而排斥,議論的人都稱贊他是良相。不久因撰寫完成《高祖太宗實錄》,賜下璽書表彰。這一年,玄齡因繼母去世丁憂服喪離開職位,朝廷特地下詔在昭陵賜給他墓地。不久,他又重任本官職位。太宗親征遼東時,命玄齡在京城留守,親手寫詔書說:“你擔負蕭何一樣的重任,我沒有后顧之憂了?!避婈牭谋?、戰(zhàn)士的糧食,都交給他下令處置調(diào)發(fā)。不久跟中書侍郎褚遂良受詔重編《晉書》。貞觀二十三年,當時玄齡舊病復發(fā)。太宗下詔派名醫(yī)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員每天對他供應御膳。后病情加重,就鑿穿宮墻開門,多次派宦官問候?;噬嫌钟H自光臨,握手敘別,悲不能忍。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李嗣業(yè),京兆高陵人也。身長七尺,壯勇絕倫。天寶初,隨募至安西頻經(jīng)戰(zhàn)斗于時諸軍初用陌刀咸推嗣業(yè)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節(jié)度使馬靈察知其勇健每出師令嗣業(yè)與焉天寶七載,安西都知兵馬使高仙芝奉詔總軍,專征勃律,選嗣業(yè)與郎將田珍為左右陌刀將。于時吐蕃聚十萬眾于娑勒城,據(jù)山因水,塹斷崖谷,編木為城。仙芝夜引軍渡信圖河,奄至城下。仙芝謂嗣業(yè)與田珍曰:“不午時,須破此賊?!彼脴I(yè)引步軍持長刀上,山頭拋榻蔽空而下,嗣業(yè)十獨引一旗于絕險處先登,諸將因之齊上。賊不虞漢軍暴至,遂大潰。遂長驅(qū)至勃律城擒勃律王。于是拂林、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款塞朝獻,嗣業(yè)之功也。及祿山反,兩京陷,上在靈武,詔嗣業(yè)赴行在。嗣業(yè)自安西統(tǒng)眾萬里,威令肅然,所過郡縣,秋毫不犯。至鳳翔謁見,上曰:“今日得卿,勝數(shù)萬眾;事之濟否,實在卿也?!钡撋街畞y,兩京未復,肅宗在風翔。至德二年九月,嗣業(yè)從廣平王收復京城,與賊大戰(zhàn)于香積寺北,賊將李歸仁初以銳師數(shù)來挑戰(zhàn),我?guī)煍€矢而逐之,賊軍大至,逼我追騎,突入我營,我?guī)焽虂y。嗣業(yè)謂郭子儀日:“今日之事,若不以身啖寇,決戰(zhàn)于陣,萬死而冀其一生。不然,則我軍無孑遺矣?!彼脴I(yè)乃脫衣徒搏,執(zhí)長刀立于陣前大呼:“當嗣業(yè)刀者,人馬俱碎?!睔⑹當?shù)人,陣容方駐。前軍之士盡執(zhí)長刀而出,如墻而進;嗣業(yè)先登奮命,所向摧靡。乾元二年,諸將同圍相州。是時筑堤引漳水灌城,經(jīng)月余,城不拔。是時,軍無統(tǒng)帥,諸將自困全,人無斗志。賊每出戰(zhàn),嗣業(yè)被堅沖突,履鋒冒刃,為流矢所中。數(shù)日,瘡欲愈,臥于帳中,忽聞金鼓之聲,因而大叫,瘡中血出數(shù)升注地而卒。上聞之震悼,嗟惜久之。(摘編自《舊唐書·李嗣業(yè)傳》)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隨募至安西/頻經(jīng)戰(zhàn)斗/于時諸軍初用陌刀/咸推嗣業(yè)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節(jié)度使馬靈察知其勇健/每出師/令嗣業(yè)與焉/B.隨募至安西/頻經(jīng)戰(zhàn)斗于時/諸軍初用陌刀/咸推嗣業(yè)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節(jié)度使馬靈察知其勇健/每出師/令嗣業(yè)與焉/C.隨募至安西/頻經(jīng)戰(zhàn)斗/于時諸軍初用陌刀/咸推嗣業(yè)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節(jié)度使馬靈察知其勇健/每出師令/嗣業(yè)與焉/D.隨募至安西/頻經(jīng)戰(zhàn)斗于時/諸軍初用陌刀/咸推嗣業(yè)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節(jié)度使馬靈察知其勇健/每出師令/嗣業(yè)與焉/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京兆是西安的古稱,所轄范圍相當于陜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屬地區(qū),如當時的高陵縣。B.天寶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共計使用15年,天寶十四年年末“安史之亂”發(fā)生。C.漢軍本指漢王朝軍隊,文中的“漢軍”相對于吐蕃軍而言,實際指的就是唐朝軍隊。D.金鼓是軍中信號,古代軍隊行軍作戰(zhàn)離不開金鼓,命令軍隊行動與進攻就鳴金擊鼓。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嗣業(yè)擅長陌刀,雄威顯于敵陣。他擔任過高仙芝的左陌刀將,軍中信服他善用陌刀,在與叛軍決戰(zhàn)香積寺北時曾執(zhí)陌刀陣前示威,一往無前,所向披靡。B.李嗣業(yè)無懼艱險,孤膽降服強敵。攻打娑勒城,敵人依據(jù)險要地勢,安營扎寨,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他孤身一人,走險路,突然出現(xiàn)在敵前,讓敵軍潰退。C.李嗣業(yè)身先士卒,意志感奮軍心。在與李歸仁部戰(zhàn)斗中,情勢十分危急,他向郭子儀闡明意志之后,就又率先殺向敵軍,前軍之士隨其后,終于讓敵軍潰敗。D.李嗣業(yè)建功立業(yè),英名載人史冊。安西征戰(zhàn),促使拂林、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誠意來到邊界歸順,貢獻珍物;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也是戰(zhàn)功卓著,深得倚重。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及祿山反,兩京陷,上在靈武,詔嗣業(yè)赴行在。(2)至鳳翔謁見,上曰:“今日得卿,勝數(shù)萬眾;事之濟否,實在卿也?!薄敬鸢浮?.A6.D7.B8.(1)等到安祿山反叛,兩京被攻陷,皇上到了靈武,朝廷下詔讓李嗣業(yè)趕到行營(救駕)。(2)到達鳳翔后,拜見了皇帝,皇帝說:“現(xiàn)在有了你,勝過有幾萬軍隊;討賊能否成功,確實在于你了。”【分析】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坝跁r”是當時,表時間,為“諸軍初用陌刀”的狀語,不需要斷開,排除BD。“令”是讓的意思,賓語為“嗣業(yè)”,不需要斷開,排除C。句意:被召募到安西,頻繁參加戰(zhàn)斗,當時軍隊中開始使用長刀,大家都認為李嗣業(yè)特別擅長使用這種長刀。每次戰(zhàn)斗必定擔任先鋒,所向之處都一定會大敗敵軍。節(jié)度使馬靈察發(fā)現(xiàn)他勇猛強健,每次出兵,都讓李嗣業(yè)參與同去。故選A。6.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D.“命令軍隊行動與進攻就鳴金擊鼓”錯,正確的說法是“命令軍隊行動與進攻就擊鼓”,文中的“金鼓”偏在“鼓聲”;鳴金收兵。故選D。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他孤身一人,走險路,突然出現(xiàn)在敵前,讓敵軍潰退”錯。原文有“諸將因之齊上”,眾將都跟著他一齊向上。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及”,等到;“陷”,被攻陷;“赴”,奔赴,趕赴。(2)“謁”,拜見;“勝”,勝過,超過;“濟”,成功。參考譯文:李嗣業(yè),京兆府高陵縣人。身高七尺,身強力壯,勇敢無畏,超出眾人。天寶初年,被召募到安西,頻繁參加戰(zhàn)斗,當時軍隊中開始使用長刀,大家都認為李嗣業(yè)特別擅長使用這種長刀。每次戰(zhàn)斗必定擔任先鋒,所向之處都一定會大敗敵軍。節(jié)度使馬靈察發(fā)現(xiàn)他勇猛強健,每次出兵,都讓李嗣業(yè)參與同去。天寶七年,安西都知兵馬使高仙芝奉詔帶領軍隊,專門征伐勃律國,他挑選李嗣業(yè)和中郎將田珍為左右陌刀將。當時吐蕃調(diào)集十萬軍隊(駐扎)在娑勒城,靠山臨河,將戰(zhàn)壕修在崖谷之間,用木材修成城寨。高仙芝夜里帶領軍隊偷渡信圖河,悄悄地潛入到城墻之下。高仙芝對李嗣業(yè)和田珍說:“到午時之前,必須打敗敵軍?!崩钏脴I(yè)帶著步兵,拿著長刀,向上沖。在山頭上拋出的木石鋪天蓋地落下,李嗣業(yè)獨自一人又扛著大旗選擇一條險路,先行向上攀登,眾將都跟著他一齊向上。敵軍沒料到唐軍突然來了,因此大規(guī)模潰退。他們乘勝長驅(qū)直入進軍到了勃律國,抓住了他們的國王。在這樣的攻勢下,拂林、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誠意來到邊界歸順,貢獻珍物,這都是嗣業(yè)的功勞。等到安祿山反叛,兩京被攻陷,皇上到了靈武,朝廷下詔讓李嗣業(yè)趕到行營(救駕)。李嗣業(yè)從安西帶兵行走萬里,威令肅然,路過郡縣,草木都不能動。到達鳳翔后,拜見了皇帝,皇帝說:“現(xiàn)在有了您,勝過有幾萬軍隊,討賊能否成功,確實在于您了。”祿山之亂,兩京尚未收復,唐肅宗還在鳳翔。至德二年九月,李嗣業(yè)跟隨廣平王收復京城,與叛軍在香積寺北邊大戰(zhàn)。叛軍將領李歸仁率精銳騎兵來挑戰(zhàn),唐軍用箭齊射,打退并追趕敵軍,營地里的敵軍大舉出擊,掩殺追擊的唐軍騎兵,徑直攻入唐軍軍營,唐軍陣容+分混亂。李嗣業(yè)對郭子儀說:“今天的情況(十分危急職若我們不想拿自己身軀去喂食敵軍,就要在陣中與叛軍拼死決戰(zhàn),雖萬死但希望有一線生的可能。若不這樣,我軍將會全軍覆沒?!?說完),李嗣業(yè)立刻脫掉衣服手持長刀,沖到陣前對叛軍大喊:“敵軍中來迎戰(zhàn)李嗣業(yè)的,人馬俱碎?!苯舆B斬殺十幾個敵軍,唐軍軍陣才又整頓好了。前軍的將士們都拿著長刀一起殺出,陣列如墻,向前推進;李嗣業(yè)沖鋒在前,奮力拼殺,所向披靡。乾元二年,諸將協(xié)同圍打相州。當時修筑堤壩引來漳水灌城,-個多月相州城也沒有被攻下。當時,軍隊中沒有了統(tǒng)帥,諸將也自我保全,士兵沒有斗志。叛軍每次出戰(zhàn),李嗣業(yè)都披盔戴甲,與敵軍廝殺,可謂“履鋒冒刃”,后被流矢射中。多少天后,傷口快愈合了,躺在帳中,突然聽見了發(fā)令的鐘鼓之聲,就大喊殺敵,傷口(又破開了)奔涌出幾升血后人很快就去世了?;噬下犝f,極為悲痛,嘆息很長時間。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齊映,瀛州高陽人,白晰長大,言音鴻爽。映舉進士,應博學宏詞登科,授河南府參軍?;凉?jié)度使令狐彰辟為掌書記,累授監(jiān)察御史。彰疾甚映草遺表因與謀后事映說彰令上表請代令子建歸京師彰皆從之彰卒后兵亂映脫身歸東都建中初,盧杞為宰相,薦之,遷刑部員外郎。會張鎰出鎮(zhèn)鳳翔,奏為判官。映口辯,頗更軍事,論奏數(shù)合旨,尋轉(zhuǎn)行軍司馬、兼御史中丞。德宗在奉天,鳳翔逼于賊朱泚。鎰部將有李楚琳者,博悍兇暴,軍中畏之,乘間將謀亂。先數(shù)日,映與同列齊抗覺其謀,乃言于鎰,請早圖之。鎰不從映言,召楚琳語之曰:“欲令公使于外?!背湛?,是夜作亂,乃殺鎰以應泚。軍中多為映指道,故得免。因赴奉天行在,除御史中丞。興元初,從幸梁州,每過險,映常執(zhí)轡。會御馬遽駭,奔跳頗甚,帝懼傷映,令舍轡,映堅執(zhí)久之,乃止。帝問其故,曰:“馬奔蹶,不過傷臣;如舍之,或犯清塵,雖臣萬死,何以塞責?”帝益親信之,嘉獎無已。貞元二年,映當國政,敢言事。時吐蕃數(shù)入寇,人情搖動,且言帝欲行幸避狄。映奏曰:“戎狄亂華,臣之罪也。今人情悔懼,謂陛下理裝具糗糧,臣聞大福不再,奈何不與臣等熟計之?”因俯伏流涕,上亦為之感動。映于東都舉進士及宏詞時,張延賞為河南尹、東都留守,厚映。及映為相,延賞罷相為左仆射,數(shù)畫時事,為所親求官,映多不應。延賞怒,言映非宰相器。三年正月,貶夔州刺史,又轉(zhuǎn)衡州。貞元十一年七月卒,時年四十八,贈禮部尚書,謚“忠”。(節(jié)選自《舊唐書·齊映傳》,有刪改)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彰疾甚/映草遺表因/與謀后事/映說彰令上表請代令/子建歸京師/彰皆從之/彰卒后兵亂/映脫身歸東都/B.彰疾甚/映草遺表/因與謀后事/映說彰令上表請代令/子建歸京/師彰皆從之/彰卒后兵亂/映脫身歸東都/C.彰疾甚/映草遺表/因與謀后事/映說彰令上表請代/令子建歸京師/彰皆從之/彰卒后兵亂/映脫身歸東都/D.彰疾甚/映草遺表因/與謀后事/映說彰令上表請代/令子建歸京/師彰皆從之/彰卒后兵亂/映脫身歸東都/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行在,也稱“行在所”,一般指古代天子所在的地方,后專指皇帝巡幸臨時駐留的地方。B.清塵,車后揚起的塵土?!扒濉庇袑θ俗鹁粗猓省扒鍓m”亦可用作對尊貴者的敬稱。C.左仆射,官名。秦代始置仆射,漢代沿襲并置左右仆射,唐宋時左仆射的實權(quán)大于宰相。D.贈,文中意為追贈,也稱追封、追晉,指古代皇帝為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加封官職、爵位。11.下面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齊映豐神俊朗,才貌雙全。他外表偉岸,聲音洪亮,言辭暢達;通過了博學宏詞科考試,可見他學識淵博精深、文詞優(yōu)美恢宏。B.齊映忠心耿耿,深受信任。他跟隨皇帝前往梁州,每次經(jīng)過危險之地,常常拉緊馬轡,保護皇帝不受傷害,皇帝對其贊許褒獎。C.齊映執(zhí)掌國政,敢言政事。吐蕃犯邊,人心不穩(wěn),傳言四起,他勸皇帝與臣子共同謀劃退敵大計,并伏地流淚,皇帝深受感動。D.齊映為官清正,不徇私情。在齊映擔任宰相時,曾經(jīng)在東都洛陽厚待過他的官員張延賞為自己的親信求取官職,被他嚴詞拒絕。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映口辯,頗更軍事,論奏數(shù)合旨,尋轉(zhuǎn)行軍司馬、兼御史中丞。(2)召楚琳語之曰:“欲令公使于外。”楚琳恐,是夜作亂,乃殺鎰以應泚。【答案】9.C10.C11.D12.(1)齊映能言善辯,經(jīng)歷過很多軍中事情,上奏的見解大多符合皇帝意旨,不久調(diào)任行軍司馬,兼任御史中丞。(2)張鎰召來李楚琳并告訴他說:“我想派你到城外去。”李楚琳害怕了,這天晚上發(fā)動叛亂,就殺死張鎰來響應朱泚?!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子的意思是:令狐彰病重,齊映起草臨終遺表,趁著令狐彰與他謀劃后事(的機會),齊映勸說令狐彰讓他上奏章請求朝廷派人代替自己,讓兒子令狐建返回京城,令狐彰都聽從了他。令狐彰死后軍隊作亂,齊映脫身回到東都?!坝巢葸z表”,“映”是指齊映,是主語,“草”意思是“起草”,是謂語,“遺表”,是賓語,主謂賓俱全,賓語后斷開,排除AD;“京師”是指京城,是專有名詞,不能斷開,“彰”是“皆從之”的主語,排除B。故選C。
10.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C.“唐宋時左仆射的實權(quán)大于宰相”錯誤,唐宋左右仆射為宰相之職。故選C。
11.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被他嚴詞拒絕”錯誤,原文“為所親求官,映多不應”,意思是,為親信求取官職,齊映大多不回應??梢?,“嚴詞拒絕”之說不當。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關鍵詞:口辯,能言善辯;更,經(jīng)歷;合旨,符合皇帝意旨。(2)關鍵詞:語,告訴;使于外,到城外去;是,這;應,響應。
參考譯文:齊映,是瀛州高陽人,長得白凈高大,聲音洪亮。齊映考中進士,參加博學宏詞考試,被任命為河南府參軍?;凉?jié)度使令狐彰征召他作掌書記,齊映多次升官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令狐彰病重,齊映起草臨終遺表,趁著令狐彰與他謀劃后事(的機會),齊映勸說令狐彰讓他上奏章請求朝廷派人代替自己,讓兒子令狐建返回京城,令狐彰都聽從了他。令狐彰死后軍隊作亂,齊映脫身回到東都。建中初年,盧杞擔任宰相,推薦齊映,升遷他做了刑部員外郎。適逢張鎰出京鎮(zhèn)守鳳翔,上奏推薦齊映擔任判官,齊映口才好,經(jīng)歷過很多軍隊事物,多次憑借論奏合乎皇帝意旨,不久轉(zhuǎn)任為行軍司馬、兼任御史中丞。唐德宗在奉天,亂賊朱泚逼近鳳翔。張鎰的部將李楚琳剽悍殘暴,軍中士兵畏懼他,李楚琳打算趁機叛亂。先前幾天,齊映與同僚齊抗察覺了他的陰謀,于是就告訴了張鎰,請求張鎰早做謀劃。張鎰明月聽從齊映的意見,召來楚琳對他說:“我想讓你到城外出使?!崩畛蘸ε铝?,當夜叛亂,于是就殺死張鎰響應朱泚。軍中很多士兵都替齊映之路,齊映因此得以免禍。于是齊映趕赴奉天皇帝所在之處,被授予御史中丞。興元初年,齊映跟從皇帝巡視梁州,每當經(jīng)過危險的地方,,齊映常常手拉著韁繩。適逢皇帝的馬突然受驚,奔跑跳躍非常猛烈,皇帝擔心傷到齊映,讓齊映放下韁繩,齊映堅持拉著韁繩很久,,馬才平靜下來?;实蹎査颍R映說:“馬奔跑踩踏,不過會傷到了我;如果我放了韁繩,可能會冒犯到皇上,那么即使我死一萬次,又怎么能彌補我的罪責呢?”皇上更加親近信任他,贊許褒獎不斷。貞元二年,齊映主持國政,敢于評論政事。當時吐蕃多次入境侵略,人心動搖,并且有人說皇帝打算出行巡幸躲避戎狄。齊映上奏說:“戎狄擾亂中原,是臣子的罪過。如今人心紛擾驚懼,說陛下正整理行裝干糧,我聽說國家的好運終止了,為什么不與臣子們仔細商議一下這件事呢?”于是伏地流淚,皇帝也因此感動。齊映在東都考中進士和宏詞時,張延賞作河南尹、東都留守,厚待齊映。等到齊映作了宰相,張延賞罷相擔任左仆射,多次謀劃時事讓齊映實行,并且為親信求取官職,齊映大多不回應。延賞惱怒,說齊映沒有宰相的器量。三年正月,齊映被貶為夔州刺史,又轉(zhuǎn)任衡州。貞元十一年七月去世,時年四十八歲,追贈禮部尚書,謚“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后魏侍中濟陰公之系孫。曾伯祖爽,高宗朝宰相。父鎮(zhèn),太常博士,終侍御史。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gòu)思與古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貝當時流輩成推之登進士第,應舉宏辭,授校書郎、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jiān)察御史。順宗繼位,王叔文、韋執(zhí)誼用事,尤奇待宗元。與監(jiān)察呂溫密引禁中,與之圖事。轉(zhuǎn)尚書禮部員外郎。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為永州司馬。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厄,蘊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shù)篇,覽之者為之凄惻。元和十年,例移為柳州刺史。時郎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城,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吾與禹錫執(zhí)友,胡忍見其若是?”即草奏章,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會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質(zhì)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xiāng)法。其巳沒者,仍出私錢贖之,歸其父母。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千里隨宗元師法;凡經(jīng)其門,必為名士。著述之盛,名動于時,時號“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其喪及妻子還于京師,時人義之。(選自《舊唐書·柳宗元傳》)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gòu)思/與古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貝/當時流輩咸推之/B.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gòu)思與古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貝/當時流輩咸推之/C.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gòu)思與古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貝/當時流輩咸推之/D.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gòu)思/與古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貝/當時流輩咸推之/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侍御史,秦置,漢沿設,在御史大夫之下。如果朝官中的高級官員犯法,一般由侍御史報告御史中丞,然后上報給皇帝。B.宏辭,亦作“宏詞”,制科名目之一,科舉時代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始于唐,宋、金等朝亦相沿。C.騷文,指騷體作品,即“楚辭體”,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氣息,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屈原所作《離騷》為代表。D.例移,古代官員按慣例調(diào)任?!耙啤币话阒钙郊壵{(diào)動,表示官職調(diào)動的詞語還有“調(diào)、徙、轉(zhuǎn)、陟、改”等。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柳宗元深陷政治旋渦,仕途坎坷。唐順宗時,王叔文、韋執(zhí)誼器重柳宗元,然而不久王叔文失敗,柳宗元也被一貶再貶。B.柳宗元關心朋友,重情重義。好友劉禹錫被貶播州,他慮及劉母年高,不便同行,便自請互換柳州,加之裴度奏請,終得如愿。C.柳宗元善為人師,桃李滿園。長江至嶺南之間,很多想考進士的人都來拜他為師。凡是經(jīng)柳宗元指點過的人,都成為名士。D.柳宗元文章感人,著述頗豐。他寫過十多篇騷體文,讀過的人都為之感傷;他著述豐富,名震一時,當時他的號是“柳州”。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厄,蘊騷人之郁悼。(2)柳州土俗,以男女質(zhì)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xiāng)法。【答案】13.A14.D15.B16.(1)柳宗元遭遇貶逐之后,經(jīng)歷蠻荒之地瘴癘之苦,身處道路崎嶇阻塞的環(huán)境,內(nèi)心積聚失意文人抑郁憂傷的情懷。(2)柳州當?shù)仫L俗,用兒女作抵押去借錢,如果過期沒還錢,那么孩子便被錢主沒收,柳宗元革除了這種風俗。【分析】1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聰警”意為“聰明機警”之意,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D;“與古為侔”意為“可與古人相比”,“精裁密致”意為“精心布局,,縝密細致”,都是在說文章構(gòu)思布局的特點,中間不宜斷開,而“精裁”和前文“與古為侔”斷在一起不合文意,排除C。故選A。14.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D.表示官職調(diào)動的詞語還有“調(diào)、徙、轉(zhuǎn)、陟、改”等,表述不準確,其中的“陟”指提拔升遷,如“陟罰臧否”。故選D。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自請互換……終得如愿”錯。柳宗元仍然貶往柳州,劉禹錫最終改往連州。故選B。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罹”,遭遇;“堙厄”,阻塞;“騷人”,文中指失意文人。(2)“質(zhì)”,抵押;“沒”,沒收;“革”,革除。參考譯文: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是后魏侍中濟陰公的遠世子孫。曾伯祖父柳奭,是唐高宗時的宰相。父親柳鎮(zhèn),是太常博士,終于侍御史一職。柳宗元小時候,聰明機警,超群出眾,尤其精通西漢的文章和《詩經(jīng)》《離騷》。構(gòu)思落筆成文:可與古人相比。精心布局,縝密細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貝殼。當時文林同輩都推崇他。柳宗元參加科舉考試中進士第,又參加宏辭科考試,被授予校書郎、藍田縣尉的職務。貞元十九年,柳宗元任監(jiān)察御史。唐順宗繼承帝位后,王叔文、韋執(zhí)誼執(zhí)掌朝政,兩人尤其器重柳宗元。他和監(jiān)察御史呂溫一起被秘密召入宮中,一起商討國家大事。柳宗元轉(zhuǎn)任尚書禮部員外郎。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適逢任職不久,王叔文失敗,柳宗元和七名同輩一同被貶。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再次被貶為永州司馬。柳宗元遭遇貶逐之后,經(jīng)歷蠻荒之地瘴癘之苦,身處道路崎嶇阻塞的環(huán)境,內(nèi)心積聚失意文人抑郁憂傷的情懷。所以抒情敘事,只要一動筆就一定寫成文章。他寫了十多篇騷體文,讀過的人都為之凄婉感傷。元和十年,柳宗元按舊例調(diào)任柳州刺史。那時郎州司馬劉禹錫被任命為播州刺史,詔書下達時,柳宗元同自己親近的人說:“劉禹錫有老母,年齡已大,如今他要到蠻方遠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絕域的地方,來回有上萬里的路程,如何能讓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親不去,母子各在一方,這便成為永別。我和禹錫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這樣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請求把柳州授給劉禹錫,自已請求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請照顧劉禹錫母子,所以劉禹錫最終改授連州刺史。柳州當?shù)仫L俗,用兒女作為抵押去借錢,如果過期沒還錢,孩子便被錢主沒收,柳宗元革除了這種風俗。對那些已經(jīng)被錢主沒收的男孩女孩,柳宗元就自己出私錢將他們贖回,歸還給他們的父母。長江至嶺南之間,凡是想考進士的人,不遠千里都來跟隨柳宗元,拜他為師。凡是經(jīng)柳宗元指點過的人,一定會成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聲震動當時,那時他的號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柳宗元去世,終年四十七歲。觀察使裴行立幫柳宗元辦理喪事,并護送他的妻子和兒女返回京師,當時的人都贊揚他很有義氣。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蕭復,字履初,太子太師嵩之孫,新昌公主之子。少秉清操其群從兄弟競飾輿馬以侈靡相尚復衣浣濯之衣獨居一室習學不倦非詞人儒士不與之游以主蔭,初為宮門郎,累至太子仆。廣德中,連歲不稔,谷價翔貴,家貧,將鬻昭應別業(yè)。時宰相王縉聞其林泉之美,心欲之,乃使弟竑誘焉,曰:“足下之才,固宜居右職,如以別業(yè)奉家兄,當以要地處矣?!睆蛯υ唬骸捌鸵约邑毝髋f業(yè),將以拯濟孀幼耳,倘以易美職于身,令門內(nèi)凍餒,非鄙夫之心也?!笨N憾之,乃罷復官。沉廢數(shù)年,復處之自若。后累至尚書郎。大歷十四年,自常州刺史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及為同州刺史,州人阻饑,有京畿觀察使儲廩在境內(nèi),復輒以賑貸,為有司所劾,削階。朋友唁之,復怡然曰:“茍利于人,敢憚薄罰?!睂楸渴汤?。扈駕奉天,拜吏部尚書、平章事。復嘗奏曰:“宦者自艱難已來,初為監(jiān)軍,自爾恩幸過重。此輩只合委宮掖之寄,不可參兵機政事之權(quán)。”上不悅,又請別對,奏云:“陛下臨御之初,圣德光被,自用楊炎、盧杞秉政,惛瀆皇猷,以致今日。今雖危急,伏愿陛下深革睿思,微臣敢當此任。若令臣依阿偷免,臣不敢曠職?!北R杞奏對于上前,阿諛順旨,復正色曰:“杞之詞不正?!钡伦阢等?,退謂左右曰:“蕭復頗輕朕?!边f令往江南宣撫。三年,坐郜國公主親累,檢校左庶子,于饒州安置。四年,終于饒州,時年五十七。復門望高華,志礪名節(jié),與流俗不甚通狎。及登臺輔,臨事不茍,頗為同列所嫉,以故居位不久。性孝友,居家甚睦,為族子所累,晏然屏退,口未嘗言。(選自《舊唐書·蕭復傳》)17.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少秉清操/其群從兄弟/競飾輿馬以侈靡相尚/復衣浣濯之衣/獨居一室/習學不倦/非詞人儒士不與之游/B.少秉清操/其群從兄弟/競飾輿馬/以侈靡相尚/復衣浣濯之衣/獨居一室習學/不倦/非詞人儒士不與之游/C.少秉清操/其群從兄弟競飾/輿馬以侈靡相尚/復衣浣濯之衣/獨居一室/習學不倦/非詞人儒士不與之游/D.少秉清操/其群從兄弟競飾/輿馬以侈靡相尚/復衣浣濯之衣/獨居一室習學/不倦/非詞人儒士不與之游/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蔭,指封建時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給予子孫封賞或免罪。B.仆,文中是蕭復的自稱。古人自稱時還會用“某”“愚”及成年后取的“字”。C.吏部尚書,吏部最高行政長官,掌管朝廷文職官員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務。D.宣撫,朝廷派遣大臣赴某地傳達皇帝命令并安撫軍民、處置事宜稱為“宣撫。1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蕭復賑濟家小,拒絕利誘。蕭復因家境貧困,準備出售昭應別墅接濟家小,當時宰相王縉派遣弟弟以獲高官為誘餌讓蕭復奉送昭應別墅,蕭復拒絕宰相的誘惑。B.蕭復關愛民眾,受到彈劾。蕭復任同州刺史時,州中發(fā)生饑荒,蕭復勸說京畿觀察使打開設在境內(nèi)的糧倉來賑貸貧困,受到有關部門的彈劾而降了官階。C.蕭復積極進言,剛直不阿。蕭復向皇上進言,認為宦官恩寵過重,不可以參掌軍事機密及政事的大權(quán);盧杞對皇上諂諛迎合,蕭復當廷厲聲斥責。D.蕭復累受牽連,無怨言。蕭復因與郜國公主結(jié)親受牽連而獲罪被安置到饒州任職,最終死在饒州;蕭復還曾受族子連累而退位,但他從不曾口出怨言。2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朋友唁之,復怡然曰:“茍利于人,敢憚薄罰?!保?)及登臺輔,臨事不茍,頗為同列所嫉,以故居位不久?!敬鸢浮?7.A18.B19.B20.(1)朋友前來慰問他,蕭復平靜地說:“如果有利于百姓,怎敢懼怕小小的懲罰?!保?)等到升任宰相,遇事不隨意茍同,很是被同列嫉恨,所以居相位不能長久?!痉治觥?7.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競飾輿馬”意思是“競相修飾車馬”,“飾”的賓語是“輿馬”,動賓之間不能斷開,排除C、D兩項;“習學不倦”意思是“學習不倦”,“不倦”是“習學”的謂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項。斷句后,疏通語意為:蕭復年輕時恪守清廉的節(jié)操,他的眾從兄弟,競相修飾車馬,以奢侈豪華相炫耀,蕭復身穿粗布衣服,獨居一室,學習不倦,不是詞人儒士不與他們交往。故選A。18.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B.“古人自稱時還會用……成年后取的‘字’”說法錯誤,古人習慣自稱用名,稱呼他人用字。故選B。1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B.“蕭復勸說京畿觀察使打開設在境內(nèi)的糧倉”錯誤,這與原文不符,原文說的是“復輒以賑貨”,意思是蕭復打開設在境內(nèi)的糧倉來賑貸貧困,并非“勸說京畿觀察使打開設在境內(nèi)的糧倉”。故選B。2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關鍵得分點為:“唁”,慰問;“怡然”,平靜的樣子;“茍”,如果;“憚”,懼怕;“薄罰”,小小的懲罰。第(2)句關鍵得分點為:“登”,升任;“臨事”,遇到事情;“茍”,茍同;“為……所”,被動句;“嫉”,嫉恨;“居位”,居相位。參考譯文:蕭復,字履初,太子太師蕭嵩的孫子,新昌公主的兒子。蕭復年輕時恪守清廉的節(jié)操,他的眾從兄弟,競相修飾車馬,以奢侈豪華相炫耀,蕭復身穿粗布衣服,獨居一室,學習不倦,不是詞人儒士不與他們交往。因公主余蔭,初任宮門郎,多次遷任做到太子仆。廣德年間,連年歉收,谷價特貴,蕭復家境貧困,準備出售昭應別墅。當時宰相王縉聽說昭應別墅園林泉水之美,一心想得到它,就派弟弟王竑勸誘他,說:“憑足下的才能,本來應當官居高位,如果以別墅奉送家兄,就會讓你官居要職了。”蕭復回答說:”我因家貧而賣掉舊業(yè),以此拯救寡婦家小,倘若用它來換取高位,使家人受凍挨餓,不是我的心愿啊?!蓖蹩N惱怒他,就罷免了蕭復的官職。離職在家多年,蕭復安然處之。后來多次升遷做到尚書郎。大歷十四年,蕭復從常州刺史升任為潭州制史、湖南觀察使。到他任同州刺史時,州人貧困饑餓,當時京畿觀察使的糧倉設在境內(nèi),蕭復就用來賑貸貧困,被有關部門彈劾而降了官階。朋友前來慰問他,蕭復平靜地說:“如果有利于百娃,怎敢懼怕小小的懲罰?!辈痪萌伪渴汤?。扈從皇帝到奉天,拜任吏部尚書、平章事。蕭復曾上奏說:“宦官自國運艱難以來,開始任監(jiān)軍,此后思寵過重。這些人只合應當任職宮廷,不可以參掌軍事機密及政事的大權(quán)。”皇常聽后不高興,蕭復又奏請別的事,奏稱:“陛下即位之初,圣德廣布,自從任用楊炎、盧杞執(zhí)政,擾亂了大道,直到今日。如今形勢雖然很危急,希望陛下一改圣思,臣方敢擔當此重任。如果叫臣阿諛奉承、茍且偷安,臣不敢曠廢官職?!北R杞在皇帝面前奏對,阿諛奉承旨意,蕭復嚴厲地說:“盧杞的話不正確?!钡伦诟械秸痼@,退朝后對左右的人說:“蕭復很瞧不起朕?!庇谑敲钍拸颓巴闲麚帷H?,因與郜國公主結(jié)親受牽連而坐罪,任檢校左庶子,被安置到饒州任職。四年,死在饒州,時年五十七歲。蕭復門望高貴,立志恪守名節(jié),不太茍合世俗。等到升任宰相,遇事不隨意茍同,很是被同列嫉恨,所以居相位不能長久。性情孝順友愛,治家很和睦,受族子連累,安然退位,不曾口出怨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嘉貞,蒲州猗氏人也。弱冠應五經(jīng)舉,拜平鄉(xiāng)尉,坐事免歸鄉(xiāng)里。長安中,侍御史張循憲為河東采訪使,薦嘉貞材堪憲官,請以已之官秩授之。則天召見,垂簾與之言,嘉貞奏曰:“以臣草萊而得入謁九重,是千載一遇也。咫尺之間,如隔云霧,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悅,擢拜監(jiān)察御史,累遷中書舍人,歷秦州都督、并州長史,為政嚴肅,甚為人吏所畏。開元初,因奏事至京師,上聞其善政,數(shù)加賞慰。嘉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令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別駕與臣各在一方同心離居魂絕萬里乞移就臣側(cè)近臣兄弟盡力報國死無所恨?!鄙霞纹溆褠?,特改嘉祐為忻州刺史。時突厥九姓新來內(nèi)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貞奏請置軍以鎮(zhèn)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軍,以嘉貞為使。六年春,嘉貞又入朝。俄有告其在軍奢僭及贓賄者,御史大夫王晙因而劾奏之,按驗無狀,上將加告者反坐之罪。嘉貞奏曰:“昔者天子聽政于上,瞍賦朦誦,百工諫,庶人謗,而后天子斟酌焉。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則天下之事無由上達。特望免此罪,以廣謗誦之道?!睆闹?,遂令減死,自是帝以嘉貞為忠。嘉貞又嘗奏曰:“今志力方壯,是效命之秋,更三數(shù)年,即衰老無能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憚?!鄙弦云涿鬓q,尤重之。嘉貞雖久歷清要,然不立田園。及在定州,所親有勸植田業(yè)者,嘉貞曰:“吾忝歷官榮,曾任國相,未死之際,豈憂饑餒?若負譴責,雖富田莊,亦無用也。比見朝士廣占良田,及身沒后,皆為無賴子弟作酒色之資,甚無謂也。”聞者皆嘆伏。(節(jié)選自《舊唐書?列傳四十九》)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別駕與臣各在一方/同心離居/魂絕萬里/乞移就臣側(cè)近/臣兄弟盡力報國/死無所恨B.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別駕與臣各在一方/同心離居/魂絕萬里/乞移就臣側(cè)/近臣/兄弟盡力報國/死無所恨C.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別駕/與臣各在一方/同心離居/魂絕萬里/乞移就臣側(cè)/近臣/兄弟盡力報國/死無所恨D(zhuǎn).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別駕/與臣各在一方/同心離居/魂絕萬里/乞移就臣側(cè)近/臣兄弟盡力報國/死無所恨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五經(jīng),一般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左傳》,是我國古代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B.垂簾,指女后臨朝聽政。唐高宗時,在座后掛著簾子,武則天在里面參與決定政事。C.中書舍人,掌起草詔令、侍從、宣旨、勞問、接納上奏文表,兼管中書省各項事務。D.庶人,泛指無官爵的平民。在周代指下層國人,秦以后,指除奴婢外,無官爵之人。2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嘉貞頗有才能,受到賞識。他曾受到侍御史張循憲推薦,受到武則天召見,獲得提拔,又受到唐玄宗的重用。B.張嘉貞重視親情,友愛兄弟。他從小與弟弟相依為命,他借著上京奏事之機,向皇帝奏請,希望把弟弟調(diào)到身邊。C.張嘉貞待人寬厚,以德報怨。御史大夫王晙誣告張嘉貞,皇帝準備治王晙罪,張嘉貞反而向皇帝上奏免王晙之罪。D.張嘉貞為官清廉,不置田產(chǎn)。他久居要職,卻不置辦產(chǎn)業(yè),有人勸他置辦田產(chǎn),張嘉貞嚴詞拒絕,并解釋了理由。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咫尺之間,如隔云霧,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2)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則天下之事無由上達?!敬鸢浮?1.D22.A23.D24.(1)臣與陛下相隔咫尺,但卻仿佛隔著一道云霧,竟然看不清陛下面容,恐怕君臣之道有未竭盡之處。(2)現(xiàn)在反而因此獲罪,這是阻塞直言勸諫的人的道路,那么天下的事就沒有途徑向上傳達了?!痉治觥?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此句大意:臣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為命才到了今天。臣弟張嘉祜,現(xiàn)為部州別駕,與我相隔甚遠,心意相通,卻不在一起,思念讓人魂斷萬里。希望陛下能把他調(diào)到我身邊為官,我們兄弟一定盡力報答陛下,即便是死了也沒有什么遺憾。從結(jié)構(gòu)和斷句標志看:“臣”指“官吏對君主的自稱”,作“少孤”的主語,故“臣少孤”是一完整句意,不應斷開,據(jù)此可排除AC兩項;句中的“以”相當于“而”,起到連接“兄弟相依”和“至今”的作用,故“兄弟相依以至今”應為一完整句意,不應斷開;“別駕”是官名,故“今授鄯州別駕”是一完整句意,不應斷開;“側(cè)近”是“左右”之意,不能斷開,若斷開,“近臣”顯然不合語境,故“乞移就臣側(cè)”是一完整句意,不應斷開,故可排除B項。故選D。2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一般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左傳》”表述有誤,五經(jīng)中有《春秋》,無《左傳》。故選A。2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張嘉貞嚴詞拒絕”理解有誤,從文中張嘉貞曰“吾忝歷官榮,曾任國相,未死之際,豈憂饑餒?若負譴責,雖富田莊,亦無用也。比見朝士廣占良田,及身沒后,皆為無賴子弟作酒色之資,甚無謂也”分析可知,張嘉貞并未嚴詞拒絕,只是闡釋自己沒有必要置辦田產(chǎn)的理由,言辭溫和,故“張嘉貞嚴詞拒絕”的說法于文無據(jù)。故選D。2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采分點:“如”,好像,仿佛;“竟”,竟然;“日月”,指“陛下面容”;“所未盡”,未竭盡之處。(2)采分點:“坐”,因……而獲罪;“是”,這;“則”,那么;“由”,途徑;“上”,名詞作狀語,向上。參考譯文:張嘉貞,蒲州猗氏人。二十歲考五經(jīng)科,授任平鄉(xiāng)尉,因事獲罪免職回鄉(xiāng)。長安年間,侍御史張循憲任河東采訪史,向朝廷舉薦張嘉貞,認為他的才能可以擔任憲官,請求把自己的官職授給他。武則天召見張嘉貞,隔簾與他對話。張嘉貞上奏道:“我是鄉(xiāng)野之人,得以進入朝廷拜見,這是千年一遇的事情。臣與陛下相隔咫尺,但卻仿佛隔著一道云霧,竟然看不清陛下面容,恐怕君臣之道有未竭盡之處。”武則天立刻命人卷上珠簾,和他相談甚歡,升任他為監(jiān)察御史。張嘉貞多次升遷為中書舍人,擔任過秦州都督、并州長史,治理政務嚴肅恭謹,百姓官吏都敬畏他。開元初年,張嘉貞因為向朝廷奏報政事到了京城,唐玄宗聽聞他的善政,多次賞賜慰勞他。他趁機向唐玄宗請求:“臣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為命才到了今天。臣弟張嘉祜,現(xiàn)為部州別駕,與我相隔甚遠,心意相通,卻不在一起,思念讓人魂斷萬里。希望陛下能把他調(diào)到我身邊為官,我們兄弟一定盡力報答陛下,即便是死了也沒有什么遺憾?!碧菩诩为勊麑Φ艿艿膼圩o,特地把張嘉祜調(diào)到忻州為剩史。突厥九姓剛剛歸附唐朝,混雜共處在太原北部,張嘉貞便上表請求朝廷派駐軍隊安撫保護那里的百姓,于是開始在并州設置天兵軍,任命張嘉貞為天兵軍使。開元六年春天,張嘉貞又入朝。不久有人誣告張嘉貞在軍鎮(zhèn)奢侈僭越以及收受賄賂,御史大夫王脧趁機彈劾他,審查發(fā)現(xiàn)不實,唐玄宗要對誣告者加反坐之罪。張嘉貞(為那人)辯解說:“以前天子在朝堂之上聽政,讓盲人賦誦,讓百工進諫,讓平民百姓公平評論朝政得失,然后天子反復考慮處理。現(xiàn)在反而因此獲罪,這是阻塞直言勸諫的人的道路,那么天下的事就沒有途徑向上傳達了。希望(皇上)能夠免除他的罪過,來廣開批評議論之道。”皇上聽從了他的意見,于是下令免除誣告者的死刑,從此皇帝認為張嘉貞忠誠。張嘉貞又曾上奏?!艾F(xiàn)在我的意志精力十分旺盛,正是為朝廷效力的時候,再過幾年,就衰老無能了。希望陛下早點任命派遣臣下,哪怕是死也不懼怕?!被噬险J為他明理善辯,就更加器重他。張嘉貞雖然久任高官,但從不注重經(jīng)營田園家宅。到了定州,與他親近的人勸他置辦些田業(yè),張嘉貞說道:“我愧居榮官,曾經(jīng)做過宰相,只要沒有死,難道會缺吃少穿嗎?如果犯下罪行,即使廣有田產(chǎn),也全無用處。近來看到朝官廣占良田,等到他們身死后,都被不肖子孫用作酒色的花銷,很沒有意義!”聽到的人都感嘆敬服。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王晙,滄州景城人,徙家于洛陽。晙弱冠明經(jīng)擢第,歷遷殿中侍御史,加朝散大夫。時朔方軍元帥魏元忠討賊失利,歸罪于副將韓思忠,奏請誅之。晙以思忠既是偏裨,制不由己,且勇智可惜,不可獨殺非辜,乃廷議爭之。思忠竟得釋,而晙亦由是出為渭南令。景龍末,累轉(zhuǎn)為桂州都督。桂州舊有屯兵,常運衡、永等州糧以饋之。晙始改筑羅郭,奏罷屯兵及轉(zhuǎn)運。又堰江水,開屯田數(shù)千頃,百姓賴之。尋上疏請歸鄉(xiāng)拜墓,州人詣闕請留晙,乃下敕曰:“彼州往緣寇盜,戶口凋殘,委任失材,乃令至此。卿處事強濟,遠邇寧靜,筑城務農(nóng),利益已廣,隱括綏緝,復業(yè)者多。宜須政成,安此黎庶,百姓又有表請,不須來也。”晙在州又一年,州人立碑以頌其政。開元二年,吐蕃精甲十萬寇臨洮軍,晙率所部二千人卷甲倍程,與臨洮兩軍合勢以拒之。踐營于大來谷口,吐蕃將坌達延又率兵繼至。晙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蕃服夜襲之相去五里置鼓角令前者遇寇大呼后者擊鼓以應之。賊眾大懼,疑有伏兵,自相殺傷,死者萬計。俄而攝右羽林將軍薛訥率眾邀擊吐蕃,至武階谷,去大來谷二十里,為賊所隔。晙率兵迎訥之軍,賊置兵于兩軍之間,連亙數(shù)十里。晙夜出壯士銜枚擊之,賊又大潰。乃與訥合軍,掩其余眾,追奔至洮水,殺獲不可勝數(shù),盡收所掠牧馬而還。明年,突厥默啜為九姓所殺,其下酋長多款塞投降,置之河曲之內(nèi)。俄而小殺繼立,降者漸叛。晙上疏,疏奏未報,降虜果叛,敕晙帥并州兵西濟河以討之。晙乃間行倍道,以夜繼晝,卷甲舍幕而趨之。夜于山中忽遇風雪甚盛,晙恐失期,仰天誓曰:“晙若事君不忠,不討有罪,明靈所殛,固自當之,而士眾何辜,令其艱苦!若誠心忠烈,天監(jiān)孔明,當止雪回風,以濟戎事。”言訖,風回而雪止。十四年,累遷戶部尚書,復為朔方軍節(jié)度使。二十年卒,年七十余,贈尚書左丞相,謚曰忠烈。(節(jié)選自《舊唐書列傳第四十三》,有刪節(jié))2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晙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蕃服/夜襲之/相去五里/置鼓角令/前者遇寇大呼/后者擊鼓以應之B.晙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蕃服夜襲之/相去五里/置鼓角令/前者遇寇大呼/后者擊鼓以應之C.晙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蕃服/夜襲之/相去五里/置鼓角/令前者遇寇大呼/后者擊鼓以應之D.晙乃出奇兵/七百人衣之蕃服/夜襲之/相去五里/置鼓角/令前者遇寇大呼/后者擊鼓以應之2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朔方軍,唐朝邊疆地區(qū)的一支軍隊,“朔”在空間上指東方,在時間上指農(nóng)歷每月初一。B.明經(jīng),漢武帝時期出現(xiàn)的選舉官員的科目,被推舉者須明習經(jīng)學,故以“明經(jīng)”為名。C.屯田制,漢以后歷代政府為取得軍隊給養(yǎng)或稅糧,利用士兵和無地農(nóng)民墾種荒地的制度。D.左丞相,為宰相之職。春秋末齊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戰(zhàn)國時秦武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秦代因之,后世時置時廢。2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晙愛惜人才,敢于堅持正義。王晙二十歲科舉及第,又多次升遷,后因他替韓思忠據(jù)理力爭,自己仕途也受到了影響。B.王晙為官盡責,深受百姓愛戴。在擔任桂州都督期間,王晙修筑城墻,攔水開田,為百姓辦實事,百姓擁戴,朝廷滿意。C.王晙極盡忠誠,得到上天眷顧。在討伐叛變的降軍時,王晙大軍忽遇暴風雪,他擔心延誤軍機,對天起誓,結(jié)果風停雪止。D.王晙有勇有謀,能夠出奇制勝。在吐蕃進犯臨洮之時,王晙隨即與薛訥聯(lián)手出擊,派出一支奇兵,以以少勝多,取得勝利。28.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化漢語。(1)晙以思忠既是偏裨,制不由己,且勇智可惜,不可獨殺非辜。(2)彼州往緣寇盜,戶口凋殘,委任失材,乃令至此。【答案】25.C26.A27.D28.(1)王晙認為韓思忠既然是副將,按制度不由他做主,而且他有智有勇應當珍惜,不可以殺害無辜。(2)那個州以往因為盜寇(侵擾),人數(shù)減少,所任命的官員不稱職,才使(州府)到了這種局面。【分析】2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句子可以翻譯為:王晙便出動奇兵七百人,穿上吐蕃兵服裝,趁夜偷襲。每相距五里,便設置鼓角,命令前邊部隊遇見敵寇就大聲呼叫,后邊部隊擊鼓響應?!皶€乃出奇兵七百人”,是說“王晙便出動奇兵七百人”,“七百人”是“奇兵”的后置定語,中間不能斷開??梢耘懦鼳和D項;“令前者遇寇大呼”,是說命令前邊部隊遇見敵寇就大聲呼叫,“前者遇寇大呼”是“令”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項。故選C。26.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朔’在空間上指東方”錯誤,“朔”在空間上應該指北方。故選A。2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在吐蕃進犯臨洮之時,王晙隨即與薛訥聯(lián)手出擊”錯誤,吐蕃進犯臨洮,薛訥一開始并未參戰(zhàn),是后面才參戰(zhàn)的。故選D。2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能力。(1)“以”應理解為“認為”;“偏裨”應理解為“副將”;“制不由己”應理解為“不由他做主”;“可惜”應理解為“應當珍惜”。(2)“緣”應理解為“因為”;“凋殘”應理解為減少;“戶口”應理解為“人口,人數(shù)”;“失材”應理解為“不稱職”;“乃”理解為“才”。參考譯文:王晙,是滄州景城人,遷到洛陽落戶。王晙二十歲時考中明經(jīng)科,多次升遷擔任殿中侍御史,加授朝散大夫。當時朔方軍元帥魏元忠討伐敵人失利,把罪責歸給副將韓思忠,上奏請求誅殺他。王晙認為韓思忠既然是副將,不由他作主,而且他有智有勇應當珍惜,不可以殺害無辜,于是在朝廷上據(jù)理力爭。韓思忠最終得以釋放,而王晙也因此外調(diào)為渭南令。景龍末年,王晙多次調(diào)動后擔任桂州都督。桂州舊有屯兵,經(jīng)常要運輸衡、永等州的糧食來供應他們。王晙開始改筑羅城,上奏請求停止屯兵和轉(zhuǎn)運。又在江上筑堰,開墾屯田數(shù)千頃,百姓依賴此得以生存。不久王晙上疏請求回鄉(xiāng)祭掃祖墓,桂州百姓派人前往京師請求恩準王晙留任,皇帝便下詔說:“該州以往因為盜寇侵擾,戶口凋零,所任長官又不稱職,才造成這種局面。你辦事干練,遠近安寧,筑城務農(nóng),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整緝盜寇安撫治理,恢復了很多產(chǎn)業(yè)。應當趁此政績成效,安撫這里的百姓,何況百姓又上表請求留任,你就不要回鄉(xiāng)了?!蓖鯐€在桂州又留任一年,州民立碑來頌揚他的政績。開元二年,吐蕃以十萬精兵進犯臨洮軍,王晙率領軍隊兩千人收起甲胄輕裝日夜兼程,與臨洮兩軍聯(lián)合兵十力抵御吐蕃。敵人在大來谷口駐營,吐蕃大將坌達延又率兵隨后到達。王晙便出動奇兵七百人,穿上吐蕃兵服裝,趁夜偷襲。每相距五里,便設置鼓角,命令前邊部隊遇見敵寇就大聲呼叫,后邊部隊擊鼓響應。敵兵十分恐慌,懷疑遇到了伏兵,自相殺傷,死者數(shù)以萬計。不久代理右羽林將軍薛訥率軍阻擊吐蕃,到達武階谷,在距大來谷二十里的地方,被敵兵阻隔。王晙率兵迎接薛訥的軍隊,蕃賊在兩軍之間陳列兵力,相連幾十里。王晙派壯士在嘴里銜著枚趁黑夜偷襲敵人,蕃賊又大敗。于是王晙與薛訥會合兵力,突襲吐蕃殘兵,追擊到洮水,斬殺和俘獲吐蕃兵不可勝數(shù),收回了被吐蕃掠去的全部牧馬勝利而歸。第二年,突厥首領默啜被九姓所殺,他的部下酋長大多前來通好請求投降,被安置在河曲之內(nèi)。不久,(突厥)小殺繼位,投降的酋長又漸漸反叛。王晙上疏,疏奏遞上沒有答復,降敵果然叛亂,朝廷下令王晙統(tǒng)率并州軍隊西渡黃河去討伐降敵。王晙于是秘密行動兼程前往,夜以繼日,收起甲胃舍棄幕帳輕裝急進。夜晚在山中忽然遇到猛烈的風雪,王晙恐怕不能按期到達,對天發(fā)誓說:“王晙如果侍奉君主不忠,不能討伐叛逆,遭神明所殺,應由我一人擔當,而士兵有什么罪過,讓他們?nèi)绱耸茈y!如果我誠心忠烈,上天明鑒,應當停止風雪,以幫助我們討伐叛賊?!闭f罷,風雪停止。開元十四年,王晙幾次升官任戶部尚書,再任朔方軍節(jié)度使。開元二十年去世,終年七十余歲,追贈尚書左丞相,謚號為忠烈。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穆寧,懷州河內(nèi)人也。父元休,以文學著,撰《洪范外傳》十篇,開元中獻之。玄宗賜帛,授偃師縣丞、安陽令。寧清慎剛正,重交游,以氣節(jié)自任。少以明經(jīng)調(diào)授鹽山尉。是時,安祿山始叛,偽署劉道玄為景城守,寧唱義起兵,斬道玄首。傳檄郡邑,多有應者。賊將史思明來寇郡,寧以攝東光令將兵御之。思明遣使說誘,寧立斬之??仲\怨深恐后大兵至奪寧兵及攝縣初寧佐采訪使巡按嘗過平原與太守顏真卿密揣祿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義舉郡兵以拒祿山會間使持書遺真卿曰:“夫子為衛(wèi)君乎?”更無他詞。真卿得書大喜,因奏署大理評事、河北采訪支使。寧以長子屬同母弟曰:“惟爾所適,茍不乏嗣,吾無累矣?!币蛲皆?,謂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謂死有輕于鴻毛者,寧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難。”真卿深然之。其后,寧計或不行,真卿迫蹙,棄郡,夜渡河而南,見肅宗于鳳翔。帝問拒賊之狀,真卿曰:“臣不用穆寧之言,功業(yè)不成?!钡燮嬷I显?,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鹽鐵轉(zhuǎn)運使。副元帥李光弼以餉運不繼,或惡寧者,誣譖于光弼,光弼揚言欲殺寧。寧直抵徐州見光弼,喻以大義,不為撓折,光弼深重之。寧得行其職。廣德初,加庫部郎中。是時河運不通,漕挽由漢、沔自商山達京師。選鎮(zhèn)夏口者,詔以寧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團練使。時淮西節(jié)度使李忠臣貪暴不奉法,設防戍以稅商賈,又縱兵士剽劫,行人殆絕。與寧夾淮為理,憚寧威名,寇盜輒止。寧強毅,不能事權(quán)貴。執(zhí)政者以為不附己,且憚其難制,故處之散位。寧默默不得志,因移病,請罷歸東都。(節(jié)選自《舊唐書·穆寧列傳》)2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郡懼賊怨深/恐后大兵至/奪寧兵及攝縣/初/寧佐采訪使巡按/嘗過平原/與太守顏真卿密揣祿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義/舉郡兵以拒祿山/B.郡懼賊怨深/恐后大兵至奪/寧兵及攝縣/初/寧佐采訪使巡按/嘗過平原/與太守顏真卿密揣祿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義/舉郡兵以拒祿山/C.郡懼賊怨深/恐后大兵至/奪寧兵及攝縣/初/寧佐采訪使巡按/嘗過/平原與太守顏真卿密揣祿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義/舉郡兵以拒祿山/D.郡懼賊怨深/恐后大兵至/奪寧兵及攝縣/初/寧佐采訪使巡按/嘗過平原/與太守顏真卿密揣祿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義舉郡兵以拒祿山/3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使用的年號,他曾創(chuàng)歷史上的“開元盛世”。B.明經(jīng),是漢朝出現(xiàn)的選舉官員的科目,被推舉者須明習經(jīng)學,故稱“明經(jīng)”。C.傳檄,指古代傳遞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戰(zhàn)斗性強的批判或聲討的文章。D.移病,為醫(yī)學專用術語,指的是疾病轉(zhuǎn)移或擴散,此時病情往往已加重。3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穆寧重視氣節(jié),積極對抗叛軍。他喜歡結(jié)交朋友,把重視氣節(jié)當作自己的職責;安祿山叛變后,穆寧起兵對抗,斬殺了偽政權(quán)委任的劉道玄。B.穆寧不懼死亡,勇于犧牲自我。為幫助顏真卿平定危難,他表示愿意犧牲自己,并且他提前將自己這一想法直接告訴了自己的長子和同母弟弟。C.穆寧善于謀劃,得到主帥認可。顏真卿最終放棄了平原郡城,在夜里渡過黃河向南潰逃,后向皇帝承認因為沒有采用穆寧的建議,才導致失敗。D.穆寧頗具威名,足以震懾一方。淮西節(jié)度使李忠臣征收來往商人稅錢、放縱士卒搶劫掠奪,后害怕穆寧的威名而有所收斂,搶劫掠奪也就停止了。3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會間使持書遺真卿曰:“夫子為衛(wèi)君乎?”更無他詞。(2)寧直抵徐州見光弼,喻以大義,不為撓折,光弼深重之。【答案】29.A30.D31.B32.(1)正逢穆寧暗中派遣使者送書信給顏真卿說:“您是為了保衛(wèi)國君嗎?”再沒有寫別的話語。(2)穆寧直接抵達徐州拜見李光弼,用大義來開導他,始終也不屈服,李光弼很器重他?!窘馕觥?9.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本題中,“奪寧兵及攝縣”為動賓結(jié)構(gòu)的短句,中間不需要斷開,所以排除B項;“嘗過平原”為動賓結(jié)構(gòu)的短句,中間不需要斷開,所以排除C項;“真卿亦唱義”為主謂賓結(jié)構(gòu)的短句,中間不需要斷開,所以排除D項。本句譯為:郡縣的人害怕叛賊怨恨太深,恐怕再派大部隊侵犯,就解除了穆寧的兵權(quán)及管理東光縣的職務。起初,穆寧隨行采訪使到各地考查,曾經(jīng)路過平原,與太守顏真卿私下交談中估計安祿山會叛亂。到這時,顏真卿也倡導大義,發(fā)動平原郡士卒抵抗安祿山。故選A。30.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為醫(yī)學專用術語,指的是疾病轉(zhuǎn)移或擴散,此時病情往往已加重”錯誤,移病,意思是上書稱病,為官者要求隱退的委婉語?,F(xiàn)已不再使用。故選D。
31.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他提前將自己這一想法直接告訴了自己的長子和同母弟弟”錯誤。屬無中生有,由原文“寧以長子屬同母弟曰”及所說的內(nèi)容可知,是他把長子托付給了同母的弟弟以保住子嗣而不致絕后,并未“直接告訴自己的長子和同母弟弟”。故選B。32.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句子的能力。得分點:(1)“間”,暗中,秘密地;“遺”,送,給;“為”,介詞,為了;(2)“直”,徑直;“喻”,曉喻,開導;“撓折”,屈服;“不為撓折”被動句;“重”,器重。參考譯文:穆寧,懷州河內(nèi)人,父親穆元休,以文學著名,撰有《洪范外傳》十篇,開元年間進獻給朝廷。玄宗賞賜布帛給他,授予他偃師縣丞,安陽縣令的官職。穆寧清廉慎重、剛強正直,看重結(jié)交朋友,把重視氣節(jié)看成是自己的職責。年輕時因考中明經(jīng)科而被朝廷調(diào)任授予鹽山縣尉一職。這時,安祿山開始叛亂,偽政權(quán)委任劉道玄為景城太守,穆寧首倡大義,起兵對抗,將劉道玄斬首。傳遞檄文給各州縣,當時響應的人很多。賊將史思明前來侵犯穆寧所在的州縣,穆寧便以代理東光縣令的身份帶領軍隊抵抗。史思明派遣使者勸說誘降穆寧,穆寧當即斬殺了使者。郡縣的人害怕叛賊怨恨太深,恐怕再派大部隊侵犯,就解除了穆寧的兵權(quán)及管理東光縣的職務。起初,穆寧隨行采訪使到各地考查,曾經(jīng)路過平原,與太守顏真卿私下交談中估計安祿山會叛亂。到這時,顏真卿也倡導大義,發(fā)動平原郡士卒抵抗安祿山。正逄穆寧暗中派遣使者送書信給顏真卿說:“您是為了保衛(wèi)國君嗎?”再沒有寫別的話語。顏真卿接到書信后大喜,因而上奏朝廷委任他為大理評事、河北采訪支使。穆寧將長子托付給同母弟說:“任你帶我這兒子到哪里去,只要不斷絕后嗣就行。我沒有什么可牽掛的了。”接著,來到平原對顏真卿說:“祖先已經(jīng)有繼嗣的人了!古人所說的死有輕于鴻毛者,我穆寧就是,希望能幫助您平定危難?!鳖佌媲溧嵵氐卮饝怂?。在這以后,因穆寧有的謀劃未能付諸實施,顏真卿迫于形勢嚴峻,放棄平原郡城,夜里渡過黃河向南潰逃,到達鳳翔去拜見唐肅宗。肅宗皇帝詢問抵抗叛賊的情況,顏真卿說:“因為沒有采納穆寧的建議,導致功業(yè)未能完成?!泵C宗對這句話感到驚奇。上元二年,穆寧多次升官,做到了殿中侍御史,輔佐鹽鐵轉(zhuǎn)運使處理事務。副元帥李光弼正因軍糧跟不上發(fā)愁,有憎恨穆寧的人在李光弼面前誣陷說這與穆寧有關,李光弼便揚言要殺掉穆寧。穆寧直接抵達徐州拜見李光弼,用大義來開導他,始終也不屈服,李光弼很器重他。穆寧得以繼續(xù)擔任他的官職。廣德初年加授庫部郎中。此時,水路運輸受到阻礙,運輸糧餉要由漢水、沔水經(jīng)商山再抵達京城。朝廷選擇鎮(zhèn)守夏口的人,下詔讓穆寧擔任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團練使。當時淮西節(jié)度使李忠臣貪財橫暴,不守法規(guī),設置防守士卒來征收來往商人稅錢,又放縱士卒搶劫掠奪,導致行人來往幾乎斷絕。李忠臣的轄地和穆寧只有一條淮河相隔,由于他害怕穆寧的威名,搶劫掠奪之事也就停止了。穆寧性情剛毅,不能侍奉權(quán)貴,掌權(quán)的人認為他不能依附自己,而且害怕他難以制服,所以將他安置在閑散的官位上。穆寧因不得志而緘默不說話,于是上書稱病,請求免去官職返回東都。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李商隱,字義山,懷州河內(nèi)人。商隱幼能為文。令狐楚鎮(zhèn)河陽,以所業(yè)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禮之,令與諸子游。楚鎮(zhèn)天平、汴州,從為巡官,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開成二年,方登進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調(diào)補弘農(nóng)尉。王茂元鎮(zhèn)河陽,辟為掌書記,得侍御史。茂元愛其才,以子妻之。茂元雖讀書為儒,然本將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時德裕秉政,用為河陽帥。德裕與李宗閔、楊嗣復、令狐楚大相讎怨,商隱既為茂元從事,宗閔黨大薄之。時令狐楚已卒,子绹為員外郎,以商隱背恩,尤惡其無行。俄而茂元卒,來游京師,久之不調(diào)。會給事中鄭亞廉察桂州,請為觀察判官、檢校水部員外郎。大中初白敏中執(zhí)政令狐绹在內(nèi)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亞坐德裕黨亦貶循州刺史商隱隨亞在嶺表累載三年入朝,京兆尹盧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箋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隱屢啟陳情,绹不之省。弘正鎮(zhèn)徐州,又從為掌書記。府罷入朝,復以文章干绹,乃補太學博士。會河南尹柳仲郢鎮(zhèn)東蜀,辟為節(jié)度判官、檢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專殺左遷,商隱廢罷,還鄭州,未幾病卒。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①。文思清麗,庭筠過之。而俱無持操,恃才詭激,為當涂者所薄,名宦不進,坎壈終身。弟義叟,亦以進士擢第,累為賓佐。商隱有表狀集四十卷。(節(jié)選自《舊唐書·李商隱傳》)(注)①三十六:李商隱、溫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人們稱之為“三十六”。3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大中初∕白敏中執(zhí)政∕令狐绹在內(nèi)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亞坐德裕黨∕亦貶循州刺史∕商隱隨亞∕在嶺表累載∕B.大中初∕白敏中執(zhí)政∕令狐绹在內(nèi)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亞坐∕德裕黨亦貶循州刺史∕商隱隨亞在嶺表累載∕C.大中初∕白敏中執(zhí)政∕令狐绹在內(nèi)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亞坐∕德裕黨亦貶循州刺史∕商隱隨亞∕在嶺表累載∕D.大中初∕白敏中執(zhí)政∕令狐绹在內(nèi)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亞坐德裕黨∕亦貶循州刺史∕商隱隨亞在嶺表累載∕3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人幼時取字,成年命名,字和名常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出于禮貌和尊敬,一般對平輩和長輩稱字。B.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人,因體猶未壯,故稱“弱冠”,弱冠也稱男子二十歲左右。C.釋褐,指脫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換上官員的服飾。比喻開始擔任官職,也指進士及第授官。D.誄奠,指誄文和奠文,二者都屬于哀祭文,但在寫作重點及韻散要求等方面均有一些區(qū)別。3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商隱幼能為文,受令狐楚禮敬。他才二十歲時,用所作文章投獻給出鎮(zhèn)河陽的令孤楚,令狐楚認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禮敬,讓他和讀書的諸生交游。B.李商隱屢得賞識,因此遭遇困境。他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賞識,又恰恰因為兩人的黨派之爭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視為忘恩負義、品行不端之人。C.李商隱博學強記,尤善誄奠之辭。他知識淵博記憶力強,尤其擅長撰寫今體章奏、誄文和奠文,和溫庭筠、段成式同時齊名,被時人稱為“三十六”。D.李商隱恃才怪異,終身仕途坎坷。他能文善辭,仗著自己的才能,不能堅守節(jié)操,行為怪異偏激,被當權(quán)者鄙薄,因而雖滿腹才華,但仕途極為坎坷。3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王茂元鎮(zhèn)河陽,辟為掌書記,得侍御史,茂元愛其才,以子妻之。(2)大中末,仲郢坐專殺左遷,商隱廢罷,還鄭州,未幾病卒。【答案】33.D34.A35.C36.(1)王茂元鎮(zhèn)守河陽,征召他為掌書記,擔任侍御史,王茂元愛他的才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2)大中末年,柳仲郢因為擅自殺人被貶官,李商隱也隨之被罷免,回到鄭州,沒多久就病死了。【分析】3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為:大中初年,白敏中執(zhí)掌朝政,令狐绹在內(nèi)署供職,兩人共同排擠李德裕,并把他逐出京城。鄭亞因為屬李德裕之黨,也被貶為循州刺史。李商隱也跟隨鄭亞,在嶺南呆了多年?!肮才拧币馑际恰肮餐艛D”,其賓語為“李德裕”,意思是“共同排擠李德?!保虚g不能斷開,排除AB兩項;“亞坐德裕黨亦貶循州刺史”,該句是說鄭亞屬于“德裕黨”,因此他也連同“德裕黨”一起被貶謫了。所以應在“德裕黨”之后停頓。排除C項。故選D。34.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錯在“幼時取字,成年命名”,說反了,古人的“名”是幼年時取的,“字”是成年時才取的。故選A。3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的能力。C.“尤其擅長撰寫今體章奏、誄文和奠文”錯,相關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為“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可見其“尤其擅長撰寫今體章奏”不符合原文。故選C。3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翻譯文言文語句的能力。第一句關鍵點:“鎮(zhèn)”,動詞,鎮(zhèn)守;“辟”,征召;“子”,“女兒”;“妻”:名詞作動詞,以女嫁人,嫁給。第二句關鍵點:“坐”,因為;“專”,擅自;“廢罷”,表被動,被罷免;“未幾”,不久,沒多久。參考譯文:李商隱,字義山,是懷州河內(nèi)人。李商隱自幼便能寫文章。令孤楚出鎮(zhèn)河陽,李商隱用所作文章投獻他,當時年齡才到二十歲。令狐楚認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禮敬,讓他和讀書的諸生交游。令狐楚鎮(zhèn)守天平、汴州,李商隱跟隨為巡官,(令狐楚)每年給他衣食,讓他隨考核官吏到上都。開成二年,(李商隱)才中進士第,脫去布衣?lián)蚊貢⌒桑a任弘農(nóng)縣尉。王茂元鎮(zhèn)守河陽,征召他為掌書記,擔任侍御史。王茂元愛他的才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王茂元雖然讀書成為儒者,然而原本是武將的后代。李德裕平時待他很好,那時李德裕掌權(quán),就起用他擔任河陽主帥。李德裕和李宗閔、楊嗣復、令狐楚相互間仇恨積怨很深。李商隱成為王茂元的僚屬以后,李宗閔之黨很鄙薄他。當時令狐楚已經(jīng)死了,他的兒子令狐绹擔任員外郎,他認為李商隱忘恩負義,尤其嫌惡他沒有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隱到京城訪游,但朝廷久久不給他安排職務。正碰上給事中鄭亞任桂州廉察使,聘請他為觀察判官、檢校水部員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執(zhí)掌朝政,令狐绹在內(nèi)署供職,兩人共同排擠李德裕,并把他逐出京城。鄭亞因為屬李德裕之黨,也被貶為循州刺史。李商隱也跟隨鄭亞,在嶺南呆了多年。大中三年,李商隱入朝,京兆尹盧弘正奏請他擔任掾曹,讓他掌管擬寫箋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隱多次上書陳說內(nèi)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會。盧弘正鎮(zhèn)守徐州,李商隱又跟隨去任掌書記。后來,李商隱罷徐州府職又入朝,他又通過文章來求見令狐绹,這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 45185-2024眼視光產(chǎn)品成品眼鏡安全技術規(guī)范
- SMARCA2-ligand-13-生命科學試劑-MCE-7252
- Nonanoylcarnitine-C9-carnitine-生命科學試劑-MCE-3656
- CP-LC-1254-生命科學試劑-MCE-4991
- 3-Hydroxy-desalkylflurazepam-生命科學試劑-MCE-8942
- 二零二五年度瓷磚產(chǎn)品出口退稅代理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泳池水上運動項目推廣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境污染責任賠償調(diào)解協(xié)議
- 質(zhì)量控制在提高實驗室效率中的作用
- 2024年湖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心尖球形綜合征
- DBJT 13-460-2024 既有多層住宅建筑增設電梯工程技術標準
- 中國證監(jiān)會證券市場交易結(jié)算資金監(jiān)控系統(tǒng)證券公司接口規(guī)范
- 2025屆天津市部分學校高三年級八校聯(lián)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微項目 探討如何利用工業(yè)廢氣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2025年高考化學選擇性必修第一冊(魯科版)
-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學期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測試題
- 水產(chǎn)品冷凍加工原料處理與加工技術考核試卷
- 全新保密協(xié)議模板公安下載(2024版)
- 財務管理學(第10版)課件 第1章 總論
- GB/T 4008-2024錳硅合金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