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上第一單元意象與情思——第一單元教學設計【單元教學導語】第一單元的主題為“”,共有3課?!肚邎@春?長沙》單篇構成一課?!读⒃诘厍蜻吷戏盘枴贰都t燭》《峨日朵雪峰之側》和《致云雀》這一系列的青春贊歌構成第二課?!栋俸匣ā泛汀杜?,香雪》這兩篇詩化小說構成第三課。從文本體裁來看,本單元既有詩歌也有小說,他們都著重對意象的描述,來表達作者的情感,贊美磅礴的青春,贊美浩瀚的自由,贊美純潔的人性?!締卧虒W目標】1.了解詩歌的不同寫作背景,感悟詩人所要表達不一精神。通過意象的分析,理解作者心中的情感,理解新詩的特征。2.發(fā)揮想象,串聯(lián)意象與情感的相通,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增強形象思維能力,了解新詩意象的多義性;檢索資料,知人論世,豐富自己對文學象形和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加深對主旨的理解3.學生通過誦讀、品味詞句,感悟“詩言志”的傳統(tǒng)文化魅力,不斷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力,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締卧獙W情整體分析】“五四“新文化運動及白話文運動,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在中國新詩派的作品中,詩人注重詩歌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文學價值,詩人在新詩寫作中,追求現(xiàn)實與藝術、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美。詩詞具有含混與跳躍的特點,這給學生理解詩詞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高一的學生閱讀了一些新詩,但是他們與新詩之間還有一些距離。出于多種原因,他們對新詩持有輕視或者畏懼的態(tài)度。那怎么解決呢?一是讓學生體會新詩的特征和解讀的方法,二是帶著學生走進詩歌。詩歌與生活息息相關,創(chuàng)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學生在學習本單元的詩歌學習中,能學會尋找詩歌中人物的形象,能了解人物形象是如何通過詩人呈現(xiàn)的意象得以實現(xiàn)的。但是了解人物形象,僅知道人物是干什么的,那只是停留在詩歌的淺表層次。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應該帶著學生對詩歌形象的初步判斷,帶領學生從文字的表層,走到詩歌內部,品讀詩歌,析“我”。詩歌的人物自我情感的內在變化,詩歌中的意象相關。在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在情節(jié)發(fā)展變化過程中,詩歌對應的意象場景對“我”有什么影響。內在的情感,捕捉詩歌的意象,知人論世。從創(chuàng)作背景中找“我”與我,人物形象和作者的關系。【單元設計總覽】總名稱學習篇章學習任務名稱教學目標教學步驟上課方式課時意象與情思《沁園春?長沙》體會毛澤東實詞的意象和情感理解實詞意象讀懂作者情感理解傳統(tǒng)文化導入詩歌細讀,品意象歸納總結單篇1《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新詩中的沸騰青春學會對比閱讀理解詩歌意象了解時代背景意象回顧詩歌聯(lián)讀主題小結大單元2《峨日朵雪峰之側》青春與時代和解理解詩歌意象學會正面挫折理解詩歌情感導入詩歌解讀由此及彼單篇1《致云雀》譜一首自由贊歌詩歌意象整合細讀詩歌意象自我導入詩歌解讀寫一寫自己單篇1《百合花》《哦,香雪》時代的美麗理解詩化小說學會人物形象分析理解作品表達的情感品讀文章差異人物形象分析詩化小說理解大單元2單元綜合青春投影總結詩歌意象創(chuàng)作自己德詩歌熱愛青春制定新詩寫作技巧寫新詩詩歌成集大單元2第一課:體會毛澤東實詞的意象和情感——部編高一語文必修上冊《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一.教材內容分析《沁園春?長沙》是偉大領袖毛澤東所寫的一首詞。該詞通過對長沙秋景進行描繪,其中包含湘江、群山、樹林,舸,鷹及魚。作者通過意象的描繪,結合自己青年時代的斗爭生活,抒寫出革命青年浪漫主義的情感。詞的上闋呈現(xiàn)了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作者借景抒情,“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下半闕,作者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全詞語言精練,意境優(yōu)美,從江山景色描述中,我們可見作者的心憂天下,在詞中,作者酣暢淋漓地表達了一種拯救天下,舍我其誰的責任。二.教學目標設想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通過對詞的欣賞,及教師的引導,了解古典詞的格式及有關知識。由表及里,通過對詞意象的分析,體會作者人生理想與遠大抱負。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誦讀、思考、分析、探究與聯(lián)想等方法,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誦讀、品味詞句,感悟“詩言志”的傳統(tǒng)文化魅力,不斷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力,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三.教學過程【一】導入秋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季節(jié),沉淀了春的發(fā)芽和夏的綻放。秋收冬藏,秋天能收藏文人墨客的哪些情懷呢?不同的作者,有著自己不同的故事,他們的眼中的秋天也是繽紛不一致的。傷秋,悲秋,贊秋,不同的作家從秋之山,秋之水中又悟出了哪些秋之情呢?請同學們說一說有關秋的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老而彌堅)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沉郁壯闊)秋,給人以無盡的遐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年輕時期的毛澤東在長沙重游橘子洲時,寫下的氣勢磅礴的《沁園春·長沙》。(PPT展示毛澤東書寫的詩篇《沁園春長沙》及秋日橘子洲頭的照片。)(設計意圖:關于秋天的古詩詞,學生掌握得比較多,也能夠輕易地說出古詩詞中秋的意象。讓學生能夠輕松地進入到本節(jié)課的課題中,通過意象來抒發(fā)感情,是詩歌共同的語言。)【二】文本研讀1.欣賞《沁園春長沙》朗誦。在毛澤東誕辰110周年之際,美國華人學者在紐約華人舉行的紀念會上,對毛澤東精神進行歸納——骨氣,志氣,勇氣,才氣,正氣,王氣?!巴鯕狻蹦送跽邭庀?,通過詩詞朗誦的欣賞,讓學生談談詞中的氣象包含哪些內容?(設計意圖:根據學生了解的偉人事跡,來進行實詞的解析。學生初步領會詩詞中的氣象,尋覓詞之表層含義,為下一步的寄情于景的賞析做好鋪墊。)2.品味鑒賞,體景悟情(1)賞析前三句。細讀前三句。引導學生通過合理的調整、補充,講這三句的大意流暢地說一說。(提示:開篇“獨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時令特點與作者處境,實際上讀罷全篇會發(fā)現(xiàn),詩人卻唱了反調:“獨立”而不孤單,“寒秋”卻無冷意。)PPT上呈現(xiàn)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重溫歷史。在一定程度上,時代的特點會影響作者的創(chuàng)作理念及所表達的情感。(設計意圖:學生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相同的秋之氣色,映射在不同的作者心上,能折射出不同的情感。)(2)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①一個“看”字,一直統(tǒng)領到哪里?(“萬類霜天竟自由”)這里詩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這幾句詩人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湘江秋色圖?(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鷹——擊長空;魚——翔淺底②多角度討論。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湘江秋色圖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近觀)
——寫景,景中有情天空:鷹擊長空(仰視)
設問水底:魚翔淺底(俯察)
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小組內分享。討論的話題是“從《沁園春?長沙》的_________中,我體會到了________________。(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從詞的意象中,感悟作者人的王者之氣。通過討論與分享,學生感受毛澤東詩詞中的豪邁激情和恢弘的氣勢。)=3\*GB3③體會語言的表達效果。在這幾句中,哪幾個動詞用得好?為什么好?(染、擊、翔。這漫山遍野像火一樣的楓林,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皳簟北取帮w”更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跋琛睂懗隽唆~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分析學習,了解到詩詞中的意象不只是靜止不動,合適的動詞能賦予意象不同的特色,從而實現(xiàn)作者情感的寄托。)=4\*GB3④比較鑒賞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著力于描寫楓林的紅,這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有開朗的意境,也把生命力賦予秋。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意象的選擇上,詩人跟風偏向柔和的事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細膩感情;而從毛澤東的“萬山紅遍”中,我們能領會到革命的氣勢磅礴。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古人筆下秋景多蕭瑟,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何如此絢爛多彩,充滿生機?(設計意圖: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詩詞中意象的選擇,其實是由作者的自己的經歷與情感表達做出的決定。學生由此及彼,高階思維得到發(fā)展。)3.詩人意象之于我
引導學生完整地想象上闋所描繪的圖畫。(播放音樂)參考:“遠望千山萬嶺,楓林如染,像熊熊燃燒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發(fā),像戰(zhàn)場上無數(shù)奮進的勇士。抬望眼,雄鷹展翅,矯健勇猛,翱翔長空;低眉處,游魚戲水,自由輕快,生機盎然。”教師引導學生將意象豐富的詩詞進行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第一步,勾勒意象形態(tài)。。第二步,著色意象。第三步,讓意象動起來,風吹滿山紅葉,似火燃燒,江水流淌,大小船只蓄勢待發(fā)。第四步,特寫意象,融情于景。(設計意圖:通過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對意象的分析探討,更能理解作者的磅礴情思。引導學生身入其境讓學生通過與作品、作者的交流,充分體驗自然的豐富多彩和人生的千姿百態(tài),從而讓學生真正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同時鼓勵學生在比較中鑒別,在鑒別中提高。)4.理解“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豐富含義。(“悵”包含著一個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這樣蓬勃、絢爛,而現(xiàn)實社會卻又是如此沉悶、黑暗,“獨立寒秋”的詩人,仰俯天地,悵望廣闊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憂。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fā)問:誰來主宰你的盛衰榮枯?“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什么?引導學生聯(lián)系時代背景理解詩人以天下為已任、憂國憂民的廣闊崇高的心境。)(設計意圖:“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是全詞的“詞眼”。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學生從詩中理解偉大領袖的情懷。)5.欣賞下闋(1)上闋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是怎樣回答的呢?(“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百侶”與上闋的哪個詞呼應?(“獨立”。)下闋的領字是哪個?一直控制到哪里?(憶?!凹S土當年萬戶候”。)教師指導:“憶”應稍頓一下,突出其領字作用。以下幾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2)理解詩句,品味情感。寫“憶”的詞句是回憶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誰主沉浮”。課堂討論為什么這幾句就能回答“誰主沉浮”呢?《沁園春·雪》里的“秦皇漢武”“唐宗宗祖”“成吉思汗”,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為什么詩人用一個“惜”字就將它們全部否定了呢?而發(fā)出“俱往點,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呼喚呢?這些“現(xiàn)在”的“同學少年”與歷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和對比,學生更能理解那個時代朝氣蓬勃、奮發(fā)有為的革命青年。上闋意象投映在他們身上,學生能看到“意氣奔放,才華橫溢,心系國運,蔑視權貴。”)(3)鑒賞:“曾記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飛舟?”(多么大的氣魄!這么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革命氣概何其大也?。ㄔO計意圖:借景抒情,下闋抒發(fā)了改造的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豪情壯志和革命情懷,所抒之情慷慨激昂。)【三】歸納總結,指導學法縱觀全詞,上闋寫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誰主沉??;下闋追憶往事,表現(xiàn)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上闋由“立”到“看”再到“問”,下闋由“憶”到“記”,思路清晰,情貫全詞。通過學習,毛澤東同志詩詞那精練形象的語言,深遠而優(yōu)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詩詞的文字和意象是作者和讀者交流的橋梁,讀詩最主要的是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我們要學會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經,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評和鑒賞詩歌的能力。(設計意圖: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可感可親;情是景的靈魂,輕靈飄渺。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進而“由物及人”,感悟作者的思緒與情懷。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詩詞遣詞造句的特點,最終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四.板書設計第二課:新詩中的沸騰青春——《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和《紅燭》聯(lián)讀教學設計教材課文內容分析《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郭沫若先生于1919年秋創(chuàng)作的一首新詩。這個時候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和白話文運動深深地影響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詩人通過對大自然真是景觀的描述,展示了大自然雄偉壯麗之美。同時,這些意象投射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意象是客觀物象經過創(chuàng)作主題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即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事物?!都t燭》一詩,是聞一多先生于,先生將這篇詩作中的主意象作為詩歌的題目。“紅燭”又何不是詩人聞一多自己的寫照呢?在詩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先生他想以燃燒自己而“燒破詩人的夢、燒沸詩人的血?!鄙鐣h(huán)境的破裂與新生。在這兩首詩中都得以體現(xiàn)。兩位詩人選取了不同的意象,傳達了這樣的感情:“個人的郁積,民族的郁積,在這時找到了噴火口,也找到噴火的方式,我在那時是差不多狂了?!保ü簦┒虒W目標設想:1.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感悟詩人所要表達的革舊出新的創(chuàng)造精神。通過意象的分析,理解作者心中的情感,理解新詩的特征。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學生通過兩首詩歌的二聯(lián)讀對比,了解新詩的抒情脈絡和抒情方式,進而更好地感受意象,領會作品的豐富內涵。3.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通過對詩歌的比對和誦,結合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的偉大抱負,理解詩人現(xiàn)身祖國的愛國精神和革命熱忱。三.教學過程【一】知識匯成河學生在課前通過查閱資料或者互聯(lián)網搜索,了解中國社會在20世紀初期的社會背景及文化發(fā)展情況。學生分享新詩發(fā)展的情況。教師補充郭沫若和聞一多的事跡。(設計意圖:高一的學生具備知識整理的能力,文學知識的整理也是思維發(fā)展的一種途徑。學生通過相關知識的連接點,散發(fā)思維,為接下來的詩歌分析儲備了背景知識。)【二】憶往昔,意象久意象是客觀物象經過創(chuàng)作主題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即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事物。意象在詩歌中,一直是抒情言志的載體。我們在新詩中能領會到意象魅力,比如,在《沁園春?長沙》,作者通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展現(xiàn)了革命青年的磅礴激情。但,意象之說,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引導學生說出帶有意象的詩歌。如:曹操在《觀滄?!分袑懙溃骸皷|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钡取!耙庀蟆崩碚撛谥袊鹪春茉纭摹吨芤?系辭》的“觀物取象”“立象已盡意”到艾青所說的“意象是從感覺到感覺的一些銳化,意象是純感官的,意象是具體化了的感覺?!笨梢?,意象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簡而言之,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技巧便是意象在詩歌中的運用。(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意象這個專業(yè)術語,了解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含義。)【三】驀然回首尋意象“詩歌之妙,專求意象?!闭垖W生精讀《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和《紅燭》,找出這兩首詩中的主要意象,并討論其特點。詩歌主要意象特點《立在地球邊上放歌》云海、洪濤宏大、闊遠、壯麗、雄奇、氣勢磅礴《紅燭》紅燭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設計意圖:聯(lián)讀詩歌,進行聯(lián)想,品讀意象的特點。)【四】探意象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地朗讀這兩首詩,讀好語調,讀好重音,讀好節(jié)奏,領悟意象的內涵,感悟詩人的情感。梳理兩首詩歌的行文脈絡,探究詩人的情感意蘊。詩歌行文脈絡情感意蘊《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本詩一共七行。第一、二行展示了海洋雄偉壯麗的景色;第三、四行抒寫了對眼前景觀的強烈主觀感受;第五、六、七行是對力的謳歌與贊美。整首詩描寫大自然,是把整個大自然當作“自我表現(xiàn)的全宇宙的本體”,當作生命的化身,詩人對“力”的歌頌,表現(xiàn)出一種勇敢進取、積極創(chuàng)造的奮發(fā)昂揚精神和熱烈向往、執(zhí)著追求,以及摧毀舊事物的勇氣和堅定。《紅燭》本詩一共九節(jié)。第一節(jié),詩一開篇就突出紅燭意象,并由此聯(lián)想到詩人熱烈的心;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是對紅燭自我犧牲精神的謳歌;第四節(jié),是詩人對紅燭的殷殷寄語,也是詩人的自勉自勵;第五節(jié)至第七節(jié),是自傷與自慰,基調熱烈而憂傷,紅燭無私無畏地犧牲;第八節(jié)和第九節(jié),是自白,詩人從紅燭的外在形態(tài)上提取了紅燭精神之后,畫龍點睛,揭示了紅燭精神的本質和靈魂所在,卒章顯志。這首詩中,紅燭就是詩人,詩人就是紅燭?!澳獑柺斋@,但問耕耘”,既是對紅燭精神的提煉,也是對詩人自己的勉勵:不惜犧牲,無私奉獻。詩的每一節(jié)都以“紅燭啊”的呼喚開頭,形成濃郁的抒情氛圍,繼之以自問、自悟、自勵、自答、自勉、自慰、自白,一步步展示執(zhí)著追求的心跡。(設計意圖:精讀詩歌,理解新詩的文章結構及作者情感的表達方式。理解20世紀初,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趨勢。)【五】以意象為引領,深度解讀詩歌1.多樣的修辭手法,也是作者表達情感的途徑?!靶蕖笔切揎椀囊馑?,“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修辭本義就是修飾言論,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收到盡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在品鑒文學作品的時候,準確地把握住了修辭手法,也就把握住了抓住文章中心與情感的一把鑰匙。細讀《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思考以下問題。思考1:分析詩歌開頭三句運用的修辭?(運用擬人手法,借助極目遠望的開闊眼界,通過“怒”“推倒”等詞語,描繪出一幅海濤洶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偉而壯麗的圖畫。)思考2:“啊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努力喲!”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詩人運用排比手法為“毀壞”吶喊,為“創(chuàng)造”呼號,為“努力”著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引吭高歌!)思考3:詩歌結尾“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是如何贊美“力”的?(詩歌結尾從不同角度設喻,謳歌贊美“力”?!傲Φ睦L畫”指展現(xiàn)出的大海白云的壯麗景色,“力的舞蹈”是洪濤滾滾的比喻,“力的音樂,力的詩歌”是洪濤的聲音,而“力的律呂”則是洪濤的節(jié)奏和音律??傊?,這是對“力”的美化。)細讀《紅燭》思考以下問題?!舅伎?】開頭“紅燭啊,這樣紅的燭”對全詩有什么作用?這是全詩抒情的中心和總綱。一開頭,詩人就懷著敬慕的心情贊嘆熒熒的紅燭?!凹t”是赤誠的象征。紅燭,在詩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這首詩中,可以說紅燭就是詩人,詩人就是紅燭,“人與物化,意與境融”。一個“吐”字;逼真的描狀了詩人那種火熱的愛國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態(tài)?!舅伎?】自讀2、3節(jié),先說紅燭“一誤再誤”,后又寫“不誤不誤”是不是矛盾?在這兩節(jié)詩中,詩人用設問手法,自問自答,生動的表現(xiàn)了一個思考覺悟的過程。前后兩種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詩人的醒悟,同時也更有力的表現(xiàn)了紅燭精神的可貴。詩人悟徹了,光是要“燒”出來的,只有自我燃燒,只有無私奉獻,才能放出光芒。這正是與利已主義哲學完全對立的一種新的人生觀。詩人的思考,實際上反映了那個時代進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諦的思想歷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獲得的覺悟?!舅伎?】怎樣理解“莫問收獲,但問耕耘?!钡?、9兩節(jié)的呼喚,一聲是同情的呼喚,一聲是勸導鼓勵的呼喚。詩人勸勉紅燭,也是勸勉自己:“紅燭??!‘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笔帐镁辛Γ娗榈玫搅四叟c升華。在不合理的社會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創(chuàng)造光明,個人的得失榮辱一切在所不計。這正是聞一多人格美的集中體現(xiàn)。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毫不顧惜個人的得失榮辱,是極其偉大崇高的獻身精神?!舅伎?】品讀語句:紅燭??!這樣紅的燭!詩人?。⊥鲁瞿愕男膩肀?,可是一般顏色?“這樣”是指示代詞,這里指性質,用“這樣紅”,表明詩人凝視著紅燭,也能喚起讀者對紅燭的印象,想到燭火照得紅亮的樣子,“這樣紅”遠比“鮮紅”的形象豐富得多?!巴隆弊?,逼真地描狀了詩人那種火熱的愛國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態(tài),遠比“掏”字爽快率直。(設計意圖: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重點句的賞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訓練之一。正確理解句意,有助于對文意的把握,有助于對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題的理解。通過對詩歌句子的分析,教師帶學生領略詩歌語言的美麗。不同的修辭手法,體現(xiàn)了作者的的不同情感,并以更具體客觀的方式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通過對重點字句的感受,讀者感受意象,領會作品的豐富內涵。)【六】意象升華,主題小結小組合作,有感情地細讀兩首詩歌。小組內討論兩首詩歌的主題是什么?詩歌主題小結《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這首詩一方面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真實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偉和壯麗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為社會現(xiàn)實和時代精神的鮮明反映,是五四時期那種時代狂飆的象征,是那種向舊世界、舊文化、舊傳統(tǒng)猛烈沖擊的時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這首詩想要告訴人們:科學的文明,人民的覺醒,終將徹底推翻舊世界,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這首詩意境壯闊,充斥著浪漫主義色彩,具有強烈的時代感?!都t燭》“紅燭”,象征自己對祖國的一顆赤誠的心。全詩以詩人與“紅燭”問答交流的形式展開,抓住紅燭的“自焚”與“流淚”兩個顯著特征,表現(xiàn)了不管個人能否看到勝利的到來,都要為理想進行腳踏實地的奮斗,要有獻身祖國、敢于自我犧牲的愛國精神。(設計意圖:學生討論問題,能促進辯證思維的發(fā)展,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读⒃诘厍蜻吷戏盘枴芬晃?,作者通過對大自然的抒寫,讓讀者感受到內心沸騰的熱情,反映了“五四”時代革命知識青年的內心世界?!都t燭》是詩人的內心剖白,借助紅燭這一景,抒發(fā)作者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顧個人得失的情懷。)【七】意象之于我你對于夢想,對于現(xiàn)狀,有什么樣的理解?于同學而言,青春是沸騰的還是悄然的呢?你會用什么意象來修飾自己的情感呢?(設計意圖:從著名詩作中,解讀意象,讓學生品味作者情感。但學生也正處于詩一般的年紀,青春的歲月也可以用詩情來記載。讓學生通過意象,書寫自己的情懷,既可以讓他們走進新詩,更進一步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使他們自己的青春宣言成為奮斗的詩章。)【八】板書設計第三課:青春與時代和解——部編高一語文必修上冊《峨日朵雪峰之側》教學設計一.教材課文內容分析(一)層次、內容《峨日朵雪峰之側》寫于特殊的年代,年輕的昌耀在特殊的環(huán)境里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詩人沒有消沉,而是保持著堅定的信心,對生活依舊飽含著熱愛。艱苦的生活,坎坷的命運,磨煉了詩人的意志,更砥礪了詩人的思想。全詩分為兩個不均衡的部分,起筆很突兀,“這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了”,一個不那么高大的人物形象赫然映入讀者眼簾?!拔摇笔且粋€攀登者,但是并未登上山頂,所以作者用“僅能征服”來描述,所以接著描寫的動態(tài)也不是自上而下,而是從山壁的一側看過去,這也是這首詩取題為“峨日朵雪峰之側”的原因。在雪峰之側,攀登者看到了落日,由于詩人自身的經歷,他沒有選擇更具力量感和積極意義的朝陽。這樣的場景與詩人的心境是相吻合的,早年的他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了理想和熱情,但是生活卻給了他嚴厲的答復。盡管現(xiàn)實生活充滿壓力,詩人依然選擇攀爬的態(tài)度,依舊渴望一種高度。但是,他同時又認識到,不論攀爬哪一種高度,都不能輕易為之,但都有別樣的風景在眼前待人發(fā)現(xiàn)。而且,不管怎樣的高度,都是征服,都要付出代價和犧牲。于是,詩人接著寫道:“石礫不時滑坡,/引動棕色深淵自上而下的一派囂鳴,/像軍旅遠去的喊殺聲?!焙茱@然,這不僅是攀登者當時的所見所思,也是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生存狀態(tài)的寫照,更是詩人精神生活的寫照。這一組意象形象地寫出了攀登時在攀爬雪山一側時腳下的險情,更是寫出了一個人在生活的困境中身心的遭遇。攀登的意念深入人心:“我的指關節(jié)鉚釘一樣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從撕裂的千層掌鞋底滲出?!眾^力的攀登,這是攀登者的付出,這是攀登者的奮斗,不管是動作的敘述,還是畫面的描寫,都極具視覺沖擊力。如果詩人將思路停留在第一節(jié),不管是結構、意象,還是語義和情緒,都可算完整。但這顯然表達不了他內心深處的情感:和現(xiàn)實的抗爭,還能看到希望嗎?第一節(jié)的描述里,詩人僅提供了攀登的困境和攀登者的拼搏,這顯然是不夠的。簡短的第二小節(jié)使詩歌的意義發(fā)生了轉折,作品得到了升華?!鞍?,真渴望有一只雄鷹或雪豹與我為伍?!痹娙艘耘实钦叩目谖潜磉_自己內心的希冀,這不僅是一個攀登者的呼號,也是一個理想追求者的自白。雄鷹或者雪豹高原自然界的勇者和強者,攀登者以他們來鼓舞自己,可見即使他征服的不是雪山的最高峰,也足以表明他不息奮斗的精神。此情此景,攀登者會失落嗎?他偶然的一瞥,讓他的理智和情感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霸阡P蝕的巖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與我一同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快慰?!睕]有雪豹或者雄鷹,邂逅的只是一只小小蜘蛛,與落日、山海、滑坡、軍旅巨石、雄鷹、雪豹等相對比,不管是形體、力量、風格,都相差巨大??删褪沁@樣看似弱小且可憐的的蜘蛛,它出現(xiàn)的攀登者的眼前,登上了雪山,在雪山之側,俯瞰困境。蜘蛛并沒有不宣示什么,它的出現(xiàn),仿佛是自然而然的,它的淡然無言,使一切自以為是和虛張聲勢都失去了分量。詩人想告訴世人生活不能缺少奮斗,高度亦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奮斗和高度的態(tài)度,這才是真正難以企及但又是我們應該具有的精神高度。與蜘蛛的相遇,詩人幾乎在那瞬間改變了自己。同樣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許同樣弱小無助,但是此刻詩人和小蜘蛛合二為一。他們取得了認同和默契,一同默享大自然賜予的快慰。(二)藝術特色《峨日朵雪峰之側》描述是青春的意境。每個時代有自己的特征,也有自己的珍貴之處,學會友善面對青春,友善面對自己,當有困難時,選擇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與生活中的幸或不幸和解。這首詩里蘊含了很多哲理,有關于理想的新認識,有關于奮斗的新領悟,有對生活新的熱愛,詩人從攀登者的言行里得到了新的和解。全詩構思精巧,脈絡清晰,前后對比鮮明,剛柔相濟,含蓄雋永。在這首詩中,詩人昌耀塑造了眾多的審美意象,其中有峨日朵之雪和雪峰一側的蜘蛛,它們給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壯美凝重的氛圍。在這首詩里,詩人將飽含滄桑的情懷融進了古老開闊的高原雪峰,其中迸發(fā)的博大生命意識,寄寓在常見的意象中。詩人通過意象之間的變化和互相作用,描繪了心中的桃花源?!抖肴斩溲┓逯畟取烦醺鍎?chuàng)作于1962年8月,而詩人在1983年對詩歌進行刪定。在20世紀60年代,詩人昌耀在人生苦難的時候,詩歌中,詩人在探尋“英雄”。而二十多年后,隨著改革和人性的復蘇,詩人在禮贊人的精神。詩歌中的意象無不寄托著詩人的深思與熱愛。詩歌來源于生活,詩人用簡單的意象表達了他對生活磅礴的愛。昌耀在中國當代詩壇具有重要的地位。有人認為,是昌耀保持了那個時代中國詩歌的尊嚴。因為同一時期,中國詩壇相對沉寂。故,學習昌耀的詩作也是對中國當代詩歌的普及。就這首詩而言,人們的理解不徑相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此作適當?shù)慕榻B,詩無達詁,不強求學生對作品有一致的看法,應該讓學生細品文章中的意象,及意象所承載的情思。二.教學目標設想:1.知識與技能目標:引導學生細讀詩歌,尋找意象、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能對意象有認識初步,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1)發(fā)揮想象,串聯(lián)意象與情感的相通,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增強形象思維能力,了解新詩意象的多義性(2)檢索資料,知人論世,豐富自己對文學象形和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加深對主旨的理解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閱讀詩歌和了解作者的經歷,學生能從中了解夢想,并且學會處理夢想與現(xiàn)實的碰撞。(2)通過詩歌中景物的解析,學生能了解周邊的詩情,將之融入到自己的青春時光中,學會與自己生活的時代環(huán)境和解。用愛的眼光看自己,看自己的青春,友善對待自己及周邊的人。三.教學策略設計《峨日朵雪峰之側》這首詩篇需要學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把握詩歌意象,理解詩人情思,提升詩歌鑒賞水平。通過對攀登者的所見及所思,理解詩人內心深處向往烏托邦的理想,進而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辨能力。本篇詩作中,作者塑造了許多審美意象,學生通過品讀詩歌,感知意象共同營造出的凝重壯美,與詩人的情感共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整合與語理、欣賞與評價、意識與態(tài)度等素養(yǎng)。四.教學過程【一】導入:詩人昌耀在詩中所描寫的山峰,原本是無名山。“峨日朵”是作者給它取的名。另外,“雪峰之側”簡潔,書面化,還帶有一點文言色彩、表達新奇、文字典雅,注重形象的美感。想必——“我”與雪峰密不可分?。ㄔO計意圖:導入是高中語文課堂的重要一環(huán),“導向”“設疑”“激趣”要能體現(xiàn)在其中。該環(huán)節(jié)給教師提供的導入素材和思路:詩歌的意象可以是生活中常見的,它們來源于生活。解析山峰的名字,能夠拉近學生與新詩的距離,讓學生了解:詩歌并不神秘,也是來源于生活。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學生從最近發(fā)展區(qū)開始了解詩歌的意象,讓學生能夠以更放松的心態(tài)來進一步欣賞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二】文本細讀:(一)“探”雪峰之側,驚“側”之境1、詩歌首句說:“這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了?!痹鯓永斫狻按丝獭焙汀皟H”兩個詞的含義?(分析鑒賞這句詩的內容與表達技巧)?!窘庾x參考:通過品讀詩歌,引導學生體會文字下蘊含的情感?!按丝獭焙汀皟H”暗示了多重意思:這高度并非“絕頂”,卻是“我”盡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達到的;這并不意味著將來(或“下一刻”)“我”不能達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著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這畢竟已是一次歷盡艱辛的征服。這是個判斷句,暗示了“我”已經陸續(xù)征服了從前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標與努力之間的差距,暗示了某種“先喘口氣”的決定?!?、《峨日朵雪峰之側》,也就是說,詩人要描寫的是雪峰的側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詩歌,說說哪個字統(tǒng)領了雪峰之側的描寫?——“探”。在峨日朵雪峰之側“探”出前額,“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解讀參考:就在“探”的這一瞬間,他被奇異壯美的風景照亮,這是詩的第一層。攀登者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了,石礫滑坡。詩人連用兩個句子來描寫攀登者的危險。令人震撼的礫石囂鳴,像軍旅遠去的喊殺聲攀登者很自然就抓緊了巨石間的縫隙,“指關節(jié)”像鉚釘一樣“揳入”?!皳a入”是一種用力的敲打,也是一種堅忍不拔的進入。正因為用力之大、之持久,所以攀登者的千層掌的鞋底就會撕裂,血滴就會自鞋底滲出,這該是用了多大的力量??!這是詩的第二層,寫出了一種較量?!俊拔摇闭鞣母叨入m然不高(還在山峰之側),但卻已經是我竭盡全力的結果。詩中景物以“我”為中心,我小心地“探”到的景物總共有幾樣?大致上在我的什么方向?【明確:總共六樣:峨日朵之雪、彷徨許久的太陽、引力無窮的山海、滑坡的石礫、棕色的深淵、巨石的罅隙。大致可以從四個方向予以區(qū)分:(1)峨日朵之雪在“我”上面,它令人向往,但又不可觸及。(2)滑坡的石礫、棕色的深淵在“我”下面,它們充滿危險,需要提防。(3)山這“側”,“我”用指關節(jié)死死扣住巨石的罅隙,不愿意墜落,努力維持著好不容易達到的這個高度。(4)山那邊,“我”看見的是彷徨許久的太陽,是引力無窮的山海,太陽正在躍入山海?!浚ㄔO計意圖:讓學生去尋找“我”的動作,意在使學生理解“我”的人物形象,為接下來的意象分析做好情感鋪墊,同時也使學生品味詩歌語言的凝練,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落實高層思維的發(fā)展。本環(huán)節(jié)中,著重分析“我”在雪峰之側所遇的意象群,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抓住意象和詩人情思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領會理解能力。學生通過對文字內容的解讀和品析,抓住詩人核心的思想情感。進一步,學生通過詩篇第一節(jié)六個意象的探究,增強了對詩文的深度理解,使得聯(lián)想與想象的核心素養(yǎng)得以發(fā)展。)(二)“探”時之境,感人生之遇4、一行十分特別的詩。①“山海。石礫不時滑坡”。這一行詩,放在這里,很奇怪。事實上,昌耀在初稿時放在上面一行的。可為什么要改成現(xiàn)在這樣呢?讓“山?!惫铝懔愕財[在這一行,還用了一個句號隔開?聯(lián)系前后的詩行,請同學們討論思考?!劲僖饩常骸吧胶!睂懗隽松侥沁叺膲邀悾@是視覺上的效果。而“石礫不時滑坡”則是聽覺上傳來的來自腳下的危險。這一靜一動,一遠一近,兩樣景物形成奇妙的對比,強化這種對比之美?!俊劲谟靡粋€句號將二者隔開,從前面的詩行來看,“山?!笔且o窮的,它的引力大到連彷徨已久的“太陽”也“決然躍入”,而“石礫的滑坡”似乎又強化了這一特點。這兩行表明“我”能置身于那個位置其實非常不容易?!浚ㄔO計意圖: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重點句的賞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訓練之一。正確理解句意,有助于對文意的把握,有助于對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題的理解。通過對詩歌句子的分析,教師帶學生領略詩歌語言的美麗?!皬脑姼柚?,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是“我”攀登半壁懸在峨日朵雪峰的某個高處這一獨特的位置之上的“側”面之境?!拔摇辈⑽吹竭_山峰之巔(還在山峰之側)?!拔摇庇凶灾鳎姓J自己的渺小,并不都是懦弱,而是一種清醒的自我認知,尤其是在大自然面前。讀詩至此,學生領悟到:青春是拼搏的時刻,夢想走得比他們的努力還要遠一步。那怎么辦,帶著拼搏后的傷痕自憐自艾,還是假裝沒有看見自己的傷口呢?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解析,潛移默化,學生開始想象夢想與現(xiàn)實碰撞時的種種可能。由此及彼,從意向呈現(xiàn)出作者的情感,進而,學生對作者的情感迸發(fā)共鳴,遷移探究自己的生活,將詩歌帶進學生的生活。詩歌的文字變得有溫度,詩歌的意象也赫然眼前。)5、知人論世,“探”人生之我: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我”?在PPT上呈現(xiàn)昌耀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這首詩歌的個人經歷和時代背景。(設計意圖:對學生來說,昌耀是一位不太熟悉的詩人,這個環(huán)節(jié),介紹了作者的生平,能夠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與情感共鳴。學生通過作者的生平,管中窺豹,能夠理解作者所處時代的特征。意象在詩歌中多數(shù)實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方式。學生將詩歌中的意象投射在作者的生平中,對詩歌的理解也變得更加生動,也更有深度。)(三)“探”清雪峰之側,與時代和解1.引導學生討論“我”的形象。正處在青春階段,又遭逢打擊,所以青春的色彩變得有些凝重,情感有些深沉。雖然“我”面對苦難,但依舊堅強,塑造了一個堅毅的奮斗者形象?!拔摇笔且粋€悲壯、堅毅、勇敢的攀登者,同時也是一個孤獨的攀登者。但“我”幾乎是用盡全部的力量在愛??!你如何理解“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鷹或雪豹與我為伍”一句?雄鷹是藍天領主,雪豹是雪山之王。它們代表著真正強大的事物。而蜘蛛卻是可憐的,生命渺小的,詩人以蜘蛛自喻,表達了夢想依舊強勁,雪山之側,生命是平等的。它們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全由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3.《峨日朵雪峰之側》中詩人突然給出一個“特寫鏡頭”:“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這只蜘蛛有何內涵?為什么“我”最終接納了它并與它一同默享這大自然賜予的快慰呢?(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參考解讀:強大的意象與渺小的意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雄鷹:藍天領主;雪豹:雪山之王。代表著真正強大的事物。標榜英雄,給人以奮進的力量。蜘蛛是可憐的,首先,它生活的環(huán)境是艱苦的,“銹蝕的巖壁”!其次,它的形體“小得可憐”。最后,再看它的境遇,“一只”,孤獨而寂寞??尚≈┲胧橇硪粋€攀登者,它雖然小,但它也攀登到了這個高度,這讓“我”改變了態(tài)度。(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思考,使學生學會思考在詩歌中意境和情感的關系。學生在語境中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具體語言中的意義和作用,能夠提高學生領會理解的能力。同時,學生也能了領會詩人此時的心情。在通往夢想的路上,陪伴我們的可能不是強大的英雄,而只是無名小卒。那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又該怎么和自然和解,怎么和時代和解呢?我希望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討論能夠頭腦風暴出許多面對挫折的方法,有些是他們的經驗,有些是他們的設想。不管是前者還收后者,他們都意識到了青春會有挫折,但也有和解之法。在詩歌中,詩人到的僅是雪山之側,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詩歌和主動探討明白:外在達到的高度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對奮斗和高度的態(tài)度,這才是真正的強大。看蜘蛛就是看自己,“我”與蜘蛛是志同道合者。所以“我”與蜘蛛一起默享著大自然賜予的壯美的景色。所以詩歌的標題是《峨日朵雪峰之側》,而不是《峨日朵雪峰之巔》。奮斗固然重要,高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奮斗和高度的態(tài)度,這才是真正難以企及的,但又是我們應該具有的精神高度。本環(huán)節(jié)營造情境,聯(lián)系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提高信息提取、批判賞析的驅動力,培育批判與發(fā)現(xiàn)、欣賞與評價的語文素養(yǎng)。)【三】試“探”我之青春,尋得真實意象觀照詩人境況,聯(lián)系時代背景,結合詩句,談談你對《峨日朵雪峰之側》一詩內容主旨的理解。請學生思考并討論:如果我們不幸身處孤絕之境,應該怎么做?【解析引導:《峨日朵雪峰之側》表達了作者對腳下這片土地和中民民族苦難歷史的深愛和癡戀。在詩歌中,學生能夠領會到豪情萬丈,勇于追求的青春?!恳谩缎⊥踝印分械木渥觼斫Y束這堂課:當我們開始尋求,我們就已經失去,而我們不開始尋求,我們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身邊的一切是如此可貴?!缎⊥踝印凡靡痪湓拋砀爬ㄆ渖顟B(tài)度:“獨愛正面迎取生活而不習于從旁‘敲擊’?!保ㄔO計意圖:文學,縱有不同類型的體裁,但是其中的意象都能寄托作者的情思。寓意于象,移情于景,凝神于形,存心與物,是不同作者表達內心情感的方式。學生通過對意象推敲理解,能夠用自己的理解來闡述自己對詩歌的共鳴,與時代的和解。我引導學生在理解品讀詩作的時候,開始聯(lián)想自己的夢想與自己的處境,由他人推及自己。我希望高中學生能從詩歌中,看到面對生活的積極,面對時代的激情。)五.板書設計六.教學反思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我們在分析詩歌情感的時候,“意象”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詩歌的美妙在于剎那間情感的觸動與變化,這些意象的變化也正是詩人情感的變化。年輕的昌耀遭遇人生的不公,被迫接受極其艱辛痛苦的勞動改造。他忍受著無望的生活。他表達的正是青年人在追求青春理想時遭逢到風云變幻,這只小小的蜘蛛激發(fā)了詩人抗爭的豪情,激發(fā)讀者和自己一起思考,思考青春的態(tài)度,思考人生的意義?!拔摇痹诙肴斩溲┓逯畟?,能與真實和解,與時代和解,但沒有隨石礫而墮入深淵,因為對這“山”愛得深沉,永不墜落。孩子們在詩歌的洗禮下,對夢想有著希冀,卻理解了尋夢途中的艱辛與拼搏。我希望學生能夠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明白:夢想可能會與我們的努力不成正比,但是不能因為可能到來的困境或者已經到來的困境,我們就放棄了逐夢,放棄了自己。用青春去經歷,不禁錮自己的理想與情感,愿意去拼搏,世界才會無限大。詩無達詁,這就叫見仁見智,這就是詩歌的張力所在。我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不僅能夠領略新詩的意象承載的情感,也懂得逐夢,也懂得和解。不管是雪山之側還是雪山之巔,都是青春夢想的道路。不管是礫石還是夕陽,都是夢的一角。青春的夢想奪目在時代的祝福下。第四課:譜一首自由贊歌——《致云雀》教學設計教材課文內容分析《致云雀》是一篇抒情詩,全詩以贊美開始,以感嘆結束,層次分明,結構嚴謹。詩人在詩歌中描寫云雀,卻無不在描述詩人自己。定稿時,詩人雪萊正處于人生的低谷期,他用詩文與罪惡的階級壓迫作斗爭。在是詩歌中,詩人熱情歌頌云雀,歌頌云雀的自由與歡樂。雪萊的詩歌象征意義很強,他的作品充滿了民主思想和戰(zhàn)斗精神,藝術上富于幻想性、描寫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無窮的比喻與語言的音樂性,構成了雪萊抒情詩復雜多變的藝術風格。教學目標設想:1.知識與技能目標:誦讀詩歌,把握情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與節(jié)奏美。2.過程與方法目標:理解不同的修辭手法,分析核心意象“云雀”,掌握象征手法的運用。分析文中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了解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云雀形象的分析,和對作者情感的共鳴,學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自由的渴望。教學過程預設【一】導入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許多詩詞中的意象深入人心。請學生說一說古詩詞中關于鳥的詩句,并談一談詩人寫鳥的意象是為了表現(xiàn)什么呢?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以樂景襯哀情)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以動襯靜)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對仗工整)(設計意圖:以中國詩詞的意象連接外國詩篇,是詩歌無言的交流,也是學生跨文化學習的一種方式。)【二】談一談雪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是雪萊的名句。在這耳熟能詳?shù)脑娋渲?,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詩歌中的意象。那他們會代表什么呢?詩人借助這些意象,要表什么感情呢?雪萊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他同時也是第一位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散文隨筆和政論作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頗深。他生于英國一個古老而保守的貴族家庭,少年在伊頓公學讀書,1810年進入牛津大學,開始踏上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1811年,詩人因為寫作哲學論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傳無神論思想,被學校開除。1818年遷居意大利,與拜倫成為好友。著有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風頌》。1822年7月8日詩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風雨,溺水而亡。(設計意圖:出淺入深,學生對于“春天”和“冬天”的意象,能說出自己的見解。為接下來的意象分析打好基礎。)【三】詩歌閱讀初讀詩歌小組內詩歌朗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重音,讀好停頓。在閱讀的時候,找出與云雀相關的描寫。從字詞的表層含義,談一談云雀的形象。(云雀是自由的,美麗的,歡樂的,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精讀感受全詩共21節(jié),你覺得整首詩寫了云雀的哪些內容?請概括每段的大意。(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概括總結,體會到詩人與云雀的相同之處,領會本首詩中的云雀并不僅僅是大自然的云雀,還是詩人自我的理想形象或者是理想形象的載體。)賞讀領悟細讀詩篇,思考以下問題。①歌聲是虛無縹緲,摸不著的,作者是怎樣化不可捉摸為可知可感的?(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將詩人的情感具象化在意象中。)比喻:“像一片烈火的輕云”,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的描繪出云雀一躍而上,邊飛邊唱的颯爽英姿,也是詩人蔑視黑暗現(xiàn)實,追求光明與真理勇于獻身理想的精神寫照。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輝”“彩霞降下的美麗”運用比喻等視覺形象描繪聽覺上的優(yōu)美感受,化抽象為具體。對比:詩人把云雀的歌聲同春雨、婚禮上的合唱、勝利的歌聲相比,突出云雀歌聲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設問、反問:第1317節(jié)強調贊婚的合唱、凱旋的歡歌都是空洞浮華的貧乏,都比不上云雀的歌聲。②雪萊說:“一切崇高的詩都是無限的,它好像第一顆橡實,潛藏著所有橡樹。我們固然可以拉開一層層的罩紗,可是潛藏在意義深處的赤裸的美卻從不曾完全被揭露過?!薄吨略迫浮氛沁@樣一首崇高的詩,詩中的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詩人。結合詩的后四節(jié)說說你認為云雀象征什么?在詩歌的最后四個小節(jié)中,詩人運用了對比,將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說是現(xiàn)實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做了對比,凡人渴求虛無之物,被現(xiàn)實束縛,而云雀卻早已超脫了這一切。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凡人永遠為外物所累,永遠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在最后一節(jié)中,詩人抒發(fā)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夠得到云雀所孰知的一半的歡欣,希望能夠活出理想中的自我。詩歌小結雪萊借助云雀這一意象,頌贊了云雀的歌聲并探究美與歡樂的根源。在詩中再三表示自己比不上云雀,不知怎能接近它的歡樂。其實,詩人和云雀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視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詩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巨大差距,而這個差距對云雀是不存在的。云雀的快樂沒有受到痛苦和消沉的污染。但是對于雪萊來說,振翅高飛的同時還有許多約束。但是,雪萊雖感到理想遙遠的痛苦,仍以不斷飛升的積極情調去超越感傷。在《致云雀》中,雪萊表達了他對自由的贊美和對幸福生活的強烈追求,以及他為偉大理想犧牲的決心。(設計意圖:分析云雀的形象,將作者熱愛自由的感情具象化,更易被人理解,讓讀者和作者產生跨越時空的共鳴。)【四】意象小結在本單元的詩歌中,每首詩歌的意象都大放光彩,承載著作者的不同情思。比較四首詩歌,談談意象,并說一說不同的含義。(設計意圖:意象的總結,是學生詩歌閱讀思維的發(fā)展,能夠更好地延申詩歌的含義與情懷。)板書設計第五課:時代的美麗——《百合花》《哦,香雪》對比閱讀一.教材課文內容分析《百合花》小說將背景時間設在解放戰(zhàn)爭,主要描寫的是1946年中秋之夜,在不對發(fā)起總攻之前,“我”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年代崇高的人際關系,歌頌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贊美了小戰(zhàn)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杜?,香雪》是鐵凝的代表作,描寫的是香雪們天真爛漫、活潑向上的純美形象,表現(xiàn)了山里姑娘自愛自尊和她們對文明的追求,給人以生命美的啟迪。兩篇文章描寫的年代不同,但在新中國的發(fā)展史上,都具有典型的特征。兩篇文章的語言都蘊含詩意之美。二.教學目標設想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讀兩篇文章,進行人物形象的對比,明白本小說題目的含義和主題。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圈劃關鍵詞句的能力,學習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樸、自尊、執(zhí)著與堅毅的品質。體味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在小說中的作用。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學習通訊員為人民英勇犧牲的革命精神和新媳婦熱愛解放軍的可貴品質,體會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引導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三.教學過程預設【一】導入根據預習要求,學生分享兩位作者的相關信息,及兩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背景設定的特殊含義。(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課前,對課堂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對材料進行有效剖析。作者的個人經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說的創(chuàng)作,同時也與大時代背景息息相關。)【二】品讀文章,比較差異1.在你的印象中,有關戰(zhàn)爭或者改革開放的文章具有什么特征?請列舉說明。比如:《紅巖》整體上色調陰暗,殘酷血腥;《平凡的世界》有關改革開放,反映了主人公成長蛻變,在大時代里命運沉浮。這些文章的故事敘述都有宏大的局面,頗有波瀾壯闊之感。2.本課的這兩篇小說與他們相比,有什么特點?這兩篇小說切口較小,于淡雅中飽含詩情,是一曲深情的詠唱。小說的基調是明凈、清新、委婉動人的。這詩化小說,詩體現(xiàn)在何處,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感情?(可從感受人性之美,抒情之美,含蓄之美等方面進行分析。)(設計意圖:差異對比,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看出這兩篇文章的寫作特點。)【三】人物形象分析請同學們閱讀《百合花》和《哦,香雪》,結合文本,分析兩部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完成下面的表格,小組內進行討論。人物形象特點具體表現(xiàn)所用手法通訊員細心、羞澀、樸實、英勇、勤勞、善良熱愛生活帶路時“沉默”“張皇”“走走停?!薄⒔o我兩個饃;借被子失敗,不善言辭;在槍筒上插野菊花;最后英勇犧牲。正:外貌、動作、神態(tài)描寫側:他人評價“我”勇敢、大方、樂觀、善做工作、善解人意接受支援前線包扎所的工作;借被子,護理傷員;知道被子來歷后和通訊員開玩笑正:動作、語言描寫新媳婦美麗活潑淳樸善良純真高潔“高高的鼻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信息技術必修一《數(shù)據與計算》第二章第二節(jié)《程序設計語言基本知識》教學設計
- 定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渡茖W基礎二:細胞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職業(yè)技術學院《中醫(yī)藥文化與養(yǎng)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駐馬店職業(yè)技術學院《寫意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峨娮泳€路CAD技術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Unit 3 Amazing animals PartA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鹽城師范學院《現(xiàn)代材料分析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云浮中醫(yī)藥職業(yè)學院《民俗學與民間文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鋼軌購銷合同范本
- 山西大同大學《三維機械CAD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社會學(高校社會學入門課程)全套教學課件
- 心血管介入護士進修匯報
- 施工組織設計內部審批表
- 《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課件
- 零至三歲兒童及老年人中醫(yī)保健指導專業(yè)知識講座培訓課件
- DB12-T 1305-2024 公路瀝青路面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規(guī)范
- 范文語文評課稿15篇
- 2024年山東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試汽車專業(yè)試題庫-中(多選題匯總)
- 2016-2023年德州科技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shù)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人文科學概論》課件
- 光伏機器人行業(yè)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